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肖港初级中学2020届九年级化学上册《专题4 燃料与燃烧 单元1 燃烧与灭火 第1课时 燃烧的条件》学案(无答案)(新版)湘教版

上传人:陈** 文档编号:108724206 上传时间:2022-06-16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3.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肖港初级中学2020届九年级化学上册《专题4 燃料与燃烧 单元1 燃烧与灭火 第1课时 燃烧的条件》学案(无答案)(新版)湘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肖港初级中学2020届九年级化学上册《专题4 燃料与燃烧 单元1 燃烧与灭火 第1课时 燃烧的条件》学案(无答案)(新版)湘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肖港初级中学2020届九年级化学上册《专题4 燃料与燃烧 单元1 燃烧与灭火 第1课时 燃烧的条件》学案(无答案)(新版)湘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4 燃料与燃烧 单元1 燃烧与灭火 第1课时 燃烧的条件【学习目标】 1.理解“燃烧”、“着火点”、“放热反应”、“吸热反应”等概念。 2.认识物质燃烧的条件,学会探究燃烧条件的方法。【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一)知识回顾:1.写出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符号表达式:(1)红磷_ (2)木炭_(3)镁带_ (4)铁丝_ 上述四个反应的共同点有:_加热2.完成碱式碳酸铜分解的符号表达式: Cu2(OH)2CO3 _+_+_。上述反应是燃烧吗_(填“是”或“不是”);上述反应放出热量吗?_(填“放热”或“吸热”)。(二)阅读理解:1.燃烧是一种_、_的_的化学反应。2.在通常情况下,物质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_,_,_。3.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而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化学上把有热量放出的反应叫做_反应,把反应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的反应称为_。举出一种吸热反应的化学表达式:_。二、合作探究(一)探究活动一:了解燃烧的条件操作步骤现象结论与解释1.用镊子分别夹取一根小木条和一块小石子,在酒精灯上点燃。小木条_小石子_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_。1.用镊子分别夹取蘸有水和没有蘸水的小棉花团放在酒精灯的火焰片刻。蘸有水的小棉花团_没蘸水的小棉花团_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_。3.分别点燃两支小蜡烛,将其中的一支用玻璃杯罩住。未罩住的小蜡烛_罩住的小蜡烛_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_。(二)活动探究二:研究燃烧的条件操作步骤现象结论与解释1.在500ml烧杯中注入300ml热水,并放入用金属片圈住的一小块白磷。2.在烧杯上盖一薄铜片,铜片上分别放有红磷和用滤止吸去水的白磷,观察现象。水下白磷_铜片上白磷_铜片上红磷_(1)由铜片上红磷和白磷的现象,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_。(2)由水中白磷的现象说明燃烧可能还需要的条件是_。3.用导管对准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观察现象。(3)通过这一实验中水下白磷的现象,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_。通过以上探究实验,可归纳出燃烧的条件是:(1)_,(2)_,(3)_。三、课堂练习。1. .小红在纸叠的小船中加入适量的水,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纸船安然无恙。纸船没有燃烧的主要原因是( ) A.纸不是可燃物 B.没有与氧气接触 C.没有达到着火点 D.水能灭火2.擦燃一根火柴,火柴头朝上放置,一会儿火柴就熄灭了,火柴熄灭的主要原因是( ) A.热量散失且温度没有达到火柴梗的着火点 B.火柴梗着火点高 C.火柴梗接触氧气少 D.