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考语文复习方案(第一轮)专题课件: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

上传人:szh****04 文档编号:120774722 上传时间:2022-07-18 格式:PPT 页数:99 大小:3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高考语文复习方案(第一轮)专题课件: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_第1页
第1页 / 共99页
2013届高考语文复习方案(第一轮)专题课件: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_第2页
第2页 / 共99页
2013届高考语文复习方案(第一轮)专题课件: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_第3页
第3页 / 共9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届高考复习方案(第一届高考复习方案(第一轮)轮)专题课件专题课件专题六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第第1 1讲讲理解理解第第1 1讲讲|考情分析考情分析考纲在线“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和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B。考情透析这是多年来高考考查比较频繁的一个考点,选材多为社科类文章,题型也相对稳定,一般都是以选择题的方式出现。考情分析考情分析第第1 1讲讲|考情分析考情分析概念往往以名词或者名词短语的方式出现,而理解的句子有两种样式,可以是单个句子,也可以是多个句子,2011年命题者更倾向后者。预计以后几年主观题会有所增加,选材方面会保持适度的创新。第第1 1讲讲|真题体验真题体验2011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3题。衡中西以相融何家英一提传统,就只讲民族本位;一讲创新,就只提西洋东洋。我总觉得这是个天大的误会。不同的文化背景,自有不同的传统,也有各自的创新;它们发生碰撞,互相影响,彼此融合,就会形成一个大传统。当然,这中间有一个“体用”问题:立足本民族之体,巧取东西洋为用。真题体验真题体验第第1 1讲讲|真题体验真题体验作为一个中国画家不应该顾此失彼,而应该从容对待,既不画地为牢,也不盲目追随。我的这一思路,既是对时尚潮流的反思,也是对自己创作的要求,即要求把思路化为笔痕。基于此,必须沉潜下来,埋头虚心,力求在“大传统”中获得滋养。准确地说,是想在东西方不同的传统中探求相同的规律、彼此的契合点。中国画,至少是中国工笔画,其精神意度、方式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与西方绘画相通的。当然,这里大体上是指晋唐画风。晋唐画风造型饱满、气势磅礴、高逸充盈、朴素自然,原因何在?除了才气、学养、心态,是不是原生的深刻的直觉感受起了重要作用呢?第第1 1讲讲|真题体验真题体验我在想,晋唐人所创立的艺术范式是从切身的感受中生发的,其间一定经历了反复观察、审视、理解和提炼的艰苦过程。明清时期,工笔人物画与晋唐不同,甚至走向了反面,变得纤弱而萎靡。我们有一个伟大的传统,却被轻弃;我们还有一个惰性的“传统”,却被继承。惰性的传统使我们把晋唐的传统简化为一个形式套路,一个抽去了内涵的外壳,这真是荒谬。所以一定要回归,回到晋唐,继承优秀的传统。其实,我们对西画传统的“借鉴”也是有惰性的。五花八门的“主义”,莫名其妙的“观念”,都被“拿来”。只做表面文章,不管实质问题,这不正是惰性的表现吗?第第1 1讲讲|真题体验真题体验所以,我觉得与其接受那些大而无当的观念,不如借鉴些具体方法解决问题。西画的观察、审视、理解与提炼和晋唐传统并无二致,可对应、契合。很多西画作品能更直观地给予我们实践上的参照,并很实在地启悟心智。而上述两者,单靠把玩套路或借鉴“主义”是意识不到的,相应的问题也解决不了,而有一个大传统的价值支撑则很容易在本质上把握,从而走上正途,至少不至于堕入迷途。我意在表明,表面上是两个传统,本质上则是一个规律,这个规律恰恰就在相互碰撞、影响、融合中逐渐清晰;要概括性而非概念化,要充实充分而非僵化。第第1 1讲讲|真题体验真题体验不囿于一个狭窄的视点,使眼光扩大;不拘于一个狭隘的观念,使思想自由;不溺于可悲的惰性,而勇于发现;不空谈花哨的“主义”,而脚踏实地。在比照中思考,在观察中发现,就能深入本质而引导实践,就会使工笔人物画开出新生面,获得新境界。(节选自谈艺论文,有删改)第第1 1讲讲|真题体验真题体验1.关于“衡中西以相融”,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中西不同的传统发生碰撞、影响、融合,就会形成一个有利于实践的大传统。B在绘画领域,应权衡中西传统,着眼于相通之处,力求获得滋养。C观察和比照中西传统,就能发现其中共同的规律,从而深入本质,引导实践。D“衡”与“融”强调的重点,就是在中国绘画中更多地体现西画的艺术范式。第第1 1讲讲|真题体验真题体验答案D解析这道题考查对文章中重要词语、句子含义的理解能力。D项中的“衡”是比较的意思,“融”的意思是相合,根据文章第一段最后一句,作者是想在东西方不同的传统中探求相同的规律、彼此的契合点,而不是完全西化的僵化借鉴。第第1 1讲讲|真题体验真题体验2对晋唐画风的理解,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A造型饱满、气势磅礴、高逸充盈、朴素自然是晋唐画风的特点,也影响到了西洋画风。B晋唐画风达到的高度取决于画家所处的时代和画家原生的深刻的直觉感受。C观察、审视、理解和提炼在晋唐画风的形成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在西方绘画中也同样重要。