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考点集训(十一) 第2单元 文言文阅读 第三节 理解与现代汉语 新人教版

上传人:Sc****h 文档编号:105069507 上传时间:2022-06-1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考点集训(十一) 第2单元 文言文阅读 第三节 理解与现代汉语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新课标)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考点集训(十一) 第2单元 文言文阅读 第三节 理解与现代汉语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新课标)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考点集训(十一) 第2单元 文言文阅读 第三节 理解与现代汉语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考点集训(十一) 第三节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对应学生用书p423模块一1下列定语后置句中,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A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B诸将吏敢复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D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解析例句和B项定语后置的标志均是“者”。A项,定语后置的标志为“之者”。C项,定语后置的标志为“之”。D项,作定语的数词直接后置。答案B2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相同的一组是()A无乃尔是过与此亡秦之续耳B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C人马烧溺死者甚众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D数十年,竟为秦所灭之二虫又何知解析A项,宾语前置句/判断句。B项,判断句/被动句。C项,均是定语后置句。D项,被动句/宾语前置句。答案C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的“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李牧连却之B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C而相如廷叱之D外连衡而斗诸侯解析例句“王”为使动用法。C项,名词作状语。A、B、D项均为使动用法。答案C4下列各句中,词类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且夫天下非小弱也毕礼而归之却匈奴七百余里以弱天下之民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A/B/C/D/解析名作状;形作动;使动;名作动。答案B5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相同的一组是()A.B.C.D.解析C项,两句都是宾语前置句。A项,前一句是宾语前置句,后一句是判断句。B项,前一句是判断句,后一句是被动句。D项,前一句是被动句,后一句是宾语前置句。答案C6下列各组句子中,没有省略介词的一项是()A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B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C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D有碑仆道解析C项省略了对话的主语;A、B、D三项均省略介词“于”。答案C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函封之又前而为歌曰乃朝服,设九宾顷之未发,太子迟之使使以闻大王箕踞以骂曰则秦未可亲也皆白衣冠以送之ABCD解析均为名作动;名作状;意动;使动;无活用。答案C8从句式角度看,和“此小大之辩也”相同的一项是()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B求人可使报秦者C兵挫地削,亡其六郡D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解析例句和D项都是判断句。A项,宾语前置句。B项,定语后置句。C项,被动句。答案D9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B襟三江而带五湖C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D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解析A项,“日”名作状。B项,“襟”“带”意动。C项,“南”名作动。答案D10下列句子中不含词类活用的一项是()以愚黔首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斯天下之民至焉移其粟于河内ABCD解析形作动的使动用法;名作动;动作名、为动。