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G与ICMM风险评估模型在电镀企业职业健康风险评估中应用比较研究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107911218 上传时间:2022-06-15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27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SG与ICMM风险评估模型在电镀企业职业健康风险评估中应用比较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SG与ICMM风险评估模型在电镀企业职业健康风险评估中应用比较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SG与ICMM风险评估模型在电镀企业职业健康风险评估中应用比较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SG与ICMM风险评估模型在电镀企业职业健康风险评估中的应用比较研究冷朋波,陆慈溧摘要:目的对新加坡半定量风险评估模型(SG模型)和国际采矿与金属委员会风险评估模型(ICMM模型)进行应用比较,评估电镀企业职业健康风险。评估电镀企业职业健康风险。方法分别采用SG模型和ICMM模型对宁波鄞州、慈溪和奉化的三家电镀企业进行职业健康风险评估,通过比较两个模型的构成原理、参数设计、评估过程、不确定性及评估结果分析这两者的差异和优劣。采用新加坡(SG)半定量风险评估模型和国际采矿与金属委员会(ICMM)风险评估模型分别进行评估;并从模型的构成原理、参数设计、评估过程、不确定性等角度分析方法的差异和优劣及适用性。结果两个模型均评估出了所选岗位工人接触化学危害因素的健康风险等级,其中两模型对三家企业的预镀铜岗位和鄞州某电镀企业镀铬岗位的评估结果不一致。还要总结下风险情况。如是什么等级风险。结论SG模型和ICMM模型均可用于化学危害因素的健康风险评估,后者还适用于物理等因素。SG模型明确了危害因素的暴露等级和危害等级,评估结果具有半定量性质;ICMM模型引入了不确定性参数,评估过程考虑了现有控制措施,评估后能确定优先行动,具有系统的风险应对计划。根据电镀企业的特点,综合两模型的参数设置、适用范围和评估过程,ICMM模型较SG模型更适合应用于电镀企业的风险评估。1.对有风险的提出总结性措施。2.简单总结优劣适用性等。关键词:SG模型、ICMM模型、化学危害因素;职业健康;风险评估;应用比较Abc笔者根据最近几年卫生部通报的相关数据发现,20082012年全国新发职业病中,急慢性职业中毒和尘肺病等化学性因素导致的职业病占职业病发病数量的90%以上这里你主要目的是为了强调化学性因素导致的职业病形势?我认为是应说明所有职业病发病的严重形势,所以职业列出每年的总的病例数量即可。1-5,每年因职业危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在8002000亿元之间6,且。职业病具有隐匿性、迟发性特点,易被忽视,一旦发病往往难以治疗面对如此严峻的职业病发病和经济损失形势。,因此,坚持预防为主、积极开展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是改善目前严峻职业病危害形势的关键方针。职业病防治的基本方针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你这要写有点不太妥当。开展职业健康风险评估,及时对职业病危害风险进行预警势在必行(显得极为迫切)。但由于我国的职业危害风险评估研究起步较晚,至今还没有一套适合中国的形成有关职业危害风险评估程序和方法的技术性文件成熟的技术方法和标准,而国外一些发达工业国家和或有关国际组织对风险评估做了大量的工作,并陆续发布了的成熟的职业危害健康风险评估技术指南或规范7,其风险评估技术较为纯熟,因此有必要借鉴国外相关研究,为我国建立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技术提供科学依据为我国职业健康风险评估工作开展提供了技术支撑。为此,采用SG与ICMM风险评估技术在宁波市电镀企业职业健康风险评估中进行应用,比较评估结果并分析方法的适用性。1对象与方法1.1对象根据电镀企业在宁波地区的分布特点,分别随机在宁波市的鄞州区、奉化市和慈溪市三地各选择一家小型电镀企业作为本次评估对象,3家企业生产工艺过程完整。