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收支与国际收支平衡介绍

上传人:百**** 文档编号:103722440 上传时间:2022-06-09 格式:DOC 页数:174 大小:2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收支与国际收支平衡介绍_第1页
第1页 / 共174页
国际收支与国际收支平衡介绍_第2页
第2页 / 共174页
国际收支与国际收支平衡介绍_第3页
第3页 / 共1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际金融讲义十堰广播电视大学 孟军第一章 国际收支 一、国际收支与国际收支平衡表(一)国际收支国际收支的定义:国际收支指特定时期(一年或一个季度)一国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国际收支所记录的经济实体之间的经济交易在统计上反映为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经济交易。居民是指在该国居住达一年以上的个人和法人,后者包括政府、企业和非盈利团体。国际收支是一种流量概念。流量所反映的是两个时点之间存量的变化额。因此,国际收支只能反映该年资本流入或流出的流量,而并不反映该国在某一时点利用外资总额的存量。 国际收支所反映的经济交易可概括为5种行为:金融资产与商品、服务之间的交换;商品、服务彼此之间的交换;金融资产之间的交换;商品和服务的单方转移;以及金融资产单方转移。(二)国际收支平衡表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定义:一国根据经济分析的需要,按照复式簿记原理对一定时期的国际经济交易进行系统记录的统计报表。国际收支平衡表包括4个基本部分:(1)经常账户经常账户包括货物和服务、收益和经常转移三大项目。1货物和服务项目:包括货物和服务两部分。2收益项目:包括职工报酬和投资收益两部分。3经常转移项目:包括各级政府(官方)和其他部门(私人)两部分经常转移。(2)资本和金融账户资本和金融账户包括资本账户和金融账户两部分。1资本账户:包括资本转移和非生产、非金融资产的收买或出售两项。2金融账户:包括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三项。(3)储备资产储备资产是储备及相关项目的简称,指货币当局(一般为中央银行)为应付国际收支方面的需要而持有的资产。(4)净误差与遗漏净误差与遗漏是为了使国际收支平衡表借方和贷方总额相等而人为设置的项目。若所有其他项目的借方出现余额,该项目的贷方就记录相应的余额;若所有其他项目的贷方出现余额,该项目的借方就应记录相应的余额。(三)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都是按照复式簿记原理来编制的。根据“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复式簿记原则,每一笔国际经济交易都会在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贷方(正号方)和借方(负号方)产生金融相等的两笔记录。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借方总额和贷方总额原则上应当是相等的。二、国际收支差额尽管国际收支平衡表项目的借方总额和贷方总额必然相等,但是,针对某一项目或某一部分项目的借方和贷方往往并不相等。于是,人们根据特定需要,在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某处划一条横线,并针对上项目确定国际收支差额。若线上项目贷方总额高于借方总额,则为国际收支顺差;反之,则为国际收支逆差。人们通常分析以下五种国际收支差额:(一)贸易差额,即商品进出口收支差额,它等于商品出口额减去进口额。(二)经常差额,即经常账户贷方总额减去借方总额之差;具体说来,它等于货物项目差额、服务项目差额、收益项目差额与经常转移项目差额之和。(三)基本差额,指经常差额与长期资本项目差额之和。(四)官方结算差额,指不包括官方借贷差额和储备资产变化的国际收支贷方总额与借方总额之差。(五)综合差额,又称债偿差额,是仅以官方储备为线下项目的国际收支差额,或者说它是官方结算差额与官方借贷差额之和。三、国际收支失衡的类型及其原因根据影响国际收支失衡的主要原因,国际收支失衡被分成五种基本类型。(一)偶然性国际收支失衡偶然性国际收支失衡是指一些偶然性的因素所导致的国际收支不平衡。(二)周期性失衡周期性失衡是指各国处于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所引起的国际收支不平衡。(三)收入性国际收支失衡收入性国际收支失衡是指各国经济增长速度不同所引起的国际收支不平衡。(四)货币性国际收支失衡货币性国际收支失衡是指货币供应量的相动变动所引起的国际收支不平衡。(五)结构性国际收支失衡结构性国际收支失衡是指一国产业结构不适应世界市场变化而出现的国际收支失衡。它又可分为产品供求结构失衡和要素价格结构失衡。四、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经济影响参见何璋教授主讲的国际金融电视录像课中关于国际收支逆差与逆差分别对经济的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的详细论述。第二章 国际收支调节一、国际收支市场调节机制国际收支市场调节机制指市场经济各种因素与国际收支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过程。国际收支失衡必然会直接或间接地引起其他经济变量的变化,后者又反过来引起国际收支失衡缩小的趋势。在金本位制下,存在价格铸币流动机制,即国际收支差额会引起黄金的国际流动,导致该国货币供应量相应变动;这会改变各国的物价水平和商品国际竞争能力,并最终使国际收支趋于平衡。在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国际收支市场调节机制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第一、国际收支收入调节机制,即国际收支差额会影响国民收入,并通过进口的变化促使国际收支恢复平衡。第二、国际收支货币调节机制,即国际收支差额会影响货币供应量,引起利率和价格的变化,从而促使国际收支恢复平衡。