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 (III)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8分)1.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癸丑(u) 窈窕(o) 庐冢(zhn) 余音袅袅(nio)B. 瑰怪(u) 湍急(tun) 旌旗(jn) 一叶扁舟(bin)C. 修禊(x) 匏樽(po) 荒谬(mi) 酾酒临江(l)D. 江渚(zh) 责咎(ji) 禅宗(chn) 横槊赋诗(shu)【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字音辨析能力。解此类题时,要结合平时所积累字音知识及相关技巧进行辨析,尤其是对多音字的辨析,要结合词义、词性进行。题干要求选出“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A项,“窈窕(o)”应读“yo”。B项,“一叶扁舟(bin)”应读“pin”。C项,“酾酒临江(l)”应读“sh”。故选D。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霎时 倩影稀疏 没精打彩 笼着轻纱B. 缈茫 虚无缥缈 隐隐约约 嬉游无度C. 和谐 有志竞成 纤腰束素 迁延顾步D. 风致 丰姿绰约 不绝如缕 叶嫩花初【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项,第三个词语应为“没精打采”。“采”是神采,跟“兴高采烈”的“采”写法同。只有“丰富多彩”的“彩”才加上三撇,要不就谈不上“多彩”了。B项,第一词应为“渺茫”,都有“氵”旁,而“缥缈”又都是“纟”,意为在纷纷扰扰的世界中看起来隐约不清。C项,第二个词语应为“濯濯童山”,形容光秃秃的荒山。而通“棹”的“櫂”形旁是“木”。点睛: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不正确的一项是( )高校加强创业教育不能本末倒置,过于强调创业之“术”,而忽视创业之“道”,简单地以创业成败论英雄,是违背立德树人这一培养原则的。三年来,经他手的钱成千上万,但他清廉自守,离职时依然是那点简单的行李,别无长物。电视剧恰同学少年以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的读书生活为背景,展现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批优秀青年风华正茂的学习和生活故事。一个月的军训即将结束,同学们对教官依依不舍,长歌当哭,大家以一曲情感真挚的朋友向教官告别。诗中描写他在父母家里的忸怩不安和对大堰河感情上的依恋,反映了诗人叛逆性格和反抗精神的萌芽。我们可以肯定的说:一切优秀艺术作品的创造,无疑都取决于艺术家们的处心积虑、孜孜不倦的耕耘和探索。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首先明确词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本末倒置:比喻把主要的和次要的、本质和非本质的关系弄颠倒了。结合“过于强调创业之术,而忽视创业之道”分析可知,使用正确。别无长物:是除一身之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原指生活俭朴,现形容贫穷。结合“离职时依然是那点简单的行李”分析,使用正确。风华正茂:指风采和才华正在最好的时候,形容人朝气蓬勃,富有才华,不能形容“学习和生活”,适用对象不当。长歌当哭:以放声歌咏代替哭泣,多指用诗文抒发胸中的悲愤。结合“同学们对教官依依不舍”分析可知,此处望文生义。忸怩不安:形容不大方、羞惭、不好意思的样子,心里慌乱。语境主要写他在父母家里的状态,使用正确。处心积虑:形容用尽心思的谋划,含贬义。结合“艺术家们”“孜孜不倦”分析,感情色彩不当。故选B。【点睛】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一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屈原抓住香花异草、佳木美林、男女情爱本身所具有的丰富美学内涵,来传达抒情主体的形象和性格,使全诗的风格更为绚美艳丽,光彩照人。B. 今天读孔雀东南飞,刘兰芝、焦仲卿在诗歌中表现出了忠于爱情、勇敢捍卫纯洁爱情的可贵品质仍令人震撼。C. 曹操对“建安风骨”的贡献不仅在于他对文人学士的鼓励,更重要的是他自己的诗歌创作,对建安文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D. 归园田居反映了深刻的思想变化,表现了精湛圆熟的艺术技巧,历来研究陶渊明的学者不仅重视,广大陶诗爱好者也为之倾倒。【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选项A,“表达抒情主体的形象和性格”搭配不当,“表达”“形象和性格”不搭配;选项B,结构混乱,“刘兰芝、焦仲卿在诗歌中表现出了忠于爱情、勇敢捍卫纯洁爱情的可贵品质仍令人震撼”句式杂糅,该句把“刘兰芝、焦仲卿在诗歌中表现出了忠于爱情、勇敢捍卫纯洁爱情的可贵品质”和“可贵品质仍令人震撼”杂糅在一起,可以删掉“仍令人震撼”,也可以把“表现出了”改为“表现出的”;选项D,语序不当,“不仅也”有两个主语,关联词语的位置不当,“历来研究陶渊明的学者”放到“不仅”的后面。故答案选C。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荷塘月色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_。_。_。_。_,但他却以作家灵敏的触觉去感受它,观察它,品味它,从而细致地描绘了令人“惊异”的“无边的荷香月色”。