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wd.八年级体育与安康教案第一课时教学内容: 合理安排锻炼时间 教学目标: 1.一天中各个时段体育锻炼的优缺点 2.两个不适宜锻炼时间 3.一般来说对比适宜的锻炼时间为0.51小时 4.超量恢复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在什么时间锻炼好 人们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应根据个人的生活习惯、身体状况或工作性质而定,但就多数体育锻炼者来说,体育锻炼的时间多安排在清晨、下午和黄昏。不同的锻炼时间有不同的特点,练习者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锻炼时间。 1、清晨锻炼 优点: 由于清晨的空气新鲜,早锻炼有助于体内的二氧化碳排出,吸入较多的氧气;有利于体内新陈代谢的加强,提高锻炼的效果。 清晨起床后大脑皮层处于抑制状态,通过一定时间的体育锻炼,可适度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从而有利于一天的学习与工作。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多有这样的体会:如果清晨不进展体育锻炼,一天都觉得无精打采,提不起精神。 早锻炼时,凉爽的空气刺激呼吸道黏膜可增强机体的抵抗力,以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不易发生感冒等病症。所以有人说:“早晨动一动,少闹一场病。 缺点: 由于清晨锻炼多在空腹情况下进展,所以运动量不能太大,时间也不宜太长。否则,长时间的运动会造成低血糖,不仅会影响锻炼的效果,而且会使身体产生不适。另外,对于工作学习紧张和习惯于晚起的人来说,没有必要每天强迫自己进展早锻炼。 锻炼时间: 不能说越早运动越有益。终究应在什么时候开场晨练还要因人、因地、因季节的不同而异。一般来讲,夏天在五六点钟,冬天在六七点钟进展晨练对比适宜。 2、午后锻炼 午后锻炼适合有一定空余时间的人,也对比适合大、中、小学的师生。下午进展一定强度的体育锻炼,不但可以增强体质,而且可以使身心得到调整。下午进展体育锻炼时运动强度可大一些,青年学生可打球、做游戏;老年人可打门球、跑步等。 3、黄昏锻炼 黄昏进展适当的体育锻炼,既可以健身强体,又可以帮助机体消化吸收。黄昏运动的主要形式为散步,北方一些地区的民众有时也在黄昏进展集体扭秧歌活动。但晚饭后1小时方可进展体育活动,时间一般不要超过1小时,运动强度也不可过大,心率应大约控制在120次/分钟,黄昏锻炼和睡觉的间隔时间要在1小时以上,否则会影响夜间的休息。 4、几个不宜运动的时间 进餐后。这时参加运动会造成血液流向四肢,阻碍胃肠的消化,时间一长就会导致疾病。体弱者还会引起餐后低血压。 阳光暴晒下。中午前后,烈日当空,气温较高。除游泳外忌在此时锻炼。夏季阳光中紫外线特别强烈,人体皮肤长时间被照射,易发生灼伤。 二、锻炼多长时间为好 1、要保证一定的时间 为了保证 基本的锻炼效果,每天锻炼的时间应至少在1小时左右。 在运动强度与运动时间之间出现矛盾时,应首先考虑运动时间。 如果每天锻炼不能保证1小时,可以采取化整为零的方法,即每次锻炼10分钟,每天锻炼假设干次。初次参加体育锻炼或身体机能较差者,亦可采用此方法。 2、锻炼时间不宜过长 保证足够的锻炼时间不是说每次锻炼的时间越长越好,锻炼时间的长短也要科学合理。 不管从事什么强度的体育锻炼,锻炼时间不要超过2小时。 每次运动时间以多长为宜,要根据每个人的体质、运开工程、运动强度等而定,不能一成不变。一般情况下,每天锻炼0.51小时效果为最好。 3、锻炼要有合理的间歇 在锻炼身体的过程中,重复练习之间的合理休整是提高锻炼效果的有效方法。运动要消耗体力,运动后休息时才会补偿消耗并获得“超量恢复。所以,一次运动的时间不宜过长,而应该有间歇,但是间歇时间也不能过长,如果间歇时间过长,运动后的“超量恢复会变成“超量消耗,同样难以取得应有的运动效果。 教后感:第二课时教学内容: 体育课课堂常规 教学目标: 使学生知道中学体育课的常规要求,更好地进展体育课的学习。 教学步骤: 一、课前常规: 1、教师应整理好着装,注重仪表,提前到操场准备上课。 2、认真写好教案,准备好器材,规划好场地。 3、向体育委员、小组长布置上课内容,提出有关要求。 4.上体育课时,学生应提前1分钟到指定地点等待教师并准备上课,体委应带着局部同学协助教师准备场地,器械。 5、学生一律穿运动服、运动鞋上课,不准戴帽子、手套、围巾。严禁携带小刀、笔、证章等物品。 6、凡因病、事等未能到校上课的学生,一律由体育委员向教师说明情况,记入考勤。 7、体育课需请假的学生,应向任课体育教师说明,教师视其情况安排见习或适当活动。 8、值日生按教师要求,将器材安放在规定的位置。 9、轻病假和女生例假,必须随课见习,并由教师安排适当活动。 