对每家企业的并依据行业的生产工艺过程,选择除油、酸洗、预镀铜、镀铬四个关键工序岗位进行的职业健康风险进行评估。1.2方法1.2.1SG模型新加坡半定量风险评估模型(SG模型)正文中前面已经已经解释过的,后面直接缩写即可。是根据新加坡制定的职业化学物质暴露风险评估指南8-9,对化学危害因素进行系统识别,评价暴露或暴露的可能性,最后根据危害等级(HR)和暴露等级(ER)进行计算确定风险水平,公式为:Risk=(HRER)1/2。1.2.1.1危害级别危害级别划分主要根据美国工业学家协会(ACGIH)和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的化学物质致癌作用分类,根据化学品的毒作用对其危害分级(表1);或根据化学物的急性毒性资料(半数致死剂量LD50和半数致死浓度LC50)进行分级7;表1化学品危害分级(依据毒作用)危害等级危害描述ACGIH致癌物分级IARC分级化学物举例1尚无已知的不良健康效应,未被列为有毒或有害物质A54氯化钠、丁烷、碳酸钙2对皮肤、眼睛或黏膜有可逆性损害作用,不产生严重的健康损害,具有皮肤致敏与皮肤刺激性A43丙酮、醋酸(10%浓度)、铝粉尘3可能对人类或动物致癌物或致突变物、但资料不足。腐蚀性(PH3-5或9-11),呼吸道过敏物,有害化学物A32B甲苯、二甲苯、氨苯胺、醋酸酐4潜在人类致癌物、诱变物或基于动物研究的致畸物,高度腐蚀性、有毒化学物A22A甲醛、镉、亚甲兰、丙烯腈、丁二烯5已知的人类致癌物、诱变物或致畸物,高度有毒化学物A11苯、联苯胺、铅,砷、铍、汞晶体硅1.2.1.2暴露级别暴露级别划分为5个等级10。当实际暴露浓度可测得时,可根据实际暴露浓度(E)与容许接触限值(PEL)的比值来确定暴露等级,实际暴露浓度计算公式为E=FDM/W。式中,E为每周暴露量(mg/m3),F为每周暴露频率(次/周),M为暴露量(mg/m3),W为每周平均工作时间(40h),D为每次暴露的平均持续时间(h)。1级(E/PEL0.1)代表极低水平;3级(E/PEL=0.51.0)代表中等水平;5级(E/PEL2.0)代表极高水平;当计算值为非整数时,四舍五入。在实际暴露浓度不易获得的情况下,可根据暴露指数(EI)来确定暴露等级,计算公式:ER=EI1EI2.EIn1/n。式中,n为使用暴露因子个数。常见暴露因子及指数划分见表2。表2暴露因子及暴露指数暴露因子暴露指数12345蒸汽压(mmHg)0.10.1111010100100颗粒大小(空气动力学直径m)粗、块状潮湿物质粗干燥物质干燥小颗粒粒径100干燥细颗粒粒径10100干燥粉末状粒径10危害控制措施控制措施充分且定期维护控制措施充分但不定期维护控制措施充分但无维护,有中等粉尘控制措施不充分,有粉尘无任何控制措施,有很多分粉尘每周使用量(kg或L)可忽略不计(1)较少使用(110)中等使用,工人受过化学物处理培训(10100)大量使用,工人受过化学物处理培训(1001000)大量使用,工人未经化学物处理培训(1000)每周工作时间(h)88161624243632401.2.1.3风险分级根据Risk公式将危险度值限制为1-5个等级,当计算值为非整数时,四舍五入。风险分级根据危险度等级15级由低到高表示,分级依次为:可忽略风险、低风险、中等风险、高风险、极高风险。1.2.2ICMM模型国际采矿与金属委员会风险评估模型(ICMM模型)的风险水平可通过定量法或矩阵法来确定11-12。1.2.2.1定量法计算公式:RR=CPrEPeEU。式中,RR为风险等级(400为不可容忍,200399非常高,70199高,2069潜在,20可容忍)纳入表5;C为后果(赋值见表3);PrE为暴露概率(根据超过暴露限值的可能性赋值,低:3,中:6,高:10);PeE为暴露时间(赋值,每年一次:0.5,一年几次:1,每月几次:2,每个班次连续暴露24h:6,每个班次连续暴露8h:10);U不确定性(危害风险和暴露评估的不确定性赋值,确定:1,不确定:2,非常不确定:3);表3健康后果等级数值后果等级该暴露水平不太可能对健康造成影响。1不危及生命的可逆健康影响。15永久性不良健康影响,但不会显著影响生命质量和寿命。健康影响可能是导致职业和生活方式变化的轻度功能受限或残疾。50不良健康影响一般是永久性的,并可能导致生活质量和(或)寿命的明显下降。持续暴露通常可能导致永久性的生理或精神障碍,或长期功能障碍性疾病。1001.2.2.2矩阵法其原理是根据健康危害发生的可能性来划分健康风险等级,具体见表4。表4健康风险等级矩阵健康风险等级描述依据职业接触限制或标准已采取的控制措施低中高OEL的0-50%OEL的50-100%高于OEL1该暴露水平不太可能对健康造成影响。