火柴梗潮湿,不易继续燃烧3.中学生行为规范规定中学生不准吸烟,吸烟不仅危害健康,而且乱扔烟头往往引起大火。烟头在火灾中起的作用是( ) A.使可燃物达到燃烧的最低温度 B.提供可燃物 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提供氧气4. 对下列实验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的是( )【课后反思】单元1 燃烧与灭火第2课时 氢气的制法 爆炸【学习目标】1.知道实验室制取H2的方法,通过实验,加深对氢气性质的认识。2.理解爆炸及爆炸极限的概念,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一)知识回顾1.氢气具有可燃性,可燃性属于氢气的_性质,氢气燃烧是_变化,该变化的化学表达式为:_。点燃 2.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放热反应的是_,属于吸热反应的是_,属于燃烧反应的是_。高温 A. Mg+HClMgCl2+H2 B. Mg+O2 MgOC. C+H2O CO+H2 D.Cu2(OH)2CO3 CuO+H2O+CO2 (二)阅读理解1.实验室制取H2的原理为:Zn+H2SO4ZnSO4+H2该反应是_反应(填“放热”或“吸热”)。2.实验室制取H2的发生装置应选择_(A.用KMuO4制O2装置,B.用H2O2制O2装置),其理由为_。3.H2密度比空气_(填“大”或“小”),且_溶于水(填“易”或“难”)。实验室收集H2可采用_法和_法。4.如果剧烈而又急速的燃烧发生在_(填“有限”或“无限”)的空间内,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从而引起_。如果_与_的接触面积很大,迅速放出大量的热,周围的空气迅速猛烈膨胀,也会发生_。5.易燃气体(或粉尘)浓度范围,称为气体(或粉尘)的_(或_)。二、合作探究。(一)探究活动一:氢气的实验室制法【探究过程】1.组装仪器,并检查_; 2.装入药品,并塞好橡胶塞后,将试管(或锥形瓶等)固定到铁架台上; 3.用小试管收集气体,管口向_,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移到酒精灯火焰上,松开手指,观察现象; 4.收集氢气,反应结束后,整理仪器,并回收药品【实验现象】装入药品后,试管内有_产生,当检验氢气纯度发出很小的响声时,开始收集,水槽中试管里的液面逐渐下降,当管口有气泡逸出时,证明氢气已经收集满.(二)探究活动二:氢气的燃烧方案一: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探究过程】1.打开制氢装置,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一试管H2,检验纯度。2.在带尖嘴的导管口点燃,纯净的H2,观察火焰的颜色。3.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过一会儿,观察烧杯壁上有什么现象发生。【实验现象】纯净的H2在空气里安静燃烧,产生_火焰,用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时,烧杯壁上有_生成,接触烧杯里手能感到_。方案二:不纯氢气爆炸实验【探究过程】1.取一个去盖底部钻有小孔的塑料筒,用纸团堵住小孔。2.用排水法收集满一筒H2,取出倒置在桌上,筒下先垫一根木条。3.拿掉堵小孔的纸团,用燃着的木条在小孔上点火,注意观察现象。【实验现象】1.刚点燃时,H2安静的燃烧,并发出_火焰。2.过一会儿,_。三、课堂练习。1.矿井中瓦斯浓度过高,遇电火花会发生爆炸。为防止这类事故发生,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 ) A.设法减少矿井中氧气含量 B.矿井中禁止一切明火C.实时监测矿井中瓦斯浓度 D.改善矿井中通风条件2.下列公共标志中,与消防安全有关的是( ) A. B. C. D.3.燃烧、爆炸和缓慢氧化的共同点是:_。4. 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 A. 燃烧必然引起爆炸 B. 缓慢氧化必定引起燃烧 C. 所有的氧化反应都是燃烧 D. 爆炸有可能是物理变化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 B. 剧烈的燃烧都会引起爆炸 C. 爆炸一定属于化学变化 D. 燃烧一定伴随着发光、发热现象【课后反思】单元1 燃烧与灭火第3课时 灭火的方法 安全知识【学习目标】1.加深对燃烧条件的认识,理解燃烧与灭火的关系。2.了解简易灭火器的原理,培养自己的防火安全意识。【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一)知识回顾1.