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处理 (2)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16388171 上传时间:2022-07-05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0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处理 (2)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处理 (2)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处理 (2)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处理1.目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可以及时发现突发事件的苗头,保证事件报告工作的质量和资料的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及时采取控制措施,防止事件危害扩散、蔓延,消除突发事件的危害;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2.职责和基本任务卫生行政部门: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报告制度,明确突发事件应急报告主体,规范突发事件应急报告内容,组织、协调、监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根据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授权,及时通报和公布本区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情况。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执行突发事件应急报告制度,规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负责辖区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与管理。设置专门的举报、咨询热线电话,接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咨询和监督。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过程中的初步报告、进程报告、结案报告。及时、准确地为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控中心提供信息,以快速对事件做出反应和及时处理。医疗救治机构,社区、乡镇、和村的防保干部:应当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下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l 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的;l 发生或者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的;l 发生传染病菌种、毒种丢失的;l 发生或者可能发生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事件的根据国家救灾防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管理规范(2003版)中4.3 报告方式:4.3.1事件发生地的县(市、区)为基本报告单位,卫生行政部门为责任报告人,同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使用国家救灾防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报告,。3.主要内容和方法(1)内容:报告传染病及新发传染病、中毒事件、污染事故、自然灾害及意外伤害事件等突发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事件的性质、发病人数、死亡人数、三间发布、主要病征、受威胁人数、事件的可能原因、已采取的应急措施、控制效果、现状和趋势、需要解决的问题等。报告的时间、报告人、联系电话等。以上内容不可能在事件发生后2小时内完整收集并报告。根据国家救灾防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管理规范(2003版)中3.3报告内容:“3.3.1初次报告(1)必须报告信息:事件名称、发生地点、发生时间、波及人群或潜在的威胁和影响、报告联系单位人员及通讯方式。(2)尽可能报告的信息:事件的性质、范围、严重程度、可能原因、已采取的措施,病例发生和死亡的分布及可能发展趋势。3.3.2阶段报告:报告事件的发展与变化、处置进程、事件的诊断和原因或可能因素;在阶段报告中既要报告新发生的情况,同时对初次报告的情况进行补充和修正。3.3.3总结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结束后,对事件的发生和处理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其原因和影响因素,并提出今后对类似事件的防范和处置建议。”(2)方法:通过各级各类监测点,尽可能的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一旦发现突发或疑似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关责任人员立即按规定程序报告。报告方式有电话报告、传真报告、传真报告、口头报告、书面报告等接报后经初步核实,立即向值班领导汇报;经授权,根据当时情况以电话、传真、网络、口头书面等形式即向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包括不同调查阶段的流调报告)。