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作文“刚与柔”写作指导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04581162 上传时间:2022-06-10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命题作文“刚与柔”写作指导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命题作文“刚与柔”写作指导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命题作文“刚与柔”写作指导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考前作文指导以“刚与柔”为题,结合具体生活,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作文(70分)题1、这时郭靖只听欧阳锋初时以雷霆万钧之势要将黄药师压倒。箫声东闪西避,但只要筝声中有些微间隙,便立时透了出来。过了一阵,筝音渐缓,箫声却愈吹愈是回肠荡气。郭靖忽地想到周伯通教他背诵的“空明拳”拳诀中的两句:“刚不可久,柔不可守。”心想:“筝声必能反击。”果然甫当玉箫吹到清羽之音,猛然间铮铮之声大作,铁筝重振声威。郭靖虽将拳诀读得烂熟,但他悟性本低,周伯通又不善讲解,于其中含义,十成中也懂不了一成,这时听着黄药师与欧阳锋以乐声比武,双方攻拒进退,颇似与他所熟读的拳诀暗合,本来不懂的所在,经过两般乐音数度拼斗,渐渐悟到了其中的一些关窍,不禁暗暗喜欢。以上选自金庸先生射雕英雄传第十八回,郭靖从东邪西毒二人的乐器争斗中印证了空明拳里“刚不可久,柔不可守”的道理。武学如此,生活亦然。请以“刚与柔”为题,结合具体生活,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题2、雪灾过后,林子里满地都是断枝残柯。只有雪松 安然无恙。原来,雪松的枝桠具有柔性。每当雪厚到一定程度,雪松的枝桠就会往下弯,直到学从枝头滑落。雪松用自己的“柔”战胜了恶劣的环境,值得肯定。可是,“刚”也历来广为人们颂扬。如:“大丈夫宁可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元景安传)“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夏日绝句 )在刚与柔的问题上,你有些什么想法呢?请展开联想和想象,写一篇文章,可以记叙见闻、经历,谈谈体验、感受,讲述故事,发表议论,抒发感情。注意:1、所写内容必须与刚与柔有关,可任写一个方面,也可兼写两个方面;2、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4、不少于800字。5、不得抄袭【思路引导】要写好本题关键在于准确把握“刚”与“柔”的内涵。从字面来看,“刚”与“柔”是比较抽象的概念,现代汉语词典对其解释如下:刚:坚硬(与柔相对);(性格或态度)强硬;(意志)坚毅。柔:软;使变软;温和(与刚相对)。可见“刚和柔”是一对相对的概念,它们之间有着紧密的关联。一、什么是“刚”?什么是“柔”?先看“刚”:(一)生活中哪种精神是“刚”的精神?刚刚强、刚烈、刚健、力量、坚持、豪放、洒脱、不服输、不放弃、勇敢、毅力、执著(二)生活中哪些人具有“刚”的精神?他们做的哪些事体现了“刚”的精神?乌江自刎的项羽、豪放的苏轼、不屈于元兵的文天祥、舍生取义的谭嗣同 以及辛弃疾 、邓世昌、林则徐、荆轲、花木兰(三)生活中有哪些事物被认为是“刚”的象征?巍峨的大山、嶙峋怪石、骄阳、狂风骤雨、电闪雷鸣再看“柔”:(一)生活中哪种精神是“柔”的精神?柔和、温柔、宽容、温和、和平、友好、忍让、忍辱负重(二)生活中哪些人具有“柔”的精神?忍辱负重的蔺相如 、卧薪尝胆的勾践、受宫刑的司马迁(三)生活中有哪些事物被认为是柔的象征?小溪、水滴(滴水穿石)、白云、小草、嫩芽、和风细雨、月亮、太极拳上面各通过3个小问题,从正面弄清楚了概念的内涵及表现,下面从反面排除错误认识,进行审题定位。二、什么不是“刚”?什么不是“柔”?刚不是骄傲、自大、主观、刚愎自用、自以为是、妄自尊大。柔不是自卑、唯唯诺诺、小心翼翼、谨小慎微、妄自菲薄。三、“刚”与“柔”之间的关系?(一)相反相对的矛盾关系:刚能治柔,柔能克刚。(二)相生相伴的关系:人生需要刚柔相济,既不能缺少柔,也不能没有刚。(三)相互转化的辩证统一关系:在困境中忍辱负重坚持的“柔”有时候就是一种刚强;而逞一时之勇的“刚”有时候却不堪一击变成了柔弱,因此,把握“刚和柔”要注意适度的原则。【构思举例】根据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的材料,选择自己最熟悉、最有把握的文体来写。一般来说,这种并列关系的话题作文比较适合写议论文。下面就来看看写议论文的立意及结构示范。构思一: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构建全文:第一部分(开头):紧扣材料,阐明构成话题的两个方面的内涵及关系。开天辟地,刚之力也;水滴石穿,柔之力也,刚柔相济,人生之道也。第二部分:(主体部分)提出3个分论点 ,分别进行举例论证:分论点1:刚使人勇,成就辉煌。分论点2:柔使人智,永葆生机。分论点3:刚柔相济,才能立足社会,谋求发展。第三部分:(结尾部分)人生离不开刚,也离不开柔,“刚和柔”犹如雄鹰的双翅,只有同时具备,才能在人生的天空展翅翱翔。构思二:开头:紧扣材料,运用对比,提出问题,引出下文。古人云,“太刚则必折,太柔则必缺”。因此,过“刚”和过“柔”都不是最好的选择,只有保持适度的原则,才能刚中带柔,柔中带刚,刚柔相济,恰到好处。分析:层层深入,逐层说理,立足论点“刚柔相济”进行论证说理。角度1:适度地把握刚。过刚是固执、顽固,适度的刚是刚强、坚韧。角度2:适度地把握柔。过柔是懦弱、无能,适度地柔是灵活、机动。角度3:既不能过刚也不能过柔,要适度地把握,刚柔并重。总结:该刚则刚,当柔则柔,刚柔相济,人生顺利。构思三:开头:引用材料中的内容,进行提炼,提出中心论点。商容在弥留之际问老子:“何以人老了舌头与牙齿不能共存?”老子说:“牙齿过于刚强,易衰;舌头柔和,但能够长存。”是啊!参天的大树易被雷电所击,低矮的小草难被狂风所毁。由此可见,过刚则易衰,柔和才能长存。