没有风险/风险非常低低风险中等风险2不危及生命的可逆健康影响。3永久性不良健康影响,但不会显著影响生命质量和寿命。健康影响可能是导致职业和生活方式变化的轻度功能受限或残疾。低风险中等风险高风险4不良健康影响一般是永久性的,并可能导致生活质量和(或)寿命的显着下降。持续暴露通常可能导致永久性的生理或精神障碍,或长期功能障碍性疾病。1.2.2.3风险应对根据ICMM模型的健康风险评估步骤,在确定风险水平后,必须根据风险水平确立优先行动,建立风险控制行动计划,以应对存在的风险。风险水平及相应的对策见表5。表5各级风险等级及水平所对应的行动计划风险水平(定量法)风险水平(矩阵法)行动计划不可容忍的风险高风险要求立即停止或关闭非常高的风险中等风险要求立即采取措施并制定永久解决方案高风险低风险要求尽快采取措施潜在的风险风险非常低要求采取措施或进行监测可容忍的风险没有风险要求进行监测1.2.3两模型的比较方法从SG模型和ICMM模型的构成原理、参数设计、评估过程、不确定性及评估结果等方面综合分析这两者的差异和优劣,通过比较确定何者更适用于在电镀企业职业健康风险评估中的适用性的风险评估。2结果2.1基本情况3家电镀企业均为私营小型企业,共有职工128人,其中生产一线工人91名。一线生产岗位主要分为除油岗位、酸洗岗位、预镀铜岗位和镀铬岗位等,各岗位工人工作时间、工龄、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等信息情况见表6。表63家企业各岗位工作人员及工作信息一览表企业所在地区岗位人数(人)工作时间(h/d)工作频率(d/w)工龄(y)职业危害因素防护措施鄞州除油7872氢氧化钠防护眼镜酸洗5871盐酸防护眼镜预镀铜9872氰化氢机械排风镀铬(硫酸)8872硫酸防护眼镜镀铬(铬酐)9871铬酸、重铬酸防护手套慈溪除油41062氢氧化钠防护眼镜酸洗41063盐酸酸雾吸收器、防护面罩预镀铜81062氰化氢机械排风镀铬(硫酸)71061硫酸酸雾吸收器、防护面罩镀铬(铬酐)61061铬酸、重铬酸防护手套奉化除油4962氢氧化钠防护面罩酸洗3964盐酸酸雾吸收器预镀铜6963氰化氢机械排风镀铬(硫酸)6962硫酸酸雾吸收器镀铬(铬酐)5962铬酸、重铬酸防护面罩2.2作业场所化学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及检测结果监测结果在辨识了对3家电镀企业除油、酸洗、预镀铜和镀铬四个主要岗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之后,立即开展并完成了对既定因素浓度的现场检测辨识及检测结果见,检测结果及相关要素见表7。表7评估企业相关岗位职业健康风险评估要素一览表岗位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暴露途径健康危害蒸汽压(mmHg)危害因素浓度(ug/m3)鄞州慈溪奉化除油氢氧化钠吸入接触性皮炎皮肤接触在我国还没有接触限值。新加坡法能评估其皮肤接触风险吗?和化学性灼伤0.992007060酸洗盐酸吸入化学性灼伤和肺水肿2335500350350预镀铜氰化氢吸入中毒甚至死亡405410290230镀铬(硫酸)硫酸吸入化学性灼伤和肺水肿0.993006565镀铬(铬酐)铬酐吸入鼻中隔腐蚀穿孔和癌症206.5680注:“未检出”浓度结果以其检出限一半表示。2.3风险评估2.3.1SG模型评估结果该模型依据暴露浓度和暴露指数判定的风险结果基本一致,其中属于高风险的有鄞州某电镀企业的预镀铜岗位和接触氧化铬的镀铬岗位以及慈溪和奉化某电镀企业接触氧化铬的镀铬岗位语言倒过来表述。先说岗位后说风险。下同,属于中等风险的有鄞州某电镀企业的酸洗岗位和接触硫酸的镀铬岗位以及慈溪和奉化某电镀企业的预镀铜岗位。具体评估结果详见表8。表8各电镀企业评估参数及结果一览表(SG模型)企业所在地区岗位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级别HR依据暴露浓度依据暴露指数F(次/周)M(mg/m3)D(h)W(h)E(mg/m3)E/PEL暴露级别ER风险水平蒸汽压颗粒大小控制措施每周使用量每周工作时间暴露级别ER风险水平鄞州除油氢氧化钠370.208400.280.28/2.02低212352低酸洗盐酸375.508407.707.70/7.54中514353中预镀铜氰化氢570.418400.570.57/1.03高512353高镀铬(硫酸)硫酸570.308400.420.42/1.02中212352中镀铬(铬酐)