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计算能力下降的原因分析和对策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12270466 上传时间:2022-06-22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28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计算能力下降的原因分析和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小学生计算能力下降的原因分析和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小学生计算能力下降的原因分析和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生计算能力下降的原因分析和对策 义乌市艺术学校 陈柳燕 时间过得很快,新课改已经完整地走完一轮。在这新课程下的期间,我经常思考学生的计算所产生的一些问题。 平常同事聚在一起,常常会聊聊教学上常见的问题。大家说的最多的就是:现在的孩子越来越聪明了,思维也很开阔,可总感觉孩子的计算能力却大不如从前。比如说一年级的学生,以前一个学期下来,对于二十以内的计算都能做到心算,而且基本上的学生都能比较快速的回答出来。可现在呢,很多二年级的学生,计算还得靠手指帮忙。这计算上的问题,随着年级的增长,所暴露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据我观察,许多数学上的暂差生,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计算不过关。一旦计算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成绩也就上去了。计算的缺陷同样也出现在优等生身上。从学生的作业习题上看,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都对了,可是结果却是因为计算最终出错的,功亏一篑。这种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由此可见,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生计算能力下降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有必要做出进一步的追问和探讨。为什么现在的学生计算上会存在这么多缺陷呢?通过观察分析,大致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找到一些原因:首先,学生对计算认识上的缺陷。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已经十分普及。所有的计算都可以完全依赖于计算机,学生就认为:干吗还要用草稿纸进行烦琐的计算呢?只要知道解决方法就可以解决问题,动动手指几秒钟之内就能得出答案。诚然,一些繁杂的计算可以依赖于计算机。可连一些最基本最简单的计算都得依赖于计算机,就势必导致学生计算上学会偷懒。计算机的出现是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决不是叫人们做它的奴隶。曾经听到过这么一则真实的消息:某重点高中一位数学老师,在上课时问他的学生3+2=?,却没有听到立马的答题声,只听到噼里啪啦一阵按键盘的声音可见学生对计算机的依赖,直接影响了学生计算能力的下降。其次,学生学习习惯上存在缺陷。平常听到最多的一句话:“你为什么错了?”“我太粗心了。”我想计算上的错误,绝不能只说“太粗心了”就可以姑且了之的。事实上,粗心是一种习惯问题。有些学生由于平时计算比较随便,如字迹潦草,草稿纸上书写随便,计算前不注意审题,计算后不估算、不检查,导致计算中错误频频出现。这说明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好,粗心也应该是学生计算能力上的一种缺陷。再次,基础知识的掌握上存在一定的缺陷。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是形成计算能力的前提。学生面对计算题,要得到计算结果,首先要考虑运用什么数学概念、运算定律、运算性质、运算法则和计算公式等等,因此能否充分理解和掌握这些基础知识决定了一个人的计算能力水平。例如,在计算小数、分数四则运算时,常遇到学生计算法则是正确的而结果是错误的现象,究其原因,有约分、通分的错误,有互化错误,也有百以内的口算问题等等。这些都反映了学生的基础知识上还存在缺陷。还有就是计算练习强度不够的问题了。学数学,不解题不行,只讲不练或讲多练少,都会影响到计算能力的提高。这就会造成学生数学基本技能(特别是计算技能)的不扎实。“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是这个道理。可往往训练难以持之以恒,三天打渔两天晒网,是常见的事情。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计算结果的正确与否、计算方法的技巧和计算的速度。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呢?我认为主要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能让学生多练。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练习一些口算。在强调计算的同时,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如: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还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在计算教学中,做到不断思考,不断探索,不要单纯为了计算而计算,而要把它和目前新课标所倡导的生活实际、情感态度等结合起来,避免计算的单一性、枯燥性。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因此,必须要重视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使学生养成认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教师一定要从一点一滴做起,严格要求学生做到认真听课,认真思索,认真独立的完成作业,并做到先复习后练习,练习中刻苦钻研,细心推敲,不轻易问别人或急于求证得数。对于学生作业中出现的由于马虎造成的错误,决不能姑息迁就,决不能让学生产生“由于马虎做错的题,没事”的念头,要树立“会做的题一定不能错”的思想。教师还要严格要求学生养成自觉检查、验算和有错必改的习惯。教师还得加强书写格式的指导,规范的书写格式可以表达学生的运算思路和计算方法、步骤,防止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教师一定要以身作则,作学生的表率。三、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是形成计算能力的前提。