在浮动汇率制下,国际收支市场调节机制主要表现为国际收支汇率调节机制,即国际收支差额会引起汇率的变化,并通过后者调节国际收支。二、国际收支市场调节机制的局限性(一)在现实生活中市场存在不完全性,影响其国际收支调节作用的发挥。(二)国际收支市场调节机制见效较慢。(三)市场调节机制无力解决社会制度和生产力国际差异等因素造成的国际收支失。(四)在市场调节机制发生作用的过程中,国民收入、价格、利率、汇率、货币供应量等变量的变化可能给一国经济带来消极影响。(五)各国政府都在不同程度上积极调节国际收支,这有时使国际收支市场调节机制受到限制。三、政府调节国际收支的政策措施(一)外汇缓冲政策外汇缓冲政策是指一国政府动用外汇储备或临时性向外借款来改变外汇市场供求关系和调节国际收支的政策措施。(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各国政府进行需求管理的主要手段。财政政策主要通过改变税率和政府支出来影响总需求。货币政策主要通过改变再贴现率、调整法定准备率和公开市场业务来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影响总需求。(三)汇率政策它指政府通过影响汇率来调节国际收支。在固定汇率制下,政府可以对本国货币法定贬值或法定升值,即通过改变本币的金平价来调整汇率。在浮动汇率制下,政府也可以通过干预外汇市场,通过增加或减少外汇储备,使汇率达到自己的期望值。(四)直接管制直接管制指政府直接干预国际经济交易的政策措施,包括外汇管制和贸易管制。外汇管制指政府对外汇买卖、国际结算、资本国际流动所规定的一系列限制性措施。贸易管制指政府直接干预进出口所采取的各项政策措施,包括关税政策和进口配额、进口许可证制、一系列技术、卫生、包装标准等构成的非关税壁垒,出口补贴、出口信贷政策、出口退税和外汇留成制等鼓励出口的政策。四、政府调节国际收支的一般原则(一)根据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原因选择适当的调节方式。(二)尽量避免国际收支调节措施给国内经济带来过大的消极影响。(三)注意减少国际收支调节措施带给国际社会的刺激。第三章 国际储备 一、国际储备及其资产构成国际储备的定义:是由一国货币当局持有的各种形式的资产,并能在该国出现国际收支逆差时直接地或通过同其他资产有保障的兑换性来支持该国汇率。国际储备应满足三个条件:(1)官方持有性;(2)普遍接受性;(3)流动性。国际储备的资产构成:(一)外汇储备外汇储备:是指一国货币当局持有的以国际货币表示的流动资产,主要采取国外银行存款和外国政府债券等形式。(二)黄金储备黄金储备:是指一国货币当局持有的货币性黄金。(三)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是指会员国在国际货币基金普通帐户中可自由提取和使用的那一部分资产,包括会员国向该基金认缴份额中占14的黄金份额或可兑换货币份额,本币份额中被基金组织贷给其他国家的部分,以及基金组织向该国的借款净额。(四)特别提款权特别提款权:是国际货币基金于1969年创设的一种帐面资产,并按一定比例分配给会员国,用于会员国政府之间的国际结算,并允许会员国用它换取可兑换货币进行国际支付。二、国际清偿能力国际清偿能力的定义是指一个国家的对外支付能力。它是与国际储备有密切联系的概念,包括L1、L2和L3三个组成部分。L1为一国货币当局自有的国际储备,主要指国际储备中的黄金和外汇储备。L2为一国货币当局的借款能力,包括无条件提款权(特别提款权和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和得到国际协议保证的其他官方来源的借款权利。L3指一国商业银行所持有的外汇资产。由于这些外汇并未直接掌握在货币当局手中,故不计入该国的国际储备。但是,它属于这个国家的对外支付能力,故计入国际清偿能力。三、国际储备多元化及其原因分析国际储备多元化指储备资产的形式和储备货币的种类不断增加的趋势。1黄金在国际储备中的地位不断下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黄金储备曾一度占世界总储备的90以上。2外汇储备由单一储备货币逐渐向多种储备货币过渡;如美元在1973年初在官方外汇储备中占84.6,德国马克占5.8,日元尚不是储备货币,如今该比重已发生显著变化。3出现了新的储备资产形式,如特别提款权、在基金组织储备头寸、欧洲货币单位以及欧元等。在国际储备多元化进程中,最主要的是外汇储备多元化,因为目前外汇储备已成为国际储备的主体。外汇储备多元化的基本原因:1它有利于解决外汇储备资产供应不足的问题。2它提供了国际储备货币结构管理的手段。3它有利于打破美元的霸权地位,使世界经济运行不再受一个国家的过大影响。四、国际储备的作用(一)缓解国际收支不平衡对本国经济的冲击(二)维持本国货币汇率的稳定(三)充当本国对外借债的基本保证(四)影响货币发行量五、影响国际储备需求的主要因素(一)持有国际储备的机会成本,即持有国际储备所相应放弃的实际资源可能给该国带来的收益(二)外部冲击的规模和频率(三)政府的政策偏好(四)一国国内经济发展状况(五)该国的对外交往规模(六)该国借用国外资金的能力(七)该国货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八)各国政策的国际协调第四章 汇率与汇率制度一、外汇与汇率的概念(一)外汇的概念与种类外汇的概念可在狭义和广义两个层次上使用。狭义的外汇指以外币表示的可直接用于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包括以外币表示的汇票、支票、本票、银行存款凭证和邮政储蓄凭证等。广义的外汇泛指一切以外币表示的金融资产,它还可包括外币有价证券。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规定,本条例所称外汇,是指下列以外币表示的可以用作国际清偿的支付手段和资产:(1)外国货币,包括纸币、铸币;(2)外币支付凭证,包括票据、银行存款凭证、邮政储蓄凭证等;(3)外币有价证券,包括政府债券、公司债券、股票等;(4)特别提款权、欧洲货币单位;(5)其他外汇资金。”这里使用的便是广义外汇概念。按外汇是否可以自由兑换,它可分为自由外汇和记帐外汇。自由外汇:无需货币发行国有关当局批准即可自由兑换其他国家货币的外汇。记帐外汇:又称协定外汇或清算外汇,是指两国根据国际支付协定进行国际结算时,指定用作计价单位的外汇。它可以是交易双方中某一方的本国货币,也可能是第三国的货币。