国家救灾防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4.工作流程和步骤(1)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2)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3)接报,记录报告内容;(4)电话方式或事件发生地应急人员初步核实;(5)报告值班领导与相关职能部门;(6)执行领导指示通知有关部门人员应急响应;(7)报告卫生行政部门与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8)组织现场流行病学、卫生学调查;(9)报告调查核实情况;(10)终极报告;(11)资料归档。5.技术文书(1)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标准、技术方案;(2)相关管理文书:记录、报表(提供格式化样张)。应急值班工作制度;信息监测分析工作制度;主动监测工作制度;技术培训、指导工作制度;督导检查工作制度;(3)相关工作文书:记录、报表(提供格式化样张)。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审批文书、工作记录;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查。6.质量要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质量控制关键是报告时限:属于传染病的,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规定的报告时限报告。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第二十条之规定报告;报告途径与方式:医疗机构和监测哨点按规定的方式,在最短的时间内报告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确认疫情后,按规定向县级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004)第三章 疫情报告、通报和公布第三十条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和采供血机构及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发现本法规定的传染病疫情或者发现其他传染病暴发、流行以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时,应当遵循疫情报告属地管理原则,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或者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内容、程序、方式和时限报告。表4-1-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的质量要求工作流程和步骤质量控制关键点反映该点的指标指标基本含义和测算公式具体标准(值)建立网络直报系统系统覆盖状况疫情网络直报率设备维护设备完好网络设备完好率报告填报内容报告卡的完整率准确率填报时间报出及时率记录完整率审核审核时间审卡及时率7.工作频率、数量(1)发生突发事件即报告,接到报告后2小时内报出初步报告;进程报告每日一报,特殊情况随时报告;结案报告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完毕后报出。(2)实时监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报告网络,发现异常须做好记录和响应(如核实、报告、启动应急调查处理机制等)。当日审核疫情卡片,每旬召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及疫情预测分析会议1次,特殊疾病和重点疾病每天分析一次,形成情况分析、预测报告。(3)重点行业,重点人员每年开展职业病筛查一次。(4)每年对应急报告网络信息人员培训一次。(5)每半年对基层疾控机构网络使用及维护情况、报告情况、值班情况开展一次督导检查。对相关医疗单位的主动监测工作每月开展一次。对企业监测、筛查工作每年一次。并有年度工作评价报告、工作总结表4-1-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的数量和频率工作流程和步骤具体内容地级工作内容的量和频率县级工作内容的量和频率初步报告报告后2小时报告后2小时进程报告每日一报每日一报结案报告处理完毕后3个工作日处理完毕后3个工作日特殊情况报告随时报告随时报告8.绩效评估指标和标准 信息网络运行情况,是否畅通;工作记录是否完整;群众反馈意见;技术培训、指导开展情况;各类督导检查情况;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是否及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内容是否完整,准确;进程和结案报告情况。(1)责任报告单位(或个人)的传染病报告卡等突发事件应急报告填写情况。如合格率、迟报率、漏报率和“死卡复活”率;定期报表上报的上报率、及时率、合格率;特殊疫情报告的及时率、准确率;疫情资料的分析和利用。(2)疫情网络直报;网络设备、完好率;传染病报告卡的完整率、准确率、报出及时率、审卡及时率;人员培训率、培训合格率;突发事件报告及时率。网络直报率要求100,网络设备完好率要求100。传染病报告卡的完整率、准确率、报出及时率、审卡及时率均要求100。网络维护、监测、反馈、分析记录完整(3)应急值班:值班记录、活动记录完整,无缺项。值班人员无缺岗。值班电话记录、车辆出车记录、人员值班记录完整率;值班设备(网络、电话、传真、车辆)完好。(4)主动监测:活动开展记录,工作报表、报告。(5)技术培训:要求有培训文件、教案、签到、考卷及成绩。