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溶解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上传人:回**** 文档编号:120879641 上传时间:2022-07-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题2-溶解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课题2-溶解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课题2-溶解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题2 溶解度(第一学时)生成性教学资源的有效性构建及其应用研究探讨课例韶关市第九中学 朱丽然一、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理解饱和溶液的涵义。 2过程与措施:通过实验探究,建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互相转化的措施,理解结晶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条件的变化,让学生感受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存在和转化是有条件的,逐渐建立用辩证的、发展的思想观点来看待事物的变化,和逐渐培养由具体到一般结识事物过程的能力,并培养学生互相协作、和谐相处的健康心态。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通过对氯化钠溶解的实验探究形成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涵义的结识。难点:通过实验条件的变化,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互相转化的措施,理解结晶现象。三、学情分析本次教学的学生为韶关市第一实验中学的学生。学生通过大半学期的学习,已经具有一定的学习化学的能力与经验,学生已学了溶液的形成,对于一般物质溶解后形成溶液的现象比较熟悉,并且学生的自觉性、知识、技能水平较高,具有实验探究的能力。因此进行分组实验探究,让学生建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但由于不是自己所任教的班级,学生的能力水平限度把握还是不是很精确,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有一定的弹性,表目前将浓溶液、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的关系放在课后能力提高习题中。四、教材分析 本课题分为饱和溶液和溶解度两部分,以学生亲身参与的两个“活动与探究”和两个“讨论”为线索组织教学过程。第一种活动后通过讨论引入饱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再以一种活动巩固和应用让学生归纳出饱和不饱和之间的转化规律,最后通过讨论引出结晶概念。学生虽然对于一般物质溶解后形成溶液的现象比较熟悉,但是从定量的角度去结识物质的溶解性以及溶液的种种状态却很少思考。本课题将从定量的角度来研究物质在一定量的水中的溶解的状态问题。五、教学措施分组实验探究 讨论法六、实验准备将全班学生提成28小组,每小组2人。每组准备器材:烧杯1个(各装250mL水)、钥匙、1 g NaCl两份(预先称好)1 gKNO3三份、5ml注射器,酒精灯、火柴、试管两支。七、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点评激趣设境,问题导入师生互动:小明爱喝糖水,她想如果一杯水中放许许多多的糖下去,是不是就能得到很甜很甜的糖水,她的想法对吗?食盐是我们熟悉的物质,它与否无限制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呢?以生活事例作导语,由生活经验作铺垫,学生感到自然亲切,着力创设快乐课堂。问题探究,得出结论小组讨论,提出假设。NaCl能(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阅读P33,拟定方案(画出实验简图)。 5mL水中加入1gNaCl,搅拌(A溶液)继续加入1gNaCl,搅拌(B溶液)增补方案,实验发现(画出实验简图)。再加5mLH2O,搅拌观测记录,感悟要素“一定量”。课件演示,动画要素(“一定量”飞入片中)。NaCl不能无限制溶解在。投影方案,交流共享。动手实验,观测记录。上台展示,投影学生记录的现象,学生上台进行表述。学生完毕下表的实验:表1.氯化钠溶于水环节操作在5mL水中加入1gNaCl,搅拌(A溶液)继续加入1gNaCl,搅拌(B溶液)再加5mLH2O,搅拌(C溶液)现象结论2.硝酸钾能否无限制地溶解在一定量(5mL)的水中呢?阅读P33-34,(活动与探究)拟定实验方案(可以用图表达)操作现象结论在5mL水中加入1gKNO3,搅拌再加1gKNO3,搅拌加热 再加1gKNO3,搅拌冷却学生进行实验,并且进行实验现象的记录。学生交流讨论完毕知识点一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并且学生交流与讨论分析实验中的溶液属于饱和不饱和溶液。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派代表上台展示。【自主与思考】上述实验过程中形成的溶液哪些是饱和溶液,哪些是不饱和溶液?根据是什么?(1)室温下,在5mL水中加入1gNaCl,振荡形成的是溶液,根据是;继续加入1gNaCl,振荡成的是溶液,根据是。再加入5mLH2O,振荡,本来的溶液变为溶液,根据是。