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耕作制度引论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19783587 上传时间:2022-07-16 格式:PPTX 页数:49 大小:3.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耕作制度引论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1耕作制度引论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1耕作制度引论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程设置与考试安排课程设置与考试安排授课形式:授课形式:讲授、讨论、互动式教学讲授、讨论、互动式教学考考 试:试:平时成绩平时成绩(15%)(15%)实验实验(15%)+(15%)+期末成绩期末成绩(70%)(70%)平时成绩:平时成绩:(1 1)到课情况与课堂表现)到课情况与课堂表现 (2 2)作业完成情况与质量)作业完成情况与质量 (3 3)小考)小考 王宏富王宏富0354-628837413834808611耕耕 作作 学学n耕作制度引论耕作制度引论n资源辩识与作物布局资源辩识与作物布局n复种复种n间套作间套作n轮连作轮连作n土壤培肥与保护土壤培肥与保护n土壤耕作土壤耕作第一章 耕作制度引论n1 农业生产分析农业生产分析n2 耕作学的性质、对象、任务及在我国的发展耕作学的性质、对象、任务及在我国的发展n3 耕作制度的含义与功能耕作制度的含义与功能n4 耕作制度的历史演变与发展规律耕作制度的历史演变与发展规律n5 我国耕作制度发展的战略目标我国耕作制度发展的战略目标1 农业生产分析农业生产分析一、农业的定义一、农业的定义(一)农业随时代进步而不断发展(一)农业随时代进步而不断发展 “辟土植谷曰农辟土植谷曰农”(种植业)(种植业)种植业种植业+畜牧业畜牧业 农、林、牧、(副)、渔(大农业)农、林、牧、(副)、渔(大农业)(二)未来农业的概念(二)未来农业的概念 由生物生产与其产前产后工商业由生物生产与其产前产后工商业,以及在此基础上建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的管理体系与科教体系共同构成的产业部门立的管理体系与科教体系共同构成的产业部门农业概念包含内容示意图农业管理子系统农业管理子系统农业科教子系统农业科教子系统农业生产子系统农业生产子系统产中产中产前产前产后产后1 农业生产分析农业生产分析二、农业生产的性质与特点二、农业生产的性质与特点n(一)农业生产的性质 经济再生产与自然再生产过程的有机交织n(二)农业生产的特点 1、农业的生物性按自然规律办事 2、严格的地域性因地制宜 3、强烈的季节性不违农时,适时进行 4、生产的连续性瞻前顾后,用养结合,可持续发展 5、生产的社会性按社会经济规律办事 1 农业生产分析农业生产分析n国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耕为功。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耕为功。无耕无耕无食无食无民无民无国无国n农业是人类社会存在、发展、繁荣的基础,是人类文明进农业是人类社会存在、发展、繁荣的基础,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础。无论何时何地,只要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农步的基础。无论何时何地,只要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农业兴旺发达,它的社会就发展,文明就进步;无论何时何业兴旺发达,它的社会就发展,文明就进步;无论何时何地,只要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农业萎靡衰败,它的社会地,只要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农业萎靡衰败,它的社会就落后,文明就衰落;无论何时何地,一个国家,一个民就落后,文明就衰落;无论何时何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农业基础被动摇,就从根本上摧跨了一个国家,摧跨族的农业基础被动摇,就从根本上摧跨了一个国家,摧跨了这个民族本身及其文明。