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找规律》“一课二上”教学课例

上传人:微*** 文档编号:113901618 上传时间:2022-06-2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7.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数学《找规律》“一课二上”教学课例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二年级数学《找规律》“一课二上”教学课例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二年级数学《找规律》“一课二上”教学课例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年级数学找规律“一课二上”教学课例 课例背景 在新时期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浪潮中,情境教学已越来越被广大教师不断地研究和实践,它的广度和深度也得以更加宽泛、细致的开发。现代教学论观点认为: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学生设计学习情境,为学生提供全面清晰的有关信息,引导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自己开动脑筋进行学习,掌握数学知识。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小学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受到客观环境的影响,很多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得心不在焉,总是随着个人兴趣或是外界因素的影响而为。还有些学生不仅注意力分散,而且对周围其他学生造成干扰,甚至对数学课堂教学造成负面影响,延误教学进度,破坏课堂氛围,降低教学效果。经过调查分析,其原因众多,但其中最重要一点就是课堂教学中缺乏情境创设,没有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生动、活泼的情境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发学习热情。因此,我将“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作为研究课题,在实际教学中大胆探索研究,希望能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因境生趣”,“以境生情”,不仅在轻松、自由、快乐的氛围中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数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以优化教学效果。为了深入推进研究并取得实效,我在数学教研组的帮助下,围绕这一课题开展了找规律“一课二上”课例研讨活动。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设计1、教材分析:在一年级下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图形和数的简单排列规律。本册教材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实验、猜测等活动探索图形和数列的排列规律。本节课探究的图形的排列规律与一年级相比,稍复杂一些,图形的排列主要呈现形状和颜色的循环变化。2、学情分析: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以“参观老师的新家” 为问题情境, 让学生通过观察、 猜测、 动手操作、小组讨论交流等活动,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3、课标解读:标准指出:“重要的数学概念与数学思想宜逐步深入。”教材注意体现这一要求,在学生一年级下册学习的基础上继续探索找规律的内容,同时,内容的选择注意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4、教学目标:( 1 )在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过程中,让学生发现直观事物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推理能力。( 3 )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形式美,培养学生发现、创造、欣赏数学美的能力。5、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认识物体的简单排列规律。二、教学模式设计(一)谈话交流,激发兴趣师:最近老师觉得咱们班的同学表现很好,上课认真,发言积极,字也写得特别端正,为了表扬大家,决定邀请同学们到我的新家玩一玩。(二)创设情境,感知规律1、(出示房子图片)在房前你都发现了什么,找到了什么规律?揭题:同学们已经会找一些像这样重复出现的简单排列的规律,这节课我们就进一步地学习“找规律”。