只有刚中施柔,才能在生活、学习、工作中,成为强者、智者和王者。主体部分:采用平行结构 ,并列分论点进行阐释。过渡:“刚,就是要果决,机遇稍纵即逝,果决尤为重要。柔,就是要忍让,有宽广博大的胸怀。刚中施柔,助你飞翔。”1.刚中施柔是生活的强者。2.刚中施柔是学习的智者。3.刚中施柔是工作的王者。总结:“刚中施柔”很好地阐释了刚与柔的关系,纵观古今中外的成功人士,无不是“刚中施柔”的高手,他们用智慧将“刚”“柔”融为一体,最终成为生活与命运的主宰,成为后世仰望的座座高峰!【例文】生活中的“太极”中国 有一套拳法叫“太极”,很多人都知道它的要旨是“以柔制刚”,练习这套拳法的人很多,但是明白其精髓,并将其用于生活的人又有多少呢?(照应题目,设问入题,引人思考,切中话题。)坚硬的石块会被柔弱的水滴击穿,坚韧的铁块耐不住空气的氧化,无坚不摧的金刚石经不起一束光的照射。许多东西总是出人意料,看似强大,却经不起软弱的一击。(列举生活中三个刚不胜柔的例子,扣题、典型,然后分析总结,提升高度)所以说,刚不一定胜柔,人也一样。(提出观点一,从一个角度阐明刚与柔的关系。)“二战“时,法国重兵设防的马其诺防线看似固若金汤,却被德军巧妙地绕了过去,没起任何作用。看似“刚”却被“柔”所化解。号称“铁娘子”的撒切尔夫人经不起邓小平 的柔和迂回政策,看似“刚”却被“柔”所克制。(过渡,列举一正一反两个事例)曹操的80万大军也抵不住黄盖的火攻,看似“刚”却被“柔”所瓦解。(再举一个事例,融分析于叙述之中,方向性极强。)但这决不是说刚就一无是处,柔便无所不能。毕竟水滴再厉害,有时也只能乖乖地呆在杯子里。柔只是一种暂时的忍让,是以退为进,是蓄势待发。就像太极拳讲究借力打力。这便是常说的“刚柔并济”。(本段主要采用举例论证,紧扣话题,进行分析说理,论证的指向性明确。提出第二个观点,从第二个角度阐明刚与柔的关系,说服力强。)柔与刚在生活中有另一种诠释。(过渡)勾践由皇帝沦为马夫,默默地忍受着各种折磨,蓄势待发;司马迁汉面对残酷的宫刑,没有自寻短见,强忍难言的苦楚;韩信甘受胯下之辱,受尽嘲笑这一切都是柔,他们用这种方法顶住了敌人的攻击和世人的嘲弄,坚强地活了下来。直到勾践灭吴,“史家之绝唱”的史记问世,韩信的军队在战场上所向披靡,人们才真正认识到他们的刚。但这种柔不等于逆来顺受,这种刚也不等于不择手段。战争中许多被捕者能忍受各种酷刑,却挡不住糖衣炮弹的攻击,生活中的太极也需用之得法。(再次点题,有强烈的扣题意识。)(巧妙过渡,从第三个角度进行论证。连举三个事例,论证以柔克刚,分析与叙述结合,长于联系中心进行说理。)“太极”之精深,涉及范围之广,用法之妙真让人惊叹。其实“刚与柔”的“太极”一直被国人运用得淋漓尽致,也许日本至今还未明白,在长达8年的抗日战争中,他们坚船利炮,中国贫穷落后,并且他们已经践踏了大半个中国,但最终也只能以失败告终,究其原因就是他们不懂得生活中的太极“刚与柔”之理。(结尾再次点明话题,回应文题,强化论点,并借抗日战争的实例,深化了文章的主题。)【点评】作者立足于话题,从柔与刚的辩证关系入手,指出“以柔克刚”是太极的精髓,进而阐释“太极”在生活中的运用,体现了认识上的深刻性。其次,让事实说话,列举了生活中“以柔克刚”“刚不胜柔”的实例。说理建立在事实论据的基础上,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很有说服力,值得学习和借鉴。【写作素材】精彩句段:1.刚而不柔,脆也;柔而不刚,弱也;柔而刚,韧也。2.至刚之物,未必至强;至柔之物,未必至弱。3.我们不能有骄傲狂放的刚,但决不能放弃“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原则的刚。这是一份骨气,一份尊严。4.开天辟地的盘古,以身补天的女娲 ,用刚与柔成就了远古人类对世界与宇宙浪漫的想象;逐日的夸父,填海的精卫 ,用刚与柔书写了生命对自由与光明不朽的追求。5.开天辟地,刚之力也;水滴石穿,柔之力也,刚柔相济,人生之道也。6.小溪扭动纤细的身躯流向前方是柔,而它那种奔向大海的执著追求是刚;梅花外形娇小是它的柔,而在严冬之中傲雪盛放是它的刚事物都有着刚与柔两面,只是表现不同而已。事实素材:一、名人的刚和柔从古到今,刚柔相济的成功者大有人在:项羽 既有“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豪迈刚烈,也有“虞姬虞姬奈若何”的似水柔情;李清照既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迈,更有“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柔情;康熙既有执法严明的刚毅 ,也有爱民如子,为民着想的柔情;鲁迅既有对敌人“横眉冷对千夫指”的刚正,也有对人民“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温情。二、邓小平的“一国两制”1984年2月22日,邓小平在会见外宾时说:“我们提出的大陆与台湾统一的方式是合情合理的,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是一个统一的中国。一个中国,两种制度,香港问题就是这样。”后来,党和国家其他领导人多次对“一国两制”作了类似的阐释。撒切尔夫人曾当面称赞邓小平创造的“一国两制”简直是“天才的创造”。邓小平一方面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这是刚;另一方面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这是灵活变通的柔。最终香港和澳门顺利回归,并对台湾的和平统一工作起了积极推动作用。三、西楚霸王 与汉王刘邦 过刚易衰,柔和长存。过于刚强,锋芒毕露,与困难正面交锋,容易损耗刚强者的精力与体力,使其衰弱。柔和者能避重就轻,扬长避短,保全实力,以退为进。历史上的楚汉之争就是一个好例子。楚霸王项羽刚强自负,锋芒毕露,最终自刎乌江;汉刘邦则圆滑柔和,善于笼络人心,最终击败楚霸王,建立汉朝。四、殷商与老子商容 是殷商时期很有学问的人,在他生命垂危的时候,老子来到他的床前问候说:“老师,您还有什么要教诲弟子的吗?”商容张开嘴让老子看,然后说:“你看我的舌头还在吗?”老子大惑不解地说:“当然还在。”商容又问:“那么我的牙齿还在吗?”老子说:“已经掉光了。”