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用)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2部分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3 5 高考命题点五 文言文断句迁移运用巩固提升 苏教版

上传人:Sc****h 文档编号:105078775 上传时间:2022-06-1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5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专用)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2部分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3 5 高考命题点五 文言文断句迁移运用巩固提升 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浙江专用)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2部分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3 5 高考命题点五 文言文断句迁移运用巩固提升 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浙江专用)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2部分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3 5 高考命题点五 文言文断句迁移运用巩固提升 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命题点五 文言文断句1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3分)孟 子 曰 言 近 而 旨 远 者 善 言 也 守 约 而 施 博 者 善 道 也 君 子 之 言 也 不 下 带注 而 道 存 焉 君 子 之 守 修 其 身 而 天 下 平 人 病 舍 其 田 而 芸 人 之 田 所 求 于 人 者 重 而 所 以 自 任 者 轻(节选自孟子尽心下)【注】不下带:带,腰带。古人视不下带,即只视带之上。此处比喻注意眼前常见之事。解析:找出对称性句子,即两组“者也”;再看“曰”“也”“焉”等断句标志;其余略加翻译即可断开。答案:孟子曰/言近而旨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君子之言也/不下带而道存焉/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人病舍其田而芸人之田/所求于人者重而所以自任者轻孟子说:“言辞浅近而含义深远,是善言;操守简约而利益广博,是善道。君子的言论,浅近平常而包含大道;君子的操守,修养自身而惠及天下。很多人的毛病在于舍弃自己的耕地而去耕耘别人的耕地,要求别人的重而要求自己的轻。”2用斜线“/”为下面文言文未加标点处断句。(3分)叶 廷 珪 云: 余 幼 嗜 书 自 肄 业 郡 庠 牵 丝 入 仕 四 十 余 年 未 尝 释 卷 食 以 饴 口 怠 以 为 枕 士 大 夫 家 有 异 书 无 不 借 借 无 不 读 读 无 不 终 篇 而 后 止 长 恨 无 资 不 能 尽 传 写 间 作 数 十 大 册 择 其 可 用 者 手 抄 之 名 曰 海录(节选自初潭集)解析:先将此段通读几遍,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对称句式和顶真修辞断开几处,余下再仔细翻译、推断。答案:叶廷珪云:余幼嗜书/自肄业郡庠/牵丝入仕/四十余年未尝释卷/食以饴口/怠以为枕/士大夫家有异书/无不借/借无不读/读无不终篇而后止/长恨无资/不能尽传写/间作数十大册/择其可用者手抄之/名曰海录叶廷珪说:“我从小酷爱读书,从在郡学修业,一直到成家步入仕途做官,四十多年不曾放下书卷,吃饭的时候读书觉得嘴里香甜,疲倦的时候用它当枕头。士大夫家有与众不同的书,没有不借来的,借来没有不读的,读,没有读完全篇不会终止。常常怨恨(自己)没有钱财,不能全部抄写完。在那么多书里,挑出几十大册,选择其中有用的亲手抄下来,取名为海录。”3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3分)凡 音 者 产 乎 人 心 者 也 感 于 心 则 荡 乎 音 音 成 于 外 而 化 乎 内 是 故 闻 其 声 而 知 其 风 察 其 风 而 知 其 志 观 其 志 而 知 其 德 盛 衰 贤 不 肖 君 子 小 人 皆 形 于 乐 不 可 隐 匿 故 曰 乐 之 为 观 也 深 矣(节选自吕氏春秋音初)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断句)能力。