了这个民族本身及其文明。n从全球范围来看,世界平均农业生产状况的败落、恢复、从全球范围来看,世界平均农业生产状况的败落、恢复、发展、繁荣,即是地球文明的败落、恢复、发展、繁荣。发展、繁荣,即是地球文明的败落、恢复、发展、繁荣。2 耕作学的性质、对象、耕作学的性质、对象、任务及在我国的发展任务及在我国的发展n耕作学耕作学,即,即农作学农作学,是研究建立合理耕作制度的,是研究建立合理耕作制度的技术与管理体系及其理论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技术与管理体系及其理论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是农学的一个分支。是农学的一个分支。n一、研究对象一、研究对象 耕作制度耕作制度(Farming System):即即农作制农作制,是,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种植制度以及与之相适应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种植制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养地制度的综合技术体系。包括种植制度的养地制度的综合技术体系。包括种植制度(Cropping system)与养地制度与养地制度(Soil management)2部分,部分,以种植制度为中心,养地制度为基础。以种植制度为中心,养地制度为基础。从大农业着眼,从种植业着手从大农业着眼,从种植业着手2 耕作学的性质、对象、耕作学的性质、对象、任务及在我国的发展任务及在我国的发展n二、研究内容二、研究内容理论理论:核心是用地养地相结合。促进大农业全面发展;增进经济效益;核心是用地养地相结合。促进大农业全面发展;增进经济效益;提高土地生产力,全面持续增产。多熟、多样、多利、多养。提高土地生产力,全面持续增产。多熟、多样、多利、多养。技术体系技术体系作物布局作物布局种植模式:复种,间混套作种植模式:复种,间混套作种植体制:轮作换茬,连作种植体制:轮作换茬,连作种植制度种植制度:一个地区(或一个地区(或 生产单位)的作生产单位)的作 物组成、配置、物组成、配置、熟制与种植方式熟制与种植方式 的总称。它是耕的总称。它是耕 作学的中心作学的中心 养地制度养地制度:与种植制度相适与种植制度相适应的以提高土地生产力为中心应的以提高土地生产力为中心的一系列技术措施的一系列技术措施 养地制度:农田培肥、土养地制度:农田培肥、土壤耕作、农田灌溉壤耕作、农田灌溉护地制度:防水蚀、风蚀、护地制度:防水蚀、风蚀、污染、杂草污染、杂草2 耕作学的性质、对象、耕作学的性质、对象、任务及在我国的发展任务及在我国的发展n三、性质三、性质生产性、综合性强的农业应用学科生产性、综合性强的农业应用学科n四、任务四、任务建立合理(科学)的耕作制度建立合理(科学)的耕作制度 1.建立与优化高效种植制度建立与优化高效种植制度 2.提高有限资源的生产潜力提高有限资源的生产潜力 3.发挥农业地域资源优势发挥农业地域资源优势n五、发展五、发展3 耕作制度的含义与功能耕作制度的含义与功能n一、耕作制度的含义及目的一、耕作制度的含义及目的1、含义、含义2、目的、目的 提高土地与其它资源利用率,增加农业产量,提高土地与其它资源利用率,增加农业产量,满足社会需要;满足社会需要;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益;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益;科学利用资源,保护改善环境,实现持续发展。科学利用资源,保护改善环境,实现持续发展。n二、耕作制度在农业发展中的功能二、耕作制度在农业发展中的功能1、技术指导功能、技术指导功能2、宏观调控功能、宏观调控功能4 耕作制度的历史演变耕作制度的历史演变 及发展规律及发展规律n一、历史演进一、历史演进(一一)撂荒耕作制撂荒耕作制(shifting farming)(shifting farming)(生荒制、熟荒制)生荒制、熟荒制)(二二)休闲耕作制休闲耕作制(fallow farming)(fallow farming)(三三)草田耕作制草田耕作制(grassland farming)(grassland farming)中国无中国无(四四)常年耕作制常年耕作制(permanent farming)(permanent farming)(轮作耕作制、连作耕作制)(轮作耕作制、连作耕作制)(五五)集约耕作制集约耕作制(intensive farming)(intensive farming)4 耕作制度的历史演变耕作制度的历史演变 及发展规律及发展规律n二、发展规律二、发展规律1.1.