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地质认识实习报告合集九篇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20813612 上传时间:2022-07-18 格式:DOC 页数:42 大小:47.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地质认识实习报告合集九篇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2022年地质认识实习报告合集九篇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2022年地质认识实习报告合集九篇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地质认识实习报告合集九篇 地质认识实习报告 篇1一.序言实习目的、任务和要求1.目的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和探究性很强的自然科学。认识实习是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在学习相关地质基础知识之后,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各种地质现象,理论联系实习,增强感性认识,巩固基础理论知识。同时,进行野外地质工作基本技能的初步训练,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2.任务在野外对各种内、外地质作用进行初步观察分析,着重点是外力地质作用的观察分析。在老师的指导下,初步对三大类岩石、地质构造和矿产进行观察认识,了解它们在自然界的分布状况。进行野外地质工作方法的基本训练,包括地质罗盘的使用、手标本采集、地质现象观察、描述记录等内容。通过实习,培养学生运用辨证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分析地质作用规律,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要求实习前学生应认真学习实习知道书,以明确实习目的、内容安排等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有条不紊。实习中学生要听从老师安排,认真听指导老师的讲解。现场观察各种地质现象要认真细致,并作好记录,还应多问、多思考,克服怕苦怕累的懒惰思想。每个学生应采集35块有代表性的岩石、矿物或化石标本。.实习的组织形式及实习过程实习的组织形式以班级为单位,每个班又分两个小组,每个小组由一个指导老师带领实习,过程由实习指导书上的日程安排:第一天昆明西山;第二天上午乘车由昆明至武定县五孔桥,下午芭蕉箐采矿场、雷刚厂;第三天上午人民渡至狮子山石棉厂至狮山风景区,下午乘车由武定县至元谋县;第四天上午元谋县朱布超基性岩体,下午元谋县黄瓜园大桥;第五天上午元谋县德大大桥至那化大桥,下午元谋县弯堡土林;第六天返回昆明。(3)实习任务完成情况通过实习我们三大类岩石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和认识,能够在野外认识和辨别三大类岩石,还能够在野外辨别各种地质构造。通过在各实习点对其的观察,实地考察,我掌握了罗盘的使用,还在各实习点采集了各种相应的岩石标本。还提高了我们对各种地质现象的观察分析能力,并学会了野外纪录,基本达到学校预期的目标。二.实习点地质概括昆明西山地区地层:由老到新如下,1.泥盆系上统宰格组(d3z):该岩石为灰色厚层状细晶白云岩,细晶结构,块状构造,风化面为灰黑色,呈刀砍状。2.石碳系下统大塘组(c1d):该岩石为灰色、深灰色角砾状灰岩厚层状灰岩,角砾大小混杂,为钙质胶结,较紧密,含珊化石,底部办翠绿色页岩与宰格组呈假整合接触。3.石碳系中统威宁组(c2w):灰色、灰白色中厚层状灰岩,粉晶结构,块状构造中部夹角砾岩,含珊瑚、腕足化石,矿物成分为方解石等,风化面为灰白色,局部有铁质侵染,与大塘组整合接触。4.二迭系下统(1)倒石头组(p1d):上部黑色页岩与泥灰岩互层,中部呈黑色页岩夹薄层沙岩,含植物化石,下部为杂色黏土、黄铁矿及煤线,与威宁组呈假整合接触(2)栖震组(p1x):为浅灰色厚至块状细晶白云岩,风化面为灰黑色白云质灰岩。风化后成团块状小虎斑,成分为方解石(70%)和白云石(30%)越往上白云石逐渐增多。含丰富珊瑚化石,与倒石头组整合接触。(3)茅口组(p1m):上部为灰色、灰白色中厚层状灰岩,中部为灰色厚状灰岩与灰色琥珀斑状白云质灰岩互层,岩性较纯,层理不发育,表面有雨蚀沟槽,含珊瑚等化石,下部为灰色厚状不规则琥珀斑状白云质灰岩,与栖震组整合接触。5.二迭系上统蛾眉山组(p2b):上部为黑色气孔状杏仁状玄武岩,块状玄武岩,部分地段见柱状节理或球状风化;中部为紫色、紫红色凝灰岩,可见由粗细的韵律变化层理,下部为玄武质灿集块岩。含灰质角砾玄武岩,含灰质角砾凝灰岩。构造:普渡河-西山(滇池)大断裂大断裂为昆明地区南北向的主干断裂。西山龙门一带,断面向东倾斜,产状较陡,近于直立,东盘下降形成昆明断陷盆地,西盘上升形成观音山、西山及龙门等地貌景观。该断层控制了昆明地区的地层、构造、矿产及地形地貌的形成与发展。岩浆岩:该地区有气孔状、杏仁状玄武岩及块状玄武岩,玄武质火山集块岩,含灰质角砾玄武岩,含灰质角砾凝灰岩。地貌:西山大断裂西盘上升形成了观音山西山龙门,东盘下降止水形成滇池山及龙门(断层崖)等地貌景观。滇池为断陷湖泊,西岸多为半岛、海湾,地形起伏较大;北岸、南岸、东岸地形起伏较小,有八条较大的河流注入,形成河口三角洲,冲积扇等沉积。西山小石林,由二迭系栖霞和茅口组的灰岩、白云质灰岩构成。地表岩石在雨水和地表水的作用下,风化、容蚀形成岩溶地貌(又称kast地貌)。石笋、石芽、石柱、溶沟、溶槽、溶蚀漏斗等地貌随处可见。地质认识实习报告 篇2一、实践目的:通过在企业的生产、管理等岗位的实际跟班实习,并参与实际的企业管理工作,认识企业生产管理的运作过程及特点,了解企业管理体制、原则、内容和方法,以及企业在产品开发、生产、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经营战略、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实际运作过程,了解计算机在企业信息管理中的开发及使用情况,结合实习内容理解课堂学习过的管理理论知识,提高理论联系实际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打下基础。