商容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老子说:“你明白这是什么道理吗?”老子沉思了一会儿说:“我想这是过刚的易衰,而柔和的却能长存吧?”商容点头笑了笑,对这个杰出的学生说:“天下的许多道理几乎全在其中了。”刚柔并济,走向胜利刚与柔,似乎总是对立的,与统一毫不相干。然而,并不是只有刚才能为人称颂,也并不是只有柔才能被人肯定。刚与柔也可以完美和谐地统一在相同的身上,刚柔相济,才能走向胜利。便如雪松 ,向来都是刚柔的统一体。雪松有刚,因它可以耐住压力挺直身躯面对恶劣的环境不改本色;雪松有柔,因它在雪厚到一定程度可以让枝桠下弯使雪滑落保持自我。雪松的刚柔并济让它既保持了坚韧的品格,又在恶劣的环境中保全了自己。雪松的刚柔并济,使它战胜天灾,走向胜利。古之贤人中,亦有刚柔并济走向胜利的佼佼者。唐太宗李世民,若没有刚的品质,能够成为天下之主吗?显然不能。而且他亦有柔的品格。他可以礼贤下士,可以虚心听取魏征 的纳谏。他的柔使他稳坐江山。再如蔺相如 ,面对秦王他刚直不屈,不卑不亢,终于保住和氏璧,也挽回祖国的颜面。同时他也是柔的,懂得适当地退让。面对廉颇的“恶言”,他只是适度地回避,他的柔终让赵国更加辉煌强盛。因此,刚柔相济,方可走向胜利!作为学生,我们也应该刚柔并济,才能走向胜利。我们,并不缺少挫折与磨难。有时一道题便是拦路虎,阻挡我们通往成功的脚步。我们,该怎样才能胜利呢?一味地刚,还是一味的柔?不,应该刚柔并济。因为一味地刚只会让我们只顾与自己无法解决的难题无休止地对峙下去,不但消磨了时间,更消磨了信心。而一味地柔只会让我们遇见难题就退缩,最终使自己停留在低水平,没有进步。我们应该学会面对挫折刚柔并济然后走向胜利。当我们遇到挫折,先试着去解决它,全力以赴去攻克它,若发现这是超出我们能力范围的,就果决地放弃它,以柔克刚 ,绕过它,或是寻求帮助,然后继续向胜利前进。遇事刚柔并济,这样,我们才会所向披靡,走向胜利。其实,人生就是一场场与挫折的战斗,我们只有刚柔并济,必要的坚持刚,必要的选择柔,我们才能更加得心应手地面对挫折。只有柔与刚统一起来,我们才可以找到通往成功的大道,走向胜利。不要只坚持刚,亦不要只选择柔!学会刚柔并济,这样,我们才能走向胜利!(816字)刚柔并济,所向披靡刚如利剑,可以斩断一切的是非,是一种强者的姿态,但是易碎则是的致命缺陷,柔如流水,可以巧借外力来解决问题,但是不由自己是柔的致命缺陷。何不融二者为一体,刚柔并济,该刚则刚,欲柔则柔,所向披靡。刚者,强也,硬而易碎也。南宋爱国诗人文天祥刚强无畏,为民族大义而捐躯,这不正是刚者易碎吗?“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项羽 ,自刎于乌江之畔,放弃“江东 子弟多才俊”的卷土重来,这也不正是刚强易碎么?大丈夫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也不正说明了这个道理吗?但刚者所体现的是一种气势一种精神,一种喷薄而出的霸气,一种无畏的勇气与执著。柔者,如雪松,枝桠稍稍一低头就保全了自身。郑王使佚之狐游说秦王,不出半兵半卒而退秦晋联军,实乃柔之至也。闻名中外的乒乓外交,何尝又不是一种以柔致胜的谋略呢?但柔的最大缺点是要借助外力。假如当初佚之狐借机向秦王献馋,使得秦晋联军攻打郑国,那么郑王就得吃不了兜着走了。故该刚则刚,欲柔则柔,刚柔并济才是王道,才能所向披靡。假如当时项羽能忍一时之败,柔而非刚,那么就真的是“卷土重来 未可知”了,刘邦 也未必能舒舒服服地端坐在龙椅上了。说到刚柔并济者,非邓小平 莫属。在澳门与香港问题上,邓小平表现得刚强无畏,坚持自己的意见:澳门与香港必须回归祖国。这是刚强的一面。当他发现外宾偷了国宝九龙碗时,他巧借魔术之机,从外宾文件包里拿回了国宝九龙碗。这是其柔的一面。试想,若邓小平用刚强的手段从外宾手中夺出九龙碗,那么我们现在就不得不用刚强去面对另一个国家的士兵。该刚则刚,欲柔则柔,这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境界;是一种气度,也是一种人生理念。该刚则刚,欲柔则柔,刚柔并济,才能所向披靡。柔可克刚我一直都喜爱水,喜爱它的柔韧。它是最无形的。它也能存在于任一角落,它是最柔美的,但它的柔韧又帮助它做到了水滴石穿,它告诉我们弱能胜强,柔可克刚。在大西洋深处有一种叫蓝甲蟹的动物,而事实上蓝甲蟹有两种:一种十分刚强,遇到什么都不怕;另一种则懂得示弱。当大型鱼类出现时第一种蓝甲蟹坚守阵地,而第二种蓝甲蟹则会隐藏起来。数年之后,人们发现刚强的蓝甲蟹所剩无几,而懂得示弱的蓝甲蟹则一代代地繁衍生息,生存安好。在大自然这种弱肉强食的状态下,柔弱帮助蓝甲蟹活了下来,而强硬却导致了另一种的灭亡。由此可见柔却可以克刚。我一直都在为那个叫项羽的人嗟叹。他的刚成就了这位铮铮铁骨的真英雄;他的刚也导致了乌江 边上的悲剧,从此中国历史上少了一位真汉子。可是如果他能渡过乌江,他能据守江东,那么“江东子弟多才俊”,他便可卷土重来。到时候即便刘邦小儿有三头六臂,复楚也指日可待。只要项羽能有一点点柔,历史就将会改写。乌江就可成为其成功的标志而非葬身之地。勾践他懂得什么叫柔,所以他十年卧薪尝胆,最终以三千越甲吞吴;韩信明白什么是柔,所以他忍受当年胯下之辱,最终成就刘氏江山;雪松懂得什么是柔,所以他能在风雪中安然无恙。刚是一种精神,而柔是一种手段。巧用柔的手段并不代表失去刚的精神。李小龙的截拳道恰是利用了这一点才名扬天下。生活,有时候就是一场竞争。那些看似强大刚硬的人他往往无法很好地在社会中立足,不是这个社会容不了他就是他容不了这个社会,而那些懂得巧用柔劲的人却可以得心应手,因为他们懂得隐忍懂得卷土重来的道理。找一盆水,向它学习,学习它的柔韧,存在于无形之中却最有形,用最柔软的力量去应对那些坚硬的石砾,或许一瞬间我们成就不了什么,但恒久以后,它的作用便会发挥出来。像贝壳一样用柔软的心去怀受沙砾,最终贝壳会变得越来越广博,而且它还成就了一颗珍珠。柔和刚都是一种境界。刚者,勇毅也,柔者,智慧也。而柔中带刚则是一种唯美,如果抛弃了刚,摻杂一点点柔也是一种智慧,因为柔可克刚这是一个事实。(834字)刚与柔之间老子曰:上善若水。水这灵物,无时无刻不在显示它的智慧。“滴水穿石”,何其刚也;“顺流而下”,何其柔也。水的智慧在刚与柔之间彰显。小到个人,大至社会,他们的魅力与精神也同水一样,在这一刚一柔之间展现得淋漓尽致。苏轼:在刚与柔之间彰显人格魅力。“左牵黄,右擎苍,锦帽犹如裘,千骑卷平岗。”有力的双手,一手牵着拼命往前跑的猎狗,一手擎着勇猛的苍鹰,千骑的军队踏起滚滚黄尘,你酝酿着半醉的胸胆,出猎密州。