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TWS蓝牙耳机芯片公司外部治理机制(范文)

上传人:芭蕉 文档编号:103340366 上传时间:2022-06-08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58.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非TWS蓝牙耳机芯片公司外部治理机制(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非TWS蓝牙耳机芯片公司外部治理机制(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非TWS蓝牙耳机芯片公司外部治理机制(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泓域/非TWS蓝牙耳机芯片公司外部治理机制非TWS蓝牙耳机芯片公司外部治理机制xxx有限责任公司目录一、 产业环境分析3二、 行业下游市场概况3三、 必要性分析12四、 项目简介13五、 产品市场及其竞争激励18六、 经理市场及其作用20七、 机构投资者的参与治理24八、 机构投资者概述31九、 SWOT分析说明37十、 人力资源分析47劳动定员一览表47十一、 发展规划分析49一、 产业环境分析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8%左右,连续三年保持稳定。主要经济指标好于全国、中部靠前。粮食再获丰收;工业增加值增速快于上年、全国领先;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60%左右。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速同比加快。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9.1%,税收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提高到74.7%,呈现量增质优的良好态势。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要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十四五”发展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打好基础。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创新为动力,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统筹推进“稳促调惠防保”,总攻全面小康,深耕区域布局,强化产业支撑,优化经济治理,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70万人,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5%左右,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二、 行业下游市场概况1、无线耳机市场发展概况在蓝牙、Wi-Fi等无线通信技术发展的带动下,无线耳机技术越来越成熟,传输速率、功耗、稳定性等方面的性能不断提升,已发展成为各大消费电子品牌厂商的主要产品类型。移动化办公、运动健身、即时娱乐等消费场景的普及,使得消费者对无线耳机的消费需求不断增长,消费习惯逐渐向无线化转变。根据统计数据,2020年中国耳机产值规模为1,130亿元,其中无线耳机产值规模为822亿元,同比增长23.80%;有线耳机产值规模为308亿元,同比下降4.05%,无线耳机和有线耳机产值占比分别为72.74%和27.26%,无线耳机产值规模占比进一步上升。无线耳机主要包括颈挂式耳机、头戴式耳机、商务单边蓝牙耳机、TWS蓝牙耳机等类别。颈挂式耳机主要在运动时佩戴,左右耳塞之间以颈挂式连线连接,增强了耳机佩戴的牢固性,保证耳机不会因为身体运动而使耳机从耳朵里掉落。头戴式耳机耳塞不需插入耳道内,可避免擦伤耳道,耳机尺寸较大,可容纳更多电路及声学器件,音质和续航能力较好。商务单边蓝牙耳机可较好地满足商务人士接听电话的需求,对通话音质、听说两端质量可靠性及续航时间等性能要求较高。TWS蓝牙耳机采用真无线立体声的结构设计,内置多种功能及智能化系统,可实现多种应用功能,是无线耳机行业近年来发展最快的细分领域,也是未来无线耳机行业的重要发展趋势。根据IDC的数据,2021年中国品牌无线耳机出货量为1.2亿副,同比增长26%,其中TWS蓝牙耳机、非TWS蓝牙耳机出货量分别为7,932万副、4,068万副,出货量占比分别为66.1%、33.9%。根据IDC的预测,2021-2025年中国品牌TWS蓝牙耳机、非TWS蓝牙耳机出货量均将持续增长,2025年中国品牌无线耳机出货量将超过1.8亿副,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10%。2、TWS蓝牙耳机市场发展概况(1)TWS蓝牙耳机市场发展迅速,市场空间巨大2016年9月,苹果公司发布第一代AirPods,凭借良好的外观设计、充电效率、蓝牙匹配度以及佩戴舒适度,AirPods取得了良好的市场反响,出货量快速增加,国内外其他智能手机厂商、音频厂商纷纷跟进,TWS蓝牙耳机市场迎来爆发式发展。根据CounterpointResearch数据,2016年全球品牌TWS蓝牙耳机出货量仅为918万副,2018年增长到4,600万副,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24%。在中低端品牌TWS蓝牙耳机市场的拉动下,2020年全球品牌TWS蓝牙耳机出货量达到2.33亿副,同比增长78%。根据CounterpointResearch的预测,2021年全球品牌TWS蓝牙耳机出货量将达到3.10亿副,同比增长33%。若考虑品牌知名度不高但市场规模庞大、目前尚未纳入统计范畴的白牌TWS耳机,则全球TWS蓝牙耳机市场空间将更加巨大。(2)智能化与多功能整合大幅提升耳机智能交互体验目前市场上领先TWS蓝牙耳机品牌大都集成了通话环境降噪、主动降噪、语音AI、传感交互等功能。未来,TWS蓝牙耳机有望通过和系统的深度匹配实现多维度、多功能的智能交互体验,进一步提升智能化程度,拓展语音交互应用场景。通话环境降噪与主动降噪功能是无线耳机的重要功能。通话环境降噪功能可降低周围环境的噪声,增强人声的清晰度,使耳机能适应更复杂的应用场景。随着语音算法技术迭代升级,通话环境降噪发展出单麦降噪、双麦降噪、三麦降噪等形态,对芯片的运算资源要求愈发提高。主动降噪功能可以减少噪音,避免过度放大音量,减少对耳朵听力的损害,将噪音过滤后也可提高音质和通话质量。