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皮疹、口腔溃疡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14813583 上传时间:2022-06-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热、皮疹、口腔溃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发热、皮疹、口腔溃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发热、皮疹、口腔溃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发热、皮疹、口腔溃疡作者:北京儿童医院供稿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日期:2010-01-26病历摘要患儿男,5岁,因皮疹半个月,发热10天入院。患儿于入院前半个月右下肢皮肤出现一小块皮疹,稍红,不疼不痒,未予重视。10天前出现发热,体温3940,皮疹红晕扩大,稍肿。无咽痛、咳嗽、腹泻等伴随症状。于当地医院查血常规WBC21109/L,N85%,L15%,Hb120g/L,PLT140109/L,ESR87mm/h,PPD(-)。曾静点头孢噻肟钠、红霉素,肌注链霉素治疗,体温未得到控制,每日体温仍持续在39以上,遂入院治疗。发育营养史患儿为妊娠1,生产1,足月顺产,出生体重3.9kg,母乳喂养,智力发育正常。既往史2岁时曾患“肺炎”,于当地医院治愈。曾患口腔溃疡。入院查体T39,R19次/分,P102次/分,BP90/60mmH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清,精神差,全身皮肤无黄染和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双球结膜无充血及出血,视力正常。外耳道无分泌物,咽充血,右侧扁桃体I度肿大,口腔黏膜无溃疡。心肺腹无异常,右下肢踝关节上方可见一个3cm3cm红肿斑块,表面溃烂,有脓性分泌物(图1)。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21.9109/L,N81%,L9%,Hb98g/L,PLT685109/L,抗“O”25IU/ml,CRP215mg/L。X线胸片:肺内无实质病变。支原体抗体180。血培养(-)。皮肤脓液培养:微球菌属。免疫球蛋白(Ig)IgA2.34g/L,IgG5.9g/L,IgM1.52g/L。T细胞亚类CD3+48%,CD4+21%,CD8+28%。 诊断 白塞病合并肠白塞。诊治经过入院后先后静点羟氨苄青霉素、头孢美?等抗感染治疗,患儿体温未下降,每日仍达3940,并于面部、上下肢皮肤逐渐出现多处脓肿、溃疡,溃疡边缘清楚,周围有红晕。考虑不除外脓毒败血症,加用头孢曲松抗感染,并给予静点丙球、输血等支持疗法,但患儿病情仍未控制。皮肤针刺处出现小脓疱和血脓疱(图2),并逐渐扩大,表面破溃,出现青紫坏死创面,并出现口腔溃疡,外生殖器无溃疡,科检查正常。根据患儿发热、皮疹增多,呈灶性溃疡、针刺反应阳性及口腔溃疡等表现,初步考虑为白塞病。皮肤活检显示病变符合血管炎表现,白塞病诊断明确,于入院第9天加用泼尼松1mg/kg/d治疗,患儿体温逐渐降至正常。经配合外科双氧水冲洗,雷夫诺尔湿敷,患儿皮肤溃疡大部分好转愈合,右下肢遗留溃疡较大,直径56cm,腔较深,表面有坏死组织,于积水潭医院清创治愈。3个月后,患儿又因“腹痛17天,发热1天”第二次入院。患儿于17天前出现阵发性腹痛,无呕吐,大便1次/日,有少量黏液及血丝;体温正常,曾服抗生素效果不迹。入院前2天,仍腹痛,呕吐两次,查血常规WBC18.5109/L,便常规WBC4050/HP,RBC12/HP,腹平片未见异常。入院前1天,患儿发热,体温39.4,腹痛加重,以“菌痢”收入院。入院查体T38,R26/分,P128/分,BP100/70mmHg,左手背、双下肢可见陈旧溃疡愈合瘢痕3个,4cm5cm1cm2cm大小不等。口唇可见2个溃疡,0.5cm0.5cm(图3),腹稍膨隆,脐周有压痛,肠鸣音弱。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29.7109/L,N84.8%,L13.8%,Hb140g/L,PLT615109/L尿常规(-)。便常规:潜血(+),脓细胞3040/HP,RBC34/HP。鼠伤寒抗体(-)。腹部B超未见异常。上消化道钡餐:末段回肠略显僵硬,钡下行缓慢,偶有痉挛,考虑为炎症改变。诊治经过结合患儿第一次住院病史及本次病情,诊断白塞病合并肠白塞,予甲泼尼龙冲击治疗20mg/kg/d,3天后患儿大便恢复正常,后改为泼尼松1mg/kg/d口服,患儿病情缓解出院。图1 右下肢皮肤溃疡图2 针刺部位脓疱陈芳医师本病例特点:(1)5岁男孩,急性起病;(2)发热10天;(3)皮疹半个月,左下肢踝关节上方可见一3cm3cm红肿,表面溃疡,有脓液。