D“惰性”使晋唐的传统简化为一个形式套路,因此晋唐画风在很大程度上与西方绘画风格相通。第第1 1讲讲|真题体验真题体验答案C解析这道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最后一句“也影响到了西洋画风”于文无据;B.文章中所提到的原因有三点:才气、学养、心态,原生而深刻的艺术直觉,更重要的是反复观察、审视、理解、提炼,没有说是因为画家所处的时代;D.“惰性”是指明清画家或当代画家不假思索地形式化继承,对“晋唐画风在很大程度上与西方绘画风格相通”,文章并未涉及。第第1 1讲讲|真题体验真题体验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3分)()A传统为“体”,创新为“用”,两者交融契合就能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B明清时期工笔人物画轻弃了晋唐人的精神意度和艺术形式,变得纤弱而萎靡。C只做表面文章,不管实质问题,是在继承晋唐绘画传统或借鉴西画传统时表现出来的“惰性”。D单靠把玩套路或借鉴“主义”是狭隘的,它完全背离了晋唐以后中国画的传统。第第1 1讲讲|真题体验真题体验答案C解析这道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章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创新为用”不恰当,“用”主要指借鉴,而且两者契合可以获得新境界,并非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B.从文中看,明清时期的惰性传承只是沿袭了形式套路,故错;D.最后一句,于文无据,而且文中也没有提到晋唐以后的中国画传统。第第1 1讲讲|考点精讲考点精讲一、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文中”一词,指在理解概念句子时,要有宏观的意识,在整体把握全文的基础上,结合概念所处的具体的语境来理解。“重要概念”,是就概念在文中作用而言。指的是论述对象或对论述的中心、观点、思想等起重要作用的概念。“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指的是根据具体语境把握这些概念的意义。考点精讲考点精讲第第1 1讲讲|考点精讲考点精讲一般涉及三点:根据上下文推断含义深刻的概念;根据上下文把握重要概念的语境义;根据作者的观点理解重要概念的隐含义。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既要对文章全局进行“整体把握”,又要根据词语的具体语境来体会。第第1 1讲讲|考点精讲考点精讲二、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文中重要句子”指那些传递重要信息、对理解全文起关键作用的句子。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能表现文章主旨或某一方面主要内容的中心句、观点句(能帮助我们准确快速地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2)能体现文章脉络层次的过渡句、总结句(对文章的层次结构起关键作用)。(3)语意丰富、内容含蓄、使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4)比较长、结构复杂、容易理解错误的句子。第第1 1讲讲|技法点拨技法点拨一、整体阅读技法1分段或者分层阅读全文,逐段或逐层概括段意或层意。遇到个别语句不懂时,可以先跳过去,等全文读完,再回读。2要抓住中心句和关键句,尤其是起始句、结束句和结论句,明晓每段要表达的意思;找出作者的观点(分论点和中心论点),明确作者要证明、阐发什么,是怎样论证、阐发的,用了哪些论据和方法,论点与论据有怎样的联系等。技法点拨技法点拨第第1 1讲讲|技法点拨技法点拨3要把握论证思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理清论证结构(并列式、递进式、总分总式、对照式等)。4要特别注意信息的标志。可以作为标志性的词语有:顺序词、关联词、指代词、范围词、类别词、过渡词。此外还有文中不同地方反复出现的同义或近义的词语。以下这些标志性词语在读文本时要圈画出来:有助于理解文章内容、提示信息的词语,如表时间、数据、概括、修饰限制、已然未然、或然必然的词语;有助于理清文章思路、避免逻辑错误的词语,如表因果、转折、并列、递进或分类分层、举例的词语。第第1 1讲讲|技法点拨技法点拨二、理解概念词语的基本方法1确定词语概括的信息区间。概括词出现的位置是有规律可循的。一般来说,概括词出现在概括句中,概括句包括全文的中心句、段的首括句、段的尾括句、句群的开启句、句群的收束句。全文的中心句一般出现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概括全文内容的概括词也就出现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概括词出现在段的首括句和尾括句中极为常见,多数情况下,这类概括词概括的区间限于本段文字,但也有例外的情况。第第1 1讲讲|技法点拨技法点拨2把握词语概括的内容要点。确定了词语概括的信息区间,接下来就要好好理解这一区间内文本的内容,准确把握这一部分文字的内容要点。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方法很多,如筛选关键词句,划分层次,理清句际、段际关系等等,这些方法要综合运用。但根本的一点,还是要深入文本之中,确认文本内容的表述层次和意义关联,才能从实质上理解词语概括的内容。第第1 1讲讲|技法点拨技法点拨3筛选关键词句,分要点准确作答。筛选关键词句时,要紧扣词语的字面义,把与字面义高度相关并表达内容要点的词句全部找到,从中选出最有代表性的词句作答。在语言表述上,要尽量分要点表述,如果题目没有分条列述的要求,每个要点之间要用分号断开,以示分隔。第第1 1讲讲|技法点拨技法点拨三、理解重要句子的基本方法1对复杂的语句要分清其句子的主干,明确其陈述的对象,理解其修饰、限制的成分,因为它们在一定程度上起着揭示句子内涵的作用。