例如,学生要具有分数四则计算的能力,必须先要理解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理解并且掌握如通分、约分、带分数与假分数之间的互化等基础知识和相应的基本技能。只有把有关的基础知识讲清楚,让学生真正掌握了,学生计算才不会出现差错。相对于低年级来说,高年级的基础知识更为丰富,因此在教学中切不可急于求成,而应帮助学生从整理已学的基础知识开始,运用迁移,不断深入。如教学异分母分数加法时,首先让学生回答加法的意义,学生就会知道是把两个数(或多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接下来让学生观察发现异分母分数、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懂得了这个道理后,再引导学生运用通分知识,“化异为同”,于是问题就转化为已掌握的同分母分数的加法了。总之,要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让每个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到位。四、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和练习。在计算练习中,强化基本技能训练是提高计算能力的重要环节。练习中,应有的放矢,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练习是学生理解和掌握运算法则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内外恰当的机会,对学生进行及时的,经常的计算练习,使学生在练习中加深理解和记忆,并熟练地掌握。在练习的时间和数量上应合理安排,采取“短时、少量、多次”的方法,避免学生疲劳、厌烦现象的产生,使学生的注意力能稳定地集中在练习对象上,从而保证计算的准确性。而且,练习应持之以恒,决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总之,学生的计算能力不是靠一朝一夕能养成的。培养学生计算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教学时,要把握好每个环节,充分发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练习为主线、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为主攻目标的教学原则,以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只有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见到成效。 浅谈小学生计算能力下降的原因及改进的措施 时间:2012-04-09 来源: 作者: 点击: 3次数和计算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和周围事物的重要工具之一。对于每个人来说,在小学阶段形成一定的计算能力,是继续学习的需要,也是终身有益的事情。课改前,虽然计算的题目难度比较高,要求也比较高,但学生的计算能力还是比较扎实的。但课改后,计算的内容少-数和计算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和周围事物的重要工具之一。对于每个人来说,在小学阶段形成一定的计算能力,是继续学习的需要,也是终身有益的事情。课改前,虽然计算的题目难度比较高,要求也比较高,但学生的计算能力还是比较扎实的。但课改后,计算的内容少了,难度和要求也比原来降低了,可是学生的计算正确率却不如课改之前。分析其中的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教材的原因1.计算教学内容在新教材中体系变淡,采取了分散教学,一些联系密切的知识不再集中编排。如:小数乘、除法计算教学,原来是将乘、除法分开设两个单元教学,现在是将整数乘小数与一个数除以整数,商是小数放在一起教学,然后在后一个单元教学小数乘小数、一个数除以小数,使得一个整体性的技能被分散到不同的学期进行,这样虽然分散了计算教学的难点,但也不利于形成完整的计算技能体系。2.计算教学问题化加强,计算能力在新教材中不再作专一的培养,而是和解决问题放在一起,提倡“算用结合”、“以用促算”,使学生不能全身心的学习计算,不能及时的消化知识、形成技能。3.计算教学部分例题编制简化,例题和练习题在新教材的衔接上跳跃太大。仍如一个数除以整数,商是小数,有三种类型:被除数的整数部分够除,被除数的整数部分不够除,商中间有零。例题安排了第一种,后两种是教学的难点,只在试一试里出现。像这样将几种计算的形式不完全展现,将几课时才能联系到位的放在一课时里,以致于学生应接不暇、囫囵吞枣难以消化。4.计算教学的课时数在新教材中明显减少。据统计就20以内退位减法这一内容,在文革前有50多课时数,而今新教材已减少到了20课时。时间是技能形成和熟练的保证,学习时间的欠缺也使得学生的计算达不到应有的正确率和速度。二、教师的原因1.教师对计算教学的内容缺乏整体的把握。尤其是农村小学由于师资的原因,很多数学教师常年固守一个学年段,以致于只了解所教学段计算教学内容,而对于这一内容在小学教材中处于什么位置、又与哪些内容有着怎样的联系不太清楚,因此造成学生在计算知识、技能上的遗漏与偏差,久而久之,量变导致质变学困生寸步难行。2.教师盲目跟风教学技术先进了,学生不明算理了;算法多样化了,学生做题没方法了;练习形式趣味化了,学生也浮躁了3.教师批阅作业只看结果不分析错误原因。对学生出现错误计算结果,用红笔打个“”了事,评讲时用“粗心”两个字概括,只是让学生去改,学生也是敷衍了事的改过来,没能明白错误的原因,以后再做再错。三、学生的原因1.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自制力不强,容易马虎或心不在焉,从而在计算时出现浮躁或粗心。2.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抄错数字、不看清题目、不检验结果等等都是计算错误的原因,都是学习的陋习造成的结果。虽然造成学生计算能力差的原因很多,但要改进唯有教师作有心人,针对各种情况,分别采取有效的措施。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曾作了如下尝试。一、关注教材敢于取舍记得有一位特级教师曾这样指导一线教师:在相信教材、教参、报刊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您的学生要*您,请您思考、研究、编制教材(题目)。源于这样的启发与鼓励,笔者从以下几点改进。1.整体把握计算教学内容。小学的计算教学环环相扣,知识的系统性极强,上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影响后续环节的学习。因此作为一个数学教师,必须熟知相关计算内容在教材中处于什么地位,与哪些内容有内在联系,在整个教学中其什么作用。可以按知识体系研读教材,也可以通过做其他年级学生的练习、试题来树立教材的全局观念。2.灵活处理计算与应用的关系。众所周知,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只有在实际应用中才能体现其作用。所以,把计算与应用结合起来,将计算作为解决问题的一个组成部分,能使学生较为深刻地理解为什么要计算、选择什么方法计算更为合理。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都是十分有利的。