(6)技术指导:活动记录。(7)督导检查:检查记录、发现的问题整改落实情况。表4-1-3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的评价指标项目内容事件控制效果的评价指标指标的基本含义和测算公式标准值初步报告及时率100进程报告及时率100结案报告及时率、完整率100特殊情况报告是否符合上级要求1009.保障措施组织保障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报告网络,各责任报告单位有相关职能科室、专人负责,建立完善突发事件应急报告与督导制度,相关工作制度:应急值班工作制度;信息监测分析工作制度;主动监测工作制度;技术培训、指导工作制度;督导检查工作制度健全。人力条件和技术培训传染病科(所)负责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不明原因疾病)的日常信息监测、收集、分析与预测预报;对基层的技术培训、指导、督导。公共卫生科(所)负责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食物中毒、职业中毒、其它化学中毒)的日常信息监测、收集、分析与预测预报;对基层的技术培训、指导、督导。表4-1-4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的人力条件(每万人口每年所需人天数)步骤和流程具体内容所需人力(人天)初步报告报告发生的时间报告发生的事件报告发生的地点报告发生的发病人数3人0.25天/人10件进程报告报告发生的死亡人数报告发生的三间发布报告发生的主要病征3人0.5天/人4次/件10件结案报告事件的可能原因控制效果需要解决的问题3人1天/人10件特殊情况报告已采取的应急措施2人0.5天/人02次/件物质保障物质保证:值班电话2部;传真机1部;应急值班室电脑1台;应急值班车辆1台督导检查车辆1台;培训设备;办公耗材;表4-1-5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必需的物力条件仪器设备名称目前配备的数量年使用工作日按工作量要求计至少应配备的数量设备是否工作必须是否可在科室内共享是否可在机构共用便携式计算机05197.280.636.8数码像机05193.185.250.7摄像机05190.785.458.0传真机18199.384.650.0计算机16.51100.077.238.8打印机15199.382.643.7复印机05195.287.658.0电视机031100.060.060.0资料柜01100.0100.00.0专用移动电话03652100.028.614.3专用固定电话13652100.0100.00.0车辆05191.990.573.5网络设备1361100.083.758.5实验室采样检测设备01100.0100.00.0气象资料库01100.0100.0100.0统计局相关数据库01100.0100.0100.0通风设施25100.0100.00.0监视器02100.00.0100.0荧光显微镜0.551100.050.050.0分析软件03651100.040.020.0移动硬盘05100.00.0警报器02100.00.0100.0固定电话03651100.050.00.0电传机02100.0100.00.0样品储备箱02100.0100.00.0消防设施23100.0100.0100.0无线网络系统01100.0100.00.0扫描仪01100.0100.0经费保障工作经费 :24小时值班经费;2部值班电话费用;网络费用;培训、技术指导费用;督导检查费用 1万元;其它不可预测费用 1万元。表4-1-6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的经费条件(每万人口每年,单位:元)步骤费用具体内容市级县级东部中部西部东部中部西部初步报告3.0 1.8 2.3 22.0 18.5 10.8 进程报告2.3 1.8 2.9 17.7 16.8 10.7 结案报告2.6 1.7 2.4 17.7 14.6 7.6 特殊情况报告3.3 1.9 2.2 17.2 18.1 0.0 合计11.1 7.2 9.8 74.7 67.9 29.1 五、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指通过描述性调查、现况调查、病例对照调查、队列调查、生态学调查或相关性调查,验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假设和修订假设,并对已经采取的控制措施进行评估调查。1.目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目的是:查明原因或寻找病因线索及危险因素;控制疾病进一步发展,终止疾病暴发或流行;预测疾病暴发或流行的趋势;评价控制效果;进一步加强已有监测系统或建立新的监测系统提供依据;为现场流行病学人员提供培训机会。2.职责和基本任务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协调事件发生地相关部门开展调查和落实控制措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组织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样品采集,及时报告事件动态,收集流行病学现场内所需人口、社会、自然、生态等基本资料。医疗救治机构:提供患者相关临床信息,负责病人隔离救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协助开展流行病学现场调查。当地行政部门:协助开展调查和落实控制措施。协调卫生宣传教育,防止心理恐慌。职业病防治机构,环保部门。3.