二、实践内容:作为一名实习生,我被地质队安排在了单位的信息科工作,以便了解公司的信息化概况。在信息科,我也了解一些关于地质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的相关知识。地质调查信息化建设是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中数字国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六年来,总计安排工作项目141项,投入工作经费24330万元。在国土资源部的正确领导下,地质调查信息化建设工作,按照一条主线,两个支撑,一个目标的建设思路,在扎实地逐步推进。根据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纲要和地质调查工作特点,在以往工作基础上,中国地质调查局逐步确定了地质调查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思路:以提高地质调查和社会化服务水平为目标,以数据支撑体系和技术支撑体系为基础,加速实现地质调查主流程信息化。六年来,地质调查主流程信息化建设取得显著进展,数据支撑体系已基本建成,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已初具规模,地质调查成果信息的社会化服务有了良好开端,基本实现了地质调查信息化建设的阶段目标。二、地质调查主流程信息化建设主要成果根据地质调查工作程序,地质调查主流程共包括立项论证、设计编制、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成果综合、社会化服务等六个模块。几年来重点开展了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成果综合三个模块的开发研究工作,取得了较显著的进展和成果。1.基本实现了区域地质调查主流程的信息化成功开发研制了区域地质调查数字采集系统。该系统采用首创的PRB过程和数据模型,将GPS的定位结果反映到掌上电脑的地形图和遥感影像上,实现了 GPS、GIS 和RS的有机集成,地质人员可以在掌上电脑上按照技术标准记录地质现象、绘制地质素描图,实现了区调野外原始数据采集数字化。在此基础上,开发了区调野外 数据处理和成果输出的桌面系统,实现了区域地质调查野外数据采集、室内整理和成果输出的主流程信息化。全面完成了设备定型、技术要求编制、人员培训和设备 配置等工作,并在区域地质调查项目中全面推广。2.固体矿产调查野外数据采集系统进入推广阶段以区域地质调查数字采集系统为基础,开展了固体矿产调查野外数据采集系统的开发研制工作,目前已经开发成功。20_年在6个重点项目中试点使用,20_年开始较大范围推广。3.地质环境调查野外数据采集系统研制进展顺利地质环境调查野外数据采集系统包括地下水资源调查、环境地质调查和地质灾害调查三类专业工作的野外数据采集。目前系统开发进展顺利,即将进入小规模试点阶段。4.地质调查数据处理与分析评价系统开发取得一定进展完善了钻孔采编系统。该系统具有钻孔地质数据采集、数据管理、钻孔图件自动绘制等功能,现已全面推向社会,得到大多数地质工作单位的认可和广泛应用。开展GIS矿产资源选区评价系统和地质调查数据处理与综合分析系统等研制工作,为提高地质调查部署科学性开发了新的工具。开展地质体三维模拟技术与数据模 型开发研究等项目,()为提高设计编制水平和地质调查成果的直观表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地下水资源评价系统的研制开发为地下水资源信息管理、不同水文地质单元 的综合评价信息化奠定了基础。三、数据支撑体系建设主要成果国家基础地学数据库体系是地质调查信息化建设的数据支撑,主要包括基础地质数据库系统和地质综合成果数据库系统。作为地质调查信息化和社会化服务的基础,投入了较大的建设力量和资金。目前该体系的主体建设已基本完成。三、实践结果:通过此次实习工作经历,我发现了地质部门信息化建设对其推动作用很明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技术支撑体系建设主要成果1.基本建立地质调查信息化标准体系框架地质调查工作开展以来,配合数据库建设工作,研制了建库标准、质量控制标准、数据描述标准、产品标准、数据采集标准等35项标准,有力地推进了地学数据库的建设和系统开发,保证了数据质量,为信息共享与社会化服务奠定了基础。2.国家地质调查网络体系已初步建成经过三期网络建设,基本形成了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中心)大区地调中心(天津、_、_、_、_、西安地质调查中心)和部分专业地质调查单位及地 调院间的三级网络体系,实现主干千兆速度的数据信息传输,通过网络系统向社会提供国家地质工作信息、地质调查成果资料目录、地质文献资料和全国地层数据库 等方面的信息服务,为地质调查资料数据实时传输和项目管理提供快捷服务。3.地质调查门户发挥了重要的宣传服务功能地调局自20_年元月运行以来,已经安全运行了5年,运行稳定,近3年的访问量达80万人次,20_年底月访问量达到35000人次,呈上升趋 势。运行效果比较好,专题特色明显,栏目设置较合理,信息较及时、全面,平均每天有36条新消息,还设有信息服务栏目,如元数据库、地质资料目录 等。(四)成果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有了良好开端开展了元数据库建设,完成了主要数据库的元数据库建设和发布工作;开展了地质调查数字化成果的社会需求方式与内容研究、数据压缩技术研究和在线离线服务技 术体系研究;开展了成果目录数据库、地层数据库的网上服务工作。依托863课题,在解决数据传输与共享的技术问题方面有重要进展。五、十一五地质调查信息化建设思路十一五地质调查信息化工作将继续按照一条主线、两个支撑、一个目标的总体思路,重点加强主流程信息化的开发和建设工作,继续夯实两个支撑体系建设,全面推进社会化服务工作。