那里有画,有诗,有情,有深邃的意境朱自清曾说,作家应“于人们忽略的地方,加倍地描写,使你于平常身历之境,也含有惊异之感”在那诗情画意里,蕴含着作者艺术上的孤诣与苦心读着这篇散文,一幅清新、美丽的画面立即呈现在眼前:绿叶田田,荷花朵朵,清香缕缕,月色溶溶,像朦胧的幻梦,像缥缈的歌声荷塘就在清华园里,是作者“日日走过”的,可谓“平常身历之境”了A. B. C. D.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作答本题,文段是关于荷塘月色的赏析,有比较明显的句间逻辑关系。如句从内容看应该承接句而来。句“那诗情画意”承接句“那里有画,有诗,有情,有深邃的意境”。句写“平常身历之境”,与横线后的转折联系紧密。故正确的排序为。点睛:这属于语言衔接题。首先应通读本段文字,联系供排句了解文段大意。然后根据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判断顺序:句子间包含因果、条件、递进、对比等逻辑关系。对于含有这些逻辑关系的文段,要辨明其逻辑关系,把握文段中心,根据已知项的特点,去推断衔接句。6.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母校百年校庆之际,张教授的拙作互联网时代的共享文化在国际上获大奖,可喜可贺。B. 刘老师快要退休了,却仍在为培养学生而略尽绵薄,其高尚师德让人敬仰。C. 你是这个行业的方家,以后我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时,希望你能不吝赐教,我定会感激不尽。D. 这是令父毕业时送给我的钢笔,我已珍藏多年,每当看到它,都会回忆起那段难忘的时光。【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此题,要从病句、词语以及语言的得体与否等角度综合考虑。语言要符合表达者身份和接受者的接受因素;语言表达能符合特定的场合、目的需要;语言表达有分寸感。考试题型包括用词得体、分寸得当、身份相符、场合相配、依据语境进行角色转换、书面语与口头语的转换等。A项,“拙作”是谦称,只能用于自己的作品,不能称张教授的作品。B项,“略尽绵薄”是谦辞,用在自己身上,用在刘老师身上不得体。D项,“令父”,是汉语中称呼对方父亲的敬称,改为“家父”。故选C。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题,18分)(一)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曹 矞熟悉文史的人皆知,赤壁有文赤壁、武赤壁之别。武赤壁,自然指的是史上曾发生赤壁之战的武昌赤壁;文赤壁,指的是北宋大文豪苏轼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误把黄州赤壁当作赤壁之战古战场,曾于1082年秋冬先后两次游览,写下不朽的诗赋名篇“一词二赋”的地方。文赤壁自古素有“风景如画”之美誉。至于为何称之为赤壁,说法不一。或许因其山崖陡峭,壁如刀削,犹如城壁一般,且呈赭红色,故称之。或许当年苏轼见当地人把黄州的赤鼻矶叫作“赤鼻”,误把“赤鼻”当“赤壁”,再观其地形酷似,就不曾深究,误认为它是赤壁之战的古战场。于是,他排遣愁绪,赤壁怀古,寄情于山水之间,撰妙文于笔端,方有了后人击节赞叹不已的千古绝唱。这真是黄州百姓之荣光,实在是个美丽的错误!如今,慕名而来游览文赤壁的观光客,从四面八方纷至沓来。驱车到武汉,向东走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就到了湖北黄州的文赤壁。一下车,就可远远望见儒雅文豪苏东坡,那是山坡下一尊高高站立的汉白玉石雕像。为他铸造这么一尊高大石雕,是应该的,苏东坡理所应当是这里的主角。大家纷纷走近前去,仰视这位彪炳千古的大文豪,高兴地和苏东坡合影存照。我凝视苏东坡良久,他英俊洒脱,气宇轩昂,那眉宇间,襟袍临风处,无不溢出文人雅士的睿智和大度,仿佛他正在拂袖挪步,缓缓走来。正欲上前与之搭讪时,不禁一愣,哑然失笑。黄州之于苏轼,简直太重要了。黄州是苏轼做官时间最长的地方,有四年零两个月之久。他大体上做了四件事:躬耕东坡、放浪山水、修身养性、激情创作。黄州优美的山水风景,他自身特殊的人生经历和境遇,给了他无穷的创作源泉。谪居黄州期间,苏轼以挥洒自如的笔力,创造了具有开拓意义的新的生活和新的艺术形象,冲破了艺术樊篱,开拓了诗词歌赋反映现实生活的新路子。他一生中最有影响的作品多出自黄州,他艺术上的顶峰是在黄州。据悉,在数量上,在黄州写了753篇作品,其中诗歌214首,词79首,散文457篇,赋3篇。在质量上,文学上的代表作有“一词二赋”,书法上的代表作是寒食帖。平均每两天一篇,每周3.3篇。乃至饮食上的东坡肉、东坡饼、东坡羹等名菜也都是他在黄州时发明的。这些都是黄州一笔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啊。哦,对了,包括苏轼的号“东坡居士”,也是他躬耕于黄州东坡之时取的。东坡是营地,长期无人耕种,是瓦砾之场,不适合耕种。又因当年大旱,从未躬耕的苏轼饱尝了开荒种地的艰辛,但是他仍然很乐观,很豁达。一个月夜,苏轼拄着拐杖,走在东坡的田间小路上,诗兴大发,写下著名的小诗东坡:“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余秋雨在苏东坡突围中写道:“苏东坡成全了黄州,黄州也成全了苏东坡”,苏轼被贬谪到黄州,反而为他营造了创作名篇佳作的主观情绪和客观环境。这真是逆境出成果,逆境造就人才的典范。苏轼个人之不幸,命运的阴差阳错,反而成就了黄州赤壁之大幸,更是中国文学之大幸!(摘自中国散文家,有删改)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苏轼把黄州的赤鼻矶称作赤壁,是因为苏轼见当地人把赤鼻矶叫作赤鼻,再看它的地形酷似城壁,于是将错就错,把赤鼻矶当成赤壁之战的古战场。B. 作者说苏轼误把黄州赤壁当武昌赤壁是个美丽的错误,苏轼为此写下不朽的诗赋,并使本来默默无闻的黄州赤壁成了游览胜地。