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与退出壁垒(产业经济学2个案例)

上传人:卷*** 文档编号:120772270 上传时间:2022-07-1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进入与退出壁垒(产业经济学2个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进入与退出壁垒(产业经济学2个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进入与退出壁垒(产业经济学2个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案例 1案例名称:“氖灯”小巨人的成功之道案例合用:进入壁垒案例来源:薛家骥:“氖灯”小巨人和市场进入壁垒“扬州现象”透视之五, 现代经济探讨,1994年第8期,部分修改后引用。案例内容:一颗颗闪烁着红绿光的氖灯,产品虽小,却占领着一种大市场。扬州灯泡集团(原为扬州灯泡厂)的氖灯生产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叶,最初只用于机器设备的配套,随着家电产业的发展,从电饭锅、电烤箱、微波炉等等小家电到人们电,氖灯的需要量越来越大。1988年后来,扬州灯泡集团兴办了一系列合资公司,为氖灯的大发展铺平了道路。从1991年到1993年,产量持续三年翻番,到1993年终,氖灯的产量已达1.5亿只,产值1.2亿元,利润 1111万元。截至,资本收益率已经持续达到100%。1993年扬州灯泡集团生产的氖灯,国内市场的覆盖面已达70%,出口也占全国的50%,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中国氖灯销售的“单打冠军”。目前,扬州灯泡集团拥有引进的氖气自动化生产线39条,年产各型氖灯、荧光辉光灯4.5亿只,占全国总产量的70%。集团的产品畅销国内外,有50%以上直接出口, 销往英国、意大利、西班牙、美国、东南亚等20多种国家和地区。产品广泛应用于多种电器设备、电子线路和仪器仪表中作批示用或电路元件用。案例评析:扬州灯泡集团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期的短短几年时间内,氖灯生产规模从小到大,直至获得全国销售量的“单打冠军”实属不易。扬州灯泡集团的做大做强,虽说部分得益于市场容量的迅速膨胀,但更重要的是其在经营过程中所成功构筑的一道行业进入壁垒。灯泡生产在国内并不是一种新兴产业,技术成熟,工艺稳定,初始投资规模小,少量投入即可新建生产线。氖灯生产与灯泡生产类似。因此,扬州灯泡集团不仅面临着上海、盐城、镇江、日照、黄石、潮州等地原有灯泡生产厂家的强有力竞争,更重要的是它还需顶住新进入公司的步步紧逼。扬州灯泡集团很懂得一哄而起,反复生产、反复引进的厉害。在全国以往的经济发展中,棉纺、毛纺、乳胶手套、灯泡、节能灯、电电扇等等,都曾遇到这种风浪。从其他行业的发展经历和惨痛教训使得扬州灯泡集团深深体会到,低水平反复建设的浪潮会把许多优势产品、优势公司冲得七零八落。它们更加懂得,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是必要的,但在国内由于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滞后、地方保护主义、知识产权保护的缺失等诸多主客观因素作用下,许多产业发展过程中又往往会走向过度竞争,最后导致整个行业的发展停滞,甚至于消灭。在剧烈的市场竞争中,扬州灯泡集团学到了许多保护自己的措施,一种重要的手段,就是自觉不自觉地运用了构筑市场进入壁垒这个武器。