在地质调查信息化建设的主线-主流程信息化建设方面,进一步全面推广各专业野外数据采集系统,重点加强选区研究、数据处理和设计编制等模块的分解和开发,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提高地质调查技术水平。在地质调查数据支撑体系建设方面,进一步完善国家基础地学数据库系统。按照定期更新的原则,规范数据库的维护。为扩大面向社会的数据信息服务,加强已建数据库的保密处理工作。在地质调查技术支撑体系建设方面,重点夯实信息化基础设施。加强骨干网络体系的各节点建设,提高数据存储、处理和传输能力。加强地质调查信息建设,扩大服务能力。 强化地质调查信息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完善体系建设总体框架,规范地质调查资料信息目录发布制度,扩大服务信息量。四、实践总结或体会:通过这次在攀西地质大队信息科的实习,我得到了很多宝贵的实践知识,开阔的自己在企业计算机,信息化领域的眼界。当然我被地质工作人员的艰苦精神所感动。另外更明白了生活中的一些道理:生活中所有的我们认为很艰难的事情,只要我们用心去做,用心去感受其中的过程,最后我们都能愉快的渡过;人生路上的坎坷是没有走不过的,生活中的墙也没有越不过的,只要我们努力了,用心去做,相信我们都能够走向光明,关键是我们要坚持,有一颗积极进取的心。加油!地质认识实习报告 篇3实习时间:20_年9月13日学生:缪乐剑学号:110750123班级:地质一班实习地点:燕子矶公园,幕燕风景带,燕子矶公园角一、 实习目的与要求1、 对地质现象有深层次的感性认识,培养在野外的观察能力及基本的地质工作能力2、 观察长江沿岸地势地貌,初步认识河流地貌特点3、 观察认识燕子矶白垩纪地层岩性特点4、 观察震旦系灯影组白云质灰岩中的溶洞现象5、 沿江断层崖的观察二、燕子矶公园,幕燕风景带,燕子矶公园角地区地质概况燕子矶位于南京郊外,燕子矶矶顶有御碑亭一座,亭中石碑正面刻着清乾隆帝所书“燕子矶”三个大字,在燕子矶西南方沿江的悬崖上有若干个溶洞,在燕子矶矶头遥望东南可见长江三级阶地以及河漫滩地貌。想北望可见八卦洲。在长江对岸亦可见长江三级地阶。从燕子矶公园门口登山到燕子矶头可看到白垩纪地层,为陆相沉积地层。岩性:紫红色,厚层块状砾岩为主,夹紫红色砂岩、粉砂岩。砾岩中砾石成分复杂,主要为石英、玛瑙,少量块岩;砾石磨圆度不一,石英角砾磨圆度较好,白云质灰岩角砾较差;角砾分选性较差差,大小不一。硅质、铁质胶结。在矶头位置可观察三种河流地貌,分别为河床、河漫滩、阶地。河漫滩有典型的二月结构,一般高出江面几米;阶地分三阶,阶一般高出江面10m,分布于矶南;阶一般高出江面20之25m,分布于矶南;级阶地一般高出江面4350m,分布于矶东。矶头侧面为长江断层崖,此为正断层,是沿江大断层作用所形成的陡崖,而非冲刷所致。因为断层走向与水流向不同,形成时间又比长江晚。有擦痕,有构造岩和碎屑;有断层三角面,从西到东沿悬崖;有泉眼,沿着该断层面是串珠排列。在幕燕风光带观察震旦纪的地层,地层岩性主要为灰白色的白云质灰岩,少量灰质白云岩。其象鼻洞岩溶地貌现象有层线性且岩石较为圆滑,该地貌的的岩性以白云质灰岩为主,也含有灰质白云岩。震旦系灯影组白云质灰岩中发育有三个溶洞,分三层,依次为头台洞,二台洞,三台洞。是地下水溶蚀的结果。头台洞大致高出江面数米,是近期地下水活动溶蚀的结果。对应的是长江河漫滩。二台洞大致高出长江水面1015m,对应的是级阶地。三台洞大致高出现代长江水面3035m,对应的是级阶地。这三层溶洞中二台三台是较早地下水活动溶蚀结果。在其中可看到暗河、钟乳石、落水洞等现象。在燕子矶公园角为第四系地层(Q3x),岩性为土黄色的粘土和亚粘土。含有钙质结合和姜结石,该黄土的物理性质:有湿陷性,柱状节理,黏性差,雨天易造成滑坡。对于该地质工程的处理手段有:种植草木固土;用钢筋混泥土建立格架结构;修建挡土墙,四周建排水沟。三、实习感想通过今天的实习我们零距离的接触地质了解地质,使我们对普通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有了更生层次的理解,也使得我们对课本理论知识的及时加固。同时我们还学会了地质工作的一些基本技能与方法。我们对一些基本地势、地貌有了简单的认识,为以后的地质学习和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地质认识实习报告 篇4根据工作的目的和重点不同,报告的内容也有所侧重。实习报告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部分:一、前言主要说明实习的时间、地点、目的、任务及路线安排,实习队的组成,工作的方法,工作量以及所取得的主要成果。二、实习区概况1。实习区的范围、地理位置、交通概况等,最好附上“工区位置图”。2。实习区的区域地质概况3。实习区自然地理概况,如地形、地貌、河流、气候等概况。4。实习区社会经济概况。三、地层实习区的地层层序、时代、接触关系、厚度及分布状况。按照地层的新老关系,由老至新叙述各个时代地层的岩石组合特征、古生物特征、沉积特征、分布和出露情况、接触关系、厚度、地貌特征及特殊的识别标志。四、岩石叙述实习区出现的岩石类型,详细描述其特征。可按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的顺序分别叙述,要说明成分、结构、构造、产状、成因、时代等。五、内动力地质作用1。地壳运动及地质构造概述实习区的大地构造位置、基本的构造格局、地壳运动、具体构造的类型和特征。对褶皱构造与断裂构造分别进行详细描述,并应附有素描图、构造剖面图等。褶皱构造要描述构造的位置、范围、规模、长轴方向,核部的地层时代、岩性,两翼的地层时代、岩性、层序,两翼岩层的产状,轴面和枢纽的产状,最后确定褶皱的类型、褶皱的形成时期及形成机制。断裂构造要描述断层的位置、方向、规模,断层面产状及形态变化,断层面、断层带的特征如擦痕、断层泥、断层角砾、断层崖等,断层两盘的地层时代、岩性,两盘岩层的产状,地层的牵引现象,伴生节理及构造岩等。2。岩浆作用按岩浆作用时代、作用方式及产状等进行描述。分析柳江向斜的形成与岩浆作用的关系。3。变质作用按变质作用方式分别进行描述。六、外动力地质作用1。风化作用风化作用的类型、方式、产物及特征。2。河流地质作用描述河流的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特征。3。