先从对称的句子开始断,如“是故闻其声而知其风/察其风而知其志/观其志而知其德”;再根据“者也”句末词断句,余句根据翻译不难断开。答案:凡音者/产乎人心者也/感于心则荡乎音/音成于外而化乎内/是故闻其声而知其风/察其风而知其志/观其志而知其德/盛衰/贤不肖/君子小人皆形于乐/不可隐匿/故曰/乐之为观也/深矣大凡音乐,是从人的内心产生出来的。心中有所感受,就会在音乐中表现出来,音乐表现于外而化育于内。因此,听到某一地区的音乐就可以了解它的风俗,考察它的风俗就可以知道它的志趣,观察它的志趣就可以知道它的德行。兴盛与衰亡、贤明与不肖、君子与小人都会在音乐中表现出来,不可隐藏。所以说:音乐作为一种观察的对象,它所反映的是相当深刻的了。4在下面短文中用斜线“/”断句。(3分)楚 厉 王 有 警 为 鼓 与 百 姓 为 戍 饮 酒 醉 过 而 击 之 也 民 大 惊 使 人 止 曰 吾 醉 而 与 左 右 戏 过 击 之 也 民 皆 罢 居 数 月 有 警 击 鼓 而 民 不 赴 乃 更 令 明 号 而 民 信 之(节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篇)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断句)能力。先大致翻译整个文段,然后根据“也”“曰”等标志性词语断开部分句子,再仔细翻译断开余下的句子。答案:楚厉王有警/为鼓与百姓为戍/饮酒醉/过而击之也/民大惊/使人止曰/吾醉而与左右戏/过击之也/民皆罢/居数月/有警击鼓/而民不赴/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楚厉王和百姓约定,如果遇到敌情,就击鼓为号,召集大家前来守城。(有一次,楚厉王)饮酒,酩酊大醉,误击了它。百姓非常惊慌,(楚厉王)派人制止大家,说:“我喝酒醉了,同身边的侍从开玩笑,误击了鼓。”(急忙赶来的)老百姓便都散去了。过了几个月,(真的)有了紧急情况,再击鼓(报警)时,百姓就都不来了。于是,(楚厉王)重新发布命令明确信号,百姓才相信了他。5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尧不以帝见善绻,北面而问焉。尧,天子也;善绻,布衣也。何故礼之若此其甚也善绻得道之士也得道之人不可骄也尧论其德行达智而弗若故北面而问焉此之谓至公。非至公其孰能礼贤?(节选自吕氏春秋)解析:边读边译,然后根据句末语气词“也”“焉”断开一部分句子,再根据常用于句首的词“故”“此”断开一部分。答案:何故礼之若此其甚也/善绻/得道之士也/得道之人不可骄也/尧论其德行达智而弗若/故北面而问焉/此之谓至公(“/”为必断处, “”为可断可不断处)尧不用帝王的身份去会见善绻,面朝北恭敬地向他请教。尧是天子,善绻是平民。尧为什么这样过分地礼遇他呢?因为善绻是得道的人。对得道的人,不可傲视。尧衡量自己的德行智谋不如善绻,所以面朝北恭敬地向他请教。这就叫作无比公正。不是无比公正,谁又能礼遇贤者呢?6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3分)陵 云 台 楼 观 精 巧 先 称 平 众 木 轻 重 然 后 造 构 乃 无 锱 铢 相 负 揭注 台 虽 高 峻 常 随 风 摇 动 而 终 无 倾 倒 之 理 魏 明 帝 登 台 惧 其 势 危 别 以 大 材 扶 持 之 楼 即 颓 坏(选自世说新语巧艺第二十一)【注】负揭:秤杆的下垂与翘起。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断句)能力。此题先翻译整个文段,则不难正确作答。答案:陵云台楼观精巧/先称平众木轻重/然后造构/乃无锱铢相负揭/台虽高峻/常随风摇动/而终无倾倒之理/魏明帝登台/惧其势危/别以大材扶持之/楼即颓坏陵云台楼台精巧,建造之前先称过所有木材的轻重(使四面所用木材的重量相等),然后才筑台,因此四面重量不差分毫。楼台虽然高峻,常随风摇摆,可是始终不可能倒塌。魏明帝登上陵云台,害怕它情况危险,另外用大木头支撑它,楼台随即就倒塌了。7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选自论语子张篇第十九)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断句)能力。先大致翻译本段,然后再根据“者”“也”“乎”“焉”等标志性词语断句,其余通过翻译断开。答案: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叔孙武叔诽谤仲尼。子贡说:“(这样做)是没有用的!仲尼是诽谤不了的。别人的贤德好比丘陵,还可超越过去;仲尼的贤德好比太阳和月亮,是无法超越的。即使有人要自绝于日月,对日月又有什么损害呢?只是表明他不自量力而已。”8在下面短文中用斜线“/”断句。(3分)鲁 有 恶 者 其 父 出 而 见 商 咄 反 而 告 其 邻 曰 商 咄 不 若 吾 子 矣 且 其 子 至 恶 也 商 咄 至 美 也 彼 以 至 美 不 如 至 恶 尤 乎 爱 也 故 知 美 之 恶 知 恶 之 美 然 后 能 知 美 恶 矣(节选自吕氏春秋有始览去尤)解析:大致翻译后可以断开一部分,再根据“曰”和句末语气词“者”“也”“矣”断开一部分。