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精推细敲课堂点评语

上传人:gui****hi 文档编号:104568245 上传时间:2022-06-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请精推细敲课堂点评语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请精推细敲课堂点评语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请精推细敲课堂点评语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请精心设计课堂点评语特级教师课堂点评语赏析夸美纽斯说过:“教育人是艺术中的艺术,教育人使用的语言是艺术的语言。”教师的语言特别要讲究艺术性,尤其应精心打造课堂点评语(主要指教师对学生品读、分析、答问的评点语言)。因为同样一句话,不同的表达方式,可以催人奋进,也可击跨人的意志。学生的情绪犹如一条弯弯的小河,当微风轻轻地吹起,小河就会跌荡起伏。课堂中的点评语就像丝丝微风,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在心底激起千层浪花。若聆听特级教师的课堂语言,不难发现当学生读书、演讲或答问表现出色时,他们就用赞赏的语言予以表扬;当学生读书提不起精神或答问不如人意时,他们则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运用科学的教育理念,通过恰当的点评语唤起学生读书的欲望或学习的兴趣。纵观特级教师的点评语或如和风细雨,润物无声;或如丝丝微风,沁人心脾。其特点主要有:准确得体,幽默风趣,真诚赞赏,灵活机智。王崧舟、于永正、李镇西、徐善俊等老师堪称典范。一、准确得体 恰到好处特级教师的点评语能根据学生的回答客观、准确地指出学生的长处与不足,既对学生表现出色之处给予肯定,同时又有针对性地给学生提醒与纠正。准确而又得体的点评语不仅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甚至还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特级教师的高明处在于能根据学生的年龄、性格、兴趣等的不同,具有针对性地作出恰到好处的点评。特级教师王崧舟潜心教学研究,构建了“自读感悟开放引导”教学模式。尤其注意运用恰到好处的点评语点拨学生的思路、启迪学生的智慧。他在教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时,将这节课设计为四大板块,在第四板块品读文眼,体悟主旨教学时,王老师在组织全班交流“你是从哪些地方读懂纹丝不动这个词的”时,引出了3个句子,当学生读出3个句子时,王老师是这样点评的:“你从原因的角度读懂了纹丝不动的意思。但是,读课文,光有理解没有感受不行,光有理解没有感情更不行。你得把自己的感受、自己的感情读出来,这才是读书。”(指名诵读此段课文。)“你从后果的角度读懂了纹丝不动的意思。这次作战计划一旦落空,391高地这颗毒牙还能拔掉吗?(学生自由回答。)391高地这颗毒牙不能拔掉,志愿军的战线还能往南推移吗?(学生自由回答。)志愿军的战线不能往南推移,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还能夺取最后的胜利吗?(学生自由回答。)“你从结果的角度读懂了纹丝不动的意思。仔细读读这段话,我们不难发现,这段话中的每个句子、每个词语,都在描写邱少云纹丝不动的感人形象。朗读的时候,你觉得强调哪些词语,才能让大家更清楚、更强烈地感受到这一点?”王老师从三个方面用非常准确得体的语言来点评学生找到的句子,使孩子的思维方向明确了,而且他们还会自觉地非常乐意地沿着老师预设的目标迈进。正是王老师准确得体的点评,让学生自信地读、自主地读、自觉地读。也正是这些准确得体的点评语加上老师明快生动的语言示范,使学生的回答或朗读一次比一次好。二、幽默风趣 寓教于乐苏联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教育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就是幽默。”教师的口语表达形式多种多样,幽默的语言可以使知识变得浅显易懂;幽默的语言可以拉近师生的距离,解除尴尬的气氛。特级教师还能用幽默的点评语令学生对所学知识加深记忆,更好地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不妨让我们来看看被誉为中国苏霍姆林斯基的特级教师于永正的点评艺术。于老师在教授王鲁彦的名篇我爱故乡的杨梅时,小荣读得活脱传神。其他同学一边看书一边听,人人神情专注,个个沉浸在诗情画意之中。“细雨如丝,一棵棵杨梅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没熟透的杨梅又酸又甜,熟透了就甜津津的,叫人越吃越爱吃”“小建最投入。”小荣读完了,于老师扫视了一下全班同学,一字一顿、一本正经地说,“他在边看边听的过程中,使劲地咽过两次口水。”学生们先是一怔,但很快就回过味来,发出一阵咯咯的笑声。继而于老师亲切地点评说:“课文中描写的事物,肯定在他的脑海里变成了一幅幅鲜明生动的画面。我断定,他仿佛看到了那红得几乎发黑的杨梅,仿佛看到了作者大吃又酸又甜的杨梅的情景,仿佛看到了那诱人的杨梅果正摇摇摆摆地朝他走着,于是才不由地流出了哈拉子”一阵更响的笑声过后,于老师郑重其事地接着说:“如果读文章能像小建这样,在脑子里过电影,把文字还原成画面,那就不仅证明你读进去了,而且证明你读懂了。老实说,刚才我都淌口水了,只不过没让大家发现罢了。”