海洋地质作用描述海洋的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三角洲的形成及沉积特征4。内动力地质作用与外动力地质作用的关系内动力地质作用与外动力地质作用的辩证关系七、矿产简述实习区内所出现的各种主要矿产资源,说明每一种矿产的赋存层位、规模、找矿标志、矿物组合和矿产应用等。八、地质发展简史根据实习区的地层、岩石、地质构造、岩浆及火山活动资料,综合分析本区的地质发展历史。从古到今按地质时代连续论述各时期发生的地质事件,包括古地理、古气候、古生物、沉积演化、构造演化、岩浆活动、地壳运动等。九、结束语概括性地总结野外实习的主要成果,自己的收获和体会;野外实习方法上有哪些提高;哪一部分实习收获最大;野外实习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将来参加工作的意义,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今后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等。地质认识实习报告 篇5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实习的目的和意义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而实习正是理论知识与实地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从理论到实际,用哲学的观点来看,这是一次飞跃。我们有了理论知识,并不等于我们可以很高的分析实际眼前的问题,只有把学到的理论应验于实地,用理论来知道实践,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的结合才能真正了解地貌学。这种从理论上的认识到真正亲临现场去分析问题,就是一次飞跃。因此,应该把实习看成是从理论到实际的过程,把自己对每一种地貌类型的认识看成是自己在认识论上的一次飞跃。通过实习,使我们进一步巩固课堂上所学的地质学基础理论知识。运用这些知识去观察、研究、分析和判断各种地质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我们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锻炼我们吃苦耐劳,不畏艰险的地质精神。树立热爱专业以及勤奋学习的思想和决心。煤矿地质学是地质学的一个应用学科分支,是采矿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之前必修的一门课程。地质学不仅是一门科学理论知识,同时也具有广泛的实际意义。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自然科学。无论是进行地质研究还是地质知识应用几乎都离不开野外地质观察。通过野外地质观察和取样,获取地质研究的第一手资料和实物材料,经室内进一步研究,进而最终获得地质知识。 这次实习无疑巩固了地质学的教学效果,提高了学习的质量与热诚,让同学们学以致用,能够用书本的知识来解决实际上的一些问题,提高同学们的野外作业能力和分析能力,并学会了一些外出实习的基本要领和考察方法。 本次实习是以获得地质现象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野外综合观察能力,地质思维能力,野外地质工作基本能力,启发创新意识为目标的地质启蒙教学实践。第二节 实习安排和进度我们本次的地质认识实习工安排了两天的时间。实习开始以20_/9/9号,8号晚上我们领来了实习所要的工具,9号早上开始了第一天的实习。本次实习安排了两天时间,所以实习也分为两条实习路线。第一天的实习路线是西山实习路线,首先我们观看了西山大断裂,然后沿西山向上爬,在爬上的过程中观察了西山大断裂的地层剖面,到了望海亭,又对滇池进行了观察。第二天的实习开始于10号,也就是第二条实习路线,澄江实习路线。早上我们到了抚仙湖,对抚仙湖的几个点进行了观察和了解,对抚仙湖的形成和水环境特征有了大体了解。下午我们去了帽天山澄江动物群,在澄江动物群参观了化石博物馆,还看了澄江动物群的宣传片,之后就返回学校。实习结束。第三节 实习地的地理与交通概况昆明西山古称碧鸡山为碧蛲山,华亭山,太华山,罗汉山的总称西山位于昆明西郊,滇池西岸,距市区15公里,隔滇池与金马山遥遥相对。北起碧鸡关,南至海口,绵延35公里最高峰罗汉峰,海拔2 511米。山峦起伏,彤似卧佛,故也称卧佛山。隔水相望宛如丰盈的女子躺卧滇池岸边,有“睡美人”山之美称三清阁上凿有龙门石窟为昆明地区第一胜景西山之名最早见与明天顺六年(1462年),敕赐华庭山,大园觉禅寺圣旨碑“云南府昆明县海西山”。 滇池,亦称昆明湖、昆明池,中国云南省大湖,在昆明市西南。有盘龙江等河流注入,湖面海拔1886米,面积33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5米,最深8米。湖水在西南海口洩出,称螳螂川,为金沙江支流普渡河上源。西山和滇池位于昆明主城区靠西,交通便利。我们本次实习是学校的交通大巴送去的,回来也是。澄江抚仙湖位于云南省玉溪南部,湖面海拔1721米,总面积为212平方公里,仅次于滇池和大理洱海,是云南省第三大湖。平均深度为87米,最深处有157米,是云南省第一深水湖,也是我国第二大深水湖,也是云南旅游景点中较为特殊的一个。湖容量达189亿立方米,相当于12个滇池的水量,6倍的洱海水量,蓄水量是云南省第一大湖。抚仙湖水清澈纯净,透明度平均为8米,最大可达12.5米,是我国内陆淡水湖中水质最好的湖泊之一,居云南省湖泊之最。澄江抚仙湖名声鹊起是因为1992年在湖底发现“水下古城文明”,“扁形人面图案、类似母系氏族分娩的图腾、类似于阿拉伯数字、古罗马字母的“0”、“1”、“Y”、“I”的符号,以及那些横七竖八的猜不出功能与用途的刻痕、颇似青铜器一角的金属碎片,高达19米、底长30米的五层世纪坛式建筑”等等古代文明迹象,神秘的澄江抚仙湖水下建筑与古滇文明相距不远,在历史上它们有何关联?为何两处繁华的文明都先后神秘消失这些“未解之谜”和玛雅文明、百慕大之谜一样,引发着人类永远在追求。但愿通过抚仙湖水下古城遗址的一次次科学和严谨的探秘行动,能早日复原抚仙湖一带在当时的社会环境、社会生活、城镇村落、祭祀活动等,让又一个中华文明千古流芳。