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花草树木的寓意,让孩子也看看

上传人:m**** 文档编号:120896091 上传时间:2022-07-1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词中花草树木的寓意,让孩子也看看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古诗词中花草树木的寓意,让孩子也看看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古诗词中花草树木的寓意,让孩子也看看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古诗词中花草树木的寓意,让孩子也看看丨欢迎点击上方“中华文化讲堂”,关注我们丨柳:古 代诗歌中离情常常与柳相关合,以折柳表惜别,其原因首 先是由于二者之间具有一种“同构”的关系,柔弱的柳枝那摇 摆不定的形体,能够传达出亲友离别时那种“依依不舍”之 情;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 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更由于柳之易活,寄托了送 别人对离人的美好祝愿。 例 1: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 人不起故园情?”该诗系化用乐府横吹曲词折杨柳歌辞 “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的诗 意。“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说的是今夜听到 折杨柳的曲子,又有何人不引起思念故乡的感情呢?” 例 2: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 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柳这一特殊意象的形 成,是历史文化积淀的产物,受到民族文化与民族心理的 规定与制约,具有一定的约定俗成性。 附:“杨柳”:伤别 情怀。堤柳堆烟:能触发往事如烟,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 感。(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梅花:梅花在严 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 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到了唐宋时期,梅花已成为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历览前代诗词,“梅花”意 象中所表达之意主要有: (1)引领众芳,敢为天下先的 勇气。例 1: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 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 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例 2:毛 泽东卜算子咏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2)凌寒不屈的顽强例 1:卢梅坡雪梅:“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可见,梅之傲骨,同时它还担当了春的 使者。例 2:张谓早梅诗云:“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 春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许浑 早梅亦云:“素艳雪凝树。”寒梅花发,似玉如雪,“遥 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例 3:李商隐十一月中旬至扶 风界见梅花:“匝路亭亭艳,非时袅袅香。素娥惟与月,青 女不饶霜。赠远虚盈手,伤离适断肠。为谁成早秀,不待 作年芳。”纵然青女要下霜来摧折梅花,但过早开放的梅花 依然是亭亭玉立,花容清丽,足见其傲骨。例 4:杨亿少 年游的上片“江南节物,水昏云淡,飞雪满前村。千寻翠 岭,一枝芳艳,迢递寄归人。”在雪里寻梅,从梅花处得到 春的讯息。诗人以广阔的江南为背景,把梅的傲雪精神表 现得淋漓尽致。开放在雪中的梅花,不仅色白如雪,清峻 高雅,还是春的使者,传递温情的驿使! (3)高洁脱俗 的风骨、不同流合污的心志鲁迅先生曾精辟地用梅花作 比:“中国真同梅树一样,看它衰老腐朽到不成一个样子, 一忽儿挺生一两条新梢,又回复到繁花密缀,绿叶葱茏的 景象了。”他还请人为他篆刻“只有梅花是知己”的石印,抒 发自己的高洁情操。可见,梅花在中国文人眼中是不同于 其它花卉的,它的高洁更是与众不同。例 1:南朝鲍照的 梅花落:“庭中有杂树,偏为梅咨嗟。问君何独然?念 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摇落春风媚春日,念尔零落 逐寒风,徒有霜华无霜质。”这里诗人笔下的梅是节操高尚 的旷达贤士。通过对耐寒梅花与软弱动摇杂树的对比,表 达了对节操低下的士大夫的蔑视和对旷达贤士的赞扬。 (4)隐者高士的象征诗人在受挫时感到尘世的不如意,并 受道家逍遥哲学的影响,于是寄情于山林风物,渴望清净 无争的生活,梅花也便有了隐者高士的意象。例 1:张可久 越调.天净沙 鲁卿庵中:“青苔古木萧萧,苍云秋水迢 迢。红叶山斋小小,有谁曾到?探梅人过溪桥。”诗人将我 们带入渺无人迹的深幽境地,但秋高气爽,何来“探梅”之 说,其实这“梅”便是如梅之高洁隐士鲁卿。以梅比隐 者,隐者亦是梅。 (5)清冷淡雅的美人梅花自古便有“霜 雪美人”的意象,柳宗元龙城录中记载梅花传说,隋开 皇中赵师雄于寒冬时节在罗浮山中见一淡妆素服的美人, 此女便是梅花所化。于是,后世常以梅花比美人,不仅因 为它本身具有美人姿态,还因为它有清冷淡雅的美。例 1: 张雨中吕.喜春来:“泰定三年丙寅岁除夜玉山舟中赋: 江梅的的依茅舍,石濑溅溅漱玉沙,瓦瓯蓬底送年华。问 暮鸦,何处阿戎家。”诗中“的的”二字形容梅花在暮色中仍 显得鲜明耀眼,把灰黄的茅舍也辉映得富有了神气。“的”在 古代亦指女子脸上装饰的红点,释名.释首饰云:“以丹 注面曰的。”傅成镜赋亦云:“点双的以发姿。”可见, 梅花如美人颊上的艳艳红点,益发增添了梅花的美艳。 (6)传递情感与祝福的媒介梅花在成为春之使的同时,也 成了传递友情的工具。