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台湾太极拳家的忠告

上传人:卷*** 文档编号:121621202 上传时间:2022-07-1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个台湾太极拳家的忠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一个台湾太极拳家的忠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一个台湾太极拳家的忠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台湾太极拳家的忠告.txt喜欢我这是革命需要,懂得不?!你不会叠衣服一边呆着去!后来我来叠!我一定要给你幸福,谁也别想拦着。一种台湾太极拳家的忠告诸多人问我要怎么松,怎么沉?听到这个问题使我非常的感慨,并且有不少练了十几二十几年的人在问这个问题,为什么? 由于人们都吧精力放在论谁才是真传,谁是跟那个名师学的等等上了。可是,每一代拳法多多少少都会有所变化,甚至同门师兄弟中几十年後拳路也会略有不同,但原理心法不会变化。至於真传不真传的问题,在此前学艺的过程中师父会因学生的状况调节教学的内容,这也就是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套路流传的因素,以陈式来说,流传的老架打起来近於杨式太极拳的味道,而发劲的掩手捶又有少林拳的味道,至於缠丝劲的圈则在腰,因此弹劲难出来,其因是杨式流传出去的较早较广,修改成接近杨式的动作也较好练,而压箱的功夫也不易外传,除了少数的入室亲近弟子外则不外传。过去的师父多以教学为生计多少都会留几手,如果留在师父的身边不够久是很难学到上乘功夫的,有些觉得拳式学完了练练推手就可以,那就太天真了。因此有诸多人理所固然的成为名师,而她的学生也理所固然的又成了名师,至於拳艺的部份也就理所固然的一代少於一代,因此就成了目前的太极形而已。 练功时总会遇到某些人好奇来问练的是什么,一般很少看过太极拳发弹抖劲,因此看的人总觉得像太极拳,可是又仿佛不是,甚至有人会直接觉得这不是太极拳,最後都会问一句话:为什么没有看过这种太极拳,为什么看到的都是慢慢的太极拳,我只是笑笑,不予置评,我说:这没什么,练就会,真功夫的人多的是,一山自有一山高。 遇到过诸多内外拳术功夫不错的武术界朋友们人们曾互相切磋,各家有各家之所长,传承其长处,固然也有些是光有空架子,倚老卖老的。我常说练功像赚钱同样,还是得靠自己去练才干累积功力,用说的,是出不了功夫的。此前小时候恩师常对我说:你的拳头怎么那么忙(意思是怎么老是常打架呢),等到有一天你的拳头不再那么忙时,功夫才干算得上还可以。这个意思後来才明白,由于功夫不须要卖弄,但也不能流於花拳绣腿,真正须要用的时候还是要能用的出来,练功夫先要对自己诚实,一点一滴的累积,不管在什么时候,都是对自己的一百分,如果自己都没有诚实面对自己的话,如何练出功夫来呢? 诸多人用说的很厉害,不管其功力如何,这样的人,我都只想问一种问题,你练功的时间多,还是说功夫的时间多,一天练多久,一星期练几次,如此便能懂得其如何。我的两位恩师到老还是每天老诚实实的练功,小时候曾问过恩师一种笨问题:师父你的功夫我都打不嬴你了,为什么你还是每天都练完全的功,恩师拍了拍我的头,说:傻孩子功夫你只能算是入门而已,一山尚有一山高,自己如果不老诚实实练功的话,再好的功夫也会变成花拳绣腿,以後你就会懂得什么是“年轻靠身体,老了就得靠功夫”的道理。 太极拳究竟怎么样才是对的?这可以分为两个层面来:一是用的方面,有一次遇到一群小混混仗着人多,不怀好意、口出恶言,可是她们却没想到我竟会先动手,她们自己先被吓了一跳,动起手来她们却反而吃亏,事後停手,对方说:我们都已经够恶了,你却比我们还凶。