(板书)2、师:这里就是我的家,我家新装了一扇防盗门,可先进了,防盗门上有几组特意设计的密码,只有输入正确密码,才能打开防盗门。学生先观察思考,然后拿出学具,在练习纸上摆一摆。3、 小组交流讨论、 汇报: 说说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教 师相机用课件演示)。4、小结:给像这样移动的规律取个名称,叫 “循环”(板书)。(三)动手操作,巩固规律1、铺地板( 1)师出示地板图并引导:设计师为我设计了一种方案,请小朋友们帮我看看,这样铺有没有规律?有什么规律 呢?( 2)学生观察汇报( 3 )师小结:在这幅图中,我们从横向、竖向、斜向都能发现规律。看来,只要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就能发现不同的规律。( 4 )师:如果还想铺一行,第 5 行该怎么铺呢?第六行呢?第七行会与第几行一样呢?每个图形移动几次就又回到原来的位置?教师出示地砖图案并用卡纸让学生上台演示。出示全铺后的效果图,引导学生发现循环排列的美。2、师(课件出示水果图):看到同学们这么聪明,帮我解决了问题,就用水果来招待大家。要想按前 3 盘摆放的规律,第 4 盘该怎么摆呢?指生汇报,课件演示校对,请生用手势配合。(四)自主设计,创造规律设计窗帘:老师家的窗帘还是空白的,发挥你们的想像创造出漂亮的花边和图案。1、学生活动;2、展示。(五)师生小结,升华规律这节课,你们精彩的表现给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实施 (一次一课片段实录)经过精心设计,我选取了二年级的部分同学(一半)组成一班,开始了第一次课堂教学,全体数学教师参加听课。片段一:创设情境导入师:最近,老师发现我们班的学生表现非常好,学习很认真,上课积极发言,老师想带大家去我的新家玩一玩,你们愿意吗?生:愿意!师:那我们就一起出发。师:出示房前画面图(请你们观察,在房前你们都发现了什么?)生 1:有很多花和气球。生 2:有一条小路。师;我们不能仅仅限于表面的观察,我们看看气球和花朵是怎么排列的?生 1:气球是黄色在前,红色在后,重复着出现。生 2:那花也是重复着出现。片段二:创设打房门情境,探索密码规律师:现在就请我们打开房门一起进入,但是,老师的这道房门是防盗门,需要输入正确的密码才能进入(出示房锁及前三行密码图)。你们有兴趣来探索第四行密码吗?生:有!师: 那请你们拿出手中的学具, 4 人一小组, 动手摆一摆,探索第四行的密码。生:小组合作动手摆,探索密码。很快探索出了密码。生:汇报交流,教师指导,并动画演示横看、竖看的循环规律,掌握规律。片段三:创设铺地板情境,探索地板规律师:老师的房间还没有铺地板,设计师为我设计了一种方案(出示地板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样铺地板,有什么规律?生 1:斜着看,第一行是绿色,第二行是蓝色,第三行是红色的,第四行是黄每一行颜色相同,而且重复由现。生 2: 横着看, 第二行是将第一行的第一个绿正方形移到最后面,然后其它三个向前移动一个位置。师:如果我想往下再铺一行(第五行),该怎么铺?生 3: 第一个应该是绿色, 第二个是蓝色, 第三个是红色,第四个是黄色(很困难地说)生 4:第六行是蓝色,红色,黄色,绿色(更显困难)。师:你是怎样想到的?用什么方法?生 4:无言,陷入沉思。师:就直接将绿色的移到最后,然后将其它三个向前移动一个位置(显急促)。生附和教师说。师:那第七行该怎么铺(指着只有四行的地板图)?并提示:刚才第六行是谁在最前面了?生 5:刚才是绿色排前面,现在将绿色移到最后,其它三个向前移一格。(注:第六行是蓝色在前,蓝色移到最后,第一个应该是红色,即同第三行,这里成了蓝色在第一位)片段四:吃水果游戏,运用规律师:大家帮我解决这么多问题,我很开心,想用水果来感谢大家(出示水果排放图),这样摆放有什么规律,第四行该怎样摆?生1:把第三行的桃子移到最后面师:注意看看前面的规律!生(全体):在老师引导下按顺序说出前三行的排列情况后,说出了第四行的排列。师:用什么规律来想的?生 2:斜着的规律师:谁能用今天学的循环规律来说一说?生 3: 把第三行的最后一个移到最前面, 其它三个向后移动一个位置。 教学反思及再教建议 一上结束后,本人进行了详细说课,在个人深入分析、反思的基础上,学校领导和数学教研组全体教师评议研讨。认为本节课在情境创设上取得以下几点成功:一是导入环节创设了以 “到我家玩玩” 的生活情境, 营造一种愉悦的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与欲望。二是设计“探索房门密码”的活动情境,将教学活动化,激发学生探究意识,学生通过真实具体的操作探寻规律,开发学生潜能。同时,教师辅以动画演示循环规律, 在动态的情境中, 将抽象的规律形象化,加深学生理解。三是“吃水果了”生活情境创设利于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在摸拟的生活情境在探索规律,运用规律解决生活问题。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在肯定优点的同时,重点指出了存在问题:一是全堂课有多处情境创设,符合学生学习心理,但没有很好地将零散的情境串联起来,构成连环故事式的情境。建议全堂课以“到老师家做”为线索,设计“探索密码开房门动手实践铺地板巩固运用(吃水果、摆一摆等)自主设计,创造规律”等环节,教学中创设连环故事情境,环环相扣,逐步推进。二是“铺地板”一环节,是很好的一个情境素材,但因受“探索房门密码规律”时学生表达过多、教师反复强调等因素影响,延误教学时间,导致教师在此环节不敢大胆放手,没有创设动手实践“铺地板”的活动、游戏情境,学生限于视觉观察、空间想象、口头表达,没有形象直观的操作、演示,对规律掌握不够精准,出现错误。