答案:鲁有恶者/其父出而见商咄/反而告其邻曰/商咄不若吾子矣/且其子至恶也/商咄至美也/彼以至美不如至恶/尤乎爱也/故知美之恶/知恶之美/然后能知美恶矣鲁有丑男,其父外出见到商咄,回家后告诉他的邻居说:“商咄不如我儿子啊。”实际上他的儿子是最丑的。商咄是最美的。他认为最美的不如最丑的,错在爱啊。所以,知道美中的丑,知道丑中的美,然后能知美丑啊。9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画波浪线部分断句。(3分)古者谏无官,自公卿大夫至于工商,无不得谏者。汉兴以来,始置官。夫以天下之政四海之众得失利病萃于一官使言之其为任亦重矣居是官者当志其大舍其细先其急后其缓专利国家而不为身谋。彼汲汲于名者,犹汲汲于利也。其间相去何远哉!(节选自司马光谏院题名记)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断句)能力。这道断句题同时考查翻译能力和文言语感。其中“天下之政”与“四海之众”、“志其大”与“舍其细”、“先其急”与“后其缓”都是对称的句式,考生只要稍有语感,就不难正确断句。其余句子就靠翻译能力断句了。答案:夫以天下之政/四海之众/得失利病/萃于一官使言之/其为任亦重矣/居是官者/当志其大/舍其细/先其急/后其缓/专利国家而不为身谋古时候没有专门设置谏诤的官,从公卿大夫到从事手工业和商业的百姓,没有不能进谏的。汉朝建立以来,开始设置谏官。将天下的政事,五湖四海的民众,治理国家的得失利弊,都集中于一个谏官身上,让他一一提出意见,那么他的责任算够重的了。任此官者,应当牢牢记住那些大事情,舍弃那些小事;要先进谏那些急迫的问题,而后进谏那些不很急迫的问题;要专为国家谋利,而不为自己打算。那些热衷于追求声名的人,其实与热衷于追求私利之徒一样。这两种人与谏官的职责相距多远啊!10用斜线“/”给下面的文段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有 国 者 不 可 以 不 知 春秋 前 有 谗 而 弗 见 后 有 贼 而 不 知 为 人 臣 者 不 可 以 不 知 春秋 守 经 事 而 不 知 其 宜 遭 变 事 而 不 知 其 权夫不通礼义之旨,至于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节选自史记太史公自序)解析:两处春秋后断开很容易。根据“前有”“后有”可知两句对称,应在“后有”前断开;由“而不知其宜”“而不知其权”可知两句对称,应在“遭变”前断开。答案:有国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前有谗而弗见/后有贼而不知/为人臣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守经事而不知其宜/遭变事而不知其权(“/”为必断处,“”为可断可不断处)君主不可以不了解春秋,(春秋中)前有奸臣进谗言误国而不能发现,后有贼人危害国家兴事作乱却不能察觉。做臣子不可以不了解春秋,固守常规却不知常规适用的原因,遭遇变乱却不知道变通世事的方法。因为不通礼义的宗旨,以至于做国君的不像国君,做大臣的不像大臣,做父亲的不像父亲,做儿子的不像儿子。11用斜线“/”给下列短文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夫明“六经”之指,涉百家之书,纵不能增益德行,敦厉风俗,犹为一艺,得以自资。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诸身耳。谚曰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伎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世人不问愚智皆欲识人之多见识之广而不肯读书是犹求饱而懒营馔欲暖而惰裁衣也。(节选自颜氏家训勉学)解析:本题难度属较易,边读边翻译原文,即可读懂并断出大部分句子。再加上“者”“也”这类标志性的词语,不难正确作答。答案:谚曰/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伎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世人不问愚智/皆欲识人之多/见识之广/而不肯读书/是犹求饱而懒营馔/欲暖而惰裁衣也(“/”为必断处,“”为可断可不断处)懂得“六经”的要旨,弄通诸子百家的著作,即使不能修炼个人的德行,改变社会风气,也算是掌握一门学问,可以靠它谋生。父亲、兄长不能长期依赖,国家难以长治久安,一旦颠沛流离,无人庇护,应当求助于自己。谚语说:“家财万贯,不如一技在身。”技艺中容易学习而且值得崇尚的莫过于读书。世上的人不论是聪明还是愚蠢,都希望认识很多人,见识很多事,却不肯(用功)读书,这就好像想吃得饱又懒得做饭,想穿得暖和又懒得做衣服一样。