内容和方法(1)主要工作内容: 调查内容:A对爆发与流行的传染病、新发传染病、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事件、发生传染病菌种和毒种的丢失或放射性物质泄漏等影响公众健康的污染事故、自然灾害及意外伤害事件等进行流行病学调查:B了解暴露、健康的情况;C事件发生情况:时间、地点、范围、特点及危害程度;D确定事件发生的原因;E划分隔离污染区;F危害因素的监测与检测;G暴露人群的观察与保护H因果分析调查收集的基础资料包括:A人口资料:人口数及其地区、年龄、性别、职业、文化、民族分布以及流动人口数; 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平均期望寿命;B死因资料:死亡人口的地区、年龄、性别、职业、民族等分布和死因分布;C自然因素资料:地形、地貌、植被;气象、水文;病媒昆虫、动物的种群分布和季节消长;D社会因素资料:医疗、疾病控制机构的数量、分布与能力,卫生服务的资源的分配;公共卫生设施、给排水和污物处理;经济生活;与疾病有关的生产活动、风俗文化,个人卫生条件与习惯;E重要的传染病流行史料;F病情资料: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及其分布;漏报率、漏诊率和调查发病率;疫源地(包括散发、流行、爆发)调查处理的总结资料。(2)方法调查准备:接到突发事件报告,必须了解事件发生的单位、时间、地点;疫情和事故的性质、受威胁人数、发病人数、死亡人数;发病的可能原因、初步的分析、已采取的应急措施及应急小分队负责人的联系方式。组成应急小组,根据事件的性质带上相应的应急箱,60分钟内出发。流行病学方法:收集人口、自然、生态等基本资料,个案调查、核实诊断,描述三间分布特征,查明病因或流行的可能因素; 实验检测方法:相关标本或样品的采集与检验检测;分级分类响应:界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性质;查明波及范围和严重程度;控制保护并举:采取控制措施,追踪密切接触者;综合分析方法:撰写调查报告。集体讨论法。一般步骤为:确定调查对象、拟定调查提纲、座谈准备、进行座谈、事后整理等电话调查。包括传统的电话调查和计算机辅助电话调查。问卷调查。包括入户调查、街头拦截式调查等。4.工作流程和步骤制定调查计划,确定调查内容;A深入现场访谈:召开当地有关行政领导、医疗保健人员、有关群众参加的座谈会,听取该社区或单位的基本情况介绍,了解发病情况。B调查设计:根据访谈的初步结果,按照描述性流行病学和分析性流行病学方法设计调查思路或方案;C拟订或修订调查表:平时应设计好通用的个案调查表(如:非典、人禽流感、接种事故等、食物中毒)和一览表,根据现场具体情况进行补充修订;个案调查表和一览表应包括一般情况、发病情况(临床表现、临床检查、检验)、流行学史、免疫史、暴露危险因素、实验室检测结果、结论、调查人和调查日期等内容。D确定调查内容,包括基础资料、生态环境、可疑因素、传播过程、传播途径、传染与污染来源,水源、食物、垃圾、厕所的管理;采集样品,检验检测等;E确定病例定义,调查所有病例,采用分析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比较病例组与非病例组暴露因素情况,推断可能的发病原因。个案调查,环境调查,样品采集等收集资料分析资料,明确诊断,分析可能的发病因素;提出控制方案,督导现场控制措施落实,检查控制效果;撰写调查报告。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主要包括组织准备、核实诊断、确定暴发或流行的存在、建立病例定义、核实病例并计算病例数、描述性分析(三间分布)、建立假设并验证假设、采取控制措施、完善现场调查和书面报告等10个步骤。5.技术文书相关的政策法规类见附件反映现场流行病调查工作痕迹的:调查设计,各类调查表格,现场调查工作记录,现场调查的原始个案调查表和一览表,技术培训记录,各类现场的初始调查报告、进展调查报告、结案调查报告撰写规范;反映现场流行病调查工作管理痕迹的:现场流行病调查工作制度,督导检查工作制度;通用的个案调查表(如:非典、人禽流感、接种事故等、食物中毒)和一览表,常见传染病疫情、食物中毒、职业中毒和放射污染的现场调查工作技术方案。6.质量要求表5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工作质量要求工作流程和步骤质量控制关键点反映该点的指标指标基本含义和测算公式具体标准(值)制定调查计划,确定工作思路计划的有无,计划的完整性(解释,附件应提供一个标准计划,也可以是工作流程内容的完整性)工作流程内容的齐全程度,调查表格完整核实诊断准确性准确率事件报告报告方式、时限报告完整率、及时率个案调查,环境调查,资料收集整理分析方法、形式、的选择数量调查的规范程度资料收集的完整性样品采集与检测标准、样本的选择数量操作规范程度结果准确率撰写调查报告报告全面完整,发病原因和危险因素分析准确,控制措施切实可行现场控制措施落实的督导检查,控制效果评价方法、形式的选择落实率、二代发病率7.工作频率、数量现场应调查所有病例,每个病例均有完整的个案调查表;追踪传染源和密切接触者;根据情况采集典型病例血液、尿液、粪便、咽拭子、呕吐物等样品;样品的采样合理、全面;抽样调查的数量应满足控制抽样误差的要求; 应急队伍接报后60分钟内必须出动;携带物品满足工作需要,包括交通工具、通讯设备、调查表格、参考书籍、采样器材、摄影摄像器材、消毒药械、个人防护用品等;工作记录完整。个案调查率达90,应已可以满足要求。调查所有病例在实际工作中难以实现。事件发生现场的基本情况调查,健康危害因素的追踪调查表5-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数量和频率工作流程和步骤具体内容地级工作内容的量和频率县级工作内容的量和频率应急响应应急队伍出动时间60分钟内60分钟内资料收集流调资料(如调查表格、流调报告、流调相关书籍)完整情况完整情况个案调查现场应调查所有病例, 每个病例均有完整的个案调查表样本代表性抽样调查的数量应满足控制抽样误差的要求物资准备交通工具、通讯设备、调查表格、采样用品、快速检测设备、消毒药械、个人防护用品、摄影摄像器材等数量充足数量充足样品检测样品的采样合理、全面检测方法科学结果准确数量满足调查要求数量满足调查要求8.绩效评估指标和标准(1)绩效评估应急处置队伍组建情况,应急处置队伍职责分工及落实情况,调查各个环节的工作数量,事件原因是否查明,调查报告撰写是否规范,技术培训、指导开展情况,个人防护、安全情况,各类督导检查情况,年度工作评价报告、工作总结,群众反馈意见。