沿澄江抚仙湖山川秀丽,胜景很多。西面的尖山平地拔起,状如玉笋,雄伟峻峭,被称为“玉笋擎天”;东部有温泉,当地叫热水塘,热水塘位于澄江县海口镇,泉口甚多,从山脚一直延伸到湖底,涌水量大,水温一般在40左右,水质含硫,是沐浴、疗养的理想之地;东北面的回龙山如大象长鼻,故称象鼻岭;南面山间的海门河,仅长一公里多,隔山连江川的星云湖,河中段有一堵伸到水面的赧色石壁,称“界鱼石”,其旁还有一块石碑。碑上有诗:星云湖栖息之大头鱼,抚仙湖生长的糠蒗鱼,以石为界,不相往来。古往今来,“界鱼石”曾吸引无数游人,现已辟为公园,供人们游览。离“界鱼石”西侧100多米处,还有一座始建于明天顺四年(公元1460年)的海门桥,无桅杆的木船可从桥下过往于1星云湖、抚仙湖间,桥身精雕细刻,美观大方。帽天山,位于云南省玉溪市澄江县城东边6公里处。距昆明市56公里,距玉溪市87公里,因化石而闻名,所谓地球生命的“寒武纪大爆发”指的就是这里。这里埋藏着距今5.41亿年的帽天山化石群,该动物化石群再现了距今5.41亿年前海洋生物的真实面貌,为揭示地球早期生命演化的奥秘提供了极其珍贵的证据。帽天山化石带,呈带状蜿蜒分布,这条分布带长20公里,宽4.5公里,埋藏深度在50米以上。第二章 西山实习路线第一节 西山地理地貌特征昆明西山森林公园位于昆明西郊有“高原明珠”之称的滇池湖畔,距市区15公里,北起碧鸡关,南达灰湾,由碧鸡山、华亭山、太华山、太平山、罗汉山等山峰组成,由北向南逶迤升高,最高峰海拔2507.5米,最高的罗汉山高出滇池水面约620多米。西山公园东濒滇池,西迤长坡,占地约889公顷。西山峰峦起伏,林木苍翠,百鸟争鸣,涧壑流泉,云蒸霞蔚,景色秀丽。远眺西山群峰,既像一尊庞大的睡佛,又似一个仰卧的少女,故称“卧佛山”,又称“睡美人”。明嘉靖年间杨慎在云南山 川志中赞美西山“苍崖万丈,绿水千寻,月印澄波,云横绝顶,滇中一佳境也。”在明代,昆明西山与通海秀山、巍山巍宝山、宾川鸡足山,合称“云南四大风景名山”。 全山除岩石嶙峋的罗汉崖外,均为繁茂的原始次生林,随高度变化森林垂直带谱十分明显。山体下部有以栎类为主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山体上部是云南松、华山松为主的针叶林,在海拔2150米以上 的石灰岩地带,分布有冲天柏林和多种落叶阔叶林。西山植物多而集中,分布有167个科、594个属、1086种灌乔木和其他植物,药用植物也多达九十余种。还生长了一些珍稀树种,如台桧、鹅耳枥、化 香树、八角枫、滇紫荆、云南樟、长柄桢楠等四季常青的树木。1998年起,公园致力于恢复“碧鸡秋色”工程,连年持续栽种漆树、红枫树等彩色树木。第二节 滇池地理环境现状滇池在昆明市西南,连同湖西侧的西山是著名游览、疗养胜地。由构造陷落而成。有盘龙江等河流注入。湖面海拔1,886公尺,面积33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5公尺,最深8公尺。湖水在西南海口泄出,称螳螂川,为金沙江支流普渡河上源。过去环湖地区常有洪涝水患,早在1262年就在盘龙江上建松华坝,1268年又开凿海口河,加大滇池的出流量,减轻环湖涝灾。1955年以后在湖的上游各个河流上先后修建十馀座大中型水库,沿湖修建几十座电力排灌站,解除洪涝灾害,并确保农田灌溉和城市工业、生活用水。湖内产鲤、鲫、金钱鱼等。地质认识实习报告 篇6在野外实习结束时,每位同学都必须编写一份实习报告,对实习内容进行系统而概括地总结,地质认识实习报告的编写。地质报告是完成野外和室内各种工作后的最终成果,编写地质报告是地质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地质工作者必备的一项基本功。地质认识实习报告是对整个实习过程、地质工作方法和地质认识的总结,是野外实践和课堂理论的结合,是评价学生野外实习成绩的主要依据,也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实习报告总的要求是,在充分掌握前人资料的基础上,以自己的野外观察和记录为主,立论正确,依据可靠,叙述简练,图文并茂,主次分明,逻辑性强,富有创造性,内容真实、丰富、简明、扼要。要求文字工整,图件美观,要有封面、题目、报告编写人专业、班级、姓名、野外实习负责人、实习指导教师、报告审核人及报告编写日期等。编写实习报告首先要整理所有的野外原始资料,包括野外记录、路线剖面图、素描图、采集的矿物、岩石和化石标本及野外照片和录像等,这些是编写报告的基础和素材,实习报告地质认识实习报告的编写。把各种野外资料分门别类地加以总结、概括,编制和清绘必要的图件,然后着手编写文字报告。根据工作的目的和重点不同,报告的内容也有所侧重。实习报告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部分:一、前言主要说明实习的时间、地点、目的、任务及路线安排,实习队的组成,工作的方法,工作量以及所取得的主要成果。二、实习区概况1实习区的范围、地理位置、交通概况等,最好附上“工区位置图”。2实习区的区域地质概况3实习区自然地理概况,如地形、地貌、河流、气候等概况。4实习区社会经济概况。三、地层实习区的地层层序、时代、接触关系、厚度及分布状况。按照地层的新老关系,由老至新叙述各个时代地层的岩石组合特征、古生物特征、沉积特征、分布和出露情况、接触关系、厚度、地貌特征及特殊的识别标志。四、岩石叙述实习区出现的岩石类型,详细描述其特征。可按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的顺序分别叙述,要说明成分、结构、构造、产状、成因、时代等。五、内动力地质作用1地壳运动及地质构造概述实习区的大地构造位置、基本的构造格局、地壳运动、具体构造的类型和特征。对褶皱构造与断裂构造分别进行详细描述,并应附有素描图、构造剖面图等。褶皱构造要描述构造的位置、范围、规模、长轴方向,核部的地层时代、岩性,两翼的地层时代、岩性、层序,两翼岩层的产状,轴面和枢纽的产状,最后确定褶皱的类型、褶皱的形成时期及形成机制。断裂构造要描述断层的位置、方向、规模,断层面产状及形态变化,断层面、断层带的特征如擦痕、断层泥、断层角砾、断层崖等,断层两盘的地层时代、岩性,两盘岩层的产状,地层的牵引现象,伴生节理及构造岩等。2岩浆作用按岩浆作用时代、作用方式及产状等进行描述。分析柳江向斜的形成与岩浆作用的关系。3变质作用按变质作用方式分别进行描述。