12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忠臣之事君也莫先于谏下能言之上能听之则王道光矣。谏于未形者,上也;谏于已彰者,次也;谏于既行者,下也。违而不谏则非忠臣夫谏始于顺辞中于抗议终于死节以成君休以宁社稷。书云:“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节选自忠经忠谏章第十五)解析:首先边读边译,然后根据句末语气词“也”可先断开一句,再根据对称句式断开“下能言之/上能听之”“始于顺辞/中于抗议/终于死节”“以成君休/以宁社稷”等句。答案:忠臣之事君也/莫先于谏/下能言之/上能听之/则王道光矣违而不谏则非忠臣/夫谏始于顺辞/中于抗议/终于死节/以成君休/以宁社稷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为必断处,“”为可断可不断处)忠臣侍奉君主,没有比进谏更重要的,臣子能进忠言,君主能采纳忠言,那么君主用仁义治理天下的政治主张就会发扬光大了。在事情发生之前进谏的是上等的进谏;对已有明显迹象的事进谏的是次等的进谏;对已经执行的事进谏的是下等的进谏。看到有违背正道的事却不进谏,就不是忠臣的职分。刚开始用谦逊的言辞来进谏;(如果不被采纳,)这时就要用激烈的言辞来进谏,坚持正义,不屈服;(如果还不被采纳,)最后就要冒死进谏,维护正义。以用来成就君王治理天下的美名,使国家和平安宁。尚书说:“木头经过墨线量过就能取直,君主能够采纳好的谏言就会圣明。”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3分)原涉,字巨先。祖父武帝时以豪桀自阳翟徙茂陵。涉父哀帝时为南阳太守。天下殷富大郡二千石死官赋敛送葬皆千万以上妻子通共受之以定产业。时又少行三年丧者。及涉父死,让还南阳赙注送,行丧冢庐三年,繇是显名京师。为大司徒史丹举能治剧,为谷口令,时年二十馀。谷口闻其名,不言而治。(节选自汉书列传第二十六,有删改)【注】赙(f):送给丧家的布帛、钱财等。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天下殷富/大郡二千石死官/赋敛送葬/皆千万以上/妻子通共/受之以定产业B天下殷富/大郡二千石死官/赋敛送葬/皆千万以上/妻子通共受之/以定产业C天下殷富/大郡二千石/死官赋敛送葬/皆千万以上/妻子通共受之/以定产业D天下殷富/大郡二千石/死官赋敛送葬/皆千万以上/妻子通共/受之以定产业解析:选B。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文言断句的题目,要注意考虑语句中的主语、谓语、宾语等,以此判断语句的停顿点。如“殷富”的主语是“天下”,其后要停顿;“二千石”是修饰“死官”的,中间不能断开;而“受”的主语是“妻子”、宾语是“之”,可以判断“妻子”前、“之”后要停顿。原涉,字巨先。其祖父在汉武帝时以豪杰的身份从阳翟迁徙到茂陵。原涉的父亲在汉哀帝时担任南阳太守。当时天下非常富裕,担任大的郡县的太守死在官位上,所收到人家送来助办丧事的钱财都在千万以上,妻子儿女全数得到这笔钱,便可以用来置办产业。当时又很少有人能够为死者守丧三年的。等到原涉的父亲死后,原涉不仅退还了南阳郡人赠送的助丧钱财,还住进了冢庐,为父亲守了三年丧,因此他在京城有很大的名声。由于受到大司徒史丹的推荐,说他能处理繁难事务,原涉便当上了谷口县令,当时他才二十多岁。谷口县的百姓早就听说过原涉的名声,他没有发什么号令,谷口就安定了。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3分)覃清正退约与人未尝串狎位相国所居第不加饰内无妾媵女孙适崔皋官裁九品卫佐帝重其不昏权家。覃之侍讲,每以厚风俗、黜朋比再三为天子言,故终为相。然疾恶多所不容,世以为太过,惮之。以病乞去位,有诏解太子太师,许五日一入中书商量政事。俄罢为尚书左仆射。武宗初,李德裕复用,欲援覃共政,固辞,乃授司空,致仕,卒。(选自新唐书郑覃传,有删改)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覃清正退约/与人未尝串狎位/相国所居第不/加饰/内无妾媵/女孙适崔皋/官裁九品卫佐/帝重其不昏权家B覃清正退约/与人未尝串狎/位相国/所居第不加饰/内无妾媵/女孙适崔皋/官裁九品卫佐/帝重其不昏权家C覃清正退约/与人未尝串狎/位相国所/居第不加饰/内无妾媵/女孙适崔皋/官裁九品卫佐/帝重其不昏权家D覃清正退约/与人未尝串狎/位相国/所居第不加饰/内无妾/媵女孙适崔皋官/裁九品卫佐帝/重其不昏权家解析:选B。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本题,可找出各项差异处,然后通过语法分析及句意理解,确定正误。如“位相国”中“位”为谓语,“相国”为宾语,指郑覃居相国之位,其前、后均应断开,据此可排除A、C两项;“妾媵”为名词性词组,泛指侍妾,中间不应断开,故排除D项。郑覃清廉正直谦让俭约,和人相处不曾串通结党。任宰相时,所居住的宅第不加修饰,家中没有侍妾。他把孙女嫁给崔皋为妻,崔皋是个九品卫佐,皇帝推崇他不与有权人家联姻。郑覃任侍讲时,每每以厚风俗、黜朋党向天子再三陈说,因而最终被任用为宰相。