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19年高考生物 考点一遍过 考点59 种群数量的变化(含解析)

上传人:Sc****h 文档编号:103458865 上传时间:2022-06-08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战2019年高考生物 考点一遍过 考点59 种群数量的变化(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备战2019年高考生物 考点一遍过 考点59 种群数量的变化(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备战2019年高考生物 考点一遍过 考点59 种群数量的变化(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考点59 种群数量的变化 1研究方法:构建数学模型。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提出合理的假设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2“J”型增长和“S”型增长的比较项目“J”型增长“S”型增长曲线模型形成条件资源无限的理想条件资源有限的自然条件增长率不变越来越小有无K值无K值,持续增加有K值,可在K值附近上下波动3实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1)实验原理用液体培养基培养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受培养液的成分、空间、pH、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在理想的无限环境中,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呈“J”型曲线;在有限的环境条件下,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呈“S”型曲线。(2)实验流程 考向一 “J”型增长和“S”型增长的比较 1观察下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呈现“S”型增长的种群,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增长所受的环境阻力先增加后减少B种群呈现“J” 型增长的前提条件是不存在天敌、食物充足、生存空间无限等C“J” 型曲线代表的种群,种群数量不断增大且无K值D在自然界中,种群的增长曲线一般是“S” 型曲线【参考答案】A 技法提炼“S”型增长曲线的解读和分析方法 三图对比分析解读:(1)t1之前,种群数量小于K/2,由于资源和空间条件相对充裕,种群数量增长较快,当种群数量为K/2时,出生率远大于死亡率,种群增长速率达到最大值。(2)t1t2,由于资源和空间有限,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斗争加剧,天敌数量增加,种群增长速率下降。(3)t2时,种群数量达到K值,此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增长速率为0。 2图1和图2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净补充量(为出生率、死亡率之差)和种群密度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1中曲线a代表死亡率,曲线b代表出生率B海洋鱼类捕捞应使鱼类的数量保持在图1的E点 C图2中在F点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D图2中G点代表种群的环境容纳量【答案】D 考向二 种群数量变化规律的应用分析 3研究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对于野生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有重要意义。如图是某海域野生鱼类在实施了休渔保护后的种群增长曲线,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种群的增长为“J”型增长Bad段种群的增长速率不断增加C该种群受到的环境阻力d点时最大D捕捞后该鱼类的种群数量保持在b点以下较合理【参考答案】C【试题解析】据图分析,曲线表示“S”型增长曲线,曲线中的两个关键点:b点时,增长速率达到最大,它意味着种群的繁殖力最强;d点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K值),这时种群增长率为0。据图分析,该种群的增长为“S”型增长,A错误;ad段种群的增长速率先增加后减少,在K/2处种群增长速率最大,B错误;该种群受到的环境阻力d点时最大,C正确;在b点处,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的一半,个体数量增长最快,种群增长速率最大,为了获得最大捕捞量,捕捞后种群数量应该保持在b点,D错误。解题必备K值与K/2在实践中的应用项目灭鼠、灭蝗等捕鱼、森林砍伐等K/2(最大增长速率)灭鼠后,鼠的种群数量在K/2附近,这时鼠的种群数量会迅速增加,无法达到灭鼠效果使鱼、树木的种群数量维持在K/2,捕捞或砍伐后,鱼、树木的种群数量会迅速回升K值(环境最大容纳量)改变环境,降低K值,使之不适合鼠、蝗的生存保证鱼、树木生存的环境条件,尽量提升K值 4资源的合理使用是使产量最大化,又不影响资源的持久利用。自然种群增长呈“S”型曲线,假设种群的K值为200,N表示种群数量,据表分析正确的是曲线上的点N(KN)/KS1200.90S2500.75S31000.50S41500.25S51800.10A环境阻力对种群增长的影响出现在S4点之后B防治蝗虫应在蝗虫数量达到S3点时进行C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S3点D(KN)/K值为0.9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答案】C 考向三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5如图为在等容积容器中,用不同条件培养酵母菌时,其种群增长的曲线。三种条件分别为:不更换培养液;不更换培养液但定时调节pH使酸碱度恒定且适宜;每3 h定期更换培养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曲线是不更换培养液但定量调节pH条件下的种群增长曲线B该实验表明特定空间的环境容纳量是可以改变的C该实验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与种群密度、捕食者无关D若在曲线所示条件下培养140 h后,调节pH至适宜并继续培养,种群数量将一直维持恒定【参考答案】B 易错警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的注意事项(1)我们测定的酵母菌种群数量是在恒定容积的培养基中测定的,与自然界中的种群数量变化有差异。