它所构筑的这一壁垒,不仅使得扬州灯泡集团在近十年内保住“单打冠军”的头衔,并且也引领着整个氖灯生产行业步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产业进入壁垒是指制止外部公司进入并与原有公司进行竞争的多种障碍因素。但这一有关进入壁垒的论述过于笼统。经济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定义了进入壁垒。比较有代表性的定义有如下几种:1.贝恩觉得,进入壁垒是“一种产业中原有公司相对于潜在公司的优势。这些优势体目前原有公司可以持续地使价格高于竞争水平之上而又不会吸引新的公司加入该行业”。2.斯蒂格勒觉得:“进入壁垒是一种生产成本(在某些或每个产出水平上),这种成本是打算进入这一产业的新厂商必须承当,而已在该产业内厂商不必承当的”。对此,克拉克等经济学家也持相似的观点。显然,在她们看来,进入壁垒就是新厂商比原有厂商多成承当的生产成本。3.国内学者杨治觉得,当新公司与原有公司竞争时与原有公司竞争时所遇到的若干不利因素阻碍了新公司进入,则这种障碍新公司进入的因素就叫做进入壁垒,即进入壁垒就是新公司所遇到的若干不利因素。从以上的讨论可见,无论是新公司比老公司多承当的生产成本,还是更广泛地,新公司比老公司必须多承受的不利因素,都会阻碍新公司进入产业,构成进入壁垒。因此,简朴地说,进入壁垒就是新公司进入特定产业所面临的一系列壁垒。根据上述定义,进入壁垒可以具体化为多种形式。一般来说,进入壁垒按其性质可以分为经济性壁垒和非经济性壁垒。经济性壁垒一般分为绝对成本优势、规模经济、产品差别化和对特有的经济资源的占有等。根据贝恩的观点,绝对成本优势是指在特定的产量水平上,行业内原有公司比潜在的或新的公司一般具有的低成本生产能力。斯蒂格勒觉得,绝对成本优势壁垒按其产生的因素可以分为三类:第一,既有公司通过专利申请而垄断工艺技术或产业原则。第二,原有公司拥有高档技术人员阻援、管理人员而具有的人力资本优势。第三,原有公司通过与供应商签订长期原材料等要素公营合同而具有的优势。根据产业内公司规模经济规定,新进入市场的公司必须具有与原有公司同样的规模经济产量或市场销售份额,才干与原有公司竞争。而在达到最低经济规模之前,新公司的平均成本一定高于原有公司,从而处在竞争劣势。如果新公司试图以最低经济规模进入市场获取规模经济利益,会导致行业总供应量的大大增长,进而导致产品市场价格大幅度下跌,甚至低于单位平均成本,成果新公司将得不偿失。如果新公司预测到进入后,市场需求价格因素将导致利润下降甚至亏损,那么新公司也将放弃进入。在产品差别化限度较高的市场中,原有公司实行差别化往往是构成进入壁垒的一种重要因素。产品差别化是指公司向顾客提供产品时,通过多种方略性行为引导顾客偏好,使顾客可以把公司的产品与其他竞争产品有效区别开来,从而使公司在市场中获得竞争优势。对于但愿进入的新公司,只有通过自己的产品差别化行为,如进行大量的广告、公共关系、人员推销、营业推广等促销活动,寻找新的目的市场或者争取原有公司的顾客转换品牌。而这样意味着新公司必须承当大量的销售费用,但原有公司不必承当。可见原有公司产品差别化限度越高,新公司进入市场的壁垒就越高。特有的经济资源重要是指专利权、特许权和核心性的金属或非金属资源。通过控制这些资源也可以制止别的公司进入某一特殊市场或产业。非经济性进入壁垒一般涉及政策法律制度、制止进入的方略性行为等。政府在经济管理过程中所制定的政策法律制度是构成行业外潜在进入者进入壁垒的一种重要方面。由政策法律制度所构成的进入壁垒很难用减少成本或增长广告费等手段加以克服。制止进入的方略性行为重要指寡头垄断行业中既有公司通过互相协调、实行控制产业利润率、形成过剩供应、针对新公司的歧视性价格等某些制止进入的方略和行为,形成阻碍新公司的壁垒。这是产业内原有公司为保持其在市场上的垄断地位而设立的一系列战略性进入壁垒。 以上有关产业进入壁垒的理论性论述,部分参照了王俊豪主编的现代产业经济学(浙江人民出版社,8月第1版)中有关章节的内容。