C. 文章叙议结合,先叙后议,既叙述了作者游览文赤壁的经过,又叙写了苏轼被贬黄州的生活场景,时空转换自然,使得文章事、理、情融为一体。D. 余秋雨认为苏轼个人之不幸成就了黄州赤壁和中国文学之大幸,使黄州名扬天下,并写下了许多在苏轼一生中最有影响且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极重的作品。8. 余秋雨说:“黄州也成全了苏东坡。”结合文本,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答案】7. B 8. 文学方面,苏轼被贬谪到黄州,黄州优美的山水风景和自己特殊的经历反而为他营造了创作名篇佳作的主观情绪和客观环境,从而写下了大量的名篇佳作。思想性格方面,苏轼在黄州开荒种地,但是他仍然很乐观,很豁达,成就了一个旷达洒脱的苏轼。生活方面,苏轼在饮食上发明了东坡肉、东坡饼、东坡羹等名菜,使之成为黄州一笔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解析】【7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A项,“将错就错”说法错误。结合文本内容“或许当年苏轼见当地人把黄州的赤鼻矶叫作赤鼻,误把赤鼻当赤壁,再观其地形酷似,就不曾深究,误认为它是赤壁之战的古战场”分析可知,原文是说苏轼“误认为它是赤壁之战的古战场”。C项,“先叙后议”说法错误,结合全文内容分析,应是夹叙夹议。D项,“余秋雨认为苏轼个人之不幸成就了黄州赤壁和中国文学之大幸”错误。结合文本内容“苏轼个人之不幸,命运的阴差阳错,反而成就了黄州赤壁之大幸,更是中国文学之大幸”分析可知,“苏轼个人之不幸成就了黄州赤壁和中国文学之大幸”不是余秋雨的观点,而是作者的观点。故选B。点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文中字词句段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还涉及到了对文章结构、手法的把握。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1)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2)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抓住关键段把握全文情感主旨。(3)吟咏精读主体段落,抓住表现形式鉴赏评价语言与情旨。(4)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词句揣摩挖掘作者情感内蕴。(5)对照选项一一排除得出答案。考生可以按照上述方法逐一分析即可得出答案。【8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重要句子含意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的方法如下:语境分析法、关键词分析法、句子特色分析法、句间关系分析法。首先回归文本找到设题的句子,然后结合前后的语境理解意思。理解句子的含义,可从句子在文中所处的位置考虑其作用;从句子的表现形式考虑其表达效果;从文章的内容,考虑主旨、人物或作者的思想感情。题干要求“余秋雨说:黄州也成全了苏东坡。结合文本,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黄州也成全了苏东坡”,重点要分析黄州在苏轼的一生中的作用。从文章的第六段“黄州之于苏轼,简直太重要了”开始,以后的几段重点介绍了黄州在苏轼的一生中的作用,可结合关键句子来分析。如“黄州是苏轼做官时间最长的地方,有四年零两个月之久。他大体上做了四件事:躬耕东坡、放浪山水、修身养性、激情创作。黄州优美的山水风景,他自身特殊的人生经历和境遇,给了他无穷的创作源泉”“他一生中最有影响的作品多出自黄州,他艺术上的顶峰是在黄州”“乃至饮食上的东坡肉、东坡饼、东坡羹等名菜也都是他在黄州时发明的。这些都是黄州一笔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啊”“哦,对了,包括苏轼的号东坡居士,也是他躬耕于黄州东坡之时取的”“到黄州,反而为他营造了创作名篇佳作的主观情绪和客观环境”“苏轼遭遇贬谪遇厄运而不悲观消沉,失意而不失志胸襟开阔大度,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怎不让人敬佩万分”等。最后根据这些关键句子进行整合,从三个方面:文学方面、思想性格方面、生活方面分析概括。(二)小说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菜大爷刘奇叶菜大爷是居住在城郊西村的一位退休工人。菜大爷姓蔡,“菜大爷”不是他的真名,而是邻里送给他的一个雅号。菜大爷的住房是20世纪90年代建造的砖瓦民房,后面有个小菜园子。退休后,他把下地种菜当作一种乐趣。菜园子一年四季都能产菜,除了供给他与老伴儿老两口平常生活吃菜外,总是还剩余不少菜。于是,菜大爷在闲余之际也挑着自己种的菜到菜市场上去卖。菜市场离菜大爷的家很近,穿过一条街道就到了。买菜的很有眼光,尝过菜大爷的菜后,下一次哪怕菜大爷卖得比其他的摊位贵,也会被一扫而光。人们知道,菜大爷种的菜用有机肥料施肥,吃起来好吃又健康,属于真正绿色环保的蔬菜。菜大爷除了平常注意累积肥料,还经常去附近的养猪场挑猪粪施肥。渐渐地,前来买菜的人们都知道了菜大爷的菜好,亲切地称他为“菜大爷”。知道大伙儿对他种的菜十分钟爱,每次上市场卖菜归来,菜大爷心里头总是乐滋滋的。儿子在外地工作,多次提出想接老两口过去一块生活,但菜大爷觉得现在的生活很不错,他喜欢这种自娱自乐卖菜的滋润生活,所以一直没有答应儿子离开这个城市,他也打心里舍不得这个菜园子。隔壁的邻居老李头也卖菜,但他的菜是从外地贩来的蔬菜,属于无机肥料种植的那一种,味觉营养都没法跟菜大爷的菜比,人们一般不喜欢买他的菜,所以老李头每天卖菜总是早上出去,很晚才归来,有时候还要剩余些许残菜回来。