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下第八单元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03049531 上传时间:2022-06-08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5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三下第八单元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苏教版三下第八单元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苏教版三下第八单元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4、寓言两则设计理念:1、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教会学生学习祖国的语文,因为语言承载着思想,承载着情感,承载着知识,承载着文化。而学好祖国的语言,关键是先要打好识字的基础。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如何落实识字教学,丰富学生语言,是语文教学的永恒话题。2、综合开发教学资源,创设语言实践的环境,调动学生的感官参与、身心参与,以各种情境使学生在真切的体验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动人魅力,提高语文综合素养。3、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语文学习的需要,使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体会故事含着的寓意,并能逐步学会与他人交流阅读的感受,思维的成果。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寓、焦、苦、弱、勃、闷、宋、则、疲”,能熟练运用。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懂得复述课文。3、创设情境,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4、了解寓言故事所包含的寓意:知道事物有它自身的发展规律,如果违反自然发展规律,强借外力,强求促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并结合历史故事及自身经历理解鹬蚌相争所包含的寓意。教学重难点:1、了解寓言这种体裁,并掌握寓言的基本特点,基本能复述课文。2、了解寓言故事所包含的寓意:知道事物有它自身的发展规律,如果违反自然发展规律,强借外力,强求促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并结合历史故事及自身经历理解鹬蚌相争所包含的寓意。教学准备:(教师)1.准备与本课寓言相关的动画片或是书籍。2.多补充些其他的寓言故事书籍,推荐学生阅读。(学生)课外搜集寓言故事在课堂上与大家共享。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1.师:同学们喜欢看寓言故事吗?说说你自己曾经看过哪些寓言故事呢?2.揭示课题:今天老师将介绍新的寓言故事给你们。(板书:寓言两则让学生齐读)3.学习“寓”字。用字理识字的知识去学习,师引导:宝盖头跟房屋有关,这是一个标准的形声字。(让学生自由发言,说自己的记忆字形的方法)4.什么叫“寓言”?(寓言:就是用有趣的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则”就是“篇、个”的意思,两则就是告诉咱们这课共有两个故事。5.看课题质疑:看到“揠苗助长”这个题目,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呢?(学生自由发言提问)二、感知体验1.播放录相,教师讲述故事,课题 “揠苗助长”中的“揠”,现在你觉得可以用哪个词来替代吗?请学生自由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注意读准字音。2.齐读、指名读、小组读、全班读生字词,初步了解本课生字:巴望、筋疲力尽、兴致勃勃、焦急、纳闷3.交流问题,感知大意。(1)师:到底是谁揠苗助长?为什么“揠苗助长”?(2)“揠苗助长”结果怎样?请学生把这些问题完整地连起来说一说。(同桌先练说)三、对话探究1.让生观看揠苗助长的录象,并让学生注意观察人物的表情。2.让学生抓住文章的重点词语来进行课文内容的情境再现,注意突出刚才描写人物表情的词语。3.提议:我们每个同学想不想给这则寓言配上自己的朗读呢?自己试一试。4.指名朗读第一段,学生评议,指导学生理解课文。思考:“巴望”什么意思?为什么用“巴望而不用希望等词语呢?从“天天”这个词语你读懂了什么?农夫“焦急”什么?他心里会怎么想?5.指导朗读,读出农夫的焦急。6.理解第二、第三段。问:农夫想到什么办法?(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1)问:“筋疲力尽”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他会“筋疲力尽”?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读读。(2)让生观看插图。看!此时他的神情是怎样的?能用一个词语概括吗?(3)有感情地朗读:能把农夫当时又累又高兴的心情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回到家里,他兴致勃勃地说:真把我累坏啦!可力气总算没有白费,咱家的禾苗棵棵都长了一大截!”(4)问:读了这段,你有何感受?把自己的感受带到文章中去读,体会农夫的快乐。(5)“纳闷”是什么意思?他的儿子纳闷什么?(6)看到枯死的禾苗,如果你是农夫的儿子,你会说些什么?如果你是他的邻居,又会说些什么?如果你是他的妻子,你会说些什么?如果你是村里最德高望重的老人,你会忠告他什么?请口头练习说。四、建构生成1.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2.拓展:我们的身边是否也有这样的人?如果你碰到,你会怎样去劝告他们?请你用一句最简洁的话去概括。第二课时一、情景导入1.我们今天继续学习第24课寓言两则,板书课题鹬蚌相争。2.让学生齐读课题,要求把字音读准。3.老师出示“鹬”和“蚌”字,请学生把它们放到相应的图下。二、感知体验1.师问:这两个小动物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请朗读课文,等会集体交流。2.请学生把故事的大意说出来。3.