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普通班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05317738 上传时间:2022-06-1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79.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普通班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2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普通班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2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普通班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普通班姓名: 班级: 一 、选择题(共40题,每题1.5分,共60分)1.下列选项中,与其他三个选项的含义都有很大差别的一项是( )A.细胞内液 B.细胞外液 C.血浆、淋巴、组织液 D.内环境2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A血浆蛋白B血红蛋白CCa2D激素3酷暑季节,室外作业的工人应多喝 ( )A盐汽水 B核酸型饮料 C纯净水 D蛋白型饮料4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神经体液调节 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5吃的食物过咸时,就会产生渴觉,渴觉中枢位于 ()A下丘脑 B大脑皮层 C小脑 D上丘脑6.血糖的调节过程是多指激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唯一能降血糖的激素是( )A胰岛素 B胰高血糖素 C肾上腺激素 D甲状腺激素7.下列疾病中,可能由激素分泌失调引起的是( )A. 艾滋病 B. 糖尿病 C. 血友病 D. 流行性感冒8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A反射弧B反射 C应激性D反应9人体的最高级神经位于( )。A大脑皮层中 B小脑皮层中 C脑干灰质中 D脊髓灰质中 10.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结构基础是突触,突触的结构包括 ()A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B突触小体、突触间隙、突触前膜C突触前膜、突触小体、突触小泡 D突触前膜、突触小泡、突触后膜11.淋巴细胞起源于( )A. 骨髓 B. 脊髓 C.胸腺 D. 脾脏12在临床治疗上已证实,将受病毒感染后治愈患者(甲)的血清,注射到另一患者(乙)体内能够提高治疗效果。甲的血清中具有治疗作用的物质是( )A疫苗B外毒素 C抗原D抗体13.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的主要细胞是( )A.红细胞 B. 淋巴细胞 C.血小板 D. 吞噬细胞14.能产生抗体的细胞是( )A.吞噬细胞 B.靶细胞 C.浆细胞 D.T细胞15.把未成熟的青香蕉和一只成熟的黄香蕉同放于一只封口的塑料袋内,发现青香蕉不久会变黄。该过程中起作用的激素是 ( )A乙烯 B脱落酸 C赤霉素 D细胞分裂素16与植物顶端优势有关的植物激素是 ()A乙烯 B赤霉素 C脱落酸 D生长素 17给未受粉的番茄雌蕊柱头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可获得无子番茄。说明了 ( )A果实发育与受精作用有关 B果实发育需要生长素 C果实发育与种子形成有关 D生长素抑制了种子生长18下列具有协同作用的激素是 ()A生长素和脱落酸 B脱落酸和细胞分裂素C赤霉素和生长素 D乙烯和细胞分裂素19.在单侧光照射下,植物具有向光性,感受光刺激和发生弯曲的部位分别是( ) A、尖端和尖端的下面 B、尖端的下面和尖端 C、都在胚芽鞘的尖端 D、都在尖端的下面20.下列属于种群的是( )A森林中的全部蛇 B.花园中的全部三叶草C.池塘中的所有鱼 D.一片树林21.要调查某草地中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最适合的调查方法是( )A目测估计法B标志重捕法 C样方法D逐个计数法22.下列实验中,最合适用标志重捕法的是( )A.调查农田中田鼠的种群密度 B.调查农田中田螺的种群密度C.调查土壤中蚯蚓的种群密度 D.调查土壤中大肠杆菌的种群密度23.大多数生物群落在空间上有垂直分层现象,称为群落的垂直结构。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原因分别是( )A温度、食物 B温度、光照 C温度、温度 D光照、食物24.原产于墨西哥的紫茎泽兰传到中国,在中国长势疯狂,占地为王,成了我国西南地区的绿色灾难,紫茎泽兰在我国泛滥成灾的原因不正确的是( )A我国西南地区的气候适宜紫茎泽兰的生长 B脱离原产地后,失去天敌的控制C脱离原产地后,失去与其竞争关系的物种的制约D一旦脱离原产地,就发生基因突变,变得生命力特别强25.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火灾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和冰川上进行的演替都属于次生演替B由草本植物阶段渐变为灌木阶段,主要原因是灌木较为高大,能获得更多阳光C群落演替是在生物群落发展变化过程中,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D发展工农业生产往往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26.下列实例中属于寄生的是( )A培养液中生活着两种草履虫 B人工密植的乔木树林长得细高,利于夺光C噬菌体侵入细菌体内 D鲈鱼的成鱼以鲈鱼的幼鱼为食27.右三图分别表示两种生物种群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数量变化。那么甲、乙、丙三图表示的关系依次是( )A竞争、捕食、共生 B共生、捕食、竞争C竞争、共生、捕食 D捕食、竞争、共生28.农业上为了有效地降低有害昆虫的种群密度,常采用在田间施放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的方法来治理,性引诱剂的治理主要是达到( )A改变昆虫性别比例 B降低昆虫的出生率C增加昆虫的死亡率 D改变昆虫的年龄组成29.右图为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示意图。