听起来真是哭笑不得,後来对方问我用的是什么功夫,我说这是太极拳,对方直接回了我一句:骗人,太极拳都是慢慢的。真是不知该如何回答,要解释起来可真就是说来话长了,这是一般人对太极拳的错觉。太极拳是能快能慢的,试想若对“慢是练什么,慢在哪里,快练什么,快在哪里,要怎么练”这些都不懂得,实战如何用,比手划脚时会拳不像拳,这是人们应当省思的问题。 另一种层面则是练法的问题,诸多人问,站桩要不要练,那么多练法对不对,都对,也都要练,但是要先在拳架里头练。由于拳架是活的,站桩是死的,拳架练不好,拳绝对用不出来。这是很简朴的道理,任何的心法口诀都要在拳架中练出来,若拳架中练不出来,那要如何练出功夫呢?这是不是又是很简朴的道理,如太极拳八法,在拳架中均有,如果拿出来单练的话,也很难练出效果,懂得心法口诀没有用,没有师父的口传心授的话很容易走偏方向。此前恩师光教一种揉法,就纠正了近一年才真正进入了身体里,我常鼓励学生每天来练功,为的是要让学生真正练到身体里,而不是只有比招式而已。我的师父都老诚实实的每天练功,何况是我,更何况是我的学生。此前恩师说:目前你自己练功练功是另一方面,最重要的是练给我看,我能体会恩师的用意,在师父的身边要把功夫练夯实了,以後就不容易走偏掉。诸多人觉得用几种月的时间拳架学完就是打太极,推来推去就是推手,这是练法不切实际的认知,诸多人听人说,练某些以讹传讹的东西,以至流於比手划脚,功夫还是要老诚实实练比较实际。 太极拳在一趟拳势当中不是要每一招都发劲,在不发劲的式子中,要有暗劲,这是力在骨子里,如此才干绵绵不绝。一趟拳路过程中,展目前身体外的动能要有如大海波浪般,一波接一波的能量,虽然柔却蕴含力量,如此才是太极拳该有的体现。杨式老架子中如要发劲的话,用的则是最难练的甩劲为多,尚有松沉劲,绵劲,然而究竟是那一种劲好用呢?其实那一种劲都好,但是每一种劲都要练,这样才不会走偏掉,此前学艺的过程中我们都是一步一步的学习,从没有什么速成,也不会去想有无较简朴,轻松,易练的功法这种念头,因此一路下来,该练的都练了,该学会的也在自然而然的状况下都学会了,固然这得感谢恩师毫无保存的传授。 对於在拳架中究竟要不要发劲才对,其实都对,但是不发明劲就得要有绵劲,绵劲指的是;要像大海中的波浪同样绵绵不绝,看似温和却内含能量,绵劲在拳架上要由跨裆的圆,慢慢的上传到手,在拳势上的体现会有开展延伸的感觉,而不是那种自我陶醉的乱摆动和摇恍,诸多人,连某些所谓的名师也均有这个毛病,要否则就是重心沉不下去,这是松沉度不精的关系,有这些毛病的话,也就只能练松柔劲而已了,此外在实战当中有时可以发劲,但有些时候不能发劲,发劲这个东西就仿佛是身上带著武器同样,有时会派不上用场,例如像是人多的时候,如果二个人以内还可以,但如果45个人以上的话就不好用了, (这是本人近年来的经验),或是对方来的快,来的又贴身的时候,就不适合用,这时候就要用到缠丝劲(拧劲),缠丝劲如果没有空间跟时间弹出来时,就会用到缠丝劲的摔法,在拳架中诸多式子都可以在近身时使用摔法,只是诸多人不懂得而已,为什么不懂得怎么用呢?还不是练的人看远不看近,老想著一步登天,说到这个摔法又让我想起了一种有趣的事情,此前有个小伙子,二十来岁,自称什么家传的什么拳术,常常的找人挑战,什么截拳道,空手道,国术等等。她都挑战过,看到我在练拳,来问我发劲的问题,我说两个字松沉,她不太信相,我说那就来试试看,玩两手,她说;她不敢,她看过我发劲的劲道,我说没关系,如果没把力道控制好,伤到你的话,那功夫算是白练了,後来动上了手,她的动作已经停了,我觉得她要停手了,怎知我的手刚撤,她又一拳打过来,闪避不及,一拳从我的眼皮划过,而当她的拳划过的同步她也摔出去了,她始终觉得很奇怪为什么她打到我,而我却可以同步的将她摔出去,我说;要不是觉得你要停手了,你的拳,还是只会在你自己的身上打转而已,而用的手法就是缠丝摔法,另一方面用的是胆量,懂得闪不了就让对方的拳用掠过去的减低损伤,同步也要进入对方的空隙中,自然拳就不会白捱了。 