是啊!微霜的双鬓又有何妨?被贬黄州又有何妨?你这铮铮铁汉不是依旧高唱“共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么?这便是苏轼的刚,贬后的他依然豪情万仗,失意的他依旧心怀天下!他有一颗刚强的心,不畏强权,不畏挫折。苏轼的柔亦是动人心扉。同是一曲江城子,记梦却为我们展现了曾大笔挥下“大江东去”的豪放词人的柔情一面。“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王弗何幸,生得苏轼十年相守,死后亦得词人十年相思。当他为亡妻种下十万株松苗,当他十年后写下这感人肺腑的天下第一悼之词,苏轼便注定以柔情男人名义流传千古。他的柔情抚慰了亡妻的魂灵,他的柔情诠释了文人君子应有的风范。苏轼在刚与柔之间找寻到了人生的定位,他的人格魅力在刚与柔之间溢满天地!香港:在刚与柔之间传达香港精神。还记得菲律宾人质事件吗?香港媒体在这一事件中的表现向世界传达了香港精神。在事件一发生香港媒体就跟踪报道,满足人民的知情权,并谴责菲政府,要求力查真相,严惩真凶。最令人感动的是,当得知香港有仇菲事件,香港媒体立即发表文章表示谴责。香港媒体用理智与善良告诉世界:什么是香港精神。香港精神是激烈谴责菲政府的刚硬,是坚持正义;是真切关怀无辜菲人的温柔,是善良宽容。香港人坚守自己的刚与柔。他们能空前团结却不群情激愤;他们能善良宽容,却不放弃追责而纵容罪恶。苏轼用刚强的心灵撑起宋词的天空,用似水的柔情抚慰受伤的心灵,在刚与柔之间为君子写下注脚。香港媒体用刚硬的态度击退罪恶,用善良的柔情宽容无辜,在刚与柔之间诠释香港精神。刚与柔刚与柔是相对的,诗大雅烝民:“柔则茹之,刚则吐之。”论语公冶长“吾未见刚者。”柔,易系辞上“刚柔相推,而生变化。”老子:“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礼记内则;“柔声以谏。”列子汤问:“其国人性婉而从物,不竞不争,柔心而弱骨,不骄不忌。”刚是立身之本,无刚难以自立,更谈不上能成事了。古往今来,凡成大事者,无一不是非常刚强的人;意志薄弱,胆小怕事,优柔寡断而能成大事者,是从来未有过、将来也不会有的。那么,刚强的人有些什么特点呢?著名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说:“刚强的人不是指仅仅能够激动的人,而是指即使在最激动的时刻也能保持镇静的人。所以,这种人尽管内心很激动,但他们的见解和信念却像在暴风雨中颠簸的船上的罗盘指针,仍能指出方向。”这就是说,刚强的人的最大特点是有一个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动摇的坚定信念,在这种信念的支配下,不但激动而不怯懦畏缩,更重要的是,能在激动的时刻使自己保持镇静而不失去理智。楚汉相争时,项羽抓到了刘邦的父亲,对刘邦说:“今不急下(现在不马上投降),吾烹太公!”刘邦说,当初我和你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刘邦在这件事上就表现出在感情的暴风雨中仍能认定方向而不动摇的信念和方寸不乱的理智。刘备为报关羽被杀之私仇,置联吴抗曹这一基本战略方针于不顾,违众伐吴,愠而致战,则是不够刚强的一种表现。刚强的人由于具有坚定不移的信念,所以,必然具备顽强的甚至咬钢嚼铁般的自制能力,贫贱不移,威武不屈,富贵不淫;在斗争中喜进不喜退,折人而不折于人;不仅有抵抗短期内猛烈打击的意志,而且具有抵抗持续打击的能力;既能忍受肉体上的摧残,也能经得起精神上的折磨;既能制怒,也能抑乐;既不怕失败,有“愈挫愈奋”的品格,越王勾践,因越败吴胜,率王后与范蠡入吴为奴,忍受了人间不能忍之辱,受尽了人间不能受之苦,卧薪尝胆,忍辱负重,后一举打败了吴国,收回了覆地。同时,刚者,又经得起胜利,有“既胜若否”的精神,勇于任事,敢于负责,长于决断等等。一般说来,这些都是宝贵的品格,是成就事业不可缺少的条件。但同任何优点再前进一步就会变成缺点一样,刚强过度就不是优点而是缺点了。俗话说:“太刚则折”,老子说:“强梁者不得其死。”都是讲的这个意思。三国时,曹操曾告诫勇将夏侯渊说:“为将当有怯弱时,不可但恃勇耳。”夏侯渊不听,后来因此中计战死。诸葛恪恃才傲物,刚愎自用,听不进别人的批评,也因此而致祸。刚强过度的人大都近于顽固,缺乏睿智,不能容忍不同意见,不是出自对科学信念的坚定,而是来自个人感情上的固执,来自一种特殊的自私心理和抵触情绪。这同刚强有质的区别。以柔为主的人大都具有宽容、谦让、谨慎等特点,所以,古人认为柔是一种德。黄石公三略上略中说:“柔者,德也”,故能得到人们的支持,从而胜过刚强。古代还有许多说法,如:“自胜者强”、“不自是,所以常是”、“功成而弗居,是以不去”等,都是讲的这个意思。还有一种柔,是被当做谋略使用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以退为进,以屈求伸,欲取故予,欲高而下等。当然,也有二者兼有的柔,即既出自德也出自谋的。但无论哪种情况,凡能“柔尧”的人,大都能忍人所不能忍,容人所不能容,处人所不能处,故能成人不能成之事。老子贵柔守雌,把这个观点推到了极端,就是不对的了。过于柔弱的人,是不可能有什么力量的。那种“天下莫能与之争”的柔,必然是建立在天下莫能与之比的刚的基础之上的。蔺相如退避廉颇,看起来是柔,实则是一种刚,无刚就不能控制住自己的感情,无敢斥秦王之刚,难成服廉颇之柔。柳宗元在讲段秀实时说:“太尉为人 (和悦貌),常低首拱手引步,言气卑弱,未尝以色待物,人视之,懦者也。迂不可,必达其志,决非偶然者。”不难看出,段秀实也是个外柔内刚的人,他以弱胜强,把恶霸焦令谌活活羞死即是一例。另外,汉文帝施政,善用“退一步法”,唐太宗虚心纳谏,明将徐达谦恭不伐等,都是柔中有刚,而绝非纯柔纯弱者。因此柔必须与刚结合起来才有力量,否则,就是真正软弱了。古兵书上说:“能柔能刚,其国弥光;能弱能强,其国弥彰。纯柔纯弱,其国必削;纯刚纯强,其国必亡。”可见,二者缺一都是不行的。因此,一个好的领导者应该做到:刚柔兼备,以刚为基,柔而不弱,刚而不愎,刚克柔胜,适度为宜。刚与柔世人皆认为:男人为刚,豪气冲天,阳刚之气。四川大地震中,是他们勇敢冲在救援第一线,拯救出一个又一个的生命,男人的刚强,在他们身上尽显;而女人为柔,温婉如玉,柔情似水。千年前的易安居士,轻解罗裳、独上兰舟,轻轻落笔,深深的思念化作优美的文字,如此温柔而多情。 