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5区域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上传人:陈** 文档编号:105102063 上传时间:2022-06-11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5区域开发与可持续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专题5区域开发与可持续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专题5区域开发与可持续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6页 共26页专题5:区域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一、考情解读1、命题趋向与备考策略 近几年高考在本单元的命题趋向是给出材料(文字或图表),从多角度考查。涉及案例繁多,选材并不完全源自教材,难度逐渐加大。区域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相关内容系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学科知识点的拓展和延伸,且现实意义极强,复习中应强化图表文相结合,抓核心知识,理顺各种因果关系。 2、考纲要求区域的含义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二、考点剖析、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1、区域差异的表现:l 不同区域对比:自然条件位置(经纬度、海陆等)地形、气候(类型、特点)水文、土壤、植被矿产等自然资源:人类活动农业生产类型和耕作方式工业生产类型和布局联系方式及通达性文化景观(如民居建筑)和文化行为例:中国三大自然区和三大经济地带 东部季风区三大自然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青藏高寒区三大经济地带: 东部经济地带:发展条件:地势低平、气候湿润 交通便利,城镇化水平较高 产业结构合理,科技文化水平高矿产贫乏、能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发展方向: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集约化农业 技术创新 中、西部经济地带:发展条件:气候干旱,日照充足基础设施落后、交通不便第一产业比重大,科技文化落后矿产丰富,能源充足生态问题突出发展方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科教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巩固和发展农牧业基础,发展边境贸易、农牧产品加工和旅游业等特色产业发挥资源优势,建设为我国能源和原材料生产基地l 同一区域不同历史阶段对比: 人类发展阶段人类主要活动区本阶段影响人类活动的主要因素采集狩猎阶段动植物资源丰富的地区动植物的分布(人地基本协调)农业社会亚热带和暖温带的河流冲积平原、三角洲、盆地 等自然条件,如气候、地形、水源、土壤等(人地矛盾逐渐加大)工业社会位置优越、矿产资源丰富、交通发达(尤其海运)的地区矿产、交通(人地矛盾突出)后工业化阶段环境质量优越的地区环境质量【例】(2004江苏地理)下图是“我国历史时期森林植被遭破坏的地区分布图”。读图回答13题。(双选)、图中秦代以前和西汉时期相应地区森林植被遭到破坏的主要原因A. 气候变化 B. 兴修水利C. 毁林开荒D. 营造帝王宫殿和陵墓、下列关于地区森林现状的叙述,正确的是A. a地区为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区 B. b地区以人工林、次生林为主C. c地区森林覆盖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D. d地区已成为我国最大的采伐林区、图中e地区与森林破坏有关的常见自然灾害和生态问题有A. 沙尘暴 B. 泥石流 C. 水土流失 D. 台风解析:、首先确定该题问的是哪个地区:秦代以前和西汉时期相应地区,即我国北方地区的大部分和西北地区的绿洲地带。在此历史期间,该地区是我国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地区,且为我国的政治中心所在地。因为人口众多,人地矛盾尖锐,对植被破坏很严重。其中毁林开荒、营造宫殿和陵墓等行为是使当地森林植被遭到严重破坏的主要原因。、图中a地区为东北的长白山地区,属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区;b为我国东南林区,以人工林、次生林为主;c地区土地荒漠化严重,植被稀少;d为雅鲁藏布江谷地林区,我国最大的采伐林区,在东北林区。、e地区为我国西南地区,这里山高谷深、地形复杂,若森林植被破坏,易诱发泥石流等自然灾害,较易造成水土流失。答案:、CD、AB、BC2、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治理主旨: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改善生态环境、建立良性生态系统,促进生态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升生活质量。