燃烧的条件有:_,_,_三者缺一不可。2.下列气体与氧气混合点燃时不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 A.CO2 B.H2 C.CO D.CH43.氢气是一种_色_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_,_溶于水,因此实验室收集氢气可用_法和_法。实验室制取氢气常用_和_作原料,反应原理的化学符号表达式为_。(二)阅读理解 阅读课本P88一P89内容回答相关问题:1.灭火的原理和方法:_,只要破坏燃烧的任意一个条件,即可达到灭火的目的。2.将下列灭火事件的灭火方法和灭火原理填入下表。灭火事件灭火方法灭火原理1.熄灭液化气灶火焰2.吹灭燃着的蜡烛3.盖灭燃着的酒精灯3.选用常见灭火器:A.泡沫灭火器,B.干粉灭火器,C.液态CO2灭火器:(1)扑灭木材、棉布等火灾_;(2)扑灭图书、档案等火灾_;(3)扑灭油、气等燃烧引起的火灾。4.调查统计表明,火灾伤亡事故很多是由于缺乏自救常识造成的,缺氧窒息是致人死亡的首要原因。下列自救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 A.遇到意外的情况,可用掌握的知识进行有效处理,同时拨打119求救 B.室内起火,不要急于打开所有门窗 C.在山林中遇到火灾时,向顺风方向奔跑,脱离火灾区 D.在山林中烟雾较浓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二、合作探究。(一)探究活动一:探究灭火原理【探究过程】1.点燃3支蜡烛,其中一支蜡烛上扣一只烧杯;2.另两支蜡烛放在烧杯中,向其中一只烧杯中加适量碳酸钠和盐酸;【实验现象】第一支蜡烛_,第二支蜡烛_,第三支蜡烛_。【探究结果及分析】第一支蜡烛熄灭,是因为_;第二支蜡烛继续燃烧,是因为_;第三支产生的_。从倒盖烧杯,使蜡烛熄灭的实验可推断出,隔绝空气,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从加盐酸和碳酸钠的实验,可推断出,通过化学原理产生的二氧化碳隔绝空气,达到灭火的目的。(二)探究活动二:简易灭火器原理的探究【探究过程】1.在吸滤瓶里注入60毫升的浓碳酸钠溶液,把盛有10毫升20的盐酸溶液的试管系住,小心地放进吸滤瓶,把塞子塞紧。2.用一小团脱脂棉蘸取酒精,放在搪瓷盘里,点火燃烧。然后一手托住吸滤瓶底,另一手按住瓶塞,把瓶倒转使两溶液混和。【实验现象】含有二氧化碳的液体立即从吸滤瓶的侧管喷出。把喷出液对准燃烧着的脱脂棉,火焰很快熄灭。三、课堂练习。1.利用“降温到着火点以下”的原理熄灭蜡烛的是( )2.对“高低不同的燃着的蜡烛罩上茶杯后谁先熄灭?”这一问题,甲、乙两同学有不同的认识:甲同学认为高的蜡烛先熄灭,乙同学认为低的蜡烛先熄灭,谁也说服不了谁,于是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1)实验中将两支燃着的蜡烛罩上茶杯,一会儿后,都熄灭了。原因是:_。(2)甲同学认为高的蜡烛先熄灭,理由是_。乙同学认为低的蜡烛先熄灭,理由是_。(3)本实验条件下,甲同学的猜想被证明是正确的,同时还观察到茶杯内壁变黑。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示:从着火燃烧的高楼房间中逃离,正确的方法是_。 A、用毛巾捂住鼻子 B、成站立姿势跑出 C、沿墙角迅速爬向门外 D、找开窗户跳出【课后反思】单元1 燃烧与灭火第4课时 单元训练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6小题,共18分)1.下列标志中,与消防安全有关的是( ) 禁止烟火 禁止带火种 当心火灾 当心爆炸A. B. C. D.2.在下列各化学反应中,不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 A.镁带与盐酸反应 B.氢气在氧气中燃烧C.碱式碳酸铜加热分解 D.用MnO2与H2O2制O2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就是燃烧 B.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能放出热量 C.有些化学反应会吸收热量 D.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燃烧获得的 4.类推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列类推结论正确的是( ) A.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则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也不能再分 B.双氧水中加入二氧化锰可以放出氧气,水中加入二氧化锰也可以放出氧气 C.