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兰州文理学院学生毕业论文题 目: 浅谈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作 者: 指导老师: 经济与管理学院 学院 经济与贸易 系 金融保险 专业 11 级 3 年制 班 2013年 10 月 31 日浅谈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 内容摘要: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2010年在摆脱世界经济危机后,我国经济仍面临着诸多问题。90年代末开始的大学生扩招造成大学毕业生过剩,积累到这些年使得大学生就业更加的困难。因而,我们要从多个方面对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进行分析,以求认清当前的社会形势,从而更好的解决就业问题。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因素;就业难;原因;对策;就业规划我国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具体表现为: 1、就业率呈下降的趋势。国家对大学毕业生取消统一分配派遣,实行自主择业以来,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呈逐年下降趋势。2、就业渠道不畅。据调查,大学生反映最多的问题就是对就业的信息不了解或了解很少。另外,信息网站缺乏全面、具体的信息,很多就业信息迟缓,影响毕业生就业。据统计,2011-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各为660万、680万、700万因此,这些高校学子的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和学校关注的焦点。在大学生的求职大军中,如何脱颖而出,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职业道路,是每个毕业生都在思考的问题。本文试就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其应采取的对策进行探讨。一、当代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一)经济原因金融危机直接影响行业就业,并有可能引发更大规模的就业冲击。2008年因美国次贷危机而引发的国际金融海啸导致了金融机构连锁性破产,引发了金融行业的裁员风潮。金融危机渗透到实体经济领域,对整个经济增长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就中国而言,作为国际金融体系的组成部分,虽然在此次金融危机中显示了强大的抵抗能力,但整体经济的良性健康发展的状态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这就造成了大批劳动者的失业。此外,与国际贸易相关的行业会受到最为明显的冲击。(二)社会原因1在大学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的问题,甚至在今年开春现“用工荒”的现象,很多企业为了招揽更多的优秀的员工,纷纷提高员工待遇。好多企业虽然明知其公司的栋梁和骨干是大学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生,但是,他们每年基本上不要应届大学生。这是应届大学生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企业不会无缘无故不要应届大学生的。大家都知道,大学毕业为的就是个能够找到好工作,可是,为什么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让大家困扰呢?1.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1)当经济危机到来的时候,企业普遍实行的保守的发展战略和紧缩财政战略,一方面人力资源的补给大幅减少,(2). 另一方面用于培养与培训的费用也大幅减少,在招聘的时候会对相关专业的大学生优中选优。2从市场就业环境看(1).毕业生供需矛盾加剧。据教育部统计,随着大学扩招的展开,大学毕业生人数正以每年近百万的数量高速增长。2004年中国大学毕业生人数为280万,2007年已增至495万,2008年达到559万,而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将超过600万已达到611万,然而2010年到2013年大学毕业生人数分别为631、660、680、700万。经济危机造成的结果是,无论是从结构看,还是从总量上看,大学生的数量都是供过于求。 (2).就业模式的转变与就业市场不完善间的矛盾。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建立的“双向选择”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是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机制,其一方面能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另一方面又能满足学生的个体需要。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大学生就业市场还不够完善、不够成熟。在实现毕业生的 “自主择业” 过程中, 就业指导就更为重要。目前, 有些学校还没有充分重视就业指导工作, 缺少对毕业生进行思想、 信息、 技巧等方面的指导。(三)其他原因1、从高校来看(1)学校的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造成供需结构不平衡的矛盾突出。远远不能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但具体到毕业生所学的专业,结构性不平衡的矛盾就突出起来。许多高校为了提高办学效益,盲目追逐热门专业,一哄而上,致使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2)高校培养的部分学生质量不过硬。许多高校扩招后学校的各项软、硬件设施都不能满足需要,其中反映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师资力量短缺,教师队伍的素质下降,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培养质量,从而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3)、实践与理论缺乏紧密联系。大学毕业生反映,现在很多企业单位都要求大学毕业生有一定的实践经验,有动手的能力。但是,现在的一些高等院校,注重了知识的学习忽视了实际工作技能的锻炼和提高。(4)高校的就业指导力度不够。一些高校只是口头上重视就业指导,导致许多毕业生根本就不懂如何根据自身的个性特点、职业倾向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而是在人才市场上盲目找工作,这样自然容易遭到用人单位的拒绝。高校就业指导缺乏对学生在求职方法、技巧、何如进行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设计与规划等方面指导。2、从用人单位看(1)盲目提高用人标准,人才高消费现象严重。用人单位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人才,吸纳、储备人才本来是无可非议的事情,但有些单位不从自身的实际出发,按需求才,一味地追求高学历。人才高消费现象愈演愈烈,不仅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也极大的挫伤了毕业生的积极性。(2)过分看重工作经验,不能及时置换冗员。有的单位在招聘时特别看重工作经验,明确表示不要应届毕业生。他们认为应届毕业生动手能力差,招聘后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培训才能正常上岗。因此,他们更青睐那些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大学生。用人单位的这种短期行为,大大增加了毕业生的就业压力。3、从毕业生来看(1)过高的就业期望值和落后的择业观与现实的需求反差太大。部分大学生的就业期望高薪、大城市、环境优越。与新形势下的就业需求是极不相称的,它们之间的矛盾导致了一部分人找不到相应的工作岗位位。(2)部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欠缺。当今社会所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企业希望所招收的大学毕业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应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社交协作能力以及适应时代发展的创新能力。而一些学生在大学里只满足于完成应学的课程,缺乏广博的专业知识积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思维狭隘,动手能力差,语言表达能力欠佳,适应性不强。社会的期望值与学生自身素质的这一差距也影响着学生的最终就业。(3)、就业观亟待改变。在被调查的大学毕业生中,仍有部分毕业生的就业观念陈旧,期望值过高,不是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而是凭空想象,一步到位,理想化。再就是攀比、讲条件,从而出现就业难。二、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一)高校的改革。