10、上体育课必须穿运动服、运动鞋(包括见习生)。 11、上体育课时,学生应精神饱满尊敬教师团结合作,积极进取,认真听课,刻苦学习,积极主动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教师据此评定学生课堂表现分。 二、课上常规: 1、上课铃响后,体育委员按教师指定位置,迅速集合队伍。 2、体育委员报告出勤情况。师生问好。教师宣布课的内容和要求。 3、学生迟到需喊报告,经教师允许前方可入列。 4、学生按教师要求刻苦锻炼,不擅自离开场地。 5、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体育考核标准,不弄虚作假。 6、教育学生注意安全,防止事故发生。 7、总结本课情况,布置课下练习,安排归整器材。 三、课后常规 1、分析本课情况,写好课后小结。 2、能认真完成课外体育作业。教后感:第三课时教学内容: 短跑的动作方法。 教材分析: 教材中的彩图详细介绍了短跑的动作方法。 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短跑的动作技术和锻炼方法,开展短跑能力。 2、培养学生不怕吃苦、顽强拼搏的精神和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 教学重难点: 学习并掌握短跑的动作技术。 教学准备: 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博尔特图片和他打破男子一百米跑世界纪录的视频导入新课。 二、短跑简介: 短跑属于极限强度运动,短跑是在规定的跑道上跑完规定的距离,并以最先跑到终点取胜的运开工程。 短跑比赛包括100米、200米、400米。 三、短跑的动作方法: 1、起跑: 起跑的任务是使身体迅速摆脱静止状态,为起跑后的加速跑创造条件。在短跑比赛中运发动必须采用蹲踞式起跑,必须使用起跑器。安装起跑器目的是使脚有结实的支撑,形成良好的用力姿势,有利于起跑和起跑后的加速跑。 (1)各就位: 听到“各就位口令后,做几次深呼吸,轻松地走或跑到起跑器前,屈体,两手撑地,有力腿在前,两脚依次蹬在起跑器上,后腿跪在地面上;后腿 膝盖和前脚足弓在一条线上,后腿膝盖和前脚足弓之间有10厘米的距离;两手拇指相对,其余四指并拢,虎口向前,两手约与肩同宽撑于起跑线后,两臂伸直,肩微移超过起跑线;颈部自然放松,两眼视前方半米处,注意听“预备口令。 (2)预备: 听到“预备口令后,平稳抬起臀部,稍高于肩,身体重心前移,前腿大小腿夹角约为90度,后腿约为120度,后边支撑腿稍抬,臀部和肩平或者稍高于肩,但是后边腿要弯曲,不要伸直,两眼视前方三米处,注意听枪响。 (3)鸣枪: 当听到“枪声时,两手迅速推离地面,两臂用力前后摆动,两腿迅速蹬离起跑器。后腿以膝领先沿着地面迅速向前上方摆出,用前脚掌扒地,同时后腿要把髋、膝、踝三关节充分蹬直,把身体向前送出。做到起跑时反响快、蹬摆快、第一步落地快。 2、起跑后的加速跑 起跑后的加速跑是从蹬离起跑器到途中跑开场的一个跑段,一般为30米左右,它的任务是尽快加速到达自己的最高速度。 腿蹬离起跑器后,身体处于较大前倾姿势,为了不使身体向前摔倒,继续加速,要积极加快腿与臂的摆动和蹬地动作,保持身体平衡。 跨出第一步时,着地脚由前脚快速过渡到脚趾位置。保持身体前倾。恢复阶段,较低的一条腿与地面保持水平。每步的步长和频率都要增加。20-30米后,躯干逐渐抬起。 3、途中跑 途中跑任务是继续发挥和保持最高跑速,起跑后的加速跑完毕即进入途中跑。一个单步由后蹬和前摆,腾空,着地和缓冲几个局部组成。 (1)后蹬和前摆:后蹬是推动人体向前的重要的动作阶段。当身体重心移动支撑垂直面时,支撑腿开场积极有力后蹬。支撑腿和摆动腿的协调配合是途中跑技术的关键,正确完成蹬摆技术,对身体上下波动起着重要的作用。 (2)腾空:腾空是支撑腿完毕后蹬离地面,进入无支撑状态。腾空期是从足尖离地后开场,支撑腿的大腿随着蹬地后的惯性,使膝关节折叠屈曲,同时,还伴随着另一条腿抬大腿的屈髋关节动作,形成前摆姿势。 (3)着地和缓冲:腾空完毕后,摆动腿积极下压,用前脚掌有弹性地着地。然后迅速屈膝屈踝缓冲,随着跑动的惯性,摆动腿大小腿折叠,迅速向前摆动并与支撑腿靠拢。 4、终点跑 终点跑是全程跑的最后一个阶段 ,尽力保持途中跑的高速度跑过终点。终点跑的技术,要求运发动在离终点线1520米时,尽力加快两臂摆动速度和力量,保持上体前倾角度,当运发动离终点线前一步距离时,上体急速前倾,双手后摆,用胸部或肩部撞终点线,跑过终点逐渐减速。 四、到运动场实地练习短跑。 教后感:第四课时教学内容:田径运动概述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田径运动起源与开展,明确田径运动概念以及开展趋势,了解田径运动作用与意义。 教学重点:了解田径运动起源、开展已经锻炼成效,促进学生对田径活动兴趣。 教学难点: 在学习中促进学生自觉参与田径活动学习与锻炼。 