l 水土流失:成因:自然原因 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地表植被稀少;黄土土质疏松 人为原因 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如轮荒)开矿等对策: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推广植树造林;小流域综合治理 增施有机肥、培育绿肥、秸秆还田典型分布区: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带、东北部分地区【例1】(2006上海地理)我国科技人员在横断山脉某地区进行了山地水土流失研究,得到下表数据。、我国科技人员在横断山脉某地区。根据表格数据可知,降雨量与径流量关系为A. 相同的降雨量,人工林地的径流量是非林地的20 B. 当降雨量增加约86的时候,人工林地径流量增加3倍 C. 径流量与降雨量具有线性函数关系 D. 径流量与降雨量的大小具有相关性、根据上题表格数据可知,降雨量与土壤侵蚀量关系是A. 相同降雨量,人工林地的土壤侵蚀量大于非林地的 B. 相同降雨量,非林地的土壤侵蚀量大于人工林地的 C. 降雨量增加l倍,土壤侵蚀量相应增加l倍 D. 降雨量增加l倍,土壤侵蚀量相应增加l倍以上解析:由表可知,径流量随降雨量的增大而增加,二者具有相关性,但绝非线性关系;相同降雨量,非林地的土壤侵蚀量大于人工林地,两者具有相关性,但也非线性关系。答案:、D、Bl 土地退化(荒漠化、盐碱化、沿海地区盐渍化等):荒漠化:成因:自然原因 地处内陆、降水少;全球变暖,蒸发旺盛;鼠害、蝗害等 人为原因 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交通线等工程建设措施不当对策:立法保护、加强管理,禁止乱采乱挖(如乱采发菜);退耕还林、还牧控制载畜量、发展人工草场、推广轮牧;营造防护林(如三北防护林)典型分布区:西北地区(新、青、蒙等)【例2】(2007江苏地理)发源于祁连山的弱水经河西走廊,最终流人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图18为“河西走廊弱水流域简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该流域地处我国三大自然区的 区。 、弱水年总径流量为43亿立方米,在河西走廊绿洲农业灌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径流量较为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 、弱水下游流人甲、乙两湖,乙湖已于上世纪后期彻底干枯,成为沙尘暴的源地之一。造成这一结果的人为因素主要有 、 、 、 我国荒漠化防治的主要措施有 、 。、请简要评价该流域所在自然区经济发展的自然条件。解析:本题旨在考查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产生与防治等国土整治方面的基础知识。由材料和图可知:弱水是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的一条内流河,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水量较丰富的原因是临近的祁连山冰川面积较广、融水量大;而内流河的的萎缩与荒漠化密切相关,分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评价自然条件通常从气候、地形、水文、土壤、植被五要素入手。答案:、西北干旱与半干旱、有较丰富的冰雪融水补给、中上游用水过度(水资源利用不当) 过度农垦 过度放牧过度樵采(植被破坏) 生物措施(植树种草等) 工程措施(设置沙障等)、有利条件:矿产(能源)资源丰富;草场广布(草质优良);光照条件好不利条件:气候干旱、水资源缺乏;生态环境脆弱盐碱化:成因:自然原因 气候干旱、蒸发旺盛(如华北平原的春秋季节);地形低洼,土壤盐分向地表集聚 人为原因 不合理的灌溉(如只灌不排、大水漫灌)对策:引淡淋盐、合理灌溉(井排井灌、喷灌、滴灌等),生物措施,农田覆盖典型分布区:华北(黄淮海)平原、宁夏、河套平原(灌溉农业区)地面沉降、沿海地区盐渍化:成因:过度抽取地下水,使地下水位下降、形成地下水漏斗,以至地面沉降,沿海海水倒灌 土壤盐渍化,水质恶化对策:控制地下水用水量、雨季回灌、跨流域调水等典型分布区:我国北方分布广泛l 湿地围垦与保护:成因:土壤酸化与其他形式的污染;围湖造田、围垦滩涂,把沼泽湿地改建为鱼塘、农田等生产用地;滥捕野生动物等对策:建立自然保护区和专门的湿地保护区,依法加强管理,严禁盲目围垦典型分布区:青海三江源、东北平原、珠江红树林等【例3】(2007上海地理)读下列图文资料,结合已掌握的地理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湿地一般是指陆地中永久或暂时的天然或人工水域,以及陆地和水体交汇处,有暂时或永久浅层积水的过渡地带,般水深不足6米,如沼泽、滩涂、湖滩、湿草地、浅水湖泊等。湿地主要具有调蓄水量、调节气候、灌溉垮水、水产养殖、旅游观光、保护物种等功能,其生态价值居各类生态系统之首。 目前,长江三自洲地区正在兴起一股“湿地热”,城市发展理念也在更新,从追崇高楼林立向争相恢复湿地、建设湿地公园转变。、苏、浙、沪三省市形成湿地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 等。、比较江苏、浙江两省,湿地公园较少的是 省。该省湿地公园较少的自然原因是 。