氖灯生产行业是国内较早开放的行业之一,不存在由法律政策制度构成的非经济壁垒。该行业已有众多的生产厂家,不是寡头市场构造,因此也不存在制止进入的方略性行为构成的进入壁垒。因此,扬州灯泡集团面对众多潜在进入者的步步紧逼,只有在这种特定的市场条件下,重要依赖经济性进入壁垒来保护了自己,以维持自己在本行业中的老大地位。具体来说,扬州灯泡集团构筑的经济性壁垒重要有规模经济壁垒、技术壁垒、资本壁垒和绝对成本壁垒。1规模经济壁垒。扬州灯泡集团在20世纪80年代末的三、四年时间内,持续开办了欣扬、圣源、圣扬、扬丰和稳发等合资公司,引进了24条自动化生产线,形成了大批量的规模生产。在国内占领了70%的市场,在国外向欧洲、东南亚、中亚、香港出口。小商品生产规模不适宜太大,国外最大的氖灯生产大概是5亿只。台湾四十家工厂也只有3000万只左右。国内几家氖灯生产厂家,潮州和镇江有67条生产线,其他都只有24条生产线。扬州灯泡集团早早地形成了3亿只的生产能力,目前,扬州灯泡集团更是拥有引进的氖气自动化生产线39条,年产各型氖灯、荧光辉光灯4.5亿只,占全国总产量的70%。这就筑起使别人难以跨越的规模经济壁垒,不仅在国内抢占了市场的制高点,并且在香港市场上逐渐挤占了台湾产品的市场份额。2技术壁垒。1986年此前,扬州灯泡集团的氖灯生产重要是手工生产,劳动效率低而生产成本高。1986年进行了技术改造,合资后来持续从台湾引进氖灯生产线,提高了氖灯生产技术。但氖灯生产技术毕竟不是很高,不也许筑起太高的门槛,扬州灯泡集团继续作了些努力,与大专院校合伙研制和改善生产线,把提高技术和实行进口替代结合起来,尽量地放大技术壁垒的作用。从扬州灯泡集团获得的新产品开发奖项就能发现集团对于产品技术进步的注重。1990年ND系列氖气辉光灯获江苏省优秀产品称号、1992年NDLX 荧光辉光灯获民政部科技进步四等奖、1991年NDLX 荧光辉光灯获江苏省科技进步四等奖、1995年高辉度氖气辉光灯获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1996年NDH15型高辉度氖灯获国家级重点新产品,1998年9月被江苏省授予省级高新技术公司。目前,扬州灯泡集团拥有雄厚的技术力量和先进的检测仪器,产品品种齐全、质量优良,深得顾客好评。扬州灯泡集团是轻工业总会直接联系的200家公司之一,1996年荣获中华全国总工会颁发的“五一劳动奖状”。10月集团全面试运营ISO9000:质量体系原则,为更多的产品打入欧洲市场扫除了障碍(光源产品出口欧洲需符合有关规定)。在过去十近年里,扬州灯泡集团通过引进生产技术或设备、密切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伙、加大研发投入以及产品技术原则的实行等措施,有力地提高了产品的技术层次,实现了密集的技术创新,构筑了一道别的生产厂家不能容易逾越的技术壁垒。3必要资本壁垒。扬州灯泡集团自有资金雄厚,融资信用好,如果需要资金,需要“负债经营”,银行都是乐于提供资金。在1993年,扬州灯泡集团为了对付当时资金时松时紧带来的过大震荡,避免三角债的连累,把销售结算措施改为到款发货,保证资金回收和周转,把三项资金占用减少到最小限度,成品库存各公司总计只55.35万元,只占5天的销售量。这是一般厂家难以比拟的,也是未必能做到的。存货管理和流动资金管理的有效性,减少了资金的无谓占用,增长了资本的周转速度,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提高总的资金规模。4绝对成本壁垒。运用成本竞争是她们保护自己的一种杀手锏。1986年此前手工生产的氖灯,卖0.85元一只,台湾进口的要1元多一只。引进自动生产线、特别是大批量生产后来,氖灯的生产成本大幅度地下降,氖灯的销售价也从1988年的0.16元一只降到1994年的0.115元一只。