未经货币发行国的批准,它不能自由兑换成其他国家的货币,也不能对第三国进行支付。缺乏自由外汇的国家往往使用记帐外汇进行国际结算。 (二)汇率的概念与种类汇率又称汇价,指两种货币的折算比例,或者是一国货币用另一国货币的数量表示的价格。汇率的种类介绍:根据国际结算业务中的汇款方式,汇率可分为电汇汇率、信汇汇率和票汇汇率。电汇汇率:是以电汇方式进行国际结算时买卖外汇的汇率。银行卖出外汇后,以电报通知国外分支行或代理行解付款项。电汇汇率是外汇市场基准汇率,一般外汇市场公布的都是电汇汇率。信汇汇率:是以信汇方式进行国际结算时买卖外汇的汇率。银行通过邮寄支付委托书通知国外分支行或代理行解付款项。由于银行可获取邮程利息,因此信汇汇率略低于电汇汇率。票汇汇率:是以票汇方式买卖外汇时使用的汇率。由于汇票售出时间与解付款项之间存在时间差,票汇汇率也低于电汇汇率。银行在外汇业务中,采用双向报价制,即同时报出外汇的买入价和卖出价。买入价:即买入汇率,指银行买入外汇时标明的汇率。卖出价:即卖出汇率,指银行卖出外汇时标明的汇率。二者之间的差额是银行买卖外汇的收益,通常为汇率的15。买入汇率与卖出汇率的算术平均值被称为中间汇率,它通常用于非外汇交易的各种场合,如汇率分析和预测中,人们无需确切了解买入汇率与卖出汇率之间的差额。 根据汇率管制的程度,它可分为官方汇率和市场汇率。官方汇率:又称法定汇率,指一国官方机构(财政部、中央银行、外汇管理局)公布的汇率,它可能用于全部或局部的货币兑换,也可能仅为政府干预汇率提供一种标准。市场汇率:指由外汇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汇率。它会随着市场供求关系的波动而频繁变动。如果二者在一个国家同时出现,则被称为双轨汇率或者双重汇率。官方汇率表现出比市场汇率更高程度的外汇管制。根据现钞与现汇的区别,汇率可分为现钞价和现汇价。现钞价:指银行买卖外国钞票时标出的汇率。现汇价:指银行买卖外币支付凭证时标出的汇率,即通常所说的汇率。现钞买入价低于现汇买入价,因为银行需将买入的现钞运送到其发行国,支付相应的运费和保险费,并承担运送期间的利息损失。现钞卖出价往往与现汇卖出价相同,我国实行的是这种做法。有些国家的现钞卖出价高于现汇卖出价。根据外汇的交割期限,汇率可分为即期汇率和远期汇率。即期汇率:是在即期外汇交易中使用的汇率,它通常是在两个营业日内办理交割。远期汇率:是在远期外汇交易中达成的协议汇率,它的交割日通常为一个月、二个月、三个月、六个月或一年。根据汇率的计算方法,它可分为基本汇率和套算汇率。基本汇率:指本国货币与关键货币之间的汇率。关键货币是指一国选择用做汇率基础的货币,通常是该国对外交往中使用最多的货币。许多国家都选择美元为关键货币。套算汇率:指根据基本汇率以及关键货币与其他货币的汇率套算出来的本国货币与其他货币的汇率。根据货币的购买力,汇率可分为名义汇率和实际汇率。名义汇率:即仅以一国货币的数量来表示的另一国货币的汇率。由于它没有考虑物价对货币购买力的影响,人们提出了实际汇率的概念。实际汇率:是反映两国货币购买力的汇率,它的定义可用公式表示为QSP*P。式中,Q表示实际汇率,S为名义汇率,P*P分别是外国和本国的价格指数。在外汇名义汇率S不变时,如果外国物价上涨(P增大)或本国物价下降(P减小),外汇的实际汇率Q就会增大,即用外汇能购买更多的本国商品。(三)汇率的标价(1)直接标价法直接标价法又称应付标价法,即以单位外币为标准(一、百、万等整数)折算应付若干单位本国货币的标价方法。使用这种方法时,汇率上升指单位外汇能够兑换更多的本国货币。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大多数国家采用直接标价法。 (2)间接标价法间接标价法也称应收标价法,指以单位本国货币为标准折算应收若干单位外币的标价方法。使用这种方法时,汇率上升指本国货币能够兑换更多的外国货币。目前,世界上只有少数国家使用间接标价法,如美国和英国。这两种标价法下的汇率有倒数关系。 (3)美元标价法美元标价法是国际外汇市场上流行的以美元为单位货币或计价货币来表示汇率的标价方法。当人们需要了解美元之外的任何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例,就必须根据美元与这两种货币之间的汇率进行套算。二、汇率制度的类型(一)固定汇率制固定汇率制:是指货币比价基本固定的汇率制度,包括金本位制下的固定汇率制和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在金本位制下,汇率决定于铸币平价,汇率波动幅度一般不会超过黄金输送点。这种固定汇率是依靠市场机制对汇率的自发调节而实现的。在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汇率决定于各国政府规定的金平价,汇率波动的界限由国际协定规定,即国际货币基金协定规定的上下各1%的界限。当一国国际收支出现根本性失衡时,可以在得到国际货币基金批准的前提下改变金平价。因此,这种固定汇率制是一种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Adjustable Pegging System)。这种固定汇率的维持不仅依靠市场自发调节机制,而且要依靠各国政府和国际金融组织所采取的国际收支调节措施。(二)浮动汇率制浮动汇率制:是指在纸币流通制度下,允许汇率主要由外汇市场供求关系调节的汇率制度。在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之后,它成为占主导地位的汇率制度。从政府是否干预汇率的角度,浮动汇率制可分为自由浮动和管理浮动。自由浮动又称清洁浮动,指政府完全放弃汇率干预、听任它由外汇市场供求关系自发调节的汇率制度。纯粹的自由浮动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该概念主要具有理论上的意义。管理浮动又称肮脏浮动,指货币当局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程度上调节国际收支和干预市场汇率的汇率制度。它是现实生活中客观存在的浮动汇率制。从汇率浮动的形式来看,浮动汇率可分为单独浮动和联合浮动。单独浮动指一国货币不与任何其他国家货币保持固定比价的浮动汇率制。如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采用单独浮动。联合浮动指在货币集团内,成员国之间维持货币固定比价,这些国家货币对集团外国家货币共同浮动的汇率制度。例如,参与欧洲货币体系汇率机制的国家实行这种联合浮动汇率制。