六、外动力地质作用1风化作用风化作用的类型、方式、产物及特征。2河流地质作用描述河流的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特征。3海洋地质作用描述海洋的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三角洲的形成及沉积特征4内动力地质作用与外动力地质作用的关系内动力地质作用与外动力地质作用的辩证关系七、矿产简述实习区内所出现的各种主要矿产资源,说明每一种矿产的赋存层位、规模、找矿标志、矿物组合和矿产应用等。八、地质发展简史根据实习区的地层、岩石、地质构造、岩浆及火山活动资料,综合分析本区的地质发展历史。从古到今按地质时代连续论述各时期发生的地质事件,包括古地理、古气候、古生物、沉积演化、构造演化、岩浆活动、地壳运动等。九、结束语概括性地总结野外实习的主要成果,自己的.收获和体会;野外实习方法上有哪些提高;哪一部分实习收获最大;野外实习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将来参加工作的意义,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今后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等。地质认识实习报告 篇7一、前言通过这六天的实习,加深了我对工程地质这门课的认识,让我从书本中走了出来,亲眼见到了真实的地质现象,了解了断层、背斜和滑坡等重要的地质现象,亲自观察了和体验了各种岩石的分布和形态,让我从本质上对三大岩石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实习让我们在自然中更好的理解了原来抽象的概念,使知识具体化,印象更深刻。实习丰富了我们的学习生活,为我们以后的工作和学习都有一定的帮助,同时实习的过程激发了我在将来学习的热情。所以,实习对我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我们对这次实习也做了缜密的部署:时间:20_年5月4日20_年5月9日2.地点:河北省秦皇岛市柳江盆地国家地质公园3.路线:1).秦皇岛市石门寨镇2).秦皇岛市祖山东门3).秦皇岛市北戴河区鸽子窝公园海滩4.目的:1).使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和巩固课堂知识,提高在野外识别各种地质现象的能力同时增加感性认识,扩大视野,培养提高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鉴别和观察常见的岩石,矿物特征及工程性质;3).了解三大岩石的形成过程,产生年代、结构、产状、形成原因及现象以及流水的地质作用对岩石的影响和冲刷成河谷的过程;4).学习运用罗盘仪器测岩石的走向、倾向和倾角;二、实习地区概况1.柳江盆地地质概况柳江盆地为我们在秦皇岛地区野外地质实习的主要区域。它位于秦皇岛市区北侧,其中心距秦皇岛市28km,属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管辖。区内有纵贯南北的公路及地方窄铁路与秦皇岛市区相通,交通极为方便。 该盆地为南北延伸的低山丘陵区,其北、东、西三面为陡峻的高山所包围。贯通盆地的大石河是本区最主要的水系,自西北流向东南,出盆地后在山海关的南侧入渤海。盆地内丘陵一般海拔200300m,最高的山为老君顶,海拔493.7m。 本区年降水量为4001000mm,其中70%集中于7、8月份,所以山洪也主要集中在这个时期。2祖山国家地质公园概况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地质公园和国家级稀有植物及濒危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西北部。京沈高速秦皇岛西出口沿秦青公路北行12公里即到,距秦皇岛市区23公里。属原始森林峡谷型自然风景区。因燕山以东、渤海以北诸峰均以它的分支延绵而成,故名“祖山”。1996年开发至今,形成五大景区,100余处自然景点,是淮河以北少有的南派山水。祖山原始森林峡谷总面积118平方公里,主峰(天女峰)海拔1428米,区内千米以上高峰20多座,植被覆盖率96%以上。象形奇石、云海、日出、古洞、原始丛林、溪流、飞瀑、奇花、高山天然草原、树挂构成景区十大景观。祖山原始森林峡谷是侏罗纪至白垩纪末地壳运动而成。在长期风化剥蚀和流水冲击下,形成了多处绝壁幽谷和造型地貌。祖山,山势跌宕,峰峦陡峻,因渤海以北、燕山以东诸峰都是由她的分支盘拨而成,故以“群山之祖”名之。她立峭岩作脊梁,以瀑流注血脉,搽娇花饰容颜,披葱茏为秀发。景区内山势陡峻,溪水跌宕,可谓立峭岩作脊梁、注瀑布为血脉、披茂林作秀发,裁白云作霓裳,集雄奇妩媚于一体。峰奇水异,洞幽石美,林丰草茂,历史渊源,是观光旅游、避暑度假、科普考察的绝好场所。3.鸽子窝公园海滩概况鸽子窝公园又称鹰角公园。由于地层断裂所形成的临海悬崖上,有一巨石形似雄鹰屹立,故名鹰角石。该石高20余米,过去常有成群的鸽子或朝暮相聚或窝于石缝之中,因此得名鸽子窝。鸽子窝公园是观赏海上日出的最佳之处,每逢夏日清晨,这里云集数万名游客观赏“红日浴海”的奇景。三、实习内容1.柳江盆地保护区石门寨西门180米处该处岩石以沉积岩居多,由地质构造形成。亦有石灰岩,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经长期风化作用,裸露在外表的部分呈深灰色,岩层 为中厚型,中间夹有薄的灰岩。灰岩呈竹叶状,较破碎,属碎屑结构,这些碎屑物质经胶结后形成灰岩。此处岩石约5亿年前形成,属下奥陶世纪,粘土矿物发黄,岩石经强烈的构造运动,由水平变为倾斜,产生背斜现象,并有正断层出现。用地质罗盘测该处岩石的产状,走向为北偏东10,倾向为北偏东100,倾角为30。由此处向西约200米处岩石出露于地表,经验证为砂岩,其结构为碎屑结构,此处不整合现象明显,由砂岩和灰岩组成,属沉积接触,砂岩约2亿年前形成,灰岩约5亿年前形成,由于形成年代不同,说明为不整合。此现象说明秦皇岛地区至今至少经历了2次地壳运动,因为3亿年间隔形成的不整合面应在海平面下形成,至少经历2个循环,而该处岩石现在又出露在地表。在不整合面上有矿物,是地质学家发现地下矿物的依据。不整合面处强度差,不适合在此面上施工。2).