建议课前准备充足学具,大胆放手让学生操作,摸拟铺地板,在活动情境中直观、 形象而深刻地掌握规律。 三是巩固练习、运用规律解决问题只出现了“吃水果”一个环节,且情境不够生动、活泼,学生兴趣不高,观察不仔细,出现错误。建议尽量压减少前几个环节的耗时, 提高效率, 通过创设生动、活泼的情境, 在吃水果、摆一摆等过程中运用规律解决问题。同时增设“创造规律”,升华规律。 再教设计 在集中评议研讨的基础上,我再次梳理、分析,对教学设计作了如下调整:一是将导入环节的“去老师的新家去玩玩”改为“邀请同学们去老师的新家作客”,并将沿房前的气球、花朵图改为沿途的风景图(木栅栏),以创设生动、活泼的生活情境,激发兴趣,营造更加宽松、和谐的氛围。二是在探索房门密码规律,找一密码之后,增加学生上前排队游戏,以加深对规律的理解。三是将“铺地板”环节通过看、想、说来掌握地板规律改为动手操作,摸拟铺地板,直观、形象地掌握规律。四是将“吃水果”、“摆一摆”的巩固环节设计得更灵活,富有情趣,注重实践。五是增设自主设计,创造规律(为老设计窗帘)环节。 再次实施 (与一上不同的片段摘录)经过再次精心设计, 我又选取了班上的另一部分学生 (另一半)组成一个班级,进行第二次开课,并邀请学校相关领导和全体数学教师听课、指导。片段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师:今天,老师特地邀请大家去我的新家做客,大家乐意吗?(微笑、热情)生:乐意!师:那就请我们出发吧!师:随机出示沿途风景图(描述:地上青青的草,蓝蓝的天空飘着朵朵白云,景色多美呀!连路边的木栅栏也是这么漂亮,聪明的你们,有什么发现?)。生争先恐后:我知道!木栅栏是一个红色、一个蓝色,又是一个红色、一个蓝色,这样重复这出现。师:你们还想探索新的规律吗?生:想!片段二:创设游戏情境,加深对规律的理解师:老师的这道门是防盗门,需要输入正确的密码才能打开。谁最聪明,最先找到密码,就可以第一个进入老师的家。探索防盗门密码同一上,随后:师:现在请同位同学上前来做个排队游戏,看看哪些同学表现得最好!生: 4 名学生上前排队,并按老师的要求循环排列。学生高兴而快乐,且排列正确。片段三:摸拟铺地板,活动中探索规律师:老师的一个房间还没有铺好地板呢。出示地板方案图(这是设计师为我设计的一种方案,你们能发现这样铺的规律吗?)生:小组合作讨论,并汇报规律。师:请大家帮老师铺一铺,好吗?生:利用手中学具,摸拟铺地板。师:哪位同学上前来展示一下?生:多名学生逐一上前摸拟铺地板,师生观察,相机评议。学生顺利铺到了第七行。片断四:创设生活情境,巩固运用规律( 1 )吃水果师:非常高兴大家来我家做客,更感谢同学们帮我铺好了地板。现在请大家坐下来休息一下,吃点水果!师:出示水果图(这样摆放有什么规律?谁能帮老师摆一摆第四行的水果?)生 1: 第二行是把第一行最后的香蕉摆在了最前面,其它三种水果向后移动一个位置。生 2: 第三行是把第二行最后的桃子摆在了最前面,其它三种水果向后移动一个位置。生 3: 我能帮老师摆出第四行水果! 把第三行最后的葡萄摆在第四行的最前面,然后是桃子、香蕉、苹果。( 2 )摆一摆师:吃完了水果,现在请大家来做个游戏,好吗?生:好!(激动,越越欲试)。师:出示例 1 和“做一做”(现在请大家用手中的学具,自由摆一摆,探索出第四组该怎么摆)生:自主、合作摆,并上前汇报、讲解。( 3 )吃午餐师:玩了这么久,到了吃午饭的时间了。你们喜欢吃什么口味的?生 1:我爱吃甜的。生 2:我爱吃酸的。生 3:我爱吃辣的。师:那你“怕辣不”?生 1:不怕辣。师:运用今天学的规律,继续往下说!生 2:辣不怕! 师:还可以怎样说?生 3:辣不怕!生 4:不怕辣! 再次反思 二次开课后,教研组教师再次开展了集中研讨、评议,与一上进行对比分析,总结成功,反思不足。与一上比较,二上具有以下几个优点:一是导入更加生动、活泼,创设了“去老师新家做客”的生活情境,学生兴趣得到很好地激发。二是在探索防盗门密码后, 创设学生排队游戏情境, 学生在情境中, 通过排队活动,更深地理解循环规律。三是在“铺地板”环节中,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帮助老师摸拟铺地板,在活动中探究、运用规律。四是巩固练习创设了很好的生活情境,通过吃水果、摆一摆、吃午餐等具体的生活情境,引出数学问题,又在情境中参与活动, 从而巩固规律, 运用规律解决生活问题。 当然,教学总是一门有遗憾的艺术。尽管二上在情境创设上有了更大进步,也取得了较好效果,但仍然存在不足:首先,情境创设的真实性不是很强, 通常情况下, 邀请同学去新家做客,地板应该是铺好了的,这与现实是有一定差异的。其次,情境与情境之间故事情很强,具有连环和延续性,但教师语方表达的趣味性、鼓动性不强,串接不够完美。再次就是教学过程中前几个环节耗时过长,导致为教师设计窗帘这个自主设计,创造规律的情境没有创设,也没有得到落实,是一大遗憾。在反思了课堂教学的成败之后,更多地是引发我对小学 低年级数学课堂情境地创设的思考。通过本次“一课二上” 课例研究,我对低年级数学课堂情境创设有了更深地认识:一、灵活改编教材,创编连环故事情境低年级的数学教材不仅内容丰富,知识面广,而且色彩 鲜艳,生动有趣,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合理选择值得探究 的可以调动学生情感的数学信息作为情境内容,恰当取舍,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灵活改编,创设切合学生实际的故事情 境,并将零散的情境巧妙串联起来,形成一个相互联系、丰 富有趣且具有发展性的连环故事情境,引导学生在连环的情 境中,随着“故事”的发展不断探索,连环跟进,使学习不 断深入。