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good****022 文档编号:116372934 上传时间:2022-07-0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调研报告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调研报告一、社区工作者队伍现状身份和来源。全市(区)共有个街道个社区,社区工作者共人,主要包括通过选举担任社区“两委”成员且在社区坐班的居民干部人;全省统一招录的社区专职工作者人(含担任社区“两委”成员人);有关部门招聘并下派到社区工作的劳动协管员、计生协管员、民政事务助理、残疾人专干、养老照护员等各类协管员人;还有个别街道、社区根据工作需要聘用的临时人员名。年龄和学历。社区“两委”成员多数是社区居民和离退休、下岗职工,年龄偏大,学历偏低,45岁以下人占%,45岁以上人占%,其中55岁以上人占%;中专及以下学历人占%;大专人占%;本科以上人占%。社区专职工作者,35岁以下占到%,本科以上学历占%。各类协管员普遍学历较低,大专及以下学历人占%。专业资格和从业年限。目前,社区“两委”成员中取得社会工作职业资格人占%;社区专职工作者中取得社会工作职业资格人占%,其中助理社会工作师名,社会工作师名;各类协管员中取得社会工作职业资格人占%。社区“两委”成员普遍任职时间较长,社区专职工作者35年居多,各类协管员510年居多。补贴待遇。社区专职工作者报酬待遇按大专、本科、研究生每月分别为2500元、2800元、3300元,担任社区正职、副职、委员的,分别每月再增加1100元、800元、600元。居民被依法选举为社区“两委”成员的,担任社区正职每月元、副职元、委员元;已享受退休待遇,仍在社区担任职务的“两委”成员,正职元、副职元、委员元。各类协管员及公益性岗位每月补贴10002800多元不等。注:其他未列举出的现状,如在本地区比较突出,可单独列出。二、主要做法近年来,我们高度重视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不断健全完善选、育、管、激全链条工作机制,着力打造一支信念坚定、素质过硬、作风优良、为民服务的社区工作者队伍。(一)创新选聘方式,注入源头活水。坚持从基层选拔一批、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一批、从上级组织选派一批,不断拓宽进人渠道。一是把群众公认的干部选出来。始终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考准察清人选的政治素质。明确“五选八不选”要求,采取“两推一选”“公推直选”等方式,将一批信念坚定、作风务实,善做群众工作,有能力、有办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党员群众充实到社区“两委”班子中,不断优化干部队伍结构。二是把高素质专业化的优秀人才聘到位。跳出“社区干部在社区选”的局限,按照每个社区59名的标准制定社区专职工作者配备规划,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择优录用,持续为社区工作者队伍补充新鲜血液,一大批“80后”“90后”大学生进入社区工作者队伍,成为社区治理、服务群众的骨干力量。三是把机关业务骨干派下去。建立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到社区任职、新录用公务员到社区锻炼制度,先后从县区、镇街后备干部中选派名年轻优秀党员担任社区党组织书记或“第一书记”。(二)强化教育培训,提升素质能力。一是全员轮训。将社区工作者纳入全市干部人才培训规划,健全市级示范培训、县区重点培训、镇街全员培训机制,每年对社区工作者进行一次集中轮训。2018年以来,各县区、镇街共开展各类培训多场次,培训干部余人次。二是专业培训。制定年度初任培训、专业培训、进修培训计划,出台鼓励支持社区工作者参加专业资格考试的政策,引导社区工作者参加各种职业资格和学历教育考试。目前,全市拥有社会工作职业资格人员比例由2012年的%提高到目前的%。三是跟踪培养。建立社区干部联片包户制度,设立优秀社区党组织书记工作室,县区、镇街领导班子成员与社区工作者开展“一帮一”“一带多”联系帮扶,先后选派多名有发展潜力的社区工作者到先进社区跟班学习,为社区培养储备后备力量。(三)打通晋升渠道,拓展发展空间。打破社区工作者晋升“天花板”,按照30%左右的比例,推动社区专职工作者通过依法选举进入社区“两委”班子。加大从优秀社区工作者中培养发展党员力度,推荐符合条件的优秀社区工作者担任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劳动模范,每年表彰和奖励一批工作成绩突出、群众满意的社区工作者。探索“社区干部社区专职工作者社区党组织书记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镇街党政班子副职”的人才培养模式,推动三项机制向基层延伸,加大从社区党组织书记、居委会主任中招录公务员和事业编制人员力度,让社区工作者干事有奔头、晋升有空间。