砂锅店东北200米处该处为石灰窑产石场,观察此处岩石,岩溶现象明显,有溶沟、石芽、天生桥等。其原因是地壳运动抬升到潜水地表以下,潜水地表共同作用形成的岩溶现象,因岩石中有裂缝,有空间且水有径流通道。岩溶现象是因为水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岩石经长期化学反应,使岩石具有可溶性。该处向西北走约100米处,发现大面积的岩石间侵入接触现象,石灰岩中夹有岩浆岩,说明此处经历过火山喷发。该处亦发现有岩墙,较长,宽约3-4米,其走向为南北方向320,由花岗岩、长石、石英、云母组成。靠近地表的岩石经长期风化,产物为第四纪土,岩石中还发现有岩洞。此处向东南方向约200米处,有大量石灰岩形成的岩层,呈单斜,基本走向为南偏北。在砂锅店东等地,发现石英斑岩,它是花岗斑岩的又一种变种,具隐基斑状结构,石英斑晶特多,普遍具有熔蚀现象。此处也有闪长玢岩,呈岩墙状产出,具隐基斑状结构,斑晶主要是斜长石,有时含角闪石较多,有的基质中含少量石英,有的可见球粒结构和流线结构等。2. 秦皇岛市祖山东门祖山为早白垩纪形成,为响山岩基的一部分,此处沉积岩中有破碎带,火山爆发时岩浆从中冒出,冷凝成岩浆岩。祖山占地217平方公里,平面形段呈椭圆形,长轴长25公里,短轴长15公里,南北方向,岩石中以花岗岩居多,占65%左右,为中粗粒,成分主要是成肉红色的正长石,又称甲长石。石英其次,占20%-25%左右,透明发亮。此外,还有云母、斜长石。斜长石呈灰白色,由于长石含量不同,云母颜色也不尽相同,云母占整个岩石的5%-10%。较黑的岩石中,云母含量不超过5%。在此处观察,长石颗粒大小在1厘米左右,晶体颗粒,为结晶结构。山体构造为原生结理构造,山体中有裂缝,都为竖直方向,有原生孔洞,又称之为晶洞构造,而形状不规则的孔隙是水晶的成长地。此处地貌陡峭,险峻,构造为原生结理,由于长期的风化作用及地表水的侵蚀作用,岩石部分竖直掉落,形成深谷奇峰。此处岩石倾角较大,岩体破碎。山体中有河流,称为石河,发源于祖山响山山脉,山上有明长城,由元朝徐达修建,1967年,戚继光重修,基本走向为南北方向,直达青龙。祖山最高峰为响山,海拔为1421米。3. 秦皇岛市北戴河区鸽子窝公园海滩此处滨临渤海,为海洋环境。海洋环境按地理位置分为滨海、浅海、半深海和深海。低潮时裸露于海岸带的部分,称为滨海。滨海又分为后滨带、前滨带、外滨带。后滨带为平均海潮线,常年裸露在外;前滨带为平均海潮线到中滨线处;外滨线为中滨线以外的部分。海岸线到海底深约200处的部分,称为浅海,此处阳光充足,有机物含量多,是海洋生物的理想栖息地。深海处动物少。此处岩石又远古火山喷发而形成,以岩浆岩为主,岩石受海洋水动力作用,常见有海浪作用、潮汐作用和洋流作用,使此处形成有特色的海蚀地貌,有海蚀崖,海蚀柱,海蚀拱桥和海蚀平台等,形成原因有冲蚀作用,磨蚀作用等,使岩石破碎。岩浆岩受风化作用等变成高岭土、伟晶岩。伟晶岩颗粒大,和花岗岩成分相差不大,由正长石、斜长石、云母、石英等组成。岩石被多组结晶切割。四、结束语通过本次实习我认识到:本区地层出露较全。从中生代地层开始,除缺失寒武系、奥陶系、三叠系、侏罗系、第三系以外,其他地层均出露完好。所形成的岩石类型多样,包括岩浆岩类,沉积岩类以及变质岩类。本区的岩浆活动从方式上有深成侵入,浅成侵入,喷出等。所见岩类有基性岩类和酸性岩类。从变质作用和变质岩方面,本区的变质作用主要为区域变质作用。主要变质岩有千枚岩,大理岩以及板岩。在构造方面,本区分布有四大褶皱,另外还有七个断层。两个大断层几乎将此区分为三部分。区域发展方面,本区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形成了四个构造层。总体说来本区构造运动较强。经过6天的实习,使我学到了很多东西,通过老师的讲解,使我学会了很多课内学不到的东西,包括:如何通过一块石头的色泽,去判断其类别、其形成年代;如何去辨别3大岩石;如何去测量岩石的走向等等;总之,通过实习后我更好地掌握了工程地质学这门学科,更好地掌握了所学知识。地质认识实习报告 篇8在野外实习结束时,每位同学都必须编写一份实习报告,对实习内容进行系统而概括地总结。地质报告是完成野外和室内各种工作后的最终成果,编写地质报告是地质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地质工作者必备的一项基本功。地质认识实习报告是对整个实习过程、地质工作方法和地质认识的总结,是野外实践和课堂理论的结合,是评价学生野外实习成绩的主要依据,也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实习报告总的要求是,在充分掌握前人资料的基础上,以自己的野外观察和记录为主,立论正确,依据可靠,叙述简练,图文并茂,主次分明,逻辑性强,富有创造性,内容真实、丰富、简明、扼要。要求文字工整,图件美观,要有封面、题目、报告编写人专业、班级、姓名、野外实习负责人、实习指导教师、报告审核人及报告编写日期等。编写实习报告首先要整理所有的野外原始资料,包括野外记录、路线剖面图、素描图、采集的矿物、岩石和化石标本及野外照片和录像等,这些是编写报告的基础和素材。把各种野外资料分门别类地加以总结、概括,编制和清绘必要的图件,然后着手编写文字报告。根据工作的目的和重点不同,报告的内容也有所侧重。实习报告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部分:一、前言主要说明实习的时间、地点、目的、任务及路线安排,实习队的组成,工作的方法,工作量以及所取得的主要成果。二、实习区概况1实习区的范围、地理位置、交通概况等,最好附上“工区位置图”。2实习区的区域地质概况3实习区自然地理概况,如地形、地貌、河流、气候等概况。4实习区社会经济概况。三、地层实习区的地层层序、时代、接触关系、厚度及分布状况。按照地层的新老关系,由老至新叙述各个时代地层的岩石组合特征、古生物特征、沉积特征、分布和出露情况、接触关系、厚度、地貌特征及特殊的识别标志。四、岩石叙述实习区出现的岩石类型,详细描述其特征。可按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的顺序分别叙述,要说明成分、结构、构造、产状、成因、时代等。五、内动力地质作用1地壳运动及地质构造概述实习区的大地构造位置、基本的构造格局、地壳运动、具体构造的类型和特征。对褶皱构造与断裂构造分别进行详细描述,并应附有素描图、构造剖面图等。