根据高通公司音频产品使用现状调研报告2020,主动降噪已经成为众多消费者购买TWS蓝牙耳机产品时的首要考虑因素。主动降噪功能对芯片性能和算法要求较高,需要持续对外部环境和耳道内的噪音进行监测,通过芯片运算输出与噪声相反的声波抵消外部噪声。随着低功耗芯片、低功耗算法的日趋成熟,语音唤醒和语音识别准确率的不断提升,TWS智能耳机语音交互体验大幅升级,越来越多品牌厂商均在耳机中嵌入了智能语音助手,例如AirPods2、华为FreeBuds2Pro、小米Air2、vivoTWSEarphone等耳机都陆续加入了语音直接唤醒功能。根据高通公司的调研数据,全球54%消费者可能或极有可能购买支持语音助手、能够提供健康生物识别功能或助听等附加功能的无线耳机或无线耳塞。传感交互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改进了耳机与用户之间的交互方式,提升了耳机的智能化程度和环境自适应能力。目前,TWS蓝牙耳机大多内置了运动加速传感器、光学传感器、语音加速传感器等,实现耳机自动暂停、自动断连、触摸操控等功能。华为FreeBuds2Pro创造性地在耳机中植入骨声纹传感器,通过对头骨声纹信息收集、验证与传递进行语音命令识别,大幅提升了安全性和语音识别率。(3)智能手机无孔化趋势推动TWS蓝牙耳机进一步普及近年来,智能手机屏下指纹、屏下摄像头、屏幕发声、虚拟按键、一体化机身、无线快充、e-SIM、防尘防水等技术不断迭代更新,智能手机呈现出无孔化发展趋势。为减少手机外部接口、节省手机内部空间,提升防水等级,2016年9月苹果公司发布首款取消3.5mm耳机接口的智能手机iPhone7,手机性能因此大幅提升,目前取消3.5mm耳机接口已经成为智能手机的发展趋势。2020年10月,苹果发布新一代智能手机iPhone12,取消手机inbox配件有线耳机EarPods和充电头,小米、三星等智能手机品牌厂商紧随其后也宣布在部分机型中取消inbox配件有线耳机,进一步推进了智能手机无孔化进程。智能手机无孔化趋势将推动TWS蓝牙耳机的进一步普及。根据CounterpointResearch数据,2019年TWS蓝牙耳机在智能手机用户中的渗透率仅8.8%,2020年将增长至19.0%,与智能手机普及率相比仍然较低。从耳机使用频率来看,TWS蓝牙耳机市场渗透率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未来,在智能手机完全无孔化发展趋势的促进作用下,TWS蓝牙耳机大范围推广,市场渗透率将逐步提升。(4)消费习惯逐步形成,产品价格成为重要购买驱动因素根据高通公司音频产品使用现状调研报告2020,TWS蓝牙耳机由于极致自由体验,已成为最符合用户期待的便携式耳机产品形态,73%的受访者对完全脱离线缆束缚而带来的自在体验感兴趣。TWS蓝牙耳机产品提供的自由体验,让消费者可以在更广泛的使用场景中,更好地享受喜爱的内容。在所有受访者中,中国消费者使用TWS蓝牙耳机覆盖范围最为广泛,使用TWS蓝牙耳机进行语音通话已经非常普遍。由此可见,消费者对于TWS蓝牙耳机的消费习惯已逐步形成。在无线耳机和无线耳塞的购买驱动因素上,根据高通公司的调研数据,音质仍然是消费者最看重的因素,但价格、舒适度、电池续航和用户体验等一系列更为广泛的因素也不断成为参考指标,尤其是价格已成为众多消费者购买音频产品时仅次于音质和续航时间的重要参考指标。阻碍消费者购买TWS蓝牙耳机产品的最大障碍是长时间佩戴的不舒适性,其次就是与普通无线耳机相比,价格过于昂贵。自苹果公司推出AirPods以来,大量厂商及上下游企业纷纷跟进,TWS蓝牙耳机产业链快速发展,白牌TWS蓝牙耳机市场迅速崛起。白牌TWS蓝牙耳机品牌知名度不高,价格相对较低,很好地满足了大批价格敏感的消费者的购买需求,使得TWS蓝牙耳机整体均价有所下降,加速了TWS蓝牙耳机的推广普及,消费习惯逐步形成。未来,TWS蓝牙耳机市场格局将渐趋稳定,以AirPods为代表的高端品牌TWS蓝牙耳机产品主要满足对音质、功能、品牌、技术等方面需求较高的消费者,白牌TWS蓝牙耳机产品则主要满足对价格较为敏感但数量巨大的中低端TWS蓝牙耳机产品消费者。3、无线音箱市场发展概况无线音箱主要通过蓝牙、Wi-Fi等无线通信技术传输连接,与传统音箱相比,无线音箱无需布线,占用空间小,现已发展成为广受欢迎的音箱产品。随着移动化、即时化的视听娱乐需求的增长,无线音箱性能、质量、外观设计、便捷性的提升,体积小、便于携带的便携式无线音箱市场快速发展。在家庭影视欣赏需求日渐普及、汽车广播技术持续发展等因素的推动下,电视音响、车载蓝牙音响等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近年来,随着智能语音技术的发展和在无线音箱中的应用,智能音箱市场快速发展。智能音箱内置了语音助手,集成了语音交互、智能控制、互联网等功能,通过Wi-Fi、蓝牙等接入互联网,与传统音箱相比,智能音箱全面提升了传输速率、安全性、音频指标、延迟时间、多任务播放等方面的性能,实现了通信互联、语音交互、语音唤醒等应用功能。智能音箱可作为智能家居的控制中心,控制智能家电、照明设备等智能家居产品,通过语音交互功能实现语音控制音乐播放、天气预报、时间提醒等服务,使生活更加智能化和便利化。智能音箱可分为无屏智能音箱和带屏智能音箱,带屏智能音箱带有屏幕,除语音交互外,还可通过屏幕展示文字、图片、视频等,提供视频通话功能,通过视觉与听觉的结合有效地提升用户体验。4、智能可穿戴市场发展概况智能可穿戴设备是可直接穿在身上,或是整合到用户的衣服或配件里的一种便携式设备。智能可穿戴设备集成了多媒体、传感器和无线通信等技术,综合运用各类识别、传感技术、云服务、交互及存储等技术,实现用户交互、生活娱乐、人体监测等功能。按照产品形态划分,智能可穿戴产品可分为智能耳机、智能眼镜、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头盔等,其功能覆盖了医疗健康、户外运动、影音娱乐、信息提醒、定位导航、智能手机控制等众多领域。相比传统的便携式设备,智能可穿戴设备智能化和功能集成化程度高,外形轻巧便携,使用更加便捷,全天候携带的特性可以实现即时信息交流、健康监测等多种功能。随着智能硬件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传感监测、识别、交互技术等技术的逐步成熟,穿戴设备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应用场景不断拓展,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发展迅速,未来市场空间广阔。根据IDC的数据,2020年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达到4.45亿台,相比2019年增长了9,830万台,同比增长率为28.4%,2020-2024年全球可穿戴设备复合增长率预计为12.4%,2024年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将达到6.32亿台。