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课堂教学模式

上传人:回**** 文档编号:120877699 上传时间:2022-07-1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决问题课堂教学模式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解决问题课堂教学模式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解决问题课堂教学模式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课堂教学模式刘海明地址:山东省安丘市实验小学邮编:262100一、“解决问题”教学模式的解读1、特点:“解决问题”教学模式是指根据教学内容和规定,由教师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的发现、探究和解决来激发学生求知欲和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其中,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是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在问题情景的引导下,学生收集素材、资料,深思酝酿,提出假设,引起争论,进行批判性思考和实验探究,得出结论,通过应用又产生新的问题,使学生思维不断发展、升华。“解决问题”教学是一种高效和发展性的教学,这是由于:第一,思维活动产生于问题;第二,解决问题的教学能使学习者的思维具有明确的目的性;第三,解决问题的学习能使学习者在已知知识和未知知识、旧知识和新知识之间作出联系,建立自己的知识系统;第四、学生不仅掌握了科学结论,更为重要的是学生通过亲身探究和实践,参与了知识的发生、形成和发展过程,“像科学家同样工作”地学习,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发明能力。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有关的教育理论将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设计如下。2.流程“解决问题”课堂教学可以安排如下四个教学环节:“自主学习(设计情境,提出问题)合伙交流(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精讲点拨巩固提高总结提高二、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 1、创设情景,收集信息。教师开始上学时,可以借助主题图或教学课件来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主题图或教学课件上的信息在一定意义上是为学生思维提供线索的。当学生报告后,教师引导学生将收集的信息进行整顿,找出要解决的问题。通过观测报告也能为解决问题提供认知的基本,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焕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为学生自主摸索、解决问题营造氛围。具体如下: 教师先让学生观测主题图。 师问:“图上画得是什么,写得是什么,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认真独立地观看,分组讨论和交流,并报告和交流获取的信息。 2、小组协作,探究问题。 当学生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后,给学生留出充足的空间和时间,让每个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自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措施和方略,还可以通过小组内的共同探究和交流,并形成初步的方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参与到小组中去及时获取信息,合适加以引导和调控。具体如下: 个人或小组针对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可以采用讨论、实验、等措施自觉矫正错误,逐渐得出结论。 教师启发点拨。引导学生回忆摸索过程,指引解题方略。 3、交流评价,解决问题交流评价是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有机结合的核心环节,教师的重要责任在于组织学生进行有成效的数学交流,激活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思路。理清思路后,让学生独立选择算法。当学生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让学生通过小组交流进一步归纳整顿算法。最后通过集体交流,明确算法。具体如下:小组派代表向全班报告研究成果。各构成员认真倾听互相评价,表达赞同、反对,开展有竞争的合伙。组织引导各小组提出不同的想法,发现新的思路、措施及时扩散,并予以及时评价和指引。 4、巩固措施,拓展思维 学生掌握了措施,还要不断练习应用中深化理解。在这个环节中安排某些基本题,让学生用已掌握的知识进行解答,以达到巩同应用的目的。也安排某些发展性习题,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灵活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以拓展学生的思维,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具体如下: 教师根据教学目的、重难点设计好练习。结合学生知识,能力的差别,组织学生分层练习。 学生人人完毕基本题的练习,低等生在完毕基本题的基本上,竭力完毕综合题,中档生在完毕综合题的基本上,竭力完毕提高题,优等生三种练习都完毕。三、在实行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中的几点建议1、注重学生收集信息。从解决问题的环节来看,收集信息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在低年级多是以图画、表格、对话等方式呈现问题,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渐增长纯文字问题的量。在实际教学中,对于中低年级学生而言,最有效的途径是指引学生学会看图,从图中收集必要的信息。教师需要注意的三种状况:一是题中的信息比较分散,应指引学生多次看图,将能懂得的信息尽量找到;二是题中信息比较隐蔽时,容易忽视,这时要引导学生仔细看图;三是信息的数量较多,要引导学生根据问题收集有关的信息。 