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古代散文》主观题答案

上传人:卷*** 文档编号:120921992 上传时间:2022-07-1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南大学《古代散文》主观题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西南大学《古代散文》主观题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西南大学《古代散文》主观题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南大学 古代散文主观题答案1、春秋笔法。相传孔子修订春秋时,按照自己的观点,对某些历史事件和人物作了评判,并选择她觉得恰当的字眼来暗寓褒贬之意。譬如记叙战争,它往往根据战争的性质、情形、成果和作者的见解,分别选用“伐”、“侵”、“袭”、“取”、“克”、“灭”、“歼”等不同的词语来体现,即所谓“以一字为褒贬”。这种以一字为褒贬,寓褒贬于叙事之中,含蓄谨严而带有倾向性的文字,人们就称为“春秋笔法”。 2、互见法 。 史记中为了突出人物的重要性格,司马迁往往将人物的重要经历和重要特性写在本传里,而将次要经历和事件则分散写在其她人的传记中,或借她人之口道出,这样来反映人物的全貌。这就是所谓“互见法”。 3、苏海韩潮。苏轼、韩愈两家古文皆具雄浑豪迈风格,故以海潮为喻。谓文章波澜壮阔,纵横自如。 4、六一风神。六一风神是指欧阳修散文中那种别具一格的回旋跌宕的韵味,形成的感慨唱叹、委婉曲折、沉着自得的特色。5、古文。 唐宋古文运动中广泛流行的“古文”一词,是指同魏晋以来讲究对偶、辞藻、声律、用典的骈文相对,近乎先秦两汉广泛运用的不讲对偶声律,奇句单行、质朴自然的散体文章。“古文”这一概念由韩愈最先提出。她把六朝以来讲求声律及辞藻、排偶的骈文视为俗下文字,觉得自己的散文继承了先秦两汉文章的老式,因此称“古文”。 6、古文运动。 唐宋古文运动是指唐代中叶及北宋时期以倡导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因同步波及文学的思想内容,因此兼有思想运动和社会运动的性质。“古文”这一概念由韩愈最先提出。她把六朝以来讲求声律及辞藻、排偶的骈文视为俗下文字,觉得自己的散文继承了先秦两汉文章的老式,因此称“古文”。韩愈倡导古文,目的在于恢复古代的儒学道统,将改革文风与复兴儒学变为相辅相成的运动。在倡导古文时,进一步强调要以文明道。除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外,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人也是其中的代表性人物。 7、骈文。中国古代魏晋后来产生的一种文体。又称骈俪文。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骈文是与散文相对而言的。其重要特点是以四六句式为主,讲究对仗,因句式两两相对,犹如两马并驾齐驱,故称骈体。在声韵上,讲究运用平仄,韵律和谐;修辞上注重藻饰和用典。骈文注重形式技巧,往往束缚内容的体现,但运用得当,也能增强文章的艺术效果。 8、文以明道 。 中国古代文论的一种观念。韩愈的“明道”具有政治上复兴儒学、重振王纲、反对分裂的重要内容,在当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从文学改革的角度来说,“文以明道”就是要批判骈文的内容空洞,言之无物,写作有为、有用之文,而不作徒有华丽形式而没有实际价值的浮文、空文。有文而无道,文章失去存在的意义;有道而无文,道则无法运营而远播。也就是说,思想内容和形式必须结合,而思想内容则是文章之本。 9、不平则鸣 。 “不平则鸣”这一理论观点见之于韩愈出名的送孟东野序。此文开 篇就提出了“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进而慨叹“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韩愈继承并且发展了司马迁“发愤著书”(报任安书)的观点,觉得诗文是“不平则鸣”的产物,把“明道”与批判社会不公,抒发郁愤结合起来,指出了古文与现实的关系,揭示了散文发愤抒情的独特作用。10、 气盛言宜 。“气盛言宜”是韩愈提出的创作主张。韩愈特别注重作家精神力量对文学创作的影响,强调作家的道德行为和文艺修养。在答李翊书中提出:“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所谓“气盛言宜”,是指作家的道德修养境界高,则在发言、著述时,无论用词长短或声调高下,均能得宜。韩愈的“气盛言宜”即是一种精神气质、又是一种人格境界,与孟子的 “浩然之气”含义接近。气盛言宜的思想对古文运动顺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1、 义法。方苞在散文创作中摸索为文之道,逐渐摸索出一套独特的创作理论,其核心就是“义法”。