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事业单位养老

上传人:dream****gning 文档编号:120779281 上传时间:2022-07-18 格式:PPTX 页数:74 大小:449.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研究所郭 婕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一、发展历程二、国际情况三、国发200810号文四、试点地区进展情况一、发展历程(一)发展过程(二)主要做法(三)改革现状(四)存在问题(一)发展过程 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养老保险制度经过分离合并分离过程。1951年劳动保险条例和1955年关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休处理暂行办法,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职工分开实行退休养老制度;1958年国务院关于工人、职员退休处理的暂行规定将其合为一体;1978年两个暂行办法,再次将两类职工退休制度分离。一、发展历程(一)发展过程退休条件-年龄:男60、65、70;女50、55退休形式-退休、离休、退职计发办法机关工作人员:工龄工资和基础工资的100%;职务工资和级别工资之和,工作年限20-35年,分75%、82%、88%三个标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职务和津贴之和的一定比例(90%、85%、80%)。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人:岗位工资、技术等级工资和奖金之和的一定比例(90%、85%和80%)。一、发展历程(一)发展过程 2006年工资制度改革,对改革后,工作年限满10年不满20年的退休(退职)人员的待遇进行了规定。公务员以本人退休前职务工资和级别工资两项之和的70%计发。工作年限不满10年,按50%计发;机关技术工人,按本人退休前岗位工资和技术等级两项之和的70%计发;机关普通工人,按本人退休前岗位工资的70%计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按本人退休前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两项之和的70%计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机关工人退职后的退职生活费,根据本人工作年限及退休前基本工资的60%计发。不满10年,按50%,满20年及以上工作年限的,按70%计发。一、发展历程(二)主要做法实施时间1991年国发199133号文和1992年人退发19922号文开始,各地相继开展机关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工作。目前,除西藏、青海、宁夏外,其余28个省市中有230个地市的1844个县区不用程度的开展改革试点工作。一、发展历程(二)主要做法1、参保范围和对象,四种类型2、单位缴费,20-34%3、个人缴费,3-8%4、计发办法;与企业之间流动的养老保险关系处理5、管理部门人事;财;劳一、发展历程(二)主要做法4、与企业之间流动的养老保险关系处理-劳社部发200113号(1)机关事业单位企业,缴费和待遇都参加企业养老保险,原有工作年限视同缴费年限。机关公务员及参公单位人员,根据在原单位工作年限给与一次性补贴,由原单位通过经办机构转入本人个人账户,所需资金由同级财政安排。补贴标准:本人离开机关上年度月平均基本工资在机关工作年限0.3%120个月。一、发展历程(二)主要做法4、与企业之间流动的养老保险关系处理-劳社部发200113号(2)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原单位的连续工龄与新单位的工作年限合并计算,退休时按机关事业单位的办法计发养老金。已建立的个人账户继续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管理,退休时,其个人账户储存额每月按1120计发,并相应抵减按机关事业单位办法计发的养老金。一、发展历程(二)主要做法4、与企业之间流动的养老保险关系处理-劳社部发200113号(3)公务员-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原给予的一次性补贴的本金和利息要上缴同级财政。其个人账户管理、退休后养老金计发等,比照由企业进入机关事业单位工作职工的相关政策办理。一、发展历程(三)改革现状一、发展历程(三)改革现状一、发展历程(三)改革现状一、发展历程(三)改革现状机关公务员退休干部由单位负责待遇经费全部来源于财政待遇与工资挂钩;调待与在职人员同步一、发展历程(三)改革现状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全额拨款、差额拨款、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计发方法也有差异特别是差额和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分为统筹内和统筹外项目一、发展历程(三)改革现状突出问题:由于资金全部来源于财政,随着人口老龄化,基金没有积累,财政负担越来越重;待遇计发不尽合理,没有和一生的工资相联系,影响了制度的效率;没有和缴费挂钩,影响工作效率;统筹外项目发放困难。