但是凡为他所憎恨的多不能容忍,世人认为太过分了,然而还是畏惧他。郑覃因有病请求免官,皇帝下诏解除太子太师之职,允许他五天到中书省一次商量政事。不久免去别的官职任尚书左仆射。武宗初年,李德裕被起用,打算引荐郑覃共同执政,郑覃坚决辞让,于是授任司空,退休,去世。1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3分)束还父已前卒束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丧除,召为都给事中。旋擢南京右通政。复辞疾。布衣蔬食,终老于家。束系狱十八年,比出,竟无子。(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九十七)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束还/父已前/卒束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B束还/父已前卒/束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C束还/父已前卒/束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D束还父/已前卒/束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解析:选B。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作答本题,可找出各项差异处,然后对其进行语法分析,确定正误。如第一处,当断“还”之后,与“束”构成主谓关系;“父”当为下句主语,不可作“还”的宾语。第二处当断在“卒”之后,“卒”为“父”的谓语;“已前”为“卒”的修饰语。第三处当断在“饮水”之后,与“枕块”同为“束”的谓语。第七处当断在“位”之后,“嗣位”不可分开。沈束回到家,父亲已经去世了。沈束枕土块饮水,假装癫狂自我颓废。刚刚两个月,世宗死了,穆宗继位。复任沈束为原官职,沈束不到任。父丧期满,被召为都给事中。不久又提升为南京右通政。又以病辞官。穿粗布衣服吃粗食,最终在家去世。沈束被囚入狱共十八年,等到他出狱,最终也没有子嗣。1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3分)癸未,木华黎卒,子孛鲁嗣。武仙叛,据邢。实(指何实,传主)帅师五千围之立云梯先士卒登堞横槊突之城破武仙走逐北四十里大破之。是夜,仙党遁去。实下令,敢有擅剽掠者斩,军中肃然。(选自元史列传第三十七,有删节)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实帅师五千/围之立云梯/先士卒登堞横槊/突之/城破/武仙走/逐北四十里/大破之B实帅师五千/围之立云梯先/士卒登堞横槊/突之城破/武仙走/逐北四十里/大破之C实帅师五千围之/立云梯先/士卒登堞横槊/突之城破/武仙走/逐北四十里/大破之D实帅师五千围之/立云梯/先士卒登堞/横槊突之/城破/武仙走/逐北四十里/大破之解析:选D。根据语法关系断句,关注人名“实”、代词“之”、动词“立”“登”“突”等。癸未年,木华黎死了,他的儿子孛鲁继承了他的职位。武仙叛乱,占据了邢地。何实率领五千士兵包围邢地,士兵们竖起云梯。(何实)身先士卒,登上城墙,手持长矛猛冲敌军。城池被攻破,武仙逃跑。何实追逐逃跑的敌军追了四十里,打败了敌人。当晚,武仙的同伙都逃跑了。何实下令,胆敢擅自抢夺百姓财物的人将被问斩,军中秩序良好。1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3分)唐顺之,字应德,武进人。顺之学无所不窥。于天文、乐律、地理、兵法,莫不究极原委。尽取古今载籍剖裂补缀区分部居为六编传于世学者不能测其奥也。又闻良知说于王畿,闭户兀坐,期月忘寝,多有所得。为文,沈洋纡折有大家之风。生平苦节自厉,辍扉为床,不饰祸褥。(选自明史唐顺之传,有删节)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尽取古今/载籍剖裂/补缀区分/部居为六/编传于世/学者不能测其奥也B尽取古今/载籍剖裂/补缀区分/部居为六编/传于世学者/不能测其奥也C尽取古今载籍/剖裂补缀/区分部居/为六编/传于世/学者不能测其奥也D尽取古今载籍/剖裂补缀/区分部居/为六编传/于世学者/不能测其奥也解析:选C。主要根据语法关系断句。抓住动词“取”“剖”“补”“区分”“传”等。唐顺之,字应德,是武进人。唐顺之对于学问没有不研究的。对天文、乐律、地理、兵法,没有不穷根究底的。他大量搜集古今书籍,加以剖析补充,分门别类,编出六编,流传于世,读书人不能掌握其中的深意。他又向王畿学习良知说,曾经关起门来静坐思考,整整一个月忘记睡觉,获得很多心得。他写的文章,恢宏恣肆,纡徐曲折,有名家的风范。唐顺之一辈子坚守节操,严格要求自己,他把门板拆下来当床用,也不配褥垫。文言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20分)杭州新造南亭子记 杜牧佛著经曰:生人既死,阴府收其精神,校平生行事罪福之。