铬酸、重铬酸570.028400.030.03/0.053高44354高慈溪除油氢氧化钠360.0710400.110.11/2.01低212352低酸洗盐酸360.3510400.530.53/7.51低511352低预镀铜氰化氢560.2910400.440.44/1.02中511352中镀铬(硫酸)硫酸560.06510400.100.10/1.01低211352中镀铬(铬酐)铬酸、重铬酸560.006510400.010.01/0.052中44354高奉化除油氢氧化钠360.069400.080.08/2.01低211352低酸洗盐酸360.359400.470.47/7.51低511352低预镀铜氰化氢560.239400.310.31/1.02中511352中镀铬(硫酸)硫酸560.0659400.090.09/1.01低211352中镀铬(铬酐)铬酸、重铬酸560.689400.920.92/0.055极高44354高2.3.2ICMM模型评估结果2.3.2.1评估结果ICMM模型用定量法判定为不可容忍风险的是接触盐酸后导致肺水肿的各酸洗岗位、接触氰化氢导致死亡的各预镀铜岗位、接触硫酸导致肺水肿的各镀铬岗位以及接触氧化铬导致鼻中隔腐蚀穿孔或癌症的各镀铬岗位。语言倒过来表述。先说岗位后说风险。下同用矩阵法判定为高风险的是奉化某电镀企业接触氧化铬导致鼻中隔腐蚀穿孔或癌症的镀铬岗位。该模型两种方法的评估结果不一致,主要表现在判定能引起较严重健康危害的岗位职业病危害因素上,对引起较轻健康危害的岗位职业病危害因素2种方法判定结果基本一致。具体评估结果见表9。表9鄞州某电镀企业评估参数一览表(ICMM模型)企业所在地区岗位职业病危害因素健康危害定量法矩阵法后果C暴露概率PrE暴露时间PeE不确定性U风险值RR风险水平健康风险等级危害发生可能性风险水平鄞州除油氢氧化钠接触性皮炎138124潜在1低非常低化学性灼伤138124潜在1低非常低酸洗盐酸化学性灼伤168148潜在1中低肺水肿15681720不可容忍2中低预镀铜氰化氢中毒138124潜在1低非常低死亡1003812400不可容忍4低低镀铬(硫酸)硫酸化学性灼伤138124潜在1低非常低肺水肿15381360不可容忍2低非常低镀铬(铬酐)铬酐鼻中隔腐蚀穿孔503811200不可容忍3低低癌症1003812400不可容忍4低低慈溪除油氢氧化钠接触性皮炎1310130潜在1低非常低化学性灼伤1310130潜在1低非常低酸洗盐酸化学性灼伤1310130潜在1低非常低肺水肿153101450不可容忍2低非常低预镀铜氰化氢中毒1310130潜在1低非常低死亡10031013000不可容忍4低低镀铬(硫酸)硫酸化学性灼伤1310130潜在1低非常低肺水肿153101450不可容忍2低非常低镀铬(铬酐)铬酐鼻中隔腐蚀穿孔5031011500不可容忍3低低癌症10031013000不可容忍4低低奉化除油氢氧化钠接触性皮炎139127潜在1低非常低化学性灼伤139127潜在1低非常低酸洗盐酸化学性灼伤139127潜在1低非常低肺水肿15391405不可容忍2低非常低预镀铜氰化氢中毒139127潜在1低非常低死亡1003912700不可容忍4低低镀铬(硫酸)硫酸化学性灼伤139127潜在1低非常低肺水肿15391405不可容忍2低非常低镀铬(铬酐)铬酐鼻中隔腐蚀穿孔5010914500不可容忍3高高癌症10010919000不可容忍4高高2.3.2.2风险应对根据ICMM模型的评估结果及表5所示各级风险水平对应的行动计划,奉化某电镀企业接触氧化铬的镀铬岗位风险水平为“高风险”,应该立即停止或关闭;慈溪和鄞州某电镀企业接触氧化铬的镀铬岗位以及鄞州某电镀企业的酸洗岗位风险水平为“低风险”,应该尽快采取控制措施;这3家企业剩余的岗位风险水平均很低,故针对这些岗位只要进行常规监测或采取一定的措施即可。2.4SG模型和ICMM模型评估结果比较通过应用SG和ICMM风险评估模型后发现,对同一企业同一岗位接触同一危害因素的健康风险评估结果并不完全一致,以接触硫酸的镀铬岗位为例,SG模型对鄞州某电镀企业的风险评估结果为中等风险,而ICMM模型对该家企业的评估结果则为非常低风险,另两家电镀企业在应用SG模型和ICMM模型对接触硫酸的镀铬岗位进行风险评估时,两者结果基本接近。此外,ICMM模型用定量法和矩阵法判定的风险结果也并不一致,定量法对产生严重后果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所判定的风险等级较矩阵法高,对产生较轻后果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所判定的风险等级与矩阵法相近。