2、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的能力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规定是不同的,但两者有一种共同的核心,那就是要能组合问题中提供的有关信息。只有结识到信息之间的联系,才干提出一种合理的数学问题。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缺少这样的意识,有时是教师有这样的意识并给学生提供了机会,但学生却不提不出来,要么提出的问题都同样。因此,为学生营造大胆提出问题的氛围,引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显得十分必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事实上是在唤醒学生摸索的冲动,培养学生敢于质疑。 3、培养学生合伙交流。 合伙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产生合伙交流的需要。教师应根据学生解决问题的实际状况,当部分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不很清晰时或者当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解题措施,特别是有创新意识的措施时,可组织学生进行合伙交流。而学生合伙交流时,教师要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一方面鼓励她们积极与同伴交流,体现自己的想法;另一方面,要让其她学生积极关怀她们,为她们摸索解决问题的措施提供协助。从而加深对问题自身的结识和解题措施的理解,有助于解题方略的形成。 4、关注学生评价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教师恰本地评价学生的想法,注意鼓励学生外,还要组织小组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开展积极有效的评价。让学生通过评价她人解决问题的过程,形成自己对问题的明确见解。同步,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回忆和反思。一方面,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自己所经历的解题活动有对的的分析。在遇到困难时,能正视困难,不容易放弃;在顺利的状况下,能保持谨慎的态度,善于发现被自己忽视的问题。另一方面,在解决问题的过程结束之后,还应完整地回忆分析和思考问题的过程,反思自己的成果与否合理,尚有无其她解决问题的措施。从而不断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逐渐转化为成熟的解题方略。附教学案:义务教育新课程原则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数学第33页解决问题例12教案解决问题(二)教学内容:课程原则实验教格五年级上册第33页例12教学目的:1、使学生能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取近似值的不同状况,并能联系生活实际对的应用“进一法”和“去尾法”。2、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难点:取近似值的措施。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小强妈妈前几天买来了一桶香油,重2.5公斤(出示实物),因这桶过大,小强妈妈使用起来十分不以便。请你们帮她想一想该怎么办?(分装在小瓶里)这个主意好!瞧,(出示小瓶子)我找来了某些小瓶子,每个瓶子最多可盛0.4公斤香油,那小强妈妈需要准备几种瓶子呢?出示例12(1)。二、联系生活,解决问题1、教师相信人们能帮小强妈妈解决这个问题,请自己试试吧!(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求出成果)2、报告解决问题的状况,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2.50.4=6.25。究竟需要几种呢?(学生也许浮现争议,是6个还是7个呢?)3、小组内交流探究,需要几种瓶子呢?为什么?(第一种:由于6.256,因此只需要6个瓶子;第二种因6个瓶子装不完油,还剩余某些,需要再多准备一种)。4、(教师用实物演示分装的过程)最后形成结论,需要准备7个瓶子,最后一瓶虽然不满,但也要单装一瓶。板书:7(个)5、小结: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时要根据实际需要取商的近似值,而不采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6、小黑板出示例12(2),学生读题后,完毕并报告算式,教师板书:251.516.666(或16.6)。那么可以包装几种礼盒呢?为什么呀?(让学生在组内讨论交流,使学生明白包装16个礼盒后,剩余的丝带不够包装一种了,因此只能包装这种规格的16个礼盒)(教师拿出礼盒和丝带演示包装的过程)板书:16(个)7、引导学生比较(1)和(2)两题在取商的近似值时有什么相似点和不同点?(相似点:都不采用“四舍五入法”。不同点:(1)是向整数部分进一;而(2)只取整数部分,小数部分舍去。)教师指着(1)和(2)阐明:(1)中取近似值的措施是“进一法”;(2)中的取近似值的措施是“去尾法”。8、小结:往后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我们要联系实际状况取商的近似值。三、深化措施、巩固应用1、出示教科书第33页的“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毕,并报告思路,说一说用哪种措施去取近似值,为什么?(买东西时,钱不够,就不能再买一本了,用“去尾法”可以买回5本词典)即10018.55(本)2、出示教科书第35页第6、7两题,学生独立完毕后,说一说分别用什么措施取近似值,为什么?(指名两位学生板演)3、出示教科书第34页第5题,学生独立完毕后,说一说如何取商的近似值,为什么?(没有特殊状况的应当用“四舍五入法”取一位小数或保存整数都可以,只要理由充足即可)四、课堂总结,课外延伸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尚有什么疑问吗?课外请你们各自搜索某些生活中需要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近似值的例子。板书设计:解决问题(二)取商的近似值一般状况特殊状况四舍五入法进一法去尾法510374=170742.3(或2)答:约2.3倍2.50.4=6.257(个)答:需要准备7个瓶子。68015=45.346(个)答:需要46个纸箱251.5=16.616(个)答:可以包装16个礼盒。40.32=12.512(个)答:可以做12个生日蛋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各类标准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