坐罪者,刑狱皆怪险,非人世所为,凡人平生一失举止,皆落其间。其尤怪者,狱广大千百万亿里,积火烧之,一日凡千万生死,无有间断;夹殿宏廊,悉图其状,人未熟见者,莫不毛立神骇。佛经曰:我国有阿阇世王,杀父王篡其位,法当入所谓狱无间者,昔能求事佛,后生为天人;况其他罪,事佛固无恙。为工商者,杂良以苦,伪内而华外,纳以大秤斛,以小出之,欺夺村闾戆民,铢积粒聚,以至于富。刑法钱谷小胥,出入人性命,颠倒埋没,使簿书条令不可究知,得财买大第豪奴,如公侯家。大吏有权力,能开库取公钱,缘意恣为,人不敢言。是此数者,心自知其罪,皆捐己奉佛以求救。日月积久,曰:“我罪如是,富贵如所求,是佛能灭吾罪,复能以福与吾也。”至有穷民啼一稚子无以与哺得百钱必召一僧饭之冀佛之助一日获福。若如此,虽举寰海内尽为寺与僧,不足怪也。文宗皇帝尝语宰相曰:“古者三人共食一农人,今加兵、佛,一农人乃为五人所食,其间吾民尤困于佛。”帝念其本牢根大,不能果去之。武宗皇帝始即位,独奋怒曰:“穷吾天下,佛也。”始去其山台野邑四万所,冠其徒几至十万人。赵郡李子烈播,立朝名人也,自尚书比部郎中出为钱塘。子烈少游其地,委曲知其俗蠹人者,剔削根节,断其脉络,不数月人随化之。三笺干丞相云:“涛坏人居,不一焊锢,败侵不休。”诏与钱二千万,筑长堤,以为数十年计,人益安喜。子烈曰:“吴、越古今多文士,来吾郡游,登楼倚轩,莫不飘然而增思。吾郡之江山甲于天下,信然也。佛炽害中国六百岁,生见圣人,一挥而几夷之,今不取其寺材立亭胜地,以彰圣人之功,使文士歌诗之,后必有指吾而骂者。”乃作南亭。东闽、两越,宦游善地也,天下名士多往之。予知百数十年后,登南亭者,念仁圣天子之神功,美子烈之旨迹。睹南亭千万状,吟不辞已;四时千万状,吟不能去。作为歌诗,次之于后,不知几千百人矣。(选自古文鉴赏辞典,有删改)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校平生行事罪福之校:考察B坐罪者,刑狱皆怪险 坐:犯罪C剔削根节,断其脉络 剔:挑剔D三笺干丞相云 干:请求解析:选C。剔:除去。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人未熟见者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B纳以大秤斛 作师说以贻之C铢积粒聚,以至于富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D后必有指吾而骂者 德不厚而望国之治解析:选A。A项,均为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B项,介词,用/连词,表目的,可译为“来”。C项,介词,和“至”一起可译为“到”/介词,表被动。D项,连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3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构思极具特色。作为一篇记,不从南亭子的建筑、景物着眼,而先以议论开篇,直到文末才交代修建南亭子之事,可谓别开生面。B第一段概括记述佛教骗人宣传的基本内容,从而为下文深入揭露其危害拓开文路。C文中记述了文宗、武宗对佛教的不同态度和做法,从中可看出作者对武帝壮举的肯定。D李子烈是在朝中为官的名人,他奉唐武宗之命,修建了南亭子,使它成为东闽、两越的一处宦游善地。解析:选D。“奉唐武宗之命”无根据。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至 有 穷 民 啼 一 稚 子 无 以 与 哺 得 百 钱 必 召 一 僧 饭 之 冀 佛 之 助 一 日 获 福解析:此题应该在通读语句,了解大意的基础上断句。“至”是“甚至”的意思,和后面的“有穷民”连起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即甚至有个别穷人,故“民”后应断开;“稚子”指小孩,“啼一稚子”即家中有一个小孩饿得啼哭,句意完整,“子”后应断开;“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应与“与哺”连接起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哺”后断开;“得”的宾语是“百钱”,“钱”后断开;“必”即必定,“饭之”即给他(僧)饭吃,“之”后应断开;“冀”是希望、期望的意思,“冀之助”意为希望得到的帮助,“助”后应断开。答案:至有穷民/啼一稚子/无以与哺/得百钱/必召一僧饭之/冀佛之助/一日获福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一农人乃为五人所食,其间吾民尤困于佛。(4分)译文:(2)登南亭者,念仁圣天子之神功,美子烈之旨迹。(4分)译文:答案:(1)一个农民(生产的粮食)竟然要被五个人共同享用,其中老百姓尤其被佛所困。(2)登南亭子的人,定怀念仁圣天子的功绩,赞美李播的美好功业。佛教著作上说:活人死后,阴司要收他的灵魂,考察他一生所作所为定罪或赐福给他。