、湿地公园建设投资高,全国现已部分建成、新开建及正在规划中的湿地公园共51个,而长江三角洲地区就占16个,其社会经济原因主要 、 。、图中湿地公园,属于湖泊湿地的有 ,属于河流湿地的有 ,属于滩涂湿地的有 (每空各填一例)。 、按湿地的含义,在长江三角洲地区除了图中标出的湿地公园外,还有由农业生产形成的大面积人工湿地,如 ;以及由城市建设形成的人工湿地,如 。、某中学地理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拟定了两个课题,一是“上海崇明东滩湿地公园生物多样性研究”,二是“上海崇明东滩湿地公园旅游观光功能研究”。请你在上述两个课韪中任选一个,确定资料收集的内容和途径。 请在括号内打“”选择课题: 上海崇明东滩湿地公园生物多样性研究 ( ) 上海崇明东滩湿地公园旅游观光功能研究 ( )内容: 途径: 解析:本题围绕着生态环境系统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湿地来考查学生对湿地的利用、保护、分布作用以及影响因素。答案:、气候湿润、地势低平、河湖众多、海岸线长(任答三点)、浙江 山地丘陵多、平原少 、经济发达(或城市化水平高) 生态环境意识较强过度樵采(植被破坏) 生物措施(植树种草等) 工程措施(设置沙障等)、例:绍兴镜瑚国家城市湿地公园 例:南京秦淮河湿地公周例:慈溪杭州湾湿地公园、水稻田(或鱼塘等) 大型绿地中的人工湖、“生物多样性”课题举例: 内容:植物(或水生生物、鸟类等)的类型、数量 鸟类及数量的季节变化(或年际变化) 途径:观察(或文献查阅) “旅游观光”课题举例: 内容:游客数量(或游客构成等)的时问变化 游客数量与湿地生态变化的关系 途径:观察(或问卷调查)、区域可持续发展1、区域资源开发与调配l 流域的开发与综合治理主旨:应强化探究或规划的开发建设和综合治理的一般方法探究过程:整治措施:资源开发 如:开发水资源、水能资源、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旅游资源等产业开发 如:因地制宜发展电力工业、农业、旅游业等生态环境建设 如:合理利用土地资源,调整农业结构季风区河流(外流河)的开发与治理: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中上游 植被破坏、水土流失 下游 泥沙淤积、堵塞河道 降水季节分布不均、旱涝频发综合治理措施:源头等生态脆弱处应注意植树造林,保持水土落差大、水能丰富处应注意梯级开发、兴修水利河道弯曲处应注意固堤、取直,防洪、分洪、泄洪河道宽阔处应注意疏浚河道,发展航运【例4】(2007山东文综)流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自然地理系统,它以水系为纽带,将系统内各自然地理要素连结成个不可分割的整体。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流域已成为区域人地关系十分敏感而复杂的地理单元。 图12是某时期某流域局部地形图,图13是10年后该地区土地利用状况图,图14是该地区的月平均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说明A支流的水文特征。、说出B、C两支流在开发利用方向上的不同。、指出图13中土地利用不合理的现象,并说明这些现象对湖泊及其下游造成的环境影响。、如果在该地区选址建水库,你认为除上述方面的资料外,还需要收集哪方面的必要资料?解析:、根据气候直方图,能判断这里是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大,雨季长;河流水量丰沛,汛期也比较长。冬季降水少,河流水量减少;从地形图分析,这里处在低山、丘陵地区,南部有平原、湖泊。河流上游水能资源丰富;从土地利用类型图来看,该地森林覆盖率较低,甚至有岩石裸露,河流应该有较大的含沙量。、对于河流的开发利用,主要是考虑水能、航运、旅游等方面,根据各支流在等高线图上的表现,进行分析判断。B支流流经山区,有较大的落差,上游有瀑布;同时有一个面积较大的集水盆地。既有开发水能的优势,又有发展旅游的条件。C支流流经平原,水流平稳,且联系了众多居民点,可以发展航运。、从左右两图的对比看,开垦陡坡比较严重,湖泊面积缩小,湖滨地带成为农田,是围湖造田造成的。毁林开荒、开垦陡坡,既直接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又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湖泊泥沙淤积;湖泊淤积、围湖造田,湖泊调节径流的功能减弱,加剧洪涝灾害。、建水库除了考虑河流的流量及其变化外,还应考虑地形条件、含沙量、地质条件、气候因素等等,并能对当地环境影响进行评估。了解人口、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也是必不可少的。答案:、流量季节变化大(汛期在夏季);河流落差大,水流急;汛期河水含沙量较大、B支流:开发水能;发展旅游。C支流:发展航运。 、土地利用不合理现象:坡地开垦;围湖造田;对湖泊及其下游的环境影响:湖泊淤积,湖面缩小;生物多样性减少;调蓄功能有所减弱,加大下游洪灾威胁。 、地质资料;河流水文资料;社会经济资料。干旱半干旱区河流(内流河)的开发与治理: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上游 不合理灌溉造成土地次生盐碱化下游 中上游地区用水过多造成土地沙化综合治理措施:上游 修水库,老灌区节水防渗改造 中游 加固堤防,以减少决口浪费实施全流域水资源的统一调度和管理 跨流域调水征收水费,增强人们的节水意识【例5】(2005江苏地理)长期以来,塔里木河流域及其周边地区生态环境较为脆弱。