入院后面部、上下肢逐渐出现多处脓肿溃疡。(4)口腔溃疡;(5)针刺反应阳性;(6)辅助检查:血象白细胞高,以中性为主,CRP明显增高。(7)皮肤活检符合血管炎表现。(8)发病4个月后,出现腹痛、便血伴发热。大便常规,WBC4050/HP,RBC12/Hp。消化道钡餐示:回肠末段略显僵硬,提示炎症改变。诊断及鉴别诊断考虑:(1)败血症患儿发热,体温3940,面部及四肢多发脓肿、溃疡,末梢血象白细胞明显增高,以中性为主,首先考虑脓毒败血症。但患儿感染中毒症状不明显,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且血培养(-),不太支持。(2)免疫缺陷病患儿高热,多发脓肿,口腔溃疡,抗感染治疗无效,应注意免疫缺陷病的可能。但免疫球蛋白及T细胞亚类均未见明显异常,可以除外。(3)白塞病患儿入院后皮疹逐渐增多,呈灶性溃疡,有口腔溃疡,针刺部位出现小脓肿,结合皮肤活检,白塞病不能除外。白塞病也可出现消化道症状,如腹痛、便血等,可行胃镜或纤维结肠镜协助诊断。马琳医师(皮肤科)患儿皮肤活检所见:皮肤表面覆有少许渗出物,内有中性及淋巴细胞。表皮细胞间水肿明显,并可见中性细胞及核尘。真皮及皮下脂肪组织内见片灶状中性及淋巴细胞浸润,并可见红细胞外渗。部分血管壁有纤维素样物沉积,血管壁及血管周围见中性及淋巴细胞浸润及核尘。脂肪间隔见小血管闭塞。病理符合血管炎改变。结合患儿临床表现,支持白塞病诊断。马嵩春医师综合患儿临床表现,5岁男童,高热不退,皮肤脓肿、溃疡,口腔溃疡,抗感染治疗无效,激素有效,针刺反应阳性,皮肤活检为血管炎改变,考虑白塞病诊断明确。白塞病的国际诊断标准为,反复发生的口腔溃疡(1年3次以上),同时具备以下四条中的至少两条:(1)反复外阴溃疡;(2)部病变;(3)皮肤损害;(4)针刺反应阳性。其中口腔溃疡多为首发症状,而肛周溃疡为儿童特征性表现。针刺反应对诊断白塞病不仅敏感而且有明显特异性,并多见于有内脏病变和疾病的活动期。本病治疗首!糖皮质激素,必要时可加用免疫抑制剂。幺远医师患儿经激素治疗后,病情很快得到控制,但在3个月后又出现腹痛、便血。因白塞病为多系统损害,其中消化道表现也不少见,故首先应考虑为肠白塞。肠白塞的病变可出现在消化道的任何部位,但以回盲部多见。引起便血的原因或继发于胃肠溃疡,或由于胃肠黏膜下血管病变破裂所致。病理改变为血管炎。肠白塞应注意与Crohn病相鉴别。Crohn病可累及全消化道,主要侵犯回、空肠、结肠。表现腹痛、腹泻,伴黏液和血便,也可见溃疡性口炎,结节性红斑等。钡餐检查可见肠管黏膜肥厚,呈结节状改变,纤维结肠镜取病变部位活检,病理证实为肉?肿可确诊。此外,瑞特综合征也可表现皮疹、部炎症、生殖器溃疡,但瑞特综合征的外阴部溃疡较白塞病更深,系统性损害多不重,口腔溃疡少见,以关节炎表现为主。胡艳医师白塞病是1937年土耳其皮肤专家Behcet提出的,以反复出现的口腔溃疡、外阴溃疡及色素膜炎为特征,称为Behcet三联征。其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某些微生物感染有关,如EB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结核及链球菌等,还可能与遗传因素(HlA-B5及其相关亚型为本病的易感基因)、环境污染有关。其发病机制主要与免疫异常、噬中性粒细胞功能亢进及继发性血管内皮细胞损害和功能紊乱有关。白塞病的病理基础是血管炎,临床表现除Behcet三联征外,还可出现皮肤损害、关节炎、神经系统损害(又称神经白塞)、消化系统损害(又称肠白塞)等。儿童白塞病国内报道较少,国外资料显示部症状:葡萄膜炎占45%,视网膜血管炎23%,视乳头水肿11%,视神经萎缩5%。神经系统症状:20%有头痛症状,9%有脑膜炎,4%出现偏瘫或下肢瘫,3%出现周围神经症状,部分患儿还可出现记忆丧失、抑郁、人格改变等心理异常。本病还可累及心血管、泌尿系统及肺部,如心肌炎、心律失常、肺动脉栓塞、肺动脉瘤、小管间质肾病、睾丸炎等。儿童白塞病的死亡率约2%3%,死亡多由于大血管炎症导致血管瘤破或血栓形成而导致猝死。男性患儿病情多较重,是发生坏死性水疱、眼部疾病、血管并发症、动脉瘤和深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针刺反应在白塞病患者中普遍存在。活动期阳性率高于缓解期,主要是由于本病非特异性小动脉毛细血管炎和小静脉炎引起,可用于判断疾病活动度。此现象其他疾病少见。由于白塞病症状、体征出现的顺序不一,各系统受累可间隔数年,加之儿童发病率较低,临床又缺乏特异性的血清学和病理学指标,故本病儿童时期很易造成误诊。因此对于病史较长又涉及多系统损害的患儿应详细询问病史,动态观察患儿整个发病过程以及临床表现,对一些怀疑本病但依据不足的患儿应进行追踪随访,以便尽早确诊,给予及时而有效的治疗。(么远胡艳 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