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善业道经》唐宋译本梵语音译词汇比较

上传人:陈** 文档编号:112729593 上传时间:2022-06-2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善业道经》唐宋译本梵语音译词汇比较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十善业道经》唐宋译本梵语音译词汇比较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十善业道经》唐宋译本梵语音译词汇比较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十善业道经唐宋译本梵语音译词汇比较 摘 要: 十善业道经有唐、宋两个汉译版本传世,在语言风格和词汇使用上有所区别。唐宋译本在梵语音译词汇的使用方面,有相同的音译词汇,也有单独出现在唐或宋其中一个译本中的音译词汇。通过对唐、宋两个译本中的梵语音译词汇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发现不同时代中梵语音译词汇的特点及梵语音译词汇形成过程的某些特点,从而推断印证语言发展中的某些一般现象及一般规律。 关键词: 十善业道经 唐宋译本 梵语音译词汇 一、十善业道经汉译版本及衍生著述 佛经是由释迦牟尼所说,在他灭度后,由其弟子集结而成文字传之后世,从而成为经典。十善业道经又名佛说十善业道经,汉传译本以唐译本为原典,经文节奏鲜明,以四字为主,在后世流传中更广泛多见。与唐译本相比,宋译本中梵语音译词汇较多,散句较多,并且增加记述“十不善法”的相关内容。总体而言,唐、宋二译本的结构大致相同,意义相同,均旨在通过叙述修行佛教最初级的戒行“十善业”的功德,引人向善,修习正法,从而明白宇宙人生万法的真相而证果1。 明末清初,q益大师编有十善业道经节要一书,略解十善业道经所说“十善业”与“十恶业”及其果报,该书收在续藏经第九十五册。清时雍正十一年世宗敕谕,相当于为十善业道经作序言,足见其对于此经的重视。近现代中国著名佛学家周叔迦著有佛说十善业道经注。当代亦有诸多法师讲解此经,其中根据净空法师讲经整理出书十善业道经讲记。 二、唐宋译本共同出现的音译词汇 (一)翻译有别的音译词汇 如:“娑竭罗”与“娑伽罗”。“娑竭罗”又名“娑伽罗”,梵音Sagara,为海水之名。唐译本中用“娑竭罗”,宋译本中用“娑伽罗”。南宋法云所著翻译名义集言:“或娑伽罗,此云碱海。”华严云:“其娑竭罗龙王宫殿中水。”据近代丁福保所编佛学大辞典:又作娑伽罗龙。依所住之海而得名。或言依国而立名2。 (二)翻译相同的音译词汇 1.佛 佛是佛陀的简称。佛陀梵名Buddha,又作佛驮、浮陀、浮头、没驮、步他、F陀、复豆、浮屠、浮图。意为觉者、知者。 2.菩萨 据佛学大辞典:菩萨具名为菩提萨剩梵音Bodhisattva,又曰菩提索剩摩诃菩提质帝萨3。旧译为大道心众生,道众生等,新译曰大觉有情,觉有情等。谓是求道之大心人。故曰道心众生,求道求大觉之人,故曰道众生,大觉有情。又萨收哂旅椭义,勇猛求菩提故名菩提萨省S忠胱骺士、始士、高士、大士等。义译也。总名求佛果之大乘众。 3.菩提 于凌波所著唯识名词白话新解解云:菩提,梵语bodhi,意译觉、智、知、道4。广义而言,乃断绝世间烦恼而成就涅的之智慧。即佛、缘觉、声闻各于其果所得的觉智。此三种菩提中,以佛之菩提为无上究竟,故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译作无上正等正觉、无上正遍智、无上正真道、无上菩提。 