教学过程: 一、田径运动的起源于开展 田径运动是人类长期社会实践开展起来的,远在上古时代,人们为了获得生活资料,在和大自然及禽兽的斗争中,不得不走或跑相当的距离,跳过各种障碍,投掷石块和使用各种捕猎工具。在劳动中不断的重复这些动作,便形成了走、跑、跳跃和投掷的各种技能。随着社会的开展。人们有意识地把走、跑、跳跃、投掷作为练习和比赛形式。 公元前776年,在古希腊奥林匹克村举行了第一届古奥运会,当时唯一的比赛工程是192.27米跑,从那时起,田径运动为正式比赛工程之一。1894年,在法国巴黎成立了现代奥运会组织。1896年在希腊举行了第一届现代奥运会,在这届奥运会上田径的走、跑、跳跃、投掷等工程,被列为大会的主要工程。至今已举行的各届奥运会上,田径运动都是主要比赛工程之一。 19世纪下半叶,田径工程传入我国。1890年,上海圣约翰书院举行以田径为主的运动会,是我国最早的一次田径比赛。1922年,北洋政府公布“学制规定田径工程为学校体育的主要教学内容之一。1923年,正式把体操课改为体育课。新中国成立后,历次公布的体育教学大纲包括2001年公布的体育与安康课程标准,均把田径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之一。 二、田径运动的概念 田径运动是人类长期社会实践开展起来的,包括男女竞走、跑跃、投掷四十多个单项,以及由跑跳、跳跃、投掷局部工程组成的全能运动。以时间计算成绩的竞走和跑的工程,叫“径赛。以高度和远度计算成绩的跳跃、投掷工程叫“田赛,田径运动是径赛、田赛和全能比赛的全称。国际业余田联将田径运动定义为:田赛、径赛、公路赛跑、竞走和越野赛跑。 三、田径运动对促进学生身心安康的意义 1、促进生理机能的改善 通过田径活动使人体获得大肌肉活动的体念,促进人体形态的正常开展,内脏器官机能的完善和肌肉-神经系统功能协调开展。通过各工程练习,开展快速跑能力与有氧耐力,开展弹跳力和肌肉力量,提高抗疲劳能力。还能使知觉更加敏锐、准确,记忆力和判断力得到开展,提高工作效率,保障生活中的安全。 2、促进心里安康开展 通过田径活动,在活动与比赛中体念剧烈的情绪,在体育活动中学会控制情绪,正确对待对待活动中的得与失,正确对待比赛中的胜与败,培养高尚的体育情操。在活动中体验成功,感受喜悦,增加自信。培养顽强刻苦、勇敢拼搏的体育精神,养成抑制困难的坚强毅力。 3、培养团结合作精神 体育活动是最能培养团结合作精神的。合作跑、障碍跑、团体赛等都能培养学生不同的情感体验。通过合作活动,提高学生的集体精神,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合作。遵守公平竞赛的体育精神,培养积极、协作、乐观、有责任感、自治自律的态度。 四、田径知识拓展 1、新中国田径 新中国成立后,我过田径与世界田径的差距迅速缩小。1953年起,每年举行大规模田径比赛。1956年,跳高运发动郑凤荣以1.77米打破了当时1.76米的世界纪录。六十年代有10个工程。进入了世界前10名。1983年,在上海举行的第五届全会上朱健华以2.38米创造了他自己保持的2.37米的世界纪录。同年,徐永久以45134的成绩创女子竞走世界纪录,成为我国第一个在世界比赛中获得冠军的田径运发动。90年代随着马家军的崛起,创造了一批女子中长跑世界纪录,王军霞还赢得了“亚洲神鹿的称号。刘翔是中国新一代田径的代表。 2、世界田径开展格局美国是田径大国,欧美几乎独霸田径。但也出现多元化开展,个别国家也有占据一席之地,非洲地区中长跑与障碍跑有一定的希望。女子工程开展有男子化趋向。科学化训练与职业化特点国家突出。世界更加呼唤公平竞赛,大力打击田径比赛中使用兴奋剂行为。 3、田径是运动之母 古话说得田径者得天下,是有道理的。田径是奥运会最大的体育竞赛工程。使得各个国家都很重视。都在大力开展田径运动。奥运会的田径比赛更是最高荣誉的田径比赛。成为田径开展的主动力。 4、田径是学校教学活动主要内容之一 田径是学校课堂教学主要内容,也是其他运开工程的根基。学校每年举办一次田径运动会(我校已经举办25届),每年组织中长跑比赛(我校已经举办17届)。每年参加市里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并取得不错成绩。校田径成绩记录(略)。 5、我学校一直是市体育传统学校,2011年被评为市体育特色学校。发扬与推广田径运动,我们任重而道远。 思考与练习 一、中国田径对世界田径有哪些奉献? 二、田径运动开展的动力是什么? 三、谈谈你本人对田径运动的看法? 板书: 一、田径运动 1、起源 2、开展 二、田径运动概念 田径运动 田赛 竞赛 全能运动 三、田径运动对促进学生身心安康的意义 1、促进生理机能的改善 2、促进心里安康开展 3、培养团结合作精神 四、知识拓展 五、作业教后感:第五课时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进一步建设脚内侧踢、停球技术球动作概念。 