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用六大解放指导初中地理教学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04582156 上传时间:2022-06-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用六大解放指导初中地理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浅谈用六大解放指导初中地理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浅谈用六大解放指导初中地理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用“六大解放”指导初中地理教学摘 要 “六大解放”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教育理论的一重要部分,其核心是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没有学生参与、行动、思考、探索、创造的教育,就不是真正的教育。地理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师必须在“六大解放”理论的指导下,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充分利用学生的各种感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各方面都得到发展。关键词 解放学生 初中地理教学 学生主体作用 学习地理知识半个世纪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教育提出了“六大解放” :(一)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之能想;(二)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之能干;(三)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之能看;(四)解放儿童的嘴,使之能说;(五)解放儿童的空间,使之能接触大自然和大社会;(六)解放儿童的时间,不逼迫他们赶考,使之能学习自己渴望学习的东西。该理论给我们的一个重要启示在于: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要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没有学生参与、行动、思考、探索、创造,就不是真正的教育。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已颁布两年了。目前,我们教师都在认真学习标准,深刻领会落实新课程理念以生为本。我认为,陶行知先生的“六大解放”思想,对当今初中地理新课程理念的实施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传统的地理教学,存在着教师过多的讲解、分析和说明,学生总是被动地接受,缺少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容易养成学习惰性,从而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了顺应新课程改革,教学中我努力学习、用心体会陶行知先生“六大解放”的教学思想, 结合初中地理新课程改革,在实践中作了如下的尝试。1. 解放学生的大脑使他们能理解、会想象 古人说“学而不思则罔”,它的意思是只学习而不动脑筋思考,就会茫然不解。所以我在教学中,不断开发学生思维潜能,教学生会用脑。如学习“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假说的科学依据”,因为这部分的内容很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我就使用教具引导学生用脑去思考、理解。我首先将事先准备好的两张大小一样的报纸和白纸重合在一起,接着把这两张纸一同撕开,然后拿着撕开的白纸问学生:怎样来验证这两张撕开的纸曾经是连在一起的?学生回答:看两个半张纸相对应的轮廓是否吻合。这时,我拿出撕开的一半中的报纸和另外一半中的白纸,让学生观察,发现这二者也能完全吻合,但很显然这两半纸不是同一张纸。我接着问:要证明两张纸曾连在一起,相对应的不仅要吻合,还要有什么证据?学生能回答:看撕开的报纸上的文字和行列是否能拼合在一起。我接着又追问:那如果是大陆呢?学生思索后回答:看地层里同一物种的化石和现存的同一种生物是否能出现在两个大陆的吻合处。通过动脑思考,学生能理解地球上各大洲在很早很早以前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后因大陆漂移才成为今天这样的分布状况。再如在教学生记忆“常见的天气符号”时,我不让学生去死背,而是让他们看天气符号,展开丰富的想象:为什么用这种特定的符号来表示某种特定的天气?同学们大胆想象,议论纷纷,各抒己见。如“晴天,太阳光芒四射”;“阴天,有乌云看不到太阳”;“雷雨,时有雷电”;“沙尘暴,沙字拼音的第一个字母是S,且沙尘是随风前进的,所以要加上一箭头”。在这一想象活动过程中,学生一方面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机械记忆为理解记忆,另一方面拓展了学生思维空间,丰富了学生的想象。2.解放学生的双手使他们能制模型、画图表陶先生写了一首小诗:“人有两个宝,双手与大脑。用脑不用手,快要被打倒。 