点燃H2与O2的混合气体可能爆炸,则点燃CH4与O2的混合气体也可能爆炸 D.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5.图甲和图乙所示实验方法均可用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小颖同学用图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得到以下实验事实: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该实验中,能证明可燃物通常需要接触空气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 ) A. B. C. D.6.安全生活离不开化学,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厨房煤气泄漏,迅速开启排风扇 B.室内起火,立即敞开门窗 C.煤矿井下停电,赶快引燃火把照明 D.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先要做灯火试验 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共18分)7.下列变化:(农家肥料的腐烂;节日燃放烟花爆竹;点燃生日蜡烛;棉花在不通风的地方堆放得太多,又长时间不翻动。)其中属于缓慢氧化的是_,容易自燃的是_,属于燃烧的是_,属于爆炸的是_,发生了氧化反应的是_。(均用序号填写)8.右图所示的灭火毡是一种新型的灭火用品。使用时,将灭火毡从套中取出,覆盖在燃烧物上,以达到灭火目的。(1)灭火毡灭火的原理是_。(2)灭火毡是由羊毛和铝质纤维制成的,羊毛和铝质纤维都是可燃物,但在灭火时灭火毡没有燃烧,其原因是_。(3)请你举出一种与上述灭火原理不同的灭火方法:_。9.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曹操率百万水师乘船横渡长江,声势浩大,却被周瑜的火攻和孔明“借”来的东风弄得大败而逃。用燃烧三要素回答以下问题:(1)周瑜使用了“火箭”射进曹军的连环木船。“火箭”能使木船着火的原因是_。(2)起火后曹军的部分船只逃脱,这些船只没有被烧的原因是_。(3)孔明“借”来的“东风”不仅使火势吹向曹军营,还为燃烧提供了_,使火势烧得更旺。(4)燃烧所需的条件,就是灭火时所需要消除的因素,如果要使烧着的船只灭火,一般采取的方法有:_.10.小刚用下图所示的实验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1)小刚用甲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_;(2)实验过程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表达式_;(3)通过对比铜片上红磷和白磷的现象,小刚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为_;(4)小刚通过实验发现,这个探究实验有很大的不足,他经过仔细思考,改进了装置(如图乙),改进后的装置最大的优点是_。三、实验探究(本题1小题,共8分)11.为探究燃烧的条件,小花同学查阅资料得知:白磷为蜡状固体,有剧毒,不溶于水,着火点为40,红磷着火点为240。然后她进行了如下实验:(1)按A装置进行实验,可观察到的现象为:A B C铜片上的红磷_;铜片上的白磷_;水下的白磷_。(2)在使用组装好的B装置前,首先应该进行的操作是_,然后加入药品并将B和C装置连接,滴入双氧水,B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其中MnO2的作用是_,C装置中水下的白磷燃烧。(3)从以上实验分析得出,燃烧需要的条件为:_。四、综合应用。(共8分)12.燃烧与我们的生活与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1)右图是燃烧条件示意图:请根据初中所学知识,写出燃烧的三个条件:_;_;_。(2)奥林匹克火炬(内部储有可燃物)是奥林匹克圣火的载体。 采集奥林匹克圣火的唯一方式,是在奥林匹克的赫拉神庙前通过太阳光集中在凹面镜的中央,引燃圣火。此过程中最关键的条件是_。 北京奥运会火炬能在每小时65公里的强风和每小时50毫米雨量的情况下保持燃烧。但要实现奥运圣火登顶珠峰,还需要解决最关键的燃烧条件是_。五、参考题。(不计分)13.某兴趣小组活动中,同学们按图甲装置对“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进行探究。探究过程中,大家对磷燃烧产生的大量白烟是否危害人体健康提出疑问。