“义”即“言之有物”;法即“言之有序”。以义为经,以法纬之,然后为成体之文。用当今语言诠释,义即内容,法即形式,内容与形式必须统一,从而为桐城派散文理论奠定了坚实基本。 12、新文体。指近代梁启超所创散文新体。19世纪90年代,以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在报刊文章写作上获得了突破,发明了一种“新文体”,或称“报章体”。其基本特性为:平易畅达、语言丰富(俚语、韵语、外国语法杂用)、笔调自由(纵笔所至不检束)、条理明晰、笔锋常带情感,句法参差多变,常用排句及偶句。梁启超的文章,特别是她在时务报和新民从报上刊登的时事政治评论,充足地体现了“新文体”的特色。因此,人们也称这种“新文体”为“时务体”、“新民体”。这种文体服务于改良运动,一时风行全国,效仿者众,开五四白话文运动先河。 二、简答题: 1、 散文的文体特性。 答:形神两旺的本质特性见情见性的气韵特质启心益智的理趣美质多姿多彩的语体美质 2、春秋记事的特点。 答:春秋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寓褒贬于记事的“春秋笔法”。春秋叙事“简而有法”,用语严谨精确,一字不苟。 3、孟子散文的艺术特点。 答:气势充沛,笔力锋芒,富于鼓动性,有纵横家、雄辩家气概。常用巧妙的譬喻和寓言式的小故事来阐明道理,生动而有说服力。4、墨子散文的突出特点。 答:墨子散文最大的特点是讲究逻辑。另一特点是崇尚质朴,不重文采。 5、荀子的比方有何特点? 答:荀子中的比方却极富特色,常用一连串的比方,层见叠出。类似的取譬设喻,几占全文之半。 6、贾谊、晁错散文的异同。 答:贾谊和晁错都主张重农抑商、削弱诸侯势力、抗击匈奴侵扰,为文皆疏直激切,尽所欲言。但贾谊颇有迂阔之论,不如晁错之文具体切实,很少空疏之谈。贾谊之文富于文采,有战国纵横之风;晁错之文气势恢宏,明快畅达,论析透辟,冷峻严谨,颇有先秦法家之风。 7、为什么说史记是“史家之绝唱”? 答:所谓“史家之绝唱”,一方面,这是集先秦、汉初之大成的文史著作,分量之大,卷帙之多,内容之丰富,都是前所未有的。它记事博大精深,全面地论述了国内上古至汉初三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历史发展状况,是国内古代历史的伟大总结。另一方面,史记构造之严谨也可以说是空前的。8、 中唐古文运动的成就。答:在政治思想方面,排斥了佛老,加强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在散文方面,对文体、文风和文学语言进行了革新,确立了一种切合实际,便于表情达意的新散文,缩小了骈文的英语范畴,产生了许多优秀的文学性散文,并由此增进了其她文学形式如传奇、变文的发展;在影响方面,对宋代的诗文革新运动、明代的前后七子的复古思潮、清代桐城派的散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9.唐宋八人们”称谓的由来。答:“唐宋八人们”,是国内散文发展史上,唐宋时期浮现的八个有杰出成就的散文作家的合称。她们是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明初朱后最初将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八个作家的散文作品选编在一起刊行的八先生文集,后唐顺之在文编一书中也选录了这八个唐宋作家的作品。明朝中叶古文家茅坤在前基本上加以整顿和编选,取名八人们文抄,共160卷,“唐宋八人们”从此得名。10 韩愈散文的语言特点。答:韩愈的各体散文,各具特色,而气势磅礴,雄奇奔放,波澜曲折,富于变化是其总的特色。这一特点是说韩文如河海般广阔深厚,气势充沛,而又波澜横生,不拘常格,往往出人意料。这是她“气盛言宜”论文主张的时间。韩文的风格特性,富于变化是说韩文构思章法,奇诡多变,文无定式,篇无定局,句无定法,完全根据叙事、说理、抒情的需要而“戛戛独创”,韩文的语言简洁精确,鲜明生动。12、归有光散文的特色。答:归有光的散文,从内容上看,大多记某些平常生活琐事,并无惊人的事件、曲折的过程,但由于作者善于捕获生活的细节,以小见大,于细微毫末处寄寓情意,给人的印象就异常深刻。从艺术上看,她善于即事抒情,用朴素简洁的文笔剪辑刻划某些平常生活的断片,以寄托情感和抱负,纡徐平淡,娓娓而谈,如叙家常,亲切动人,正所谓“无意于动人,而欢愉惨恻之思,溢于言表之外。”三、论述题:1先秦散文的总体特性。 答:一方面,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浓厚的政治色彩。先秦散文,特别是战国的论辩文章,它们的作者不是以文章自名的文士,它们著书立说的目的全是为了现实斗争的需要,为了谋求解决现实社会问题的途径。另一方面,发愤著书。史记太史公自序云:“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再次,文史哲三位一体,文学尚未独立。以现代的眼光看来,在先秦时期,文学尚未获得独立的地位。最后,“神比于兴”“深于取象”。