一、发展历程(三)改革现状引发社会现象:机关事业单位临近退休的工作人员,出现突击提高职务、涨工资现象;由于两种群体待遇差距逐年增大,成为近年社会主要矛盾;出现企业人员通过各种关系在即将退休时回流到机关事业单位;造成机构臃肿,进一步加大财政和养老基金支付压力。一、发展历程1、制度不统一,自下而上摸索,各地方案五花八门。2、与企业养老保险制度不衔接3、个人缴费未与待遇挂钩4、征缴率下降5、欠发养老金情况严重6、制度多头管理,造成责权分离7、制度缺乏综合考虑(四)存在问题一、发展历程1、制度不统一,自下而上摸索,各地方案五花八门。实施范围不同缴费基数不固定,单、双单位缴费比例不一致,固定、浮动和差别费率,比例差距大(四)存在问题一、发展历程(四)存在问题2、与企业养老保险制度不衔接个人账户从无到有,养老保险关系和基金转移难,造成人员滞留;与企业计发办法和调待机制不一致,待遇差距逐年扩大;财政负担重,个人账户补助不到位,养老金降低幅度大,转制单位养老保险续接难。一、发展历程(四)存在问题3、个人缴费未与待遇挂钩 沿用老的计发办法,个人账户未能发挥作用。形成缴与不缴一个样,不利于调动参保人员积极性。一、发展历程(四)存在问题4、征缴率下降 地方财政困难,单位效益较低,无法按时缴纳保险费,单位和个人参保积极性不高。一、发展历程(四)存在问题5、欠发养老金严重 一是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过程中,单位撤销或无人问津。二是经营不善,单位没有能力缴费,但大多数省市实行即缴即拨政策,即单位不缴费,经办机构因收支缺口大也不发退休金。一、发展历程(四)存在问题6、制度多头管理,造成责权分离 人员人事管、基金财政管、待遇发放劳动管,审、管、发职能分离。7、政策缺乏统一考虑,影响了改革步伐。如大学教师,企业技校教师要求享受教师待遇。一、发展历程二、国际经验(一)国外公职人员养老保险一般情况(二)国外公职人员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三)国外公职人员养老保险改革探索(四)对我国公职人员养老保险改革的启示(一)国外公职人员养老保险一般情况 据国际社会保障协会(ISSA)统计,在全球172个已建立养老保险制度的国家中,有78个国家单独建立了公职人员制度,占总数的45%。其中,OECD30个国家中有13个单独建立公职人员制度,占总数的43%;欧盟27国中有8个单独建立公职人员养老保险制度,占总数的29%。二、国际经验(一)国外公职人员养老保险一般情况制度类型大体分为三种:全国统一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如澳大利亚、意大利建立单独的公职人员制度,如韩国、日本建立全国统一的基本养老保险,补充养老保险方面体现差距,如英国。二、国际经验(一)国外公职人员养老保险一般情况建立较早的国家,为某些特殊职业人员建立特殊保险制度,如公务员、教师、铁路等特殊行业的雇员。一些计划经济国家,一开始就力求综合和完善,公务人员不另设专门制度,即使有的话,基本上也是两种管理制度一套待遇标准。二、国际经验(一)国外公职人员养老保险一般情况特征:1、公职人员养老保险一般早于企业养老保险制度2、部分国家公职人员有单独养老保险立法3、不同国家公职人员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差异较大4、与企业相比待遇相对优厚5、养老保险费用筹集模式因国而异6、养老金构成及保障水平各异7、管理服务模式不同,发达国家社会化水平较高8、公职人员养老保险制度逐步走向统一二、国际经验(一)国外公职人员养老保险一般情况特征:1、公职人员养老保险一般早于企业养老保险制度法国在1669年年金法典退休制度正式建立。1790年法国政府正式对公务员实行退休制度,但是养老保险制度并没有普及。1834年英国制定了公务员退休保障的法律,1859年英国为公职人员制定了老年退休法,而将企业包括在内的国民养老保险制度直到1908年才正式建立。英国也与大多数国家一样,公职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早于企业的雇佣劳动者。二、国际经验(一)国外公职人员养老保险一般情况特征:2、部分国家公职人员有单独养老保险立法加拿大,针对不同类别公务员颁布了多部与公务员制度有关的法律和法规,保障了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的顺利实施。公务员养老保险法、公务员退休条例为受雇于加拿大公用事业的个人提供的有关养老金政策、政府文职机关和养老金退休法案、加拿大军队养老金法案、加拿大皇家警察养老金法案。同时,还有很多其他具体规范某类公职人员的法律法规。二、国际经验(一)国外公职人员养老保险一般情况特征:3、不同国家公职人员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差异较大德国对于那些在公共服务机构工作,但本人又不是公务员、法官或军人的人员,基本上都参加了法定养老保险。