【查阅资料】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燃烧产物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会刺激人体呼吸道,可能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反应,生成有毒的仿磷酸(HPO3)。【交流与讨论】白烟对人体健康有害,该实验装置必须改进。【改进与实验】同学们按改进后的图乙装置进行实验。请你帮助他们将下表补充完整:现象解释a.试管中的白磷燃烧,热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b.试管中的红磷没有燃烧b.试管中的红磷、热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的原因分别是:_;_。【反思与评价】(1)改进后的图乙装置与图甲装置比较,优点是_;(2)小林同学指出图乙装置仍有不足之处,并设计了图丙装置。其中气球的作用是_。【拓展与迁移】实验小结时,一同学说:“待a试管冷却后,如果将试管口紧贴水面(室温下),并取下橡皮塞,将看到液体进入试管。”这一说法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同。另一同学问“如果不考虑橡皮塞所占试管的容积,进入a试管内液体的体积会是多少呢?”大家争论后,出现两种预测。 A:接近试管容积的; B:不一定接近试管容积的。 你赞同的预测是_(填“A”或“B”),理由是_。14某同学根据日常经验推测,可燃物燃烧可能与氧气和温度有关,设计并完成了下列实验进行验证:白磷冷水白磷热水氧气白磷冷水氧气白磷热水实验实验实验实验白磷不燃烧白磷不燃烧白磷不燃烧白磷燃烧(1)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2)实验_和实验_证明了可燃物燃烧必须要接触氧气。(3)实验_和实验_证明了可燃物燃烧必须要达到一定温度。(4)瓦斯(主要成分为甲烷)爆炸是煤矿安全事故的一种。为了生产安全,要求井下通风状况良好,控制天然气浓度在1以下;禁止携带烟草及点火工具下井,挖掘时防止和减少摩擦火花的产生。上述措施可以防爆是因为破坏了燃烧的某些条件,分别是_。单元2 碳及其化合物第1课时 碳的单质【学习目标】1.知道碳的几种单质物质性质和用途;2.通过实验和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知道碳的几种单质物理性质与碳单质的结构的关系。【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一)知道回顾1.水进行净化处理时常用到活性炭,其作用是_。 A.杀菌消毒 B.吸附杂质 C.过滤杂质 D.将水软化2.金刚石由_组成,由_构成,其化学式为_,它属于_(填“单质”或“化合物”)3.氧气(O2)与臭氧(O2)性质不同的原因是_,氯离子(Cl-)与氯原子(Cl)性质不同的原因是_。(二)阅读理解 阅读课本P92-P94内容,回答相关问题:1.碳的单质有_、_和_,它们的物理性质存在差异的原因是_。2. _和_都具有吸附性,是因为它们具有_结构。焦炭、炭黑的构成和结构与它们类似。3.C6O分子是一种由_构成的碳分子,它形似_。C60晶体有_、_、_、和_等性能。它主要应用于_的研究。二、合作探究。(一)探究活动一:比较金刚石与石墨的硬度【探究过程】1.用小刀削少许铅笔芯粉末于一白纸上,用手指触摸铅笔芯粉末;2.用玻璃刀在玻璃片上划一条直线;用力掰一下玻璃片。【实验现象】1.白纸上留下深灰色粉末,用手触摸粉末有滑腻感;2.玻璃刀划过后,留下一条白色痕迹,玻璃片掰成2片。【探究结果及分析】1.铅笔芯中含有石墨硬度较_有润滑性;2.玻璃刀上镶有金刚石,硬度较_。(二)探究活动二:石墨导电性【探究过程】1.把一根石墨电极和导线连在一起,接通电源,观察灯泡是否发亮。2.把一根6B铅笔芯和导线连在一起,接通电源,观察灯泡是否发亮。【实验现象】灯泡都亮了起来。【探究结果及分析】石墨电极和6B铅笔芯中都含有石墨,说明石墨_。(三)探究活动三:石墨的熔点【探究过程】取一段铅笔芯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实验现象】无明显变化【实验结果与分析】铅笔芯中含有石墨,说明石墨的熔点_。(四)探究活动四:研究木炭吸附性【探究过程】1.在盛有半瓶水的小锥形瓶里,加入一滴红墨水,使水略显红色。倒掉一半红色水于烧杯中。2.烘烤几块木炭,然后将木炭在研钵中研细,将木炭投入上述锥形瓶中,轻轻振荡。3.静置一段时间,将锥形瓶上层液体倒入另一只烧杯中4.两只烧杯里液体进行对比。【实验现象】倒入木炭的红墨水_,未加木炭的红墨水_。【探究结果及分析】木炭有_性,能吸附液体中的_。三、课堂练习。1.金刚石、石墨、C60可归为同一类物质,下列物质中可与它们归为一类的是( ) A.二氧化碳 B.铅笔芯 C.C70 D.水2.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金刚石制成钻石 B.