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木叶”》同步百分测验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112522916 上传时间:2022-06-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说“木叶”》同步百分测验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说“木叶”》同步百分测验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说“木叶”》同步百分测验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说落木同步百分测验一基础检测(25分)1选择注音正确的一项( )A陆厥(ju) 招徕(li) 橘颂(j) B寒砧(zhn) 涔阳(qn) 锭药(dng)C窸窣(cui) 曙光(sh) 号咷(to)D亭皋(go) 竹筌(qun) 干燥(cao)2选出下列各项中有错别字的一项( ) A明月皎皎 红花灼灼 细雨蒙蒙 风度翩翩B北风萧萧 炊烟袅袅 红日冉冉 红尘滚滚C奥妙无穷 丰富多彩 晴空爽朗 游子漂泊D文意棉密 情意缠绵 文字洗练 诗句精彩3下列对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武功县公安局普集街派出所民警马忠年勇斗歹徒、血染警服的感人事迹在祖国广为传诵。 B“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是大家都很熟习的诗句。 C人应当讲信用,对已经作出的允诺就决不失言。D魅力几乎是每个女人的梦想,然而魅力却并不钟情于所有的女人。4下列各句中标点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至于王褒渡河北的名句:“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则其所受的影响更是明显了。B我们无妨这么说:“无边落叶萧萧下”,岂不更为明白吗?C事实上,杜甫之前,庾信在哀江南赋里已经说过:“辞洞庭兮落木,去涔阳兮极浦。”D它不同于“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曹植美女篇)中的落叶,因为那是春夏之交饱含着水分的繁密的叶了。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她的歌声清亮、甜美、质朴、亲切,焕发着泥土的芬香,把人们带到了那美丽富饶的河西走廊。 B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学生的培养深受社会广大用人单位的欢迎,就业率明显提高。C实施名牌战略,精心打造世界知名品牌,是加入WTO之后,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形势,我国各大企业相继制定的发展策略。D学校抓不抓青少年理想教育的问题 ,是关系到祖国建设事业后继有人的大事,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二阅读欣赏(4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6-10题(24分)首先我们似乎应该研究一下,古代的诗人们都在什么场合才用“木”字呢?也就是说都在什么场合“木”字才恰好能构成精妙的诗歌语言?事实上他们并不是随处都用的,要是那样,就成了“万应锭”了。而且屈原开始把它准确地用在一个秋风叶落的季节之中,此后的诗人们无论谢庄、陆厥、柳恽、王褒、沈佺期、杜甫、黄庭坚,都以此在秋天的情景中取得鲜明的形象,这就不是偶然的了。例如吴均的答柳恽说:“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这里用“高树”是不是可以呢?当然也可以;曹植的野田黄雀行就说:“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这也是千古名句,可是这里的“高树多悲风”却没有落叶的形象,而“寒风扫高木”则显然是落叶的景况了。前者正要借满树叶子的吹动,表达出像海潮一般深厚的不平,这里叶子越多,感情才越饱满;而后者却是一个叶子越来越少的局面,所谓“扫高木”者岂不正是“落木千山”的空阔吗?然则“高树”则饱满,“高木”则空阔;这就是“木”与“树”相同而又不同的地方。“木”在这里要比“树”更显得单纯,所谓“枯桑知天风”这样的树,似乎才更近于“木”,它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这正是“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要说明“木”它何以会场这个特征,就不能不触及诗歌语言中暗示性的问题,这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我们不留心就不会察觉它的存在。敏感而有修养的诗人们正在于能认识语言形象中一切潜在的力量,把这些潜在的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于是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它在不知不觉之中影响着我们,它之富于感染性启发性者在此,它之不落于言筌者也在此。而“木”作为“树”的概念的同时,却正是具有着一般“木头”“木料”“木板”等的影子,这潜在的形象常常影响着我们会更多地想起了树干,而很少会想到了叶子,因为叶子原不是属于木质的,“叶”因此常被排斥到“木”的疏朗的形象以外去,这排斥也就是为什么会暗示着落叶的缘故。而“树”呢?它是具有繁茂的枝叶的,它与“叶”都带有密密层层浓阴的联想。所谓“午阴嘉树清圆”(周邦彦满庭芳),这里如果改用木字就缺少了“午阴”更为真实的形象。然则“树”与“叶”的形象之间不但不排斥,而且是十分一致的;也正因为它们之间太多的一致,“树叶”也就不会比一个单独的“叶”字多带来一些什么,在习于用单词的古典诗歌中,因此也就从来很少见“树叶”这个词汇了。