陈騤文则卷上丙:“易之有象,以尽其意”,指出了周易具有“取象明理”的艺术手法。2 左传的艺术特点。答:左传在艺术上的突出成就是长于叙事。左传是国内第一部大规模的叙事性作品,比较此前任何一种著作,它的叙事能力体现出惊人的发展。另一方面是特别善于描写战争。左传所记战争大大小小有三四百起之多,而能各具特色,互不雷同,虽然战争相近者,也能同中见异。再次是善于描写人物。左传在叙事中,还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刻画出具有鲜明个性特性的人物形象。最后是长于描写外交辞令。春秋以来,由于诸侯之间斗争锋利,各国间常常聘问盟会,行人频繁往来。外交场合,那些犀利微妙的对答,委婉有力的陈述,经作者记叙熔铸,或气势激切而不失分寸,或纡徐沉着而暗挟风霜,或机警风趣而意味深长,风格各异,文采斐然,历来为人们所欣赏。3战国策的文学成就。答:从文学的角度来看,战国策记事真伪杂糅,加之叙事不记年月,常截取某些片断加以渲染,缺少系统性和完整性,大大减少了它的史学价值。然而,它在文学方面获得的成就却很突出。第一,战国策塑造了姿态各异的人物形象。战国策描写的人物非常广泛,上至国君太后,下至平民百姓,此外尚有公子王孙、武将谋臣、说客策士、嬖臣宠姬等,无所不有,且各具特色。第二,语言铺张扬厉,辩丽恣肆,章学诚文史通义诗教上说:“纵横之学,本于古者行人之官。其辞铺张扬厉,变其本而加恢奇焉,不可谓非行人辞令之极也。”第三,善于运用比方和寓言,把道理讲的进一步浅出、鲜明警醒而富有启发性。战国策中的比方,多以平常生活中习见的事物为喻体,巧妙活泼而蕴意深刻。战国策中的寓言,有人记录约共七十则。这些寓言,形象鲜明,寓意深刻,又浅显易懂。独立的看,也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璀璨的明珠。诸如“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画蛇添足”|“亡羊补牢”、“南辕北辙”等,历来家喻户晓。5.为什么说史记是无韵之离骚”?答:所谓“无韵之离骚”,是从文学方面对史记巨大成就的高度赞扬。一方面,在遭遇不平而发愤著书,通过著作鸣不平于天下后世这一点上,司马迁和放逐之后乃赋离骚的屈原是十分相似的。她受宫刑之后,在忍辱发愤的十年中完毕了史记,书中时时流露出她的隐痛和郁郁不平之气。另一方面,史记可以通过对人物生活经历的具体描绘,栩栩如生地再现出人物的鲜明的形象和性格特性。这种具有个性化色彩的人物描写,是史记的人物传记富于文学特性的又一种因素。再次,史记在描写历史人物时,寄寓著作者的褒贬和鲜明的爱憎感情。这种在形象中寄托强烈爱憎的人物描写,具有像屈原的抒情长诗离骚一般的感染力量,具有浓厚的诗情画意。两者的重要区别只在离骚是韵文,而史记是散文。正由于如此,鲁迅先生才称史记为“无韵之离骚”。7柳宗元寓言的成就。答:柳宗元的寓言,继承了先秦诸子寓言短小精悍,寓哲理于形象的老式,并有所发展。她的寓言善用多种动物拟人,抓住其某一特性予以夸张,以寄寓哲理,挖苦政敌,抨击社会丑恶现象。寓言,造意新颖,讽喻生动,风趣犀利。由于柳宗元的大量创作,寓言才得以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柳宗元发明性地继承前人的成就,大量地创作寓言,把寓言发展成一种独立的、完美的、更富文学意味和斗争性的文体,使它彻底挣脱了对其她文体的依附地位,以新颖独特的形式浮现于国内古代文学的百花园中。柳宗元是寓言文学的完毕者,她对国内古代散文的发展做出了重要奉献。8欧阳修散文的风格特色。答:欧阳修的散文总的风格特色是既平易自然又委婉曲折,虽然在强烈抒情时亦如此。平易自然是宋代散文的共性,委婉曲折则是欧阳修散文的个性。因此欧阳修散文别具一种回旋跌宕的韵味,形成了感慨唱叹、委婉曲折,沉着自然的所谓“六一风神”。9苏轼散文的风格。答:苏轼的散文具有雄健奔放、挥洒自如的风格。正如她自己所说:“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出”,“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文理自然,姿态横生。”她的论说文,引证史实,指斥时弊,写的明晰透辟,气势磅礴,雄辩滔滔。其她文章写的自由随便,自然流畅,信手拈来,信笔挥洒,言简意明,饶多意趣。真所谓如行云流水,文理自然,姿态横生。苏轼散文中的随笔、书札、杂说,有时大笔挥洒,妙趣横生;有时淡淡几笔,描绘出了一种新的境界。在文章风格上,苏轼崇尚自然,反对雕琢。10晚明小品文的特点。答;晚明小品文具有鲜明的特色。谈艺论文,妙趣横生;点染山水,情韵盎然。色罗万象,尺幅千里;言近旨远,别有寄托。以性灵为重要选择,不肯言她人之所言,而言其所不敢言,运用自然清新甚至口头语言,抒写自我感受之作。上至宇宙之大,下至蚊蚋之微,无所不写;游山玩水,吟风异月;说理言情,往来小简,信手拈来,有则多写便长,无则少写便短,随心所欲,自由活泼,隽永有味,富于个性色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机械电气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