褶皱构造要描述构造的位置、范围、规模、长轴方向,核部的地层时代、岩性,两翼的地层时代、岩性、层序,两翼岩层的产状,轴面和枢纽的产状,最后确定褶皱的类型、褶皱的形成时期及形成机制。断裂构造要描述断层的位置、方向、规模,断层面产状及形态变化,断层面、断层带的特征如擦痕、断层泥、断层角砾、断层崖等,断层两盘的地层时代、岩性,两盘岩层的产状,地层的牵引现象,伴生节理及构造岩等。2岩浆作用按岩浆作用时代、作用方式及产状等进行描述。分析柳江向斜的形成与岩浆作用的关系。3变质作用按变质作用方式分别进行描述。六、外动力地质作用1风化作用风化作用的类型、方式、产物及特征。2河流地质作用描述河流的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特征。3海洋地质作用描述海洋的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三角洲的形成及沉积特征4内动力地质作用与外动力地质作用的关系内动力地质作用与外动力地质作用的辩证关系。七、矿产简述实习区内所出现的各种主要矿产资源,说明每一种矿产的赋存层位、规模、找矿标志、矿物组合和矿产应用等。八、地质发展简史根据实习区的地层、岩石、地质构造、岩浆及火山活动资料,综合分析本区的地质发展历史。从古到今按地质时代连续论述各时期发生的地质事件,包括古地理、古气候、古生物、沉积演化、构造演化、岩浆活动、地壳运动等。九、结束语概括性地总结野外实习的主要成果,自己的收获和体会;野外实习方法上有哪些提高;哪一部分实习收获最大;野外实习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将来参加工作的意义,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今后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等。地质认识实习报告 篇9在野外实习结束时,每位同学都必须编写一份实习报告,对实习内容进行系统而概括地总结。地质报告是完成野外和室内各种工作后的最终成果,编写地质报告是地质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地质工作者必备的一项基本功。地质认识实习报告是对整个实习过程、地质工作方法和地质认识的总结,是野外实践和课堂理论的结合,是评价学生野外实习成绩的主要依据,也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实习报告总的要求是,在充分掌握前人资料的基础上,以自己的野外观察和记录为主,立论正确,依据可靠,叙述简练,图文并茂,主次分明,逻辑性强,富有创造性,内容真实、丰富、简明、扼要。要求文字工整,图件美观,要有封面、题目、报告编写人专业、班级、姓名、野外实习负责人、实习指导教师、报告审核人及报告编写日期等。编写实习报告首先要整理所有的野外原始资料,包括野外记录、路线剖面图、素描图、采集的矿物、岩石和化石标本及野外照片和录像等,这些是编写报告的基础和素材。把各种野外资料分门别类地加以总结、概括,编制和清绘必要的图件,然后着手编写文字报告。根据工作的目的和重点不同,报告的内容也有所侧重。实习报告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部分:一、前言主要说明实习的时间、地点、目的、任务及路线安排,实习队的组成,工作的方法,工作量以及所取得的主要成果。二、实习区概况1实习区的范围、地理位置、交通概况等,最好附上“工区位置图”。2实习区的区域地质概况3实习区自然地理概况,如地形、地貌、河流、气候等概况。4实习区社会经济概况。三、地层实习区的地层层序、时代、接触关系、厚度及分布状况。按照地层的新老关系,由老至新叙述各个时代地层的岩石组合特征、古生物特征、沉积特征、分布和出露情况、接触关系、厚度、地貌特征及特殊的识别标志。四、岩石叙述实习区出现的岩石类型,详细描述其特征。可按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的顺序分别叙述,要说明成分、结构、构造、产状、成因、时代等。五、内动力地质作用1地壳运动及地质构造概述实习区的大地构造位置、基本的构造格局、地壳运动、具体构造的类型和特征。对褶皱构造与断裂构造分别进行详细描述,并应附有素描图、构造剖面图等。褶皱构造要描述构造的位置、范围、规模、长轴方向,核部的地层时代、岩性,两翼的地层时代、岩性、层序,两翼岩层的产状,轴面和枢纽的产状,最后确定褶皱的类型、褶皱的形成时期及形成机制。断裂构造要描述断层的位置、方向、规模,断层面产状及形态变化,断层面、断层带的特征如擦痕、断层泥、断层角砾、断层崖等,断层两盘的地层时代、岩性,两盘岩层的产状,地层的牵引现象,伴生节理及构造岩等。2岩浆作用按岩浆作用时代、作用方式及产状等进行描述。分析柳江向斜的形成与岩浆作用的关系。3变质作用按变质作用方式分别进行描述。六、外动力地质作用1风化作用风化作用的类型、方式、产物及特征。2河流地质作用描述河流的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特征。3海洋地质作用描述海洋的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三角洲的形成及沉积特征4内动力地质作用与外动力地质作用的关系内动力地质作用与外动力地质作用的辩证关系七、矿产简述实习区内所出现的各种主要矿产资源,说明每一种矿产的赋存层位、规模、找矿标志、矿物组合和矿产应用等。八、地质发展简史根据实习区的地层、岩石、地质构造、岩浆及火山活动资料,综合分析本区的地质发展历史。从古到今按地质时代连续论述各时期发生的地质事件,包括古地理、古气候、古生物、沉积演化、构造演化、岩浆活动、地壳运动等。九、结束语概括性地总结野外实习的主要成果,自己的收获和体会;野外实习方法上有哪些提高;哪一部分实习收获最大;野外实习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将来参加工作的意义,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今后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生活常识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