(2)评价指标流调及时率;个案调查率;工作记录完整率;无安全事故发生; 事件报告率;事件报告及时率;表5-3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绩效评估指标项目内容工作效果的评价指标指标的基本含义和测算公式标准值应急反应流调及时率反映及时情况,百分数100%规范操作个案调查率反映调查范围,百分数100%工作记录完整率流调工作质量与资料管理个人防护无安全事故发生个人防护,实验室安全流调报告达标率反映流调质量,百分数90%9.保障措施组织保障: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成立应急处置队伍,由各专业科室和辅助科室人员组成,由分管领导或各科室负责人任队长。 应急处置队伍由分管领导统一指挥协调,按照现场调查工作规范,实施各项调查措施,为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组织保证;派出人员数量、专业按突发事件性质、规模而定。人员配备: 组建23支应急处置队伍,每支应急处置队伍应包括流行病专业人员2名、卫生专业人员2名、消杀人员1名、微生物和理化检验人员各1名、宣传教育专业人员1名、司机1名,共89人组成。视突发事件性质、规模,人员数量、专业配置可以进行整合。特定岗位在该项工作应花费的人天。表5-4 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人力条件(每万人口每年所需人天数)步骤和流程具体内容市级县级合计东部中部西部小计东部中部西部小计制定调查计划,确定工作思路制定调查计划,确定工作思路0.00 0.01 0.01 0.01 0.03 0.05 0.09 0.04 0.02 核实诊断核实诊断0.01 0.02 0.03 0.02 0.07 0.08 0.18 0.08 0.04 事件报告事件报告0.09 0.11 0.14 0.11 0.51 0.70 1.56 0.61 0.27 个案调查,环境调查,资料收集整理分析个案调查,环境调查,资料收集整理分析0.01 0.02 0.03 0.02 0.08 0.09 0.20 0.09 0.05 样品采集与检测样品采集与检测0.01 0.01 0.02 0.01 0.05 0.05 0.12 0.05 0.03 撰写调查报告撰写调查报告0.01 0.02 0.02 0.02 0.09 0.12 0.27 0.11 0.05 物质保障: 能满足应急工作需要的通讯、办公、车辆、应急处置的药品、用品、消毒药械、个人防护用品、实验室采样检测设备、试剂等物质。车辆配置:指挥车1辆,应急处理车1辆;消毒药械:普通喷雾器,背负式喷雾器,超低容量喷雾器;消毒药品;漂白粉、漂白精片等;预防药品与生物制品;防护用品:防护衣,防护口罩,防毒面具,等;通讯器材:电话、步话机等;办公设备:笔记本电脑1台,打印机1部;实验室采样检测设备:现场检测器材:余氯测定仪、大气测定仪等表55 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物力条件仪器设备名称目前配备的数量年使用工作日按工作量要求计至少应配备的数量设备是否工作必须是否可在科室内共享是否可在机构共用便携式计算机03199.382.438.8数码像机03197.987.451.4摄像机03196.583.858.0传真机05199.388.446.8计算机15199.383.638.6打印机151100.085.739.7复印机05198.688.058.1电视机11100.0100.0100.0指挥车05194.185.564.8超低容量喷雾器041100.083.651.9车辆0.511.5100.050.050.0大气测定仪03197.682.955.6快速毒理检测仪02100.0100.00.0快速现场检测车03.5199.385.663.2漂白粉1051100.078.252.0网络设备18.5199.383.248.1余氯测定仪03197.683.856.4实验室采样检测设备151100.080.853.3气象资料库14.51100.082.151.3麻疹疫苗75.51普通喷雾器23199.383.254.9统计局相关数据库01100.0100.0100.0通风设施25100.0100.00.0监视器02100.00.0100.0背负式喷雾器23299.384.154.1防护衣,防护口罩,防毒面具1031100.082.452.9步话机161100.082.847.2远程图像传输系统01100.00.0100.0预防药品与生物制品151100.080.049.6移动硬盘01100.00.0移动实验室01100.00.0100.0警报器02100.00.0100.0各种快速监测仪02100.0100.0100.0消防设施23100.0100.0100.0无线网络系统03100.0100.0100.0水质检测仪02100.0100.00.0扫描仪12100.0经费保障工作流程和步骤以及其中的内容预计消耗通讯费、交通费、制作宣传材料费可变成本(消耗品成本),但不包括人力成本, 表5-6 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经费条件(每万人口每年,单位:元)步骤费用具体内容市级县级东部中部西部东部中部西部制定调查计划,确定工作思路确定工作思路3.6 3.4 2.1 13.2 21.8 8.7 核实诊断核实诊断10.1 13.5 11.5 41.2 61.8 21.7 事件报告事件报告20.8 33.2 8.3 125.3 109.3 64.4 个案调查,环境调查,资料收集整理分析资料收集整理分析25.6 42.4 38.5 196.6 164.0 23.0 样品采集与检测样品采集与检测19.7 51.4 20.8 326.9 189.3 192.0 病人隔离救治,院内感染防护感染防护21.4 9.0 11.9 146.4 99.4 85.5 消杀灭与污染源消除消杀灭与污染源消除14.8 9.6 8.0 82.2 64.0 45.9 个人防护个人防护1.9 2.2 5.1 8.8 19.6 13.5 社会动员健康教育社会动员健康教育14.3 27.1 16.6 57.6 54.0 41.4 合计132.3 191.7 122.8 998.2 783.2 496.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