如果受到竞争对手的威胁,销售价还可以从现价降到0.09元一只,足以使一般竞争者畏缩不前。扬州灯泡集团运用进入壁垒给人们以启示,不管是发展规模经济,还是保护“大巨人”、“小巨人”,都应对市场进入壁垒机制的形成给以应有的注重。目前,随着国内市场化限度的提高,对绝大多数的产业来说,国家在市场准入等方面的管制正在逐渐放松,政府对经济的直接干预越来越小。随着着这一过程,对于某些具有技术含量低、产品趋同化限度高、进入壁垒低特性的行业很容易形成从竞争局限性到过度竞争的转变。在近乎残酷的竞争中,公司如何通过市场经济手段,发展壮大自己,使自己利于不败之地,是行业中每一种公司所面临和必须解决的问题。扬州灯泡集团在强手林立,竞争惨烈的市场环境中,通过构筑经济性进入壁垒的手段,不仅没有被竞争对手(涉及在位公司和潜在进入公司)打败,反而把公司做得更大更强了。扬州灯泡集团的成功案例无疑给国内目前许多公司以较好的启示。启示之一在于注重生产技术的进步和产品的创新。从世界科学技术发展速度看,技术进步日新月异,产品更新换代换档提速。谁可以先开发出更加适合市场需要的新产品,谁就能在行业的发展中获得竞争优势。对于潜在进入公司来说,这种竞争优势自身也是一种进入壁垒。在“科学技术是第毕生产力”的当今时代,技术壁垒理所固然是第一位的进入壁垒。其实,像IBM、微软、西门子等出名跨国公司正是拥有了本行业的核心技术,并保持着较快的更新速度,不仅是它们竞争优势所在,更是筑起了一道技术壁垒,把许多潜在得的竞争者挡在了市场之外。扬州灯泡集团的案例的另一种启示在于成本优势永远是一种公司的竞争法宝。氖灯广泛应用于多种电器设备、电子线路和仪器仪表中作批示用或电路元件用,即重要是作为中间产品而浮现的。与最后产品相比,下游厂商更加看重的是中间产品的价格、产品性能等内在品质,而更少受到诸如产品的包装、花色品种、品牌等显性因素的影响。因此,对于产品的性价比在中间产品的销售过程就显得特别的重要。扬州灯泡集团在80年代中叶就率先引进先进的自动化生产流水线,彻底变化了手工生产的生产模式,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并且也提高了产品性能的稳定性;另一方面,该集团通过扩大生产规模获得了规模经济。这两个方面明显地减少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的性价比,一方面确立自己在该行业的成本优势和产品质量优势,为在后来的价格竞争中奠定了基本。案例讨论:1 国内氖灯生产行业的实际进入壁垒有哪些?2 扬州灯泡集团是如何通过构筑进入壁垒来赢得竞争优势的?3扬州灯泡集团的成功为新时期的其他类似产业提供了如何的借鉴?案例 2案例名称:中国彩电价格大战案例合用:行业进、退壁垒案例来源:1.“彩电价格大战在汉上演”,武汉晨报,4月18日,全文引用。2.郭斌:国内彩电产业的价格竞争、价格战与产业绩效,中国工业经济,第7期,部分引用。案例内容:武汉晨报报道:一石激起千层浪。长虹13日在汉大幅下调,引来意料中的彩电大战。昨日一大早,武商、徐东平价、中南等各人们电卖场就传来一股火药味。从昨起,19款29英寸康佳超平彩电全线下调,最高降幅达到1400元,一般降幅都在400元500元。康佳武汉分公司市场部经理栗波简介,因康佳已无多少库存旧机型,只得忍痛拿出型超平彩电投放市场。TCL彩电一负责人说,尽管TCL不主张降价,可长虹降价对TCL有相称冲击,TCL近日也将会采用相应对策。武商家电城有关人士则称,高路华、创维、厦华等多家彩电已屡屡与商场接触,大有出击势头。从各大卖场传来的消息是,长虹降价以来销售一路飙升,已对其她品牌形成强烈冲击。长虹降价3天来,中商集团下属的各大卖场长虹销售已突破台,武商家电城一种卖场就卖出了250多台。康佳首日降价,效果立现,武商、徐东平价等卖场围满了消费者,一扫两天来的冷清场面。在这场彩电大战中,武汉已成了各大品牌抢驻的“要点”。