石墨制成金刚石 C.木炭使NO2褪色 D.石墨导电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金刚石不含金 B.水银不含银 C.木炭不含碳 D.铅笔芯不含铅4.金刚石的最显著的特征是_,石墨可作电极是由于它具有_,饮水机中的活性炭具有_,导致它们这些差异的根本原因是_。5.右图所示,向盛满红棕色的NO2气体的A试管中加入几块已烘干的木炭,迅速塞上带导气管的塞子,并与B处U形管连接成整套装置,试回答:(1)过一段时间后,A中的现象是_,B处U形管中两边液面的变化情况是_。(2)若再对A试管加热一会儿,则A中的现象是_,B中两边液面的变化情况是_。【课后反思】第2课时 碳单质的化学性质【学习目标】1.知道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知道反应物的量不同,生成物可能不同。2.通过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学会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等进行科学实验的方法。【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一)知识回顾1.纯净的金刚石是_、_的固体,是天然存在物质中_的物质;2.石墨是_色有_光泽的_状的固体。石墨是自然界中最_的物质之一,有良好的_性。3.下列物质的用途与该物质的化学性质有关的是_。 A.石墨用作润滑剂 B.金刚石可用于制造切割工具C.活性炭可用于冰箱除臭 D.焦炭用作燃料(二)阅读理解1.材料一:我国古代一些书法家、画家用墨(用炭黑等制成)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够保存很长时间而不变色,这是因为在常温下碳的单质化学性质_(填“活泼”或“不活泼”)2.材料二:通常情况下,当氧气足量时,可燃物能发生_燃烧,燃烧越_,放出的热量_;当氧气不足量时发生_燃烧,燃烧越_,放出的热量_。3.材料三:在高温条件下碳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 (1)可燃烧性:在O2中完全燃烧:_;在O2中不完全燃烧:_。(2)还原性:碳在高温条件下还原CuO的化学表达式为:_; 碳在高温条件下,与CO2反应生成CO的化学表达式为:_; 碳在高温条件下还原Fe2O3的化学表达式为:_。二、合作探究:探究碳单质的还原性【探究过程】1.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把刚烘干的木炭粉末和氧化铜粉末按1:10的比例混合均匀,小心地铺放进试管。3.先移动酒精灯均匀加热试管,然后加上网罩,让外焰对着药品加热。网罩的作用是_。4.当_时,撤出导气管。5.待_后,把试管里的粉末倒在纸上,观察现象并分析。【实验现象】1.黑色粉末中有_色物质产生;2.澄清石灰水_。【探究结果及分析】碳与氧化铜在高温下反应生成_和_,碳具有_性。三、课堂练习。1.古代字画能长期保存,是由于单质碳在常温下具有( ) A.稳定性 B.氧化性 C.还原性 D.助燃性2.以下关于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碳和氧气反应时,可生成CO2,也可生成COB.碳和氧气的反应,是放热反应C.验证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的方法是观察它们的颜色D.灼热的碳和CO2作用生成CO的反应是吸热反应3.关于碳的化学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碳燃烧后的产物一定是CO2 B.在O2不充足时,碳燃烧是吸热反应C.碳能够燃烧,说明碳的化学性质活泼 D.焦炭在冶金工业上常用来冶炼金属4.当氧化铜中混有少量木炭粉时,要保留氧化铜,除掉木炭粉的方法是( ) A.加热混合物 B.在氧气流中加热混合物C.在氢气流中加热混合物 D.加水溶解、过滤5.将装有黑色粉末的试管加热后,有红色物质生成,同时产生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得浑浊的气体,则黑色粉末是( ) A.氧化铜 B.木炭粉 C.木炭粉和氧化铜 D.木炭粉和氧化铁6. 碳纳米管是继足球烯(C60)之后发现的又一种碳单质。以下有关碳纳米管与足球烯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它们的物理性质有较大差异 B.在常温下它们的化学性质都稳定 C.它们的用途不一定相同 D.它们分别完全燃烧后生成物不同 7.