他们养老金的最高额低于公务员养老金水平。但在不少情况下,公务员与非公务员完成的工作任务相同,所以养老保险应不留差异,趋于一致。为实现这个目标,德国各级政府建立了相应的福利机构,设立了补充性养老保险和遗属福利制度,通过这种形式,起到了类似于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的作用。二、国际经验(一)国外公职人员养老保险一般情况特征:4、与企业相比待遇相对优厚 两种方式:一种是公职人员除享受全民共享的养老保险待遇外,还补充一块公职人员特有的养老保险待遇;一种是公职人员的养老金替代率水平高于企业雇员的水平。瑞典:根据瑞典法律,瑞典公职人员享受面向全体国民的国民养老保险和面向公务员的退休养老保险制度。此外,瑞典公职人员还享受其他津贴,并且养老金主要由财政供款,个人不缴费,但领取养老金必须缴纳所得税。二、国际经验(一)国外公职人员养老保险一般情况特征:5、养老保险费用筹集模式因国而异 养老金筹集模式分为:统筹基金部分积累制个人账户完全积累制现收现付制等。二、国际经验(一)国外公职人员养老保险一般情况特征:5、养老保险费用筹集模式因国而异费用来源:一是由国家(单位)统包,个人不缴费。如德国,根据官员供养法规定其费用全部由政府负担,列入财政预算。二是由国家(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如美国1920年和1986年新老联邦公务员退休制度,前者由用人单位和公务员本人各自负担缴纳资金的50%,后者由雇主和雇员分别按照个人工资和工资总额的6%纳税,除了这两种制度外,还为公务员建立了个人账户储蓄计划,公务员以最高不超过工资10%,政府按一定比例给予补贴最高到5%,全部划入公务员个人账户中。二、国际经验(一)国外公职人员养老保险一般情况特征:6、养老金构成及保障水平各异瑞士公职人员的养老金结构由退休金、退休补贴、遗属补助金三大部分构成。公务员以工龄和职级为退休条件:1、一般公务员退休后每年可领到原工资的40%-60%;2、退休补贴根据公务员的工作时间长短领取不同标准的数额;3、一定数额的遗属补贴。二、国际经验(一)国外公职人员养老保险一般情况特征:6、养老金构成及保障水平各异意大利则根据缴费标准和工龄领取,养老金比较单一。公务员如每月缴纳本人工资2.5%的保险费,退休后根据本人工龄可领取退休前最后一个月月工资的20%-80%;如果缴费提高到本人工资的3%,工龄满40年以上的可领取退休前最后一个月月工资的100%。同时,还可拿到一次性解雇费,金额为本人最后三个月平均工资与工龄的积,一次性解雇费每满一年给一个月。二、国际经验(一)国外公职人员养老保险一般情况特征:7、管理服务模式不同,发达国家社会化水平较高西方市场经济国家普遍没有设置管理机构,公务员退休后不再依附于原工作单位而是转向社会,养老金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发放,或通过银行代为发放。在公务员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和发放上,普遍分为统一管理和分别管理两种形式:统一管理,即成立专门机构负责公职人员养老金的运营、发放和管理。如美国。分别管理,即按照退休审核、养老金预算、公用事业单位性质即内部人员性质等类别分别由不同部门负责。如法国。二、国际经验(一)国外公职人员养老保险一般情况特征:8、公职人员养老保险制度逐步走向统一美国公务员养老保险过去一直单独立法,1987年开始实行新的退休制度,新规定的退休待遇包括:国民社会保险津贴,基本津贴及个人储蓄计划,其中第一项纳入整个国民保险体系,第二项的管理方式与私营企业的补充保险一样。并且各项待遇具有可携带性,即公务员离开公务员队伍后仍然能够享受应有待遇,使得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日本1985年实行年金改革,将原先分离的公职人员共济年金与企业雇员及私营人员的厚生年金、国民年金融和重组,在统一的国民年金基础上,实行附加的共济年金。二、国际经验(一)国外公职人员养老保险一般情况特征:8、公职人员养老保险制度逐步走向统一调整机制:基本养老金根据物价指数或工资变动每年调整。但也有一些国家有特殊调整机制,如澳大利亚,在每年的3月和7月份根据物价指数调整;英国根据物价指数每年调整,调整幅度根据上年九月的零售价格指数计算。二、国际经验(二)国外公职人员养老保险存在的主要问题1、变化的社会条件2、财务危机3、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冲击二、国际经验(二)国外公职人员养老保险存在的主要问题 1、变化的社会条件 建立在“长期服务于政府直至退休”前提下的保险模式,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逐渐难以适应新形势的挑战,很多人将会在岗位变动中失去原已积累的养老保险权益,导致不少人宁可在原单位忍受价值不能实现的痛苦也不轻易变动工作,影响了劳动力的正常合理流动,影响了劳动生产率和行政效率的提高,也影响了政府机构和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进行。