而我们都忘记,武警战士,也有落泪的一天,当他们听到自己的亲人不幸罹难,然而,他们背过身去擦干泪水,用手指轻轻拂过被救孩子的脸颊,不易觉察的温情悄悄显露;而那个早年与丈夫柔情似水,晚年悲痛地写下“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般叫人不禁怜惜心伤句子的柔女子,也曾在丈夫匆忙之中逃离职守之时,面对滔滔江河,吟出“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豪迈。此时的他们,似乎更显美丽。 是的,若武警只是刚直顽强、毫不退缩,而没有默默的泪水、轻轻的触摸,或许我们还不会这般深深地被感动;若易安只是垂泪忧伤、敲字引怜,而没有面对南宋混乱显出的刚毅与决然,或许我们还不会用几千百年的时间去这般纪念一位女词人。 正是他们的刚中有柔、柔中有刚,才让我们更加铭记他们的美丽。 非只是人,世上事物大都如此,刚或柔也许只是它的一面,而当我们发现另一面,才会愈觉其夺目的美丽。 世界之初便是诞生在刚与柔的糅合之中。雄伟的盘古崛起于一片混沌之中,以刚强之气开天辟地;温柔的女娲降临于人间,妙手纤纤为人类的未来缝补了蓝天。千万年前的古人已经懂得刚柔兼济的重要性,将这般的期望寄予了浪漫的传说之中。而如今,千万年已经过去,刚与柔在漫漫长河的流淌中,更是完美而融洽地显现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于风景,刚是高山屹立、雄伟峻拔;柔是溪流缠绵、叮咚轻语。 于文字,刚是铿锵有力、字字珠玑;柔是温柔婉约、优美动人。 于性格,刚是刚正不阿、顽强执著;柔是谦逊温和、能屈能伸。 道家曰:“天下柔者莫过于水,而天下能攻坚者又莫胜于水。”此乃水之本质,至刚至强,至柔至善。 大抵拥有大智慧者,皆是如此。 刚与柔,看似矛盾,实则和谐;看似对立,实则统一。 愿我们在这个刚柔兼济的世界里,都能成为一个能屈能伸,却又正直刚强的人。点评刚与柔世人皆认为:男人为刚,豪气冲天,阳刚之气(改成有阳刚之气或者换个词)。四川大地震中,是他们勇敢冲在救援第一线,拯救出一个又一个的生命,男人的刚强,在他们身上尽显;而女人为柔,温婉如玉,柔情似水。千年前的易安居士,轻解罗裳、独上兰舟,轻轻落笔,深深的思念化作优美的文字,如此温柔而多情。点评: 用四川地震的事例来说明男人的刚,有点不当。不仅是男人活跃于此,女人也不甘落后啊。既然你在柔的方面举了李清照的例子,那么你在前面也可以用一个诗人来展现男人的刚啊! 而我们都忘记,武警战士,也有落泪的一天,当他们听到自己的亲人不幸罹难,然而,他们背过身去擦干泪水,用手指轻轻拂过被救孩子的脸颊,不易觉察的温情悄悄显露;而那个早年与丈夫柔情似水,晚年悲痛地写下“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般叫人不禁怜惜心伤句子的柔女子,也曾在丈夫匆忙之中逃离职守之时,面对滔滔江河,吟出“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豪迈。此时的他们,似乎更显美丽。 是的,若武警只是刚直顽强、毫不退缩,而没有默默的泪水、轻轻的触摸,或许我们还不会这般深深地被感动;若易安只是垂泪忧伤、敲字引怜,而没有面对南宋混乱显出的刚毅与决然,或许我们还不会用几千百年的时间去这般纪念一位女词人。点评: 这几段都是围绕武警战士和李清照,难道你不会觉得很奇怪吗?试想一下,一个在吟诗,一个在救人。一个是古人;一个是今人。很不协调的两种类型。最好把这类人统一起来。换武警战士或者换掉李清照。 正是他们的刚中有柔、柔中有刚,才让我们更加铭记他们的美丽。 非只是人,世上事物大都如此,刚或柔也许只是它的一面,而当我们发现另一面,才会愈觉其夺目的美丽。 世界之初便是诞生在刚与柔的糅合之中。雄伟的盘古崛起于一片混沌之中,以刚强之气开天辟地;温柔的女娲降临于人间,妙手纤纤为人类的未来缝补了蓝天。千万年前的古人已经懂得刚柔兼济的重要性,将这般的期望寄予了浪漫的传说之中。而如今,千万年已经过去,刚与柔在漫漫长河的流淌中,更是完美而融洽地显现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于风景,刚是高山屹立、雄伟峻拔;柔是溪流缠绵、叮咚轻语。 于文字,刚是铿锵有力、字字珠玑;柔是温柔婉约、优美动人。 于性格,刚是刚正不阿、顽强执著;柔是谦逊温和、能屈能伸。 道家曰:“天下柔者莫过于水,而天下能攻坚者又莫胜于水。”此乃水之本质,至刚至强,至柔至善。 大抵拥有大智慧者,皆是如此。 刚与柔,看似矛盾,实则和谐;看似对立,实则统一。 愿我们在这个刚柔兼济的世界里,都能成为一个能屈能伸,却又正直刚强的人。点评: 你以两类人展现他们的刚柔并济,在上文已经提及这两类人的对照并不合适。最后的几段你也在极力地叙述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存在的刚柔并济。但是只给人一种感觉那就是文字的堆砌。多而杂,没有很好的写出主题。你的整篇文章可以说都是如此。多:你用两类人的两种性格:刚和柔。试问那你为什么不把刚柔并济集中在一个人身上呢?杂:生活中的存在很多刚柔并济,但是如此的堆砌的目的是什么。正如你的文章题目,你只是想要写刚和柔的哲学概念吗? 刚和柔的确是一个很好的话题,我的建议是你将刚和柔集中在一为诗人(词人)身上。比如李清照,你在文中也写了关于她的刚和柔,可以根据这么一个小点扩展。当然你写武警战士也是可行的。刚与柔老子和他的老师商容有一段经典的对话,商容生命垂危的时候,老子来到他的床前问候说:“老师,您还有什么要教诲弟子的吗?”商容张开嘴让老子看,然后说:“你看我的舌头还在吗?”老子大惑不解地说:“当然还在。”商容又问:“那么我的牙齿还在吗?”老子说:“全部落光了。”商容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老子说:“你明白这是什么道理吗?”老子沉思了一会儿说:“我想这是过刚的易衰,而柔和的却能长存吧?”商容点头笑了笑,对他这个杰出的学生说:“天下的许多道理几乎全在其中了。”从这段对话中,我们不难明白一个道理:刚易衰,柔长存,刚柔并济才相宜。具有刚强的性格是一件可喜的事,但太坚硬的东西容易折断。应该说,刚柔并济的“弯而不折”,要比刚烈不阿的“宁折不弯”理智得多,也智慧得多。过于刚烈的人,很容易碰壁,很容易受挫,很容易受伤。而柔和的人就不同了,尤其是柔中有刚,刚中带柔的人,更容易获得成功,更会少走弯路。因为柔和的人懂得忍让。