偶尔,老李头会同菜大爷一块去市场卖菜,两人年龄相仿,又是邻居,还算谈得来。一天,老李头天没亮就贩回满满一担的蔬菜,在家里照常分拣为几元一把的小份后,刚要挑市场上去卖,突然感到肚子一阵绞痛,顿时瘫倒在地上。这一切正好被菜大爷瞧见了,他赶紧叫车把老李头送进了医院急救,接诊医生说是急性阑尾炎,需要做切除手术。手术后的第二天,菜大爷去医院看望老李头时,老李头躺在床上动弹不得,老伴儿正在给他喂粥,一见菜大爷来了,老李头两口子一个劲地道谢。见老李头手术很成功,菜大爷也为他高兴。聊天中,一贯热心肠的菜大爷问老李头还有什么需要帮忙的没有,如果有就尽管说,邻里邻居的互相照应嘛。老李头听了,却欲言又止的样子,菜大爷便追问他是什么事情。原来,他是心痛前日贩回的一担蔬菜还放在家里没有卖掉,担心自己住院几天后,那一担蔬菜会白白地烂掉,怪可惜的。菜大爷听了,未加思索地答应帮老李头把菜挑去市场上卖了。回去后,菜大爷二话没说,到了老李头家便把那担蔬菜挑去了市场。才到菜市场口,买菜的人们就一窝蜂围拢上来,容不得菜大爷说明一下这菜的来源情况,那担菜又被一扫而光了,哪有菜大爷陈情解释的空隙?望着一副空空的担什和一堆零零碎碎的钱币,菜大爷愣在那里好一阵,仿佛做了一件大亏心事似的。当天下午,菜大爷把卖菜的钱如数交给了老李头,说了一声家里有事就走了。老李头高兴地接过钱一点,居然比平常赚的钱要高出一倍多。他心里对菜大爷钦佩得五体投地! 半个月之后,老李头出院了,特地买了两瓶好酒去敲隔壁菜大爷家的门,结果敲了半天没有人应。老李头问其他邻居,邻居说,菜大爷老两口搬儿子那儿去了。菜大爷为什么突然搬走了呢?好久好久,老李头仍没有想明白。(选自小说月刊)9.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写菜大爷的儿子在外地工作,多次提出想接老两口过去一块生活,这是插叙手法,这种写作技巧的运用,避免了平铺直叙。B. 小说中两次写到菜大爷的菜“被一扫而光”,突出了顾客对菜大爷的信任,说明不管是否绿色环保,只要是菜大爷卖的菜,顾客都欢迎。C. 小说注重从细微处表现人物的内心,比如菜大爷替老李头卖完菜后,“望”的动作,“愣”的神情,寥寥数语,就刻画出他的愧疚。D. 小说语言质朴,笔调从容,在淡定的叙述中,展现了当前社会的世态人情,表达了作者对主人公的敬意,富有浓郁的市井生活气息。10. 小说设置老李头这个人物,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答案】9. B 10. 对比:用老李头的菜与菜大爷的菜作对比,揭示菜大爷受邻里欢迎的原因。推动情节:老李头生病,引出菜大爷替老李头卖菜的情节,将故事引向高潮。表现人物:通过写菜大爷送老李头上医院和帮他卖菜,凸显菜大爷乐于助人的品质。深化主题:结尾通过写老李头的疑惑,含蓄表达出作者对菜大爷的理解及敬意,深化小说重视清名的主题。【解析】【9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B项,“说明不管是否绿色环保,只要是菜大爷卖的菜,顾客都欢迎”错误。结合文本内容“人们知道,菜大爷种的菜用有机肥料施肥,吃起来好吃又健康,属于真正绿色环保的蔬菜”分析可知,是因为顾客认为菜大爷卖的菜都是绿色环保的。故选B。【10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学作品人物形象作用分析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次要人物形象的作用题目是小说经常考核的题目,首先分析其形象特征,然后分析和主人公的关系,对主人公的命运或性格特征产生什么影响,然后分析对揭示文章的主旨方面产生的作用。此题注意从和主要人物对比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情节、深化主题的角度作答。结合文本内容“渐渐地,前来买菜的人们都知道了菜大爷的菜好,亲切地称他为菜大爷。知道大伙儿对他种的菜十分钟爱,每次上市场卖菜归来,菜大爷心里头总是乐滋滋的”“隔壁的邻居老李头也卖菜,但他的菜是从外地贩来的蔬菜,属于无机肥料种植的那一种,味觉营养都没法跟菜大爷的菜比,人们一般不喜欢买他的菜”分析可知,用老李头的菜与菜大爷的菜作对比,揭示菜大爷受邻里欢迎的原因。结合“刚要挑市场上去卖,突然感到肚子一阵绞痛,顿时瘫倒在地上。这一切正好被菜大爷瞧见了,他赶紧叫车把老李头送进了医院急救,接诊医生说是急性阑尾炎,需要做切除手术”“他是心痛前日贩回的一担蔬菜还放在家里没有卖掉,担心自己住院几天后,那一担蔬菜会白白地烂掉,怪可惜的。菜大爷听了,未加思索地答应帮老李头把菜挑去市场上卖了”分析可知,老李头生病,引出菜大爷替老李头卖菜的情节,将故事引向高潮。结合“手术后的第二天,菜大爷去医院看望老李头”“菜大爷听了,未加思索地答应帮老李头把菜挑去市场上卖了”分析可知,通过写菜大爷送老李头上医院和帮他卖菜,凸显菜大爷乐于助人的品质。结合“老李头问其他邻居,邻居说,菜大爷老两口搬儿子那儿去了。菜大爷为什么突然搬走了呢?好久好久,老李头仍没有想明白”分析可知,结尾通过写老李头的疑惑,深化小说重视清名的主题。【点睛】小说中次要人物的作用,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从侧面衬托(反衬)出主要人物的性格(形象);引出主要人物,推动情节的发展;贯穿全文,作为线索;暗示(揭示)小说的主旨;次要人物如果是“我”,能增强故事情节的真实感。本题,需要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三、文言文阅读(28分) (一)课内文言文(9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各题。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鸟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苏轼赤壁赋节选)11. 