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上传人:卢** 文档编号:108546049 上传时间:2022-06-15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2.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浅谈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摘要:“鼓励民族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根底在于教育。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新时代赋予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重任,也是当代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怎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关键词:认知再建;迁移创新;求异创新;探索求新一、认知再建,迁移创新小学数学教材系统性、逻辑性很强,新的知识往往是旧知识的重组、变形或自然延伸,并且大多数是以例题作为传授知识的载体。这些例题是新旧知识的综合体,如果对这个综合体进行分析,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结点,充分运用迁移规律,通过引探发现或比较认识,从组成例题的众多知识中别离出新加内容展开教学,就能突出重点,从而促进学生的认知结构再建,起到优化课堂教学的作用,并且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比方,在教学“小数的加法时,我设计这样的过程:1复习与新知识有联系的旧知识。口算:3.15元=元角分,2元7角8分=元,5角6分=元;计算:3元1角5分+2元6角3分=元。2导入新课。出示:小兰用0.67元买了一支自动铅笔,用0.28元买了一个转笔刀,一共用了多少钱?列出算式后,让学生用旧知识解答:0.67元=6角7分,0.28元=2角8分,计算:元角分如图1得出:0.67+0.783提问学生:能不能用小数直接计算?引出新课,创设问题情境4学生试做后汇报结果:应先把这两个数的相同数位对齐后再相加。5让学生说算理,分组讨论后认为:相同数位上的数的单位相同,所以应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结点,运用了迁移规律。6引探发现: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后,两个加数的小数点也对齐了。最后得出:和的小数点也应与两个加数的小数点对齐突出了重点。满十向前一位进一的问题学生也能通过旧知识去解决。这样,从组成例题的众多知识中别离出新加内容,突出重点,“创立了“小数加法计算法那么,促进了知识的内化。在教学中,应使新旧知识相联系,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上,建立开展新知,促进知识的有效迁移,使学生形成清晰和优化的认知结构。在整个探究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参与到算理的解释过程中去,以旧引新激发了学生的潛能,形成迁移创新,以期收到较佳的教学效果。二、发散思维,求异创新创造性思维与发散思维是密不可分的,心理学家曾用测定儿童发散思维的过程来评估他的创造性思维。在教学中,某一内容只用教材的一般解法,学生只停留在现有水平上,也只是处于单一的集中思维之中。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应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例如:1在解答几何图形中进行发散思维训练。求图2的面积。学生在启发下,得出:加一条辅助线,使图变成一个长方形图3,列出算式:8040-2020;图3切割后组合,变成图4,列出算式:8040-20+80-2020在教学中,合理扩展,诱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思考问题,最后通过聚合思维选择最正确解法。2在计算式题中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如+=8,=32,=24用不同的方法计算。3在应用题结构上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在应用题教学中进行结构思维训练。如,给出一个条件和问题,让学生补充另一个条件;或只给一个问题,让学生补充两个条件等。通过以上训练,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的主动性得到表达,智力得到开发,培养了发散性思维,使创造性的潜能得到了发挥。三、主动操作,探索求新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在学习知识、运用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开展的。在教学中要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和思维特点,处理好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关系。通过实物、教具、学具,使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实践活动中,完成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转化,有利于激发思维活动,同时也会擦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例如,教学“求正方形面积的公式时:1操作:让学生把9个面积为1平方分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图5。2让学生算出这个大正方形的面积。学生这样算:每行有3个小正方形,三行一共有9个小正方形,每个小正方形面积为1平方分米,9个就是9平方分米。列出算式:33=9平方分米。3通过观察得出: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这样,就使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创立了“正方形面积公式,也在各层次的学生心目中确立建构了“求正方形面积的公式,完成了从形象直观向抽象概括的转化。参考文献:【1】沈冬生.主动操作,探究明理J.小学数学教学,20211:63.陈佳玲,广东省兴宁市,广东省梅州兴宁宁新中心小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