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训练题 第十三章第一节

上传人:艳*** 文档编号:112549383 上传时间:2022-06-2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训练题 第十三章第一节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训练题 第十三章第一节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训练题 第十三章第一节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2020年语文高考二轮复习训练题 第十三章第一节题组一填空题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_,不亦君子乎?2巧言令色,_! 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_?传不习乎? 4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_,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5不患人之不己知,_。 6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_。” 7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_,_,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8_,可以为师矣。 9_,思而不学则殆。 10知之为知之,_,是知也。 11举直错诸枉,则民服;_,则民不服。 12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_! 13朝闻道,_。14君子怀德,_;_,小人怀惠。15君子喻于义,_。16见贤思齐焉,_。17父母在,_。游必有方。18父母之年,_。一则以喜,一则以惧。19君子欲衲于言,_。20德不孤,_。21_,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22敏而好学,_。 23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_。24子曰:“贤哉,回也!_,_。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25质胜文则野,_。_,然后君子。2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27知者乐水,_。_,仁者静。知者乐,_。28默而识之,_,_,何有于我哉?29不愤不启,_。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30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_,_。 31其为人也,_,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32子不语:怪,力,_,_。 33三人行,_。择其善者而从之,_。34君子坦荡荡,_。35可以托六尺之孤,_,临大节而不可夺也。36_,任重而道远。37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_,耻也;邦无道,_,耻也。 38不在其位,_。39君子居之,_? 4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_!” 41吾未见好德者_。 42_,焉知来者不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43主忠信。_,过则勿惮改。44三军可夺帅也,_。45岁寒,_。46_,_,勇者不惧。47食不语,_。 48寝不尸,_。49未知生,_?50夫人不言,_。51非礼勿视,非礼勿听,_,_。52己所不欲,_。53“_,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_。君子何患无兄弟也? 54自古皆有死,_。55君子成人之美,_;小人反是。56君子以文会友,_。 57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_;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_。 58其身正,_;其身不正,_。59言必信,_。60君子和而不同,_。61君子泰而不骄,_。62_,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_,亦不失言。63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_。64工欲善其事,_。65人无远虑,_。66_,小人求诸人。67君子不以言举人,_。68小不忍,_。69人能弘道,_。70_,是谓过矣。71君子忧_。72道不同,_。73不患寡而患不均,_。74既来之,_。75益者三友,损者三友。_,_,_,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76日知其所亡,_,可谓好学也已矣。77_,学而优则仕。78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_,天下之恶皆归焉。79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_;更也,_。80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_;不知言,_。答案:1.人不知而不愠 2鲜亦仁 3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4敏于事而慎于言 5患不知人也 6思无邪7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8温故而知新 9学而不思则罔 10不知为不知 11举枉错诸直 12孰不可忍也 13夕死可矣 14小人怀土君子怀刑 15小人喻于利 16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7不远游18不可不知也 19而敏于行 20必有邻 21朽木不可雕也 22不耻下问23不贰过 24一箪食在陋巷 25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 26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7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寿 28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29不悱不发 30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31发愤忘食 32乱神 33必有我师焉其不善者而改之 34小人长戚戚 35可以寄百里之命 36士不可以不弘毅 37贫且贱焉 富且贵也 38不谋其政 39何陋之有 40不舍昼夜 41如好色者也 42后生可畏 43毋友不如己者 44匹夫不可夺志也 