2、技能目标:稳固提高脚内侧踢、停球技术动作和对球的控制能力、支配能力,开展灵敏、速度耐力等身体素质。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敢、机智、果断、胜不骄、败不馁的优良品质和团结一致、密切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脚内侧踢、停球-准确的脚型及触球的部位、力量。 难点:脚内侧踢、停球技术-协调配合和脚对球的控制掌握能力。停球时伸脚提前量和及时后撤的掌握。 三、教学策略: 本课的教学指导思想主要采用教师启发指导,学生反复练习的教学策略,开展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运用灵活多变手段,做到身心结合,努力到达教学目标。 全课的组织构造不拘泥于过分的统一规整,而以服务练习与教学为目标,力求合理、紧凑、流畅、新颖。 全课教学的内容及手段,用循序渐进、分解和组合的方式进展教学。 四、教学过程: (一)开场局部(2) 1、课堂常规 2、本课的教学内容目标及要求 (二)准备局部(8) 1、绕操场慢跑(3)学生成两路纵队绕操场慢跑两圈,慢跑时速度均匀精神饱满,队列步调一致。 2、熟悉球性(5) 教师先进展各种方法练习和讲解,然后学生自由模仿创新练习。组织形式为散点。 学生通过各种练习,培养学生的球感和对球的兴趣,改善脚对球的控制能力,进一步热身,同时活泼课堂气氛,为 基本局部做充分的准备。 (三) 基本局部(30) 一、学习脚内侧踢地滚球技术 动作要求:直线助跑,脚尖正对出球方向,支撑脚踏在球的侧方距球15cm左右,大腿外展,脚底与地面平行,脚尖微翘,踝关节紧张,用脚内侧击球的后中部,同推送或敲击的方法将球击出。 重点:支撑脚站位 难点:脚型固定 组织:全班两人一组,每组一球,同时进展练习 教法: 1.讲解脚内侧正面传地滚球 2.给学生做正确示范动作 3.学生练习时,巡回辅导,纠正错误动作 要求:认真听讲解,仔细观察教师示范,明确支撑脚站位。 (1)踢固定球,做脚内侧踢球支撑腿战位及踢球部位模仿练习 (2)两人一球,一人用脚底挡球,另一人做脚内侧摆腿练习 为了进一步建设运球的动作概念,使学生能正确掌握踢球动作,采用了学生散点看教师示范模仿练习,同时教师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特别是身体的姿势、脚型、脚法要正确。着重解决脚对球接触力量、方向、掌握和眼视前方,同时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自主创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控制球和支配球的能力。 二、学习脚内侧接地滚球 动作要点:支撑脚脚尖正对来球,接球腿大腿外展,脚尖微翘,脚底与地面平行,脚内侧迎球。 组织:全班两人一组,每组一球,两列横队,相距五米 二、教法: 1.讲解脚内侧接地滚球 2.教师示范 3.两人一组,队形相距五米,练习传球 练习方法:两人一组,每组一球,一人用脚内侧传地滚球,另一人用脚内侧接球,然后再用脚内侧接球,然后再用脚内侧传球,两人反复练习。 三、教学比赛 组织:分成两对进展比赛 目的是培养良好的观察能力,进攻意识和协作配合能力,善于隐藏自己的传球意图,以及运球假动作新式单个战术行动与提高传接球技术相结合。要求:无球队员跑动、接应要积极,防守队员要密切注意传球队员的行动,抢断、封堵要积极。 通过比赛,进一步稳固和提高脚内侧踢、接球技术,提高传接球的准确性、熟练性以及快速传接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机智果断、胜不骄、败不馁的优良品质和团结一致,密切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 (四)完毕局部(5) 1、配乐伸展放松操(3) 在教师带着下学生通过模仿练习,促使学生消除肌肉的疲劳,身心得到恢复。 2、对本课进展小结,布置收回器材(2) 五、场地器材: 1、场地:足球场一块;2、足球20只,录音机1台 六、预计教学效果: 预计平均心率为:130-135次/分。 最高心率为180次/分,出现在第二十、三十五分钟。 运动密度约为55%,运动负荷为中等稍上。 教后感:第六课时体育足球课教案学段年级教学内容足球:1、个人技术 2、进攻战术:边路下底传中,中路包抄射门教学目标1、 积极参与活动和练习,能在学习中体验乐趣,在运动中展示自我,增强自信。 2、 熟悉球性,稳固和提高对球的控制能力,开展个人技术;了解下底传中的技术要求和动作要领,掌握包抄的时机,培养战术意识。利用室内课让学生观看足球技战术录像,使之建设正确的动作影像。 3、 开展足球专项身体素质,学习利用足球运动锻炼身体的方法。学会与同伴合作,发挥团队精神,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教学程序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体验与探究提示1热身练习1.