至于“木叶”呢,则全然不同。这里又还需要说到“木”要形象上的2的个艺术特征。6、古代的诗人们在什么场合才用“木”而不用“树”呢?(4分)7、吴均答柳恽有“寒风扫高木”的诗句,为什么诗人在这里用“高木”而不用“高树”?(5分)8、曹植野田黄雀行有“高树多悲风”的诗句,为什么诗人在这里用“高树”而不用“高木”?(5分)9、“要说明木它何以会有这个特征”,这个特征具体指什么?(4分)10、为什么在古诗句里很少见到“树叶”这个词汇?(6分)(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1-13题(21分)纽约鸽子一夜雨疏风骤,把纽约积蓄了一年的金黄,从树梢刮到地上。那遍地的落叶,如同碎落的金黄旗子,插满这个城市的角角落落,让这个城市的色调与季节同步。漫步在中央公园的小径上,恍若与周围这个世界之都的喧嚣隔着一个时代,宁静是公园鲜明的主题,一望无边的寂寞,让我的思路也飘上了一层清凉的露水。热闹着的,是那没有季节的鸽子,她们是公园活动的标本。奔跑,飞翔,安坐,追逐,是如此的无忧,如此的安详。我的脚步播向哪里,鸽子的快乐就洒向哪里。鸽子是公园真正的阳光,她透过思乡的云层,照亮我的孤独。她让世界在沉寂的时分,披上一层灿烂的音乐。中央公园很大,它几乎占曼哈顿总面积的三分之一。曼哈顿是纽约的五个区之一,也是最繁华,最重要的地区。联合国、世贸中心、帝国大厦一些最重要的建筑和机构都在这里。如果说纽约是寸金之地的话,曼哈顿则是寸金之中的寸金。美国人却在寸金之地的正中央,开了这么大的一个公园。有了公园,就有了鸽子的天堂。有了公园,就有了我的迷茫。潮湿的草地,不能留下我的脚印。厚厚的草层,托住了我对土地的印盖。脚印只留在坚实的土地上。就是沙地也不行。不信,步入海边,那无际的沙滩上,就是多么容易盖上的脚印,也不会长久。海浪会轻轻擦去你不大深刻的印痕。只有鸽子的脚印例外。她的脚印,播在风里,播在目光里,播在人们的心里。一只鸽子停在了我的肩上。我想赶走,却又不忍。我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阳光,却因惧怕承受不起而轻易失去。鸽子全然不顾我的恍惚,她在与伙伴们进行着快乐的对话或咏唱。数分钟之后,她才轻描淡写地飞离了我的肩头。一阵轻风刮来,我纷乱的头发开始有了形状。中央公园的宁静,让我逐渐激动起来,我真想躺在地上打滚,染一身潮湿回家。潮湿不是宁静亲密的朋友吗?走进喧嚣的大街,徜徉在百老汇、第五大道、时代广场,人流如潮。各种广告,各种叫卖声、车流声,让这个城市沸腾。抬眼望去,公园以外的城市没有一丝丝多余的空间。令我惊异的是,我的两肩各站上了一只鸽子。她们全然不顾周围的忙碌奔波景象,独自享受着属于自己的宁静。我俯首看看脚边,我的惊喜更是难以控制。成群成群的鸽子,散布在这个城市的大街小巷。她们昂首阔步,同人类竞争着空间。人流在让着她们,车流在绕着她们。她们的悠闲,同世界的纷乱形成强烈的反差。我清醒地意识到,奔走在纽约的人们在照顾着脚边的鸽子。我想到了两名留法学生因烹吃两只鸽子而吃官司的事。我想到的不是东西方文化的反差,而是人类与大自然的关联。一片金黄的叶子飘到了我的面前,轻轻地提醒了我的情绪。我知道,我不能深陷这与主旋律不大协调的情调之中。一群一群鸽子欢乐地飞起。她们是一组一组欢乐的音符,跳动在世界这架巨大的钢琴上。11第5段写潮湿的草地留不下自己的脚印,海边的沙地也很难留下脚印。这样写,有什么作用?(5分)12文章第6段,作者写道,“一只鸽子停在了我的肩上,我想赶走,却又不忍”。(1)为什么想“赶走”?(2)为什么又“不忍”?(8分)(1) (2)13联系全文看,(1)“我不能深陷这与主旋律不大协调的情调之中”的“主旋律”指什么?(2)“与主旋律不大协调的情调”是什么情调?(8分)(1)(2)三、写作训练(30分) 14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咏月诗词随处可见,月亮作为中国人心目中的一个形象,已经扎根在我们心田,那么月亮的形象具体代表什么呢?请写一段文字对此加以分析。附答案: 1A。B项的“涔”读cn;C项的“窣”读c;D项的“燥”读zo2D。“文意绵密”应为“文意绵密”3D。A:传诵,诵,诵读,称道;传颂,颂,颂扬。B:熟习,对业务或技术熟练掌握,对象一般为学问、技术、技能、语言知识等;熟悉指知道得很清楚、详细,既可用于人,也可用于物(包括具体事物和抽象事物)。C:失言,无意中说出不该说的话;食言,指不履行诺言。D:衷情,指内心的感情,名词;钟情,感情专注,动词。4C。冒号管到句末,故A 、B均错,A、B处冒号取消;这两处是课本的标点,但对课本也不可迷信。D项引用的诗句在句内,“落叶何翩翩”后句号取消。5C。A、B、D三项都犯了搭配不当的语病。A项主谓搭配不当,“歌声”不能“焕发着泥土的芳香”。B项中受欢迎的不是“培养”而是“高校的学生”,应把原句中“学生”与“培养”对调位置。D项中两面与一面不搭配,应在“后继有人”前面加上“是否(或能否)”6、秋风叶落的季节。7、“高树”饱满,是满树叶子的形象,而“高木”则空阔,是落叶的形象。作者在“寒风扫高木”的诗句里用“高木”而不用“高树”,正是要借“高木”创造“落木千山”这样一个空阔的艺术境界。8、作者要借满树叶子的吹动,表达出像海潮一般深厚的不平,叶子越多,感情才越饱满。9、空阔、单纯,含有落叶的因素。10、树具有繁茂的枝叶,它与“叶”都带有密密层层浓阴的联想,“树”和“叶”之间有太多的一致,而古典诗歌又习惯于用单词。11衬托鸽子(2分),突出鸽子的脚印能“播在人们的心里”。(3分)12(1)对于鸽子的这份安详无忧、愉悦开朗,我惧怕自己因承受不起而轻易失去。(4分)(2)鸽子是公园的阳光,它给我思乡的寂寞迷茫的心灵播上了一层亮色,我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阳光。(4分)13(1)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而带来的宁静、快乐(4分)(2)迷茫(为“世界的纷乱”、为人与自然的不协调)、孤独(为自己的思乡)(4分)14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