现以ICMM模型矩阵法判定结果为例,对两模型评估结果进行比较,详见表10。表10SG模型和ICMM模型评估后的风险水平比较岗位鄞州慈溪奉化SG模型ICMM模型SG模型ICMM模型SG模型ICMM模型除油低非常低低非常低低非常低酸洗中低低非常低低非常低预镀铜高非常低中非常低中非常低镀铬(硫酸)中非常低低非常低低非常低镀铬(铬酐)高低中低极高高3.讨论讨论中1.增加对评估结果的讨论。2.对高风险的岗位原因进行分析。3.针对风险和导致高风险的原因提出可从哪些方面降低风险。3.1SG模型和ICMM模型评估结果的一致性表10显示,在应用SG模型和ICMM模型对以上3家企业的四个岗位进行评估时,其评估结果基本一致,但稍有存在一定差异。根据以上两个模型各自的风险水平分级,可作出如下总结:(1)差异最大的为鄞州某电镀企业的预镀铜岗位,SG模型评估结果显示的风险水平为“高风险”,而ICMM模型的评估结果显示为“非常低风险”,前者比后者评估结果偏高近2个风险等级;(2)鄞州某电镀企业的镀铬岗位、慈溪及奉化某电镀企业的预镀铜岗位,在应用SG模型进行评估后的结果比ICMM模型的评估结果普遍偏高1个风险等级;(3)这3家企业的其余各岗位在应用以上两个模型进行评估时,结果基本一致。综上,两个模型的评估结果大部分具有一致性。3.2SG模型和ICMM模型构成原理及评估过程的差异性SG模型的评估原理是依据各种化学物固有的毒性、刺激性、腐蚀性、致癌、致突变和致畸等特性将这种化学物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进行分级,再依据暴露浓度、暴露频度、暴露时间等求算暴露水平并与容许暴露限值比较,确定暴露级别,最后通过Risk公式计算风险数值,进而确定风险水平。其评估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在于识别各项工作涉及的化学物并确定它们的危害等级和暴露等级,参与评估的主要参数有化学物固有特征、暴露频率、暴露持续时间、暴露浓度等。其中暴露浓度的确定考虑了有检测数据、无检测数据和应用经验和理论公式求算等多种方式,以及多种有毒化学物联合暴露的问题8,而在无法检测暴露浓度时为确定暴露指数,综合考虑了蒸汽压力和空气动力学直径、味阈与容许暴露限值比(OT/PEL)、危害控制措施、周工作时间等因素13,这些都增强了半定量评价的实用性。ICMM模型的评估原理是根据某化学物在该暴露水平下产生的健康后果及暴露概率和暴露时间定量计算风险等级,同时在评估过程中充分考虑了暴露评估和危害风险之间的不确定性,增强了评估结果的科学性。此外还可依据危害发生的可能性或现有控制措施的有效性来划分健康风险等级,根据所划分的健康风险等级进行定性风险评估12。评估过程的关键步骤在于识别工作场所健康危害因素及其对健康的不良影响,从而确定健康风险等级或健康后果等级数值,再根据暴露情况得出定性或定量的风险水平,该模型可判定同一职业病危害因素所引起的不同健康后果的风险水平,最后根据风险水平确定优先行动,并建立风险控制行动计划。其评估过程中的主要参数有职业接触限值、暴露概率、暴露时间、健康后果以及不确定性因子等。从两个模型的评估过程来看,相同点在于它们都是一个有体系的循环且不断重复的过程,而不是一个零散的单一的过程,评估时都要对现场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查,识别危害,获取与暴露相关的信息,在评估结束后都要求根据评估结果对作业进行适当的改进及必要的跟踪评价以减少其风险。不同之处是,SG模型评估过程的关键点在于用半定量方法确定化学危害物质的危害等级和暴露等级,进而确定风险等级,增加了评估过程的客观性。而ICMM模型特点在于能够对同一职业病危害因素所引起的不同健康后果进行风险评估,用该模型进行风险评估后可以根据评估结果确定优先行动,并且制定了明确的风险等级和风险控制行动计划关系表,突出了风险评估后的控制措施。3.3SG模型和ICMM模型的优缺点3.3.1SG风险评估模型优缺点分析3.3.1.1优点(1)该方法为半定量评估方法,危害等级和暴露等级的划分标准较客观,实用性强。(2)该方法在确定暴露等级时可以采用暴露浓度和暴露指数两种方法,故适用性较强,无论工作场所空气是否开展过检测,风险因素为粉尘、化学毒物还是存在联合暴露,均可使用该方法进行评估。(3)该方法根据风险等级给出纠正措施建议并开展复审,可以有效的控制风险,形成风险管理过程。3.3.1.2缺点(1)该方法风险评估过程未能考虑物理因素,仅限于化学物质,不适用于物理因素的风险评估。