某实验创新小组对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进行了改进,其操作步骤如下:取一片铜片,用砂纸除去其表面的氧化物使其表面呈光亮的紫红色;用酒精灯将上述铜片烧到红热后,立即伸入到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到的现象为:铜片表面变成_色。在一支干燥的大试管中装入一定量的经烘干处理过的木炭粉,再将经过处理过的铜片部分埋入木炭粉中;按照下图所示的装置图连接好各种仪器;加热大试管,其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_,当观察到澄清石灰水_后,先_,后_;待试管冷却后,用镊子取出铜片,洗净后观察。回答下列问题:(1)填写上述各空;(2)中用到的夹持仪器是_(填名称);(3)中“先”、“后”颠倒,造成的后果是:_。(4)中观察到的现象是:铜片表面进入木炭粉的部分_。【课后反思】第3课时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学习目标】1.掌握实验室制取CO2的原理、装置、收集和检验方法;2.通过探究,设计出实验室制取CO2的装置,并能自己制取CO2;3.通过对比O2、CO2的实验室制法,总结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一)知识回顾1.实验室制取下列气体:用锌和稀硫酸制取氢气;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都不需要对气体发生装置加热 B.都可用排水法收集C.都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D.都可以用相同的发生装置2.实验室选择制取气体的仪器装置时,可以不考虑的因素是( ) A.反应物的性质和状态 B.所制气体的性质C.所制气体的颜色 D.反应条件(二)阅读理解 阅读课本P98内容,回答相关问题:1.实验室制取CO2常选_和_,其反应原理是_。2.实验装置的确定取决于_和_,CO2气体只能用_法收集,是因为CO2_。3.CO2的检验与验满:检验CO2气体通常用_,验满的方法是_。二、合作探究。(一)探究活动一:实验室制取CO2的原理实验方案实验现象实验结果及分析1.粉末Na2CO3与稀盐酸2.块状石灰石与稀盐酸3.块状石灰石与浓盐酸4.块状石灰石与稀硫酸(二)探究行动二:制取CO2【探究过程】1.连接装置,检查装置气密性。2.用镊子向试管中加几块石灰石,然后倒入稀盐酸,塞紧试管塞,固定在铁架台上。3.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4.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验满。5.反应结束后整理仪器并回收药品。【实验现象】1.装入药品后,试管内有_产生。2.当燃着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时,木条_,证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满。【探究结果及分析】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能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三、课堂练习。1.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一般分为五个步骤:向锥形瓶中放入大理石,检查装置气密性,按要求连接仪器,向长颈漏斗中注入酸液,收集气体,正确的操作顺序应是( ) A.B.C. D.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和实验室用H2O2与MnO2混合制O2的共同点是( ) A.都用固体和液体反应 B.都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C.都必须在加热条件下进行 D.都可以用排水法收集3.确定某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时,不需要考虑的是( ) A.反应所需条件和样品的状态 B.实验装置 C.气体的验证 D.气体的用途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时,下列各组试剂中,最适宜的是( ) A.碳酸钠和稀盐酸 B.碳酸钠和稀硫酸 C.大理石和稀硫酸 D.石灰石和稀盐酸5.能用来鉴定二氧化碳的试剂是( ) A.水 B. 带火星的木条 C. 燃着的木条 D.澄清的石灰水6.下图是某同学设计的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图。试回答:(1)写出仪器的名称_。(2)指出图中错误并说明缘由:_。