钉住汇率制:指一国使本币同某外国货币或一篮子货币保持固定比价的汇率制度。一篮子货币:指由多种国家货币按特定的权数组成的货币单位。由于货币篮中各种货币的汇率变动方向并不一致,货币篮所代表的价值可以相对稳定。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属于钉住美元的钉住汇率制,它只是维持港币对美元的固定汇率,并听任港币随美元汇率波动而对其他国家货币浮动。三、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的比较(一)浮动汇率制取代固定汇率制的原因:(1)它具有自发调节国际收支的功能;(2)它有助于遏制大规模的外汇投机风潮;(3)它使各国政府摆脱了固定汇率制对经济政策自主权的约束;(4)它有更强的适应世界经济环境的生命力;(5)它有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二)自由浮动的缺陷:(1)汇率波动给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活动带来外汇风险,从而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它们的顺利发展。(2)它削弱了固定汇率制下的货币纪律,助长了货币政策中的通货膨胀倾向,各国政府无需通过抑制通货膨胀来履行维持固定汇率的义务。(3)它会助长金融泡沫,即金融资产价格高于其实际价值。例如,美国股价上升,会刺激外资流入,这会提高美元汇率;而美元汇率上升会进一步吸引外资流入,助长股价攀升。(4)在浮动汇率制下,实行钉住汇率制的货币特别容易受到国际投机资本的冲击。四、汇率制度的选择影响汇率制度选择的主要因素:(一)经济规模和经济实力。经济规模较大和经济实力较强的国家往往选择弹性较大的浮动汇率制。经济规模小和经济实力较弱的发展中国家倾向于选择钉住汇率制,这主要是由于它们承受外汇风险的能力较差。(二)贸易依存度。贸易依存度指外贸额与国民生产总值的比值,它反映一国经济的对外依赖程度。贸易依存度越高,汇率波动对经济的冲击力越大。这样的国家容易采用弹性较小的汇率制度。(三)对外贸易的地理方向。若一国进出口贸易集中于与某一个贸易伙伴国之间,则钉住该国货币有助于贸易发展。若进出口贸易集中于某几个国家,则钉住某个货币篮有助于贸易发展。如欧洲一些国家相互之间的贸易占其外贸总额的比重较大,它们便选择了使其货币钉住欧洲货币单位这种一篮子货币的汇率制度。(四)相对通货膨胀率。若一国通货膨胀率相对高于他国,那么它更需要利用浮动汇率制自发调节国际收支的功能,以摆脱固定汇率制下的货币纪律对宏观经济政策的约束。(五)金融市场的发育程度。金融市场发育程度较高或金融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国家,需要采取弹性较大的汇率制度。在货币自由兑换的情况下实行钉住汇率。第五章 汇率的决定与汇率变动的经济影响 一、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一)国际收支一国的国际收支可反映该国对外汇的供求关系。当一国出现国际收支逆差,反映该国对外汇的需求量大于供给量,这会在外汇市场上引起外汇汇率上升,即本币汇率下降。反之,一国的国际收支顺差会导致外汇汇率下降和本币汇率上升。国际收支包括贸易收支、服务收支和资本流动等若干项目。(二)通货膨胀根据购买力平价,通货膨胀是影响汇率变动的最重要的基本因素。它影响汇率的传导机制包括:第一,若一国通货膨胀率高于他国,该国出口竞争力减弱,而外国商品在该国市场上的竞争力增强;这会引起该国贸易收支逆差,造成外汇供求缺口,从而导致本币汇率下降。第二,通货膨胀会使一国实际利率下降,推动资本外逃,引起资本项目逆差和本币汇率下降。第三,由于通货膨胀是一个持续的物价上涨过程,人们的通货膨胀预期会演变成本币汇率下降预期。在这种预期心理下,为了避免本币贬值可能带来的损失,人们会在外汇市场上抛售本币抢购外汇。而这种投机行为会引起本币汇率的进一步下降。(三)利率从短期来看,利率对汇率的影响是极为显著的。它影响汇率的传导机制包括:第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利率上升会吸引资本流入,在外汇市场上形成对该国货币的需求,推动高利率货币的汇率上升。当代的国际金融市场上存在大量国际游资,它们对利率的变动极为敏感,所以从短期来看,诱发国际资本流动是利率影响汇率的主要途径。第二,利率上升意味着信用紧缩,这会抑制该国的通货膨胀,在一定时期可以通过刺激出口和约束进口推动该国货币汇率上升。第三,利率上升会抑制该国总需求,特别是严重依赖于贷款的那一部分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这会进一步限制进口并从而有助于该国货币汇率上升。(四)经济增长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国内需求增加带动的经济增长会引起进口增加。如果其他国家经济增长较慢,则该国出口增加也较慢。这容易造成该国的贸易收支逆差并引起该国货币汇率下降。如果经济增长是由该国劳动生产率提高所引起的,那么在增长过程中生产成本会下降,产品价格下降且产品质量提高。尽管该国进口会相应增加,但是由于出口增加得更快,该国货币汇率往往会上升。(五)政府的政策政府的各项政策都会通过各种途径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汇率。政府干预汇率的直接形式是通过中央银行在外汇市场上买卖外汇,改变外汇供求关系,从而影响外汇汇率或本币汇率。政府采取汇率政策的目的一般是为了稳定本币汇率,避免汇率波动加大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活动中的风险,抑制外汇投机行为;它也可能是为了使汇率有利于本国的经济发展或有助于实现政府的某项战略目标。政府汇率政策的效力不仅取决于该国外汇储备的多少,而且取决于该国的宏观经济状况。例如,若该国金融泡沫破灭,股票和房地产价格急剧下跌,便可能出现资本外逃,造成该国货币贬值压力。一旦贬值压力超过政府干预能力,本币汇率开始下降,便会进一步通过贬值预期诱发更大规模的资本外逃,使该国陷入恶性循环。在中央银行参与外汇市场交易不足以实现政府汇率政策目标时,政府往往借助于外汇管制干预汇率。政府其他各项经济政策也会间接地影响汇率。例如,扩张性财政政策会刺激需求和经济增长,通过增加进口带来本币对外贬值的压力。紧缩性货币政策会通过抑制通货膨胀和提高利率而刺激本国货币汇率上升。政府的贸易政策可以通过刺激出口和限制进口而带动本币对外升值。