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常规检查及意义PPT课件

上传人:good****022 文档编号:119703350 上传时间:2022-07-15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1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便常规检查及意义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大便常规检查及意义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大便常规检查及意义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大便常规检查及意义,-柠檬树上结柠檬,.,2,概述:,正常粪便由已消化和未消 化的食物残渣、消化道分 泌物、大量细菌和水份所 组成。,.,3,粪便的成分主要有:,1、未被消化的食物残渣; 2、已被消化但未被吸收的食糜; 3、消化道分泌物; 4、分解产物; 5、肠壁脱落的上皮细胞; 6、细菌,如大肠埃希氏菌,肠球菌,.,4,1 检查目的,粪便是食物在体内经消化的最终产物。粪便检测对于了解消化道及通向肠道的肝,胆,胰腺等器官有无病变, 消化道有无细菌及寄生虫感染,间接的判断胃肠,胰腺,肝胆系统的功能状况有重要价值。 潜血可作为消化道肿瘤的诊断筛查,.,5,粪便检查主要用于协助诊断消化道疾病,1、 肠道感染性疾病 2 、肠道寄生虫感染 3、消化道出血鉴别与肿瘤筛检 4、了解胃肠道消化,吸收功能 5、黄疸的鉴别诊断,.,6,2 检查内容,肉眼检查:大便的颜色、性状及是否有粘液等。大便呈干球状说明便秘;大便带很多粘液,说明肠道有炎症;大便带脓血往往是菌痢的症状。 显微镜检查:有无红细胞、白细胞及寄生虫卵、异常细菌真菌等。大便有红细胞说明有肠道出血;大便有白细胞,说明有肠道炎症,见于肠炎、菌痢等;检查出虫卵,则可诊断该种寄生虫病,如蛔虫、绦虫病、血吸虫病。,.,7,3 颜色,正常:成人黄褐色,婴儿金黄色 粪便颜色可能改变的原因: 1.食物, 吃猪血大便会变成红黑色,绿色蔬菜吃得多,大便呈绿色。 2.药物,胃病患者吃含铋的胃药,缺铁性贫血病人经常补充铁剂,大便也会呈黑色。炭剂、一些黑色的中成药吃了也会拉黑便。,.,8,颜色,外观:,1.黑色或柏油样:见于上消化道出血,如溃疡病出血、食道静脉曲张破裂、消化道肿瘤等。 2.白陶土色:见于胆道完全梗阻时或服钡餐造影后。 3.果酱色:见于阿米巴痢疾或肠套叠时。 4.红色:见于下消化道出血,如痔疮、肛裂、肠息肉、结肠癌、放射性结肠炎等,或服用番茄、红辣椒、扑蛲灵、酚酞、保泰松、利福平、阿司匹林后。 5.绿色:因肠管蠕动过快,胆绿素在肠内尚未转变为粪胆素所致,多见于婴幼儿急性腹泻及空肠弯曲菌肠炎。,.,9,4 性状,正常形状:正常人粪便为成形软便,婴儿为糊状便。 异常的形状:太硬、太烂甚至黏液或水状。,.,10,性状,1.稀粥样便:见于服用缓泻剂后。 2.水样便:见于急性肠炎、食物中毒等。婴幼儿腹泻常见 蛋花汤样便;霍乱、副霍乱可见米泔水样便;出血性小肠炎可见赤豆汤样便。 3.黏液便:见于结肠过敏症或慢性结肠炎。 4.黏液脓血便:见于急、慢性痢疾。 5.凝乳块:多见于婴儿粪便中,呈白色块样物,为脂肪或酪蛋白消化不良或饮食过多所致。 6米泔样便:常见于重症霍乱、副霍乱患者。 7细条样便:常见于直肠癌。 8羊粪样:痉挛性便秘,老年习惯性便秘。 9鲜血便:肛门或直肠出血,.,11,5 隐血试验(OBT),粪便隐血试验: 是指在消化道出血量很少时,肉眼不能见到粪便中带血,并且粪便中有少量红细胞被破坏。对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有重要价值,现常作为消化道恶性肿瘤早期诊断的一个筛选指标。,.,12,隐血试验(OBT),注意:做粪检前一天,饮食应该避免猪肝、鸭血、菠菜等含铁质丰富的食物。 