1高校应根据市场需求,合理调整学科结构和专业设置,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调整专业结构,使之与招生,毕业生的就业趋向相结合,加大社会急需专业的招生数量,并对教学质量不高,专业设置不合理的学校和专业,减少招生数量,直至停止招生。2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高校毕业生就业部门以及相应的管理人员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将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大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而不仅仅局限于临近毕业的同学。3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高校就业指导队伍的整体素质对于推动整个大学生就业工作起着关键作用。这就要求对从事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专职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同时,积极吸收具有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信息学等专长的老师充实到就业指导队伍中来。4.以就业为导向,加快高校的教育与教学改革。学校内部调整自身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变过去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培养模式,开设具有专业特点,实践性强的课程,使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关注社会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二)政府部门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职责。1制定政策法规,完善就业市场体系。各级政府要从规范就业市场着手,建立健全法律、法规,逐步把毕业生的工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还应继续完善毕业生就业政策,消除就业歧视,深化人事、户籍等相关就业制度的配套改革,打破由于户籍制度造成的市场分割问题,规范就业市场。2加强宏观调控,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国家应采取必要的宏观调供措施,加以必要的行政、经济手段来实现人才的合理配置。鼓励大学生投身西部,在西部地区安家落户。还应看到中国基层人才匮乏,存有大量的用人需求,国家也应制定相关的政策,鼓励大学生投身基层实现就业,锻炼成才。3政府还应建立高校毕业生失业保障和培训机制。毕业生是中国宝贵的人力资源,毕业生失业是一种巨大的人才浪费。从政府的角度来看,应制定相关的法律规范,将未就业的大学生和失业的大学生纳入到社会失业人员的范畴,并给予相应的救济。这样既可以维护社会的稳定,又体现了国家“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政策。同时,针对毕业生未能及时就业的实际,有针对性的组织各种培训班,加强就业指导,提高失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三)大学生自身作出调整和努力。1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新时期的就业观。大学生应从实际出发抛弃“社会精英”的情结,树立大众化的就业观。目前社会上还有许多空闲岗位,小城市、乡村等地急需人才,小企业、私企业等还存在大量的用人要求;大学生还应树立基层意识,事业意识和奋斗意识,到基层锻炼自己,挖掘潜能,还可以将眼光投向西部,到西部地区锻炼成才;逐步树立起“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职业选择策略,从现实出发选择自己的求职道路。2提高自身素质,掌握就业主动权。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生个人的素质、能力、专长和团队精神将是主导毕业生择业的重要因素。优胜劣汰是市场竞争体制下的规律,大学生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掌握过硬的本领,才能在就业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谋取自己理想的职位。3自主创业,依靠自身实力解决就业问题。大学生在一定的条件下,找准商机,发挥一技之长,走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道路,在解决自己就业的同时,也为社会提供了新的就业渠道,缓解了就业压力。三、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与就业规划(一)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1在专业能力方面以敬业精神、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为代表的态度型资产是大学生专业能力中的关键,以解决问题能力为代表的知识技能型资产是专业能力的基石。2在市场能力方面 为寻找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大学生必须要了解现在整个劳动力市场,特别是大学生的劳动力市场的总体供求数量信息和结构信息,要了解职位具体的职责要求,要了解自己个人就业能力的水平,同时还必须改进自己的展示能力。所谓展示的能力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大学生如何把自身的各种资本、能力的信息传递给市场,让市场明白自己的价值。如何把自己所拥有的专业能力通过自己的语言或者测试的方式表达给市场。(二)大学生就业规划1要改变自己的就业观念,实事求是地估计自己,准确给自己定位,要认识到越偏远的地方越能够发挥自己的专长,不要有地域上的歧视。同时增加知识的积累,认真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再适当地补充相关专业的知识,增加自己的求职砝码。在大学期间要多参加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资格考试并获得资格证,以提高自身的就业筹码。2要提高实践能力,要学会把书本知识应用在实际中,从而多方面锻炼自己,提高就业成功率。,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为将来打造全新的自我。相信通过大学生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一定能够妥善解决,高校毕业生一定实现充分就业。高校毕业生作为中国巨大人口和庞大劳动力队伍中一支活跃的生产力,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一定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参考文献:1赖三策: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J.理论与改革,2010(2).2张颖:浅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其对策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报,2011(3).3徐思义: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与对策分析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9(4)4薛浩.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对策.职业时空:综合版,2008,(7)5郭玉东.中国大学生就业问题浅析J.人口与经济,2011(9)6梁军.增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思考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08(5)其它参考文献1.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陆茵.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2.冷冲模设计资料与指导.杨关全.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3.机械制图.刘家平.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4.杨占尧.冲压模具图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5.侯维芝、杨金风.模具制造工艺与工装.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6.张鼎承.冷冲模的设计与制造.上海科技出版社1995.7.王芳.冷冲压模具设计指导.机械工业出版社1982.8.孙凤勤.模具制造工艺与设备.机械工业出版社1983.9.黄健求.模具制造.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10.李德群.现代模具设计方法.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11.陈万林.实用模具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12.模具实用技术从书编委会.冲模设计与应用实例.1986.7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