在拳架中如;摆莲腿,当头炮,旋风脚,运手,云手,搬拦捶,倒穿肘,倒撵猴等等。甚至左,右掤都可以用摔法,其重点在於自己身上的三个力点要实而已,没什么,所有的细节练对了自然就会了。至於多种劲道,我的见解是:缺一的话,表达你有诸多的细节没有做好,也没有做到,才会出不了劲,并且对强健身体方面也很有限。 此外发劲对气力的训练,丹气运营与强化也是极为重要的一环,透过内劲的节节贯串由脚而尾闾,脊椎,肩,肘,手,然後中定,气归丹田,上三阳之筋气由阳蹻脉下沉至涌泉穴,对此有利筋脉的疏通,每发一次劲就运营一次大周天循环,这是发劲的好处之一,对於实战的应用则是意念上的一种松沉,一种开合,劲就可以发出去了,并且在筋脉中透过内劲的扩张延展,筋脉,血管,肌肉的弹性则是越来越好,骨头的密度则是相对的增长,学生中有人练拳两年增长了56公斤,但是外形,腰围,却反而变瘦了,另一种作用则是透过一次又一次的周天循环达到去无存精的效用,将体内不好的杂质,秽气排出体外,这样气力会增长,体力也会相对的增长,不能像有些练太极或是其她武术,气功的那些人同样,说自己练的多好,气到那里等等.可是体力,气力都不行,走路时亦看不到腿的抓劲,一种人的功力光看走路就能懂得其功力的深浅。 关於太极拳究竟要不要练发劲才对,其实都对,也都不对,由于入门时练慢,不能发劲,固然也不会发劲,待蓄劲要进入中级限度时就要开始练发劲,发劲练不出来的因素是松沉不得法,因此蓄不了劲,等到发劲练出了点眉目以後又要回过头来练不发劲,之後再练绵劲,如此重覆循环练习才干对自己的劲控制自如,练拳或应用时才干随心所欲舍已从人,遇强则强,遇弱则弱,如此才不会局限在某一领域中而已,拳艺也才干日益精进。 诸多人练了几年功,功夫不如何,嘴皮子上的功夫却是越来越了得,说起多种拳术,历史典故,名人大师等如数家珍,说三道四评论功夫等头头是道,可是练起功来.却只有,也只能比手划脚而已。气沉丹田 这个人们耳熟能详的名词人们都听过也都懂得,内外拳家,练气者也都在练,但是真的有做到吗?要怎么练呢? 其实气沉丹田与松是因果表里关系,其成果是产生了胎息的现象,而这又是另一种因果关系的开端,为的就是生生不息的循环,有生就有灭,如此方能生生不息。气沉丹田之因此练不好的因素在於松与沉这两个字,练太极的人都懂得,可是为什么做不好呢?或许有人会说我很松,但别忘了有松就会沉,一般只顾著松而忘了沉,因此犯了散的毛病,松不能散,不能软趴趴的,但也不能硬绑绑的,这很矛盾,没错,太极就是一种自然的矛盾,其来自阴阳相对,相生,相克的道理,拳论中提到气歛入骨,绵里针等等用白话说就是力在骨子里,可是话又说回来,那该怎么练呢?其实心法口诀就一句话而已很简朴说穿了就没价值了,诸多人常把拳经,拳论挂在嘴上,可是不明其意或是误解其中正真的用意,拳经,拳论,说究竟,它还是理论性,概念性,真正的心法,口诀练法要有师父的口传心授才不会走偏掉,此外,真正的心法,口诀,这些压箱功夫是不会出目前文字上的,其往往都是一句白话,一种很简朴的观念然後持之以恒的锻练而已,老式的学艺过程中须要用时间来累积打底的用意是;基本练夯实了,观念清晰了这才干离开师父的身边,否则只知练形,内在的功夫不练,很难出功夫的,在师父的身边经由师父不断的改正,修改,功夫的基本才会夯实,以後的路才不会走偏,这才是真正的内在,由于意念想的是一回事,身体做起来又是一回事,这也就是诸多人连最基本的气沉丹田都练错的因素,气沉丹田不是只有用意念把空气吸到肚子里去,气沉丹田要把松与沉合在一起才可以,否则的话练了一辈子还是只有在那吸气的份而已,对的的练法其实也只有一句话,一种观念而已,有了气沉丹田之後才会有胎息,胎息的目的是为了要蓄养能量,这是为了动静合一,刚柔并济之故,没有这些功夫就不会增长,相对的这不也是人们最想追求的内在吗?