二、找准活动点,创设生动有趣的游戏情境游戏是儿童最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小学数学教学应当 追求学习活动化,将游戏引入课堂,找准活动点,并根据学 生爱好、教学内容、知识特点、生活实际等,创设生动、有 趣的游戏情境,寓教于乐。引导学生在游戏中动手操作、体 验、探究。在激活课堂氛围的同时, 使学生置身于提由问题、 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学习过程中,充分激发学生求知 欲,引起认知冲突,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在游戏活动中轻松、 快乐地学习,突破难点,优化教学效果。三、充分联系生活,创设生活实践情境生活是数学的宝库,数学源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 十分强调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 事物由发,使孩子们有更多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 学、理解数学。小学低年级数学教材内容有很多生活素材。 作为学习活动设计者的教师,要打破数学教材的束缚,充分挖掘生活资源,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由发,创设生动、活 泼的生活情境,强化感性认识,引导学生在生活情境中观察、 操作、交流,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数学, 从而变抽象为具体, 变无味为生动,变畏惧为亲切;让学生真正感到数学源于生 活,又服务于生活,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加深 对数学的理解,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增强学生 学习数学,学好数学的欲望。总之,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非常重要,它是一 项深奥的教学艺术,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研究,并不断创新 实践。教学中,我们应该不断创设诱发学习动机的各种教学 情景,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参与学习的兴趣上来,激发学 习热情,引导他们对数学问题积极思考与探索,牢固掌握知 识,发展智能,解决问题,从而达到优化教学效果。存疑和困惑教学中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生动、活泼的情境有利 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发学习动机,但情境创设活动化、 生活化,学生在情境中探索学习,需要时间保证,一定程度 上会延误教学时间,例如本次的“一课二上”两次教学中, 都由现了时间紧张,以致于“自主设计,创造规律”的环节 无法实施。那么,如何将情境创设的效果达到最优化,提高 情境教学的效率,确保教学任务如期完成,依然需要进一步 研究。、教学风格一一大气亲和在这节课中,刘老师的语言简洁流畅、干脆利落。更重要的是在与学生的互动上亲切自然,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跟一年级的学生上课像在谈心一下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时时用亲切的语言表扬他们:我请做得好的同学说,谁谁表现真好等。二、教学艺术一一顺势而导刘老师的眼中有数学,心中更有学生,做到了尊重学生,顺势而导,引导学生思维走向深入。如:第一幅与第二幅为什么能很快描述出来,第二幅为什么不能呢?等引导学生进入深入思考,课堂中到处是这种顺势而导情境。三、教学过程一一抓住核心刘老师这节课中紧抓住核心进行教学,达到了较好的效果。1、数学好玩”刘老师首先从孙悟空同学们非常感兴趣的人物引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让学生跟孙悟空比比火睛金晴,谁更厉害把学生带入一个有着魔术味道的学习过程。先让学生看3组图再让学生猜一猜嵬才看的 3幅图是怎样的这样,一下子把 孩子们引入到一种好玩的 游 戏情境中,激起了孩子们的参与热情。这样, 就会让整个学习过程变得轻松快乐。 刘老师的 整节课,从材料选择上、方法上等,都让我们感受到了数学好玩。2、玩好”数学把一节数学课上得有趣, 这一节课成功了一半。 还要 玩”好数学,才是一节完美的数学课。玩”好数学,不能仅仅停留在数学学习的兴趣上,它还应该引导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习得数学技能,体验数学思想方法, 形成对数学价值观的认同。 刘老师的课在这方面给予我们很 好的启发。(1)关注数学知识本质,引领学生学习有价值数学内容。刘老师在这节课中不仅仅引导学生看好玩的图片,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关注好玩背后知 识本质。