(2)在进行酵母菌计数时,由于酵母菌是单细胞生物,因此必须在显微镜下计数,且我们不能准确计数,只能估算。(3)在显微镜计数时,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应只计数相邻两边及其顶角的酵母菌。(4)从试管中吸取培养液进行计数前,要轻轻振荡试管几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少误差。(5)每天计数酵母菌数量的时间要固定。 6下列关于“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先向计数室滴加培养液,然后再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B从瓶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必须摇匀培养瓶中的培养液C培养器具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培养液则不需要D培养初期,酵母因种内斗争强而生长缓慢【答案】B 1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环境容纳量是种群的最大数量,种群数量在任何时候都不可能超过环境容纳量B人为地一次性捕杀家鼠后,其环境容纳量迅速降低C草原上放养的牲畜过多,过多部分会饿死,但牲畜的环境容纳量不会改变D建立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目的是提高大熊猫种群的环境容纳量2如图为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BBC段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C影响B到C段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有食物、空间、天敌等D曲线b表明自然状态下种群在B点时其增长速率达到最大3下图表示某处于平衡状态的生物种群因某些外界环境变化导致种群中生物个体数量改变时的四种情形,下列有关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1)若图所示为草原生态系统中某种群,则a点后的变化可能原因是过度放牧(2)若图所示为某发酵罐中菌种数量,则b点后的变化原因可能是增加营养供应(3)图中c点后发生的变化表明生存环境发生剧烈变化,不再适合生存(4)图曲线可用于指导渔业捕捞,为了获得最大日捕捞量,应在K/2点捕捞A只有一种说法正确B有两种说法正确C有三种说法正确D四种说法都正确4图甲为种群增长的“J”型和“S”型曲线,图乙为两种增长方式中增长速率的变化情况。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图甲中b曲线对应的是“J”型增长曲线B图乙中曲线的顶点与图甲b曲线的最大值相对应C图甲中的阴影部分可代表环境阻力大小D自然情况下种群不可能出现图甲中a曲线所示的增长方式5某海洋鱼类种群的年龄结构如图甲所示,增长曲线如图乙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所示的年龄结构是稳定型B图乙中t2时期的种群年龄结构对应图甲C图甲所示的年龄结构预示着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D图乙中在t1时期进行捕捞可获得最大日捕捞量6如图表示一个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若乙种群为害虫,则在t4时防治效果最佳Bt3t5期间,甲、乙两种群的年龄组成不同Ct1t2期间,甲种群出生率小于死亡率Dt4时,乙的种群密度达到最大值7在调查某林场松鼠的种群数量时,计算当年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数量的比值(),并得到如图所示的曲线。据此图分析得到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前4年该种群数量基本不变B第4到第8年间种群数量在下降,原因可能是食物的短缺和天敌增多C第5年调查年龄组成可能为衰退型D第8年的种群数量最少,第8到第16年间种群数量增加,且呈“S”型曲线增长8如图为某地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为有效防治蝗灾,应在a点之前及时控制种群密度Bab段,该种群的增长率与种群密度之间呈正相关C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改变性别比例可防止c点出现D控制种群数量在de水平,有利于维持该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9对某地区新引入一种鸟的种群增长速率增长速率=(出生率死亡率) / 时间17年的调查研究,得到的数据如下表。下列对该鸟种群描述正确的是年份第1年第2年第3年第4年第5年第6年第7年增长速率0.661.542.813.672.941.650.03A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B种群数量呈 “J”型曲线增长C种群增长受种群密度的制约D第34年中种内斗争最激烈10下图表示一动物种群迁入一个适宜环境后的增长曲线图,据图回答。 (1)此动物种群增长的曲线呈“_”型。(2)既要获得最大的捕获量,又要使动物资源的更新不受破坏,应该使该动物种群的数量保持在_点(填图中字母)上。(3)按该曲线方式增长,种群数量在达到d点即K值后维持相对稳定,K值称为_,当种群数量稳定在K值时,出生率_死亡率(填“”或“=”)。(4)该种群第4年时的种群年龄组成为_型(填“增长”、“稳定”或“衰退)。 11(2018海南卷)将相等数量的硝化细菌和大肠杆菌分别接种到含铵盐的无机盐培养液中,在适宜温度下振荡培养。