但是任何东西都有他自身的最大负重植,超过极限。适得其反。计算教学也是如此,承载太多的功能,必将失去该有的价值。在计算教学时如果过于注重应用,对于计算能力的形成的过程就会如蜻蜓点水般一带而过,不利于培养、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所以在学生初步理解算理,明确算法后,教师要敢于舍不让应用成为计算教学的羁绊。根据学习者计算技能形成规律,及时组织针对计算的重、难点进行专项训练,使学生形成计算的技能。“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在有了强有力的工具保障下再去解决问题,相信学生的底气会更足。3.精心设计教学例题和练习教师针对新教材的计算教学内容的不足,敢于取要根据某一类计算技能的各种情况,精心设计例题以及练习题,做到一个难点有一个例题作范例,一个例题有一系列针对性练习作辅助,从而各个击破,及时消化形成计算技能。小学生计算能力下降的成因及对策课题研究第二阶段小结通过第一阶段研究中调查的结果,针对调查中出现的问题及学习中出现的障碍,我们立足于课堂,以课例研究为着眼点,教师以研究者的角色从合作备课、授课、互动评课全过程的参与下,使问题逐渐清晰得以解决,并初步形成计算教学的模式,并将这些成果推广到示范、辐射、提升的解决层面上来。下面是我们在实验研究中的一些具体做法:(1)规范计算要求 计算规范是正确计算的前提和保证。在计算时,要求学生做到计算规范、书写工整,作业和试卷整洁,其中包括草稿在内。采取一定的措施,要求三年级学生准备草稿本,并时常提醒,起到巩固效果。平时的作业、特别是考试要求连同草稿纸一起上交。因小学生在计算时缺乏一定的自觉性,还需要老师的督促、压一定的重力,才能认真地计算。(2)持之以恒,加强口算、听算训练。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只有提高计算能力,才能提高笔算的速度和计算正确率,因此,无论哪个年级都严格按本级的要求,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口算训练,做到天天练,逐步达到熟能生巧、对而快的程度,每人准备一个听算本,每天在课前用3分钟进行听算训练,这样,即训练学生听力,又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精力学习,同时也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当然,训练重在坚持不懈,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口算、听力在期末我们进行测评,测评的方法是每位学生发一张纸条听算20道口算题,以此检验学生的注意力和口算能力是否提高,试验效果如何,方法是否科学,在测试结果中,学生听算合格率为100%,全对为95.7%。(3)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只有在解决问题的具体情境中才能真正体现出它的作用。如果计算教学过多强调运算技能的训练,简单、重复、机械的训练,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对数学失去兴趣,甚至讨厌数学。把计算教学置入现实情境之中,是今天所提倡的。教学时选用学生熟悉的事例,创设生动的具体情境,让学生发现、提出数学问题,接着探讨计算方法,进而解决所提出的实际问题。把探讨计算方法的活动与解决实际问题融于一体,学习材料饱含生气,对学生有吸引力,容易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探讨计算方法,可以使学生深刻理解为什么要这样算。王庆玲老师执教的乘加、乘减(附教学设计)重在让学生利用现实情境,理解算式的意义,而不是告诉学生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利用课堂资源,使学生真正理解乘加、乘减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从而对计算产生兴趣,感悟这类算式的特点,把计算教学生活化。(4)要使学生会算,首先必须使学生明确怎样计算,也就是加强算理的理解。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对笔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不再出现文字概括形式的计算法则。教学要引导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拾级而上掌握方法。不懂得算理,光靠机械操练也许能掌握其计算的方法,但这种依样画葫芦式的掌握,其迁移范围是非常有限的,无法适应干变万化的具体情况,更谈不上灵活应用、所以,我们首先处理好算理和算法的关系。周刚老师执教的两位数乘两位数都体现了计算教学中对算理的突破。(5)从算法多样化来突破计算的灵活性和思维简洁性。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拥有适合自己发展的思维方式和解题策略,每个学生都认为自己的方法是最好的,我们尊重个体的教学现实,但也不放任自流,计算教学中给学生提供尝试计算选择优化的时间,让学生在计算中得出最适合自己的最优化的算法,更重要的也是学习他人算法的长处,养成谦虚好学的品质,以此更加利于学生根据题型来灵活处理。往往某一算法的优势并不能在当堂体现出来,而是在后继的学习中也能感受到,例如,在教学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教学时,有位学生坚持自己先乘十位数再乘个位数,针对这种现象,教师也不否定,只有在下节课进位乘法时才能在计算中发现自己算法的弊端,从而口服心服地从低位乘起。(6)快速估算得数范围也是检验的一种有效方法。培养学生数感,提高计算准确率,估算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一是在计算之前,通过估算,能推断出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以提高计算结果的可信度;二是在计算之后,可以把估算作为检验手段,对结果进行估算。例如,计算376+480,通过估算能知道其结果必然大于700而小于900,不然,计算有误;计算3969,先估算,把39看成40,把69看成70,4070=2800,那么3969的结果接近2800且小于2800,如大于2800必定错误,究其原因是学生缺乏数感。同时,估算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7)从数学计算习惯关上抓起,培养良好的习惯。小学生在计算时缺乏一定的自觉性,在短时间内较难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在老师督促下,能执行老师的要求。学生往往算完一遍就不再愿算第二遍,根据学生心理,累计积分进行评比实施奖励措施,学生计算会十分小心,认真仔细,更多的学生一丝不苟,久而久之,细致的习惯自然养成,从而达到养成教育目的。(8)建立错题库, 针对典型错例要在课堂上进行详细讲评。记得以前的课堂里有一位小朋友小马虎,它曾经给孩子们带来轻松与快乐。在低年级教学中,我们依然采用给小马虎改错这种方式来进行错题的订正,学生则会亲切的称老师为小马虎老师对发生重复错误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无论哪一年级都要求安排专门的改错课,有针对性地把学生经常错的题目、类似的题目作为学生的课堂作业,再次反馈了解学生改错后的作业效果。