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高等医学教导结构研讨

上传人:艳*** 文档编号:110867093 上传时间:2022-06-1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内高等医学教导结构研讨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国内高等医学教导结构研讨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国内高等医学教导结构研讨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内高等医学教导结构研讨 作者:厉岩文历阳 单位:华中科技大学教务处 自1978年以来,本科招生数逐年下降,1988年开始低于70%,到1993年达到第一个低点51.6%,随后逐年上升,到1998年形成一个小高峰70.2%,接着又逐年下降,到2006年本科招生数所占比重达到了历史最低点为40.8%;专科正好与之相反,本科高,专科低;专科高,本科低;本专科招生的两条趋势线在2002年第一次相交,本科为50.9%,专科为49.1%。随后的2003-2008年专科的招生比例均超过了50%以上,本科比例未达到50%,提示医科的办学层次在下降,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各层次构成。使用1986-2008年招生数看医科各层次构成,见表5,1986年医科招生总规模为13.1万人,到2008年达到了98.2万人,22年间博士和硕士的比例小幅增加,本科比例在下降,专科比例在增加,中专比例在下降。专业结构。1.学制和专业点数。从表6可见,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有二、三、四、五、六、七、八共7种学制同时存在,三年制专科专业点数所占比重相对比较大为43.3%,其次为五年制本科22.4%、二年制16.9%,四年制15.5%。2009年专业点数为5389个,医学技术类的专业点数最多为24.3%,其次为护理学类22.6%,再者药学类18.0%,临床医学类14.5%,中医学类10.9%。从专业和年制的关系上来看,基础医学类、预防医学类和法医学类以五年制本科为主;临床医学类、口腔医学类、中医学类和药学类本科比重略高于专科;护理学类和医学技术类以三年制专科为主。提示医学类和药学以本科为主,相关医学类以专科为主。2.学生专业构成。从各专业的学生构成来看,护理学类人数最多,其次是临床医学类,再者医学技术类和药学类等。从在校生来看,护理学类有54.1万人、临床医学类44.6万人、医学技术类18.6万人、药学类18.5万人、中医学类16.0万人。 讨论 由于数据的可及性和来源不同,数据的年限无法统一到一定的时间段内,以能够说明问题为主。(一)举办高等医学教育的学校数量增长过快。1998年我国举办高等医学教育的院校有177所,其中独立设置的普通高等医药院校118所,大学中设置医学院21所,设置有医学类专业的院校15所,成人高等医学院校23所3。2002年举办高等医学教育的院校为294所,2009年达到485所,短短的十来年,增加了308所,且各种性质类别的院校均能够举办高等医学教育,其质量是难以保证的。在485所院校中,一些院校是通过合并完成的,有的是将高等医学专科院校合并进入本科院校,由招医学专科生升格为招医学本科生;有的是将当地的卫生学校合并进入本科院校或者高职院校,一跃开始招收医学本科生或者医学专科生。由于医学教育依赖于附属医院或教学医院,举办医学教育的院校数量的迅速扩大,而教学医院未必能够及时适应,即使有教学医院,而教学医院能够满足医学教育的需要是一个长期而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的。那么如何保证医学教育的质量就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毕竟医学教育所培养的人才,未来是直接或者间接掌握着人的生命的职业,不可小视。(二)高等医学教育的办学层次依然偏低。从1949-2008年本专科招生趋势变化上来看,本科比例是逐年下降,而专科比例逐年上升。1988年以前,本科招生比例均在70%以上,专科在30%以下,1988年以后逐年发生变化,尽管其中有波动,但到2002年以后专科招生比例已经超过了本科。从1986-2008年医科各层次的构成来看,22年间,医学博士和硕士比例小幅增加,离2001年卫生部和教育部公布的中国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的研究生教育由1999年的近3%提高到2005年的8%尚有距离;本科比例在下降,专科比例在增加,中专比例在下降。两组数据均显示,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总体办学层次依然偏低。(三)高等医学教育学制混乱。医学教育学制复杂,二、三、四、五、六、七、八年制7种学制并存,比较混乱;医学门类和与其有关的十个大类专业各种学制也同时并存,这种过于复杂的学制,有其历史的原因,但是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卫生人才需求层次的不断提高,也需要政府加大研究力度,逐步规范我国医学教育的学制。(四)高等医学教育地区分布不均衡。按照东中西部划分,2009年东部举办医学教育的院校最多(43.7%),其次是中部(32.4%),最后是西部(23.9%)。高等医学教育规模明显存在着东部大于中部,中部大于西部的现状,也需要政府给予高度关注。 建议 (一)开展调查研究,制订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建议政府组织力量开展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从卫生服务的需要、需求和卫生人力规划为出发点,通过对医学教育现状和发展趋势的研究,提出未来10-20医学教育发展规划,包括医学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方针,目标以及具体的措施,以指导医学教育健康稳定地发展。(二)减慢医学教育的发展速度,控制医学教育规模。高等医学教育经过连续的扩招,办学资源严重不足,已无法保证教学质量,政府与高校本着对未来人民生命与健康负责的态度,重新审视高等医学教育,减慢医学教育的发展速度,控制医学教育规模,不断提高医学教育质量,力争朝着精英化方向发展。(三)优化医学教育层次结构、专业结构和区域结构。优化医学教育层次结构应当与调控规模同步进行,高层次医学教育的发展,应和总量控制相适应。压缩中等教育,调整专科教育,稳步发展本科教育,加速发展研究生教育。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在优化层次结构时,在统筹规划下仍应根据各地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和区域卫生规划的要求,制定适合本地区的实施方案。积极发展长学制医学教育。长学制医学教育是培养拔尖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形式,发展长学制医学教育,是使我国由医学教育大国向医学教育强国转变的重要举措。应采取得力措施,加强长学制医学教育建设,逐步增加办学点,扩大办学规模。优化医学教育专业结构既要考虑现阶段具体情况,又要考虑长远需要。既要体现本科教育的基础性教育特点,又要体现医学教育的职业特征。既要考虑各校的学科、专业优势,又要兼顾区域发展对卫生人力的需求。既要考虑国际医学教育发展趋势,又要适合我国的国情。建议本科专业应拓宽口径,增强专业的社会适应性,临床医学专业不应再设专业方向。专科医学教育专业设置的重点应是护理、药学和相关医学类专业。中等医学教育专业设置的重点是农村医学、护理和检验专业。优化医学教育地域结构应从我国国情出发,按照全国性(面向全国招生)、区域性(面向大区或多省招生)、地方性(面向本省、本地区招生)三类不同的覆盖面,来规划学校的布局。在调整布局时,应确保教育资源不流失,并有利于教育投入的不断增加,促进医学教育的整体发展。优化医学教育地域结构,要有利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建议非综合性大学、非医药院校举办医学教育应该严格把关审查;通过医学教育认证对不具备条件或者医学教育资源严重不足的院校应停止招生或者减少招生规模。第 5 页 共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