目前,全市名社区党组织书记因业绩突出进入到镇街领导岗位,名优秀社区党组织书记、居委会主任、社区专职工作者进入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四)落实待遇保障,激发队伍活力。一是提高薪酬待遇。大幅度提高社区工作者报酬待遇,目前,全市社区“两委”成员补贴平均达到元,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平均达到元以上。(加五险一金办理情况)二是强化正向激励。加大对优秀社区工作者表彰鼓励力度,优先推荐为“两代表一委员”,不断提高政治待遇,切实增强职业荣誉感。2012年以来,全市名社区工作者被推荐表彰为市级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三是注重关爱激励。建立街(镇)领导班子成员与社区工作者定期谈心谈话制度,及时了解思想状况,协调解决工作生活实际问题。严格落实定期体检、带薪休假、节日慰问等制度,用真情、真心关爱社区工作者。三、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选聘不规范,多头管理统筹难。目前,社区工作者主要由城市居民、企业退休人员、下岗职工、大学生等各类人群组成,这些人员进入渠道不同,有的通过依法选举产生,有的通过面向社会公开招聘进入,有的由有关部门招聘安排在社区工作,有的从镇街机关下派,他们分别隶属于不同的部门管理,而且来源不同,工资发放渠道和标准也不尽相同。特别是人社、老龄等部门下派的各类协管员,实行条条管理考核,对社区整体工作参与不积极、不主动,致使一些社区力量分散,人力资源缺乏有效整合。(二)能力不适应,专业化水平较低。随着城市管理重心不断下移和居民群众需求日益多元化个性化,社区承担着许多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功能,迫切要求社区工作者应该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目前,社区工作者主要集中在35岁以下和45岁以上两个年龄段,前者主要是近年来招聘的社区专职工作者,后者主要是社区居民和企业退休、下岗职工,年龄断层比较严重,%的社区工作者未取得社会工作职业资格证。年龄偏大的社区“两委”成员工作经验丰富,但知识储备、专业技能欠缺,面对工作的新要求往往力不从心。年轻的社区专职工作者普遍学历较高,但社区工作经验不足,处理问题不够稳妥,不善于做群众工作,缺乏多样化的专业能力,在提供精准服务、解决群众困难、化解社会矛盾等方面经常有畏难情绪、挫折感和无力感。(三)保障不到位,内生动力不足。虽然近年来我们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社区工作者报酬待遇有了较大提升,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与社区工作者承担的职责与任务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调研中,79.6%的人认为目前最大的困难是工资收入低,86.1%的人认为薪资和目前的工作极不匹配;一些老同志认为,自己工作时间久、贡献大,但待遇却比年轻人低;一些协管员认为,自己与社区专职工作者同在一个岗位工作,但同工不同酬,待遇差别较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社区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四)晋升不通畅,职业荣誉感归属感不强。社区“两委”正职、副职等职务非常有限,社区工作者缺乏晋升机会,近三年全市社区专职工作者当选社区“两委”正职的人,副职人,分别占社区专职工作者总数的%和%。调研中,社区工作者认为发展前途小的占54.1%,社会地位低的占56.62%;对自己未来愿意扎根社区、继续为民服务的仅占44.39%。社区工作者发展前景不明朗,职业荣誉感和归属感不强,造成社区工作队伍不太稳定,近三年全市共流失人,占社区工作者总数近%。四、意见建议(一)强化社区工作者员额化管理,做到队伍有保障。按照总量监管、控超补缺、动态调整的原则,在社区工作者总体规模保持稳定的前提下,实行员额管理,依据社区服务人口数量合理分配社区工作者员额。全市社区规模以服务人口3000户为宜,由县区结合实际,合理划分社区管辖范围。2000户以下的社区核定5-9名社区工作者,2000户以上的每增加300户,增加1名社区工作者,5000户以上核定19名,最多不超过22名。为确保全市社区工作者员额管控,每年底,由县区民政局梳理汇总本县区每个社区应配备的社区工作者员额,报市民政局审批备案。(二)强化社区工作者规范化招聘,做到进入有渠道。进一步规范社区工作者进入渠道,主要采取公开招聘的方式,严把社区工作者入口关。