自然条件是耕作制度发展的基础自然条件是耕作制度发展的基础 2.2.社会需要是推动耕作制度发展的动力社会需要是推动耕作制度发展的动力 3.3.用地程度与养地程度的提高是耕作制度发展的主用地程度与养地程度的提高是耕作制度发展的主要内涵要内涵 4.4.继承与发展结合是耕作制度演进的重要原则继承与发展结合是耕作制度演进的重要原则 5 我国耕作制度发展我国耕作制度发展 的战略目标的战略目标n一、现代中国对农业发展道路的探索n1.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时期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时期 第一个阶段是从国民经济恢复以后到第一个阶段是从国民经济恢复以后到“三年困难时期三年困难时期”第二个阶段是从第二个阶段是从1962年到年到1978年年11届届3中全会召开中全会召开 5 我国耕作制度发展我国耕作制度发展 的战略目标的战略目标表表1-1 1978-1984年主要农产品产量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单位:万吨单位:万吨年份年份粮食粮食棉花棉花油料油料197830477216.7521.8197933212220.7643.5198032056270.7769.1198132502296.81020.5198235450359.91181.7198338728463.71055.0198440731652.81191.0 n一、现代中国对农业发展道路的探索n2.改革的市场取向阶段改革的市场取向阶段 第一个阶段:从第一个阶段:从1978年年11届届3中全会到中全会到80年代中期年代中期 5 我国耕作制度发展我国耕作制度发展 的战略目标的战略目标表表1-2 1978-1984年农民收入水平(现价)年农民收入水平(现价)1978197919801981198219831984农民人均纯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元)(元)133.6160.2191.3223.4270.1390.8355.3农民人均纯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增长速度(%)14.1 19.9 19.5 16.8 20.9 14.7 14.7农村储蓄农村储蓄(亿元)(亿元)55.778.4117.0169.6238.1319.9438.15 我国耕作制度发展我国耕作制度发展 的战略目标的战略目标n一、现代中国对农业发展道路的探索一、现代中国对农业发展道路的探索n2.改革的市场取向阶段改革的市场取向阶段 第二个阶段:从第二个阶段:从80年代中期到年代中期到1992年年 第三个阶段:从第三个阶段:从1992年至今年至今 5 我国耕作制度发展我国耕作制度发展 的战略目标的战略目标n二、二、1978年以来我国农业的成就与存我国农业的成就与存在问题在问题n(一)农业科技和社会成就n 农业经济和社会成就农业经济和社会成就 1.1.农业持续、高速发展,告别了农产品长农业持续、高速发展,告别了农产品长期短缺的时代期短缺的时代 2.2.绝大多数农民摆脱贫困绝大多数农民摆脱贫困 3.3.对世界农业的贡献对世界农业的贡献5 我国耕作制度发展我国耕作制度发展 的战略目标的战略目标中国粮食总产,亿斤中国粮食总产,亿斤粮食总播种面积变化,亿亩粮食总播种面积变化,亿亩5 我国耕作制度发展我国耕作制度发展 的战略目标的战略目标中国人均粮食生产占有量中国人均粮食生产占有量公斤公斤/人,人,1949-2006人均400公斤线20032003年粮食调出年粮食调出500500万吨万吨(100(100亿斤亿斤)以上的以上的只有四个省只有四个省:黑龙江、河南、吉林、安徽。黑龙江、河南、吉林、安徽。也是也是20072007年粮食能净调出的四个省。年粮食能净调出的四个省。