此前我常跟学生们说很简朴,没什么,学生们的表情不置可否,但是当自己有了感觉以後又会觉得惊喜本来也没有想像中的难只是要不断的顿悟,体会罢了,固然用嘴皮子是练不出功夫来的。 圆档与松沉 松沉与中正的前因後果所产生的现象:圆档,裆要圆,圆要撑,这是因果关系,不能只做表面的圆而已,如此足掌就不能全实,一般不是足掌外翻就是跷起来,这是不行的,这是由于没有松够沉够的关系。中正与松沉和圆档是环环相扣的因果循环关系,松没有中正就不能沉,没有了沉,裆也不能圆,没有了圆就没有撑,固然也就不会有满,因此就蓄不了劲,如此遇到来的力道大时固然也就化不了劲,(太极拳要化打合一)因此就会变成能看不能用的太极拳了,否则就是轻轻推,慢慢来的推手表演。裆要圆才会有劲的满,劲满了,自然就会有一种圆的弹劲,对手力量来,不仅可以化对手来的力,更可直接将她的来力跟裆劲送给她,假使裆有角的话(裆没有圆)当你在蓄劲要发劲之时,对手跟著你的重心後退,将力给你,你的重心就破了,其实功夫这个东西是一种由多种成分组合而成的复合物,少了那种成分就一定会少了某种功能这是一定的。 中正的核心在於脊椎与腰跨两者间,由于整个松沉的重力要经由脊椎下沉到跨裆之间再到脚底,而後再将圆档的劲上传到脊椎,如果脊椎没有中正的话劲就断了,这是属於武术层面,如果以筋脉气血运营的角度来说,背与跨裆的角度不对的话就无法运营大周天,由于三阴之气无法上传,三阳之气无法下达涌泉穴,如此一来也就没有了阳阴,同样的如果脊椎前倾或後仰也无法松沉到脚底,相对的脊椎也不能为了要松而跨掉,内家功夫就离不开阴阳和周天循环,太极拳不是只有比手划脚,要有能量後才会有力量松要沉, 沉要直,直能墬,墬能蓄,蓄要圆,圆要撑,撑能满 。 肩是松沉的第一关卡, 沉肩墬肘人们都耳熟能详,但是後面尚有一句就是(沉肩,墬肘)提腕,坐腕,跟立掌劲透指,为什么呢?由于手掌是上半身劲的出口,如果肩没有松透的话劲就无法贯串出去,如此就会僵硬,一般为了要掩饰此一缺奌变成了慢慢来,比手划脚的太极拳,这是错的,太极拳要能慢能快才对,(练习或要用甩劲时就要快得起来)虽然不发劲也会有劲的延伸,绵绵不断的感觉,而不是自我陶醉在要死不活的松跨软当中,固然条条道路通罗马,不一定练习的过程,措施,那一家,那一派才是绝对对的的,但其成果才是重要的,同样的,也要能合乎拳理才对,目前人们学习的内容实在偏离了主线原理太多,以至於练了好久练不出什么东西来,目前流传很广的一种太极拳将诸多的内在简化,(招式上的多少并没有太大的关系)美其名是为了推广太极拳,但是少了那些内在的功夫以後,这种太极拳,就不是太极拳了,能看不能用,比手划脚,如以养身,健身来说的话,还比不上去跑跑步还要来的有益身心,常常看到某些太极练了十几二十年的人练来练去还不是那一副样子,自觉得很松,觉得来几下表演性的推手就是太极,那就太好笑了,实战当中那些把戏是用不出来的,能看不能用,其实这连最初级的都排不上,为什么?不管怎么练,不外乎一种通则,松要沉,沉要直,直能墬,墬能蓄,蓄要圆,圆要撑,撑能满,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有诸多的小细节如果不一一的详解很难体会其间的道理,最简朴的方式就是用比对法,就是实际动手试看看对的的动作跟不对的少个不起眼难以察觉的细节其成果有何不同就能恍然大悟了,因此,此前师父教拳的时候总要具体的拆练解说这样才干真正的练到功夫,而不是比手划脚的摆招式而已。其实少的东西都是内在的层面为多,由于一般人在学拳或打拳的过程多在注意动作的问题,而忽视了先要有内在的能量才会有外在动作的道理,有了内在的能量外在的招式不管何种动作都会有力量。 