(3)若用改正后的装置完成实验,现提供以下用品:木炭、氧气、铁粉、氧化铜、浓盐酸、大理石、碳酸钙粉末、稀盐酸,你认为仪器中应选用的试剂是_,中应选用的试剂是_。【课后反思】第4课时 CO2的性质与用途【学习目标】1.掌握CO2的性质,了解CO2的用途;2.通过CO2与水反应的探究,学会通过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掌握科学探究实验的方法。【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一)知识回顾1.氧气_溶于水,氧气在水中的溶解量与_和_有关,_越低,气体_越大,氧气在水中溶解得越多。2.CO2与O2的相同点有:_(二)阅读理解1.CO2的物理性质:CO2是一种_的气体,密度比空气_,_溶于水。固体CO2叫做_。2.CO2的化学性质:(1)_;(2)CO2能与水反应:_;(3)CO2能与Ca(OH)2反应_。3.CO2的用途:_、_、_和_等。二、合作探究。探究活动一:倾倒二氧化碳【探究过程】1.将两支蜡烛放在阶梯铁片上,用火柴点燃后,放在烧杯内。2.从烧杯另一端将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烧杯中,观察现象并分析。【实验现象】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探究结果及分析】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能使燃着的蜡烛熄灭,CO2的密度比空气大,能像倾掉液体一样从一个容器倒入另一个容器中,并使蜡烛由下而上依次熄灭。探究活动二: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实验【探究过程】1.向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观察现象。2.向另一个收集带空气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观察现象。3.比较两个塑料瓶变瘪程度。【实验现象】装有CO2的塑料瓶变瘪了,另一塑料瓶几乎无变化。【探究结果及分析】CO2溶于水,使瓶内的气体减少,压强变小,所以瓶子变瘪。探究活动三: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探究过程】1.取一朵纸花,喷上稀醋酸,观察现象。2.取第二朵纸花,喷上水,观察现象。3.取第三朵纸花,直接放入盛满CO2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4.取第四朵纸花,先喷上水,再放入盛满CO2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5.将第四朵纸花取出,小心烘烤,观察现象。【实验现象】1.第一朵纸花和第四朵纸花变红色,第二朵纸花和第三朵纸花不变色。2.第四朵纸花烘烤后又变为了紫色。【探究结果及分析】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水不能使紫色石蕊变色;二氧化碳气体不能使紫色石蕊变色;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后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成红色;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三、课堂练习。1.二氧化碳常用来灭火,是因为它本身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A. B. C. D.2.可用同一化学原理解释的现象是( ) 久置的石灰水,液面上出现一层硬壳状薄膜 向澄清石灰水中,通过吸管不断吹入由人体呼出的气体后,石灰水变浑浊 为了使石灰浆刷过的墙壁快点晾干,在室内生起一盆炭火,开始时,墙壁反而潮温 向紫色石恋试液中通人CO2气体,试液变红 A. B. C. D. 3.有关CO2的实验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的( ) A.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一瓶CO2,观察CO2的颜色B.将C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证明CO2能溶于水,得到酸性溶液C.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检验CO2是否收集满D.将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可看到白色沉淀产生【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