改错题型的练习对学生是有要求:判断对错找出错误处分析错误原因改正。课堂采取小医生找病因比赛的形式,让学生在比赛中获取知识。改错不能仅满足于学生分清了错误原因,改正了错误,而且达到预防效果。(9)、熟记常用数据,提高运算速度。 有些数在习题题中出现次数特别多,它们常常是进行快速运算的基础,如果每次动笔、想、列式即麻烦又易出错,对于这些要求学生熟记,如:20以内加减法,乘法口诀,高年级的计算圆面积、周长的一些公式、常用小数与分数互化等,它们是一切计算的基础,必须达到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研究阶段,我们即重视算理,在某种程度上也强调了记忆,这些是课题研究中我们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有效措施。(10)通过运动和游戏来提高学生手眼协调的功能。部分学生抄错题是因为手眼不能协调一致,从而抄错题。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尽可能的鼓励学生课间多运动,多做一些有益的游戏,以此来达到身体机能的全面协调。在具体落实以上教学措施的前提下,我们形成关于计算教学的模式:让学生经历面对新的问题需要解决时在尝试探索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广泛交流发现并体会最佳计算方法尝试运用巩固练习这样的过程,让学生亲历知识的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知识体系间的构建。小学生计算能力下降的成因及对策课题研究第二阶段小结通过第一阶段研究中调查的结果,针对调查中出现的问题及学习中出现的障碍,我们立足于课堂,以课例研究为着眼点,教师以研究者的角色从合作备课、授课、互动评课全过程的参与下,使问题逐渐清晰得以解决,并初步形成计算教学的模式,并将这些成果推广到示范、辐射、提升的解决层面上来。下面是我们在实验研究中的一些具体做法:(1)规范计算要求 计算规范是正确计算的前提和保证。在计算时,要求学生做到计算规范、书写工整,作业和试卷整洁,其中包括草稿在内。采取一定的措施,要求三年级学生准备草稿本,并时常提醒,起到巩固效果。平时的作业、特别是考试要求连同草稿纸一起上交。因小学生在计算时缺乏一定的自觉性,还需要老师的督促、压一定的重力,才能认真地计算。(2)持之以恒,加强口算、听算训练。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只有提高计算能力,才能提高笔算的速度和计算正确率,因此,无论哪个年级都严格按本级的要求,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口算训练,做到天天练,逐步达到熟能生巧、对而快的程度,每人准备一个听算本,每天在课前用3分钟进行听算训练,这样,即训练学生听力,又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精力学习,同时也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当然,训练重在坚持不懈,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口算、听力在期末我们进行测评,测评的方法是每位学生发一张纸条听算20道口算题,以此检验学生的注意力和口算能力是否提高,试验效果如何,方法是否科学,在测试结果中,学生听算合格率为100%,全对为95.7%。(3)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只有在解决问题的具体情境中才能真正体现出它的作用。如果计算教学过多强调运算技能的训练,简单、重复、机械的训练,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对数学失去兴趣,甚至讨厌数学。把计算教学置入现实情境之中,是今天所提倡的。教学时选用学生熟悉的事例,创设生动的具体情境,让学生发现、提出数学问题,接着探讨计算方法,进而解决所提出的实际问题。把探讨计算方法的活动与解决实际问题融于一体,学习材料饱含生气,对学生有吸引力,容易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探讨计算方法,可以使学生深刻理解为什么要这样算。王庆玲老师执教的乘加、乘减(附教学设计)重在让学生利用现实情境,理解算式的意义,而不是告诉学生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利用课堂资源,使学生真正理解乘加、乘减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从而对计算产生兴趣,感悟这类算式的特点,把计算教学生活化。(4)要使学生会算,首先必须使学生明确怎样计算,也就是加强算理的理解。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对笔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不再出现文字概括形式的计算法则。教学要引导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拾级而上掌握方法。不懂得算理,光靠机械操练也许能掌握其计算的方法,但这种依样画葫芦式的掌握,其迁移范围是非常有限的,无法适应干变万化的具体情况,更谈不上灵活应用、所以,我们首先处理好算理和算法的关系。周刚老师执教的两位数乘两位数都体现了计算教学中对算理的突破。(5)从算法多样化来突破计算的灵活性和思维简洁性。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拥有适合自己发展的思维方式和解题策略,每个学生都认为自己的方法是最好的,我们尊重个体的教学现实,但也不放任自流,计算教学中给学生提供尝试计算选择优化的时间,让学生在计算中得出最适合自己的最优化的算法,更重要的也是学习他人算法的长处,养成谦虚好学的品质,以此更加利于学生根据题型来灵活处理。往往某一算法的优势并不能在当堂体现出来,而是在后继的学习中也能感受到,例如,在教学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教学时,有位学生坚持自己先乘十位数再乘个位数,针对这种现象,教师也不否定,只有在下节课进位乘法时才能在计算中发现自己算法的弊端,从而口服心服地从低位乘起。(6)快速估算得数范围也是检验的一种有效方法。培养学生数感,提高计算准确率,估算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一是在计算之前,通过估算,能推断出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以提高计算结果的可信度;二是在计算之后,可以把估算作为检验手段,对结果进行估算。例如,计算376+480,通过估算能知道其结果必然大于700而小于900,不然,计算有误;计算3969,先估算,把39看成40,把69看成70,4070=2800,那么3969的结果接近2800且小于2800,如大于2800必定错误,究其原因是学生缺乏数感。同时,估算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7)从数学计算习惯关上抓起,培养良好的习惯。