可塑性指数法

上传人:d**** 文档编号:123215891 上传时间:2022-07-22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9.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可塑性指数法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可塑性指数法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可塑性指数法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可塑性指数法可塑性指数值为液限与塑限之差。液限是使泥料具有可塑性时的最高含水量;塑限则是泥料具有可塑性时的最低含水量。代表液限和塑限含水率的数据应精确到小数 点后一位;平行测定的五个试样的平均值,其误差:液限不大于0.5%,塑限不大于1%。 一般低可塑性泥料的可塑性指数在17;中可塑性泥料的可塑性指数在715;高可塑性 泥料的可塑性指数范围大于15。1、常用测定方法(1)直接法 有可塑性指数法和可塑性指标法两大类,可塑性指数值为液限与塑限之差。液限是使泥料具有可塑性时的最高含水量;塑限则是泥料具有可塑性时的最低含水量。 代表液限和塑限含水率的数据应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平行测定的五个试样的平均值,其误 差;液限不大于0.5%,塑限不大于1%。一般低可塑性泥料的可塑性指数在17;中可塑 性泥料的可塑性指数在715 ;高可塑性泥料的可塑性指数范围大于15。可塑性指标是用一定大小的泥球在受压力到刚出现裂纹瞬时所产生的变形量与压力的乘积。 它对应于一定的含水率。全面表征可塑性指标的数据,应包括指标、应力、应变和相应含水 率。数据应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每个试验需平行测定五个试样,用于计算可塑性指标的数据,其误差不应大于0.5。 高可塑性粘土的可塑性指标大于3.6 ;中可塑性粘土的可塑性指标为2.53.6 ;低可塑性粘土 的可塑性指标低于2.4。(2)间接法它是把粘土或坯料的饱水率、风干收缩率、粘度、吸湿水分与可塑性联 系起来的一种衡量方法。例如饱水率,在正常工作稠度下高岭土内的含水量越高难度则可塑 性越好;风干收缩率越大则可塑性越好;粘土悬浮从恩氏粘度计中流出的速度(cm3/s)越 小则可塑性越好;干粘土或坯料的吸湿水分()越大则可塑性越好。无论是直接法还是间接法都存在局限性,都只能在一些方面反映粘土或坯料的可塑性,到目 前为止还没有找到一种更完善的测定方法能全面地反映可塑性的大小。从粘土与水相对关系来看,“塑限”表示粘土被水湿润 后形成水化膜,使粘土颗粒能产生相对滑动而出现可塑性时 的含水量。所谓“塑限”高,就明粘土颗粒水化膜厚,工作 水分高,但干燥收缩也大。“液限”是反映粘土颗粒与水分 子亲和力的大小。“液限”高的粘土颗粒很细,在水中分散 度大,不易干燥,湿坯的强度低。“可塑性指数”是指表示 粘土能形成可塑性泥团的水分变化范围,可塑性指数大则成 型水分范围大,成型时不易受周围环境温度及模具的影响, 即成型性能好。但指数小的粘土调成的泥浆厚化度大,渗水 性能好。但指数小的粘土调成的泥浆厚化度大,渗水性强, 便于压榨滤泥。“可塑性指标”也反映了粘土的成型性能但 要注意其相应的含水率,若相应含水率大,即工作水分多, 则干燥过程易产生变形和开裂。“可塑性指标”是泥料成型 时所加的应力与泥料变形数值的乘积。粘土的可塑性能才根据“可塑性指数”可“可塑性指标”分为以下几类:强塑性粘土:可塑性指数大于15,可塑性指标大于3.6; 中塑性粘土:可塑性指数为7一 15,可塑性指标为2. 53.6; 弱塑性粘土:可塑性指数17,可塑性指标小于2.5; 塑性粘土:可塑性指数小于1各小组根据统一配方进行配料,共200克,经过2个小时以上和泥,往料里分多次加入适量 水分,充分调和捏练约2个小时,使其达到具有正常工作稠度的致密泥团(泥团极易塑造成 型而又不粘手)。然后将其用湿毛巾裹住,外面再盖个脸盆或桶防止泥团水分蒸发掉。陈腐 24小时以上。往泥团加适量水,练泥半小时左右。小组独立配方的操作如上述,根据实际 选择适当的配料量。2、一人用金属空心筒往泥团压使泥料充满金属筒,用金属刮片刮平,将金属筒倒转,压出 一个直径28mm、高38mm的圆柱体,将金属筒稍微倾斜,轻取出圆柱体,将其放在可塑性 指标测定仪座板的中央,选取测量模式,测量,即可读出可塑度R。随即将试样捏出约一半, 放在一小张滤纸上,用天平称重,记下读数,再放到烘箱中在105110度烘干至恒重后称重, 记下读数。3、同时,另一人用湿毛巾擦手,使手掌不致吸去泥段表面水分和沾污泥球表面,再从剩下 的泥团中捏出适量,搓成泥球至球面光滑无裂纹,用游标卡尺测其直径,使球的直径45lmm,最好在38mm左右。4、把泥球放在可塑性指标测定仪座板的中心,选取测量模式,输入泥球直径值,测量,注 意观察泥团出现裂纹时停止机座上升。待数据稳定后,记下读数。5、测量过程中未能及时测量的试样,要先用湿毛巾盖好,防止水分蒸发过快。每测完一个 试样要用干净湿毛巾擦干净测定仪与试样接触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