据可靠消息,4月22日和5月1日,康佳、长虹将分别会有一位重量级的人物来汉,为彩电大战“助兴”。可以预见的是,长虹、康佳、TCL一线品牌的大幅下调,势必会带来一场全行业的价格大战。业内人士紧张:去年彩电行业全面亏损,如这次价格大战持续下去,对二三线品牌来说,不啻是一场血光之灾。待到秋后算账之时,难免哀鸿遍野。案例评析: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始终持续的彩电行业价格大战是国内众多行业价格竞争的典型代表,它是随着着国内市场化限度提高、政府经济职能转变、投融资体制改革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复杂背景下发生的,不仅具有价格大战的一般特性,同步也体现出与国内处在经济转轨时期相对称的特殊性。根据价格大战的策动动机以及对产业组织构造的影响,学者郭斌把国内彩电价格大战发展历程细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90年此前。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到1990年,国内彩电产量和销售量都获得了较大的增长。彩电产量和市场销售量分别从1985年的435.3万台和378.6万台分别增长到1990年的1033万台和980万台。随着国内彩电厂商生产规模的扩大,规模经济因素逐渐发挥作用,某些在成本构造上具有优势的公司(例如四川长虹等)为了更好地扩张规模,开始运用减少卖价的价格竞争手段来扩大自己的市场占有率。这一时期的价格战为行业领先公司迅速扩大市场份额提供了基本。但是这一阶段的价格竞争对业内公司的冲击被日益膨胀的市场容量和挤占国外彩电品牌的市场份额这两个因素大大缓和。因此,行业内厂商之间的直接竞争限度相对还比较缓和。第二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到1997年前后。通过第一阶段领先公司的降价竞争,彩电工业的产业集中度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价格竞争乃至价格战开始已经成为行业领先公司获取市场份额的一种手段。总体而言,这一时期的价格战常常会导致产业构造浮现变动,产业集中度迅速提高,但一般不会在领先公司之间导致价格上的直接冲突,相反地,它们甚至会形成类似于“默契合同”的共识,运用价格竞争手段实现产业的优胜劣汰。第三阶段是1997年之后。随着产业集中度的进一步提高,彩电产业已经逐渐形成了类似寡头垄断的市场构造。这一阶段的价格战频率大幅上升,并且其波及面也相称大,常常导致行业领先厂商之间浮现直接的竞争冲突,行业利润率大幅度下降。产业内已经明显地体现出供不小于求的趋势,过剩的生产能力也很难通过产业内重组得到优化配备,甚至未能在市场机制的调节下顺利地退出,某些领先厂商在生产能力上也浮现了相对过剩的状况。武汉晨报所报到的武汉各大商场合浮现的彩电价格大战其实只是处在第三阶段的近年来国内彩电行业价格战的一种极其一般的版本而已。长期以来,国内彩电行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始终存在着趋同问题。产品差别限度低、产品构造的同质性、厂商在成本构造上的趋同性,导致了产业内公司之间竞争手段的单一化,价格竞争是彩电生产厂商之间最重要甚至是唯一的竞争手段。20世纪80年代初期,国内彩电产业引入了113条生产线,彩电的产能迅速扩大。这也被觉得是导致此后彩电行业过度竞争问题的重要初始因素。也就是盲目的反复建设导致市场供求的脱节为后来的价格大战埋下的隐患。虽然如此,但是透过现象探究本质,事情自身并没有那么简朴。