答案A模块二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鄂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节选自史记留侯世家)1解释实词,请注意其中的词类活用。(1)父以足受受:_(2)随目之目:_(3)良因怪之怪:_(4)与老人期期:_(5)良因异之异:_答案(1)接受(2)名词作动词,看(3)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奇怪(4)约定(5)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奇异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译文:_(2)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译文:_(3)“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译文:_解析(1)省略句的翻译,二至四句皆承前省略主语“老父”。“衣”,名词活用作动词,译为“穿”。(2)省略句的翻译,“履”,名词活用作动词,“给穿鞋”。最后一句承前省略主语“良”。(3)判断句和省略句的翻译。“即”和“乃”表判断。后面两个大句子,分句“不复见”省略宾语,其余皆省略了主语。答案(1)有一个老翁,穿着麻布衣服,走到张良所在的地方,把自己的鞋子扔到桥下面,回头对张良说:“小子,下去把我的鞋子取上来!”(2)老翁说:“给我穿上!”张良已经替他取回了鞋子,于是就跪下给他穿上。(3)“十三年后你会在济北见到我,谷城山下的黄石就是我。”于是离去,没有再说别的话,再也没有出现。天明以后张良看这本书,原来是太公兵法。【参考译文】张良曾经闲暇时候在下邳县桥上散步游玩。有一个老翁,穿着麻布衣服,走到张良所在的地方,把自己的鞋子扔到桥下面,回头对张良说:“小子,下去把我的鞋子取上来!”张良很惊愕,想打他。看他年老,强行忍住了,下去取回了鞋子。老翁说:“给我穿上!”张良已经替他取回了鞋子,于是就跪下给他穿上。老翁伸着脚让张良给他穿上以后,大笑着走了。张良非常惊奇,目送老翁的身影。老翁走了大约一里路,又回来,说:“小子可以教诲。五天后黎明,与我在此相会。”张良更加奇怪,跪在地上说:“好。”五天后黎明,张良就来了。老翁已经先到了,大怒说:“和老人约定会面,却比我后到,为什么呢?”又走了,并说:“五天后早来。”五天后鸡刚一啼鸣,张良就去了。老翁又先到了,又大怒说:“又晚来,为什么?”又走了,说:“五天后再早来。”五天后,张良不到半夜就去了。过了一会,老翁也到了,高兴地说:“应该像这样。”拿出一本书,说:“读这本书就能做皇帝的老师。十年后你将会发达。十三年后你会在济北见到我,谷城山下的黄石就是我。”于是离去,没有再说别的话,再也没有出现。天明以后张良看这本书,原来是太公兵法。张良因此感到奇异,经常学习诵读这本书。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蔡泽者,燕人也,游学干诸侯。去之赵,见逐。之韩、魏,遇夺釜鬲于途。蔡泽乃西入秦。将见昭王,使人宣言以感怒秦相范睢曰:“燕客蔡泽,天下雄俊弘辩智士也。彼一见秦王,秦王必困君而夺君之位。”范睢闻,使人召之。蔡泽入,则揖范睢。范睢固不快,及见之,又倨,范睢让之曰:“子尝宣言欲代我相秦,宁有之乎?请闻其说!”蔡泽曰:“若夫秦之商君、楚之吴起、越之大夫种,其卒然亦可愿与?”范睢知蔡泽之欲困己以说,复谬曰:“何为不可?若此三子者,固义之至也,忠之节也。是故君子以义死难,视死如归;生而辱不如死而荣。士固有杀身以成名,唯义之所在,虽死无所恨,何为不可哉?”蔡泽曰:“今商君、吴起、大夫种之为人臣,是也;其君,非也。故世称三子致功而不见德,岂慕不遇世死乎?夫人之立功,岂不期于成全邪?身与名俱全者,上也。名可法而身死者,其次也。名在辱而身全者,下也。”于是范睢称善。乃延入坐,为上客。【注】釜鬲:行厨炊具。三子:指商君、吴起、大夫种,他们都是功成被杀。1解释实词,请注意其中的词类活用。(1)蔡泽乃西入秦西:_(2)秦王必困君而夺君之位困:_(3)则揖范睢揖:_(4)范睢让之让:_(5)故世称三子致功而不见德德:_答案(1)名词作状语,向西(2)使动用法,使窘迫、困窘(3)作揖(4)责备(5)报答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蔡泽者,燕人也,游学干诸侯。去之赵,见逐。译文:_(2)何为不可?若此三子者,固义之至也,忠之节也。译文:_(3)夫人之立功,岂不期于成全邪?身与名俱全者,上也。名可法而身死者,其次也。名在辱而身全者,下也。译文:_解析(1)判断句、省略句和被动句的翻译,“者,也”表判断,后面的分句承前省略主语“蔡泽”。“见”表被动。“干”,译为“求取”。(2)宾语前置句(“何为”应是“为何”)和判断句的翻译,“者,也”表判断。“何为”,译为“为什么”;“固”,译为“本来”。(3)判断句和被动句的翻译,“者,也”表判断。“期”,译为“期望”;“僇辱”是意念被动,“被污辱”之意;“全”,形容词作动词,“保全”。答案(1)蔡泽,是燕国人。游学四方,向所在诸侯求取官位(都没有获得机会)。到赵国,被驱逐。(2)为什么不可以?像这三个人,本来就是仁义的极致,忠诚的标准。(3)人们建功立业,难道不期望圆满无缺吗?性命和功名都得到成全的,这是最好的愿望。功名可以使后世景仰而性命却失去的,这就次一等了。声名被污辱,但性命得以苟全的,这就是最下的一等了。【参考译文】蔡泽,是燕国人。游学四方,向所在诸侯求取官位(都没有获得机会)。到赵国,被驱逐。