45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46知者不惑仁者不忧 47寝不言 48居不容 49焉知死 50言必有中 51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52勿施于人 53死生有命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54民无信不立 55不成人之恶 56以友辅仁 57则事不成则民无所错手足 58不令而行虽令不从 59行必果 60小人同而不和 61小人骄而不泰 62可与言而不与之言知者不失人 63有杀身以成仁 64必先利其器 65必有近忧 66君子求诸己 67不以人废言 68则乱大谋 69非道弘人70过而不改 71道不忧贫 72不相为谋 73不患贫而患不安 74则安之 75友直友谅友多闻 76月无忘其所能 77仕而优则学 78君子恶居下流 79人皆见之人皆仰之 80无以立也无以知人也 题组二问答题81(2020台州中学第一学期测试题)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16.4)(1)孔子所说的择友的标准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答:_(2)从交友有益的角度来说,你认为孔子弟子中哪些人比较适合做自己的朋友?请举一例并说明理由。答:_答案:(1)孔子所说的择友的标准是正直、诚实和博学多闻。(2)颜回。颜回虽然家境贫寒,缺衣少食,生活艰苦,却能忍受困苦,不为物质所累,自得其乐,始终保持心境的恬淡和安宁。以颜回为友,能够让自己也拥有一颗淡然的心,保持良好乐观的心态,快乐地生活。(以孔子其他弟子为例亦可)82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 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 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论语述而)(1)有不少成语源于论语,请写一个出自上述语段的成语。答:_(2)在这段文字中体现了孔子怎样的观点?(用自己的话回答)答:_答案:(1)暴虎冯河(2)做事不可蛮干,应善于谋划。83(2020届温州市五校高三适应性测试)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1)在本章中,孔子借用“风”与“草”的比喻,说明了什么道理?(请用文中原句回答)答:_(2)孔子一方面强调“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的熏陶作用,一方面又号召自己的学生对求“鸣鼓而攻之”,这样做是否自相矛盾?请对此谈谈你的看法。答:_答案:(1)子欲善而民善(2)不矛盾。孔子主张为政以德,认为当权者应当用自身的道德来教育熏陶百姓,这样百姓自然会有礼有德;但是道德熏陶也不能无原则、不加区分的运用,冉有为季氏“聚敛而附益之”的做法本身就违背了德政,道德熏陶对他已经不起作用了。孔子让弟子声讨冉有,正是出于对德政的维护。孔子为政的根本思想应该是以德治国,并且这种以德治国的思想有很多是值得肯定的。比如说教育熏陶,但是道德的作用并不是无上的,有时在特殊的环境对特殊的人要用不同的对待方式。冉有的这些话让孔子觉得他是那种屡教不改的人,所以孔子认为冉有再也不能用那种道德去感化的方法,而应当去声讨他。84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4.15)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6.30)(1)关于孔子“推己及人”的“恕”材料中是如何表述的?请用一句原文中的话概括。答:_(2)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结合上面的选段,请简要说明你对孔子的“恕”的理解。答:_答案:(1)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2)孔孟最高的道是“仁”,而“恕”是通向仁道的最基本的途径。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都是以推己之心来对待别人,孔子认为求仁之道不必好高骛远。孔子“推己及人”的“恕”,从爱自己推及到爱父母子女,再推及到爱天下的老人幼儿,孔子以自身为喻,推及他人,即是行仁之道,这种“恕”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85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11.3) (1)孔子的学生各有所长,从教的方面来说,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答:_(2)任选划线中的一人,结合论语读本,对他的某一方面作简要评析。答:_答案: (1)因材施教,或用其所长。(2)颜渊: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以德行著称,孔子称赞他“贤哉回也”。子贡:子贡运用诗经中“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诗句来回答老师的提问。孔子认为回答得很贴切,并能“告诸往而知来者”,是一个灵活的人。子游:子游担任“武城宰”,实行孔子关于“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的教诲,孔子到武城时,“闻弦歌之声”,甚为嘉许。86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1)根据前两章文字,各总结一条交友原则。答:_(2)孔子强调在人际交往中应当“矜而不争”,对此有人认为,这不符合现代社会竞争的要求,是没有进取心的表现。你同意这样的理解吗?为什么?答:_答案:(1)严己宽人与朋友保持合适的距离(2)不同意。孔子提出的“矜而不争”,并不是说没有进取心,而是强调不争强好胜,与人交往时不斤斤计较,不为私利与他人争执,更不是一心追名逐利。他认为君子在集体生活中,应与他人和睦相处,关系融洽,为公共利益团结一致,而不是与少数人拉帮结派,相互勾结。这些观点与有进取心并不矛盾。87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克己复礼)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论语诲人不倦)(1)从以上文字分析礼和仁之间的关系?答:_(2)为什么孔子认为此时可以与子夏谈诗了?答:_答案:(1)人如果不仁,怎么对待礼呢?人如果不仁,怎么对待乐呢?礼能后于仁义吗?即以仁义等道德修养为基础,仁是礼的基础,礼是仁的外在形式。(2)孔子以绘画做比喻,只不过是解释诗句罢了,而子夏由此联想到了礼制,是孔子没涉及的,子夏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理解语言之外的寓意,有极强的悟性,所以孔子觉得可以跟他谈诗了。88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公曰:“告夫三子!”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之三子告,不可。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1)揣摩孔子在这件事前后的心情,各用一个词概括。答:_、_。