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活动记录表

上传人:回**** 文档编号:120856832 上传时间:2022-07-1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题研究活动记录表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课题研究活动记录表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课题研究活动记录表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题研究活动登记表课题名称 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有效性研究活动主题有关物理教学中多媒体信息技术使用状况的问卷调查及分析 活动时间3月地点本校活动形式调查问卷参与人员王文仙及初二(1)班和初二(2)班学生人数主持人王文仙记录人王文仙活动内容问卷调查活动目的理解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的现状。活动过程记录1制作问卷。2在初二初三学生中进行问卷调查。3对问卷调查进行分析4对问卷调查进行总结、反思。活动效果通过问卷调查理解到:1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已普遍使用.2大部分学生喜欢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觉得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运用有助于提高课堂学习的有效性。3也理解到多媒体信息技术运用中存在的某些问题。研究反思1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时应当注意的事项。2如何解决多媒体模拟课件与实物演示的关系?附件问卷1份问卷调查分析1份问卷调查总结反思1份附件1: 有关物理教学中多媒体信息技术使用状况的问卷调查同窗,你好!为了理解我校物理教学中多媒体使用的状况,总结经验,提出建议,以改善您身边的学习环境,特进行了本次调查。本次调查采用无记名方式,答案无对错之分,我们将对您的填写内容进行保密。但愿可以得到您的支持和协助!谢谢!您的性别:单选题 必答题男女您的年级:单选题 必答题初二初三1、请问您接触多媒体教学多长时间了(涉及小学):(单选)单选题 必答题 A. 1年以内 B. 12年 C. 23年 D. 34年 E. 4年或以上2、您在物理课堂中接受多媒体教学所占的比例为:(单选)单选题 必答题 A. 80%以上 B. 60%-80% C. 40%-60% D. 20%-40% E. 20%如下3、下面为某些描述性语句,没有对错之分,请根据您个人观点,对每个语句进行评价面为某些描述性语句,没有对错之分,请根据您个人观点,对每个语句进行评价矩阵单选题 必答题非常批准比较批准一般不太批准非常不批准运用多媒体演示实验课内容,让我更加容易理解运用多媒体解说物理习题时,我能更好的听懂应用多媒体进行物理教学增强我的学习爱好多媒体教学可以提高我的注意力,提高上课效率应用可以实现抽象到具体的转变多媒体可以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资源多媒体教学利于课堂师生的互动多媒体教学可以直观的解释物理现象和规律4.你觉得在物理课上运用多媒体有什么局限性?矩阵单选题 必答题非常批准比较批准一般不太批准非常不批准物理课堂中过度依赖于多媒体课件,缺少板书物理教师的机器操作技术多媒体应用能力欠佳学校的多媒体设备不够完善课堂节奏太快,思维跟不上,阻碍师生互动注意力所有转移到课件上,无暇听教师的授课多媒体呈现的内容太死板,形式过于单调信息量太大,不能完全接受,没有时间做笔记减少师生的课堂交流,学生无法及时的反馈信息5、请您从整体印象上对物理课堂应用多媒体的利弊作个评价:(单选)单选题 必答题 A.利远远不小于弊 B.利不小于弊 C.利弊平衡 D.弊不小于利 E.弊远远不小于利附件2:问卷调查分析:您的性别:单选题选项小计比例男6548.53%女7151.47%本题有效填写人次136您的年级:单选题选项小计比例初二10073.53%初三3626.47%本题有效填写人次1361、请问您接触多媒体教学多长时间了(涉及小学):(单选)单选题选项小计比例A. 1年以内21.47%B. 12年107.35%C. 23年1611.76%D. 34年2216.18%E. 4年或以上8663.24%本题有效填写人次1362、您在物理课堂中接受多媒体教学所占的比例为:(单选)单选题选项小计比例A. 80%以上4130.15%B. 60%-80%3928.68%C. 40%-60%2316.91%D. 20%-40%2719.85%E. 20%如下64.41%本题有效填写人次1363、下面为某些描述性语句,没有对错之分,请根据您个人观点,对每个语句进行评价面为某些描述性语句,没有对错之分,请根据您个人观点,对每个语句进行评价题目选项非常批准比较批准一般不太批准非常不批准运用多媒体演示实验课内容,让我更加容易理解39(28.68%)68(50%)28(20.59%)1(0.74%)0(0%)运用多媒体解说物理习题时,我能更好的听懂38(27.94%)38(27.94%)52(38.24%)7(5.15%)1(0.74%)应用多媒体进行物理教学增强我的学习爱好41(30.15%)40(29.41%)40(29.41%)12(8.82%)3(2.21%)多媒体教学可以提高我的注意力,提高上课效率35(25.74%)44(32.35%)45(33.09%)11(8.09%)1(0.74%)应用可以实现抽象到具体的转变多媒体可以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资源47(34.56%)50(36.76%)35(25.74%)4(2.94%)0(0%)多媒体教学利于课堂师生的互动42(30.88%)36(26.47%)47(34.56%)10(7.35%)1(0.74%)多媒体教学可以直观的解释物理现象和规律33(24.26%)48(35.29%)38(27.94%)13(9.56%)4(2.94%)4.