小学生在计算时缺乏一定的自觉性,在短时间内较难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在老师督促下,能执行老师的要求。学生往往算完一遍就不再愿算第二遍,根据学生心理,累计积分进行评比实施奖励措施,学生计算会十分小心,认真仔细,更多的学生一丝不苟,久而久之,细致的习惯自然养成,从而达到养成教育目的。(8)建立错题库, 针对典型错例要在课堂上进行详细讲评。记得以前的课堂里有一位小朋友小马虎,它曾经给孩子们带来轻松与快乐。在低年级教学中,我们依然采用给小马虎改错这种方式来进行错题的订正,学生则会亲切的称老师为小马虎老师对发生重复错误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无论哪一年级都要求安排专门的改错课,有针对性地把学生经常错的题目、类似的题目作为学生的课堂作业,再次反馈了解学生改错后的作业效果。改错题型的练习对学生是有要求:判断对错找出错误处分析错误原因改正。课堂采取小医生找病因比赛的形式,让学生在比赛中获取知识。改错不能仅满足于学生分清了错误原因,改正了错误,而且达到预防效果。(9)、熟记常用数据,提高运算速度。 有些数在习题题中出现次数特别多,它们常常是进行快速运算的基础,如果每次动笔、想、列式即麻烦又易出错,对于这些要求学生熟记,如:20以内加减法,乘法口诀,高年级的计算圆面积、周长的一些公式、常用小数与分数互化等,它们是一切计算的基础,必须达到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研究阶段,我们即重视算理,在某种程度上也强调了记忆,这些是课题研究中我们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有效措施。(10)通过运动和游戏来提高学生手眼协调的功能。部分学生抄错题是因为手眼不能协调一致,从而抄错题。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尽可能的鼓励学生课间多运动,多做一些有益的游戏,以此来达到身体机能的全面协调。在具体落实以上教学措施的前提下,我们形成关于计算教学的模式:让学生经历面对新的问题需要解决时在尝试探索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广泛交流发现并体会最佳计算方法尝试运用巩固练习这样的过程,让学生亲历知识的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知识体系间的构建。新课程下学生计算能力下降的原因及对策一、问题的提出:1、新课程数学从学生生活入手,重视数学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关注学生数学探究的经历,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学习,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尊重学生的个性。一轮新课程实施下来,学生数学问题意识得到加强,学生善于思维,善于动脑,但我们却惊奇地发现一、二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出现了明显下降的现象:在平时的练习中,计算能达到优秀的只有极少数学生。在速度上也普遍较慢,有的学生一分钟只能完成5道100以内的加减法;有学生课堂作业总会拖拖拉拉,当天作业当天还完不成。计算能力差所以导致学生对数学没有了好感。因为在计算上总不能有优越感,总得到老师的批评,久而久之就对计算产生了恐惧和厌恶。每当做计算题了,总能听到学生的不同感慨:“难死了!” “我要削铅笔。”“老师不写竖式行吗?”“真是一点兴趣也没有的!”等等,这些不是理由的理由足以看出他们对计算题的讨厌了。我们知道只要喜欢的东西才能学好,当你对它没有了兴趣还能学得好吗?其实低段学生的计算能力一直是我们所重视的,我们都知道只有扎实的计算能力,学生才能学好数学。在基础阶段就没有了扎实的计算能力,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更严重的将会阻碍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散性和创造性。2、曾去外校听课,同年级的实验老师在一起聊起学生的计算能力。大家都有同感,也聊到一些方法:有老师觉得计算能力下降就只有大量地增加练习题了。有的老师觉得除了在学校里练还要叫家长回家也要督促着练。我们明白减负规定严格控制小学生在校活动总量,学生每日学习时间不超过6小时;规定严格控制课外作业量,小学一、二年级不留家庭书面作业。面对如此的严格规定,一、二年级在校的作业量如何安排?在仅有的时间里如何指导小学生有价值地利用时间来提高自身的计算能力是值得研究的问题。3、面对学生如此情况,我们实验老师心急如焚。到底是什么原因会使学生在新课程改革中计算能力下降呢?我们也想到了几个可能:(1)难道是教师在课堂里不重视算法的原因吗?“教材选定算法教师讲解算法学生模仿算法练习强化算法”是过去计算教学的基本模式。这个模式围绕教材中既定的法则运转。教师只讲一种算法,学生只学一种算法。在课堂中面对一种方法,再加很多的课堂练习,学生会很快熟练 。而新课程认为学习算法是学生经历数学化的活动,是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以前未曾遇过的新问题,认识未曾接触过的新知识,掌握未曾运用过的新方法。学习算法是一次创新的过程。新课程教学算法不是给学生框框与束缚,而是给予探索空间;不是给学生知识与规定,而是给他们提供展示个人才智、交流各自收获的机会。因此,教师在课堂上不是很注重算法的推理,而是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独立探究。(2)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提倡算法多样化,难道是我们教师注重了算法的多样化而忽视了计算的基础了吗?新课程提倡算法多样化,并在教材中很好的体现,这为教师尊重学生个性化的思考提供了空间,也开拓了学生的思维。我曾听到过这样一种情况:老师在教“15-7”时引导学生探究出了6种计算方法,然后老师就很高兴得表扬到“你们真是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的计算方法,你喜欢用哪一种方法就用哪一种计算。”然后在练习汇报时就有许多学生说了自己喜欢的方法“我是画出来的。”“我想到3+9=12,所以12-9=3”而没能用最基本的方法计算(把12分成10和2,10-9=1,1+2=3)。还有的老师为了体现算法多样化在课堂上一个劲地千呼万唤要把预设中的方法挖出来。现在有的数学计算课很注重情景创设,强调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目标,这样就会减少学生练习的时间,整堂课学生不动笔,这样的教学是不是导致学生计算能力的削弱的原因呢? (3)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只要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算出了合理的结果就达到了教学要求,实现了学习目标。一般都忽视了最基础的口算。以前学生都配有口算手册,现在很多学校都没有了。其实口算不仅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更可以培养学生机智敏捷和记忆的能力。