5、智能家居市场发展概况智能家居是以住宅为主体,综合利用物联网、云计算、边缘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使家居设备具有集中管理、远程控制、互联互通、自主学习等功能,实现家电控制、环境监控、影音娱乐、信息管理与家居生活有机结合,创造更安全、节能、便捷、舒适、以及智能化的家庭人居环境。目前,智能家居产品主要包括智能家电、智能家庭安防、智能家庭娱乐、智能连接控制设备、智能光感设备等智能设备。随着行业发展,智能家居设备品类不断丰富,未来市场前景广阔。智能家居通过科技为生活提供便利,缩短了室内活动半径,为家庭生活带来了更便捷、更快乐、更安全和健康的体验。在消费升级背景下,年轻消费群体对生活品质要求不断提升,智能家居市场将快速增长。根据StrategyAnalytics的数据,2020年全球消费者在智能家居相关设备上的支出达到465亿美元,2021年增加至669亿美元,同比增长44%,预计2022年将达到719亿美元,并在2022至2027年延续7.6%的复合增长率,到2027年全球智能家居设备消费者支出将达到1,000亿美元。6、物联网市场发展概况物联网是指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将任何物体与网络相连接,物体通过信息传播媒介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管等功能。随着5G技术发展成熟和应用普及,基于物的连接将赋能各行各业,物与物之间连接的深度和广度将进一步拓展,提供更加完善丰富的应用场景。据GSMA(GlobalSystemforMobileCommunicationsAssembly,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预计,2019-2025年全球物联网设备连接数的复合增长率为12.70%,预计2025年将达到246亿台。市场规模方面,根据IDC预计,2020年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将达7,420亿美元,2024年预计将达到1.14万亿美元,2020-2024年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约为11.30%。三、 必要性分析1、现有产能已无法满足公司业务发展需求作为行业的领先企业,公司已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和较高的市场知名度,产品销售形势良好,产销率超过 100%。预计未来几年公司的销售规模仍将保持快速增长。随着业务发展,公司现有厂房、设备资源已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公司通过优化生产流程、强化管理等手段,不断挖掘产能潜力,但仍难以从根本上缓解产能不足问题。通过本次项目的建设,公司将有效克服产能不足对公司发展的制约,为公司把握市场机遇奠定基础。2、公司产品结构升级的需要随着制造业智能化、自动化产业升级,公司产品的性能也需要不断优化升级。公司只有以技术创新和市场开发为驱动,不断研发新产品,提升产品精密化程度,将产品质量水平提升到同类产品的领先水准,提高生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契合关键零部件国产化的需求,才能在与国外企业的竞争中获得优势,保持公司在领域的国内领先地位。四、 项目简介(一)项目单位项目单位:xxx有限责任公司(二)项目建设地点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待定),占地面积约64.00亩。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规划电力、给排水、通讯等公用设施条件完备,非常适宜本期项目建设。(三)建设规模该项目总占地面积42667.00(折合约64.00亩),预计场区规划总建筑面积78781.06。其中:主体工程53255.08,仓储工程10499.40,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8139.88,公共工程6886.70。(四)项目建设进度结合该项目建设的实际工作情况,xxx有限责任公司将项目工程的建设周期确定为12个月,其工作内容包括:项目前期准备、工程勘察与设计、土建工程施工、设备采购、设备安装调试、试车投产等。(五)项目提出的理由1、不断提升技术研发实力是巩固行业地位的必要措施公司长期积累已取得了较丰富的研发成果。随着研究领域的不断扩大,公司产品不断往精密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投资项目的建设,将支持公司在相关领域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一步提升公司研发实力,加快产品开发速度,持续优化产品结构,满足行业发展和市场竞争的需求,巩固并增强公司在行业内的优势竞争地位,为建设国际一流的研发平台提供充实保障。2、公司行业地位突出,项目具备实施基础公司自成立之日起就专注于行业领域,已形成了包括自主研发、品牌、质量、管理等在内的一系列核心竞争优势,行业地位突出,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生产方面,公司拥有良好生产管理基础,并且拥有国际先进的生产、检测设备;在技术研发方面,公司系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并与科研院所、高校保持着长期的合作关系,已形成了完善的研发体系和创新机制,具备进一步升级改造的条件;在营销网络建设方面,公司通过多年发展已建立了良好的营销服务体系,营销网络拓展具备可复制性。近年来,随着物联网等新兴领域的迅速发展,无线传输内容及形式日渐丰富,传输内容从最初文字、图片发展至音频、视频等,传输场景由人与人、人与物拓展至物与物的数据传输,数据传输形式及场景越来越多元化、复杂化,对无线音频SoC芯片集成度、功耗、数据处理速度等方面的要求不断提高,也促进了蓝牙、Wi-Fi等无线通信技术快速发展。2016年12月,蓝牙技术联盟在4.2标准的基础上发布了5.0标准,大幅提升了蓝牙传输速度、传输距离和广播模式信息容量,优化了IoT物联网底层功能。蓝牙5.0标准高稳定性、低时延、大传输量、低功耗的特性,高度契合了TWS蓝牙耳机需求,大幅提升了TWS蓝牙耳机连接稳定性,降低了耳机时延和功耗。2020年1月发布的新一代蓝牙音频技术标准LEAudio,采用全新的高音质、低功率音频解码器LC3,支持多重串流音频(Multi-StreamAudio)技术和广播音频技术,进一步提升了蓝牙传输性能,未来有望发展成为蓝牙音频传输领域的主流方案。