如引导学生说出图片是怎么排列的,按形状、颜色、大小一组一组依次不断、重复 出现。这样,既激活了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又引导学生进行了数学化思考与数学化表达, 让学生用语言清晰表示规律,掌握规律本质知识。(2)关注数学思维特质,引领学生参与有层次的思考过程。这节课中刘老师不但引导学生关注数学知识本质,更是抓住时机通过深化,强化等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如学生找出规律后,通过追问:第10组第1个是();第30组第2个是();第100组第3个是()。指引学生的思维一步步走向深层。这样,学生通过推理等活动也丰富了 数学活动经验。本节课从一开始学生就表现的很积极,学生都能跟老师做拍手拍肩的游戏, 并且能够找出动作的规律。在老师出示了小动物排队的课件好,学生表现出极大 地兴趣,不但能认真观察,而且能够从不同角度去找规律。“创设情境”是数学 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有利于学生解决数学内容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 个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创设一个具有一定开放性的问题 情境,解放学生的思想,让他们敢想;解放学生的嘴,让他们敢问。而思维是从 问题开始的,有问题才有思考。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在教师呈现例1的主题图后,学生能够积极观察,小组合作时讨论热烈。学 生思维活跃,畅所欲言,每当出现学生的意见不一致时,他们相互交流,经历了质疑、争论,直到意见统一的过程。学生不但能从不同的角度去发现图形的规律, 而且能够用恰当的语言来描述规律。本节课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本节课有两次学生的动手操作活动, 分 别是摆水果找规律活动和自己设计规律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力求体现学生是学 习的主体,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尽量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在本课中给 每个学生发一张印有水果和4X4方格的学习卡,注重学生操作,切实让每一个 学生经历发现规律的过程。其次,注重合作探究、交流。小学数学课堂是一种师 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动态过程。在本课中,既考虑到学生对知识技能 目标的落实,又不同的伙伴。冉有,在最后创作的环节中,学生根据的已有知识 起点,用文字、符号、数字或用自己喜欢的图案创造规律,有的是三宫格、四宫 格,甚至五格六格不限。并及时组织学生相互欣赏,评价,在轻松、愉悦的氛围 中下课。总之,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都能参与探究,思维活跃,体现标准的 新理念,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尊重学生个性化思维,注重合 作学习,相互交流、启发,面向全体,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有所发展。精彩一课寻找身体上的数学“秘密”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由: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 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由发,创设 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对数 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我执教的这节课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 88 页第 89 页寻找身体上的秘密这节课,这是一节综合实践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口诀、用乘法口诀求商、认识“米”和“厘米”的长度单位以及会进行简单的测量的基础上安排的。课堂上,学生要运用不同的测量工具对身体进行测量,得到一拃长、一步长、头长、脚长、双臂伸展的长度等等,并发现这些数据之间的关系。例如拳头的一周的长度和脚长差不多,双臂伸展的长度和身高差不多,在他们的年纪身高大约是自己头长的六倍等等,让孩子们感受到数学的好玩。在好玩的基础上,还能好用。所以,还要引导孩子利用身体上的尺子来估测自己身边物体的长度。这节综合实践课,不仅仅要让孩子巩固长度单位、掌握一定的测量方法、发现人体中的数学秘密,更主要的是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增进学生的合作意识,与他人交流的意识。引导学生自觉的把学过的数学知识与身边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培养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力求达到以下几个目标:1、通过活动,了解人体上的有趣的现象,从数学的角度感受人体中的秘密。