(2)有研究显示14,该方法描述的“暴露分级”两种方法评估结果存在差异,此外,在风险评估过程中使用暴露指数时选用不同变量参数(暴露因子)的权重,对风险等级结果也会产生影响。(3)用该方法的暴露浓度法确定暴露等级时只能评估吸入性暴露的等级,不能评估通过皮肤暴露的等级。(4)该方法评估时不能区分同一职业病危害因素所引起的不同健康后果的风险等级。3.3.2ICMM风险评估模型优缺点分析3.3.2.1优点(1)该方法适用范围广,对于物理因素、化学毒物、粉尘均适用。(2)其中的公式计算法引入了不确定度系数,考虑了危害风险和暴露评估中的不确定性,符合实际工作情况,较为科学。(3)该方法可以判定同一职业病危害因素所引起的不同健康后果的风险水平,使评估结果更为精细、针对性更强。(4)该方法可以根据评估结果确定优先行动,突出了高风险岗位,使之获得更多的关注度,这对减少或消除工作场所中主要存在的风险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5)该方法根据风险等级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同时进行定期检查并修订风险控制行动计划,可以有效的控制风险,形成风险管理过程。3.3.2.2缺点(1)暴露等级的判定依据职业接触限值和现场监测结果,对于因皮肤接触引起的危害后果,很难进行暴露等级的判定,该方法不适用。(2)该方法描述的两种方法评估结果存在差异。究其原因,定量法风险评估结果有5个等级,而矩阵法只有4个等级,且定量法的健康后果等级赋值分别是1、15、50、100,等级间距相差很大,后果等级只要不选择1,判定结果为高风险的可能性就很大,因此在对职业病危害因素导致常见健康后果的风险评定上,定量法较矩阵法易出现风险高估现象12。3.4风险评估在电镀企业职业卫生管理中的指导意义我国的电镀企业目前主要以中小型企业为主,这些企业普遍存在起点低、管理水平落后的状况,企业法人倾向于重生产经营而轻健康风险管理,加之企业职工缺乏职业健康教育,健康防护意识淡薄,使得电镀行业成为职业病高发的行业。因此,积极对电镀行业开展职业健康风险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关措施以减少健康风险是降低电镀行业职业病发生概率的关键所在。根据本次SG和ICMM风险模型的评估结果,这3家电镀企业的预镀铜岗位和接触氧化铬的镀铬岗位其风险水平较其他岗位要高,因此,预镀铜岗位和接触氧化铬的镀铬岗位应该作为电镀企业的高风险岗位进行风险控制。而个别企业(鄞州)的酸洗岗位和接触硫酸的镀铬岗位风险也较高,通过对比表6和表7后发现,这与该企业工作环境危害因素暴露浓度过高且自身采取的防护措施不充分密切相关。可见,风险控制措施可从降低、消除工作环境危害因素的暴露及提升防护水平等方面进行开展,具体控制措施有:有毒化学物的替代、局部排气通风设施的安装、加强个人防护措施的使用和管理、对相关人员进行职业卫生培训、定期健康体检及空气监测、按需要建立急救和应急预案等15。对评估结果为高风险或极高风险的岗位(如奉化某电镀企业接触氧化铬的镀铬岗位),则应立即停止作业进行整顿甚至关闭,待各项监测指标达标后方可重新开始作业生产。此外,通过比较这两个模型后发现,由于ICMM模型对化学毒物、物理因素、粉尘等均适用,其应用范围较SG模型广,且在评估过程中引入了不确定性因子,并可评估同一职业病危害因素所引起的不同疾病或危害的风险水平,还能根据风险水平确定优先行动,这些特点和电镀企业危害因素的多样性、评估过程的不确定性和岗位风险的差异性相对应,能更好地解决电镀企业在风险评估中的实际问题,因此,ICMM模型较SG模型更适合应用在电镀企业的风险评估中。3.5SG模型和ICMM模型对我国风险评估技术研究的指导意义目前,我国在职业健康风险评估中尚未建立一套系统的技术性文件,这使得评估过程缺乏系统化、规范化。而且在评估参数上我国主要采用了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STEL)和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TWA),参数设置比较单一,评估过程很少考虑工作场所危害因素的种类、理化性质、暴露方式、接触人数、防护措施等因素。因此可借鉴SG模型将风险水平从危害等级和暴露等级两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增设暴露频率、暴露时间和暴露方式等参数,并将其分级范围由单纯的化学物暴露分级推广到物理因素、粉尘及其他类别危害的暴露分级,同时考虑有检测数据和无检测数据的情况,在确定危害分级时除考虑常规理化性质产生的影响外还可以增加误工天数、劳动力下降程度、伤害是否可逆等情况。