对于复句,要注意明确分句间的关系,确定句子所表达的中心或重点。2要从句子在语段中的地位分析。起统领作用的,要从它领起的那些内容上去看、去分析;起过渡作用的,要注意审视上下文段的意思;起总结作用的,要从它的上文去找相关的信息。第第1 1讲讲|技法点拨技法点拨3要从句子的邻句及语境分析。有些重要句子,要从它所在的语段进行分析,重点看与这个句子相邻的上下句。有些还须结合观点、中心思想去理解句意。解答此类题容易犯的错误是:耐不住性子,深入不到文本当中去,阅读粗枝大叶、不够细心,辨析不能做到认真“比对”,忽视一些定语、状语之类的附加成分,把握不住本质和现象的区别。第第1 1讲讲|技法点拨技法点拨四、解题步骤论述类文章的解题步骤主要有“读”“找”“比”三个方面。1通读全文。先总体浏览文章,借助关键词语和句子,快速地理清文章的思路,基本抓住主要内容,为下一步阅读做准备。2“精”读文段。基本上要突出一个“精”字,“精”才能准确吸纳判断;所谓“精读”,不是“精细”地读,而是“精明”地读,即只读该读的,紧抓勿松,读得精确;不该读的不读,置之不理,弃得坚决。和解题无多大关系的读过后就不再读。第第1 1讲讲|技法点拨技法点拨3依据选项中的关键词,找选项在原文中的对应句。在选项中择定“定位”的关键词语,在文本中找出与之“对应”的词语,据此确定选项的对应句。4比较题干和选项,看选项是不是答非所问(第一比)。有的选项本身符合原文的意思,但它不是在回答题干所问的问题。(“的目的、原因、依据”的题目应特别注意,符合或不符合原文意思的题和推断题可省略此步)5比较选项和对应句(第二比)。比较选项和对应句,找到二者有差异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是正确选项,否则是错误选项。第第1 1讲讲|训练训练VSVS检测检测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禅究竟是什么?现代禅学对禅的理解更加贴近大自然,更加贴近社会人生。从自然现象来说,满天星斗是禅,清风徐来是禅;青青翠竹是禅,郁郁黄花是禅;满目青山是禅,潺潺流水是禅;茫茫大地是禅,浩浩江河是禅。从社会人生来说,助人为乐是禅,无私奉献是禅;吃饭睡觉是禅,担水劈柴是禅;一言一语是禅,一举一动是禅;一呼一吸是禅,一唱一和是禅。禅并非遥不可及,而是触目皆是。训练训练VSVS检测检测第第1 1讲讲|训练训练VSVS检测检测正如日本现代著名的禅学大师铃木大拙所说:“禅是大海,是空气,是高山,是雷鸣与闪电,是春花,是夏日,是冬雪。不,它在这一切之上,它就是人。”可见禅就是真实的宇宙万象,就是平常的社会生活,是人们那丰富的精神世界,也是真、善、美、智,更是人的生灵之气与大自然的浩然之气的融会贯通。既然我们的生活处处充满禅意,那么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活得潇洒自如,轻松愉快。然而我们大多数人却没有身心愉悦的感受,相反觉得活得很累。于是,“活得真累”成了一句非常流行的口头禅。为什么会有“活得真累”的感受?第第1 1讲讲|训练训练VSVS检测检测这是由于现代人生活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紧张而忙碌,承受着工作、就业、养家活口、前途未卜、命运多变的层层压力,心头又背负着金钱、名誉、财富等重重负担,始终放不下,由此带来种种烦恼和痛苦。很多人为了追求财富,将生活当成目的而不是过程。这样本末倒置的结果,导致了许多症状,如焦虑、失眠、神经衰弱、心灵空虚、身体疲倦等。可以说这些人已经失去了生活的情趣,不过是物欲的奴隶而已。面对现代人的种种烦恼和痛苦,禅的现代意义越来越重要。禅要求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保持一颗平常心,所谓“平常心”,就是“累了就要去休息,饿了就要去吃饭”。第第1 1讲讲|训练训练VSVS检测检测而追求金钱财富的现代人往往累了不知道要休息,饿了也没有好好地吃顿饭,种种欲望压在心中,无法解脱,以致无法享受生活中的情趣。其实在工作与生活中同样也有许多情趣,如果一个人不能做到放下一切,那情趣是无法品味到的。人们只要能做到以平常心去看待世间万物,就会进入一种无我的禅境,生活变得简单了,心情变得达观了,生命变得自在了。有不少人认为禅是一种消极避世的法门,这其实是一种误解和偏见。禅教导人们要达观地看待人生的得失输赢,告知人们有些事情不可强求,不必强求,但不是要人们逃避现实。第第1 1讲讲|训练训练VSVS检测检测禅是积极入世的,其宗旨是“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要求人们真心实意地投入生活,将禅的精神、禅的智慧融入生活,在生活中运用禅的智慧解除种种困惑烦恼和心理障碍,进入禅的意境,体现禅的情趣。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沉浸在禅文化之中,禅悟为他们的创作带来了灵感。当今社会,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精神生活却是异常地贫乏。为了提高精神生活的品位,于是在青年人中,出现了一群“追禅族”。据大学教师反映,他们的讲课只要稍微涉及禅,立刻就会引来青年学子的极大兴趣。不仅青年人需要禅来去除烦恼和心理障碍,就是负担沉重的中年人,也需要禅来为他们减去压力。第第1 1讲讲|训练训练VSVS检测检测因此,读一些禅意盎然、禅趣横生的美文,多少会达到精神愉悦的效果,进而满足精神生活的需要。(摘自禅趣小品自序)第第1 1讲讲|训练训练VSVS检测检测1.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对“禅”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现代禅学认为贴近大自然,贴近社会人生才是禅。B禅告诉人们只要做到以平常心去看待世间万物,就可以超然世外,逃离现实。C禅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可以让人看得见、摸得着。D禅学大师铃木大拙认为我们的生活处处充满禅意,需要我们融入自然,融入社会。