被定为犯罪的人,所施刑罚都很古怪险恶,不是人世间所能做的,大凡人的一生行为一有失误之处,都要落入其中。尤其古怪的是,地狱宽广达千百万亿里,堆满了火烧,每天大概都有千万个死者,从没有间断过;佛殿左右两侧的深廊里,全都画着犯罪者在地狱中的受刑情况,不曾见惯这些的人,看到后没有不毛发耸立、心惊胆战的。佛经上说:古天竺国有个阿阇世王,杀死父王篡了王位,依佛律应该入无间地狱,但是他生前能请求皈依佛教,所以死后成为西方极乐世界的得道之人;何况其他的罪,只要诚心奉佛就会消灾。做工经商的人,好的中间掺杂了次的,里面是假货而外表弄得很华美,用大秤大斗收进来,用小秤小斗卖出去,欺骗掠夺乡村闾里憨厚的老百姓,一点点积累起来,成了富户。管刑法和钱粮赋税的小官吏,任意决定人的性命,颠倒是非贪污盗窃,全不按法律条文办事,得了财物买大宅院,养着强横的奴仆,就好像公侯之家一样。大官掌握权力,能从官库中拿公家的钱,任意妄为,人们不敢言语。这几种人,心中自知有罪,都捐出个人身体、劳力或财物来敬奉佛,以求得救护。日子久了,说:“我有这样的罪,(但)富贵也依愿而来,这是佛能为我消罪,还能赐给我福啊。”甚至有个别穷人,家中有一个小孩饿得啼哭,没有什么东西给他吃;(穷到这个地步,但)若得到百十个小钱,一定要找来一个和尚施饭给他吃,希望佛帮助,有朝一日能获福。像这样,即使普天下到处都是寺庙与和尚,也就不足为怪啦。文宗皇帝曾告诉宰相说:“古代一个农民(生产的粮食)要被三个人(即士、工、商)共同享用,现在又加上兵和佛,一个农民(生产的粮食)竟然要被五个人共同享用,其中老百姓尤其被佛所困。”文宗考虑到佛教根基深势力大,不能果断地除掉它。武宗皇帝一即位,就愤怒地说:“让天下受穷的,是佛教。”一开始就除掉了僻野山区私造的寺院四万所,使几近十万人还了俗。赵郡李播,字子烈,是在朝中为官的名人,从尚书比部郎中的职位出京任杭州刺史。李播年轻时曾游历过此地,详尽地知道这地方的风气害人的情况,于是拆除寺庙,遣返僧尼,没几个月人们也随之改变了。他写了三封信请求宰相说:“钱塘江水破坏百姓房屋,如不加固堤坝,毁坏百姓的事会层出不穷。”皇帝下令拨给二千万钱,修筑了长堤,为数十年做了打算,人们更加安定、喜悦。李播说:“吴越之地古往今来文士不少,来我们这儿旅游的,登楼靠着栏杆,没有不心旷神怡而思绪万千的。我们这的江山天下最美,确实如此啊。佛教严重侵害中国已六百多年了,我活着时看到武宗皇帝,一下子几乎把它消灭掉,现在如果不用寺院的木材在这一名胜之地建立亭子,以彰显武宗皇帝的功绩,让文人学士唱诗赞叹,今后一定有人指着我唾骂。”于是建了南亭子。东闽、两越,是宦游的好地方,各地知名之士多前往。我想几十年上百年之后,登南亭子的人,定怀念仁圣天子的功绩,赞美李播的美好功业。看到南亭的各种情状,吟诵起来言辞停不下来;四季景色万千,吟诵起来就不能离开。要把他们所作的诗歌依次题写于后,不知有几千几百人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20分)游颜洞记 徐霞客临安府颜洞凡三,为典史颜姓者所开,名最著。余至滇省,南抵临安府。城南临泸江。此江西自石屏州异龙湖来,东北穿出颜洞;而合郡众水,亦以此洞为泄水穴也。于是觅一导游者于城东接待寺。颜洞大道,当循城而南,渡泸江桥。导者从寺前小路东北行,遂不得渡泸江,东观三溪会合处。渡赛公桥,上山,为金鸡哨。哨南泸江会诸水,由此东入峡。峡甚逼,水倾其中,东抵洞口尚里余。望洞顶石崖双劈,如门对峙,洞正透其下,重冈回夹之,不可得见。求土人导入,皆曰:“水涨流急,此非游时。若两月前水涸,可不桥而入,今即有桥,亦不能进,况无桥耶!”桥非一处,每洞中水深处,辄架木以渡。往例按君来游,架桥费且百金,他费亦百金。土人苦之,乘普酋兵变,托言洞东即阿迷境,叛人尝出没此,遂绝官长游洞者。余必欲一至洞门,土人曰:“须渡江南岸,随峡入,所谓泸江桥大道也。”始悔为导者误,乃舍水洞,觅南明、万象二陆洞。从哨东下坡,复上山登顶。东瞰峡江环峡东入,洞门即在东峡下。余所登山处,正与其上双崖平对,门犹为曲掩,但见峭崖西向,涌水东倾,捣穴吞流之势,已无隐形矣。东北三里,逾岭脊下山,抵峡中。稍南上,洞门廓然,上大书“云津洞”,盖水洞中门也。游颜洞以云津为奇:从前门架桥入,约四五里,暗中傍水行,中忽辟门延景,其上又绝壁回环,故自奇绝。余不能入其前洞,遂瞰洞而下。下临水湄,径之,水阔三丈,洞高五六丈,而东西当门透明处,径可二十丈。但水所出入直逼外壁故非桥莫能行出水西穴渐暗不可远窥东为水入穴处稍旁拓隔水眺之中垂列乳柱缤纷窈窕。复上出洞外,上眺东南北三面,俱环壁无可上。仍西出旧道,北上山。东一里,逾岭,已陟东壁回环上岭。其地南北各起层峰,石崖时突,万象洞即在北崖上,导者乃妄谓在南崖下。直下者一里,抵南崖。一洞东向,高四丈,水从中涌出,两崖角起,前对为峡,水出洞破峡,势极雄壮,盖水洞后门也。又东二里,执途人问之,万象洞在西北岭上。余欲更至洞门,晚色已合,去宿馆尚十里。念此三洞,慕之数十年,趋走万里乃至,而叛彝阻之,太阳促之,导人误之,生平游屐,斯为最厄矣!(有删改)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颜洞大道,当循城而南循:顺着,沿着B峡甚逼,水倾其中 逼:迫近,接近C中忽辟门延景 延:引进D已陟东壁回环上岭 陟:登,升解析:选B。