据此回答题。、在一年中,塔里木河最大径流量一般出现在A月 B月 C月 D月、汉代以来,塔里木盆地南缘人类生产活动范围沿河流迁移的总趋势是A从下游向上游方向迁移 B从上中游向下游方向迁移C往返迁移 D向两侧迁移、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的关键是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下列方案合理的是A上中游地区利用绝大部分河水 B人工加速冰川消融,增加河水的补给C下游地区利用绝大部分河水 D上中游和下游地区均衡利用河水解析:、河流径流量的变化主要受补给类型的影响。塔里木河作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内流河,主要补给来源是高山冰雪融水,温度越高,融水越多,径流量越大。西北地区温度最高月为7月,故7月冰雪融水越多,融水汇入,故8月径流量达到最大;、我国西北内陆区的荒漠化由河流下游不断向河流上游扩展,因为河流上游截水过多,导致下游缺水,绿洲不断向上游迁移,废弃的绿洲就形成新的荒漠。这也是西北内陆荒漠化的原因之一。、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必须尽可能的恢复原有自然地貌,影响西北地区自然环境最主要的因素是水,所以合理利用水资源是唯一的选择。答案:、C 、A 、Dl 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探究过程: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中易出现的问题与对策问题原因对策土地退化植被破坏 过渡放牧不合理农业活动(如灌溉方式的不合理)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土壤污染营建防护林和水土保持林(“三北”防护林)调整半农半牧地带产业结构和改进土地利用方式限制农牧业生产强度,改良措施的使用(合理灌溉、控制排水、施绿肥等)耕地减少人口增加工业化和城市化非农用地增加生态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地以及退田还湖)应用法律和经济手段,保护现有耕地,改造治理中低产田、挖掘潜力适当扩大耕地面积(开垦宜农荒地)拓宽土地(澳门等围海和填海造陆)水资源短缺产生的原因与对策产生原因对策自然原因空间分布不均(如:我国水资源南多北少、东多西少)跨流域调水时间分布不均(如:东部季风区降水夏秋多、冬春少)修建水库气候干旱,水资源总量少节约用水人为原因人口剧增,工农业生产规模扩大,水资源需求量增大(如:华北地区水源性缺水,河流断流、土壤盐碱化、水资源短缺)控制人口增长,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水资源浪费严重(如:西北内陆地区上游引水过多,植被破坏引发内流河下游绿洲萎缩、湖泊消失、荒漠化加剧)加强管理、节约、合理利用,水资源市场化水资源污染严重(如:太湖蓝藻爆发水体流动性差、富营养化、高温)保护水源、防止污染净化污水、立法保护【例6】(2007江苏地理)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江苏省正在加快开发沿海产业带。能源工业是沿海产业带开发的主要方向之一。图16为“江苏沿海产业带位置图”,图17为“江苏沿海产业带简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图17a、b、c三处中,风力发电场最宜建在 处,主要原因是 、 。、沿海建设风力发电场最有可能产生的影响是(填代号) 。 A大气污染 B水污染 C影响鸟类栖息 D影响沿海气候、沿海产业带新建的火电站宜选择在港口附近,主要原因是 。、田湾核电站二号机组已于2007 年5月成功实现首次并网发电。 请简要分析江苏发展核电的主要原因。解析:、世界风能集中分布在沿海和内陆的干旱、半干旱地区。江苏地处沿海,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风力更强。、风能属清洁、可再生的新能源,但风能密度较低,风车密度很大,故风车叶片转动对鸟类有明显威胁。、港口附近可充分利用海运条件运输煤炭。、江苏经济发达、用电量大,常规能源资源匮乏,符合发展核电的条件。 答案:、b 风能资源丰富 用地条件较好 、C、利用海运条件运进煤炭资源、江苏经济发达,用电量大;常规能源资源缺乏;核电是清洁能源(新能源)l 资源、能源的跨区域调配探究过程:自然资源、能源问题的产生:自然资源、能源储量有限;自然资源、能源生产和消费地区分布不平衡;(如:世界石油中东主产、西欧、北美、东亚消费) 经济迅速发展,自然资源、能源的开采、生产与需求不平衡、供不应求;自然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不够高、浪费严重; 自然资源、能源的跨区域调配:北煤南运:通过铁路和海运把煤碳南运西气东输:(轮南上海)等东部城市西电东送:南水北调:自然资源、能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通过地区优势互补,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缩小区域差距,实现可持续发展。