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教材发展现状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06253269 上传时间:2022-06-1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跨文化交际教材发展现状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跨文化交际教材发展现状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跨文化交际教材发展现状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跨文化交际教材发体现状摘要:本文通过调查,试图了解学生对跨文化交际课程教材的使用感受及需求。基于此学习者需求调查,本文对现行英语专业本科生的跨文化交际教材实行了梳理分析。对教材优点和缺陷的了解,有助于今后此课程教材建设的完善和提升。关键词:学习者需求;跨文化交际;教材一、引言自 20 世纪 80 年代被介绍到国内,跨文化交际这个跨学科研究,已经经历了近三十年的发展。从引进西方理论和研究方法,到结合中国实际多角度探讨学科内涵和外延,“跨文化交际”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理解并注重。至今我国已有几十所大学的外语院系开设了这门课程。注重研究跨文化交际的问题,强调培养跨文化交际水平,已经成为外语教学界内外的普遍共识与具体实践(许力生,2012)。跨文化交际作为一门新兴的课程,担负起了培养和提升学生跨文化敏感度和跨文化交际水平的重任。当前,从高职高专到本科,乃至研究生阶段,均出现了跨文化交际课程。作者通过国家图书馆联机公共目录查询系统实行了统计,截止2016 年 6 月,针对不同阶段学生编写的跨文化交际课教材已出版超过60 种。本文将对英语专业跨文化交际学课程的现行教材实行梳理总结,并结合课程学习者的需求调查,探究跨文化交际学教材的发体现状,以期为英语专业跨文化交际学课程发展和此课程的教材建设提供协助。二、学习者需求调查语言学家Harmer1983指出,研究教材的一种方法是看它是否能满足学习者的需求。 Breen&Candlin1987 、 Cunningsworth2002 等也认为,评估教材要考虑学习者现有的语言水平和差异,以及他们的需求和兴趣,是否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等。特别是 Breen 和 Candlin 强调对教材的评估要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习者的需求为首要目标。基于此理念,作者实行了学习者需求调查,以了解学生对跨文化交际课程选用教材使用的实际情况和意见。(一)调查对象及形式作者选择了上海理工大学英语专业 2015年秋季选修跨文化交际学课程的学生作为本次调查的对象。学生年级分布为大二及大三,学生共 110 名。调查形式为问卷和面谈结合的方式。调查共发放问卷110份,回收有效问卷102 份。同时随机抽取了 20 名学生,就相关问题实行了更详细的访谈。(二)数据分析在回收的102 份有效问卷中,大二学生42 名(占 41.2%),大三学生 60 名(占58.8%)。1. 对教材的总体评价绝大多数学生(97.1%)对课程使用教材的总体评价良好,其中选择满意的占59.8%,选择基本满意的占37.3%。2. 课程学习预期及教材内容评价对于跨文化交际学这个课程应涉及哪些内容,学生的理解各有不同。但能看出一些共性的理解,比如“跨国交际”是学生觉得课程最首要的内容,有86.2%的学生认为课程内容包含跨国交际。相比之下,对于本应属于跨文化交际学的“跨性别交际”、“跨代(年龄)交际”等内容,学生并未有充分的了解。39.2%的学生认为“跨性别交际”属于课程内容,选择“跨代(年龄)交际”的学生为34.3%。根据后续与学生的面谈了解,造成这个理解的原因有二:一是自身对学科内容理解的不足;二是所用的教材中的内容多为跨国、跨民族交际,对跨性别和跨代交际并未有所涉及。对于课程学习最感兴趣的部分,学生的选择集中在“交际案例分析”(31.3%)和“英语国家文化介绍”( 30.3%)。对于属于课程重点的“跨文化交际基本概念和理论的介绍”,只有19.6%的学生选择。经过面谈也对这个现象有了进一步了解:绝大多数学生抱着实用性的态度学习此课程,希望能直观感受跨文化交际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并希望通过实际的案例分析、学习和提升跨文化交际水平。但就本应是重点的学科概念和理论,学生一致反映选文过长过难,理解比较困难。特别对于选此课程的大二学生,因为阅读水平的限制,这个部分更是难点。另外,学生认为各章节选文的编排过于零散,部分篇章之间关联度不大,很难从中提炼出重点。3. 教材练习及配套资料评价对于教材的练习设置是否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有所协助这个问题,绝大多数(74.5%)的学生选择了“有一定协助”,说明练习的设置对于此类非语言技能训练的课程也同样起到重要作用。对于教材是否需要制作配套光盘或网络补充资料,超过半数的学生给予了积极的回应,69.6%的学生认为需要添加此类配套资料,以协助对重点和难点的分析理解。(三)学生需求分析根据以上数据分析,作者得出几点对于跨文化交际学课程教材的学生需求:( 1)教材的重点概念和理论性内容应编排得系统化,避免过于零散和前后重复,便于学生有针对性地阅读和理解。