课堂常规 2.提出分组方案同质分组 3.监视与指导。1. 分组 2. 在组长的带着下进展热身练习。1.充分活动关节和肌肉,逐渐进入运动状态。 2.探究热身练习的主要目的。1. 活动范围:足球 2. 活动方式:分组进展热身练习。2复习个人技术1.提供技术练习的菜单:行进间传接球练习组合;踢定位球;运球射门组合守门员 2.组织练习并提供技术指导。1分组。 2按照练习菜单进展练习并轮换。 3.组交流与讨论。1.体验不同的脚法和踢球力量对球的影响。 2.探究制约自己技术进一步开展的因素是什么1因人而异,因组而异,有所重点地练习某项技术或技术组合 2.重点:针对性强。3复习进攻战术:踢墙式二过一1.提供练习方法:传球跑位结合,接球传球结 2组织分组练习。 3. 组织讨论并讲解、示范1按教师提供的练习方法进展练习。2。讨论、总结练习的效果。 3. 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进展练习。1、 体验合理运用战术获得成功时的乐趣,在运动中增强自信心。 2. 探究若何提高与同伴间的默契配合1.重点:传球准确,跑位及时到位。 2.难点:传跑配合默契,传球具有隐蔽性。4学习进攻战术:边路下低传中,中路包抄射门1.结合学生已有的经历进展讲解、示范。 2.提供练习的方法和方案:四人一组进展练习。3. 提供技术指导并组织讨论和展示。1.分组:四人一组。 2.边路下底传中无防守;中路三人包抄抢点射门。 3. 相互交流,小组讨论、展示。1体验与同伴默契配合获得成功的感觉,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1重点:传球的准确性与针对性;包抄跑位及时;对球的状态判断正确。 2. 难点:在运动中作出正确的判断并及时调整。5专项身体素质练习:下肢力量,腰腹肌力量1提供器材与练习方法:介绍开展下肢力量和腰腹肌力量的假设干练习。 2. 监视与指导。1根据教师的建议进展分组练习。2. 相互交流,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展练习。1体验肌肉感觉,不同的练习方法和负荷对肌肉的刺激程度与效果。 2. 探究适合自己的练习方法。1下肢练习:各种连续跳跃和负重练习。 2. 腰腹肌练习:不同姿势的仰卧起坐练习。6放松练习1介绍放松练习的要领。 2。提供假设干个放松练习的方法。 3. 利用放松练习时间小结本课。1了解放松练习的要领和作用。 2.根据教师提供的方法进展放松。 3.参与小结本课。1体验不同练习对身体放松的效果。 2. 探究适合自己的放松方式。1、养成每次较大运动量的活动之后进展放松练习的习惯。场地足球场器材足球:20个运动负荷教后感:第七课时一、教学设计指导思想 本课以初中新课标为依据,以学生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坚持“安康第一、“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课堂上注重学生的自主学练为主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大局部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能力,开展学生小组合作能力。立足于面向全体学生的开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落实因材施教,区别对待的教学原则,使每个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乐,学有所获。教学中充分发挥评价鼓励机制功能,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进步,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促进学生的全面开展。 二、教材分析 篮球是同学们喜欢的体育工程,其集体性强,具有强烈的对抗性和趣味性,能满足青少年身心开展的需要,对于培养机智,灵活,勇敢顽强,合作精神以及锻炼身体,锻炼意志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运球行进间上篮是篮球技术中的 基本技术之一,也是初学者较易掌握,较为实用的技术,也是中考篮球技能考核内容,对于其它技术的掌握也有衔接作用,掌握了上篮技术可以说为篮球的进攻技术奠定了一定的根基。 三、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初二年级学生。每班约有65人。大局部学生喜爱篮球运动。对篮球活动积极性很高。但对篮球活动的技战术知识了解并不多。