二、国际经验(二)国外公职人员养老保险存在的主要问题 2、财务危机 退休人数增长速度过快,退休人员寿命延长带来养老金支出速度逐渐上升,使现收现付的公职人员养老保险面临着财务危机。据预测巴巴多斯到2010年公务员养老金开支超出缴费收入的80.6%。广泛进行的机构调整和高失业率,更加剧了养老基金的承受能力。提高缴费率、限制待遇水平等措施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老年负担比增加带来的问题,而且提高缴费率会产生收缴率下降、收缴成本上升等问题,降低待遇水平又会影响社会保险的公众形象和公众的参与配合。二、国际经验(二)国外公职人员养老保险存在的主要问题 3、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冲击 人口老龄化对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冲击,使各国纷纷改革其养老保险制度。主要措施包括:提高退休年龄、延长领取全额养老金的工作年限、提高缴费率、降低长期待遇水平、调整养老金调整机制、提高基金积累程度等等。公职人员本身的制度也亟需调整,进行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相匹配的改革已难以回避。二、国际经验(三)国外公职人员养老保险改革探索1、统一基本养老保险制度2、进行与基本养老保险相一致的改革3、建立养老保险基金4、提高养老保险权益的可转移性5、建立养老金的正常调整机制二、国际经验(三)国外公职人员养老保险改革探索 1、统一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将特殊养老保险纳入统一制度,利用补充养老保险体现公职人员与工商业的不同特点,似乎已成为公职人员养老保险改革的共同方向。智利(1982年12月31日)、美国(1984年1月1日)、爱尔兰(1995年4月6日)、墨西哥(1997年7月1日)、卢森堡(1998年12月31日)二、国际经验(三)国外公职人员养老保险改革探索2、进行与基本养老保险相一致的改革在法国,由于退休人员寿命延长、缴费人数逐渐缩减,1993年政府进行了企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规定从1993年起将享受全额养老金的缴费年限由37.5年提高到40年,计发基数由平均10年的最高收入改为25年的最高平均水平。1995年11月政府决定将这一改革推行至公职人员养老保险。二、国际经验(三)国外公职人员养老保险改革探索3、建立养老保险基金不少国家探索实行部分或完全积累的筹资模式;通过个人账户建立缴费与待遇的紧密联系;基金积累式改革方案能降低供养老人的成本、促进资本市场乃至整体经济的发展,实行资金积累、进行市场化投资似乎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养老保险改革的趋势;养老保险基金需要在更广泛的范围运营。二、国际经验(三)国外公职人员养老保险改革探索4、提高养老保险权益的可转移性英、美等国主要做法:根据统一的精算假设,计算出个人所积累的养老保险基金,再根据缴费年限做不同的规定。若缴费超过一定期限(一般要求二年以上),变动工作时可由个人决定是否将权益留在原计划直至退休时领取延迟养老金,或将积累的资金转至另一保险计划,用于合并计算新养老金。若缴费年限低于某一期限,一般将积累的资金退还本人。这样做各类人员可在公共与私营部门等不同职业间自由流动而不受养老权益损失的妨碍。二、国际经验(三)国外公职人员养老保险改革探索5、建立养老金的正常调整机制在尚未建立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的国家,采取措施保持养老金的购买力,已成为养老保险改革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二、国际经验(四)对我国改革的启示1、逐步与企业养老保险制度统一2、实行基金积累,应对老龄化社会引起的财务危机3、建立补充养老保险(职业年金),体现权力与义务、工资福利、人事制度等方面与企业的差别4、建立正常的调整机制二、国际经验(四)对我国改革的启示1、逐步与企业养老保险制度统一将公职人员等特殊人员或行业的单独保险纳入统一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利用补充养老保险体现差别。这样做既有利于各类人员在不同职业间的正常合理流动,也不损害公职人员的既得利益,便于推行。二、国际经验(四)对我国改革的启示2、实行基金积累,应对老龄化社会引起的财务危机建立养老保险基金以缓解人口老龄化引起的财务危机。与企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相配套,对公职人员实行个人缴费,并建立适当规模的实账户,实现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与资本市场发展的良性互动。二、国际经验(四)对我国改革的启示3、建立补充养老保险(职业年金),体现权力与义务、工资福利、人事制度等方面与企业的差别一般来说,公务人员的收入低于企业相当人员的工资水平,较优厚的养老待遇是吸引和保留人才、提高行政效率的一项重要手段。