总结来说;松沉要有头有尾,不能只顾松,不能犯了软,跨,散的毛病,要把力沉到骨子里去,这样根基才会在胯裆中,如此才干一步步的提高境界,松沉有初级的练法,中级的练法,高档练法,每一种层次的规定越来越高,这样才干做到真正的化打合一,既是蓄劲也是化劲,化劲用的是蓄的,让对方感到我方的身体像海棉同样,始终吸取她的来力,而不是像一般表演推手那样,让身体歪一边或始终退後然後再发劲,这种状况如果对方来力大或快时,功夫就不能用了。 中正;不管松沉蓄劲当中,或是移重心当中,还是坐胯,都要中正,怎么样在这些状况当下中正,跟松沉有著很大的关联,而松沉又要有中正才干做得好,每个环节都要到定位才行,听起来似乎会很困难,其实否则,重要的是不要自己骗自己,该练的一定要按步就班,一点一滴的累积功力。 阴阳变换;指的是移重心,每一次的移重心都是一种阴阳的开合,每一种动作当中会有好几种阴阳开合,在开合的过程中,阴,阳,轻,重,多,寡,刚,柔,都要做到,这样在整个移重心当中,裆的圆,撑劲才不会失去,不要偷工减料,这是诸多人练不好的因素,同样的在阴阳变换,也分有初级,中级,高层练法,一层一层的往上提高境界,不要老想著要速成,这是犯了一种贪字,太极拳里,要忘了手,要练到无手,就是忌一种贪字。 归元中定;指的是坐胯,坐胯时要做到上半身气沉丹田,下半身圆裆胯撑,如此才干根归元,身中定。有定才有动,有阴才有阳,上身由阳变阴,下身由阴成阳,一种定式当中又转换了一种阴阳,下一种动又是一种阴阳的转换开合,这样三阴,三阳筋脉才干生生不息。外国人看太极拳 我有个学生,是个美国人,在美国本地拜师学了十几年的太极拳与螳螂拳,如果打起螳螂拳起来还算是虎虎生风外行人看来架式还挺吓人的,但是她自己也懂得空有架子没有功力,不竟怀疑起中国功夫真是如此而已吗?因此她离乡背井的先到中国大陆去寻访名师,但是找了一年看来看去还是空练架子的功夫,其实,并不是没有真正的高人,只是她没有遇到,天下之大岂有一山独高乎?後来,到了台湾又寻访了一年多,几乎心灰意冷,连原本所学的都已放弃不练了,直到在成大看到我在练功时,即刻的要来拜师学艺,原本想说老外不懂得能不能有耐心,毅力不断的修练与学习,当时还始终告诉她学这个功夫很苦,很累,看她与否会打退堂鼓,那知她只怕没有真功夫可学,更何况千里迢迢寻找师父学功夫那么久,岂有放弃的道理,目前这个老外弟子很用心的在学习,进步也不久,毕竟此前所学的基本还在,差别在於心法,口诀的应用,如果一门功夫没有其心法口诀的话,你怎么懂得究竟练的是什么呢?但各拳种的功法,只要是内家的话必然有共通之处,或许训练的重点,方式不同,但要的成果是同样的,如果在外家的功夫中加入内家心法的话,对外家功夫的气力会有很大的协助,这也就是老外弟子进步那么快的因素了,老外的力量比较大,由于形体较高大的关系,因此每当在实际对练时如果功力不够的话,要弄倒她是不容易的,在外国人的眼中,她们的观念是用证据来验证功夫而不是用嘴皮子来说功夫的。 松沉劲与沉肩墬肘,坐腕,立掌,劲透指的关联性 。 松柔劲是太极拳的入门劲法,有了松就要有沉,如果有沉的话就会有某些肢体的动作,现象呈现出来。胯不进松沉劲这个门槛,无法进入太极拳的大雅之堂,诸多练太极的人练的拳法招式都是大同小异,但那不是重点,我始终强调,拳式一点都不重要,核心是在於内在阴阳,开合,聚散,循环,但是虽然同一系列的太极拳流传至今,练法上也存有很大的歧见,这不外乎是一种因素;一代传给一代的东西这边少一点,那里少一点,因此到目前练的人会有诸多的疑问浮现,当疑问浮现时就自己想,自己猜,自己编,可是再怎么编,还不是只有拳式的变化而已,到最後也就不成样了,有人口口声声说太极拳要立身中正,松腰落胯,可是打起拳来恍来恍去,散慢,重心高的像站直一般,这只是太极操罢了。 目前来谈沉肩墬肘,坐腕,立掌,劲透指的关系和相对性,劲来源於脚底,而手,这是生,生是由下而上,松沉是泻,也要由上而下才对,有人强调美人手的太极拳,说对它也算是对,但只对一半而已,这起因於在尚未出掌之前是要放松没错,固然不也许还在蓄劲的时候就坐腕,让力抗在肩上,然而再出掌,劲到腕时身体一种松沉,腕就会坐下来,劲就会自然而然的顺著手指头贯串而出,因此会有劲透指的现象出来,如果只是为了一种手势,肩就无法松沉下去,有多松?