依据县区民政部门上报的社区工作者员额空缺情况,制定招聘计划,市委组织部、市民政局、市财政局联合核定,报经省委组织部、省财政厅、省民政厅核准,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社区专职工作者。具体由省民政厅、省人社厅负责组织笔试,市级组织和民政部门组织资格初(复)审和面试。应聘人员应当符合法定就业年龄段的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员。所有新入职社区工作者与街(镇)签订聘用劳动合同,实行街(镇)统一管理,社区统筹使用。县区组织部门根据工作需要,也可选派县区、镇(街)机关优秀公务员、事业编制工作人员担任社区党组织书记或第一书记,占所在社区员额。(三)强化社区工作者专业化培训,做到提升有标准。将社区工作者纳入干部人才培训规划,强化职业素质培训。对新入职社区工作者,由市民政局统一组织,围绕党的政治理论、城市基层党建、社区治理、社会工作实务等内容开展初任培训,培训时间不少于3天。同时,加大社区工作者在岗培训力度,由县区具体负责实施,每年对社区工作者全员轮训一次,重点培训社区建设前沿理论、公共政策、社会治理创新等专业知识,培训时间不少于5天。鼓励社区工作者参加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按照“一人多岗、一岗多能”的要求,全面推行“全科”社工管理模式,采取“理论测试+岗位技能”考核方式,由市委组织部、市民政局统一组织,每年进行一次,获得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证书给予适当加分。考试合格者,由市委组织部、市民政局颁发“全科”社工资格证书,并纳入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管理。实行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由街(镇)负责管理和保管“全科”社工人事档案,各级机关部门和街(镇)不得随意借用和调动“全科”社工,如确有需要的,须经组织部门和民政部门同意,借调时间不得超过3个月。担任社区“两委”正职(含曾任社区“两委”正职目前还在岗工作)的直接纳入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管理,其他人员均须参加“全科”社工考试。(四)强化社区工作者职业化薪酬,做到待遇有保障。为激励社区工作者队伍干事创业热情,对获得“全科”社工资格的社区工作者,纳入社区工作者职业薪酬体系管理,实行基本工资+绩效工资的工资结构。基本工资部分,建立“三岗十八级”晋升体系,把社区工作者按照岗位分为正职、副职、一般工作人员三类,按照工作年限、文化程度、相关专业水平等设置十八个等级。一般工作人员为112级,副职为415级,正职为718级,工作年限每满3年提升1级,文化程度按照本科提高1等级、硕士研究生提高2级、博士研究生提高3级,专业资格水平按照获得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业资格证分别提高1级、2级,文化程度和专业资格累计最多提高3级。基本工资依据社区工作者对应的岗位等级,按基本工资基数系数确定(2019年基本工资基数为2200元,每三年调整提高一次),按月发放。随岗位变动、工作年限增加、文化程度和专业水平提高,等级逐步提升,基本工资相应增加。绩效工资部分,依据年终考核结果一次性发放。同时,按照国家和省市有关规定,为社区工作者缴纳职工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等社会保险及住房公积金。加大从优秀社区党组织书记中选拔镇街领导干部、考录公务员和招聘事业单位人员力度。开展十佳社区党组织书记、十佳社区工作者评选表彰活动,积极从优秀社区工作者中发展党员,推荐优秀社区工作者担任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高社区工作者政治待遇。(五)强化社区工作者科学化考核,做到评价有导向。明确“全科”社区工作者岗位职责,科学制定年度绩效考核的内容、程序和办法,按照社区正职、副职、一般工作人员分类进行考核。绩效考核由县区委组织部、县区民政局牵头,街(镇)具体实施,采取百分制量化考核的方式,重点考核社区工作者工作实绩和群众满意度,根据考核结果设置优秀、合格、基本合格和不合格四个考核格次,其中社区正职优秀不超过15%,社区副职及一般工作人员优秀不超过10%。绩效工资发放按照“集体先定档、个人后定级”双挂钩的原则,先按照一档、二档、三档确定社区考核等次,对应绩效工资为一等、二等、三等,再根据社区工作者考核格次发放绩效工资,考核不合格的不予发放绩效工资。每年将考核结果计入个人档案,并作为岗位调整、等级晋升、薪酬待遇、奖励惩戒、续聘解聘的重要依据。建立社区工作者退出淘汰机制,对连续三年未考取“全科”社工证或连续两年考核不合格的,予以辞退并依法解除劳动合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网络生活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