根据产业经济学的一般原理,如果彩电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不存在外部干扰和阻碍而完全由市场机制来调节的话,成本大大高于行业平均成本的厂商以及过剩的生产能力将会根据市场信号逐渐退出,或者被高效率的厂商进行合并与重组。也就是说,在一种较短的时期内,某个产业会浮现剧烈的价格大战,但随着边际厂商的退出,价格大战不也许持续很长时间。国内彩电行业持续近年的价格大战明显有违经济学的一般原理。国内彩电行业近年来频繁发生大规模产业价格战的重要深层次因素在于 郭斌:国内彩电产业的价格竞争、价格战与产业绩效,中国工业经济,第7期。,一方面产业进入壁垒较低。如果说初期彩电生产线的进口是筹划经济下政府的利益驱动行为所致,那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资本追逐利润”是其不二法则,自然会导致大量公司涌入该领域。在进入壁垒较低的状况下,产品的加成定价做法引致的高额利润使得在1997年之前吸引了相称的生产能力进入行业之中,加剧了价格大战的潜在也许性;另一方面产业资源由于政府干预而缺少合理的退出途径,这使得产业资源无法通过兼并重组等市场手段来完毕合理配备。1彩电行业的进入壁垒较低。产业组织理论从两个角度来理解行业进入壁垒,一是新公司比老公司多承当的生产成本,二是新公司比老公司必须多承受的不利因素。不管从那个角度,简朴地说,进入壁垒就是新公司进入特定产业所面临的一系列壁垒。综合国内外产业经济学家对于进入壁垒的典型论述,我们可以把进入壁垒进行具体化和分类。一般来说,进入壁垒按其性质可以分为经济性壁垒和非经济性壁垒。经济性壁垒一般分为绝对成本优势、规模经济、产品差别化和对特有的经济资源的占有等。非经济性进入壁垒一般涉及政策法律制度、制止进入的方略性行为等。一方面分析彩电行业的经济性壁垒。(1)彩电业进入的资金障碍较小。1994年,一条彩电装配线的进口价格只要150万到700万美元之间。虽然这个数字也许对于“小而散”的中国公司还是显得比较大,但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公司要筹集到这个数量的资本却并不困难。由于公司可以通过政府的干预向银行贷款从而迅速完毕初始资本的筹集。由于国内银行信贷制度改革滞后,银行贷款受到地方政府干预较强,只要在本地政府干预下,大笔的银行贷款就轻而易举地进入了彩电产业,为彩电生产公司的筹建铺平道路。这样在原本并不很高的资金壁垒事实上被明显地减少。(2)技术障碍较低。由于彩电整机生产公司重要是完毕电子元器件的组装,工艺和生产技术较为简朴。同步彩电产业是一种相对成熟的行业,潜在的国外技术供应商众多,不存在国外供应商进行技术封锁的问题。另一方面,随着国内彩电行业的对外开放,国内生产厂商可以很容易地从国外彩电厂家得到有关的生产技术、产品设计,国内绝大多数彩电生产公司只是一种彩电组装公司而已,主线没有什么研究开发的能力。同步,国外的出名彩电公司为了把产品打入国内市场也非常乐意转让生产技术和专利。这就极大地增长了彩电生产技术的可获得性,削弱了该行业在研发能力方面的进入壁垒。以技术引进替代技术研发和创新,将会导致进入壁垒失效。国内大多数彩电生产公司缺少技术开发和创新的动力和机制,公司的研发费用局限性。大多数公司没有掌握本行业先进的“核心技术”,基本上依赖引进成套设备组装产品。“核心技术”是一种重要的进入壁垒,而大量引进成套设备这种简朴的“复制”过程使进入壁垒顿然消失。(3)彩电行业成本构造和产品品质具有趋同性。由于国内的彩电行业是借助引进国外生产装配线和国外生产技术而发展起来的。因此,长期以来,国内彩电行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始终存在着产品品质和成本的趋同问题,具有产品差别限度低、产品构造同质性的特性,同步,生产厂商在成本构造上也具有趋同性。特别是到了1997年后来,彩电行业竞争步入了几乎只是在生产能力较大的生产厂商之间展开的第三阶段。