但是是皮的松而已,如果真的有劲的话劲还在手上,假设真要打人岂不是没有真正的把劲全送给对手吗?可是话又说回来,没有松沉,劲从何而来,某些人练久了有点松,自然而然有些上身的柔劲,表演起某些发劲的表演这些表演,推的人都是轻推,慢来,配合表演者,太极拳不是只有练某些表演性的东西而已,太极拳练的是内在的功夫,试问实战当中这些把戏还能用吗?太极拳能快的起来的核心在於松沉,松沉为的是蓄劲,蓄劲在根,而根要深,试想树的根若不深则不稳,相对的根若深则能稳,再大的风吹也会经由众多的旁枝分散掉来力,而不是只用松胯向来力的另一方去化劲,那是对来力慢,来力轻有用,来力快,重的时候就用不出来了,有人表演起发劲的把戏似乎功力精湛,可是走拳架时裆不圆撑,移重心时後脚又直,否则就是重心太高,沉不下去,前倾,後仰等等,老是把听劲挂嘴上,听的了劲是由于来力慢,来力轻,真正听劲的地方不在手,也不在腰,而是在根,太极拳的出拳或掌是不能动手的,我常跟学生们说,忘掉自己的手,我要打你,不管是出拳或掌都跟手没有关系,手只是一种传达,接触的点而已,更何况身体的任何一种点,只要接触到对方都可以是劲的出口,这个观念是建立在松沉劲的用法上,手要出去,先管松沉,劲就自然会跑出来了,有这个松沉劲就不必理睬手势如何,上半身的形体,它自己就会就定位,形成了沉肩墬肘,坐腕,立掌,劲透指的状态,如果意念还在手上的话,身子就无法松沉下去,如此身上的劲就没措施贯串而出,这也就是诸多练美人手的拳架一种比一种高,沉不下去的因素,虽然勉强练低一点的拳架,裆也无法圆撑,以至於身体歪一边,重心都落在腰与膝盖上,这些问题同样也出目前某些练陈式太极拳的人身上,正由于如此,重心沉不下去,因此再怎么练都只能用慢慢比的而已,否则就是拳架打的很美丽,可是却出不了劲,对於拳论中快慢相间,刚柔并济,後发先至等等,固然就无法练出来,最大的因素是误解了方向,由于学这种路子的人太多,教这种调子的太极拳又太多,以至於太极拳流於比手划脚,失去了真正太极拳武术层面的东西。 此外有人打起陈式太极拳的某些拳式没有做到沉肩墬肘,坐腕,立掌,劲透指的话,也像极了美人手式那一派的太极拳,如懒扎衣,单鞭等,有人误觉得用手腕转一圈,就可以混过去,那是自己在骗自己,这是在做表面功夫而已,太极拳讲的是一种阴阳相等的观念,上下,头尾,长短,高下,都要分清晰才会出功夫,松沉练的如何看看手形就能懂得了。 陈式太极拳与杨式太极拳的共同点和差别性 一般觉得杨式较柔,而陈式较刚,有人觉得陈式的较好,有人觉得杨式较合体力不好的人练等等,(如果以目前流传的陈式太极拳来讲,跟目前杨式太极拳两者之间似乎没有太大的差别,只能像杨式太极同样用比的而已,勉强来说只比杨式快了那么一点点而已,立身要中正,要快慢相间,刚柔并济,什么缠丝劲,要松活弹抖等等。似乎没有看到,裆没有圆撑,身与腰胯也断了劲,以至於打起拳架摇来恍去,用身体摇来恍去,骗自己有转移重心,发劲也不是用弹出来的)其实两者内在应当都是同样的,差别在於外在的招式动作和心法的名词不同样而已,陈式古太极(大架子)讲的缠丝劲,在劲的体现方面由于快慢相间的关系会著重在弹劲上,何谓弹劲?就是把缠丝劲加上速度,用弹的方式将劲发出去,这种劲道浑厚,且快,不须太大的空间就能发劲,意念上的一种松沉就能把劲合起来发出去,而在杨式老拳路里练的是拧劲,其名词不同样但内容讲的,练的是同一种道理,而心法口诀也是大同小异,诸如此类,太极拳一定要能快能慢,快慢相间,刚柔并济。 