你觉得在物理课上运用多媒体有什么局限性?题目选项非常批准比较批准一般不太批准非常不批准物理课堂中过度依赖于多媒体课件,缺少板书8(5.88%)13(9.56%)59(43.38%)44(32.35%)12(8.82%)物理教师的机器操作技术多媒体应用能力欠佳9(6.62%)19(13.97%)54(39.71%)43(31.62%)11(8.09%)学校的多媒体设备不够完善20(14.71%)23(16.91%)59(43.38%)22(16.18%)12(8.82%)课堂节奏太快,思维跟不上,阻碍师生互动13(9.56%)15(11.03%)52(38.24%)39(28.68%)17(12.5%)注意力所有转移到课件上,无暇听教师的授课4(2.94%)16(11.76%)42(30.88%)39(28.68%)35(25.74%)多媒体呈现的内容太死板,形式过于单调14(10.29%)20(14.71%)44(32.35%)39(28.68%)19(13.97%)信息量太大,不能完全接受,没有时间做笔记11(8.09%)19(13.97%)48(35.29%)41(30.15%)17(12.5%)减少师生的课堂交流,学生无法及时的反馈信息11(8.09%)14(10.29%)48(35.29%)49(36.03%)14(10.29%)附件3:问卷调查总结反思通过问卷我们理解到: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时应当注意的事项1 在实验教学中哪些实验是需要用多媒体来展示或模拟?如下这些情形觉得用多媒体展示或动画演示效果会较好:抽象的物理问题,如通电线圈中磁场的模拟,飞机的升降力原理的动画模拟等等,这样可把物理问题变抽象为形象。微观物理问题,如原子构造,摩擦起电模拟等等,这样可把物理问题变微观为宏观,既形象又直观。太快的动态物理过程(涉及肉眼可见或不可见的物理过程),这些问题往往不以便定格研究,如研究分子热运动的模拟等等。太慢的动态物理过程,运用动画可加快物理过程的进行,如扩散运动中的硫酸铜和水的扩散等。图象复杂的教学内容,如电学、光学学时画图例,而采用多媒体显示图象的功能,这可使本应花好几分钟的内容可在几秒钟内显示于学生眼前。实物展示不以便,实验仪器的原理简介和某些不能做的实验,如电流表、电压表的读数,把它们做成相应的动画加以放大,这样可很以便地面对全体学生解说,所有学生都看得非常清晰;再如托里拆利实验,由于水银有毒没法让学生操作,通过多媒体演示就会很形象。实践表白,这有助于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它们的原理及其读数措施。2如何解决多媒体模拟课件与实物演示的关系?运用多媒体,可把图象、动画和声音,动、静结合的物理过程直观的显示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置身于一种生动、活泼的环境中,使有些乏味、枯燥、难以理解的知识,变得直观、积极鲜明。那么,是不是实物实验就显得不那么重要或不必要了呢?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既是导演,又是演员。教学中,以教师的人格魅力和富有情趣的解说,通过师生间的情绪互相感染掀起高潮,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良好的教学效果及对学生心理产生的正面效应,是任何形式的电子媒体所不能替代的。因此,切忌整个教学过程都在教师机位置,单纯地操纵机器。应携带随身麦克风、电子教鞭,合适走动,尽量用身体语言来提示、交流教学信息,调动课堂氛围,掀起课堂教学的高潮。教学网络只是你手中的一种教学工具,我们应当运用心理学,现代教育学的原理,在教学活动中,融合体现个性风格的教学措施、教学技巧,使教学生动活泼,富有特色。初用多媒体教学时,有的教师总是把新授课都设计成完整的多媒体课件,并去追求一种外表的华丽以及绞尽脑汁地如何把自己的课件做成更形象,更动感的效果,投影仪和实物展台也想尽措施要用上去,觉得这样做才是多媒体教学,并且把某些本来用真实实验较好阐明物理概念或规律的实验也做成了动画,取而代之了真实的物理实验,甚至把习题课的每一道题目和解答都做成了幻灯片等等。时间长了后才发现这是多媒体教学的误区,成了一种多媒体教学中的“满堂灌”。通过调查表白,90%以上的学生开始对此只是有种新鲜感,时间长了主线不欢迎这种教学,甚至有些学生对这种多媒体教学产生一种厌烦感。由于这样做,不能较好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较好地引导学生去发现和探究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各类标准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