这里于老师运用幽默风趣的点评语既表扬了小建,又巧妙地教给学生重要的读书方法边读边想象情节;既使疲劳的学生为之一振,又使课堂气氛很和谐,收到了师生融融乐乐,陶陶然于一堂的效果。德国的海因曼麦说:“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来更能为之接受。”于老师的教学实践充分证明了这确实是真理。有人说幽默是聪明和智慧的表现,也有人把幽默说成是生命中不可少的维他命。愿老师们能开发出富有特色的点评语,让学生在身心愉悦的同时又有一点收获,一点启示。三、真诚赞赏 春风化雨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确实,一句话,一片情。作为学生,他们在课堂上的回答不可能每次都完全正确,这时,大多数老师便以“错了! 请坐。”“不对 ! 谁再来?”这些冷冰冰的语言来否定学生的回答,并期盼其他学生的正确回答。这样往往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特级教师在课堂上能凭借自己的文化底蕴和教育智慧巧用点评语来激励之,唤醒之,赞赏之。2005年3月25日,著名特级教师李镇西教祝福一文时多处运用真诚赞赏的点评语,随意间流露真情,简洁中洋溢智慧,进入了春风化雨的育人境界:“好了,我们来交流一下。”李老师把话题转到课文时说:“我不知道同学们读这篇小说以后,理解到什么程度,感受到什么程度?同学们可以自由发言,你自己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也许鲁迅的作品离我们比较远,我们理解起来会有一些障碍,但不要紧,我想知道在老师没有作任何提示的情况下,你们自己能够读出些什么东西。哪位同学说一说?”平时从不发言的杨晓龙第一个举起了手,李老师热情地鼓励说:“好,请晓龙说说。”杨晓龙说:“读这篇文章我觉得有些话我读不懂,但是我觉得我还是理解了一些作者把事情的发生记叙很详细,描写也很生动,例如人物之间的对话和动作,还有他对人物外貌的描写,都非常好。”杨晓龙的语文成绩不太好,他今天居然能第一个主动发言说出自己的感受,李老师很高兴,对他的发言予以充分地肯定:“说得非常好!的确是非常好!我说他非常好有两个含义,第一,他读懂了结构,他说课文先写出了祥林嫂的结局,然后再通过回忆写祥林嫂的不幸,同时是他还读出了课文中用了许多生动的描写。很好!第二,晓龙原来是不发言的,今天他居然第一个发言,勇敢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说得很好,真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现在小龙变大龙了!呵呵!”全班同学自发地为杨晓龙热烈鼓掌。这也是为李老师高超的点评艺术在鼓掌!学生有这样一个老师和风细雨地赏识自己学习中的点滴成绩,他们还会害怕什么?他们自然会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地投入学习了,自然会争先恐后地发言了,课堂参与的热情也就越高。希望别人赏识是人的本性,赏识使人愉悦,赏识能激发人的潜能,赏识能使人心智开启、灵感涌动。课堂上通过点评语真心实意地表扬学生、赞美学生,学生会给你意外的惊喜和回报。四、灵活机智 “起死回生”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若能精心打造多样、灵活、生动的点评语,定能使学生如坐春风,课堂内也会生机勃勃。特级教师能将有声语和体态语有机结合,将预设语和随机语有机结合,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或突发情况,临时调整原先预设的口语流程,巧妙应对,灵活机智地进行点评。在特级教师的点评语中,徐善俊老师精心打造课堂点评语堪称广大青年教师的引路人。徐善俊老师教赤壁之战有一个精彩的环节:课文学完了,他问学生:“大战结束后,周瑜在庆功会上会怎样向将士总结这次取胜的原因?如果你是周都督,会说什么?同样,曹操也会总结这次大战失败的教训,如果你是曹操,会怎样向部下作总结?”不论哪个班,每次讲到这里,学生的发言都异常热烈。可是,有一次上课,一位小男孩的发言却差一点使徐老师陷入“困境”。这个小男孩说:“我看过三国演义,曹操是个从来不认错的人,他怎么会向部下分析失败的原因呢?”面对此情此景,只见徐老师先是笑了一声,继而表扬这位学生读书用心,然后点评说:“你说得对!咱们就不让曹操开总结会了。但是,你说曹操回去以后,独自一人会不会反省自己?咱们现在就把他的内心话掏出来,行不行?”这一简短的点评,一下子激活了课堂,课堂气氛顿时又活跃起来。学生把曹操的“内省”说得一五一十。听课的老师由衷地鼓起掌来。这掌声是为学生喝彩,也是为徐老师“起死回生”的灵活机智的点评语喝彩。教育心理学要求教师具备敏感、迅速而准确的判断能力,能够随机应变,灵活机智地处置教学中出现的各种情况,特级教师为我们提供了范例。恰当地运用课堂点评语是一种能力,也是一门艺术。当然,点评语不应拘于一种形式,它应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课而异,因发生的情况而异,教师应全身心投入,创造性地对学生进行点评。特级教师们充满魅力的语言虽产生于即兴,但无不根植于深厚的教学功底、良好的口语素养和正确的教育理念,以及那科学、简洁、文明、高雅的语言风格,因此,我们要成功地上好每一堂课,应像特级教师那样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熟练掌握课堂点评技巧。“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只要有心,只要用心,老师们何愁课堂点评语不能妙语连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