虽然此时的大厂商已经通过多种手段完毕了属于自己的品牌塑造,但是从消费者的角度看,它们生产的彩电由于技术的趋同性和稳定性,多种品牌的彩电几乎不存在足以令消费者为之一振的差别性。行业内产品差别化限度越低,替代性就越强,在加剧竞争的同步,也减少了潜在公司进入或原有公司扩大生产规模的壁垒。因此,只要尚有一点利润空间,任何一种品牌的彩电厂商都会存在一种机会主义倾向,通过多种手段把更多的生产资源导入彩电行业以扩大生产规模,同步减少自己的产品价格,力求做到薄利多销。而当人们都这样做的时候,整个彩电行业的价格大战在所难免。接下来分析非经济进入壁垒。从政策法律制度角度看,彩电行业是国内改革开放后放松进入管制、实行市场化较早的行业之一,况且产业准入政策是由政府掌握的,因此只要有地方政府干预,要进入这一行业并不困难。因此,不存在政府在政策法律上和产业准入方面的进入壁垒。再看制止进入的方略性行为,6月9日国内彩电业九大巨头康佳、海信、创维、厦华、乐华、金星、熊猫、西湖、TCL、王牌在深圳宣布成立“中国彩电公司峰会”,并发布了最具实质性的举措:销售最低现价,其后又推出大幅度削减内销产量筹划,减幅要达到15%20%,约减产200万台。但是,这个类似于寡头市场上大厂商之间形成的价格联盟非常短命,仅仅维持了一种多月。这从一种侧面阐明,国内彩电行业目前还不也许通过串谋来实行大厂商之间的制止进入的方略性行为。因此,彩电行业的非经济性壁垒也是极其有限的。综上所述,正是由于其产业特性和国内处在转轨时期所特有经济条件,国内彩电行业呈现出低进入壁垒的特性。2政府行为作为公司的退出障碍体现明显。退出壁垒是指既有公司在产业前景不好、公司业绩不佳时准备退出该产业,但由于受多种因素的阻碍,资源难以转移出去,这些阻碍既有公司退出产业的因素,就构成退出壁垒。结合国内的具体状况,退出壁垒重要涉及沉淀成本、违约成本、信誉损失、行政法规方面的退出壁垒、市场发育不完善而导致的退出壁垒。彩电生产线很容易转产VCD、电脑、手机等其他种类的电子产品,故总的来看,彩电生产公司的资产专用性并不很强。因此退出彩电生产后,固定成本转化为沉淀成本的比例相对来说比较低。国内也重来没有制定过限制彩电生产公司退出的行政法规。因此,行业的退出壁垒重要集中在由于市场发育不完善而导致的退出壁垒。其一,地方政府出于就业、财政等方面的压力不仅制止亏损彩电公司的有效退出,并且千方百计通过税收、投资、银行信贷等方面予以亏损公司的优惠待遇来保护它们的继续生存。如徐州电视机厂和无线电三厂是徐州市的骨干公司,在价格战中浮现亏损的状况下,市政府决定采用优惠措施,分别向两家公司注入1000万元和1500万元的新贷款。另一方面,对于在国内竞争处在劣势的公司,地方政府鼓励其与外国公司合伙,借助外方的资金和品牌优势,生产国外品牌产品,目前在模拟式彩电生产技术上,国内公司已经与国外水平持平。虽然国内生产能力已通过剩,彩电业不应再鼓励合资项目,但近几年仍然建立了大量的合资公司 有关由于政府行为导致的彩电公司退出壁垒的问题,本案例部分引用了学者苏勇的观点和论述(苏勇:国内彩电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建议,华东经济管理,10月)。其二,国内产权交易市场和资我市场的不完善以及国有公司改革的滞后,堵塞了彩电行业资本的退出通道。在资我市场和产权市场不完善的条件下,公司退出时无法有效地运用现代资本运作手段来实现或转移公司资产。国内多数彩电生产厂家是国有(或国有控股)公司,国有公司所固有的缺陷也增长了产业转型的难度。案例讨论:1国内彩电行业的进入壁垒和退出壁垒重要有哪些?1 是什么因素导致了国内彩电行业成本构造、产品品质的趋同性?3你觉得应当如何解决“彩电价格大战”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机械电气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