(六)心理预期人们对各种价格信号的心理预期都会影响汇率。若人们预期本币汇率将会下降,便可能在外汇市场抛售本币,并助长本币的贬值压力。若人们预期本国将会出现较高的通货膨胀率,会派生出本币对外贬值预期。在一般情况下,人们的心理预期是上述基本因素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但是,人们的心理可能受多种其他因素的影响,如宣传和报导、谣传和迷信等等。一些事件一旦对人们的汇率预期产生普遍影响,它对当前的汇率便会产生重大作用。(七)外汇投机外汇投机指在汇率预期基础上,以赚取汇率变动差额为目的并承担外汇风险的外汇交易行为。在当代国际金融市场上,存在着规模庞大的国际游资。其中,一部分国际游资隶属于国际垄断资本集团。它们在外汇市场上,并非是单纯的市场价格信号接受者,而往往充当价格制定者的角色。例如,1997年7月爆发的泰国货币危机固然有多种原因,外汇投机者的恶性炒作无疑起到火上加油的作用。二、汇率的变动对国际收支的影响(一)汇率对进出口的影响当一国货币汇率下降时,由于外汇能够兑换更多的该国货币,从而能够购买更多的该国商品,所以该国的出口量会增加;同时,该国货币只能兑换更少的外汇,从而只能购买更少的外国商品,该国的进口量会下降。(二)汇率变动对资本国际流动的影响汇率变动对资本国际流动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对于汇率的心理预期。如果人们认为汇率变动是一次性的,那么一国货币贬值会吸引资本流入。因为本币贬值使外资能够兑换更多的本国货币,从而可以支配更多的实际资源。本国的土地、劳力、设备、原材料和各种金融资产对外资来说都更加便宜了。因此,外资会增加对该国的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我国在80年代和90年代前半期数次下调人民币汇率,对我国大量利用外资起到了重大的作用。如果人们认为一国货币汇率下跌显示出它将进一步下降的信号,那么,它可能引起资本外逃,特别是短期资本的大量外逃。因为一旦该国货币汇率进一步下降,外资在该国的资产只能兑换更少的外汇。在1997年下半年的东南亚金融动荡中,东南亚国家的货币纷纷贬值,在一定时期内人们产生出继续贬值的心理预期,于是资本大量流往国外;而这种资本流动显著加剧了东南亚国家货币的贬值程度。三、汇率变动对国际储备的影响汇率变动可以影响国际储备总量。例如,当一国货币汇率下降带来国际收支顺差时,会使该国外汇储备相应增加。汇率变动也可以影响外汇储备结构。例如,当美元汇率不断下跌时,持有该外汇储备的国家便会蒙受一定损失。为了避免这种损失,它们可能调整外汇储备的结构。四、汇率对国内经济的影响(一)汇率对国内物价的影响一国货币对外贬值会导致国内物价水平上升。这主要通过三条途径。第一,当贬值引起出口量增加和进口量减少时,该国商品市场上的商品数量会减少。另一方面,贸易顺差带来的外汇转化为中央银行的外汇储备时,该国货币投放量会相应增加。这种商品和货币总量对比关系的变化会引起该国物价上涨。第二,贬值会带来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贬值会使所有进口商品的本币价格上涨,并带动国内同类商品的价格上涨。在物价上涨的情况下,人们会要求增加工资,这会进一步推动物价上涨。此外,进口设备和原材料的本币价格上升,会抬高生产成本并推动物价上涨。第三,贬值会带来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贬值带来贸易顺差之后,会产生出一种外贸乘数效应,即国民收入的增加额成倍地超出贸易顺差额。当收入增长时,该国总需求会增加,并带动物价上涨。(二)汇率对国内产量的影响一国货币对外贬值通常会使该国产量增加。其发生作用的途径表现为:第一,通过外贸乘数导致产量增加。这种乘数效应发挥作用的前提是该国属于需求约束型经济,存在闲置生产要素和生产能力。因此,当货币贬值提高了该国的国际竞争能力和扩大了市场之后,该国产量便会增加。外贸乘数的大小取决于两个因素,即边际储蓄倾向(储蓄增量占国民收入增量的比例)和边际进口倾向(进口增量占国民收入增量的比例),它们越小则外贸乘数越大。第二,贬值带来的贸易顺差使该国外汇储备增加,它可用于购买先进技术设备和国内紧缺的原材料,为经济增长创造物质条件。第三,由于本币一次性贬值有利于吸引外资,特别是有利于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所以,它可以通过外资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带动经济增长。(三)汇率对就业的影响一国货币对外贬值往往有助于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首先,贬值有助于经济增长,而在此过程中就业机会将会增加。其次,贬值能够吸引外资流入,这也有助于该国就业增加。第三,当贬值引起国内物价上涨后,在一定的时期内,工资上升可能滞后于物价上升,从而实际工资下降,这有助于企业雇佣更多的劳动力。第四,在存在大量过剩人口的发展中国家,贬值给该国创造出更大的国外市场,并使该国能够进一步发挥在劳动密集型产品生产上的优势,这为过剩人口转移到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创造出良好的条件。(四)汇率对资源配置的影响根据近几十年来新兴工业化国家的经验,政府实行压低本币汇率的政策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首先,贬值使出口产业更加有利可图,因为它们赚取的外汇可以兑换更多的本国货币,从而贬值会促进出口产业的发展。其次,贬值使进口商品的本币价格上升,有利于进口替代产业的发展,因为国内同类商品也会相应涨价,使得生产它们更加有利可图。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由于贬值提高了进口农产品的价格,特别有助于刺激农业的发展。这对于缩小收入分配不均,扩大市场需求和保证农业原料的供应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第三,贬值使政府较少地依赖于关税、非关税壁垒、出口补贴和其他行政手段实现国际收支平衡,避免它们所造成的市场价格信号的扭曲,这有利于资源在市场机制作用下实现比较合理的配置。