又前往韩、魏,在路上,所带行厨炊具又都给别人抢去了,于是蔡泽只好向西到秦国。蔡泽准备去见秦昭王,就(用计)先派人扬言,用以激怒秦国宰相范睢,说:“燕人蔡泽,是天下见识高超、口辩厉害的智慧之人。他一拜见秦王,秦王一定会使你窘迫而(蔡泽)定会夺取你的相位。”范睢听说后,派人召蔡泽来见。蔡泽进见,却只做长揖之礼而不下拜,范睢本来早就不高兴了,等到接见后,蔡泽的态度又很倨傲放肆,范睢于是责备他说:“你曾经扬言要取代我做秦国宰相,难道有这件事吗?请允许我听听你的说法!”蔡泽说:“假使像秦国的商君、楚国的吴起、越国的大夫种那样的结局,也可以作为祈向的愿望吗?”范睢料到蔡泽故意引用这三人之事,是要用这些说辞来堵住自己的嘴。于是就诡辩地回答说:“为什么不可以!像这三个人,本来就是仁义的极致,忠诚的标准。因此君子为保持节义可以以身殉难,视死如归。活着而受辱没,还不如为节义死去而荣耀。士人本来就有杀身成名的,只要仁义所在,即便死也无所怨恨,为什么不可以!”蔡泽说:“商君、吴起、大夫种作为人臣,做得对;但那些君主,却错了。所以,世人称这三人尽了忠孝之功而不得好报,难道羡慕他们那样不得好报而白死么!人们建功立业,难道不期望成全吗!性命和功名都得到成全的,这是最好的愿望。功名可以使后世景仰而性命却失去的,这就次一等了。声名被污辱,但性命得以苟全的,这就是最下的一等了。”听到这里,范睢赞许蔡泽的话。于是请他入座,待为上宾。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选自史记项羽本纪)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译文:_(2)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译文:_(3)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译文:_解析(1)省略句的翻译,蜂,名词作状语,像蜂一样。(2)师,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3)亡,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亡;宾语前置句的翻译,代词“自”作动词“责”的前置宾语。答案(1)秦王朝政治失策,陈涉首先发难,(之后各路)豪杰像蜂群一样飞起,一起争夺(天下),多得数也数不清。(2)(他)自己炫耀自己的功勋,逞个人才智,却不效仿古人,自以为霸王之业已成,想凭借武力来征服和治理天下。(3)经过五年战争,终于使自己的国家灭亡了,自己死(在)东城,却仍然不觉悟,更不责备自己,那就错了。【参考译文】太史公说:我从周先生那里听说,“舜的眼睛大概是双瞳孔”,又听说项羽也是双瞳孔。项羽难道是苗族(舜)的后代?怎么兴起得这么突然呢?秦王朝政治失策,陈涉首先发难,(之后各路)豪杰像蜂群一样飞起,一起争夺(天下),多得数也数不清。可是项羽并没有什么根基(包括土地和权势),而是乘天下大乱的形势在民间起事,三年的时间,就率领五国诸侯(楚外的五国反秦武装)灭秦,分割天下的土地,封赏王侯,一切政令都由项羽颁布,号称“霸王”,“霸王”的权位虽然不能维持到底,可是这显赫的功业是近古以来不曾有过的。等到项羽放弃关中,怀念楚国(而东归),放逐义帝自立为王,(干了这些失策失人心的事,)却埋怨诸侯背叛自己,这样想要成就霸业就很难了。(他)自己炫耀自己的功勋,逞个人才智,却不效仿古人,自以为霸王之业已成,想凭借武力来征服和治理天下,经过五年战争,终于使自己的国家灭亡了,自己死(在)东城,却仍然不觉悟,更不责备自己,那就错了。竟然说“上天要灭亡我,不是我用兵的过错”,难道不荒谬吗?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选自史记伯夷列传)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译文:_(2)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译文:_解析(1)“于是”,古今异义词,译为“在这时”;“闻”译为“听说”;“老”,形容词用作名词,译为“老人”;“盍”译为“何不”;“焉”,代词,代指西伯昌。(2)“耻”,意动用法,“认为是耻辱的”;“义”,名词用作动词,译为“坚持道义”;后三句都是省略句,应补出主语;“薇”是野菜。答案(1)在这时,伯夷、叔齐听说西伯昌能够很好地赡养老人,就想何不去投奔他呢。(2)伯夷、叔齐却认为这是耻辱的事情,他们坚持道义,不吃周朝的粮食,隐居在首阳山上,靠采摘野菜充饥。【参考译文】伯夷、叔齐是孤竹君的两个儿子。父亲想要立叔齐为国君,等到父亲死后,叔齐要把君位让给伯夷。伯夷说:“这是父亲的遗命啊!”于是(伯夷)逃走了。叔齐也不肯继承君位逃走了。国人只好拥立孤竹君的次子。在这时,伯夷、叔齐听说西伯昌能够很好地赡养老人,就想何不去投奔他呢。(可是)到了那里,西伯昌已经死了,(他的儿子)武王把他的木制灵牌载在兵车上,并追尊西伯昌为文王,向东进兵去讨伐商纣。伯夷、叔齐勒住武王战马的缰绳谏诤说:“父亲死了不去安葬,就发动战争,能说是孝顺吗?作为臣子去杀害君主,能说是仁义吗?”(武王)身边的随从想要杀掉他们。太公吕尚说:“这是有道义的人啊。”于是搀扶着他们离去。等到武王平定了殷商的暴乱,天下都归顺了周朝,可是伯夷、叔齐却认为这是耻辱的事情,他们坚持道义,不吃周朝的粮食,隐居在首阳山上,靠采摘野菜充饥。(他们)到了快要饿死的时候,作了一首歌。那歌词是:“登上那西山啊,采摘那里的野菜。以暴臣取代暴君啊,竟认识不到那是错误的。神农、虞、夏的太平盛世转眼消失了,哪里才是我们的归宿?哎呀,只有死啊,命运是这样地不济!”于是(他们)饿死在首阳山。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