4. 摩诃萨 摩诃萨为摩诃萨实穆猿疲梵语 mahasattva。据佛光大辞典载乃菩萨或大士之通称。略称摩诃萨。maha,意译作大;sattva,乃有情、众生之义。摩诃萨始创笥星椤笾谏。谓此大众生系愿大、行大、度众生大,于世间诸众生中为最上,不退其大心,故称摩诃萨省 (三)唐、宋单一译本出现的音译词汇 1.两本中只在唐译本中出现的音译词汇 (1)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佛随心自在寿命。”(唐译本) “行菩萨道,得善心住,善根成熟,当得无上正等菩提。”(宋译本) 据佛光大辞典载,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梵音 anuttara-samyak-sam!bodhi,略称阿耨三菩提、阿耨菩提。意译无上正等正觉、无上正等觉、无上正真道、无上正遍知。又梵语 anuttara-samyak-sam!buddha,音译阿耨多罗三藐三佛陀,意指完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之人,故一般译为“无上正等觉者”。 (2)优钵华 “口常清净,优钵华香。”(唐译本) “得口处清净,常如青莲花香。”(宋译本) “优钵华”此处应指优波罗华。优钵罗,梵语 utpala,即睡莲,意译为青莲花。在佛典中,也有在“优钵罗”之前冠上意指“青色”(nila)的“泥庐”、“尼罗”之语,而称之为“泥庐钵罗华”的用例,汉译作“青莲华”。 2.两本中只在宋译本中出现的音译词汇 (1)量词:俱胝、那由他 “复有百千俱胝那由他梵王、帝释及护世等。”(宋译本) 俱胝,梵语kot!i,印度的数量词。音译又作拘致、拘胝、俱致、拘梨。意译为亿。圆测之解深密经疏卷六(d续三四四四四上)载:“俱胝,传释有三,一者十万,二者百万,三者千万。”可见历代所译之殊异。 那由他,梵语Nayuta,又作那庾多,那由多,那术,那述。数目名,当于此方之亿。亿有十万,百万,千万三等。故诸师定那由多之数不同。佛本行经十二曰:“那由他,隋言数千万。”据陈义孝所编佛学常见辞汇:数目字,相等与今天的亿数,亦有说为千亿的,各说不同5。 (四)天龙八部 “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T罗伽等亦来集会”(宋译本)。 “天龙八部”据丁福保所编佛学大辞典载:天、龙为八部众中之二众,八部之中以此为上首,故标举曰天龙八部。八部者:一天、二龙、三夜叉、四乾闼婆、五阿修罗、六迦楼罗、七紧那罗、八摩T迦也。 1.夜叉 梵音yaks!a,又曰阅叉。新作药叉,夜乞叉。译言能啖鬼,捷疾鬼,勇健,轻捷,秘密等。 2.乾闼婆 梵音gandharva,又作健达婆、犍达缚、健闼婆、干沓和、干沓婆、彦达缚、犍陀罗等。译曰香神、嗅香、香阴、寻香行。乐人之称。 3.阿修罗 梵音asura,又作阿须罗。旧称阿修罗,阿须伦,阿苏罗,阿素罗。译曰无端,容貌丑陋之义。又曰无酒,其果报无酒之义。新称阿素洛。译曰非天。其果报胜似天而非天之义。为常与帝释战斗之神;六道之一;八部众之一。 4.迦楼罗 梵音garuda,又云迦留罗,迦娄罗,揭路荼。迦喽荼,伽楼罗,M噜,檗噜等。鸟名。旧译曰金翅鸟。新译曰妙翅鸟。顶瘿鸟,食吐悲苦声等。居四天下之大树,取龙为食。八部众之一。 5.紧那罗 梵音kimnara,又作紧捺罗,紧陀罗,甄陀罗,真陀罗,紧捺洛。旧译曰人非人,疑神。新译曰歌神。即乐神名。八部众之一。 6.摩T罗伽 梵音mahoraga,摩呼洛伽,莫呼洛伽摩,旧曰休勒,摩T罗伽,新曰莫呼洛伽,摩护M。