这个缠丝劲人们都在练,可都是一知半解,听来看去,都是用意念如何缠如何绕,或是脚如何又怎么样的,明白说,百分百错误,心法口诀,一句话,一种观念而已,可是不代表就能学会缠丝劲,会还要懂得怎么用,这是要所有的小细节都练对了以後自然而然就会跑出来的东西,不是说要练就能练成的,缠丝劲是属於中级层次的功夫,用在近身缠斗,化劲,锁身使对手有如身陷蜘蛛网中无法脱离,不管身体那个部份遇到对手都仿佛一条一条绳索缠住对手同样,在发劲的部份则会有旋转弹抖的劲,发缠丝劲会比一般直劲的力道还要来的大,太极拳要能化又能打非得缠丝劲不可,不管直的来或横来,上下来的力皆能化,并且化劲就是在蓄劲,将对手来的力还给对手,自己反而不费吹灰之力。 杨式和陈式有何差别,又有何好处? 杨式把拳架的动作化繁为简,专注於内劲的凝聚与运营,虽然外在动作的阴阳开合少了,可是内在的开合却更具体明显,如此每一招定住时,则是一种大周天循环,但简化动作上的开合以後,阴阳变化就少了,少了阴阳变化後相随的动作自然就小诸多,此一差别在丹田内气的运转上会减少,因此在气力方面的训练较为局限性,但是对中正,松沉的训练较容易体验,(这里指的是本门的古传练法,非一般杨式37式),陈式古传太极拳大架子(指的是本门古传大架子)在刚柔的分派中较平均,因此会有快慢相间,刚柔并济的拳式,在一趟拳当中会有如波浪般的高下起伏,事实上不管陈式,杨式太极拳粗略的来说;练的内容为三个部份,一是松沉蓄劲,二是阴阳变换,三是归元中定,有了这些内在以後什么样的招式都不重要了。 对岸的某些人将大架子归类为新架,她们那种才是老架,我的感觉是这样;你们自己快乐就好了,我没故意见,但是你们在练的时候,刚柔并济,松活弹抖,立身中正,重心转换,缠丝劲等等。不妨自己检视一下,毕竟功夫得靠自己练出来才是。 浅谈太极拳应有的健身效用 健身跟强身有何差别?这是一种顺序的问题,先健身後强身,诸多练太极的人想藉著太极拳来健身,这个观念是对的,但是错在把练出功夫跟健身分开来,应当这样说:有多少功夫才会对你的身体有多大的好处,功力累积的越深则由健身进而强身,这才是对的的观念。 对的的太极拳在武术的层面所走的途径就是道家的筋脉,内气周天循环,在前文中所提过,不管是那一门派的太极拳,完毕一种招式,内劲,就得走一趟大周循环才对,如此才是真正的太极拳,太极拳是结合道家内功而成的一门艺术,即是武术,也是健身法宝,固然不能只有比手划脚的练招式而已,至於什么样的招式一点也都不重要,招式就仿佛是衣服同样,多种款式的衣服合适穿就可以了。 大概来说;太极拳在健身效用上有几点; 一,活化我们的肝,肾,脾胃之三阴筋脉,我们的三阴筋是生的开始,一般人会白天没精神,晚上睡不著,血压高,这都是典型的下阴筋失调的原故,古人说过;人要老,腿先老就是这个道理,我们练太极拳如果练的对的话,三阴筋脉生生不息,一种开合缠丝拧劲就练到了三阴,三阳,带脉,任脉,督脉,其中有生有泄,有阳有阴,有高有下,完全符合太极相对等的道理,哪一派的成果都应是同样的,怕就怕练错,或是只练外型,功法不明,东少一点,西少一点,练筋脉是第一步,也是万丈高楼的地基。 二,内气,太极拳的劲是松沉而来,松沉以後会有丹气的凝聚,随著劲和丹气的运营全身,会有去故纳新的作用,一般人生活作息正常,却精神不振,这是典型的中气局限性,有人觉得练气功,把气吸到肚子里去就可以了,但成果呢?某些练气功的人常说;我的气到那里,我的气有多饱满等等,可是却没有体力,须要用到体力的时候却有气无力,这是顺序颠倒的练法,筋脉畅通了,气才会汇集,有了周天循环,丹气自然而然就会归元了,如此先天之气才干与後天之精气结合。三,胎息,胎息这个东西它是一种自然的现象,它是蓄,也是养,就仿佛是我们的存款同样,有存款,有急用的时候就不必伸手找人借钱,胎息时肚子会有内外鼓动的现象,有人用顺势,逆势呼吸来教人练功,这是错的,误人不浅,後文中有讨论,这里不多述,为什么会有此错误的练法出来,我想这是人们以讹传讹的成果,觉得顺,逆呼吸就是内功,真是无知的可以,否则就是看人练,然後自己乱模仿,就像我在省思篇中提到的那个花拳绣腿的家伙同样,看一看就乱模仿,其实胎息你只要顺序练对了,功力到了,时间到了自然而然就会的东西,少了前面的环节,就算你练十辈子也练不出来。 