2018年10月,Wi-Fi联盟发布第六代Wi-Fi标准Wi-Fi6,该标准吸纳了大量5G关键技术,可同时兼容2.4GHz和5GHz两个频段,Wi-Fi6标准拥有更高的频谱效率、更大的覆盖范围,大幅提升了网络带宽和传输速率,网络延时大幅下降,可靠性和安全性更高。蓝牙、Wi-Fi等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大幅提升了无线音频SoC芯片性能,拓展了无线音频SoC芯片的应用场景,推动了无线音频SoC芯片的持续发展,同时也促进了下游物联网细分应用领域产品的迭代升级。(六)建设投资估算1、项目总投资构成分析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32240.49万元,其中:建设投资25278.41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8.41%;建设期利息272.93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0.85%;流动资金6689.1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0.75%。2、建设投资构成本期项目建设投资25278.41万元,包括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预备费,其中:工程费用21485.43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3176.54万元,预备费616.44万元。(七)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财务效益分析根据谨慎财务测算,项目达产后每年营业收入74000.00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62116.42万元,纳税总额5853.26万元,净利润8674.69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19.02%,财务净现值10035.08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5.88年。2、主要数据及技术指标表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占地面积42667.00约64.00亩1.1总建筑面积78781.06容积率1.851.2基底面积26880.21建筑系数63.00%1.3投资强度万元/亩372.932总投资万元32240.492.1建设投资万元25278.412.1.1工程费用万元21485.432.1.2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万元3176.542.1.3预备费万元616.442.2建设期利息万元272.932.3流动资金万元6689.153资金筹措万元32240.493.1自筹资金万元21100.313.2银行贷款万元11140.184营业收入万元74000.00正常运营年份5总成本费用万元62116.426利润总额万元11566.257净利润万元8674.698所得税万元2891.569增值税万元2644.3710税金及附加万元317.3311纳税总额万元5853.2612工业增加值万元19408.4013盈亏平衡点万元33052.13产值14回收期年5.88含建设期12个月15财务内部收益率19.02%所得税后16财务净现值万元10035.08所得税后五、 产品市场及其竞争激励在产品市场上,经理的表现和业绩会通过其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利润的变化直接表现出来,产品市场的激烈竞争及其带来的破产威胁会使经理尽力发挥其人力资本,提高企业经营效率。一般认为,作为企业代理人的经理比作为企业委托人的股东在企业经营上具有信息优势,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经理偷懒的可能性就大,代理成本就会增多。但由于产品市场竞争的存在,这种信息不对称在长期内是可以得到解决的。哈特建立了一个模型,用以说明所有者控制的企业会迫使经营者控制的企业的经理努力降低成本,减少偷懒。假定同一产品或替代产品在市场上有许多企业,尽管企业的生产成本是相同或不确定的,但各企业的生产成本显然是高度相关的。这样,产品市场的价格便包含着其他企业成本的信息。假定社会上有一部分企业由经理控制,而另一部分企业由所有者控制。由于由所有者控制的企业会竭力使产品成本降至最低,从而压低产品市场的价格。这样,由所有者控制的企业越多,由经营者控制的企业经理受到的压力就越大,偷懒的可能性就越小。结果,由经营者控制的企业为了避免由于产品成本高而产生不利影响,就会有充分的动力降低产品成本。这样,由于企业间的产品竞争,使得尽管存在委托代理关系下的信息不对称,但仍然可以有效地降低代理成本。从这种意义上说,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和存在,增加了国有企业经理的压力,从而也提高了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可以说,这是近些年来中国一部分国有企业业绩提高的重要促进因素。实际上,即便市场上没有存在由所有者控制的企业这一假设条件,在市场上存在的全部都是由经营者控制的企业,那些生产相同、相似或可以互相替代的产品的企业之间存在的竞争也会使代理成本大大降低。产品市场的竞争经理造成压力,产生激励,有赖于市场的完善和市场得以有序运作的制度结构的建立与完善,否则,因市场不完善市场有序所必需的制度结构没有建立,则会产生无序竞争,从而出现低效率。转型期的中国市场,不仅市场体系不健全,而且确保市场有序运作的制度结构也不健全,这就决定了中国的市场是一种不完全意义的市场。由于市场的不完全和市场制度环境的扭曲,必然会引发企业竞争地位的不平等,致使市场竞争难以充分发挥其优胜劣汰的作用。六、 经理市场及其作用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经理是职业化的经营管理专家,其经营才能是一种重要的资源。作为经理,必须在市场上尽力寻找适合自己的企业,企业也必须在市场上寻找适合自己的经理。经理找不到合适自己的企业,或者所有企业都不选择该经理,那就意味着该经理还不能称之为经理。而如果某个被聘用的经理由于经营业绩较差而被解聘,那么他作为经理的价值就会大幅贬值。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他或者被降格使用,或者干脆找不到任何一个经理职位。