对输出区:自然资源、能源得到开发,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促进相关工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水电和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利用,改变了沿线的能源结构,保护了生态环境对输入区:有利于减轻自然资源、能源匮乏地区压力; 拉动相关产业发展;输气输电,减轻沿线运输(运煤)的压力; 经济优势得到进一步的发挥;水电和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利用,改变当地能源消费结构,改善了生态环境。【例7】(2005北京地理)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图中F、H两地气温比两侧地区高的自然原因是_。、图中丹江口水库出口处和北京两地的平均温差约为_,其主要原因是_。、京津地区急需调水,分析其水资源短缺的自然原因和社会原因。、分析华北平原发展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解析:该图反映了北方和南方的一部分,注意0等温线的意义。、由图中经纬度位置与河流形状可判知F、H两地为汾河谷地或背风坡地带,两地受冬季风影响小于两侧;、由太阳辐射在地表的纬度差异,如图,丹江口温度0,北京温度约为8;、京津唐地区地势平坦、农业发达,同时也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人口稠密,故工农业用水、生活用水、城市公共用水等需求大,而本区地处半湿润地区,降水量与用水需求脱节、本区地处华北平原北部,属典型温带季风气候区。答案:、河谷地形 、8 纬度差异、降水量少,径流量小;人口稠密,人均水资源少;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污染严重、光热充足;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2、区域经济发展:l 区域农业生产:探究过程:【例8】(2007天津文综)下图中甲、乙两区域36(32分)下图中甲、乙两区域都是重要的种植业分布区。读图,回答问题。、依据对应关系,填表说明甲区域发展种植业的主要限制性自然条件及其治理措施。、说明乙区域河流下游地区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原因。、填表说明黄河、恒河部分水文特征与气候的关系。 解析:、由图可知:甲图是我国宁夏、河套平原,该区地处半干旱区、降水少、风沙天气多、土地盐碱化较重,灌溉农业发达;、乙图河流下游是恒河三角洲,以水稻种植业为主。应从自然、社会经济两大方面分析;、本题考查气候特征与河流水文特征的对应关系。答案:、雨热同期;地势平坦;人口稠密、l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中常见问题:产业结构不合理城市建设相对落后 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推进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主要措施:调整产业结构以工业发展促进小城镇建设调整行政区划,增强城市的聚集力和辐射力“组团式”地发展城市群保障进城农民利益,为农村城市化提供稳固的基础【例9】(2007上海地理)分析全国与上海市产业结构有关图文资料,回答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在不同时期提出了一系列产业调整战略,目前正在为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面努力。上海市不同时期重点发展的产业部门时期重点发展的产业部门“九五”期间汽车制造、通信设备、成套设备、石油化工、钢铁、家电等“十五”期间信息、金融、商贸、汽车、成套设备、房地产等“十一五”期间金融、集成电路、汽车、会展旅游、商贸、钢铁、航空航天、软件、生物技术与医药、移动通讯、物流、创意等图1全国三大产业比重变化 图2上海市2005年三大产业比重、按三大产业划分,“九五”期间上海市重点发展的产业部门,以第产业为主, “十五”期间新增加的产业部门主要属于第产业。2005 年上海市第三产业。2005 年上海市第三产业的比重比全国同年的统计数据高出约 %,其原因是上海市具有_等优势。(至少答两点)、上海市“十一五”期间重点发展的产业部门,主要属于 。(单项选择)A农业、交通运输业、商业等B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信息产业等C传统制造业、食品加工业等D轻纺工业、冶金工业、化学工业等、上海市“十一五”规划提出,要优化产业部门的空间布局。在图3中的 (填字母)地区建成精品钢材基地, (填字母)地区建成国际汽车城, (填字母)地区建成船舶工业基地。在C处布局化学工业区的合现性在于_(至少答两点) 图3上海部分工业基地分布、兴例说明2010年“世博会”的举办,对上海市“十一五”期间三大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解析:本题强调对上海的了解和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把握。、结合图表,细致分析即可;、由表可知重点在第三产业和高新产业部门;、因地制宜、扬长避短是优化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的基本原则;、注意要从三大产业的角度分别作答。