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命题中的疏忽举偶

上传人:陈** 文档编号:106982148 上传时间:2022-06-1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物理命题中的疏忽举偶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考物理命题中的疏忽举偶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考物理命题中的疏忽举偶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物理命题中的疏忽举偶 近几年来,在研究中考物理命题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在中考物理命题中,由于疏忽导致的谬误屡见不鲜!本文试举如下四例加以说明. 1 由于疏忽,造成命题中的预设答案错误 例1 冰在熔化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内能不变,比热容不变 B.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C.比热容、内能、温度都不变 D.比热容变大、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例1选自2007年红塔区初中毕业物理试卷第15小题.本题是一道单选题,命题者预设的答案是选项C.细析题中命题者设置的四个选项,涉及了物质的比热容、物体的内能、晶体的特点以及物态变化中的熔化(晶体的)等多个知识点,命题的立意是非常值得肯定与赞赏的!但美中不足的是,本来是值得称道的一道好题,由于命题者的疏忽,导致了命题中预设的答案错误这一失误,造成了命题结果与命题的初衷相背离这一尴尬的局面,十分令人遗憾! 笔者认为:命题者预设的答案C是一个错误答案,本题的正确答案应是选项B,而符合本题命题者立意初衷的最佳预设答案应是:比热容、温度都不变、内能减少. 众所周知,冰是晶体,因此冰在熔化过程中将吸收热量但保持温度不变和比热容不变,这是显而易见的.另外冰在熔化过程中质量将不断减少,因此,冰在熔化过程中,冰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都将随着冰的质量的减少而减少,冰的内能也将随着冰的质量的减少而减少.由此可见,原命题中的选项B是正确答案,但不是符合本题命题者立意初衷的最佳预设答案. 笔者认为,命题者在创设物理情景(冰的熔化过程)时,疏忽了冰在熔化过程中的质量变化,是导致本命题失误的关键原因! 2 由于疏忽,造成命题中的题设条件界定与表述不明确,导致预设答案难以界定 例2 下列现象中,力没有对物体做功的是 A.用力将铅球掷出 B.将书包背上楼 C.骑自行车匀速前进 D.人提着水桶在水平路面上行走 例2选自2007年哈尔滨市初中升学考试综合试题物理部分第23小题,本题是一道单一选择题,命题者预设的答案是选项D中的物理情景.细析命题中命题者设置的四个作为选项的物理情景,涉及的是四种物体在多个力的作用下通过了一段路程的过程.命题的立意是考查考生对一个物理过程HJ1.62mm中哪些力是否做了功,能否进行正确判断的能力! 笔者认为,在本命题中,命题者出现了下列两方面的疏忽与失误:一是对题设条件设置的疏忽,导致了题设条件的界定与表述不明确;二是对选项D的表述与界定不明确,导致了预设答案(即选项D)难以界定. 我们知道:物体受了力的作用并沿该力的方向通过了一段路程是力对物体做功的两个充要条件,也是判断力是否做功的依据.本命题在题设条件的表述中没有明确界定是“哪个力没有对物体做功?”另外,在命题者设置的作为选项C的物理情景(骑自行车匀速前进)中,也没有界定自行车是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前进;在命题者设置的作为选项D的物理情景(人提着水桶在水平路面上行走)中:虽然界定了是在水平路面上行走但却忽略了是匀速行走还是非匀速这一必须明确的界定,这无疑是命题者疏忽造成的失误!不难判断,若题设条件中的力指的是重力,则预设选项D作为预设答案无疑是正确的,但若题设条件中的力指的是人的作用力,则预设选项D作为预设答案既可以是正确的(当人提着水桶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走时),也可以是不正确的(当人提着水桶在水平路面上变速行走时).由此可见,本命题的题设条件宜表述为:“下列现象中,重力没有对物体做功的是”. 3 由于疏忽,造成命题中图示的物理情景隐含的题设条件不符合生产实际 例3 如图1所示是建筑工地常用来搬运砖块的两种机械(滑轮组和起重机).观察图1中甲、乙两图,可获得的信息有,观察图1中丙图和图可得出:在相等的时间内,起重机比滑轮组做的功多. 例3选自江西省基础教育课改实验区2008年中等学校招生考试物理试卷第6小题,(命题原设答案是:做相同的功,起重机比滑轮组所需时间少;丁),命题意图是考查学生从图象情景中获取信息、分析信息、运用物理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命题是一道渗透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立意新颖的物理命题.但笔者认为,由于疏忽,命题者在命题图示中的时间图示不尽合理,按甲、乙两图所示做相同的功起重机所用时间只有滑轮组的一半左右、则起重机的功率只有滑轮组功率的二倍左右,这显然是不符合生产实际的,本命题给人以美中不足、闭门造车之感! 3 由于疏忽,命题中的图象出现科学性的错误 例4 (2012年山西)如图是小伟通过实验得到的凸透镜的像距v和物距u关系的图像.由图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cm;当物距为30 cm时的成像特点可应用于(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本命题选自山西省2012中考试卷,题设答案是:10 照相机.命题意图是考察学生分析物理图象、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得出结论的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命题可谓立意新颖、体现了新课程的诸多理念.但由于命题者的疏忽,本题中命题者给出的v和物距u关系的图像存在着科学性的错误!在命题者给出的v和物距u关系的图像中,当u取值为20 cm时,v的取值为20 cm,由此可以确定,20 cm是二倍焦距值,一倍焦距值为10 cm.命题者给出的v和物距u关系的图像中当u取值为50 cm时,v的取值为10 cm,而事实情况是,焦距值为10 cm的凸透镜,当物u距取值为50 cm时、物体经凸透镜成一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值v应为12.5 cm而不是10 cm;当物距等于一倍焦距时,应该不能成实像,在物距u略大于1 0cm时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且像距v趋近于无穷大即远远大于50 cm!但题者给出的v和物距u关系的图像给你以对称图形的感觉,图像似乎有三个坐标点分别是点(10,50)、(22,20)、(50,10),这显然是不符合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无疑是错误的第 5 页 共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