该食物网中( )A共有两条食物链B能量可循环利用C鹰和蛇只有捕食关系D昆虫和鼠处于同一营养级30. 流经某一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A.照射到该生态系统的全部太阳能B.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C.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体内的能量D.该生态系统中所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体内的能量31.如图所示成分可构成一个( )A种群 B群落C生态系统 D生物圈32.碳循环过程中,碳元素在生物与非生物间的传递形式是( )A二氧化碳 B有机物 C碳酸盐 D碳单质33.不直接参与碳循环的生理过程的是(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微生物的分解作用34.蜜蜂发现蜜源后用不同的舞蹈动作告诉同伴蜜源的方向和远近。这现了生态系统的哪一类信息传递( )A化学信息 B物理信息 C行为信息 D生物信息35.在生态系统中,连接生物和无机环境的两个重要组成成分是 ()A. 生产者和分解者B.消费者和有机物质C.生产者和消费者 D. 生产者和非生物成分36.某生态系统中,植物生长迅速,分解者分解速度快,腐殖质积累少,植物层次分明。该生态系统最可能是 ()A.热带雨林 B.温带落叶阔叶林 C.草原 D.北方针叶林37.关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叙述,正确的是()A.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不一定是分解者,而有可能是生产者或消费者B.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可以供绿色植物再利用C.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可供绿色植物同化作用再利用D.分解者一定都是微生物,微生物不一定都是分解者38.下列属于生物多样性间接利用价值的是( )A直接药用 B用于科研 C防风固沙,减少水土流失 D工业用 39.生态环境的保护主要就是“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下列选项不符合这种环保措施的是 ()A.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即“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当代人的需要”B.控制人口增长、保护生物的多样性C.建立人口、环境、科技和资源消费之间的协调平衡D.禁止捕杀任何野生动物40.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四川地震灾区的部分大熊猫转移到成都、北京等地饲养属于就地保护B.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C.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种群、物种、生态系统三个层次D.森林能调节气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二、非选择题:(共3道大题,共占40分)41( 除说明外每空1分,共10分)如图表示生长素对某种植物根、芽、茎生长情况的影响曲线,看图回答下列问题:(1)促进根、芽、茎生长的最适宜浓度分别是_ 、_ 、_ 。(2)当生长素浓度为106时对茎生长的效应是_ _,对根生长的效应是_ ,这体现了生长素的_ _性。(3)B点所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芽的生长效应是_ 。(2分)(4)从图中可以看出,植物体的根、茎和芽对生长素浓度的敏感程度由高到低的顺序 。(2分)42( 除说明外每空2分,共14分)下图是某一动物迁入一个适宜环境后的增长曲线图,请回答:(1)图中的种群数量呈_曲线增长,表示种群在 条件下的增长,其中表示K值的点是_。(2)图中表示种群增长速度最快的点是_。(3)种群迁入第2年后,增长明显加快的原因主要是_ 。(4)第8年后,种群数量趋于稳定,阻碍种群数量继续增长因素是_ 。(5)既要获得最大捕获量,又要使该动物资源的更新能力不受破坏,应在 点水平上捕获该动物。43( 除说明外每空1分,共16分)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天我国的世界环境日主题是“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草原是绿色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如下图所示。(1)图中有 条食物链,草属于第_营养级。(2)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除图中外,还应该有_ _、_。(3)该生态系统中蛇和鹰的关系是_ _;(2分)其中初级消费者有_。(2分)(4)该草原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少,_能力差,_稳定性低,而恢复力稳定性_。(5)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 _,(2分)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的效率是_ _。(6)该生态系统中若去除蛇,且狐的数量不变,则草原容纳鹰的数量会_。若外来生物入侵该区,则会导致草原的_ _锐减或丧失。答案一 选择题 (每题1.5分 共60分)题号12345678910选项ABADBABBAA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选项ADBCADBCAB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选项CADDACBBDB题号31323334353637383940选项CACCAABCDB二 非选择题 (共40分)41( 除说明外每空1分,共10分)(1)10-10 10-8 10-4 (2) 促进 抑制 两重性(3)不促进,也不抑制(2分) (4)根、芽、茎(2分)42( 除说明外每空2分,共14分) (1)“S”型 自然 d (2)b (3)食物充足,无天敌 (4)食物减少,天敌增加 (5)b43( 除说明外每空1分,共16分) (1)5 一 (2)非生物的物质与能量(非生物环境) 分解者(3)捕食和竞争(2分) 兔、鼠(2分)(4)自我调节(或反馈调节或负反馈调节) 抵抗力 高(5)单向流动逐级递减(2分) 10%20%(6)增加 生物多样性(或物种多样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