(2)室温下,在5mL水中加入1gKNO3,振荡形成的是溶液,根据是;再加1gKNO3,振荡形成的是溶液,根据是;加热时,本来的溶液变为溶液,根据是 。方案源于教材,形式却别于教材,更显直观、生动。注重交流合伙,掌握直观辨别“溶”与“不溶”的根据杯底与否有未溶固体溶质。通过追究教师“疏忽”增补方案,动手实验,使学生关注、注重“一定量”这个要素。充足发挥教师“引”的作用。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象学生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判断:拟定某一溶液与否饱和一般有两种措施:观测溶液底部有无的溶质;若有则为 溶液。溶液底部若无固体溶质,可向该溶液中另加入,若则溶液饱和。将熟悉物质转向陌生物质,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探究发现的能力,提高学生思维的发散性。话锋一转,激发探究请根据所学判断上述溶液中的状态。【自主与思考】上述实验过程中形成的溶液哪些是饱和溶液,哪些是不饱和溶液?根据是什么?(1)室温下,在5mL水中加入1gNaCl,振荡形成的是溶液,根据是;继续加入1gNaCl,振荡成的是溶液,根据是。再加入5mLH2O,振荡,本来的溶液变为溶液,根据是。(2)室温下,在5mL水中加入1gKNO3,振荡形成的是溶液,根据是;再加1gKNO3,振荡形成的是溶液,根据是;加热时,本来的溶液变为溶液,根据是 。跳出束缚,另起炉灶,激起学生更高的探究热情。巩固新知。阅读理解,形成概念增补结论,领悟涵义你能总结出判断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根据吗?小组交流总结规律:拟定某一溶液与否饱和一般有两种措施:观测溶液底部有无的溶质;若有则为 溶液。溶液底部若无固体溶质,可向该溶液中另加入,若则溶液饱和。【温馨提示】变化温度或变化溶质的质量或溶剂的质量,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因此,只有指明在“一定的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里,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才有拟定的意义。【我会解读】综合实验与定义我觉得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定义的核心点要注意1 2 3 当堂练习【巩固与提高】1一定温度下,向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加入某些该溶质的固体, 则下列说法对的的是( )A溶质质量减少 B溶液质量增大 C固体质量不变 D溶质质量增长.2.能证明20时某一硝酸钾溶液已达到饱和的措施是 ( )A向20时该溶液中加入少量水,溶液变稀B向该溶液里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搅拌、过滤并称量,固体的质量不变 C取少量溶液降温,有固体析出D取少量溶液升高温度,无固体析出提炼升华,增进类化,构建体系。练习,反馈新知,巩固所学。根据下列问题,自学课本P34-351、 你懂得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怎么转化吗?2、 你懂得如何从海水中得到食盐吗?在活动与探究得出结论上作文章,为轻松写出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转化的措施做了较好过渡。 【知识点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互相转化: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一般有如下转化关系:观测教材上从海水中提取食盐过程图。和实验探究的晶体,你完毕学案。【知识点三】结晶及结晶措施1结晶: 以晶体的形式析出,这一过程叫结晶。2结晶措施:(1) (例如 ) (2) (例如 )辨析:结晶与过滤的区别 【巩固与提高】4某密闭容器内的KNO3饱和溶液的温度由80 降温到20 ,下列说法对的的是 ( )A溶质质量不变 B溶液仍饱和 C溶液质量不变 D变成不饱和溶液5下列有关海水晒盐原理的分析对的的是 ( )A运用阳光照射,使海水升温得到食盐 B运用海风降温析出食盐晶体C运用海水在阳光下发生分解反映制得食盐 D运用阳光和风力使水分蒸发得到食盐小结与归纳:总结与收获 反思与评价 练习,反馈新知,巩固所学。八、教学反思本节课以生活中的“食盐是我们熟悉的物质,它与否无限制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呢?”引入探究。这样的引入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本节课环绕两个学生实验进行实验探究活动。第一种实验通过变化溶质溶剂的质量,形象地让学生结识到“一定量”,第二实验通过温度的变化,引起饱和不饱和溶液间的转化关系为学习结晶做好铺垫,层层递进,一环扣一环,教学设计比较严谨。本节课最大的亮点就是改善课本实验,将用量减少既符合节省环保原则也能保证明验效果更节省时间。习题设立上用学生实验中做的几次实验判断是饱和溶液还是不饱和溶液,既充足运用了课堂资源也让学生能对当场学的知识进行反馈和巩固。每个知识模块都穿插了习题,体现了讲练结合,但是学案设计上不够简洁,呈现的内容较多,可以做合适的简化。但本节课仍有局限性处,与借班教师的沟通局限性,导致学案不能提前发放,学生要在课堂上花时间阅读学案导致学生的实验时间较长,背面的内容讲得略为仓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各类标准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