用手不用脑,饭都吃不饱。手脑都会用,方是开天辟地的大好老”。从此诗可见,学生固然要会动脑,但同时还要会动手,做到“手脑相长”。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也是初中地理新课程教学所要求的。我们的初中地理新教材上就安排了许多要学生动手的活动,并要求教师要认真指导学生完成。如指导学生用橡皮泥做等高线模型,做出山顶、山谷、山脊、鞍部、陡崖;指导学生画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指导学生用纸片或线条量出地图上的曲线距离等等。在教学中,我还根据具体教学内容,让学生会动手,促进学生对知识重点、难点的理解和掌握。如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学生在记忆重要山脉、高原、平原、丘陵、盆地名称及地理位置时,感到杂乱无章,无从下手。借助地图记忆虽然有一定效果,但鼓励学生边画边记忆更好。课堂上,我除教给学生有效的记忆方法(如三山夹两盆),我还将课前还准备好的“中国行政区划”空白图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先认真阅读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然后在规定的时间内,把我国主要的山脉名称及其走向填在空白图上相应的位置上,其它地形区名称及分布就迎刃而解。因为山脉是地形骨架,其它地形区只是镶嵌其中。如要知道黄土高原的位置,学生只要在空白图上画出太行山、乌鞘岭、秦岭的位置即可。因为黄土高原东面是太行山,西面是乌鞘岭,南面是秦岭。学生会画图,对识记、理解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3.解放学生的眼睛使他们能阅读图表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所以,利用地图教学是地理课的重要教学手段,通过读图获取地理知识是重要的地理学习方法。初中地理新教材,图文并茂,形象而生动。地图册上的地图更是类型齐全。因而,在地理课堂上要精心指导学生运用好双眼,仔细观察,从图中获取有效的地理信息。我在教学活动中,尽量使学生多接触地图,掌握运用地图的基本步骤。基本步骤一般如下:认识地图。指导学生看图时要先看图的标题,知道该图表示的主要内容,然后看图例、比例尺、经纬度,这样才能更准确地掌握地图所表示的空间范围。熟记地图,即对图示的重要信息的记忆。要求学生熟记一定数量的地理事物的名称,通晓它们的位置。如学习“亚洲的地形”,对于初一学生来说是首次接触区域地形图,因而在阅读“亚洲的分层设色地形图”时,我告诉学生:第一,这是一幅亚洲图,从图中我们主要了解其自然环境。第二,黄色一般代表高原、山地,黄色越深海拔越高;绿色一般代表平原,绿色越深海拔越低。在此基础上,提问:亚洲的地势最高处在亚洲什么位置?该地形区名称是什么?海拔大致多少?平原有哪些?大致分布在亚洲的什么部位?然后再引导学生归纳:亚洲地势有何特点?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后,较容易得出: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当学生掌握了分层设色地形图的读法后,再遇到类似的地图,学生就能自己从图中获取有关的信息了。 4.解放学生的嘴使他们能表达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让学生动口的地方是很多的,如当教师提出一问题时,学生要动口回答;小组讨论时,学生要动口发表自己的观点;学习中遇到疑难时要动口向老师和同学请教,然而真正会用口,我认为是能表达,即很流畅很准确地表述自己观点。现实中这类同学并不多。因此我在课堂上注意培养,让学生真正会动口。如我在教学过程中遇到重要地理概念或重要的文字说明时,常让学生像朗诵语文课本一样认真的去读,然后让学生表述出来。如自然资源,要求学生不仅会读、会表述,而且要会举例,并说出理由。学生在课堂上用讲故事的形式表述地理知识,也是培养学生会动口的方法之一。如在学习澳大利亚“养羊业”的知识时,我让学生根据书上的阅读材料和自己搜集的有关澳大利亚养羊业的资料,让他们准备几分钟,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来讲述你所了解的澳大利亚养羊业的情况。再如一节课结束时,让学生及时总结,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本课所学到的知识,也是培养学生会动口的方法之一。总之,会动口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5、解放学生的空间使他们能接触大自然和社会陶先生指出:“我们要解放小孩子的空间,让他们去接触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星辰以及大社会中之士、农、工、商、三流九教,自由地对宇宙发问,与万物为友,并且向古今中外三百六十行学习。标准也指出:“要创造条件组织学生走进大自然,参与社会实践,开展参观、调查、考察、旅行、夏令营、冬令营等活动,也可邀请有关人士到学校进行演讲和座谈”。目前,由于应试教育,学生每天被限制在一个冰冷的水泥建筑物里,像一群鸭子一样被填喂乏味的应试知识。按陶先生的思想,我们应给学生打破“鸟笼”,还他们独立思考的空间。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我们可以以家庭、校园和社区为中心,以人地关系为主线,安排一些既与教学相关联,又与生活相联系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在学习了地图一节后,指导学生绘制学校的平面图。