本节课复习运球技术,并通过比赛形式加以稳固,同时学习运球行进间上篮技术并采用分层次教学的方法,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四、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运球行进间上篮的学习和练习,开展学生的协调性、灵敏性,提高安康水平,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和终生体育的意识。 2、技能目标:通过篮球运球行进间上篮技术的学习,85%的学生能完成这一技术动作,60%的学生能做出高质量动作,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新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在学练中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精神。五、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运球和运球行进间上篮的动作方法、要领 难点:提高学生的控球能力和运球行进间上篮的节奏 六、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示范法,讲解游戏竞赛,引导启发法和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并通过教师的教学引导,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形成一种互帮互学,自主探究的学习气氛。通过鼓励,放手学生思考、讨论、合作创新以及游戏竞赛到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目的。 七、教学过程 本节课教学过程分为:激发兴趣、热身导入;师生互动、自我展示与评价;身心恢复三个阶段。 (一)激发兴趣,热身导入 1、课堂常规:体育委员整队,师生问好,宣布本课内容、教学目标,并强调安全意识。 2、 复习: 1运球 2传球 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并到达热身的目的。 (二)师生互动,自我展示与评价 1、运球模拟投篮:尝试行进间快速运球接投篮动作,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启发学生思维,探究控球方法,提高控球能力。 2、运球行进间上篮练习 分四组练习运球行进间上篮,体会运球行进间上篮技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自我评价,为今后的自主探究学习,创造学习培养能力。 教师示范运球行进间上篮 小组练习运球行进间上篮 1)近距离运一次球运球行进间上篮 2)中线边线交点自己运球运球行进间上篮 3)自我展示运球行进间上篮(小组推荐动作娴熟同学表演)通过自我展示,让学生自我表现能力得到提高,感受运动乐趣。 (三)身心恢复 1、放松练习 2、教师做课后小结 3、安排课后练习,宣布下课 4、回收器材 通过放松练习消除疲劳,加快身心恢复,师生交流学习心得,让学生自己体会本节课的收获,最后教师做相应(以表扬和鼓励为主)的评价。 教后感:第八课时一、指导思想: 本课努力贯彻“安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表达“以学生开展为本的教学理念,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位学生提供开展时机。做到既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学中通过篮球根基配合教学和合作互助式学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技战术的教学实效性;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互动交流,建设和谐的课堂学习气氛,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以获得成功体验,激发体育情感。 二、教材及学生分析: 1、教材分析: 篮球传切配合是队员之间利用传球和切入技术的一种根基配合,它包括一传一切和空切两种,因其技术简捷、配合明快而具有实效性,所以比赛中经常采用,也非常适合男生学练。传切配合教学单元设计为4课时,本课为第3次课,是在前两次课学习的根基上稳固一传一切配合,并学习空切配合。通过学练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进一步体会传切配合的 基本方法,学会并尝试运用传切配合,同时开展体能,为今后的篮球学习打下根基。 