逼:狭窄。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B.C.D.解析:选D。A.连词,表目的,“来”;介词,“用”。B.介词,表被动,“被”;介词,“替,给”。C.连词,表修饰;连词,表递进。D.均为副词,“竟,却”。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颜洞在云南省南部的临安府境内,府城南部的泸江以及临安府的众多河流,都是以颜洞为泄水孔道。B去颜洞的路,应当渡过泸江桥,导游却直接从寺前小路往东北走经过赛公桥上山,到了金鸡哨,只能远看洞顶的石崖,无法看见洞。C云津洞非常奇特,从前门架桥进洞后在黑暗中紧靠水流而行,途中忽然开辟一个洞门,上面绝壁旋绕,奇妙绝顶。D南崖下有个石洞朝东,两边的石崖耸立,在洞前对峙为峡谷,水一出洞就破峡而去,气势极其雄壮,这就是万象洞的后门。解析:选D。“这就是万象洞的后门”错,原文“盖水洞后门也”中的“水洞”并非万象洞。9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3分)但 水 所 出 入 直 逼 外 壁 故 非 桥 莫 能 行 出 水 西 穴 渐 暗 不 可 远 窥 东 为 水 入 穴 处 稍 旁 拓 隔 水 眺 之 中 垂 列 乳 柱 缤 纷 窈 窕答案:但水所出入/直逼外壁/故非桥莫能行/出水西穴/渐暗不可远窥/东为水入穴处/稍旁拓/隔水眺之/中垂列乳柱/缤纷窈窕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土人苦之,乘普酋兵变,托言洞东即阿迷境,叛人尝出没此,遂绝官长游洞者。(4分)译文:(2)门犹为曲掩,但见峭崖西向,涌水东倾,捣穴吞流之势,已无隐形矣。(4分)译文:答案:(1)当地人因此感到痛苦,便趁普酋叛乱的机会,借口颜洞东边是阿迷州境,叛军曾经在这一带出没,于是使来游洞的官员绝迹了。(2)洞口仍然被曲折的山谷遮掩,只看见陡峭的石崖向西,汹涌的江水向东倾泻,水捣洞穴、洞吞江流的气势,已经暴露无遗了。临安府颜洞共三个洞,是姓颜的典史所开辟的,最为著名。我到云南省,往南抵达临安府。府城南部临近泸江。泸江从西边的石屏州异龙湖流来,往东北穿出颜洞;全临安府的众多河流,也是以颜洞为泄水孔道。于是在城东接待寺找了一名导游。去颜洞的大路,应当顺着府城向南走,渡过泸江桥。导游从寺前的小路往东北走,就没能过泸江,往东观看三股溪流汇合的地方。过赛公桥,上山,是金鸡哨。在金鸡哨的南面泸江与各股水流汇合,从这里往东流入峡谷。峡谷十分狭窄,江水倾泻其中,往东流到洞口还有一里多。远远看去,洞顶两边如刀劈开的石崖,像门一样地对峙着,洞正是从门下穿过,被重重的山冈包围挟持,无法看见。请求当地人引导我进去,都说:“水位上涨,水流湍急,现在不是游洞的季节。如果在两个月前的枯水季节,可以不架桥就进洞了,现在即使有桥,也不能进去,更何况没有桥呢!”洞里的桥不止一座,洞中每一处水深的地方,都架有木桥来渡过。从前惯例,按察使来游颜洞,架桥费用将近百金,其他费用也要百金。当地人因此感到痛苦,便趁普酋叛乱的机会,借口颜洞东边是阿迷州境,叛军曾经在这一带出没,于是使来游洞的官员绝迹了。我决心一定要到洞口,当地人说:“必须渡过泸江到江南岸,顺着峡谷进去,就是所说的泸江桥大路。”我才后悔被导游耽误了,于是离开水洞,去寻找南明、万象两个陆洞。从金鸡哨往东下坡,又登上山顶。往东俯瞰,峡谷中的江水绕着峡谷往东流进洞,洞口就在东边的峡谷下面。我所登上的山顶,正好与洞顶两边的石崖平行相对,洞口仍然被曲折的山谷遮掩,只看见陡峭的石崖向西,汹涌的江水向东倾泻,水捣洞穴、洞吞江流的气势,已经暴露无遗了。往东北走三里,越过岭脊下山,抵达峡谷中。稍稍往南上去,便是十分开阔的洞口,洞门上写着“云津洞”三个大字,原来是水洞的中门。游颜洞以游云津洞最为奇特:从前门架桥进洞,大约四五里深,在黑暗中紧靠水流而行,途中忽然辟有洞门引进日光,洞上面又有绝壁旋绕,所以自然是奇妙绝顶。我没能从前门进入水洞,于是俯视着洞而下。下到水边,估量洞的大小,水面有三丈宽,洞有五六丈高,而位于东西之间正当门的透明处,洞的直径大约二十丈。但水从洞中流出流进,一直逼近外壁,所以没有桥就不能行走。西边的出水洞,逐渐地暗下去而不能看得很远;东边是水流进洞穴之处,旁边渐渐拓开,隔着水眺望,其中钟乳石柱直立,缤纷窈窕。又往上走出洞外,眺望洞口上的东南北三面,都是崖壁环绕无法上去。仍然往西从原路出来,往北上山。往东走一里,越过山岭,继而登上了东边的崖壁,回环上岭。这里南面、北面分别耸起层层山峰,石崖不时地突起,万象洞就在北面石崖上,而导游却乱说在南面崖下。直着向下走了一里,抵达南崖。一个石洞朝东,有四丈高,水从洞中涌出,两边的石崖像两只角一样耸立,在洞前对峙为峡谷,水一出洞就破峡而去,气势极其雄壮,这是水洞的后门。又往东走了二里,拉住路人询问,万象洞在西北岭上。我还想去到洞口,但时间已是傍晚,距离住宿的旅馆还有十里路。想到颜洞这三个洞,仰慕了几十年,奔走万里路才到达,却受彝人叛乱阻碍,太阳催促,再加上导游误导,生平所经历的游览,这次是最多灾多难的啊!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