八部众之一。大蟒神也。胎藏界第三院之一尊,释迦如来之眷属也。是为大日如来普门示现之一法门身,一类众生,因此法遂得到于一切智地。 (五)补特伽罗 “龙主,士夫补特伽罗,远离杀生,获得十种善法”(宋译本)。 梵音Pudgala,又作富特伽罗,旧作福伽罗、补伽罗、富伽罗、弗伽罗、富特伽耶。旧译曰人,或众生。新译曰数取趣。数者,取五趣而轮回之义。南宋法云所著翻译名义集云:“谓诸有情,起惑造业,即为能取。当来五趣,名之为趣。古译为趣向,中阴有情,趣往前生故。”明时一如等人所撰三藏法数云:“梵语补特伽罗,华言有情。谓一类有情,得修妙行之众同分而居,其性和雅,能修善业,如住律仪。盖亲近妙行之众,其人虽不乐为众善,而亦自然能行也。” (六)禅 “若以禅定而为庄严,果报圆满,当得正念清净,法行具足”(宋译本)。 “禅”为“禅那”之略,梵音Dhya%na,译曰思惟修。新译曰静虑。故圆觉经云:“自他身心所不能及,众生寿命皆为浮想,此方便者,名为禅那。”据明时一如等人所撰三藏法数:“谓欲求圆觉者,以净觉心,不取幻化及诸静相,便能随顺寂灭境界,即是息二边止,义当中观。” (七) 奢摩他 “若以奢摩他而为庄严,当得断于一切烦恼”(宋译本)。 梵音S/amatha,又作舍摩他、奢摩陀、舍摩陀。禅定七名之一。译曰止、寂静、能灭等。摄心住于缘,离散乱也。涅经云:“奢摩他,名为能灭,能灭一切烦恼结故;又名能调,能调诸根恶不善法故。又曰寂静,能令三业成寂静故。又曰远离,能令众生离五欲故。又曰能清,能清贪欲嗔恚愚痴三浊法故。以是义故,故名定相。” 三、结语 唐、宋译本的十善业道经在语言方面具有鲜明的特色。作为译作,唐译本和宋译本在用词方面都大量保留使用梵语音译词汇,使经文语言具有明显的外域风格,在一定程度上真实再现原始语言。除了必要的人名、地名等采取音译方式外,对于一些难以简单解释的深奥词汇,采取音译的方式使原始真意得到保留,而且这样创作的语言更经济,使得行文语言不繁琐,提高受众的认知效率,通过不能够直接简单理解的词汇易于激发受众的阅读兴趣,从而进一步强化其探求意识。 在梵语音译词汇的择取方面,唐、宋译本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唐译本中的音译词汇在宋译本中使用翻译语言描述,并且宋译本扩充的部分增添许多新的梵语音译词汇。 从梵语音译词汇的容量看,宋译本明显增添了许多新的音译词汇,这表明音译词汇不断进入本土语言范畴。 从语言发展的角度看,以上两点表明,对于梵语外来词汇的学习吸收和不断扩充本族语言容量的过程是复杂的,处于一个交互的动态进程。一种语言的形成和发展受到外来语言的影响,同时又将外来语言的部分吸收,以扩充该语言自身。 从佛经语言而言,作为一种特殊的宗教性质的语言体系,虽然译本的语言表达方式不同,出现音译词汇的不同及音译词汇的容量不同等,但是其表达的义理是相同的。即使对于同一种语言而言,在不同的时代,语言的风格和特色也各有差异,但是其目的是使受众更好地接受其中的义理,这正是译本不同却不失相同本质的魅力所在。 参考文献: 1净空. 十善业道经讲记M. 哈尔滨:北方文艺出版社,2010. 2丁福保. 佛学大辞典Z. 北京: 中国书店,2011. 3星云法师. 佛光大辞典Z. 北京: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1. 4于凌波.唯识名词白话新解EB/OL. http:/list137/. 5陈义孝. 佛学常见辞汇EB/OL. http:/list126/.第 8 页 共 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