为此,经理市场的存在将促使经理努力工作,而不敢懈怠。在现代公司制企业中,由于委托代理关系的存在,企业治理需要解决的两个关键性问题就是经理的选择问题和经理的激励问题。经理市场的部分机制对于这两个问题的解决起着重要的作用。经理市场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对经营管理者产生激励和约束作用:一是经理市场本身是企业选择经营者的重要来源。在经营不善时,现任经理就存在被替代的可能。这种来自外部乃至企业内部潜在经营者的竞争会迫使现任经营者努力工作。二是市场的信号显示的传递机制会把企业的业绩与经营者的人力资本价值对应起来,促使经营者为提升自己的人力资本价值而全力以赴地改善公司业绩。因此,成熟经理市场的存在,能有效促使经理人勤奋工作,激励经理人不断创新,注重为公司创造价值。经理市场或称为代理人市场、企业家市场,实质是企业家的竞争选聘机制。竞争选聘的目的,在于将职业企业家的职位交给有能力和积极性的企业家。而企业家的能力和努力程度,是企业家长期工作业绩建立的职业声誉。经理市场的“供方”是经理,“需方”是作为独立市场经济主体的企业。在“供需双方”之间,存在大量提供企业信息、评估经理候选人能力和业绩的市场中介机构。如果把经理的报酬作为经理市场上经理的“价格”信号,经理的声誉便是经理市场上经理的“质量”信号。经理市场的竞争选聘机制的基本功能在于克服由于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逆向选择”问题,它一方面为企业提供一个广泛筛选、鉴别经理能力和品质的制度;另一方面又保证企业始终拥有在发现选错候选人后及时改正有助于降低经理的“道德风险”。因为充分的经理市场竞争,可动态地显示经理的能力和努力程度,使经理始终保持“生存”危机感,从而自觉地约束自己的机会主义行为。经理市场的另一个功能在于保证经理得到公平的、体现其能力和价值的报酬。如果一个经理的能力和努力都被市场证明是“高质量”的,而该经理并没有被报以相应的高报酬,如果经理市场的信息又是较为充分的,该经理的业绩将被其他企业注意到,这些企业就可能向其提供高报酬,从而将其吸引走。这种威胁的存在,使得企业必须公平地对待经理。经理市场为企业提供了相对客观的选择机制,使经理的人力资本价值得到充分的评价,从而使职业经理重视自身的业绩和声誉。一方面,通过经理市场中的竞争选拔,企业能够发现有能力的经理;另一方面,经理市场的存在给在职经理提供了这样一种信息:具有良好经营业绩的经理能够在经理市场中获取较好的谈判条件。当经理价值能在经理市场上得到正确的评价,现任经理为提高自身在未来经理市场上的价值,需要努力工作和保持良好的声誉,这就是经理市场提供的激励作用。而且,通过市场竞争机制能相对有效地解决经营者的选择问题,让“真正有能力的经营者”获得经理岗位。经理市场可以使经理处于一种不断自我激励的过程之中,这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经理自身的潜在激励问题。经理市场起作用的前提是这个市场能够客观地反映出经理人力资本的价值信号,而这种信号是经理行为的累积结果,良好的经营业绩来自于经理过去的努力。如果这种价值信号与经理最为关心的报酬水平高度相关,即本期报酬水平由从前各期的边际产出来决定,而当期的边际产出又直接影响到以后各期的价值预期,经理为自身的未来利益考虑,就需要提高企业的当期绩效。经理市场的存在既给有能力的经营者提供了选择岗位的舞台,又给在职经理造成了压力。发达的经理市场作为劳动力市场的一部分,可以满足股东们从中挑选所信赖的代理人的需要。正是由于这种市场的存在,从而对那些“偷懒”或以损害股东利益以谋求个人利益的人构成有力的威胁。有效的经理市场可以随时根据经营者的经营业绩来判定其人力资本价值的升高或降低。如果一名经理受能力限制或以权谋私使公司蒙受损失,那么,他本人的人力资本价值就会贬值,从而他就会被潜在的竞争者所取代,其人力资本贬值的结果还可能殃及其以后的职业生涯。由于经理市场上存在许多优秀的经理人才,股东们可通过“用手投票”挑选更合适的人选来取代他。这种来自经理市场的压力迫使在职的经营者更加努力地工作,以使自己的人力资本和经营业绩高于竞争者。经理市场的优胜劣汰机制,将经理的收入、社会声望、发展前途、职业生涯与企业的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同舟共济、荣辱与共的格局。七、 机构投资者的参与治理资本市场是公司治理的重要外部条件之一。从资本市场中投资者资金的多寡来分,资本市场的投资者可以分为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一般个人股东不会直接去监督企业家,而是让企业家提供详尽的财务数据,并且要求证券市场管理者制订规则确保信息通畅、信息及时发布和公平交易。更多的时候,个人股东是“用脚投票”(即卖出股票),卖掉其不满意的公司股票。对于机构投资者来说,当其所持股票占上市公司全部流通股票的比例较小时,它们可以在该上市公司经营管理不善时采用“用脚投票”(即卖出股票)方式,但是当其所持有的该公司股票数量庞大时,要想顺利出售该股票而又不影响该股票的价格,从而不影响自身的市场表现,几乎是不可能的,即“用脚投票”的成本会变得很大,这时,对机构投资者来说是一种困境。但是,由于机构投资者资产规模巨大,持股量多,因而其监督成本与监督收益的匹配程度较好,因此,机构投资者较之个人股东更有积极性去监督企业家,介入公司的经营管理。这样,机构投资者就开始改变其被动接受上市公司经营不善的现实情况,转而采取主动策略,积极参与公司治理,帮助完善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积极寻求改善上市公司经营状况的方式和方法。逐渐地,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结构的舞台上真正从幕后走到台前,从而成为公司外部治理的一个重要因素。(一)机构投资者参与治理的途径机构投资者主要可以通过以下两种途径参与公司治理、改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1、行为干预这里所说的行为干预其实就是机构投资者作为投资人有参与到被投资公司的管理的权利。发现价值被低估的公司就增持该公司的股票,然后对董事会加以改组、发放红利,从而使机构投资者持有人获利。因为上市公司首先是由于价值的低估而导致交易清淡,不被市场所认可,从而形成公司长远发展融投资渠道的闭塞,对公司长远的价值提升造成障碍。机构投资者有可能通过干预公司实行积极的红利政策调整,从而调动市场的积极反应,达到疏通公司与市场沟通渠道的效果。另一方面,作为上市公司的合作伙伴,机构投资者一般遵循长期投资的理念,公司运作的成功需要机构投资者更积极地参与。2、外界干预机构投资者还可以直接对公司董事会或经理层施加影响,使其意见受到重视。