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何为其然也 然:这样B. 侣鱼虾而友麋鹿 侣:伴侣C. 举匏樽以相属 举:举起D. 羡长江之无穷 穷:尽12. 下列句子中与例句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而今安在哉?A. 固一世之雄也B. 渺渺兮予怀C. 何为其然也D. 凌万顷之茫然13.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羲之是我国东晋时期的书法家,字逸少,祖籍琅玡临沂,后迁居会稽(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有“书圣”之称。B.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著有栾城集。C. 苏轼在散文写作上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歌方面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在词作创作方面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在书法成就上为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D.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答案】11. B 12. C 13. B【解析】【1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B项,“侣”,结合后面“鱼虾”分析,名词“伴侣”错误。在这里是意动用法,以为伴侣。句意:以鱼虾为伴侣,以麋鹿为朋友。故选B。点睛:理解文言实词意思的技巧: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从语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如本题,主要从语境内容分析。【1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对各类句式的基本知识与判断标准要理解、熟记,以便解题时进行知识迁移。常见的文言特殊句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等。例句“安在”,宾语前置句;A项,判断句;B项,应该为“予怀渺渺”,主谓倒装句;C项,“何为”,宾语前置句;D项,“茫然”修饰“万顷”,定语后置句。故选C。【1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B项,“著有栾城集”错误。苏轼主要作品: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栾城集是苏辙的作品集。故选B。【点睛】参考译文:在这时喝酒喝得非常高兴,敲着船边唱起歌来。歌中唱到:“桂木船棹啊香兰船桨,击打着月光下的清波,在泛着月光的水面逆流而上。我的情思啊悠远茫茫,眺望美人啊,却在天的另一方。”有会吹洞箫的客人,配着节奏为歌声伴和,洞箫的声音呜呜咽咽:有如哀怨有如思慕,既像啜泣也像倾诉,余音在江上回荡,像细丝一样连续不断。能使深谷中的蛟龙为之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寡妇为之饮泣。我的神色也愁惨起来,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客人问道:“箫声为什么这样哀怨呢?”客人回答:“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公孟德的诗么?这里向西可以望到夏口,向东可以望到武昌,山河接壤连绵不绝,目力所及,一片郁郁苍苍。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当初他攻陷荆州,夺得江陵,沿长江顺流东下,麾下的战船首尾相连延绵千里,旗子将天空全都蔽住,面对大江斟酒,横执长矛吟诗,本来是当世的一位英雄人物,然而现在又在哪里呢?何况我与你在江中的小洲打渔砍柴,以鱼虾为侣,以麋鹿为友,在江上驾着这一叶小舟,举起杯盏相互敬酒,如同蜉蝣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中,像沧海中的一粒粟米那样渺小。唉,哀叹我们的一生只是短暂的片刻,不由羡慕长江的没有穷尽。想要携同仙人携手遨游各地,与明月相拥而永存世间。知道这些终究不能实现,只得将憾恨化为箫音,托寄在悲凉的秋风中罢了。”(二)课外文言文(19分)阅读文言文,完成各题。李澄,辽东襄平人,隋蒲山公宽之远胄。以勇剽隶江淮都统李峘府为偏将。又从永平节度李勉军,勉帅汴,表澄滑州刺史。李希烈陷汴勉走澄以城降贼希烈以为尚书令节度永平军。兴元元年,澄遣卢融间道奉表诣行在。德宗嘉之,署帛诏内密丸,授澄刑部尚书、汴滑节度使,澄未即宣,乃行勒训士马。希烈疑,以养子六百戍之。贼急攻宁陵,邀澄至石柱。澄密令焚营阳遁者,养子辈果乘以剽掠,澄尽斩之。以告,希烈不能诘。贼遣将翟崇晖率精兵寇陈州,未还,汴军寡,澄度不能制己,又中官薛盈珍持节至,封澄武威郡王,赐实封,乃燔贼旗节自归。希烈既失澄,而崇晖复败,由是奔汝南。澄引兵将取汴,屯其北门不敢进,及刘洽师屯东门,贼将田怀珍纳之。比澄入,洽已据子城矣。澄乃舍浚仪,两军士日争忿,未能安。会郑州贼将孙液送款于澄,澄遣子清驰赴。贞元初,迁澄检校尚书左仆射、养成军节度使。澄始封陇西公,后乃进王爵,每上章,必叠署二封,士大夫笑其野。二年卒,年五十四。(选自新唐书列传第六十六,有删改)14.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李希烈陷汴勉走/澄以城降贼/希烈以为尚书/令节度永平军B. 