2、学生分析:处于青春期的学生,生长发育非常旺盛,在体能与技能提高的同时,其认知能力特别是观察力、注意力、思维能力也不断增长,具有临场应变和独立判断等能力;但心理开展不成熟、不稳定,特别是意志力还较为薄弱,表现为持续探究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没有完全形成。通过传切配合的学练,既可以提高学生的篮球技能、战术意识和体能水平,又能锻炼其应变能力、协作能力和拼搏精神。本课学生虽具备了一定的心理准备和技能储藏,但组织教学环节仍不可放松,既要突出学生学练的自主性,又要重视对传切配合学练全过程的引领,以不断增进学生技战术意识和分析探究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重点:摆脱对手、加速空切篮下 本课难点:假动作的运用时机 四、教学目标: 1、学会用假动作摆脱对手、空切篮下,理解并体验“空切配合的方法;能运用“一传一切配合进展进攻实战演练。 2、在自主练习和协作配合中增强变速变向能力和灵活应变能力,开展灵敏、速度、力量等体能。 3、积极把握切入时机,敢于进展身体对抗,培养机智灵活、勇敢果断的品质。 4、努力与同伴做好进攻、防守配合,形成团队协作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五、教学流程及策略:开场局部,体育委员整队,检查并报告出勤情况;教师讲解课堂学习目标,提出课堂学练要求,学生迅速集中注意力,进入上课前的准备状态。 准备局部,通过控球练习,集中学生注意力,表达学生运球能力,并到达热身的目的;借助篮球做准备操,熟悉球性并活动各关节;通过原地传接球练习,改良 基本技能,为后续复习和学练传切配合作好准备。 基本局部,采用逐步递进的教学形式。首先以哨声、肢体语言,引导学生复习有固定障碍的一传一切配合练习,通过提示、指挥来标准学生一传一切配合行为;指导学生进展四角传接球练习,提高跑动传接球能力;再复习有学生主动防守的一传一切配合。继而通过展板讲解、示范,学习空切配合,引导学生自由组合,进展分层进展空切配合练习;通过设问、释疑,引导学生自我分析、强化配合技能;再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学生展示、师生点评等方法,促进学生掌握传切配合的 基本方法。最后通过小组教学比赛,尝试应用传切配合,稳固所学技战术,感受篮球运动的乐趣。 辅助教材相应地安排了下肢力量练习。通过矮子篮球赛和“咬尾巴练习,以竞赛和游戏的形式创设良好的学习气氛,调节学生心理,开展下肢力量。 完毕局部,通过学生自己谈课堂学习体会、练习感受的方法,自评互评学习情况和效果。同时通过语言诱导进展心理放松练习,使学生的身心尽恢复平静状态。 六、安全保障和措施:全课以篮球教学一以贯之,因而课堂上易发生身体碰撞、甚至混乱现象,所以,强化课堂组织过程,加强组织纪律和安全教育就显得非常必要。课一开场,指导学生充分做好准备活动,并进展了纪律教育;教学中不断提醒学练要求,强化自律行为;要求学生注意动静结合,注意抬头观看,注意保持练习间距。教学比赛时,要求学生注意身体对抗技巧,跳起落地时注意缓冲;提醒学生合理分配体力,注意控制运动负荷。做好预防工作,防止伤害事故。教后感:第九课时教学内容 1、排球:垫球 2、身体素质 重点 垫球要点:看手势快速、移动反响快、移动快速。 难点: 垫球协调用力,插、压、蹬、送。 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全班建设垫球技术表象,说出若何移动的更快和了解排球的有关知识。 2. 技能目标: a 基本掌握垫球技术,使5060%的学生能协调的自垫5次,开展灵敏与协调能力。 b 提高快速移动的能力,开展腿部力量,培养创造思维能力,训练快速反响能力。 3. 情感目标: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发扬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4. 负荷目标:平均心率130140次/分,课的密度4050% 教学内容 一、开场 1. 整队 2. 导入 3. 明确内容、目标 4. 师生问好 5. 情景:排球比赛五连冠 6. 宣布本课内容、要求 7. 安排见习生 体育委员整队、 快、静、齐 、 集中注意力 、 声音洪亮 、 见习生随堂看课。 二、新课 熟悉球 1. 情景:现我国排球现状,积极健身。 2. 介绍击球的几种方法 3. 巡视指导、参与 用排球玩打猎游戏 模仿练习 自创练习 充分活动各关节 启迪心智 先密集站立,后男女分两组围成圆站立。4 三、模拟排球赛 方法:不使球落地 思考:若何控制好击球的方向 1. 情景:苦练本领,立志再夺冠军 2. 讲解方法 3. 提示:采取哪些方法把球击出 4. 巡视指导、参与 学生自由发挥把球击起 练中想 听哨声停顿 听口令抱团结合8人一组 练习中探索 8人一组围成圆形。