第第1 1讲讲|训练训练VSVS检测检测答案D解析这是考查对文中概念“禅”的理解。A项认为“贴近大自然,贴近社会人生才是禅”,而原文对应句子的表述对象是“现代禅学对禅的理解”;B项“人们只要做到以平常心去看待世间万物”,就会进入一种无我的禅境,而禅“不是要人们逃避现实”“禅是积极入世的”;C项“禅并非遥不可及,而是触目皆是”,只是说明“禅就是真实的宇宙万象,就是平常的社会生活,是人们那丰富的精神世界,也是真、善、美、智,更是人的生灵之气与大自然的浩然之气的融会贯通”,“看得见、摸得着”错。第第1 1讲讲|训练训练VSVS检测检测2.下列选项对“禅的现代意义”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禅要求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活得潇洒自如,轻松愉快。B禅要求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保持一颗平常心,累了知道休息,饿了知道吃饭。C禅要求人们真心实意地投入生活,积极入世,消除生活中的种种烦恼。D禅要求承受沉重负担和缺乏精神生活的人们提高精神生活的品位。第第1 1讲讲|训练训练VSVS检测检测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对概念“禅的现代意义”的理解。A项“禅”没有“要求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活得潇洒自如,轻松愉快”。第第1 1讲讲|训练训练VSVS检测检测3.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A现代人读一些禅意盎然、禅趣横生的美文,就会取得精神愉悦的效果。B只要人们投入生活,就不会成为物欲的奴隶,就不会焦虑、失眠、神经衰弱、心灵空虚、身体疲倦。C一个人在工作与生活中,如果不能放下种种欲望,就难以品味到其中的情趣。D现代人感觉“活得真累”是因为他们没有真正理解禅意。第第1 1讲讲|训练训练VSVS检测检测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对原文一些句子的理解。A项不是“就会”,是“多少会”。不是“效果”,是“境界”;B项“焦虑、失眠、神经衰弱、心灵空虚、身体疲倦”是背离禅“将生活当成目的而不是过程。这样本末倒置的结果”。D项现代人感觉“活得真累”的真正原因是没有理解禅意,将禅意融入生活。第第1 1讲讲|训练训练VSVS检测检测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阿凡达成功的文化错觉叶昌金有报道称,截至上周末,阿凡达全球总票房突破16亿美元,而中国内地上映票房也轻松冲破5亿元人民币。上映时间如此之短,票房收入却不断刷新,导演卡梅隆继泰坦尼克号之后,又缔造了一个电影神话。神话总是让人眼热的,眼热的人们也自然会从各自的角度来解读神话的产生了。第第1 1讲讲|训练训练VSVS检测检测但林林总总的“反思”,似乎大多停留在大投入、高科技等资金及技术的依赖上,仿佛一部大片的成功,即是“大投入高科技”的产物,好像若此即可创造神话,就可赢得市场海啸般的尖叫。我要说,这是一种错觉。这种想法是把目光仅停留在资金和技术等电影的硬实力上,忽视了它的文化软实力。什么是电影的软实力?就是一部电影所输出的价值观。作为一种大众文化形态,电影首先是一种文化表达,通过特有的方式向人们传播某种思想某种价值观念。第第1 1讲讲|训练训练VSVS检测检测在阿凡达这部电影里,观众透过3D高科技的特效,透过引人入胜的“冒险动作惊悚”画面冲击,还是能体会到背后对人类和地球未来的关心及焦虑。正是有了这种焦虑打底,3D也好,“冒险动作惊悚”也好,也就有了思想的厚度,不再只是纯粹的感官刺激。一部电影的成功与否,当然是多种元素作用的结果,但如果没有诸如这种对人类命运、对地球未来深层次的关怀与焦虑,场面再怎么漂亮,恐怕也是难以立起来的。反观我们,不仅电影,一些大众文化形态似乎仍自陷于“愈是民族的便愈是世界的”泥淖里不想出来。第第1 1讲讲|训练训练VSVS检测检测结果呢,搞得电影上下到处都是这样那样的原生态,让人都快不知今夕是何年了。我有时想,像这种极具民族性的文化形态,一般人群除了有点好奇外,到底有多大的兴趣关注呢?我们当然不否认文化的多样,但任何文化形态所传递的价值理念决不能偏狭,更不能老土而落后。其实,不仅阿凡达如此,以及之前的2012也是这样,传达的是对人类与地球的命运和未来的思考与忧虑。这些都是今天人类发展所面临的共性问题,超越了国与国之间的樊篱,是个“球籍”问题。第第1 1讲讲|训练训练VSVS检测检测换句话说,即便是一部电影,它所传达的价值观能不能代表人类或世界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能不能代表人类或世界共同遵循的价值标准,这是能否征服观众的“内核”所在。如果简单地以为一部电影的成功,只不过是个投入问题,只不过是个高科技运用的问题,这无异于是在缘木求鱼,背道而驰。(选自长江日报,有删改)第第1 1讲讲|训练训练VSVS检测检测4下面关于电影阿凡达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A阿凡达不但在中国内地取得了非凡的票房收入,而且在全球范围内也得到了票房认可。B阿凡达的导演卡梅隆即是一个善于创造电影神话的高手,他导演的泰坦尼克号,也有极高票房收入。C电影阿凡达运用了 3D高科技来制作特效,创造了“冒险动作惊悚”画面效果。D阿凡达传达了人类对地球的命运和未来的思考与忧虑,为后来的环保影片2012提供了创作思路。第第1 1讲讲|训练训练VSVS检测检测答案D解析D项,“提供了创作思路”无中生有,2012先于阿凡达上演。第第1 1讲讲|训练训练VSVS检测检测5下列关于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部电影,如果仅有“冒险动作惊悚”,纯粹靠感官刺激,而缺少征服观众的内核,是很难取得成功的。B面对阿凡达的成功,“眼热的人们”“反思”很多,但这些“反思”都忽视了“软实力”,都是错误的。C作者认为,我们一些反映原生态的国产电影,让人有“不知今夕是何年”的感觉,很难引起人们的兴趣和关注。