五、汇率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一国货币汇率的变动不仅会影响本国的国际收支和国内经济,而且会对其他国家的经济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这种影响的具体内容和大小取决于该国的经济发展状况、该国政府是否干预市场汇率和采用何种手段调节汇率。一般说来,发展中国家货币的汇率变动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较小。首先,因为它们的经济规模较小,即使贬值能带来贸易顺差,并使其贸易伙伴国出现逆差,但是这种逆差在发达国家的贸易额中所占比重较小。其次,由于发展中国家进口商品需求弹性和出口商品供给弹性往往小于发达国家,其货币汇率的变动对进出口额的影响较小。第三,发展中国家的货币一般不能作为国际经济往来中的计价手段和支付手段,因此,其货币汇率变动主要只能影响其贸易伙伴国的经济。发达国家货币汇率的变动对世界经济影响较大。首先,发达国家货币贬值会产生巨额贸易顺差,这也意味着其他国家出现相应的巨额贸易逆差,从而显著影响其他国家的国际收支、产量和就业。其次,由于发达国家进口商品需求弹性和出口商品供给弹性较大,它们更愿意采取本币对外贬值政策缓解国内失业问题,这往往会引起汇率战,影响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第三,发达国家的货币一般能够充当国际经济往来中的计价手段和支付手段,其货币汇率波动会影响所有国家的经济。特别是美元汇率的变动,对世界经济的影响特别大。在当前的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活动中,普遍以美元为计价和支付手段,而且有一些发展中国家尽力维持对美元的固定汇率。如果美元汇率上升,则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的发展中国家货币的汇率会随同美元对其他国家货币的汇率上升,这可能对它们的贸易收支产生不利影响。第四,发达国家货币往往充当国际信用工具,其汇率波动会影响其他国家的债务负担。例如,在日元汇率上升时,我国必须动用更多的美元或人民币来偿付日元债务,债务负担相应增加。第五,发达国家货币往往是各国国际储备中的储备货币,其汇率波动会影响其他国家储备资产的价值。例如,当美元汇率下降时,大量持有美元储备的国家便会蒙受储备资产价值的损失。第六章 外汇管制一、外汇管制的概念与意义(一)外汇管制的概念外汇管制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外汇管制指一国政府对居民在经常项目下的外汇买卖和国际结算进行限制。广义的外汇管制指一国政府对居民和非居民的涉及外汇流入和流出的活动进行限制性管理。外汇管制依照该国法律、政府颁布的方针政策和各种规定和条例进行。外汇管制的执行者是政府授权的中央银行、财政部或另设的其他专门机构,如外汇管理局。外汇管制所针对的自然人和法人通常划分为居民和非居民。各国的外汇管制法规通常对居民管制较严,对非居民管制较松。外汇管制所针对的物包括外国钞票和铸币、外币支付凭证、外币有价证券和黄金;有的国家还涉及白银、白金和钻石。外汇管制法规生效的范围一般以本国领土为界限。在设立特区的国家中,某些外汇管制法规可能不适用于特区。一个国家对不同国家货币的外汇管制宽严程度也可能有所不同。外汇管制针对的活动涉及外汇收付,外汇买卖,国际借贷,外汇转移和使用,本国货币汇率的决定,本国货币的可兑换性,及本币和黄金、白银的跨国界流动。外汇管制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大体上分为价格管制和数量管制两种类型;前者指对本币汇率做出的各种限制,后者指外汇配给控制和外汇结汇控制。在金本位制度下,实行金本位的国家不存在外汇管制。发达国家的外汇管制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结束后,外汇自由买卖和国际间多边结算制度大体上得到恢复。1929年爆发的世界性经济危机迫使许多国家恢复了外汇管制。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发达国家陆续放宽和取消外汇管制。目前,除少数新兴工业化国家之外,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仍然实行比较严格的外汇管制。根据外汇管制的范围和宽严程度,人们把实行外汇管制的国家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是实行全面的严格外汇管制的国家,它们对经常项目和金融项目都实行严格管制,货币兑换受到严重限制,汇率受到政府高度控制。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都属于这一类型,但近年来它们的数目减少很快。第二类是实行部分外汇管制的国家,它们对经常项目收支原则上不予限制,但对金融项目收支仍有程度不同的限制,其货币属于有限制的自由兑换货币。某些发达国家和一些经济发展状况较好的发展中国家属于这一类型。第三类是基本上取消了外汇管制的国家,它们对经常项目和金融项目收支基本上不加限制,允许货币自由兑换。目前列入这一类型的国家和地区约有30个,主要是发达国家和石油输出国。(二)外汇管制的意义(1)促进国际收支平衡或改善国际收支状况长期的国际收支逆差会给一国经济带来显著的消极影响,维持国际收支平衡是政府的基本目标之一。政府可以用多种方法来调节国际收支,但是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其他调节措施可能意味着较大代价。例如,政府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可能改善国际收支,但它会影响经济发展速度,并使失业状况恶化。(2)稳定本币汇率,减少涉外经济活动中的外汇风险汇率的频繁地大幅度波动所造成的外汇风险会严重阻碍一国对外贸易和国际借贷活动的进行。拥有大量外汇储备的国家或有很强的借款能力的国家可以通过动用或借入储备来稳定汇率。对于缺乏外汇储备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外汇管制是稳定本币对外币的汇率的重要手段。(3)防止资本外逃或大规模的投机性资本流动,维护本国金融市场的稳定经济实力较弱的国家存在着非常多的可供投机资本利用的缺陷。例如,在经济高速发展时商品价格、股票价格、房地产价格往往上升得高于其内在价值。在没有外汇管制的情况下,这会吸引投机性资本流入,后者会显著加剧价格信号的扭曲。