忍让不能不说是一种难得的美德。忍让不是放纵,也不是迁就,而是一种做人的策略。只有能吃亏的人,才有忍让的胸襟。忍让是无损大局时的灵活通融,是无害原则时的不计输赢。以一忍而换来两乐,吃亏又何尝不是一种福气?!柔和的人知道说服自己。人若没有说服自己的能力,也就没有承受各种负荷的能力,因为连自己的心绪都无法调理的人,又怎能驾驭得了自己的命运?柔和的人知晓给自己留有余地。一个人说话办事,应该为自己留有余地。留余地其实是一种解救自己的方式,话不说死,事不做绝,等于为自己留了一条退路。退一步是为了进三步,从这个意义上说,留了余地也就是选择了明智。柔和的人更懂得如何妥协。妥协是人生的又一门艺术。没有妥协,人与人之间就无法交往,社会也就无法进步。在很多时候,妥协并不是“没骨气”,不是消灭自己,而是保存自己,甚至发展自己。因此,我们可以这样归纳:懂得妥协的人,才真正懂得生活!这是舌与牙给我们的启示,也是刚与柔的辨证法。 刚与柔一般表述阳刚与阴柔,是一组对立统一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审美范畴,往往用来评价不同风格的文艺作品的艺术美。阳刚包括雄浑、豪放、壮丽、劲健等壮美风格,在语言上表现为雄伟劲直,在情感上表现为激烈奔放;阴柔包括修洁、淡雅、柔和、飘逸等柔美风格,在语言上表现为温柔徐婉,在情感上表现为含蓄绵密。 文艺美学中的阳刚与阴柔思想是在前面所说的中国古代哲学中阴阳之道的基础上形成的,认为与天地万物一样,人所禀赋的气(包括气志、情性和才性)也有阴阳刚柔之分,哪方偏胜,人的个性气质就偏向哪方,从而形成相应的或是阳刚或是阴柔的创作个性,决定其作品的风格特色,因此艺术美就有阳刚与阴柔两种类型。刘邵在人物志中把人物分为12个类型:强毅、柔顺、雄悍、惧慎、凌楷、弘普、狷介、休动、沉静、朴露、韬谲,基本上是以阴阳刚柔为指导思想划分的,其中强、雄、凌、弘、动、露等属阳刚,柔、慎、博、狷、静、谲等属阴柔。人物的品藻反映到文艺作品中就表现为作品的风格。刘勰曾有综合的论述:“一曰典雅、二曰远奥,三曰精约,四曰显附,五曰繁缛,六曰壮丽,七曰新奇,八曰轻靡。”(文心雕龙体性这八类中又可分为两两相对的四组:“雅与奇反,奥与显殊,繁与约舛,壮与轻乖”这四组又可明显归为两大类:雅、显、繁、壮为阳,奇、奥、约、轻为阴。他还说:“刚柔以立本”,把刚柔看成文艺作品的根本。清代桐城派文论家姚鼐在复鲁契非书中认为,属于阳刚之美一类的如挚电流虹;属于阴柔之美如烟云卷舒,温文而出。他还进一步阐明了二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鼐闻天地之道,阴阳刚柔而已。文者天地之精英,而阴阳刚柔之发也。惟圣人之言,统二气之会而弗偏。然而易、诗、书、论语所载,亦间有可以刚柔分矣。值其时人,告语之体各有宜也。自诸子而降,其为文弗有偏者,其得于阳与刚之美者,则其文如霆,如电,如长风之出谷,如崇山峻崖,如决大川,如奔骐骥;其光也,如杲日,如火,如金谬铁;其于人也,如冯高远视,如君而朝万众,如鼓万勇士而战之。其得于阴与柔之美者,则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如沦如漾,如珠玉之辉,如鸿鹄之鸣而入于寥廓;其于人也,谬于其如叹,邈乎其如有思,暖乎其如喜,秋其如悲。”人所禀之气虽然有刚柔之分,偏胜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刚与柔是对立统一的,两者相反相成,必须调剂为用,刚柔相济。偏于阳刚的人用阴柔来调剂,才有利于创造阳刚之美;偏于阴柔的人用阳刚来调剂,才有利于创造阴柔之美。完全缺乏某一方,不可能创造出美的作品。姚鼐在海愚诗钞序里还说:“苟有得乎阴阳刚柔之精,皆可以为文章之美。阴阳刚柔并行而不容偏废,有其一端而绝亡其一,刚者至于偾强而弗戾,柔者至于颓废而闇幽,则必无与文者矣。” 章学诚在文史通义质性中也指出:“若夫毗于阴者,妄自期许,感慨横生,贼乎骚者也;毗于阳者,猖狂无主,动称自然,贼乎庄者也。”这段话与姚鼐所说的意思大致相同,说明要创造出理想的风格美,就必须以刚柔相济为手段。 由于受到中国儒家崇阳抑阴思想的影响,在中国古代文艺思想和文艺创作中,人们往往把阳刚看得比阴柔要高,倾向于推崇阳刚之美。姚鼐海愚诗钞序还说:“其在天地之用也,尚阳而下阴,伸刚而绌柔,故人得之亦然。文之雄伟而劲直者,必贵于温深而徐婉。”管同与友人论文书:“与其偏于阴也,则无宁偏于阳,何也?贵阳而贱阴,信刚而绌柔者,天地之道,而人所以为德者也。圣贤论人,重刚而不重柔,取宏毅而不取巽顺。夫为文之道,岂异于次此乎。”(转引自王世德:美学词典第236页,知识出版社,1986)中国古代的文学批评也多是赞誉和推崇阳刚之美。反映在文艺创作实践中,人们往往比较喜爱具有阳刚之美的风格的作品,俊逸超迈、辞气慷慨的“建安风骨”,雄浑壮阔、昂扬奋发的“盛唐气象”,豪放飘逸的李白,沉郁顿挫的杜甫,唱“大江东去”的苏东坡,吟“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的李清照,这些闪耀着阳刚壮美光彩的诗歌及其诗人,在中国文学史树起了一座座令人景仰的丰碑。在中国词学史上,一直有豪放与婉约两种风格的争论,尽管“词主婉约”的大有人在,然始终不及主豪放的人多势众。这样的审美选择是有道理的,当然,我们反对过分地赞誉阳刚贬低阴柔、重阳刚轻阴柔的观点和态度,认为对于两者不宜随意分轩轾,更不应该互相替代或轻此重彼。因为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是属于两个互为表里、对立统一的美学范畴,其不同的美学特征可以满足不同审美情趣的人的欣赏需求,作为两类风格迥异的艺术形态,也是繁荣文艺所必要的。1.材料作文:生活的标签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狮子醒来发现自己的尾巴上挂了张标签,上面写着“驴”,编号、日期、鲜红的公章、签名一应俱全。他想不能自行摘掉,得合法地摘下这标签。他先是愤怒地质问驴子和狼等动物:“我是不是狮子?我怎么会是驴?我从来不吃草!”动物们众说纷纭:“依照法律,我看你是一头驴子。”“你的外表,无疑有狮子的特征,可具体是不是狮子我们说不清!”“你倒不是驴,可也不再是狮子!”狮子变了口气,低三下四,求这个作证,向那个解释,同情狮子的不少,但谁也不敢把那张标签撕去。憔悴的狮子变样了,为这个让路,给那个闪道。终于有一天,从狮子洞里忽然传出了“呃啊”的驴叫声。 