若用虚线表示大肠杆菌的生长趋势,实线表示硝化细菌的生长趋势,则下图中能正确表示两种菌体生长趋势的是 12(2018浙江卷)在对某自然保护区内甲、乙两个不同物种的种群数最进行了调查之后,又开展了连续4年的跟踪调查,计算其L值(L=当年末种群个体数量/前一年来种群个体数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这4年调查期间的种群致最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第1年末甲乙两种群的增长速度不一定相等B第2年来乙种群数最不一定大于甲C第3年来乙种群数量达到了最大值D这4年中甲种群每年增加的数量是相等的13(2017新课标卷)假设某草原上散养的某种家畜种群呈“S”型增长,该种群的增长率随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若要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种家禽,则应在种群数量合适时开始捕获,下列四个种群数量中合适的是 A甲点对应的种群数量B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C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D丁点对应的种群数量14(2017新课标卷)林场中的林木常遭到某种山鼠的危害。通常,对于鼠害较为严重的林场,仅在林场的局部区域(苗圃)进行药物灭鼠,对鼠害的控制很难持久有效。回答下列问题:(1)在资源不受限制的理想条件下,山鼠种群的增长曲线呈“_”型。(2)在苗圃进行了药物灭鼠后,如果出现种群数量下降,除了考虑药物引起的死亡率升高这一因素外,还应考虑的因素是_。(3)理论上,除药物灭鼠外还可以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控制鼠害,如引入天敌。天敌和山鼠之间的种间关系是_。(4)通常,种群具有个体所没有的特征,如种群密度、年龄结构等。那么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_。 1【答案】D【解析】种群数量可能超过环境容纳量,A项错误;人为地一次性捕杀家鼠,不能使其环境容纳量降低,B项错误;草原上放养的牲畜过多,会使草场受到破坏,导致牲畜的环境容纳量降低,C项错误;建立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目的是提高大熊猫种群的环境容纳量,D项正确。2【答案】B 3【答案】C【解析】(1)图所示a点后K值降低,种群数量减少,原因可能为过度放牧,正确;(2)图所示b点后K值增大,酵母菌种群数量增加,可能是增加营养、空间等,正确;(3)图中c点后发生的变化可能是因为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种群数量急剧减小,正确;(4)图曲线可用于指导渔业捕捞,为了获得最大日捕捞量,应在K点捕捞,错误。故选C。4【答案】C【解析】图甲中b曲线对应的是“S”型增长曲线,A错误。图乙中曲线的顶点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所以与图甲b曲线的K/2相对应,B错误。图甲中两条曲线之间的阴影部分即两种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差别,曲线b可代表环境阻力大小,C正确。自然情况下,外来物种入侵后的早期,会出现图甲中a曲线所示的增长方式,D错误。5【答案】C 6【答案】B【解析】若乙种群为害虫,则在t4时种群数量为K/2,种群增长速率最大,防治困难最大,A项错误;t3t5期间,甲种群数量减少,属于衰退型,乙种群数量增加,属于增长型,B项正确;t1t2期间,甲种群数量增加,出生率大于死亡率,项错误;t时,乙的种群密度达到最大值,项错误。7【答案】D【解析】据图分析,04年时=1,种群数量基本不变;410年时1,种群数量持续增加。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前4年种群的=1,种群数量基本不变,A正确;第4到第8年间1,种群数量在下降,可能是因为食物的短缺和天敌增多,B正确;第5年种群的数量在减少,说明种群的年龄组成可能为衰退型,C正确;第8到10年间值1,种群数量持续增加,而“S”型曲线的种群数量先增加后基本不变,D错误。8【答案】B【解析】由图看出,该地东亚飞蝗种群初始阶段种群增长曲线为“S”型。在a点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为了有效防治蝗灾,应在a点之前及时控制种群密度,故A项正确。ab段种群增长速率越来越小,但种群密度不断增加,二者不呈正相关,故B项错误。性引诱剂可以诱杀雄虫,改变种群的性别比例,可用于防治害虫,C项正确。将蝗虫种群数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既不使其灭绝,也不使其成灾,有利于维持食物链的稳定,维持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D项正确。9【答案】C【解析】由表中数据可知,种群增长速率一直大于零,种群数量增加,种群的年龄组成是增长型,A错误;从数据看出,种群的增长速率先增加后减少,其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B错误;种群密度是制约种群增长的因素,C正确;第7年种群数量最大,种群中种内斗争最激烈,D错误。10【答案】(1)S(2)b(3)环境容纳量 =(4)增长 11【答案】C【解析】大肠杆菌为异养生物,在含铵盐的无机盐培养液中无法生存,硝化细菌为自养生物,可利用培养液中的铵盐合成有机物,呈“S”型增长,C正确。12【答案】D【解析】已知L值=当年末种群个体数量/前一年来种群个体数量。种群增长速率是指种群数量在单位时间内的改变数量,第1年末甲种群的L值约为1,说明其种群数量基本不变,而乙种群的L值等于15,说明其种群数量在增加,因此甲乙两种群的增长速度不一定相等,A正确;第2年末甲种群的L值小于乙种群,但第2年来乙种群数量不一定大于甲,B正确;只要是L值大于10,种群的数量就在增加,据此分析图示可知:第3年来乙种群数量达到了最大值,C正确;这4年中,甲种群的L值均为15,说明甲种群的数量逐年增加,但每年增加的数量不相等,D错误。13【答案】D【解析】要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种家畜,则需要让该种家畜种群数量保持在K/2水平,这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快,由图可知,甲、乙、丙数量没有达到K/2,丁超过K/2,选择丁点可以使每次捕获后,家畜种群数量降低到K/2,保持最大增长速率,故选D。14【答案】(1)J(2)苗圃中山鼠种群中个体的迁出(3)捕食(4)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解析】(1)理想环境条件下,种群呈“J”型增长。(2)药物通过影响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而影响种群数量变化,在苗圃进行了药物灭鼠后,如果出现种群数量下降,除了考虑药物引起的死亡率升高这一因素外,还应考虑的因素是苗圃中山鼠种群中个体的迁出。(3)天敌和山鼠之间的种间关系是捕食。(4)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 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