一旦泡沫破灭,投机性资本外逃,又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造成经济局势迅速恶化。外汇管制是这些国家维护本国金融市场稳定运行的有效手段。(4)增加本国的国际储备任何国家都需要持有一定数量的国际储备资产。国际储备不足的国家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增加国际储备,但是其中多数措施需要长期施行才能取得明显成效。外汇管制有助于政府实现增加国际储备的目的。(5)有效利用外汇资金,推动重点产业优先发展外汇管制使政府拥有更大的对外汇运用的支配权。政府可以利用它限制某些商品进口,来保护本国的相应幼稚产业;或者向某些产业提供外汇,以扶植重点产业优先发展。(6)增强本国产品国际竞争能力在本国企业不足以保证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的条件下,政府可以借助于外汇管制为企业开拓国外市场。例如,规定官方汇率是外汇管制的重要手段之一,当政府直接调低本币汇率时,或限制短期资本流入时,都有助于本国增加出口。(7)增强金融安全金融安全指一国在金融国际化条件下具有抗拒内外金融风险和外部冲击的能力。开放程度越高,一国维护金融安全的责任和压力越大。影响金融安全的因素包括国内不良贷款、金融体制改革和监管等内部因素,也涉及外债规模和使用效益、国际游资冲击等涉外因素。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经济结构有种种缺陷,特别需要把外汇管制作为增强本国金融安全的手段。(三)外汇管制的消极影响(1)汇率扭曲,不利于资源合理配置无论是政府规定官方汇率,还是政府限制外汇买卖,都会使汇率偏离市场均衡汇率。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汇率扭曲主要表现在本币汇率过高。这可能是由于政府为本币规定了偏高的官方牌价,也可能是由于政府对外汇供求施加限制的结果。这种扭曲的汇率对资源配置有不利影响。首先,它会打击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在发达国家普遍对农产品出口提供巨额补贴的情况下,世界农产品市场价格已经偏低;高估本币汇率进一步降低了进口农产品的本币价格,使发展中国家本国农产品价格随之下降,这是许多发展中国家农业发展缓慢、城乡差别较大的重要原因。其次,高估本币汇率会普遍性地打击该国的出口产业和进口替代产业,因为它抬高了本国出口商品的外币价格并压低了进口商品的本币价格。最后,从世界范围来看,汇率是指引国际资本流动的价格信号之一,汇率的扭曲使人们难以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本币汇率过高不利于吸引外资,它使外资只能支配较少数量的该国实际资源;从长远来看,这不利于该国的经济发展、技术进步和国际竞争能力的提高。(2)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国际贸易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进程从世界范围来看,外汇管制阻碍着自由多边结算体系的形成,自然阻碍了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的正常进行。对发展中国家来说,高估本币汇率和限制外汇自由交易会打击出口企业的创汇积极性,而外汇短缺也影响该国进口贸易的发展。限制资本外流和限制投资收益回流的做法也会打击外商对该国投资的积极性。许多国家的经验证明,要打破国际收支逆差、外汇储备不足、外汇管制、对外开放程度低、经济发展速度慢之间的恶性循环,需要在逐步取消外汇管制上寻找突破口。(3)出现外汇黑市,而且外汇官价和黑市并存可能带来权钱交易当外汇牌价被显著压低之时,就很难避免外汇黑市的出现。当外汇黑市规模较大时,政府甚至不得不开放外汇调剂市场,使该国出现合法的双轨制汇率。为了以较低的官价购买外汇,某些个人和企业可能向掌握外汇配给权的官员行贿,助长社会的腐败风气。对于世界经济的长远发展来说,各国逐步放宽和最终取消外汇管制是一种历史趋势,但是这将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需要实施一定程度的外汇管制,因为它们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经济结构中存在不少缺陷,政府缺乏足够的经济实力运用经济手段调节经济运行。在当代游资充斥的国际金融市场上,市场机制本身也存在重大缺陷,完全听任市场自发调节并非是各国最优的选择。外汇管制是一把双刃的剑,它既能产生积极作用,又能带来消极影响。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问题是在何种情况下实施何种外汇管制,在什么条件下取消某种外汇管制,以及如何尽可能地利用外汇管制的积极作用,避免或减少其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二、外汇管制的基本方式(一)对出口外汇收入的管制在出口外汇管制中,最严格的规定是出口商必须把全部外汇收入按官方汇率结售给指定银行。出口商在申请出口许可证时,要填明出口商品的价格、数量、结算货币、支付方式和支付期限,并交验信用证。为了鼓励出口,有些国家实行外汇分成制,即规定出口商必须把一定比例的外汇收入按官方汇率结售给指定银行,另一部分外汇收入可由出口商自行支配,用于进口或者按市场汇率转售他人。在实行出口外汇管制时,政府为了刺激出口商的创汇积极性,可能采取一系列的配套措施,如对出口商发放优惠贷款,对某些商品出口给予出口补贴,给出口商提供出口退税、减税或迟付税款待遇,政府机构对出口汇率风险提供担保,适当推迟某些商品出口的结汇时间,等等。(二)对进口外汇的管制对进口外汇的管制通常表现为进口商只有得到管汇当局的批准,才能在指定银行购买定数量的外汇。管汇当局根据进口许可证决定是否批准进口商的买汇申请。有些国家将进口批汇手续与进口许可证的颁发同时办理。有的国家实行进口预存款制(Advance Import Deposit),又称进口押金制,即要求进口商在进口某种商品时,必须以无息方式将一定比例的进口款项存放在指定银行,此后一定时间或购买外汇时银行将这笔款项退还。有的国家规定,进口商购买外汇时,要缴纳一定比例的外汇税。政府在进口外汇管制中,可能结合进口许可证的发放采取其他配套措施来限制进口,如以进口商获取外国一定数额的出口信贷为前提条件,限制商业银行对某些商品进口提供融资,规定信用证的押金数额,等等。