例 1:南朝陆凯赠范晔:“折花逢 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折梅花寄 赠友人,正是借以表达自己以梅花自许,亦一梅花许人, 对于友人具有梅花一样品格的赞赏;同时也含有对友人的 慰藉之情,预示不久的将来春天也将到北方。自己对友人 的感情也像梅花,虽遭严寒而不凋谢。颇有一种友情坚 贞,与友为善的意味在其中。折梅代书亦是诗人高雅情操 的表现。例 2:诗经.召南.摽有梅:“摽有梅,其实七兮。 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 其今兮。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这里 讲的是“抛梅求婚”的故事。在古代,梅常被视为“媒合之 果”。传疏:“梅媒声同,故诗人见梅以起兴。”例 9:传说 李清照丧夫后有一上联:“独梅隆冬遗孀户”,后有一丧妻读 书人对曰:“杏林春暖第一家。”二人情投意合,成为终身伴 侣。五瓣梅花形状代表“梅开五福”,即“快乐、幸运、长 寿、顺利、太平。”又有“梅具四德”之说:“初生为元,开花 为亨,结子为利,成熟为贞。”喜鹊在梅花枝头欢跃鸣叫的 图案,常被冠以“喜报早春”、“喜报春光”、“眉样添喜”、“喜 上眉梢”,取谐音或寓意。“和和美美”、“十全十美”亦取其谐 音。“竹梅双喜”常用作新人的祝福语。 菊花菊花虽不能 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 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 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都借菊花来 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 的写照。 例 1: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 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 洁。 例 2: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 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了诗 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例3 :毛泽东采桑子重 阳里有“战地黄花分外香”句,把菊花置于一个战争环境, “分外香”三个字凸现了毛泽东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松 柏松柏象征孤直、顽强、高洁。论语子罕中说:“岁 寒,然后知松柏后凋也。”后世诗歌常用松柏象征孤直耐寒 的品格。 例 1:刘禹锡:“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 然。” 例 2:李山浦:“孤标百尺雪中现,长啸一声风里 闻。桃李谤她真是佞,藤萝攀尔亦非群。” 例 3:李白赠 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 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例 4: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 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送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 持高洁的品质。 例 5:陈毅: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莲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 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例 1:南朝乐 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 子青如水。“莲子”即“怜子”,“青”即:“情”。这里是实写也是 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 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例 2:晋子夜 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雾气 露珠隐去了荷花的真面目,莲叶可见但不甚分明,这也是 利用谐音双关的方法,写出一个女子隐约地感到男方爱恋 着自己。梧桐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中国古代文人有 “悲秋”的情结,四季之中,秋天万物凋零,最易触发人的悲 凉情绪,而梧桐树是典型的落叶乔木,“望秋先殒”,所谓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所以,用梧桐来写悲秋,就成为古人 常用的手法。 例 1: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 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 长。”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 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诗歌起首句以 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 例 2:白居易长恨歌:“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 时。”秋日冰冷的雨打在梧桐叶上,好不令人凄苦。 例3: 李煜相见欢:“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例4:温庭筠 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 声声,空阶滴到明。”例5 :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 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 后。”