1、阳性:在消化道溃疡性出血时呈间断性阳性,而消化道癌症时呈持续性阳性,因此可作为良、恶性出血的一种鉴别。阳性还见于肠结核、溃疡性结肠炎、结肠息肉、钩虫病、肾出血综合征等。,.,13,隐血试验(OBT),2、假阳性:摄入引起胃肠出血的药物,如阿司匹林、皮质类固醇、非类固醇抗炎药,可造成化学法隐血试验。 3、假阴性:摄入大量维生素C,后带现象。化学法检查上消化道出血(胃、十二指肠等)可靠,而免疫法主要适用于下消化道(小肠、大肠)出血的检查。,.,14,隐血试验(OBT),小儿相关疾病:小儿波-杰综合征,小儿淋巴样息肉,小儿肠套叠,新生儿咽下综合征,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姜片虫病,小儿消化性溃疡,小儿过敏性紫癜,小儿胆道蛔虫症,小儿色素沉着息肉综合征,.,15,6 显微镜检查及临床意义,显微镜检查内容主要包括寄生虫虫卵、原虫、细胞、真菌、结晶、食物残渣等。,.,16,粪便中各有形成分的形态和意义,1、细胞 1红细胞:正常粪便无红细胞。 上消化道出血时,红细胞被破坏,粪便中难以见到,下消化道炎症或出血时可出现数量不等的红细胞,如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癌、直肠息肉、痔疮、急性血吸虫病等。,.,17,红细胞,消化道疾病时由于炎病损伤出血,白细胞、红细胞同时存在。 细菌性痢疾时红细胞少于白细胞,多分散存在且形态正常; 阿米巴痢疾者红细胞多于白细胞,多粘连成堆存在并有残碎现象。,.,18,粪便白细胞,白细胞(脓细胞)粪便中的白细胞常见中性粒细胞。病理情况下,中性粒细胞呈灰白色,胞体肿胀、坏死、破碎、结构不完整,胞质不完整,胞质内充满细小的颗粒,核不清楚的中性粒细胞,常成堆出现,此时称为“脓细胞”,.,19,白细胞,正常粪便,无或偶见白细胞。 结肠炎,白细胞分散存在,一般少于15个/HFP; 细菌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时,可见大量的白细胞或成堆出现的脓细胞以及吞有异物的小吞噬细胞; 肠易激综合症、肠道寄生虫病时可见较多的嗜酸性粒细胞,可伴有夏科-莱登结晶。,.,20,3、巨噬细胞:常随脓细胞出现于急性痢疾的粪便中,溃疡性结肠炎时,亦可偶见。,4、肠粘膜上皮细胞:见于结肠炎症、伪膜性结肠炎。 5、肿瘤细胞:乙状结肠癌、直肠癌病人的血性粪便,及时涂片染色(瑞氏或HE染色)可找到成堆体积大、形态异常的肿瘤细胞。,.,21,粪寄生虫卵,有相应的寄生虫感染:蛔虫卵、鞭虫卵、蛲虫卵、钩虫卵、日本血吸虫卵、绦虫卵、姜片虫卵、中华分枝睾吸虫卵、肺吸虫卵等。 需要检查人群: 饮食正常但身材消瘦患者,有腹水症状者。,.,22,原虫,溶组织阿米巴:滋养体,包囊 隐孢子虫:直接涂片染色,检出卵囊即可确诊,抗酸染色。婴幼儿、艾滋病患者、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病人以及免疫功能低下者更易感染。,.,23,结晶:,粪便中检出夏科-雷登结晶,主要见于阿米巴痢疾、钩虫病以及过敏性肠炎,并同时见到嗜酸性粒细胞。 食物残渣: 在正常粪便中,食物残渣均系已充分消化后的无定形细小颗粒,未经充分消化的食物残渣,常见以下几种: 1:脂肪小滴 2:淀粉颗粒 3:肌肉纤维 4:结缔组织 5:植物纤维及植物细胞,.,24,肿瘤细胞:结肠癌、直肠癌可见恶性肿瘤细胞。 食物残渣和肌肉纤维:增多:肠蠕动亢进,腹泻,蛋白消化不良,慢性胰腺炎,胰头或乏特壶腹癌等。如见到肌纤维的纵横纤维,甚至肌细胞核,表示胰腺外分泌功能严重受损。 结缔组织:增多:胃病伴胃蛋白酶缺乏,腹泻等。 淀粉颗粒:增多:慢性胰腺炎伴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25,细菌:球菌/杆菌大约为1:10. 菌群失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金融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