(三)对非贸易外汇的管制非贸易外汇涉及除贸易收支与资本输出入以外的各种外汇收支。对非贸易外汇收入的管制类似于对出口外汇收入的管制,即规定有关单位或个人必须把全部或部分外汇收支按官方汇率结售给指定银行。为了鼓励人们获取非贸易外汇收入,各国政府可能实行一些其他措施,如实行外汇留成制度,允许居民将个人劳务收入和携入款项在外汇指定银行开设外汇账户并免征利息所得税。对非贸易外汇支出的管制显著严于对非贸易外汇收入的管制。各国通常规定购买非贸易外汇的限额、控制购买非贸易外汇的间隔时间和控制对外支付的时间,来进行非贸易外汇支出管制。例如,限制旅游者出国旅游购买外汇的数量,限制外商利润或利息收入汇出国境的比例,限制居民对国外亲属汇款的数量,限制对海外劳务支付的数量,限制留学生购买外汇的数量,等等。政府有时还通过征收外币兑换税和外币兑换附加费来加强对非贸易外汇支出的管制。近些年来,为了更好地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和利用外资,发展中国家对外国投资收益的外汇管制和购买外国先进技术的外汇管制加以放宽。(四)对资本输入的外汇管制发达国家采取限制资本输入的措施通常是为了稳定金融市场和稳定汇率,避免资本流入造成国际储备过多和通货膨胀。它们所采取的措施包括:对银行吸收非居民存款规定较高的存款准备金;对非居民存款不付利息或倒收利息;限制非居民购买本国有价证券等。发展中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采取利用外资的政策,但是它们也采取某些限制资本输入的措施,以稳定本国金融市场和国民经济,避免债务负担过大,避免外资操纵本国的经济命脉。它们采取的措施是:(1)限制居民借用外国资金,特别是对短期资金融通实施严格的审批制度。(2)限制非居民购买本国有价证券,特别是限制非居民进入本国的股票市场。(3)规定外商直接投资的部门,以及在企业中外资股份和本国股份各占多大比例。(4)对居民在境外发行外币有价证券实行严格的审批制度。(5)规定输入资本的额度和期限,要求从国外借款的一部分在一定期限存放在管汇银行,规定接受外资的最低额度,要求银行从国外借款不能超过其资本或准备金的一定比例。(6)对未偿债务实行登记制度。(五)对资本输出的外汇管制发达国家一般采取鼓励资本输出的政策,但是它们在特定时期,如面临国际收支严重逆差之时,也采取一些限制资本输出的政策,其中主要措施包括:规定银行对外贷款的最高额度;限制企业对外投资的国别和部门;对居民境外投资征收利息平衡税等。发展中国家一般对资本输出实行比较严格的外汇管制。它们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1)限制企业对外提供贸易融资的额度和期限。(2)限制银行向非居民提供贷款。(3)禁止或限制私人购买和持有外国有价证券。(4)限制居民对外直接投资的地区、部门和额度,规定了比较严格的审批手续。(5)禁止或限制非居民在本国发行有价证券,禁止外资银行吸收本国货币存款,禁止外商在本国设立投资基金等非银行金融机构。(6)限制境外企业在国外所获利润的留用份额。(7)禁止境内机构以少报外汇收入、多报外汇支出等手段隐瞒外汇收入,私自保留外汇或将外汇存放在国外。(8)在金融和资本项目通过货币不可兑换限制外资企业的资本抽逃。(六)对黄金、现钞输出入的管制实行外汇管制的国家一般禁止个人和企业携带、托带或邮寄黄金、白金或白银出境,或限制其出境的数量。对于本国现钞的输入,实行外汇管制的国家往往实行登记制度,规定输入的限额并要求用于指定用途。对于本国现钞的输出则由外汇管制机构进行审批,规定相应的限额。不允许货币自由兑换的国家禁止本国现钞输出。在外汇管制中,有关国家对外国现钞出境实行严格的限制;对外国现钞入境实行登记制度,要求存放在指定银行或按官方汇率兑换成本国货币。(七)复汇率制对外汇进行价格管制必然形成事实上的各种各样的复汇率制。复汇率制(Multiple Rate System)指一国规章制度和政府行为导致该国货币与其他国家的货币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汇率。复汇率制的主要形成途径是:(1)法定的复汇率,即政府有关机构规定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官方汇率一些国家规定不同的贸易汇率和金融汇率;前者用于贸易及贸易从属费用的结算,后者用于非贸易收支及资本流动中的货币兑换;贸易汇率一般使本币只能兑换较少的外币,从而起到限制进口鼓励出口的作用。一些国家根据进出口商品的类别、非贸易收支的类别和资本流动的类别,分别规定多种汇率,以达到限制奢侈品进口、鼓励生产资料进口、抑制必需品出口、鼓励非必需品出口等既定目标。(2)双轨制汇率,即官方汇率与市场汇率并存的状况在官方只允许官方汇率存在的情况下,市场汇率会出现于黑市。有些国家实行外汇留成制,并允许某些外汇收入可在市场出售,使双轨制汇率合法化。有些国家规定,出口商按官方汇率将外汇结售给指定银行时,可取得外汇转移证,此证可在外汇市场上转让给需要外汇的客户,得到该证的客户可持证到指定银行申请购买外汇。这是对出口商的一种变相补贴,并使进口商支付一笔额外支出,形成事实上的双轨制汇率。(3)广义的复汇率制,即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的标准凡采取下述外汇管制措施的国家均被视为实行复汇率制:课征外汇税;给予外汇津贴;不支付利息的预付进口存款制;对未偿付债务应持有相应存款;官方汇率背离市场汇率而不及时调整。当一国政府机构通过歧视性货币措施对非居民资金转移进行限制,如做出双边支付安排,国际货币基金视之为复汇率制。若一国针对不同交易规定的不同汇率相差2%以上,或挂牌即期汇率与国际外汇市场差额超过1%且存在时间超过1周,也被国际货币基金看作为复汇率。在80年代之前,部分发达国家和许多发展中国家普遍实行复汇率制。在80年代中期之后,实行复汇率制的国家逐渐减少,不少发展中国家也在为取消复汇率制而努力,争取实现单一汇率制。三、我国外汇管理体制的主要内容1996年1月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阐述了我国外汇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一)对经常项目外汇的管理条例(二)对资本项目外汇的管理条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金融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