2、在活得自己的一拃、一步、一庹的长度后,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培养应用意识和估算意识。3、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本节课,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三、自读教材,开阔视野。四、联系生活,灵活应用。在第一个环节中,我带领学生复习了第六单元测量的主要知识点,换起学生对旧知的记忆。利用学生熟悉的好朋友淘气和笑笑的对话,激发他们对于“拳头的一周和脚长差不多”的好奇心。课前,我测量了六个小组的拳头的一周和脚长,让组长汇报,六组数据清楚的写到黑板上,让孩子们对比数据,发现确实是这样的。孩子们的好奇心被激发起来了,急切的想发现更多身体上的数学秘密。在第二个环节中,我设计了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要想知道更多的数学秘密我们需要更多的数据。这些数据需要孩子们通力合作,测量出来。需要测量小组长的头长、一拃长、一步长、双臂伸展的长度和身高。为了使测量数据更准确,我把需要测量的身体部位都拍摄成照片,用 PPT演示由来,明确每个数据的测量部位。在小组活动前,我明确提出活动要求:( 1 )小组合作,测量组长的数据。( 2 )听从组长分配,测量方法要正确,数据要准确。( 3 ) 数据要以厘米为单位, 做好记录。在日常的教学中,我经常带领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所以这节课的活动进行的比较顺利。 在汇报中, 有个别数据出现错误,例如一拃长学生的汇报数据是 16 厘米,我应该及时指出,重新让学生测量一下。在测量头长的时候,之前应该让学生用书或直尺把组长的头顶到下巴的距离找准再量。总的来说,课改后的教材对小组合作的要求更多了,小组合作学习不仅仅是一个认知过程,更是一个交往过程和分享过程。本节课的所有数据都是学生们亲自动手测量出来的,学生需要自主选择适合的测量工具,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测量的数据基本准确。在得到这些数据后,让学生自己对比数据,发现规律。学生顺利的发现了头长和脚长差不多,双臂伸展的长度和身高差不多。由于学生目前只认识了 100 以内的数,对于身高和头长的倍数关系,学生还不能够发现,这时我告诉学生这个秘密。问学生想不想验证在这个年纪身高大约是头长的 6 倍,学生们兴趣高涨。我选择了一个班里个子矮和个子最高的同学,用塑料棍验证了一下,学生惊奇地发现确实是这样的。在他们兴致正浓的时候,我又介绍了人的身高和头长的比例是随着年龄的生长发生变化的。用 PPT演示1岁、3岁、6岁、成人的倍数关系,我自己来当模特,让学生来验证成人的身高大约是头长的 7 倍,还介绍了模特的身高大约是头长的 8 倍,开阔学生的视野。我们发现了这么多的秘密有什么用呢?不能让学生空想,教材上的文字很好的介绍了身体上尺子的用处。所以我设计了第三个环节。但是课后我和周校长在交流的时候,他给我的意见是这段文字虽然是书上的,但是由于我们是寄宿制学校,学生不可能每天从家到学校走路来,离我们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远,最好是设计从食堂到教室这种与学生实际紧密联系的例子。这一点上我也十分的同意,虽然教材上的例子很好,但是作为一名教师,应该灵活运用教材,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改变是可以的也是必要的。这一点还需加强。之后我像学生介绍永备尺的用处。学生这时候都特别想亲自用永备尺来估测一下,所以我设计了用自己身体的尺子来估测教室的宽度。在试教的时候,我发现学生对这一环节参与积极性特别高,想法也很多样, 有的学生直接用身高测量, 趴在地上, 有的学生用拳头、一拃等等,为了节约时间,我测量前让学生选择尺子,告诉学生哪种尺子测量更优越。当时测量比较顺利,但是课后我反思了一下,应该让学生亲身感受一下不同尺子的优缺点, 自己选择合适的尺子。大部分学生在活动中都得到了自己的 数据,并且会列由算式计算,因为二年级的孩子认知基础有 限,得数不需要学生计算由来。最后,我应该给由教室到底 有多宽的数据。让孩子感受以下自己估测的是否准确。最后我结合美术课上画人体的“立七、坐五”, 让孩子们利用本节课学到的解释,猜猜画中的人是大人还是 小孩。然后让孩子们亲手画一画你喜欢的身体上的尺子。 本节课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既巩固了测量的知 识,又复习了倍数的知识,这样的课堂设计沟通了生活中的 数学与书本上数学的关系。能够真正的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以及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思考。今后我还想继续在实践中探索小 学数学活动课的教学,继续努力,让我的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数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 > 营销创新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