李希烈陷汴/勉走/澄以城降/贼希烈以为/尚书令节度永平军C. 李希烈陷汴/勉走澄以城/降贼希烈以为尚书令/节度永平军D. 李希烈陷汴/勉走/澄以城降贼/希烈以为尚书令节度永平军15.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刑部,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刑法、狱讼、军令等事务。其长官是刑部尚书。B. 公,爵位名。爵位是表明贵族或功臣身份、地位的称号,分为不同的等级。C. 实封,古代食邑制度之一。只有加实封的人才能够收其所得封户的租税。D. 士大夫,古代中国对社会上具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和官吏的统称。1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澄作战勇敢剽悍。屡立战功,官职一路升迁,最开始时是江淮都统李峘幕府的副将,最终被封为陇西公,加封王爵。B. 李澄忠于朝廷。他被叛乱分子李希烈任命为尚书令,却派人向朝廷表心意;他审时度势,归顺朝廷,朝廷封他为武威郡王。C. 李澄很有谋略。兴元元年,在得到德宗亲手书写的帛诏时,他没有立即宣布,而是先集训兵马,为反叛李希烈做准备。D. 李澄做事很有个性。他在被加封为王爵后,每次呈上表章,必定会连着签署两个封爵,当时的士大夫都看不惯,讥笑他粗野。1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澄密令焚营阳遁者,养子辈果乘以剽掠,澄尽斩之。(2)比澄入,洽已据子城矣。澄乃舍浚仪,两军士日争忿,未能安。【答案】14. D 15. A 16. B 17. (1)李澄悄悄派人焚烧军营假装逃跑,李希烈的那些养子果然乘机抢劫,李澄全部斩杀了他们。(2)等到李澄进入(汴州城)时,刘洽已经占据汴州城的子城了。李澄于是驻守在浚仪,两军士兵每天都起纷争,不能安宁。【解析】【1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由语境可以得知,“李希烈”“李勉”“李澄”三个人物分别做的事情为:“攻陷汴州”“逃走”“投降叛贼”,可以排除A项、C项;由“以为尚书令”(任命他为尚书令),可以排除B项。句意:李希烈攻陷汴州,李勉逃走,李澄举城投降叛贼,李希烈任命他为尚书令,辖制调度永平军。故选D。【1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A项,“掌管刑法、狱讼、军令等事务”错误。“军令”由兵部掌管。兵部:管军事,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掌武将选用、兵籍、军械、军令等。刑部:管司法刑狱,相当于现在的司法部。掌管法律、刑狱事务。故选A。【16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B项,“归顺朝廷,朝廷封他为武威郡王”时间错位。结合文本内容“澄度不能制己,又中官薛盈珍持节至,封澄武威郡王,赐实封,乃燔贼旗节自归”分析可知,应是先封他为武威郡王,后归顺朝廷。故选B。【17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密”,悄悄的;“阳”,通“佯”,假装;“遁”,逃、逃跑;“果”,果然;“以”,连词,来;“剽掠”,抢劫、掠夺;“尽”,全部;“之”,代词,他们。(2)“比”,等到;“据”,占据;“乃”,连词,于是;“舍”,驻守;“日”,每天,名词作状语;“争忿”,起纷争。【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参考译文:李澄是辽东襄平人,他是隋朝蒲山公李宽的后裔。李澄因勇敢剽悍在江淮都统李峘幕府任副将,又来从永平节度使李勉,到他麾下,李勉任汴州都统,上奏推荐李澄任滑州刺史。李希烈攻陷汴州,李勉逃走,李澄举城投降叛贼,李希烈任命他为尚书令,辖制调度永平军。兴元元年,李澄派遣卢融带着奏表抄小路到皇帝外出停驻的地方。德宗嘉奖他,亲手写了帛诏藏在密丸内,(诏书中写)授任李澄为刑部尚书、汴滑节度使。李澄没有立即宣布,而是先集训兵马。李希烈起了疑心,派养子六百人防范他。贼军急攻宁陵,约请李澄到石柱。李澄悄悄派人焚烧军营假装逃跑,李希烈的那些养子果然乘机抢劫,李澄全部斩杀了他们。并将此事报告李希烈,李希烈不能责罚李澄。贼军派遣将领翟崇晖率领精兵进犯陈州,还没返回,汴州贼军兵少,李澄估计他们不能威胁自己,又有宦官薛盈珍持符节来到,封李澄为武威郡王,赐给实封(食邑制度之一),于是李澄焚烧叛贼旗帜、符节,归顺朝廷。李希烈已经失去李澄,而且翟崇晖又失败了,因此逃跑到汝南。李澄牟领兵将攻取汴州,驻扎在北门不敢进攻,等到刘洽的军队驻扎在东门,贼将田怀珍向其投降。等到李澄进入(汴州城)时,刘洽已经占据汴州城的子城了。李澄于是驻军在浚仪,两军士兵每天都起纷争,不能安宁。适逢郑州贼将孙液送降书给李澄,李澄派遣儿子李清快马前往。贞元初年,升任李澄为检校尚书左仆射、养成军节度使。李澄起初被封为陇西公,后来又被加封为王爵,他每次呈上表章,必定会连着签署两个封爵,士大夫讥笑他粗野。贞元二年去世,终年五十四岁。四、古代诗歌(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送李录事兄归襄邓刘长卿十年多难与君同,几处移家逐转蓬。白首相逢征战后,青春已过乱离中。行人杳杳看西月,归马萧萧向北风。汉水楚云千万里,天涯此别恨无穷。18. 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第一句叙述了十年间自己的境遇与朋友李录事相同,均是人生艰难,从而将深沉的感慨寓于其中,令人伤感。B. 首联第二句中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遇风飞转的蓬草形象写出自己漂泊无定的生活,隐含着羁旅中漂泊不定的苦味。C. 颈联中“归马”照应题目中朋友归襄邓之事,“杳杳”“萧萧”两个叠音词使音节产生了音乐美,渲染了欢快的气氛。