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邓稼先 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理清作者思路,体会邓稼先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祖国的无私奉献的感情。2找出文中的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3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重难点:1. 朗读课文,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2. 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一、课前自学,自主探究。1964年10月,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打破了苏、美等国的核垄断,使全世界为之震惊。两年后我国的第一颗氢弹又爆炸成功。邓稼先,作为中国的“两弹”元勋,功不可没。今天,我们来认识邓稼先的挚友、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为我们介绍的邓稼先。资料助学:1、 关于“两弹一星”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2、关于邓稼先 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3、关于杨振宁 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涌现出来的一代杰出物理学家中在理论和实验两方面都有影响的物理学家之一。二、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元勋( ) 至死不懈( ) 鞠躬尽瘁( ) 鲜为人知( ) 殷红( )铤( ) 选聘( ) 无垠( ) 黯( ) 曛( )2、朗读课文:要求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章共6个部份。2、你认为邓稼先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里读出来的?3说说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课堂教学设计学法指导本文不同于一般的人物传记,更不同于一般写人的记叙文,而是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多年来民族情结、50年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文章的形式是“散”的,但主题是集中的:中华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了邓稼先,邓稼先这类杰出人物又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之林。本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要注意体会本文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课中互动,深入研讨。(一)自学反馈师生合作交流,解决学生自学过程中无法解决的疑难。(二)问题探究1、在写邓稼先以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作者将“百年屈辱”与“站起来了”比照在一起表达了怎样的情感?2、 文章为什么要刻画奥本海默这个人物 ? 3、 第四部分并不直接写邓稼先的事迹,可否去掉,为什么?4、 文中第五部分中引用吊古战场文的用意是什么?同时该部分中还引用“五四”时期的一首歌,其用意又是什么?这篇文童的语言很有特色,句式多变,有时句式十分整齐,有时长句与短句交错使用,句式的运用完全服从于表现感情的需要。你能举出几个例子来加以说明吗?5、 “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试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假如是你,你会怎样呢? 课堂练习,巩固反馈。1、仿写下面的句子。例句:选择了高山,你也就选择了坎坷;选择了宁静,你也就选择了孤单。仿句:选择了_ ,你也就选择了_ ;选择了_ ,你也就选择了_ 。2、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句子,使之与前面的句子构成排比。太阳无语,却放射出光辉;高山无语,却体现出巍峨。 ;。课后作业,拓展提升。1、完成作业本上的本课练习。2、熟记本文的生字词语及重点成语,组长组织听写。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