学生刚升入初中不久,对校园有了认识但不够全面,学生学习了地图的基本要素后,通过绘制学校的平面图,可以很好地把二者结合起来,既可以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又可提高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对校园的热爱之情。再如,结合实际寻找生活中的环境问题。环境问题有很多都存在于我们的实际生活当中,能够意识并解决这些问题就是教给学生“学会生存、学会生活”。我们学校西面有一条小河,工厂、澡堂等已将河水污染得面目全非,我们组织学生探寻源头,找寻污染源,并经过讨论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提交给相关职能部门;针对人们日常生活中产生大量垃圾如何处理这一问题,我们设计了“生活垃圾,你会分类吗?”的实践活动方案;学校附近一些饭店每天使用的一次性的筷子和餐盒数量也不少,学生进行了调查并发出了“拒绝使用一次性餐具、防止白色污染”的倡议等。这些活动贴近学生生活,可行性强,并且对学生的现在乃至将来都会有积极而深远的影响。6、解放学生的时间使他们能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知识陶先生认为:“一般学校把儿童全部的时间占据,使儿童失去学习人生的机会,养成无意创造的倾向,到成人时,也不知道怎样下手去发挥他的创造力了”。在标准中也有这样的要求“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而目前的学生怎么样呢?我们孩子每天早晨五点钟左右就要起床,洗涮吃饭以后,懵懂之中开始一天的晨读。接着是上午4-5节课,吃过午饭后忙写作业、午休,接下来又是下午3-4节课。放学以后,又是完成各种作业,有时到很晚才睡觉。他们像陀螺一样,整天围着学习转。即使是星期天,老师和家长们也不放过孩子,逼着他们去补课。就这样日复一日,周而复始。长期下去,处于身心发展初期的学生,就有可能被变成应试的机器。他们的健康、他们对父母的关怀、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将来适应社会的能力就会受到很大影响。所以,我们教师不能老用功课填满学生的时间表,要留给他们一些空间让 他们去消化学问,想一些感兴趣的东西,干些他们高兴的事,多学一些对他们终身发展有益的知识。初中地理课目前不少地区是非中考科目,即便是,占的分值也不大,所以在留给学生时间方面大有可为。 当今世界,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人类正在重新审视自己已走过的历程,总结过去以大量消耗自然资源和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而高速发展经济所带来的严重教训,努力探索一条“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就要求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多留些时间,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这是学生终身需要树立的观念,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如在讲“世界人口”时,我提供三个材料,让学生在课上举办一个关于人口问题的辩论会。 (1)材料一:按照目前的增长速度计算,预计到2030年印度就会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2)材料二:日本是东方国家中少数鼓励生育的国家之一。日本家庭之所以不愿意生育,是因为养育费用高昂。养育费包括对孩子的人力资本的投资,以及母亲为培育孩子必须牺牲工作的费用等。(3)材料三:俄罗斯育龄夫妇不生育要缴税。俄罗斯人口增长缓慢,近年来为负增长。目前,俄政府以向产妇发放现金和为多子女家庭提供缴税补贴的方式鼓励生育;一些地区的行政机关还酝酿征收无子女税。正方观点:人多力量大,可以为社会发展提供丰富的劳动力。反方观点:实行计划生育,减轻环境、资源、社会压力。学生热情很高,踊跃发言。经过一堂课的辩论,学生们认识到人口必须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时间虽短,但如果我们每个学科的教师都争取点时间给学生,让他们去创造、开拓,学生既能得到渴望的知识,形成的观念对终身发展又大有好处。陶行知先生的“六大解放”意义深远,在教学中要达到该理论所期望的要求,我们教师还需进一步学习、研究、实践。我想,只要我们怀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颗草去”的心境,借着课改的东风,我们的初中地理教育一定会硕果累累。主要参考文献 原载1945年4月4日重庆新华日报儿童节特刊。陶行知论师范教育陶行知系列研究江苏课题组编印 1988.6 第78页走近陶行知教师读本周德藩主编 王铁军 秦德林副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120页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第31页走近陶行知教师读本周德藩主编 王铁军 秦德林副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121页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第3页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