D本文的叙述和议论,从现象到本质,由电影到文化,体现了作者深刻、独到的思考和判断。第第1 1讲讲|训练训练VSVS检测检测答案B解析B选项中“都忽视”的判断有误,原文是“似乎大多”,“都是错误的”的说法过于绝对化,这些反思有一定的合理性。第第1 1讲讲|训练训练VSVS检测检测6.请结合全文解释“缘木求鱼”的含义。答:_ 第第1 1讲讲|训练训练VSVS检测检测答案中国电影要取得成功,不能只关注高科技运用等硬实力;而更应当关注电影所传达的价值观、文化观,注重提升中国电影的软实力。解析本题考查对重要句子含义的理解,答题的关键是理解“鱼”和“木”这一喻体的本体,“鱼”指中国电影想要达到的目标,“木”则相应地指取得这一结果的方式。第第2 2讲讲分析综合分析综合第第2 2讲讲|考情分析考情分析考纲在线“分析综合”是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要求,能力层级为C。考试说明对“分析综合”设置了四个考点:(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考情分析考情分析第第2 2讲讲|考情分析考情分析考情透析“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考点在“分析综合”能力要求中处于突出的位置,既是每年高考的必考内容,也是后三个考点考查的基础,这一考点既可以单独命制选择题考查,也可以结合其他考点,采用简答题的形式进行考查。“分析文章 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考点,从命题形式上看,较适合采用简答题形式考查。近年来,这两个考点在福建高考中有趋热的态势。第第2 2讲讲|真题体验真题体验2011福建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关于价值概念的理解张曙光近些年来,价值观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但是,作为价值观核心概念的“价值”及相关概念,在国内理论界一直存在着许多似是而非的看法,影响了我们对价值观问题的理解,因而有必要厘清这一基本概念。真题体验真题体验第第2 2讲讲|真题体验真题体验现代价值观的“价值”概念,直接来自于经济学的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但就其拉丁词的本义和现代哲学语境中的含义而言,却远远超出了经济学的范畴,是一个包含伦理学、美学、宗教学、政治学所指涉的具体价值形态的,与“善”通用的概念。因而,价值首先指的是人们所希冀和追求的“好”生活,表征着人的存在的目的性;经济学意义的含义只是第二位的。但目前存在的一些对价值的界说,恰恰是这种意义的倒置。无论是过去把“价值”归结为“效用”,还是现在把价值等同于“利益”,都是倒置的例证。第第2 2讲讲|真题体验真题体验如此一来,价值的理想性和超越性不见了,因而也就谈不上对各种效用和利益问题的批判性审视了。其实,正是价值由现实趋向理想的向度,在人们的观念世界耸立起一个与完满和终极的整体相关联的价值观。所以,作为人的生命之自觉形态的价值观,不仅能够引导人们追求自身的利益,协调人们之间的利益冲突,还能够召唤人们不断地走向更高的精神境界,实现自由全面的发展。如果把价值归结为利益,又进而把利益作为思想的坐标,那就只能产生功利的并且是近视的价值观以官职、金钱、称号等外在形式化的东西作为人的价值尺度,而不是看重人的思想情感、道德品行、真才实学、精神境界。第第2 2讲讲|真题体验真题体验的确,“名利”并不纯然是人的“身外之物”,而是构成人的社会规定性的要素,这些要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确证人的社会存在和能力,在现代社会尤其如此。但是,这些东西只是人们借以实现自由的有限手段。如果人们在某一社会中普遍地陷入名缰利锁,人的生命价值的平等和人格尊严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维护,那么这个社会就“异化”了。这也是我们反对把“价值”作功利性、工具化理解的根原因。(摘自2010年6月22日光明日报,有删改)第第2 2讲讲|真题体验真题体验1下列关于“价值”概念的理解,符合作者原意的一项是(3分)()A具有经济学方面的意义,这是最根本的、第一位的。B可以把它概括为“效用”,也可以把它归结为“利益”。C首先与伦理学、美学、宗教学、政治学相关,其次与经济学相关。D是人们希冀和追求的终极目标,它仅仅表征着人存在的目的性。第第2 2讲讲|真题体验真题体验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项“最根本的、第一位的”错,原文第段结尾提到“经济学意义的含义只是第二位的”;B项说法的原文在第段,是作者反对的。D项“仅仅”错,原文第段提到,“价值首先指的是”,说明“价值”还有别的含义。第第2 2讲讲|真题体验真题体验2文章第段提出了“与完满和终极的整体相关联的价值观”,请简要阐述这个价值观能够产生的作用。(3分)答:_ 第第2 2讲讲|真题体验真题体验答案答题要点:引领人们用积极的行为争取达到自身的利益,并协调人际利益关系;召唤人们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使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成为现实。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考生答题时,应先根据题干找到原文的答题区间,然后根据原文内容进行层次划分,并分点作答。本题解答的关键是找出第段的过渡句“所以,作为人的生命之自觉形态的价值观”,并准确判断此句之后的内容就是“价值观”的作用。第第2 2讲讲|真题体验真题体验3文章结尾画线处“反对把价值作功利性、工具化理解的根本原因”,这个“根本原因”是什么?(3分)答:_ 第第2 2讲讲|真题体验真题体验答案答题要点:如果认为价值就是利益,只能产生功利的、追求诸如官职、金钱、称号等外在形式化东西的价值观;社会因为普遍追求名利,不尊重和维护人的生命价值的平等和人格尊严;社会就会被“异化”。