D. 尾联写两人分别后相距千万里,所以离别的时候有无尽的伤感,照应了题中的“送”,惜别之意尽显。19. 全诗抒发了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答案】18. C 19. 世事艰难,羁旅漂泊的愁苦。相逢时的喜悦。相同际遇的人终于在“十年移家白首”“征战”后相逢。青春岁月流逝的感慨。在战乱流离中,青春不再,青春的锐气也早已消磨。对社会动乱的悲叹。个人身世坎坷,社会战乱动荡,诗人的痛苦之情充溢诗句之中。 离别的时候有无尽的伤感。【解析】【18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C项,“渲染了欢快的气氛”分析错误。相聚短暂,月已西垂,北风萧萧,你又要踏上遥远征程。“杳杳”是渺茫、悠远之意。“萧萧”是马的叫声,都含有悲凉的情味。故选C。【19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结合“几处移家逐转蓬”分析可知,抒发世事艰难,羁旅漂泊的愁苦。诗中诗人用“白首相逢”“征战后”“青春已过”“乱离中”这些语言,描写了在战乱后,和自己有相同际遇的朋友相逢。“相逢征战后”流露出朋友相逢的喜悦之情。“白首”“青春已过”流露出对时光飞逝,青春岁月流逝的感慨,自己与朋友均已老去,青春和青春的锐气在战乱流离中已消磨尽。“征战”“乱离”抒发了对社会战乱动荡、个人身世坎坷的痛苦之情。【点睛】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或句子;分析景语。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要注意平时积累一些诗人的相关材料,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诗人更要留心;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达的思想情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复杂的;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欢快、愉悦、激动、烦闷、恬淡、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五、默写(6分)20.补写出空缺部分。(1)氓中女子回忆小时候与氓嬉戏玩耍的快乐场景的诗句是“_, _”。(2)屈原在离骚中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给予深深同情的句子 是:_,_ 。(3)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了一句话来批评:“_,_。”【答案】 (1). 总角之宴 (2). 言笑晏晏 (3). 长太息以掩涕兮 (4). 哀民生之多艰 (5).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6). 齐彭殇为妄作【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宴”“晏”“艰”“妄”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六、语言运用(11分)21.在开展国学课堂论语课前3分钟演讲活动中,小明有感而发,从论语及课本中选择了一些经典词语,想给自己写两幅励志对联,请你按要求帮他组合成对联。对酒当歌三省吾身知行合一雄心不灭日新其德远志长存涉水跋山仁智双修第一副表达在困难面前勇往直前:_第二幅表达要不断反观自己、加强修为、日日进步:_【答案】对酒当歌雄心不平 涉水跋山远志长存三省吾身知行一致 日新其德仁智双修【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联的基本常识运用。题干要求,上下联各为七字,语意连贯,符合题干要求。注意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如表达在困难面前勇往直前:对酒当歌雄心不灭 涉水跋山远志长存。对酒当歌,是对着酒、当着歌的意思,代指享乐环境和享乐生活。上联即使处在享乐环境中,依然雄心万丈。下联即不管前途多么漫长和曲折,依然怀抱高远的志向,勇往向前,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人生的目的地。如果下联学生写成“远志长存涉水跋山”则给2分。【考点定位】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名师点睛】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属于一种凝缩了的文学艺术品类。在众多的文学品类中,它以最精巧的语言和有节奏的韵律集中地反映人们的生活而抒发情感。其实,一副好的对联,就是一首诗,可以说,对联是具有特殊形式的诗。 概括对联的特点,主要分四个方面:一是形式对称,二是内容相关,三是文字精练,四是节奏鲜明。也有人将其称为对联四美,即建筑美、对称美、语言美和节律美。如本题“三省吾身”出自论语。学而,代指自觉地反复检查自己的行为。“日新其德”出自传说中的商汤盘铭:“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比喻不断洗涤自己的灵魂,不断提高自己的品德。本联的意思是:经常反省自己,关键要注意是否做到了知行合一,不要说一套做一套。而每天坚持追求进步,则要在良知与理性两个方面都有成长。如果学生下联写为“仁智双修日新其德”则给1分。22.余光中先生说:一个方块字是一个天地,美丽的中文不老。许多汉字自身的构成就能诠释含义、激发联想。请仿照示例拆拼汉字,并用富有文采的语言描述它。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方法。