那么口算的减弱是不是也是使学生计算能力下降的原因呢? 面对种种迎面而来的问题,我们不断猜测,不断思索。于是我们就提出了“新课程下学生计算能力下降的原因及对策”这个课题。因为我认为正确计算是学生学习数学时必须具备和掌握的一项基本功,如果计算能力不过关,就会严重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效果。不仅对现在的学习不利,而且更会影响到学生以后的学习发展。二、假设与目标:1、课题的界定:计算能力应指学生数学基本计算中的计算速度和计算正确率。本课题旨在研究在新课程实施中,以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造成学生数学计算的速度变慢和计算正确率下降的原因,在此同时寻找能够提高学生数学计算速度和计算正确率的教学策略。2、总目标: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在切实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努力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口算和心算能力,促使学生在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学习中慢慢喜欢数学,对计算产生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3、 具体目标(1)学生目标a、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和努力目标,自觉的学习,养成具有良好学习习惯的优秀学生。b、学生学会自主分配时间,课内和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并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整体计算能力得到全面提高。C、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2)教师目标a、面对新课程改革中的困惑,教师要善于发现,勤于学习,勇于创新。不断提高自身各方面的能力,有解决新困惑的勇气和本领。 b、努力寻求能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有效培养计算能力和创新能力,促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并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形成学校特色。三、主要内容及措施: (一)、主要内容:1、以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造成学生数学计算的速度变慢和计算正确率下降的原因。2、寻找能够提高学生数学计算速度和计算正确率的教学突破口和教学训练方法等策略:(1)以口算能力训练为突破口,加强学生口算训练。在课堂中可以安排35分钟的口算训练,使口算成为学生每天的必修课,养成天天算的好习惯。(2)以数学竞赛为推动力,在数学课堂上开展小型趣味性的数学竞赛活动。(3)在减负的前提下,控制一定的训练量,培训学生一定的数感能力。(4)在重视学生思维能力训练的同时,对学生数学计算训练重视训练把握基础性,突出针对性,寻找规律性,适当综合性。(二)、研究措施:1、学习新课程理论,学习数学新课程标准,真正把握数学新课程理念的实质内涵。2、实录数学新课程实验课堂教学案例,依照新课程理论对案例进行剖析。3、开展教学研究反思活动,在教师日常教学中不断研究,不断反思,积累教学成功的案例。4、开展以提高学生计算能力为主题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四、课题研究的对象:低段学生(一、二年级)五、课题研究的方法:本课题灵活使用观察法、测验法、调查法等多种方法,以确保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六、课题研究的步骤:1、实施前期工作:调查了解低段学生的计算能力,以及对数学课的兴趣爱好的程度。上网查阅有关资料。针对问题确定课题,制定研究方案,建立研究小组。2、具体实施阶段:(1)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现有基础,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教学计划并备好每一课。在数学课堂中要扎实地落实好计算的训练。(2)教师密切观察学生的表现,分层次进行作业布置。既要关注能力相对好的学生更要关心能力相对底的学生,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对自己充满信心。(3)在教研组里开展各类竞赛活动,探索合理的激励评价机制;培养学生和教师的创新能力。 3、研讨总结阶段。在中所得到的材料进行一次全面的整理。对研究对象的后测,进行前后对比分析,得出结论,形成自实践和研究的过程己教学的模式。提高学生计算的质量,进而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七、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1、请有关科研单位对课题进行评估。2、教师探索教学模式的论文。3、总结研究情况,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八、课题研究成员:课题顾问:史金根 陈长林课题负责人:富淑敏课题组员:朱艳 姜福英 徐晓莉 钱留荣小学生计算能力下降的成因及对策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发布:胡明 时间:2010-4-17 9:01:24 来源:宁夏教研网 点击: 7707讨论: 6小学生计算能力下降的成因及对策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吴忠市朝阳小学数学教研组一、 课题提出的背景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是人们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 而对每个人来说,在小学阶段学好计算,并形成一定的计算能力是终身有益的事。自2001年推行课程改革之后,小学数学的计算内容与要求有了较大的调整,删去了大量繁琐的计算内容,同时,也适当降低了计算的要求。我校在试用了人教版的小学数学教材第四个年头,我们明显的感觉到课改后学生的总体计算能力不如以前使用旧教材的学生,无论是计算的准确率还是计算的习惯上都有所下降,而且越到高年级计算问题越多,给学生的发展造成了障碍。因此,我们提出此研究课题, 力图就使用新教材的中探索出更多的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有效方法,从而促使教师关于计算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上都能有所提高。