答案:、二 三 10 商贸繁荣;市场需求大;交通便捷;人才众多;科学与教育发达等 、B 、B A D 接近消费地;不易污染市区;交通便利、第一产业:世博会场地的布置将带动花卉、园艺业第二产业:世博会场馆及配套的市政工程建设,将促进钢铁及有关建材工业第三产业:大量国内外游客的到来,将促进会展旅游、商贸、物流业的发展【例10】(2007江苏地理)东北地区是我国以机械等部门为主的老工业基地。表2 为“东北产业结构变化表”,图13为“东北某城市以煤炭为主导产业的产业结构调整模式图” 、请简述东北地区发展机械工业的有利区位条件。 、产业结构调整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主要措施之一。与1978年相比,2005年产业结 构的变化特点是 , , 。 、图13中,字母A表示 工业,B表示 工业。 、工业旅游是指以工业生产场所、工业产品、工业生产工艺过程等为主要吸引物开发的旅 游项目。开发工业旅游最主要的条件是(填代号) 。 A资源的游览价值 B地区接待能力 C市场距离 D旅游环境承载量、试分析图13所示产业结构调整模式的优点。 解析:本题重在考查传统工业区的产业转型,应参考鲁尔区转型,找出共同规律答案:、原料丰富;能源充足;市场条件好;交通便利;技术基础好;国家政策支持、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下降,但依然保持优势;第三产业比重大 幅上升、钢铁森林 、A、避免煤炭资源枯竭带来的经济衰退;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就业机会;保护生态环境l 产业转移:劳动力的产业转移:跨区域的产业转移:跨区域产业转移的具体目的:获得廉价劳动力,降低内部交易成本,接近消费市场等产业转移对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对移出区:降低生产成本,开拓新市场; 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减少资源的消耗; 减轻环境污染,提高环境质量;加快经济发展; 就业机会减少。对移入区: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的时间;增加就业机会; 加快工业化进程,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增加资源的消耗; 加重环境污染。 【例11】(2006全国文综)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香港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企业大量迁入内地。回答、这种产业迁移A是第三产业的迁移 B是技术指向型产业的迁移C阻碍了迁入地的城市化进程 D可能对迁入地的环境造成污染、香港制造企业迁移的原因有 香港地价较高 内地服务业发达 内地工资水平较低 香港人口数量剧减A. B. C. D. 解析:本题考查工业区位与产业转移的基本知识。答案:、D 、B三、综合练习目前,一条西起塔里木盆地,东至松嫩平原西部,东西长约4500千米,南北宽约600千米的风沙带已在我国形成。风沙带占我国陆地国土面积已达30%。读我国北方荒漠化土地分布图,回答12题。1土地严重荒漠化的地区有A南疆B北疆 C呼伦贝尔草原D辽河上游2地区不同,荒漠化的成因不同。下列风沙地域与成因说法的组合,正确的是A河套平原一过度放牧B锡林郭勒草原过度采矿C南疆过度利用水源D河西走廊过度樵采读我国沙漠化土地成因构成示意图,回答34题。3在这些沙漠化地区,人们解决生活燃料问题最为可取的方式是A结合积蓄肥料,大力发展沼气B结合植树造林,大力发展薪炭林C因地制宜,充分开发利用风能、太 阳能等新能源D结合农田水利建设,开发利用小水电4防治荒漠化的最有效措施是 A扎设方草格沙障固沙 B消除地表疏松沙质沉积物C恢复荒漠区自然植被 D改善荒漠区局部小气候某调查小组对某地方圆1000米范围内进行了生态调查,其生态状况如图示。据此,回答56题。5最可能形成该地这种生态特征的人类活动是A滥采矿产 B滥垦耕地 C滥伐森林 D过度放牧6该生态现象最可能出现在 A云贵高原 B江南丘陵 C内蒙古高原 D黄土高原江西南昌市沿赣江而上20 km已形成一片面积达4.5万亩的厚田沙漠,被称为“江南水乡第一大沙漠”。虽然专家们曾在此展开了多项治沙试验,但始终成效不大。沙漠中心的龙王庙村青壮年纷纷携全家外出打工。这里能找到的植被都成了村民的低热值薪柴,甚至有人在沙漠边缘哄抢盗伐林木。据此回答78题。7造成江南水乡地区出现大沙漠的人为原因是 A. 滥砍乱伐现象极为严重 B. 生活习惯 C. 执法不严 D. 气候变迁8本地区协调人地关系的当务之急是 A. 开发利用新的能源,如推广省柴灶、沼气 B. 先移民,后治理C. 加大对哄抢盗伐现象的处罚力度 D. 建水电站读某年中国全国平均、西部某省区和东部某省区水资源利用情况对比表,联系所学知识,完成9-10题。人均用水量(立方米/人.年)人均生活用水(立方米/人.年)人均生产用水(立方米/人.年)农田灌溉亩均用水(立方米/亩.年)万元GDP用水(立方米/万元)61070540446570178020175013524000全国平均4404846809表中数据可以说明 A. 的用水总量超过 B. 生活用水占总用水量的比重约为的10倍多C. 的万元GDP用水量超过7倍多 D. 两省的生活用水比重均大于生产用水比重10关于表中省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 是中国西部省区,是中国东部省区 B. 是中国东部省区,是中国西部省区C. 万元GDP用水量比小的原因是经济落后D. 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比全国平均多的原因最主要的是农作物种类差异风能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其强弱主要取决于当地单位时间内盛行风速的大小。