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不少于800字。写作导引:这则狮子与标签的寓言,耐人寻味,发人深思。这个充满悲剧色彩的寓言告诉我们,狮子受标签所累,最终异化为驴。其实,人何尝不是如此,人们往往也是被社会、集体、个人贴上荣誉、地位、职称、学位、权势等标签,有的能够正确对待,有的则被束缚,结局迥异。只要围绕这些进行思考,就能够化难为易,写出一篇立论深刻、行文流畅的文章来。根据材料,文章的立意有两个基本的方面可供选择:一是从“狮子”(即自我)的角度看,应该怎样对待别人强加给我们的“标签”,在荣誉、地位、权势的标签下,不要迷失自我,不要忘乎所以,要认识到自己仍是社会生活中普通的一员,这种标签是社会对自己贡献的肯定,是对自己的鼓励和鞭策,自己应该更加努力地回报社会、贡献力量。在“指责”“诬陷”“罪名”等灰色的标签下,要有坚持真理的勇气,心胸开阔,不向环境屈服,不被社会异化;二是从狐狼豺狗等动物的角度看,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不迷信权威,不惧怕权势,更不对别人乱贴不良的标签,因为,它将摧毁别人的自信和面对生活的勇气。2.命题作文:圆梦以“圆梦”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定立意,自选文体。写作导引:这是一道命题作文,构思时必须明白,由梦的本义延伸到希望、目标等。若没有吃好之梦,人类还在茹毛饮血;没有穿好之梦,人类现在还围着树叶;没有速度之梦,便不会有马车、汽车、火车等问世;没有飞翔之梦,便不会有飞机、飞船遨游天空;没有求知之梦,便没有今天灿烂的文化传承由此可见,这里的梦应该是美梦,而非噩梦。 圆梦也有着广阔的背景:人类早期的许多“梦”,如今已成为现实。自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也圆了许多前辈先贤的梦,如三峡大坝全线建成,青藏铁路建成通车,“嫦娥一号”奔月成功。为此既可以抒写个人的奋斗历程,又可以赞美科技的力量、祖国的成就等;既可以围绕如何圆梦来写,又可以通过叙事表达自己圆梦的过程或圆梦时的感慨。既可以写自己克服重重困难,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成功,又可以歌颂只为百姓梦圆抛却一生名利的奋斗者。更可以变换主体视角,由小草的圆梦表现当今环境污染严重这一普遍现实。但写作时必须明白以下几点:1.圆梦的过程是个持久的过程,它必须被付诸行动。2.梦是心灵的思想,是我们的真情,我们必须有梦,这样才能圆梦。3.一个有事业追求的人,可以把“梦”做得高些。虽然开始时是梦想,但只要不停地做,不轻易放弃,就能圆梦。4.圆梦的过程是艰辛的。梦想无论怎样,总潜伏在我们心底,使我们的心境永远得不到宁静,直到这些梦想成为事实。文体上既可以是议论文,也可以是记叙文,还可以写成其他文体。3.话题作文:做好手上的事情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士兵突击是去年热播的电视连续剧。其中,许三多可以说是个“在卑微中伟大”的赤子。他“明明是个强人”,却“天生一副熊样”。他是一个很简单的人,却活得很精彩,活得很有意义。无疑,他是一个成功人士,因为他懂得珍惜机会。就像高连长说的那样“最重要的是先做好手上的事情,我这两天刚接触一个人。每做对一件小事就被他像救命稻草一样抓着。有一天我一看,好家伙,他抱着的已经是让我仰望的参天大树了”。试想,我们有几个人能像许三多那样做到这一点?在这个信仰缺失的年代里,很多人更多的是在炫耀自己的智商,而忽视做好手上的事情。 请以“做好手上的事情”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1.题目自拟。2.立意自定。3.文体自选,但文体特征要鲜明。写作导引:可以引导学生这样思考:什么事该做,什么事能做;先做好必须做的事,再做想做的事。“做好手上的事情”其实立意指向很明确,关键是回答为什么要“做好手上的事情”,怎样“做好手上的事情”,并且还要明确“手上的事”是正在做的事情还是职责以内的事情。文章中心应紧扣“做好该做的事情”或“做好正在做的事情”等观点。“做好手上的事情”不能够完全等同于“从小事做起”。如果只从“小事”立意,通篇谈小事,文章就不可能成为优秀作文;如果谈“积累”“小与大的关系”“平凡与伟大”“珍惜与成功”等,文章就不能说是立意成功的文章。该话题最适合写成议论文。4.命题作文:非走不可的弯路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在人生的路上,有一条路每个人非走不可,那就是年轻时候的弯路。不摔跟头,不碰壁,不碰个头破血流,怎能锻炼出钢筋铁骨,怎能长大呢?请以“非走不可的弯路”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定立意,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写作导引:“非走不可的弯路”,从短语形式和内容来看,充满了人生的哲理思考。形式上是一个偏正式短语,体现了一定的限制性;内容上“弯路”前面加了“非走不可”这一定语,强调了人生的弯路是每一个人所必须经历的,突出了生命的必然过程。所以,在选材立意时一定要认真审题,并注意题目中的两点含义。对“弯路”内涵的理解与诠释。“弯路”的本义是弯曲的、不直的路。因此,题目中的弯路是一个比喻,它指工作、学习等不得法而多下的功夫。所以,“弯路”指的是人在成长过程中因主观失误而造成无法弥补的令人痛心的过错。对“非走不可的弯路”内涵的理解与诠释。“非走不可的弯路”表示事理和情理上的必要性、必然性。人生或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失误每个人都会犯,只是或大或小而已。但正是一次次的失误,让我们吸取教训,即材料所述“练就好筋骨”,帮助我们走向成功。在构思行文时一定要确定好文题的表述对象,文题中心成分“弯路”为我们提供了较广阔的写作空间。从写作内容看,它首先是一个人尤其是一个年轻人在追求理想,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在不断成长、走向成熟的过程中所做的各种积极的努力、探索、尝试,尽管由于自身年轻的局限,这种努力、探索、尝试可能暂时以失败告终。