二、课题研究的目的:通过对小学生数学计算错误的成因研究,分析学生产生计算错误的原因,寻求解决问题对策,并在实践中检验对策的可行性,找到降低学生计算错误率的有效措施,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技能,为学生在后续的数学学习中更好地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以小课题研究为载体,搭建一个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教研平台。三 、课题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通过对相关理论的查找和研究,建立有效的理论支撑,并在各实验阶段指导实验工作。2、调查研究法:在实验开始前,对学生计算能力通过问卷进行前期调查,采用谈话,问卷摸清学生已有的计算基础。在实验过程中实施过程调查。后期进行效果调查,实地检测等形式,了解学生现有状况及教师反馈的信息,以便对方案的实施提供依据并进行动态调整3个案研究法:通过对典型错例和课例的分析,找到问题的实质,研究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4、实验研究法:在常态的教学情况下,每年级选取两个教学班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验,形成研究成果过后,再大范围地推广。5、经验总结法:通过实际进行归纳、检测、论证,形成课题研究报告。四、研究的对象与时间研究的对象为一至六年级学生 ,研究时间为一年。并对第一轮课改实验年级的学生毕业时进行计算方面的测查。五、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7年2月2007年3月】(1)建立课题研究小组,确定研究方案,促进课题研究工作的稳步开展。首先组织教师进行理论学习,翻阅相关文献资料,主要是研读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以及小学数学教学法,另外还利用网络查阅了大量的相关资料。(2)分析课堂教学中造成学生计算的速度变慢和计算正确率下降的原因。抽样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学校一线的部分数学教师进行了你认为学生计算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的访谈。借此了解学生计算中存在的问题和目前教师计算教学中共性问题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07年3月2007年12月】课题的全面实施阶段这一阶段是在前一阶段理论研究和调查访谈的基础上全面开展。在这一阶段,以课堂教学为着眼点,教师间进行跨段听课、评课,了解知识究竟从何而来,又从何而去。执教老师进行教学反思。在这一阶段还进行大量的案例分析和研究,找准问题症结所在。并研究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第三阶段 :总结阶段【2007年12月】这一阶段主要是整理研究过程中的材料进行分析、总结,撰写研究报告、结题论文 六 课题具体实施的过程第一阶段 分析课堂教学中造成学生计算的速度变慢和计算正确率下降的原因。 (一)学生方面的存在的问题以问卷方式进行摸底(附问卷) 学生问卷调查1、你做计算题时注意力集中吗?(a经常 b 偶尔 c 边玩边写 )2、你喜欢做计算题吗?(a喜欢 b还可以 c不喜欢)3、你计算中错误的原因有哪些?(a没有看清题 b计算方法没掌握 c 粗心)4、你喜欢哪种计算?(a趣味性的 b有难度的 c简单的)5、你喜欢采用哪种方法进行计算?(a老师介绍的方法 b自己想的方法 c 别人说的方法)6、你做完题后有检查的习惯吗?(a有 b有时有 c没有)本次研究先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同时配合一定的访谈进行,随机抽样我校16年级学生共120名及部分教师,发放问卷共136份,收回有效问卷136份。其问卷内容主要要围绕学生是否喜欢做计算题及其习惯等方面,共设计六道问题。对任课教师的问卷调查设计了计算题的教学方法,学生存在问题及开放题你认为造成学生计算能力下降的原因有那些?,最后把调查的数据进行整理并形成报告。(二)、调查结果与分析对回收学生问卷的逐项统计中,得出以下几个较为普遍的现象:(1)对学生调查你做题时注意力集中吗?得以下统计数据:很集中容易受干扰不能集中注意力42%47%11%从统计数据来看,学生做题容易受环境干扰,一些外在因素往往会影响他们专心致志地进行学习,做题时常会顾此失彼,丢三落四。(2)对学生你做题有检查的习惯吗进行调查得以下统计数据:有没有有时有50%13%37%从统计中得出,很大一部分学生做完不检查。认为太麻烦,这样的陋习,往往使他们本来会做的题出现错误,甚至部分学生检查也只是把做过的题目读一遍并没有认真地再计算。(3)对于你喜欢哪些计算方法?调查结果显示:老师介绍方法自己的方法别人的方法25%70%4%经济学原则要求我们善于择优排劣,而部分学习认为自己的大部分学生喜欢自己的方法这种现象当计算能力差或遇到较灵活的题时,就找到或按部就班地试用某一种方法,哪怕一头载入繁杂的计算,仍很少考虑有无其他良法,照样硬着头皮往下做,做对就行。(4)计算时学生急于求成,出现莫名其妙的错误,其原因是当题目少,算式简单时易产生轻敌思想,当题目大,计算复杂时,又表现出不耐烦,产生厌烦情绪,常常未看清题目就匆匆动笔。(5)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打草稿的习惯。很大一部分学生在计算时即便口算不出来,往往也懒于动笔列式打草稿,而是笔尖在空中绕着,动口不动手,,能不做的就不做,长此以往,就形成了眼高手低的局面,出现一些不应该的错误。有些学生打草稿时,稿纸密密麻麻,见缝插针地列式,字迹模糊看不清,造成错误。有些学生竖式写在书或本子的边角上,一个式子没算完位置不够时,或重算或挤着写,造成速度慢、错误率高。(三)教师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以教研组访谈、交流的形式进行教师们普遍认为学生计算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有:(1)、教材编排的问题 新教材关于计算的练习编排减少了,现在用2课时教学的知识点在旧教材种至少也用4课时,旧教材中的某一类型的一些例题在新教材中被删去,却以习题形式出现在练习中,老师还得拿出来讲,却也只是蜻蜓点水,致使学生没有训练形成一定技能,(2)、教师课堂教学的问题 课改之后的数学课,教师们几乎是使劲浑身解数让学生操作、小组合作,经历感悟知识的形成的过程,一节40分钟的课被这些填的满满的,甚至整堂课学生不动笔,课堂少了学生静静的写作业,少了老师耐心的指导作业、发现问题过程。其次,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提倡算法多样化,有的老师为了体现算法多样化在课堂上一个劲地千呼万唤要把预设中的方法挖出来,片面追求算法的多样化,没有突出基本算法,这都是导致学生计算能力的削弱的原因。第二阶段 探索能够提高学生计算正确率和计算速度的突破口,形成教学的策略:针对调查中出现的问题及学习中出现的障碍,我们立足于课堂,以课例研究为着眼点,教师以研究者的角色从合作备课、授课、互动评课全过程的参与下,使问题逐渐清晰得以解决,并最终形成计算教学的模式,并将这些成果推广到示范、辐射、提升的解决层面上来。同时对第一批实验年级进行毕业跟踪调查直到。下面是我们在实验研究中的一些具体做法:(1)规范计算要求 计算规范是正确计算的前提和保证。在计算时,要求学生做到计算规范、书写工整,作业和试卷整洁,其中包括草稿在内。