二、国际经验(四)对我国改革的启示4、建立正常的调整机制提高养老权益的流动性,使各类人员在正常变动工作时以往积累的养老保险权益不受损害。与企业养老保险相配套,根据物价指数或工资增长指数建立养老金正常的调整机制,保持养老金的购买力。二、国际经验三、国发200810号文指导思想:权利与义务相对应公平与效率相结合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相适应资金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层次、管理服务社会化三、国发200810号文改革内容:本方案适用于分类改革后从事公益事业的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建立统账结合缴费模式;改革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改革调待机制;建立职业年金制度;养老保险基金省级统筹。三、国发200810号文统账结合:社会统筹(20%)+个人账户(8%);建立个人账户(8%);做实比例3%起步;个人账户余额可继承。加强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实现社会化发放。三、国发200810号文计发办法:缴费满15年,计发基本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不满15年,一次性返还个人账户储蓄额;基础养老金=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每满一年发给1%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蓄额/计发月数中人加发过渡性养老金三、国发200810号文调待机制:根据职工工资增长和物价变动等情况,国务院统筹考虑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调整。三、国发200810号文建立职业年金制度养老保险基金省级统筹建立健全省级调剂金,实现省级统筹;单独建账,与企业分别管理使用,具备条件时统一管理使用;财政收支两条线,专款专用。三、国发200810号文养老关系转移:继续执行劳社部发200113号文,同一统筹地区流动,只转关系不转基金;跨统筹地区流动,关系和个人账户基金随同转移。四、试点地区进展情况 国务院关于印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中明确了改革的指导思想、主要内容、保障措施和适用范围。文件下发后,各试点地区开展了数据测算和实施方案拟定等试点准备工作。四、试点地区进展情况我部主要做了四项工作:1、成立了专项小组2、部署测算工作3、研究提出了过渡办法和职业年金办法征求意见稿4、建立了试点工作情况季调制度,目前共召开了4次试点省市座谈会。四、试点地区进展情况试点工作中,反映的问题主要有:缴费基数;老办法的标准;过渡系数;实施范围;实施时间和步骤等。四、试点地区进展情况1、缴费基数以基本工资以基本工资和规定津补贴以全部工资收入(基本工资+规定津补贴+单位津贴奖金)四、试点地区进展情况2、老办法的标准老办法待遇水平是制定过渡办法的基础3、过渡系数;为确保中人待遇水平不降低,需要对中人加发过渡性养老金。四、试点地区进展情况4、实施范围10号文是适用于分类后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及工作人员,目前分类尚未完成,养老保险改革的实施对象还难以认定。5、实施时间和步骤同步启动,包括缴费制度、过渡办法改革等;或分步启动,先建立缴费制度,再进行其它改革。四、试点地区进展情况 根据试点省市试点工作情况,我部经过研究,于2009年2月发布部内明电,进一步明确了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意义。四、试点地区进展情况 1、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是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试点的重要组成部分。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包括机构分类、人事制度改革、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财政政策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五方面内容。四、试点地区进展情况 2、政府将确保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待遇水平不降低,妥善处理好改革前后退休人员待遇水平的平稳衔接。四、试点地区进展情况 目前,我部初步考虑:n明年1月1日起,先开展参保缴费工作;n6月份完成过渡办法备案。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 > 销售管理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