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概括的能力。题干中“反对把价值作功利性、工具化理解的根本原因”一句位于文章结尾,显然是第段的总结句,因此答案应在第段。而分析题干问题的实质,可以发现题目要求回答的实际是“把价值作功利性、工具化”所产生的错误或弊端,即第段的主要内容。考生答题时,将第段的概括性句子筛选组合一下即可。第第2 2讲讲|考点精讲考点精讲一、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是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的重要能力,要求考生按照考题要求从文中找出需要的相关信息,然后对整合后的信息做出判断。所谓“文中的信息”是指文章传达出来的基本概念、最新知识,对重要概念和知识的解释和阐述,以及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即文章主旨的语句。筛选信息,是在阅读的过程中根据阅读目的取舍信息的思维活动,捕捉和选取有效的、符合阅读目的的重要的语句,体会有关语句的隐含信息,舍弃无关紧要的内容。考点精讲考点精讲第第2 2讲讲|考点精讲考点精讲整合信息,即把筛选出来的信息加以转换、归纳、综合、概括,进行一定的理性提升,以形成对抽象信息的认识,组合成符合题干要求的答案。此考点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不需要考生亲自去筛选和整合,只需要对命题人做出的筛选和整合后的选项做出判断即可。此考点也可以结合其他考点采用简答题的形式考查。第第2 2讲讲|考点精讲考点精讲二、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文章结构”是指文章内部的组织和层次安排,是文章的骨架和表现形式,它包括线索与顺序、层次与段落、过渡与照应、开头与结尾等等。“文章思路”是指作者在写作时思维展开的线索,即按照一定的顺序,由此及彼表达思想的路径、脉络,在文章中体现为每个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本考点主要考查全文层次(文章的段落层次)、语段结构(分析语段或句群的层次结构)、复位句子(将打乱的句子恢复原来的顺序或将取出的句子放回原文)。这个考点一般不直接命题,但对于快速把握论述类文章的内容,提高答题效率有较大帮助。第第2 2讲讲|考点精讲考点精讲分析文章思路结构可以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入手。形式方面:重视具有前后衔接、勾连、照应作用的语言标志,重视有区分层次作用的标点符号。掌握文章常采用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来论证事理。分析段内表达方式。有的语段,语言表达方式较单一,有的兼用几种表达方式,对这种语段,可根据不同的表达方式划分层次。内容方面:根据句意归类。一个语段由许多句子组成,准确把握句子间的意义关系,将各个句子分别归于几个意义点中,根据句子联结的紧密程度,从意义疏松处断开。第第2 2讲讲|考点精讲考点精讲把握体现思路的重要语句,如抓中心句或提挈句,便可弄清某层次开头、结尾的界限。思路是作者对客观事物认识的反映,是作者为实现表达目的而确定的文章内容的先后顺序。第第2 2讲讲|考点精讲考点精讲三、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归纳内容要点,是指针对阅读材料的整体内容或部分内容,用几句或一句简明的话扼要表达出来,它是一种提炼和综合的过程,即在正确理解有关内容的本质后进行提炼说明。本考点考查考生对文本中的具体内容加以概括,对繁杂的内容加以梳理的能力。概括中心意思,是把文章内容、主旨进行具体化的阐发或概括,是一种“化零为整”的归纳整理过程。文章的中心意思,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二是作者借以表达的思想观点和写作意图。第第2 2讲讲|考点精讲考点精讲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就是将文章的整个内容和文章的主旨、思想用简明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是一个提炼与综合的过程,是考查的重点,不能忽视。四、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类题型包括两种:一种是对已经给出的对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分析概括内容作出判断,另一种是要求考生根据某种要求对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作出分析概括。第第2 2讲讲|考点精讲考点精讲“观点态度”是对论述的社会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此考点就是要理解并概括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对文中涉及的人物、事物、事例或实例是赞扬歌颂还是讽刺批判,是喜爱同情还是厌恶痛恨。一般来说,论述文中作者的观点态度是显性的、明确的,在整体阅读中可以通过寻找全文的中心句(包括首括句和尾括句),概括文中重点段落的大意等方法,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有的就不够明显,虽从总体上看是明确的,但具体到局部内容(如引用、转述他人观点),作者本人的意图就比较隐蔽,这就需要下一番分析概括的工夫。第第2 2讲讲|技法点拨技法点拨一、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1审清题目,确定范围。正确理解题意,弄清要求,明确方向,根据题目关键词语从文中锁定检索区域。2借助标志,定位对应句,筛选信息。