读我国风能资源分布图,完成1112题。11我国东部沿海风能资源丰富,当地利用风能的最佳季节是:A春季 B夏季C秋季 D冬季12塔里木盆地内部是我国风能资源相对贫乏的地区,其主要原因是:A深居大陆腹地,受海洋影响小B岩石裸露,下垫面摩擦力大C盆地地形,周围有高山阻挡D大陆性强,昼夜温差大13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西电东送的三大通道,可望缓解东部地区短缺问题。结合下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三条线路中A有火电和水电,B主要是水电 C主要是核电BC线输出地区,除蕴藏丰富的水能外,还有贵州的煤田等能源。 CC线输出地区,河流流量大、流程长、多峡谷,水能蕴藏丰富DC线对输入地区经济发达,消耗能源量大缺少常规能源中国既是能源生产大国,又是消费大国,但每吨标准煤的产出效率仅相当于日本的10.3%、欧盟的16.8%、美国的28.6%。读中国和世界能源消费结构图(煤、石油、天然气和其他能源,见下图),完成1416题。14. 在甲乙丙丁四种能源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废气最易引发酸雨危害的是:A. 甲 B. 乙C. 丙 D. 丁15中国能源消费中,目前需要大量进口的能源在两图中是指A. 乙、b B. 丁、c C. 乙、d D. 丙、d16为解决我国当前面临的能源短缺问题,今后在能源的开发上,应该从国情出发,继续大力开发和利用煤炭、水能; 优先发展核电,尤其在西部开发中要充分利用其适应性强的特点; 北方农村大力发展沼气,南方农村充分挖掘水能;限制生产规模以缓解能源短缺; 加快石油勘探和开采的同时拓宽进口的途径A B C D下为中国5个省市粮食产量、人均粮食和人均耕对比图。读图回答17-18题。17与乙、丙、丁3个省市对应的依次是A. 苏、鲁、粤 B. 京、吉、苏 C. 吉、苏、鲁 D. 粤、京、吉18与全国相比,戊人均耕地和人均粮食的关系有特殊性,其主要原因是A. 人口数量增长较快 B. 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C. 耕地面积逐年减少 D. 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增加上图是我国某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图,该城市人口在100万以上,6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为7526。据此完成1920题。19计划在待开发土地新建一些工厂,从环境效益考虑,其中不合理的工厂是A处建皮革厂B处建酿造厂C处建电视机装配厂D处建棉纺织厂20该城市郊县农业产业结构的改革方向,合理的是 利用当地气候优势条件,大力发展热带作物种植业及其相关的加工工业 从城市近郊向外形成蔬菜(乳肉禽蛋)、小麦(棉花)等农业基地 扩大原有工业基地的规模,大量吸收劳动力发展小麦、花生等加工工业或利用城市协作条件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乡镇企业ABCD某钢铁厂于19世纪初建在M地;20世纪80年代将炼铁厂从M地迁至N地,炼钢厂仍留在M地,如下所示。该钢铁厂所用铁矿石一直依赖进口。图中河流可通航。结合表格回答2122题:21该钢铁厂最初选择建在M地的有利条件有 接近燃料地 接近铁矿 接近消费市场 廉价劳动力充足A. B. C. D. 22该钢铁厂将炼铁厂迁至N地,可以降低 A. 燃料运输费用 B. 铁矿石运输费用 C. 产品运输费用 D. 废弃物的排放量产业重心是区域产业产值空间分布的重心。图2示意中国三次产业重心的经、纬度变化(不含台湾、香港、澳门的统计数据)。完成23-25题。23图中、线依次代表A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B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C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第二产业 D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24从产业重心的纬度变化看A三次产业重心均向北移动 B第一产业中心移动最快 C第二产业中心移动最快 D 第三产业中心移动最快25自1985年至2003年,产业重心移动的趋势是A第二产业向东南 B第二产业向东北 C第一产业向东南 D第三产业向东南图3图4图3为某地区的平面图,图4为图3中河流R的纵剖面图,表1为图3中P地的月平均温度和月平均降水数据。据此回答2627题。表1月 份123456789101112月平均气温()-7.32.55.311.716.720.522.421.015.99.41.65.7月平均降水量(mm)0.50.62.56.013.011.019.828.517.09.01.60.526近年来,河流尾闾地区的农业区不断缩小,尾闾湖基本消失,主要原因可能是(双选)A中上游地区工业生产发展 B臭氧层空洞C中上游地区沙尘暴增加 D中上游地区农业用水量增加27近年来,分布于冲积洪积扇前缘的泉水大量消失,主要原因可能是(双选)A温度下降 B温度升高C上游森林被大量砍伐 D过量抽取地下水下左图是我国南方某流域局部地形图,右图是该地区土地利用现状图。