此外,为使评估更加科学实用,还可借鉴ICMM模型引入一个不确定性因子并考虑不同健康后果的风险分级,也可根据评估结果确定优先行动,建立与风险等级相配套的防控措施,同时对防控措施效果及危险度进行跟踪评价,使之形成一套完整的职业健康风险控制管理体系。我国的职业健康风险评估刚刚起步,尚未进入规范状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职业健康安全意识的加强,职业健康风险评估将会越来越被重视,中国终将在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技术的研究领域开辟出一条广阔的道路!4.参考文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卫生部办公厅关于2008年全国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工作情况的通报EB/OL(2009-05-22)2014-05-062 卫生部通报2009年职业病防治工作情况J安全与健康(上半月版),2010,(6):31-32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卫生部通报2010年职业病防治工作情况和2011年重点工作EB/OL(2011-04-18)2014-05-06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2011年职业病防治工作情况的通报EB/OL(2012-09-16)2014-05-06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2012年职业病防治工作情况的通报EB/OL(2013-09-16)2014-05-066 童捷我国职业危害现状及其原因分析C第二十届海峡两岸及香港、澳门地区职业安全健康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2:598-6027 张美辨,邹华,袁伟明,等职业危害风险评估方法的研究进展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12,12(30):972-9748 MinistryofManpowerOccupationalSafetyandHealthDivisionASemi-QuantitativeMethodtoAssessOccupationalExposuretoHarmfulChemicalsSSingapore,20059 GolbabaeiF,HassaniH,GhahriA,etalRiskAssessmentofExposuretoGasesReleasedbyWeldingProcessesinIranianNaturalGasTransmissionPipelinesIndustryJIntJOccupHyg,2008,1:6-910 黄德寅,薄亚莉,管树利,等化学物质职业暴露健康风险分级方法的研究及应用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09,22(1):69-7211 InternationalCouncilonMiningandMetalsGoodPracticeGuidanceonOccupationalHealthRiskAssessmentZ200912 厉小燕,陈坤,张美辨,等国际采矿与金属委员会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模型在火力发电厂的应用研究J浙江预防医学杂志,2013,25(11):16-2013 王忠旭国外工作场所危险性评价和管理模式介绍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06,24(10):631-63314 王志平,郑文慧,肖国兵.某企业职业病危害的半定量风险评估J环境与职业医学,2013,30(9),686-689黄德寅,刘茂工作场所职业健康风险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基本原理C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0:418-422.2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