例如,机构投资者可以通过其代表的代言人会对公司重大决策如业务扩张多元化、购并、合资、开设分支机构、雇佣审计管理事务所表明意见;机构投资者可以通过向经理层信息披露的完全性、可靠性提出自己的要求或意见,从而使经理阶层面临市场的压力。同时公司业绩的变化也迫使经理层能够及时对股东等利益相关者的要求作出反应,这样就促使经理层必须更加努力来为公司未来着想,以减少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而在潜在危机较为严重的情况下,机构投资者可能会同其他大股东一起,更换管理层或寻找适合的买家甚而进行破产清算以释放变现的风险。当然机构投资者也可以通过将公司业绩与管理层对公司所有权的分享相结合,从而使管理层勤勉敬业地在公司成长中获得自身利益的增值,公司其他利益相关者也获得利益的增加。【阅读】机构投资者不再沉默在以投资基金持股为主的美国,持有公司相对多数股票的投资基金的管理人虽然并不时时刻刻干预公司的经营,但是在公司遇到重大问题和作出重大决策时,他们就自然而然地扮演了最为重要的角色。如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在20世纪80年代曾经由罗哲执掌大权。由于公认的能力和出色的业绩,罗哲在通用汽车公司几乎是不可一世,但是当他的一项措施极大地损害了公司形象时,华尔街两个最大的投资集团就毫不留情地将罗哲赶下了总裁的宝座。可见,只要投资基金对公司的投资达到了一定比例,就不得不在监督公司的经营者方面发挥其作用,公司的治理效率也就必然因此而改进。(二)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内外部条件限制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条件很多,包括内部和外部两方面的条件。相对美国而言,新兴市场国家的机构投资者还不成熟,机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治理作用的发挥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更需要一定的条件。比如法律制度对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规定的放宽,投资者保护的增强,公司治理结构和机制的进一步规范化等。1、股权结构股权结构是决定公司治理结构有效性的重要因素,由于不同的股权结构决定不同的公司控制权分布,从而决定着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委托代理关系的性质,进而影响公司整体的治理效率。研究认为机构投资者的股权集中度越高,越愿意对公司实施监督。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高,其交易成本越高。随着持股时间的延长,交易成本会越来越高,监督成本会降低。持股比例高并进行长期投资的机构投资者将能够对公司实施监督和影响,并从中获利。2、法律制度法律制度是制约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重要外部因素之一。在中国特殊的法律和现实背景下,机构股东积极主义受到多方面限制。所有权结构的高度集中,发行在外的三分之二的股票非流通,并且由两到三个大股东持有;基金托管人股东与基金投资者之间的利益冲突;基金经理的联合行动问题;法律障碍,包括一只基金持有一家上市公司的股票,其市值不得超过基金净值的百分之十;同一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全部基金持有一家公司的证券,不得超过该证券的百分之十;内部交易规则和持股披露规则等。机构投资者在降低经理人的代理成本、提高代理效率,以及加强经理人激励方面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但是,如果机构投资者聘请了外部经理人来管理,那么外部经理人员在公司经营过程中的行为取向并不一定符合机构投资者股东的利益,机构的外部经理人员有可能与被投资公司合谋。研究发现共同基金经常支持被投资公司经理人薪酬计划,并且阻止其他不赞同薪酬计划的股东,表明共同基金参与公司治理反而增强了股东与经理之间的利益冲突。3、以“股东至上主义”为核心的股权文化股权文化是指公司具有的尊重并回报股东的理念,是公司治理的最高境界。它包括公司重视听取并采纳股东的合理化意见和建议,努力做到不断提高公司经营业绩,真实地向股东汇报公司的财务及业务状况,注重向股东提供分红派现的回报等。这就要求加强对企业家的监督和约束、保障出资人的权益的客观需要。20世纪80年代后期发达国家资本市场上针对经营不善公司的敌意接管逐渐减少,但是公司治理依然问题重重,公司的企业家机会主义行为有增无减,客观上需要一个主体替补敌意收购留下的空白,加强对企业家的监督和约束,保障出资人的权益,而机构投资者正好可以填补这个空白。(三)积极引导机构投资者进行监督职能的探索其一,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的作用犹如一把“双刃剑”,它可能会对管理层进行有效的监督,也可能与管理合谋而侵害其他股东利益;其二,机构投资者作为积极股东的效果在我国已经开始显现。基于研究结果,我们认为,推动机构投资者扮演有效监督者角色并防止其利益搜取者应该作为完善机构投资者有关管理制度的目标取向。目前,可以积极引导机构投资者进行监督职能的措施有:1、放宽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的限制我国目前的投资基金法规规定,基金对一家上市公司持股不能超过其流通股权的10%。此制度出台的背景是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的一股独大以及股权二元结构的现象。这一规定限制了机构投资者发挥对最大股东制衡和管理层监督的作用。目前我国证券市场的股权分置改革已经基本完成,流通股与非流通股并存的现象将成为历史,因此限制投资基金对一家上市公司持股不能超过其流通股权的10%的规定其经济背景已经发生重大改变,继续维持此规定将不利于机构投资者的发展,也不利于保护中小投资者。根据本文的研究结论,应该放宽机构投资者对一家上市公司持股比例的限制。当持股达到一定比例时,机构投资者就具备参与监督公司经营活动和公司高管行为的动力与能力,从而能更好地充当有效监督者角色。2、完善机构投资者间“一致行动”与“代理权征集”机制“一致行动”机制可以使机构投资者只需要持有较低比例的股份,就可有效行使对管理层监督的权利。招商银行的“可转换债券风波”和万科股东大会上多家基金联手提出修改议案的事件,说明我国的机构投资者已经开始通过“一致行动”行使股东权利。我们应在公司法中,允许股票持有人之间直接联系,放松对委托代理制度中有关股东联系披露的法律限制,降低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成本和潜在的法律责任。