在检索相关的信息区间时,在选项中择定“定位”的关键词语,在文本中择出与之“照应”的词语,据此确定选项的照应句。技法点拨技法点拨第第2 2讲讲|技法点拨技法点拨3认真对比,掘隐辨伪。信息有显性信息,有隐性信息;有文中的真实信息,有题目选项作为干扰的“虚假信息”(相对题目要求而言)。要将选项和在文中锁定的信息进行比对,去伪存真,对信息做出正确判定。第第2 2讲讲|技法点拨技法点拨二、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1粗读全文,看文章主要谈的是什么问题,或者说了什么事情,以把握文章全貌。2以段为单位仔细读,用一句简明的话把段意标示出来,将全文缩成几句话。3分析段落之间的内在联系,划分出文章清晰的层次。第第2 2讲讲|技法点拨技法点拨三、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1抓关键部位。如文章标题、开头、结尾。标题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有的标题,直接点明了主旨,是文章中心思想最精练的概括。有的标题虽然没有直接点明主旨,但为我们分析、归纳中心思想指明了方向。有些文章的开头结尾提示或暗含中心思想。当然,中心句有时也出现在段落中间。2综合层意和内容要点。从文章中分解出要点,归纳各层层意,进而提炼出中心思想,是分析归纳文章中心思想最实用、最有效、最一般的方法,也是一种传统的方法。第第2 2讲讲|技法点拨技法点拨四、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1整体把握主旨。要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主旨,在阅读中直接勾画出文中直接表明作者观点态度的语句,借助于这些语句,理清文章局部的内容要点或分论点,把握文章局部内容的内在联系,这对于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具有全局性的定向作用。2利用“显性因素”。所谓“显性因素”一般表现在文章的标题上,开头或结尾的重要语句里,文中关键词语、点睛之笔,全文的主要修辞方法和表现手法上。抓住这些因素,通过辨析词语、句子及段落层次划分等方法,可以迅速准确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第第2 2讲讲|技法点拨技法点拨3挖掘潜在信息。要善于从小处入手,挖掘潜在信息,如关于文章出处、写作时间、字里行间的暗示性语句等,做到探幽发微,做出仔细辨析。4分析作者对有关事物的评价,把握引述材料隐含着的作者的真实意图。要在筛选整合有关信息的基础上,抓住作者评论或议论性的文字,探求材料与作者意念之间复杂的关系。第第2 2讲讲|训练训练VSVS检测检测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我们不需要大师满天飞如果说当今是“大师”“泰斗”泛滥而又没有大师的时代,虽然听来有点矛盾,但细想一下并不是说了错话。虽然所谓“大师”也是一个没有界定好的俗称,或者敬称,也觉得还是应该研究一下谁能够担当得起大师。大师一词,中国古代是有的。在先秦的典籍中,大师的主要职能是掌握乐律。周礼春官大师云:“大师掌六律六同,以合阴阳之声。”训练训练VSVS检测检测第第2 2讲讲|训练训练VSVS检测检测荀子王制云:“禁淫声,以时顺脩,使夷俗邪音不敢乱雅,大师之事也。”到了汉代,汉书食货志记载:“孟春之日,羣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大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乐师的地位很高,不是谁都能称大师的,反正会唱几首流行歌曲绝对不能称大师。司马迁史记中称能够讲解尚书的人为大师,史记儒林列传:“学者由是颇能言尚书,诸山东大师无不涉尚书以教矣。”到了清代大师之名有点俗滥了。陈康祺郎潜纪闻初笔卷八中称孙征君、黄宗羲、李二曲等学者才是大师。这三个人都是明末思想家,也是学者,在明末并称“三大儒”第第2 2讲讲|训练训练VSVS检测检测那才真是大师。但是,陈康祺批评道:“二百余年来,讲堂茂草,弦诵阒如,辞章俭陋之夫,挟科举速化之术,俨然坐皋比,称大师矣。”这话说得太好了!他慨叹有明以来,学术已经荒芜,一些不懂文章学术的人,讲的都是科举应试的东西,还以大师自命,这是学问的堕落。听他这些话,真让我们有点同感。我们现在大师到处都是,教育基本上是围着考试转,各种考试术泛滥,真学问不知道是什么了。什么不是大师?一时一事的能手不都是大师;因职业的关系,知名度高的人叫名人,不是大师;因为老了,学生比较多,有人拥戴,也不一定就配称为大师;因为官位高,吹捧的人如蜂如蚁,也不一定就是大师;第第2 2讲讲|训练训练VSVS检测检测因为有一手,也不能在什么事情上随便充大师;因为有钱,能够买通媒体吹捧自己,那就更不是什么大师了。其实,做事的能手是值得敬佩,但不必都以大师称颂。生活中的聪明人并不在乎自己是不是大师,那根本不影响我们对一个人的道德和品行的评价。从文化的发展上说,我们需要许多实干的能手就行了,并不需要大师满天飞。整个人类有我们的大师,各种职业中也有我们敬佩不已的大师;但是真正的大师应该是“伟大的人”,是文化的先驱者,是风气的开拓者,是通古今、辨风云、有思想的人,是在一种事业上有系统建树的人,是影响一个时代、至少影响一个历史时期的人。第第2 2讲讲|训练训练VSVS检测检测这样说,也就表明,是不是大师,是要经过历史检验的。我们同时代的人有时很难说谁是谁不是;也许一个人在世的时候似乎很平常,但伟人是站在历史上的,他们的特点就是:离我们越远,越觉高大无比。因此自称大师肯定是可笑的,无端地赠送一个学者是什么什么大师,赠送者也是可笑的。(选自科学时报,有删节)第第2 2讲讲|训练训练VSVS检测检测1下列对文章语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先秦时期,大师是指掌管音乐的官员,职责是掌握五音六律,“禁淫声,以时顺脩,使夷俗邪音不敢乱雅。”B汉朝开始,大师一词具有研究学问的色彩,汉书食货志中称能够讲解尚书的人为大师。C孙征君、黄宗羲、李二曲并称“明末三大儒”,他们 都是明末思想家,也是学者,是真正的大师。