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 例6:李清照声 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草象征生 命力强 生生不息 希望荒凉 偏僻 离恨 身份、地位的卑微(1)芳草: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例1 :楚辞招隐 土:“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萋萋”是形容春草茂 盛。春草茂盛,春光撩人,而伊人未归,不免引起思妇登 楼伫望。例2 :乐府相和歌辞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边 草,绵绵思远道。”以“青青河边草”起兴,表达对远方伊人 的思念。例3: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睛翠接荒城。”例 4:李煜清 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以远接天涯、绵 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别的愁绪。 (2)草 木繁盛: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例1:“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春 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 荒凉了。例 2:“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吴国 的旧苑荒台上的杨柳又长出新枝(荒凉一片),遥想当年这 里笙歌曼舞,那盛景比春光还美(不胜春:春光也不胜 它)。这里是以杨柳的繁茂衬托荒凉。例 3:“映阶碧草自春 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一代贤相及其业绩 都已消失,如今只有映绿石阶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春 光枉自明媚),黄鹂白白发出这婉转美妙的叫声,诗人慨叹 往事空茫,深表惋惜。例 4:“朱雀桥边草花,乌衣巷口夕 阳斜。”(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 存,桥边已长满杂草野花,乌衣巷已失去昔日的富丽堂 皇,夕阳映照着破败凄凉的。 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 是离情别绪相联系。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凄凉之 音。 例 1:李清照:“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 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把伤心、愁闷一古脑儿倾吐 出来,对芭蕉为怨悱。 例 2:吴文英唐多令:“何处合 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 例 3:葛胜冲 点绛唇:“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雨打芭蕉本来就够 凄凉的,巷口,送别之所。梦魂逐着芭蕉叶上的雨声追 寻,更令人觉得凄恻。红豆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 情的信物,南州记称为海红豆,史载:“出南海人家园圃 中”。本草称其为“相思子”。 例1:王维相思诗: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诗 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 例 2: 清人朱彝尊怀汪进士煜:“安床红豆底,日日坐相思。” 即睡在相思树下,日日思念汪进士。 豆蔻豆蔻是一种多 年生草本植物,象征少女美貌、清纯、风华绰约。 例如: 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后来 称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为豆蔻年华。 竹亭亭玉立,挺拔多 姿,以其“遭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的品格,赢得古今 诗人的喜爱和称颂。白居易养竹记中,以竹喻人生, 晓以树德修身处世之道:“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 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 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似体道;君子 见其心,则思应用虚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 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 为庭实焉。” 例 1:张九龄的和黄门卢侍御咏竹诗言简 意赅地赞美道:“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例 2:苏轼的 於潜僧绿筠轩有咏竹名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 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 医。”将竹视为名士风度的最高标识。 例 3:郑板桥一生咏 竹画竹,留下了很多咏竹佳句,如:“咬定青山不放松,立 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赞美 了立于岩石之中的翠竹坚定顽强、不屈不挠的风骨和不畏 逆境、蒸蒸日上的禀性。 黍离象征对国家今盛昔衰的痛惜伤感之情。典出诗经王风黍离。旧说周平王东迁以后,周大夫经过西周古都,悲叹宫廷宗庙毁坏,长满禾黍,就 作了黍离这首诗寄托悲思。后世遂以“黍离”之思用作昔 盛今衰等亡国之悲。 例如:姜夔扬州慢中有:“予怀怆 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 悲也。”来源微信号:一起学语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模板表格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