4 四、归纳要领 击球部位、移动、用力方向 设疑:为什么控制不好球的方向、落点?若何控制? 1. 典型学生示范 2. 反思归纳 引入最正确学习状态 培养观察分析能力 五、稳固练习 教后感:第十课时一、指导思想: 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本课以“安康第一、以人为本的宗旨,以“自主选择、模仿尝试、合作探究、拓展延伸为教学主线,让学生在学练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新。学练中为每位学生提供表现自己、展现自己的学练空间,让每位学生在学练中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对象:八年级年级 三、教学内容:软式排球下手发球、运球接力比赛 四、教材分析: 软式排球运动属于休闲体育,它具有趣味性强、易学的特点。软式排球运动不仅能锻炼身体、愉悦身心,更能培养学生对排球运动的兴趣。 初中排球教学要求学生了解排球运动的 基本知识,初步掌握垫、传、发球技术和比赛的 基本战术,并在练习和比赛中改善人际关系,培养合作意识,学会尊重对方。 排球下手发球是在一定垫、传球根基上进展的,是练习、游戏到进展排球比赛的重要衔接。发球技术中若何掌握正确的击球动作,解决好用力方向和击球部位是教学的关键。 本课时为单元的新授课,学生初次接触发球,兴趣浓厚,教师充分利用这点进展教学。教学重点:击球手法正确。教学难点:协调力量击球。 五、学情分析: 1、学生心理特点:八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模仿能力强,求知欲望强,因此学生对活动的参与积极性高。 2、运动技能根基:八年级年级学生有一定运动根基,能够较快的掌握运动技能,但学生普遍上肢力量差。 六、设计思路: 激发兴趣、活泼情绪 通过音乐下球操热身,陶冶学生情操,表现学生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用语言直接导入课题:发球。在教师引导下积极尝试各种发球方法,起到活泼情绪、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为以下内容做好铺垫。 合作探究、开展能力 新课程标准以“学生开展为本,要求教师树立学生是课堂学习主人的观念,因此围绕“设疑、探疑、解疑的教学主线组织教学。一、设疑。通过学生尝试发球出现的问题形成本课学习的疑问。二、探疑、解疑。通过练习、游戏、思考、讨论、等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逐渐完成探疑、解疑的过程。 教师为学生提供多种排球游戏方法,给学生多一些思考的时间,多一些活动的余地,多一些表现的时机。在快乐的游戏中逐渐掌握正确技术,在小组的合作中体会团结协作的精神,在分层的教学中体验体育比赛带来得无限乐趣。 稳定情绪、积极评价 集体放松,相互帮助。通过自评、互评等评价手段,让学生对自己的体能、技能、态度、行为等方面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以便发扬长处,弥补缺乏。 七、教学目标: 1、通过软式排球的学习和游戏,使大多数学生初步掌握下手发球的方法,并掌握软排游戏的一至两种方法,到达健身、娱乐作用。 2、积极参与,通过先练后学,先学后教,边教边学的方法,教学和游戏的严密结合,指导学生对发球技术的学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3、培养学生互帮互学、认真好学、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 八、学法指导: 1、采用游戏竞赛学练法: 提高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在趣味性活动中学练 基本动作,提高教学效果。 2、采用讨论学习法:教学过程中组织研究性学习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有意识的让学生自主锻炼,自我检验,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4、采用分层教学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开展。5、运用音乐伴奏,肢体语言对学生实施美育。 九、场地和器材 1、排球场2块。 2、录音机一台、磁带一盒、软式排球41个。 十、安全措施: 1、课前加强安全教育,检查课上所用场地、器材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2、课中注意巡视及时制止不安全动作,并提示学生引以为戒。 教后感: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