采取一定的措施,要求三年级学生准备草稿本,并时常提醒,起到巩固效果。平时的作业、特别是考试要求连同草稿纸一起上交。因小学生在计算时缺乏一定的自觉性,还需要老师的督促、压一定的重力,才能认真地计算。(2)、持之以恒,加强口算、听算训练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只有提高计算能力,才能提高笔算的速度和计算正确率,因此,无论哪个年级都严格按本级的要求,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口算训练,做到天天练,逐步达到熟能生巧、对而快的程度,每人准备一个听算本,每天在课前用3分钟进行听算训练,这样,即训练学生听力,又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精力学习,同时也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当然,训练重在坚持不懈,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口算、听力在期末我们进行测评,测评的方法是每位学生发一张纸条听算20道口算题,以此检验学生的注意力和口算能力是否提高,试验效果如何,方法是否科学,在测试结果中,学生听算合格率为100%,全对为96.9%。(3)、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 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只有在解决问题的具体情境中才能真正体现出它的作用。如果计算教学过多强调运算技能的训练,简单、重复、机械的训练,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对数学失去兴趣,甚至讨厌数学。把计算教学置入现实情境之中,是今天所提倡的。教学时选用学生熟悉的事例,创设生动的具体情境,让学生发现、提出数学问题,接着探讨计算方法,进而解决所提出的实际问题。把探讨计算方法的活动与解决实际问题融于一体,学习材料饱含生气,对学生有吸引力,容易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探讨计算方法,可以使学生深刻理解为什么要这样算。马静老师执教的乘加、乘减(附教学设计)重在让学生利用现实情境,理解算式的意义,而不是告诉学生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利用课堂资源,使学生真正理解乘加、乘减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从而对计算产生兴趣,感悟这类算式的特点,把计算教学生活化。(4)、要使学生会算,首先必须使学生明确怎样计算,也就是加强算理的理解。课标指出: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对笔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不再出现文字概括形式的计算法则。教学要引导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拾级而上掌握方法。不懂得算理,光靠机械操练也许能掌握其计算的方法,但这种依样画葫芦式的掌握,其迁移范围是非常有限的,无法适应干变万化的具体情况,更谈不上灵活应用、所以,我们首先处理好算理和算法的关系。张玉琴老师执教的两位数除法都体现了计算教学中对算理的突破。(附教学设计)(5)、从算法多样化来突破计算的灵活性和思维简洁性。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拥有适合自己发展的思维方式和解题策略,每个学生都认为自己的方法是最好的,我们尊重个体的教学现实,但也不放任自流,计算教学中给学生提供尝试计算选择优化的时间,让学生在计算中得出最适合自己的最优化的算法,更重要的也是学习他人算法的长处,养成谦虚好学的品质,以此更加利于学生根据题型来灵活处理。往往某一算法的优势并不能在当堂体现出来,而是在后继的学习中也能感受到,例如,在教学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教学时,有位学生坚持自己先乘十位数再乘个位数,针对这种现象,教师也不否定,只有在下节课进位乘法时才能在计算中发现自己算法的弊端,从而口服心服地从低位乘起。(6)快速估算得数范围也是检验的一种有效方法。培养学生数感,提高计算准确率,估算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一是在计算之前,通过估算,能推断出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以提高计算结果的可信度;二是在计算之后,可以把估算作为检验手段,对结果进行估算。例如,计算376+480,通过估算能知道其结果必然大于700而小于900,不然,计算有误;计算3969,先估算,把39看成40,把69看成70,4070=2800,那么3969的结果接近2800且小于2800,如大于2800必定错误,究其原因是学生缺乏数感。同时,估算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7)、从数学计算习惯关上抓起,培养良好的习惯。小学生在计算时缺乏一定的自觉性,在短时间内较难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在老师督促下,能执行老师的要求。学生往往算完一遍就不再愿算第二遍,根据学生心理,累计积分进行评比实施奖励措施,学生计算会十分小心,认真仔细,更多的学生一丝不苟,久而久之,细致的习惯自然养成,从而达到养成教育目的。(8)建立错题库, 针对典型错例要在课堂上进行详细讲评。记得以前的课堂里有一位小朋友小马虎,它曾经给孩子们带来轻松与快乐。在低年级教学中,我们依然采用给小马虎改错这种方式来进行错题的订正,学生则会亲切的称老师为小马虎老师对发生重复错误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无论哪一年级都要求安排专门的改错课,有针对性地把学生经常错的题目、类似的题目作为学生的课堂作业,再次反馈了解学生改错后的作业效果。改错题型的练习对学生是有要求:判断对错找出错误处分析错误原因改正。课堂采取小医生找病因比赛的形式,让学生在比赛中获取知识。改错不能仅满足于学生分清了错误原因,改正了错误,而且达到预防效果。(9)、熟记常用数据,提高运算速度。 有些数在习题题中出现次数特别多,它们常常是进行快速运算的基础,如果每次动笔、想、列式即麻烦又易出错,对于这些要求学生熟记,如:20以内加减法,乘法口诀,高年级的计算圆面积、周长的一些公式、常用小数与分数互化等,它们是一切计算的基础,必须达到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研究阶段,我们即重视算理,在某种程度上也强调了记忆,这些是课题研究中我们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有效措施(10)通过运动和游戏来提高学生手眼协调的功能 部分学生抄错题是因为手眼不能协调一致,从而抄错题。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尽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