例1墨:大地滋养出一个黑色的精灵,在古朴的宣纸上翩翩起舞。例2鸿:江边盘旋的那只孤独的鸟啊,每一声哀鸣都在诉说游子的心曲。(1) 尘:_(2) 舒:_【答案】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和仿写能力。拆拼汉字并进行描述也是一种仿写句式和语言表达的题型。例句中的“墨”字被拆分为“黑”和“土”两个字,然后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墨水的颜色和用途形象地生动地表述出来;将“鸿”字拆成“江”和“鸟”两个字,然后用拟人手法将“鸿”字在诗词中表达的意思和效果生动形象地表述出来。据此可仿照例句将“尘”“舒”字分拆开,然后也用一种修辞手法进行描述即可。比如“尘”字可拆开为“小”和“土”;“鸿”可以拆开为“舍”和“予”两个字组,“予”同“余”,我的意思。根据分析发挥合理的想象,仿照例句的句式并结合这两个字所表达的意思把这两个字拆开表述出来,表述时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点睛】从示例看,先利用中国汉字会意字的特点将汉字拆分为有意义的两个部件,然后用形象的词句诠释其含义,并驰骋联想和想象,用富有文采的语言和至少一种修辞手法描述其形象的特点、意义等。例如“尘”,可拆分为小、土水,然后根据“尘”的含义,轻飘飘飞着的小土粒,联想到沙尘暴,据此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进行描述即可。七、 写作(60 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刚刚过去的一年,无论世界、国家,还是家庭、个人,都经历了各自路途中的阴晴雨雪。过去这一年中的喜怒哀乐,哪些是值得你回味的?请以“xx,值得回味的日子”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800 字左右。【答案】xx,值得回味的日子时光如白驹过隙,xx已经过去了。回首xx,值得回味的日子,便是与你在一起的日子。由于考学的原因,你我分隔两地,只有在假期才能相聚。还记得那天阳光正好,你提议我们去乒乓球馆再切磋一下,时隔两年,你想看看我的球技有没有长进。两年没有拿过球拍的我,有点儿心虚,但我还是应战了,我知道,两年前,那场比赛你输得不甘心。随着离球场越来越近,我的腿像是在一点点灌入了铅,愈发的沉重。因为那场比赛,你我的关系变得疏远了,我一直不敢再拿起球拍,不敢面对你我发生的不愉快。看着你颀长的背影,我调整心理影响,追上你的脚步。找到场地之后,我们都开始做热身活动,看着你的一举一动,觉得两年前那个乳臭未干的毛头小子,已然成长为一个成熟稳重的大男孩儿,看着你我会心一笑。比试开始了,我做了个深呼吸,心里想:这只是场普通的训练赛,较之前的训练没什么差别。我握紧球拍,屈膝,准备接你的球。第一个球我顺利地挡了过去,紧接着你又来了个下旋球,我推了一下,眼看着球就要落在你那边的案子上,可谁知道,球发生了一百八十度大转弯,飞了出去。我暗自安慰自己,两年没摸球,肯定手生,没关系。接下来,你来了一通刀削斧砍,让我无法应付,没想到你两年来,球技长进这么多,让我甚是惊讶。好不容易有个球能让我用出我的必杀技正手抽死角,这球你肯定输,正等着看你失落的脸,谁知你竟然防了回来,这时我再想回防,已为时已晚。我输了。我在球台边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回想着刚刚打球的过程,我产生了很多疑问。你打球的套路与之前相比真的是好得太多了,我自叹不如。这两年,你肯定没少下工夫。你似乎知道我心里在想什么。你说,这两年你每天都有两个小时来练球,琢磨怎么打才能打得更出色。你向我描述着你是如何将学习与打球做到两不误,具体的话我记得不太清楚了,但是我记住了最后几句话。“只要你想做的,没有你做不到的。这是你曾经对我说过的。我们最初的梦想是打出最好的球,做最好的自己。我始终没忘。”他的话,使我如梦初醒,这两年来,我浑浑噩噩,每天混着日子,忘了我们最初的梦想,偏离了自己的运行轨道。高考,渐渐近了。他,坚持初心,已得到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保送名额,而我,早已迷失了方向,忘记了当初的梦想梦想,应该是心中始终怀揣着的。你的话,值得我深思与回味,必将对我产生重要的影响。xx的这一天,是我值得回味的日子。【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命题作文的写作能力。命题作文,审题非常关键,拿到作文题目,要解决三方面问题:确定文章体裁;划定取材范围;掌握写作重点。本题是一则材料加命题的作文,考查考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和感悟能力,审题难度不大。限定所写的内容应发生在xx,而且是“值得回味”的,提示考生要写一篇回忆性文章。“回味”,基本意思为指吃过东西后,留在口腔中的余味。引申为在回忆中细细体会、玩味。所给材料中“无论世界、国家,还是家庭、个人”等内容则提示了考生选材的范围,所写的日子可以是世界、国家发生了大事件的日子。如隆重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全国两会召开,选举产生新一届国家领导人;制定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全国开征环境保护税,试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嫦娥四号发射,将实现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等。也可以是关于家庭、个人的令人难忘的日子。如考试失败;朋友的分别;和父母之间的摩擦等。建议从生活中的小事入手,以小见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