D陈康祺批评清代一些不懂文章学术的人,讲的都是科举应试的东西,还以大师自命,这是学问的堕落,大师之名有点俗滥了。第第2 2讲讲|训练训练VSVS检测检测答案B解析是司马迁史记,并非汉书食货志。第第2 2讲讲|训练训练VSVS检测检测2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当今是“大师”“泰斗”泛滥的时代,有的人会唱几首流行歌曲就称大师,这显然是很可笑的。B现在大师到处都是,教育基本上是围着考试转,各种考试术泛滥,人们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学问。C从文化的发展上说,我们需要许多实干的能手,做事的能手是值得敬佩,只有他们才值得以大师称颂。D自称大师肯定是可笑的,因为自大;无端地赠送他人大师的称号,赠送者也是可笑的,因为有奉承讨好之嫌。第第2 2讲讲|训练训练VSVS检测检测答案C解析C项,原文说“做事的能手是值得敬佩,但不必都以大师称颂”。第第2 2讲讲|训练训练VSVS检测检测3请结合文本,说说真正的大师是怎样的人。答:_第第2 2讲讲|训练训练VSVS检测检测答案真正的大师是文化的先驱者,是风气的开拓者,是通古今、辨风云、有思想的人,是在一种事业上有系统建树的人,是影响一个时代、至少影响一个历史时期的人。经过历史检验的“伟大的人”。第第2 2讲讲|训练训练VSVS检测检测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怎么说”与“说什么”血肉相连,难解难分。不同的表达方式常使同一表达对象具有不同的内涵、意蕴。好文章往往都有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它“怎么说”确实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其中有的独特表达方式表现了作者对事物独特的感知、把握。苏珊朗格说:“当一个诗人创造一首诗的时候,他创造出的诗句并不单纯是为了告诉人们一件什么事情,而是想用某种特殊的方式去谈论这件事情。”艺术问题无视这种“特殊的方式”,就等于拒绝诗人的全部创造。此其一。第第2 2讲讲|训练训练VSVS检测检测其二,有些独特的表达方式表现了作者独特的感情色彩。“我没亲见,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与鲁迅先生在记念刘和珍君中的原句“我没有亲见;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相比,只不过少了三个逗号,就“说什么”这一点看毫无二致,但是鲁迅先生体现在他的表达方式中的强烈的悲愤之情却全然不见了。所谓“文不逮意”之“意”也包括了情,情、意往往密不可分。其三,有些独特的表达方式往往透露出它所特有的言外之意,同一对象如果采用别的表达方式那言外之意也就随之消失了。柳宗元的段太尉逸事状中有一句“吾戴吾头来矣!”第第2 2讲讲|训练训练VSVS检测检测新唐书转录时删去后一“吾”字,林纾以为删得无理,虽然表达的内容一样。因为被删的那一“吾”字富于言外之意:“一则哂全军之不武,一则示一身之有胆。”如果只知其“说什么”,不问其“怎么说”,可就辜负了作者遣词造句的一片苦心,当然也不可能学得如何遣词造句的本领。当然,语言表达的问题不止是这些。语言大师老舍在人物、生活和语言中谈到这样一个例子:“有个戏,写国民党统治时期,两个小学教员谈话,一个说:看这群孩子多可怜,个个面如菜色!我觉得面如菜色就不够通俗。不如说成看看孩子们多可怜,个个面黄肌瘦!更通俗些。第第2 2讲讲|训练训练VSVS检测检测只有观众听懂了,才能打动他们的心。假如把这话再改一下,改成看看孩子们的脸!这样观众不仅听得懂,还会引导他们去想,就更有力量。”写戏中人物的台词如此,一般说话作文也不例外。(摘自王尚文“说什么”与“怎么说”,有删改)第第2 2讲讲|训练训练VSVS检测检测4下列对“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可以反映作者对事物独特的感知、把握。B可以表达作者的意思和他独特的感情色彩。C可以表达言外之意且难以用别的方式替代。D能够独立于内容之外而产生独特的价值。第第2 2讲讲|训练训练VSVS检测检测答案D解析“能够独立于内容之外而产生独特的价值”的表达既违背常理,也不符合文本“怎么说与说什么血肉相连,难解难分”的说法。第第2 2讲讲|训练训练VSVS检测检测5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同一表达对象由于表达方式的不同,其内涵、意蕴也就可能产生变化。B诗人创造一首诗所运用的某种特殊的表达方式也是他全部创造的一部分。C哪怕只是几个标点符号的变动,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意”就完全发生变化。D阅读要思考文章“怎么说”,才能体会作者语言表达的苦心并学得这方面的本领。第第2 2讲讲|训练训练VSVS检测检测答案C解析“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意就完全发生变化”的说法有误,文中说“就说什么这一点看毫无二致”,可见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并没有发生变化。第第2 2讲讲|训练训练VSVS检测检测6文章引用老舍在人物、生活和语言中的例子,论证了什么道理?答:_ 第第2 2讲讲|训练训练VSVS检测检测答案语言表达要顾及观众和读者,才能感动和启发他们。(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说法,言之成理亦可)解析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概括。举老舍的例子之前,作者并没有用明确的语言表达观点,但在所引用的老舍的分析中,我们却可筛选出“通俗”“打动他们的心”“引导”“更有力量”等关于修改效果的词语。运用这些词语,即可自行概括出例子所要表现的语言运用道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