粮食平均亩产:粮食平均亩产:2007达到最高达到最高水平(水平(317公斤公斤/亩)亩)5 我国耕作制度发展我国耕作制度发展 的战略目标的战略目标78-9878-98农民人均纯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增长5 我国耕作制度发展我国耕作制度发展 的战略目标的战略目标目前我国:目前我国:粮食总产粮食总产稳定在稳定在5 5亿吨亿吨/年年 单产单产稳定在稳定在300300公斤以上公斤以上/亩季亩季 粮食人均粮食粮食人均粮食稳定在稳定在350350公斤以上公斤以上/人年人年 肉蛋奶肉蛋奶稳定在稳定在5050公斤以上公斤以上/人年人年 农民人均纯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超过23002300元元中国粮食进出口情况中国粮食进出口情况进口进口出口出口 20062006年粮食进口年粮食进口31863186万吨万吨(含大豆含大豆28272827万吨万吨),出口,出口723723万吨万吨;净进口谷物约净进口谷物约400400万吨万吨 (2007 (2007年不到年不到200200万吨万吨),),不到生产量的不到生产量的1%;1%;大豆进口是生产量大豆进口是生产量1.771.77倍倍.粮食进口品种主要是小麦,占粮食进口量的85%以上;出口品种主要为大米、玉米;大米出口量近年呈下降趋势,玉米出口逐步增加。食用油进口量整体呈现增加趋势,1989年突破100万吨,1995年突破300万吨,2004年又突破600万吨。大豆的进口量急速增长,到2005年突破2600万吨,是国内生产量1.6倍以上。5 我国耕作制度发展我国耕作制度发展 的战略目标的战略目标n二、二、1978年以来我国农业的成就与存在问题我国农业的成就与存在问题n(一)农业科技和社会成就(一)农业科技和社会成就n 农业科技成就农业科技成就 1.1.在农田水利方面在农田水利方面 2.2.在耕作栽培制度方面在耕作栽培制度方面 3.3.作物遗传育种方面作物遗传育种方面 4.4.在农业机械方面在农业机械方面 5.5.在农业技术推广方面在农业技术推广方面 6.6.在农业教育方面在农业教育方面5 我国耕作制度发展我国耕作制度发展 的战略目标的战略目标n二、二、1978年以来我国农业的成就与存在问题我国农业的成就与存在问题n(二)(二)中国农业存在的问题中国农业存在的问题n社会问题社会问题 1.1.农业质量低下,农产品的种类和质量不能顺应人们农业质量低下,农产品的种类和质量不能顺应人们消费需求的变化消费需求的变化 2.2.农业基础设施脆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农业基础设施脆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 3.3.农业技术的水平跟不上农业发展的需要农业技术的水平跟不上农业发展的需要 4.4.国家采取国家采取“倾斜战略倾斜战略”对农业的剥夺,影响了农业对农业的剥夺,影响了农业的进一步发展的进一步发展要求农民要求农民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5 我国耕作制度发展我国耕作制度发展 的战略目标的战略目标n二、二、1978年以来我国农业的成就与存在问题我国农业的成就与存在问题n(二)(二)中国农业存在的问题中国农业存在的问题n经济经济问题问题 1.农业经济结构不合理:农业供求结构、农业市场结构、农业经济结构不合理:农业供求结构、农业市场结构、农业经营结构、农业投入结构农业经营结构、农业投入结构 2.2.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严重影响了农民的实际购买力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严重影响了农民的实际购买力 3.3.农业保险不能满足农业发展的需要农业保险不能满足农业发展的需要 4.4.各种原因致使农民增产不增收,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各种原因致使农民增产不增收,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 5.5.农业劳动力转移的速度减慢,成为农业产业化的主要农业劳动力转移的速度减慢,成为农业产业化的主要障碍障碍 5 我国耕作制度发展我国耕作制度发展 的战略目标的战略目标n二、二、1978年以来我国农业的成就与存在问题我国农业的成就与存在问题n(二)(二)中国农业存在的问题中国农业存在的问题n生态生态问题问题 1.