选文应难度适中,重点突出,避免冗长。( 2)教材内容应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概念或理论性内容之后,需要相对应的案例分析,给予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将理论使用于实践。( 3)除了教材本身,需要有相对应配套的光盘或网络补充资料,以协助学生自学和增强对重点难点的理解。三、现行跨文化交际学教材分析(一)研究对象选择经不完全统计,市面上可得的跨文化交际学国内教材中,绝大多数为 2009年和之后出版或改版的教材。故本文在众多教材中,选择 2009 年以来国内出版的,面向英语专业本科生的跨文化交际学教材8 本。其中 7 本为英语编写, 1 本为中文编写。 8 本教材中有1 本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2 本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二)现行教材分析作者根据学生需求分析的结果,从教材内容编排、理论与实践结合性和练习及补充扩展资料这三方面,对这8 本面向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学教材实行具体分析。1. 教材内容编排根据教材的目录概览,此8本教材章节编排各有不同,但大都涵盖了一些跨文化交际的主要话题和理论。对于“言语交际和非言语交际”这两个基本概念, 8 本教材均专门设章节讨论;对于“价值观体系”这个重要概念有7 本教材设独立章节讨论; 6 本教材专门安排了一整章介绍“跨文化交际水平”; 5 本教材涉及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这个话题。但是,对于“文化身份”、“性别研究”这类本属跨文化交际研究的重要内容,各只有一本教材设章节讨论。这与前面提到的学生需求分析的调查结果相吻合。教材内容编排的倾向性,造成了学生对跨文化交际学基本内容的理解不够完整。此外8 本教材均直接或间接地选择了国外跨文化交际学经典著作或教材的部分篇章或段落内容。其中选择频率最高的就是EdwardHall 的“高低语境文化”( 7 本教材涉及)和“空间和时间的概念”( 6 本教材涉及)。但是,各教材的选文难易水准差异较大。有些简介摘选改写的篇章过于简单,同时部分教材从国外专著或原版教材直接选用的篇章过于冗长,对国内本科生来讲阅读难度也较大。2. 理论与实践结合性 8 本教材都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其中 4本是在章节内容安排上体现,理论概念介绍和实际跨文化交际环境分编章节。实际跨文化交际环境涉及的有:社会交往习俗、家庭观、跨文化交际与教育、跨文化交际与商务等。其余教材是在介绍概念或理论性内容之后,附上相对应的案例分析,给予学生直观的感受,以期将理论使用于实践。但是某些案例的编写或选择上也存有一些不足。有些案例有明显的“虚构”之嫌,有些案例与之前介绍的理论知识点关联度不大。3. 练习与扩展资料8 本教材均在各章编写了练习,并且多为开放式的思考题。在考查学生对各章节知识掌握的熟练水准的同时,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主观能动地考虑问题,而非机械地得出答案。其中有 4 本教材附有参考课外书目或网址的建议,利于学生拓展学习,拓宽了自学空间。但是有些问题编写过于笼统,与章节内容并无直接关系。有些推荐的阅读书目过于专业,难度不适合本科阶段的学生。(三)跨文化交际学教材发体现状基于以上对现行教材的分析,可对跨文化交际学的教材发体现状有进一步了解。可喜之处是:1. 作为英语专业一门较新兴的课程,可选教材越来越多,越来越新;2. 多本教材为新版,在旧版的基础上结 合教学实践反馈,内容有了更新改进,更适合实际教学,更具时代性;3. 章节的编排基本涵盖了跨文化交际领域讨论的主要话题,涉及了重要理论及基础概念。同时也发现一些现行教材的缺陷: 1. 因为一直以来英语专业教学大纲对此课程没有统一的教学要求描述,教材编写缺乏大纲实质性的指导; 2. 教材的原创性不够。大多参考国外跨文化交际教材体系,内容重复度高。 3. 未紧跟学科最新研究趋势。缺少较新理论的探讨,与学科本土研究的结合度不高。 4. 教学对象不够明确,教学安排不清晰。各本教材语言难度相差悬殊,笼统定位英语专业学生,未指明具体使用对象,如适合哪个年级的学生。 8 本教材都未给出教学时数、学时安排的建议,不利于教材的实际使用。四、结语跨文化交际学的研究和教学在国内的起步较于欧美虽然较晚,但 发展却非常迅速。如今这个课程也大多被置于英语专业课程体系之中。课程教材从一开始的寥寥数种到现在的百花齐放,充分说明了这门课程受重视的水准越来越高。通过基于学习者需求调查的教材现状分析, 发现现行教材优劣并存。对教材发体现状的了解,有助于今后教材建 设的完善和提升。如何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选择更适合的教材,如何在实际教学中更优化教材的使用,仍需我们在实践中得出结论。参考文献1 许力生 . 跨文化交际教学断想 A/ 庄恩平 . 跨文化外语教学:研究与实践 .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12 : 1-11.跨文化交际教材发体现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 > 营销创新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