与此同时还可以健全“代理权征集”机制。“代理权征集”制度可使机构投资者与中小股东的利益一致。相对于普通投资者,机构投资者拥有更多的专业知识、信息获取渠道和丰富的经验,从而具备了更强的信息解读和公司价值评估能力,从而具有监督能力优势。可在公司法中强化机构投资者作为股东的作用,允许机构投资者征集代理权,实现机构投资者和中小股东的目标价值函数一致,使机构投资者成为中小股东利益上真正代言人。通过机构投资者间的“一致行动”和机构投资者与中小股东间的“征集代理权”机制,使得机构投资者行使监督的渠道顺畅和成本降低。3、培育多元化的机构投资者并强化信息披露制度法规限制曾是美国机构投资者采取消极主义的重要原因,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美国逐步放松了对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管制,极大促进了机构投资者行为方式的转变。我们的建议是,一方面,应当在发展资本市场过程中大力扶持并培育多元化的机构投资者,尤其是社保基金;另一方面,加快建设完善软性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如完善的机构投资者的投资财务审计制度、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及政府对机构投资者信息披露的监管水平等。多元化的机构投资者市场格局将促进机构投资者着力于提高自身的证券投资分析与风险防范能力,迫使机构投资者发挥对上市公司监督功能。而严格的机构投资者投资信息披露与监管制度将限制机构投资者与上市公司合谋,侵害中小股东利益。八、 机构投资者概述(一)机构投资者的定义机构投资者,是指用自有资金或者从分散的公众手中筹集的资金专门进行有价证券投资活动的法人机构,包括证券投资基金、社会保障基金、商业保险公司和各种投资公司,等等。与机构投资者所对应的是个人投资者,一般来说,机构投资者投入的资金数量很大,而个人投资者投入的资金数量较小。(二)机构投资者的分类机构投资者又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机构投资者主要有各种证券中介机构、证券投资基金、养老基金、社会保险基金及保险公司。广义的机构投资者不仅包括这些,而且还包括各种私人捐款的基金会、社会慈善机构甚至教堂宗教组织等。以美国为例,机构投资者主要包括如下机构: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共同基金与投资公司、养老基金等。目前中国资本市场中的机构投资者主要有:基金公司、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社保基金、保险公司、合格的外国机构投资者(QFII)等。其中在目前可以直接进入证券市场的机构投资者主要有证券投资基金、证券公司、三类企业(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上市公司)、合格的外国机构投资者等,其中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最为引人注目。以下简要介绍一下各类机构投资者。1、养老基金养老基金被认为是四类金融机构中受限制最少的一种机构投资者,养老基金自身的特点使得它与其他的机构投资者有所区别。首先,养老基金具有预知性的进入和退出的措施,对于它们来说,资产的流动性比其他金融机构显得更为重要。历史上,许多养老基金的受托管理者都曾以努力增加回报为目的,将其资产的一部分交给那些在实际中买进和卖出股票的基金经理们;但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当所有的交易费用都是正常的情况下,这种投资战略难以始终如一地抓住市场的均衡。结果,一些大型养老基金便会采取了“定向投资”的策略,这样,便迅速降低了其资产投资的分散程度并延长了它们持有股票的平均周期。公共的养老基金一般执行长期的投资策略(平均周期是12年),因而他们对公司的长期经营管理比一般的投资者更感兴趣。其次,养老基金已经变得非常庞大,所持有的股份在市场变化中举足轻重。养老基金比其他类型的机构投资者持有更多的公司股票即养老基金可以持有股票份额是全部上市公司的股票总额的25%以上。并且即使他们对所持的股票进行调整,实际上也只是在极小的范围里做些边际上的调整。因此,从资金量和证券占有量上看,他们是机构投资者的主体同时也是机构投资者中最沉默、持仓时间最长的部分。此类机构投资者受资金来源主体的限制,投资目的以获取长期稳定的收益为主,由此决定了此类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积极性。2、商业银行早在1863年美国颁布的国民银行法赋予了国民银行有限的权力,却没有包含让其持有股票的权利,特别是1933年通过的格拉斯一斯蒂格尔法强制性地将商业银行的活动与投资银行的活动分开,从而使商业银行不能从事证券业务。后来美国对银行的管制逐步放松,才使一些大的银行获得了证券交易商的资格或开始从事证券中介经纪业务。银行可以通过它们持有股票的公司来规避格拉斯一斯蒂格尔法的一些限制,后者被准许购买一家非银行企业超过5%的有表决权的股票,但要求这些股票的持有者必须是被动的投资者。另外,多年来银行一直是大公司借贷周转资金的主要来源,20世纪70年代后,由于商业票据市场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从而使大多数公司可以通过公开证券市场发行和销售短期CP来筹措周转资金。当银行变成这些公司的主要借贷者时,银行面临着次公平的麻烦,这个麻烦限制了银行通过贷款的作用来试图控制公司经营管理的程度。例如:当一家公司不能履行还贷协议并申请破产保护时,任何一个被认为曾对该公司经营决策产生过有效影响的债权人将会发现,它在该公司的破产清算中对该公司拥有的债务索取权是“次要的”。如果此案处理过程中有事实表明银行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操纵了该公司,那么,银行也将对其他债权人负有赔偿损害的责任。可见,美国对持有股票的法律限定与债务索取权潜在的次要性的结合,削弱了银行在公司治理中所能发挥的作用。3、投资公司(共同基金)投资公司是一种由众多个人投资者投资,由职业投资经理管理投资者资产的组织。投资公司是个人投资者的重要投资方式,其吸引投资者的地方在于:第一,投资公司的资产由职业经理管理,其投资决策通常优于个人投资者;第二,投资公司的规模巨大,可以充分实现分散投资的收益,减低投资风险;第三,投资公司与其他信托不同之处在于投资公司是为了流动性而设计,及投资公司的投资者原则上可以在任何时候购买或赎回在投资公司的股份,享有很高的流动性。