(2)这样做反映了孔子怎样的精神,并作简要评论。答:_答案:(1)愤慨(担忧)无奈(2)体现了孔子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恪守原则的精神,知其不可而为之;令人敬佩,值得学习。(或者:这样做虽然精神可嘉,但其实是孔子社会现实,做法迂腐,于事无补。)89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1)第则文字中除“名正言顺”外,还可以概括出一条四字成语,它是 _。(2)用自己的话说明孔子“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中的“是”指代什么,并结合选文简述其这样说的理由。答:_答案:(1)手足无措(不知所措)(2)“是”指代季氏超越等级享受歌舞(或季氏按天子的规模享受歌舞)。理由:孔子主张克己复礼,认为每个人都要按名分行事,就是要按规定的各个等级享受权利和履行义务,否则就会导致礼乐崩坏、刑罚不当、纲常混乱,季氏的行为显然已经严重违反了孔子主张的“礼”,所以说“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90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耕。子路行以告。夫子愧然曰:“乌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1)面对纷乱的社会,长沮、桀溺两人和孔子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态度?答:_(2)你是怎样看待“辟人之士”的?请简要评析。答:_答案:(1)长沮、桀溺:避世隐居;孔子:积极入世,求道改革。(2)辟人之士具有仁爱之心,虽身处逆境却心忧天下,表现了积极的人生观。91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1)从“何以伐为?”和“焉用杀?”中可以看出孔子的政治主张,那么孔子提倡的是什么呢?答:_(2)孔子强调“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的作用,但是他又叫他自己的学生对求“鸣鼓而攻之可也!”,这样做不是自相矛盾的吗?对此请谈谈你的看法。答:_答案:(1)以德治国(2)孔子为政的根本思想应该是以德治国,并且这种以德治国的思想有很多是值得肯定的,比如说教育熏陶;但是道德的作用并不是无上的,有时特殊的环境和特殊的人要有不同的对待方式。冉有的这些话让孔子觉得他是那种屡教不改的人,所以孔子认为冉有不需要用道德去感化,而应当去声讨他。92子贡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子见齐衰者、冕衣冠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结合以上三小段文字,联系生活,谈一谈我们该如何践行孔子的仁爱观。答:_答案: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如果能够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对待别人能尽心尽力,仁爱宽厚,那他就是一个具有仁爱之心的人。仁爱同情是人间正道,一个怀着仁爱之心的人,当他在生活中见到弱者、有残疾者、处于不幸之中者,会对他们表现出真诚的悲悯和同情。(要点应包括“为他人着想”、“悲悯同情”)93阅读下面论语中的一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1)从上述文字中,找出与战国策中的“苟无民,何以有君”思想相通的一句。答:_(2)有若的观点体现了儒家的什么思想?为了践行这一思想,有若希望哀公采取的具体措施是什么?答:_答案:(1)百姓不足,君孰与足?(2)以民为本的思想。施行“彻”制,减轻赋税。94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17.4)【注】武城:鲁国的一个小城,当时子游是武城宰。弦歌:弦,指琴瑟。以琴瑟伴奏歌唱。(1)在“割鸡焉用牛刀”这一比喻中,“割鸡”与“用牛刀”系喻体,在原文中其相对应的本体分别是什么?答:_(2)俞廷镳说:“牛刀似誉,割鸡似嘲。夹入焉用,似警似惜,似感伤,似倾倒,一时喜动颜色之情,溢于言表。”(四书评本)这段文字体现了孔子复杂的感情,你是如何理解的,试结合孔子的理想作简要分析。答:_答案:(1)治理武城县运用礼乐之道(2)孔子的理想是行礼乐于天下,但一切都落了空,仅仅在区区武城得以小试,这当然是牛刀割鸡,大材小用。孔子“莞尔而笑”,不完全是戏谑,其中包含着既高兴又怅惘的复杂感情。95子曰:“乡原,德之贼也。”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1)孔子所说的“乡原”,是指什么样的人?答:_(2)请简要阐述“和而不同”和“同而不和”的区别。答:_答案:(1)孔子所说的“乡原”,指那些看似忠厚而实际上不讲道德原则,媚俗趋时、欺世盗名的伪君子。(2)和而不同:君子坦荡荡,与周围的人保持和谐融洽的关系,即使意见不一,却是心胸宽广,能和气而公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同而不和:小人没有独立的见解,只求与别人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原则,表面随声附和,私下却互相拆台。9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1)上文有成语如“发愤忘食”,请从上文中再概括出一条成语_。(2)结合“浮云”的比喻义,就节选的文段说一说孔子的人生观。答:_答案:(1)箪食瓢饮(箪食陋巷)、乐在其中、乐以忘忧。(3选1)(2)从对颜回的称赞和自我表白中看出其安贫乐道,重义轻利。把富贵比做浮云,因为浮云聚散无常,喻富贵短暂,犹今之“过眼云烟”;云在天上,高不可及,喻富贵与己无关;浮云至轻至淡,喻富贵无足轻重。97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1)将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尝独立,鲤趋而过庭。译文:_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译文:_(2)这段文字反映出孔子怎样的教育特点?请结合文字内容进行评析。答:_答案:(1)他曾经独个儿站着,我快步走过庭中。陈亢退下去,高兴地说:“问一件事,知道了三件事。知道学诗,知道学礼,又知道君子不亲昵自己的儿子。(2)这段话可以看出孔子不偏私,对自己的学问也不秘传,反映了孔子一视同仁的教育原则。“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强调“诗”、“礼”在言语和立身方面的重要作用,反映出孔子在教育内容上注重“诗”“礼”。98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子曰:“果哉!末之难矣。”(1)“深则厉,浅则揭”是什么意思?“荷蒉者”这样说的用意是什么?答:_(2)孔子是如何看待“荷蒉者”的观点的?答:_答案:(1)“深则厉,浅则揭 ”的意思是说水深就穿着衣裳过河,水浅就提起衣裳过河。 “荷蒉者”是在说孔子就是一个不知水深水浅、不顾水深水浅的人,讽刺孔子不知通达权变。(2)孔子认为挑筐人的评说干脆利落,很难辩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