耕地资源量减质退耕地资源量减质退: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土壤盐: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土壤盐碱化、肥力减退、耕地污染碱化、肥力减退、耕地污染 2.2.水资源缺乏及污染问题严重,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水资源缺乏及污染问题严重,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主要因素 3.3.化工产品在农业中的不合理应用使农产品的质量下化工产品在农业中的不合理应用使农产品的质量下降降 4.4.人口与环境配置不协调,造成对环境的巨大压力人口与环境配置不协调,造成对环境的巨大压力 5 我国耕作制度发展我国耕作制度发展 的战略目标的战略目标5 我国耕作制度发展我国耕作制度发展 的战略目标的战略目标n三、我国农业发展战略三、我国农业发展战略n(一)战略(一)战略n保持农业生产率稳定增长,提高食物生产和保障食物安全;保持农业生产率稳定增长,提高食物生产和保障食物安全;n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改变农村贫困落后状况;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改变农村贫困落后状况;n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合理永续地利用自然资源,特别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合理永续地利用自然资源,特别是生物资源和可再生资源,以满足逐步增长的国民经济发展是生物资源和可再生资源,以满足逐步增长的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和人民生活的需要。n在此基础上,有关部门提出了在此基础上,有关部门提出了“稳定增产,提高质量,优化稳定增产,提高质量,优化结构,提高效益结构,提高效益”的发展思路,以提高农产品质量为突破口,的发展思路,以提高农产品质量为突破口,转变观念,开创农村新局面。转变观念,开创农村新局面。n长远讲,我国农业现代化应该走一条以生物技术创新为核心、长远讲,我国农业现代化应该走一条以生物技术创新为核心、以城镇化拉动为手段、以农业产业化为基础的可持续发展的以城镇化拉动为手段、以农业产业化为基础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道路。5 我国耕作制度发展我国耕作制度发展 的战略目标的战略目标n(二)目标(二)目标n保证产量保证产量n高产、稳产,高产、稳产,15-16亿人口消费(亿人口消费(产量多了?产量多了?)n100Kg X 16亿人亿人/1000kg/0.7(口粮)(口粮)+75Kg X 16亿人亿人/1000kg/0.33 (饲料粮)(饲料粮)=2.86亿吨亿吨+3.60亿吨亿吨=6.46亿吨亿吨(粮食总量粮食总量)/年年n提高质量提高质量n多样、优质、安全(色、香、味、净、健、美,多样、优质、安全(色、香、味、净、健、美,水水平高了?平高了?)5 我国耕作制度发展我国耕作制度发展 的战略目标的战略目标n新时期农业的多功能性新时期农业的多功能性五五Fn食物食物Foodn粮食、水果、蔬菜等粮食、水果、蔬菜等n饲料饲料Feedn纤维纤维Fibern棉花、羊毛等棉花、羊毛等n燃料燃料Fueln燃料酒精,生物柴油燃料酒精,生物柴油 n休闲休闲Funn观光、休闲、度假、采摘观光、休闲、度假、采摘5 我国耕作制度发展我国耕作制度发展 的战略目标的战略目标n(二)目标(二)目标n提高效率提高效率n利用转化率、劳动生产率(土地、水分、养分、劳力,利用转化率、劳动生产率(土地、水分、养分、劳力,浪浪费?费?)n2020亿亩亿亩 X 160%X 60%=19.2 X 160%X 60%=19.2亿亩粮田亿亩粮田 6.46 6.46亿吨亿吨/19.2/19.2亿亩亿亩=336Kg/=336Kg/亩(现亩(现1818亿亩?)亿亩?)n增加效益增加效益n净收入、扩大再生产力、适应市场(产业?)