4、保险公司保险公司通常分为两大类:人寿保险公司与财产保险公司,但只有具有储蓄的功能的人寿保险保单才可以用于投资,并且有见于保险公司经营对于财务稳健的特别要求,各国法律都对保险公司投资于公司股票的额度进行限定,并且,通常只能将其中的一小部分(例如纽约州规定其总资产的2%)投资于一家单个公司的股票。因此,保险公司与银行很相似,在公司中基本上是完全被动的投资者。5、教育和慈善基金教育和慈善基金由捐赠而形成,基金产生的收益用于捐赠人指定的慈善公益或教育用途。此类基金投资广泛,也包括普通股。(三)机构投资者的特点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相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投资管理专业化。机构投资者一般具有较为雄厚的资金实力,在投资决策运作、信息搜集分析、上市公司研究、投资理财方式等方面都配备有专门部门,由证券投资专家进行管理。因此,从理论上讲,机构投资者的投资行为相对理性化,投资规模相对较大,投资周期相对较长,从而有利于证券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2)投资结构组合化。证券市场是一个风险较高的市场,机构投资者入市资金越多,承受的风险就越大。为了尽可能降低风险,机构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会进行合理投资组合。机构投资者庞大的资金、专业化的管理和多方位的市场研究,也为建立有效的投资组合提供了可能。(3)投资行为规范化。机构投资者是一个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经济实体,投资行为受到多方面的监管,相对来说,也就较为规范。一方面,为了保证证券交易的“公开、公正、公平”原则,维护社会稳定,保障资金安全,国家和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和监督机构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另一方面,机构投资进本身通过自律管理,从各个方面规范自己的投资行为,保护客户的利益,维护自己在社会上的信誉。九、 SWOT分析说明(一)优势分析(S)1、公司具有技术研发优势,创新能力突出公司在研发方面投入较高,持续进行研究开发与技术成果转化,形成企业核心的自主知识产权。公司产品在行业中的始终保持良好的技术与质量优势。此外,公司目前主要生产线为使用自有技术开发而成。2、公司拥有技术研发、产品应用与市场开拓并进的核心团队公司的核心团队由多名具备行业多年研发、经营管理与市场经验的资深人士组成,与公司利益捆绑一致。公司稳定的核心团队促使公司形成了高效务实、团结协作的企业文化和稳定的干部队伍,为公司保持持续技术创新和不断扩张提供了必要的人力资源保障。3、公司具有优质的行业头部客户群体公司凭借出色的技术创新、产品质量和服务,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获得了较高的客户认可度。公司通过与优质客户保持稳定的合作关系,对于行业的核心需求、产品变化趋势、最新技术要求的理解更为深刻,有利于研发生产更符合市场需求产品,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4、公司在行业中占据较为有利的竞争地位公司经过多年深耕,已在技术、品牌、运营效率等多方面形成竞争优势;同时随着行业的深度整合,行业集中度提升,下游客户为保障其自身原材料供应的安全与稳定,在现有竞争格局下对于公司产品的需求亦不断提升。公司较为有利的竞争地位是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撑。(二)劣势分析(W)1、资本实力不足公司发展主要依赖于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公司产能建设、研发投入及日常营运资金需求较大,目前的信贷模式难以满足公司的资金需求,制约公司发展。尤其面对国外主要竞争对手的资本实力,以及智能制造产业升级需求,公司需要拓宽融资渠道,进一步提高技术水平、优化产品结构,增强自身的竞争力。2、产能瓶颈制约公司产品核心技术国内领先,产品质量获得客户高度认可,但未来随着业务规模扩大、产品质量和性能不断提升,订单逐年增加,公司现有产能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面对未来逐年上升的产品需求量,产能成为制约公司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可能会削弱公司未来在国内外市场的核心竞争力。(三)机会分析(O)1、不断提升技术研发实力是巩固行业地位的必要措施公司长期积累已取得了较丰富的研发成果。随着研究领域的不断扩大,公司产品不断往精密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投资项目的建设,将支持公司在相关领域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一步提升公司研发实力,加快产品开发速度,持续优化产品结构,满足行业发展和市场竞争的需求,巩固并增强公司在行业内的优势竞争地位,为建设国际一流的研发平台提供充实保障。2、公司行业地位突出,项目具备实施基础公司自成立之日起就专注于行业领域,已形成了包括自主研发、品牌、质量、管理等在内的一系列核心竞争优势,行业地位突出,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生产方面,公司拥有良好生产管理基础,并且拥有国际先进的生产、检测设备;在技术研发方面,公司系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并与科研院所、高校保持着长期的合作关系,已形成了完善的研发体系和创新机制,具备进一步升级改造的条件;在营销网络建设方面,公司通过多年发展已建立了良好的营销服务体系,营销网络拓展具备可复制性。(四)威胁分析(T)1、市场风险(1)市场竞争风险目前我国相关行业内企业数量较多且绝大多数为中小型企业,市场化程度较高、产业集中度低、市场竞争较为激烈。相关行业的重要技术支撑正在不断转变发展思路,向高质量发展迈进,同时随着国家对相关行业整治力度加强,环保要求进一步提升,行业内主要企业都在依靠科技进步、管理创新、节能减排来推进转型升级,并呈现资源向优势企业不断集中的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相关企业之间的竞争。若公司未来不能进一步提升品牌影响力和竞争优势,公司的业务和经营业绩将会受到不利影响。(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方案规范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