据图回答28-29题。.28图中土地利用的不合理现象有(双选)A坡地垦田 B围湖造田 C果园开发 D林地利用29该地区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是(双选)A沙漠化 B环境污染 C洪水威胁增加 D生物多样性减少30近50年来,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面积锐减,湖泊消失了1000多个。湖泊面积大量减少对地理环境的主要影响有A加剧长江洪涝灾害 B生物物种增加 C加剧土壤盐渍化 D湖泊环境容量减小31. 读下图,分析回答我国一些地区出现的环境问题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地区沙漠化的人为原因是_。为防治西北地区土地的沙漠化,我国正在这些沙漠化严重的地区进行的巨大林业生态工程是_。、地区沙漠化的自然原因是_ _。、地区出现酸雨危害的原因是_ _。、地区出现水土流失的原因是_;治理的措施是_。答案: 过度垦殖、放牧,使植被破坏严重 “三北”防护林工程 气候干旱,风化和风蚀作用强烈 该地区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发达,大量排放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造成酸雨危害 黄土疏松,植被破坏,夏季多暴雨,土地遭到流水侵蚀作用严重植树种草,搞好农田基本建设,走农林牧相结合的道路 32阅读下述三则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长期以来,东北林木超采现象十分严重,采育脱节,加上毁林开荒、乱砍滥伐、森林火灾、居民烧柴等多种冲击,使森林资源和森林生态受到严重破坏。材料二:东北林业生产要从以原木生产为中心转移到以营林为基础,综合利用为重点的方向上来,实行保护、恢复、发展并重的方针,即充分发挥本区森林系统对全区生态环境的保护作用,又不断提高林地的利用价值,持久的发挥全国林业基地的作用。材料三:、材料一所说的问题主要表现有哪些? 、试简要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表现的内容? 、材料二中提出的“实行保护、恢复、发展并重的方针”,其意义不仅是提高林木产品的经济价值,还能发挥保护全区生态系统的作用,如何理解后者的意义? 、 材料三所反映的农业生产模式对于东北地区中西部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案: 采育失调、森林覆盖率下降、不分树龄地采伐 具体分析:材料一提出的问题集中在超采上,其结果将是森林不复存在。 材料二针对性地指出要改变过去单纯采伐森林、原木生产为主要方向,建立以营造人工林为基础、综合利用森林产品为重点的开发利用方向,实行保护作用,恢复已经破坏了的林地,进而发展森林资源的方针 、森林的作用是多方面的。除了可以生产木材外,还有极大的生态效益、环境效益 森林被称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它可以为许多野生动植物提供栖息、繁殖的生存环境,同时还可以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吸烟之臣、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等 、这种农业生产模式有效地保护了西部草原的生态环境,使中部产粮区的粮食就地转化,中西部密切协作,形成有机联系的产业链,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促进经济发展 33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D、E两地的气候类型分别为_ 、_ ,G国_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突出。、为了开发远东地区丰富的石油资源,俄政府决定建设向亚太地区的输油管道,图中、分别为俄拟建的A至B即安加尔斯克大庆方案,A至C即安加尔斯克纳霍德卡方案石油管道线。中国政府努力采取建设方案的原因是_ _A大庆地区石油的消费量大于开采量B俄罗斯的石油比大庆的石油质量好C为了保障能源供给的安全,从中国石油进出口的多元化战略利益考虑D考虑中俄的政治关系,有牵制本地区另一大国的作用从能源储量与消费方面考虑,图中能从方案获得最大利益的两个国家是_ _(填英文字母所在国)。材料一 据新华社报道,2003年中国已超过日本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原油消费国,石油对外依存度首次超过了三分之一。据海关统计,2004年头四个月我国原油进口达到4777万吨,预计全年原油进口量将首次突破1亿吨大关!、根据图一回答导致我国原油进口量越来越大的原因主要_。我国在辽宁大连、山东黄岛、浙江的岙山、镇海筹建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库 甲、 我国建立石油储备石油体系的目的是为了( )减少国际油价波动对我国的影响 调节石油生产与消费的需求加快石油加工产业链的发展 改变我国能源消费的构成A B C D乙、石油储备基地的选址需要考虑的区位因素有( )海运条件优越 接近消费市场 国防安全需要 石化发达的城市A B C D、读2002年中国原油进口来源分布图,回答:从目前中国原油进口的主要来源看,多来自 、 、 地区,其中超过 %要通过马六甲海峡,因此有人断言中国石油安全将遭遇“马六甲困局”据报道:今年以来中国的油、电、煤、运普遍紧张,加上近来国际石油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