净收入、扩大再生产力、适应市场(产业?)n城市人均收入城市人均收入2000020000元元/年年n农村人均收入农村人均收入1000010000元元/年(年(500500元元/亩亩X40X40亩亩/2/2人人/户)户)n持续发展持续发展n环境、资源、经营、多样化(自然基础、社会基础)环境、资源、经营、多样化(自然基础、社会基础)5 我国耕作制度发展我国耕作制度发展 的战略目标的战略目标n(三)途径(三)途径n精致农作精致农作n集约化(投入)集约化(投入)n土、水、肥料、机械、劳力利用率土、水、肥料、机械、劳力利用率n提高单产(核心)提高单产(核心)n个体光能利用率、群体结构个体光能利用率、群体结构n提高复种(手段)提高复种(手段)n农田群落覆盖度、立体种养农田群落覆盖度、立体种养n因地制宜(原则)因地制宜(原则)n合理布局,资源全面综合利用合理布局,资源全面综合利用5 我国耕作制度发展我国耕作制度发展 的战略目标的战略目标n(三)途径(三)途径n生态农作生态农作n农业结构生态化(作物、结构)农业结构生态化(作物、结构)n农业技术生态化(生物技术、循环技术、无害技术、节约技农业技术生态化(生物技术、循环技术、无害技术、节约技术)术)n农业环境生态化(环境建设、环境保护、资源建设、资源保农业环境生态化(环境建设、环境保护、资源建设、资源保护)护)n农业农业社会生态化(农、工、商、生活,城乡一体化)社会生态化(农、工、商、生活,城乡一体化)5 我国耕作制度发展我国耕作制度发展 的战略目标的战略目标n(三)途径(三)途径n现代农作现代农作n技术现代化(高新技术武装)技术现代化(高新技术武装)n经营现代化(商品化、企业化、规模化、综合化、一体化经经营现代化(商品化、企业化、规模化、综合化、一体化经营)营)n体制现代化(产权制度,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所有制平等)体制现代化(产权制度,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所有制平等)n管理现代化(区域化、专业化、多样化、一体化发展、标准管理现代化(区域化、专业化、多样化、一体化发展、标准化)化)5 我国耕作制度发展我国耕作制度发展 的战略目标的战略目标n(三)途径(三)途径n经济农作经济农作n注重经济效益(核心)注重经济效益(核心)n注重市场经济规律(产品跟市场,随市多变)注重市场经济规律(产品跟市场,随市多变)n遵从效益最大原则(生产跟效益,目标如一)遵从效益最大原则(生产跟效益,目标如一)n适当增加投入、提高投入效率适当增加投入、提高投入效率n注重低产变高产(土地、资源)注重低产变高产(土地、资源)n坚持低投入变高投入(资金、设施、技术、劳力)坚持低投入变高投入(资金、设施、技术、劳力)n实现高投入高产出(高产优质高效高科技)实现高投入高产出(高产优质高效高科技)n生产函数三阶段生产函数三阶段生产函数曲线生产函数曲线纯收入与产值相关分析纯收入与产值相关分析y=-0.0006x2+1.1753x-189.160100200300400500600700050010001500产量(K g/亩)产量(K g/亩)纯收入(元/亩)纯收入(元/亩)纯收入多项式(纯收 入)5 我国耕作制度发展我国耕作制度发展 的战略目标的战略目标n(三)途径(三)途径n经济农作经济农作n资源(产品)替代与互补(降低生态成本)资源(产品)替代与互补(降低生态成本)n环境、生物、适应、综合环境、生物、适应、综合n粮食、蔬菜、牧草、水产、果树,退耕效益粮食、蔬菜、牧草、水产、果树,退耕效益n优质优价(经营)优质优价(经营)n优种、优质、优售(出口、加工、包装)优种、优质、优售(出口、加工、包装)n市场规范、市场准入制度、产品品牌化市场规范、市场准入制度、产品品牌化5 我国耕作制度发展我国耕作制度发展 的战略目标的战略目标n(三)途径(三)途径n持久发展持久发展n1 1、控制人口、保护资源、控制人口、保护资源n人口、农民、土地、水、耕地人口、农民、土地、水、耕地n2 2、淡化产量、优化结构、淡化产量、优化结构n产量、品质、需求并重,通过结构优化满足社会发展需求产量、品质、需求并重,通过结构优化满足社会发展需求n3 3、适当发展、保护环境、适当发展、保护环境n速度、开发强度、投入、肥、药、膜、生物速度、开发强度、投入、肥、药、膜、生物n4 4、用养结合、持续高产、用养结合、持续高产n协调、土壤、综合发展协调、土壤、综合发展n5 5、科技教育、提高素质、科技教育、提高素质n农民、劳力、科研、教学、推广农民、劳力、科研、教学、推广n6 6、有所不为,有所作为、有所不为,有所作为n非种植业、非农产业、非乡村发展,突出优势非种植业、非农产业、非乡村发展,突出优势演讲完毕,谢谢观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