胎息是属於练气的部份,有诸多人都在练气功,门派也诸多,论述也诸多,没有所谓的绝对,但是,先後的顺序没有练对就是错的,诸多人筋脉都还没有练到就想练气,这是本未倒置的做法,这是由于人们都想挑轻松的练,筋脉的练法要先劳苦才干清除体内的杂质,浊气,如此筋气才会生生不息,而人们对於练气的错误观念则是觉得较静态,因此会比较轻松,由于只有吸吐而已,否则就是用想像的,如果功夫能用想像的想出来,那全世界就都是武术高手了,在太极拳的中定期要练出胎息,阴阳变换时将内气运营至全身,这才是真正的古传太极拳奥袐与精深,其实这些一点也不难,练法对了,二年内就要学会这东西,否则就是挥霍生命,我常跟学生说;要跟我练功,先得要舍得汗水,要耐得了性子,才干出真功夫,这句话是恩师跟我说过的话,这也是每个学生入门之前我都必说的,不要盲目的练招式,急著要把拳架打完,比手划脚的打拳架,如果只是想练招式而已就不用跟我学,教招式的人一大堆。 太极拳每个阶段的练法都不同样,初级,中级,上层的阶段练完了,就可以融合自己的体验与喜好去发展,每个人的拳式都会有个人的特色,虽动作大同小异,但是感觉不会同样,不要像有人,功夫还没学一半就改起拳架来了,变来变去还不是比手划脚而已,挥霍生命。 结论;太极拳不能把武术的层面简化掉,有功力才会真正达到健身,强身的效用,古传的太极拳涉及了动态的外在功法,内在的筋气运营,道家内气的周天循环,这才是真正的太极拳,不能用驼鸟心态,练练招式而已,或者用是用我只要健身而已,因此不用有功夫的观念来练功。 有了上述的内在和锻练过程已达健身之功能,接下来则是强身的阶段,同步才算是真正进入了太极拳的大雅之堂,也启动了武艺殿堂的大门。 劲与筋脉,血管,脏腑的关系; 太极拳真正的意义是在於内在的蓄养,汇集,循环等(後文会提到这当中的前因後果),有了这些之後才会有能量,有能量之後才可为我所用,每个人只要练法对了,然後再用自己身上的两个东西来换,就一定能做到,(一,时间,二,汗水)功夫这一档事,没这两个东西与对的的心法口诀是练不出来的,有了能量累积,蓄集以後就要学会发劲(多种劲法都要学会),借由发劲将内劲贯注运营於脏腑与筋脉,血管之内,透过内劲的一缩一放可达到扩张,舒展,按摩,而肌肉,血管,筋脉,脏腑,则是越来越有弹性,有韧性,这是练发劲的好处,诸多人练太极拳用比的,劲弹不出来,自己练不出来就说太极拳要慢慢来,用意不用力等等做为藉口,用意不用力没有错,那是要身体可与意念结合才对,否则的话;意念想的是一回事,身体不听话,只是空想像而已,其因素很简朴,能量不能汇集,没有能量身体无法执行意念所要的目的,这是先後顺序不对的成果,我们为什么要一步一步的练习?为的就是要身与意合,神安定,如此才会有能量的汇集,这个用意不用力这东西不必刻意的练习,要打人不是用手去打人而是用身体内的能量去打人,这个练法观念才是对的,那是某些学艺不精的人误解了方向。 这个能量汇集的第一步是筋脉要畅通,有人会说我的气用意念可以到那里等等.因此很畅通,那是自己说的,气要能与力合成为劲那才干为自己所控制,方能为自己所用,而不是自己用想像的,我们所说的筋脉畅通指的是;要能从筋脉的源头运营到末梢才对,要先由这个地方练起,练对的话,越来越精纯,意念到那里,劲就到那里了。 记得此前与恩师对练的时候,常常不明就理的就被恩师摔飞出去,後来发现恩师的脚掌稍为点了一下劲立即就到手了,之後询问恩师我的观测与否对的,恩师笑著说;小子,再练一年你就可以出师了,恩师说;你目前身体已经可以听劲了,等到你可以用脚掌感觉到力的时候,功夫就算是及格了。 这才是真正身与意合,用意不用力的体现,而不是用慢慢比要死不活的练招式而已,太极拳要进入强身的阶段就是要把气与力合起来,松沉蓄劲,能蓄则要能发,能发则要身与意合,如此方能刚柔并济,阴阳调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