这样的努力、探索、尝试又何尝不是一种弯路?其实,一个家庭、社会、国家乃至整个人类也都会“摔跟头,碰壁,头破血流”,如家族曾经的衰落、国家的动荡,十年“文革”,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些曾使社会发展或整个人类的文明进程受到阻碍的现象又何尝不是“弯路”呢?5.话题作文:偶然与必然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英国剑桥大学有这样一个传统就是在剑桥大学的校园里,随处可见一叠叠摆放整齐的白色小纸片,餐厅有,教室有,操场有,走廊有,甚至厕所里也有。原来,这是为所有爱思考的人提前准备好的当灵感突至,你只管用这些小纸片把它记录下来。 啊!怪不得诺贝尔奖格外青睐剑桥。这迷人的青睐不是偶然,而是必然。请以“偶然与必然”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2.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3.不少于800字。写作导引: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选好角度,让立意有深度。“偶然与必然”二者具有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和转化的辩证关系。我们可以想到:必然与偶然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必然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决定事物发展方向,偶然伴随着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事物的发展。种瓜得瓜,必然。但种瓜没有得到瓜,是偶然。有心栽花花不开,是偶然,无心插柳柳成阴,是必然。当然,我们也可以想到:偶然中包含必然的因素,必然中也有偶然存在。在一定条件下,偶然和必然可以相互转化。总之,写作时,我们就得选好一个适合自己写作的角度,既照应话题,又照应题目,使得文章立意有深度。(2).言之有物,让内容更充实。要使文章有实实在在的内容,给人一种厚重感,就需要我们在作文中用好素材,分析好事例。首先,举例要具体。其次,举例要典型,恰当,要具有时代特点,具有思想性、启发性和教育意义,要举那些能够说明问题的事例。第三,我们要紧密联系话题内容,对事例加以分析,使事例的意义更为深刻、突出。(3).形象表达,让语言更生动。生活中的一些偶然都是有其内在的必然,这就是我们要抓住的感悟点。抓住这样的感悟点,用文学的语言描述,生动形象地加以表达,画龙点睛地进行议论。 6.命题作文:泪水洗礼的财富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泪水是真情的流露,或喜或悲;泪水是生命的圣水,洗涤灵魂,滋润心田。痛苦失意时,泪水驱散郁闷,寻回迷失的信念;幸福成功时,泪水是芬芳的花朵,昭示着花开前的曲折,延续着幸福与成功!透过泪水,感悟真实人生,感悟真、善、美。懂了泪水,就拥有了人生最大最真的财富。 以“泪水洗礼的财富”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800字,立意自定。写作导引: (1)要以真情动人。从平凡生活中去领悟美,去抒发真情实感,表达要自然,切忌矫揉造作。要融情于事、融情于物,将真情渗透于文章的字里行间。(2)要“尺水兴波”。记叙文中,人物的活动不是单一的几个动作、几句话语,事情的叙述也不宜风平浪静,不然,文章就会显得清汤寡水。(3)要有细节描写。细节描写要逼真,刻画人物形象要丰满,使读者能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通过描写,做到生动形象。(4)要以感悟点睛。通过写人记事,写出美好的人性。适当的议论和抒情,写出生活的感悟,使文章有新意,有深度,有“亮色”,形成“点睛之笔”。7.话题作文:留个缺口给别人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一位著名企业家在作报告,一位听众问:“您在事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请问,对您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企业家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他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圈,只是没有画完整,留下一个缺口。他反问道:“这是什么?”“零。”“未完成的事业。”“成功。”台下的听众七嘴八舌地答道。 他对这些回答不置可否:“其实,这只是一个未画完整的句号。你们问我为什么会取得辉煌的业绩,道理很简单我不会把事情做得很圆满,就像画个句号,一定要留个缺口,让我的下属去填满它。”请以“留个缺口给别人”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作导引:从这则材料来看,留个缺口给别人,并不是说明自己的能力不强。实际上,这是一种管理的智慧,是一种更高层次带有全局性的圆满。给猴子一棵树,让它不停地攀登;给老虎一座山,让它自由生活。也许,这就是企业管理用人的最高境界。这个道理可以由企业管理的层面大而化之,推广到做人、做事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生活中总有这样的人:无论做什么事情,自己往往大包大揽,不肯给别人机会,结果扼杀了合作者的创造性,拆掉了别人发展和创新的舞台,事情也未必就做得圆满完美。殊不知,每个人的潜力和创造性一旦爆发出来,都会是一座火山,其能量不可低估。这个话题,我们也可以联系当前的教育现状来写,家长、教师总是不放心学生,不相信学生,数十年如一日地做着学生的“保姆”,结果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高分低能的“人才”。他们只会“纸上谈兵”,根本适应不了现代化建设和时代的需要,这和国外先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