老师出示口头训练题:河蚌刚刚张开壳晒太阳,鹬(),蚌(),双方(),结果()。4.同桌练说,指名表述。三、对话探究1.再读课文,思考:为什么鹬蚌互不相让呢?2.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巡视指导。3.指名朗读,教师点拨。4.联系文本,理解人物(1)引导学生抓住:鹬猛得用尽力气威胁筋疲力尽蚌急忙牢牢地毫不示弱得意洋洋这些描写动作、神态的词语和语言表现两人互不相让的态度。(2)问:就在这时,渔夫看见了,他怎么做呢?(指名回答,朗读)(3)全班分角色朗读。(4)换位思考:这样一个结果,三个主人公:鹬、蚌、渔翁会怎么想呢?(引导学生理解:鹬:后悔不该轻易吃蚌,而且身处困境,还威胁蚌。蚌:不该赌气不放开鹬,造成两败俱伤。渔翁:嘲笑鹬蚌互不退让,结果让他轻易获利)其实,这就和“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差不多。学生讲解这个故事。四、建构生成1.发挥想象:鹬和蚌在那样的情况下应该怎么办呢?亲爱的同学们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展开你们想象的翅膀,重新演绎鹬蚌相争的故事吧!(让学生拓展想象,可以课后练笔,可以当场练说)2.引导思考: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指名回答: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理解)3.布置课外作业:把这个故事告诉爸爸妈妈听,听听他们的评论与意见,并且自己再去阅读其他的寓言故事。板书设计:寓言两则揠苗助长巴望拔高枯死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鹬蚌相争鹬蚌相争 相持不下渔翁得利教学反思:寓言故事生动有趣,学生很感兴趣,只是对其中的道理明确一部分孩子有困难。这就需要引导孩子平时多读些寓言故事。那样子他们的理解能力会得到进步的。课文不长,孩子们读起来困难不大。但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让他们真正理解故事中蕴含的深刻“寓意”,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处理不好,很有可能会让他们读完后兴味索然,机械谈寓意。所以,我在设计这节课时,改变了以往学习寓言“读故事_谈寓意 _联系生活举实例”的教学模式,从孩子们的兴趣出发,引导学生以自主探究、合作表演、个性体验、联系生活,角色转换等多种学习方式,将故事与历史事件巧妙结合,于小故事中自然体会出大道理。 25、争论的故事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讲讲这个故事。2、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内的煮、燎的2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子组成的词语。3、领会故事所蕴含的“做事应抓住时机”的道理。教学重点:领会故事所蕴含的“做事应抓住时机”的道理。教学难点: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设计理念:新课标指出:要确立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整个教学中只是一个引导者。依据这一理念,课堂中教师要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通过引导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分角色表演,说话训练,续写片断等形式,为学生搭建自主交流、探究、发现、创新的舞台。从而使学生能更深层次地走进文本,进而超越文本。由此也达到了新课标提倡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即三维目标)的整合。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景导入1、放动画,教师讲课文中的故事:你们听了这个故事,有什么感想吗?(听后交流感想)2、有一位盛老师也把这个故事讲给了她的学生听,我们来看看她的学生有什么样的感想。二、感知体验1、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读通课文。注意:(1)注意文中的生字词,努力读准字音;(2)画出自己觉得读起来有困难的词句,再认真读一读,努力将它们读准确,读通顺。(3)用序号标出自然段。2、检查反馈:(1)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出示生字词,指名读。其他小朋友注意听,看看这位小朋友读得怎么样?学生评议(2)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学生评议,教师相机板书学生朗读中读错的词,指出读破的句,引导学生复读。三、对话探究1、其实啊,老师讲的故事就是课文中的盛老师讲给他的学生们听的,请同学们迅速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盛老师讲的故事?其余的自然段写了什么呢?2、交流15盛老师讲争论的故事,612盛老师启发同学们谈听了故事后的感想四、建构生成1、教师范写:“剖”、 “赞”、“键”2、学生描红。3、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词。(2)练习有感请的朗读课文。第二课时一、情景导入1、用上这些词,说说故事主要讲了什么事? 充饥争论不休评理可惜两全其美无影无踪2、这个故事中谁和谁争论?为什么争论?3、你能用上这些词讲一讲这个故事吗?(1)学生同桌练一练。(2)指名讲。过渡:那么,他们是怎样争论的呢?二、感知体验1、兄弟俩是怎样争论的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一部分,划出兄弟俩争论的话,自己练习读一读,把这些话读好。(学生自由练习) (1)、指名读,学生评议。 (2)、同桌再练习读,读后指名读,评议。 (3)、师生合作读。可以按照书中的句子读,也可以是自己的话。相机理解“争论”。2、兄弟俩的争论分出胜负了吗?(理解“争论不休”)学生朗读的时候,提醒他们注意应该注意文中兄弟俩说话的语气。来把课文读好。三、对话探究1、一个过路的老人给他们出了个主意。什么好主意?哥俩满意吗?(学生读文回答,相机理解“两全其美”)2、引导学生讨论:现在,这个两全其美的主意还美吗?大雁早已飞得无影无踪了这个结果是兄弟俩当初想要的吗?他们错在哪里?3、小结:不管做什么事,我们都应该抓住时机,先把事情做起来,不能因为争论而错失良机。4、同学们,如果你们就是这兄弟俩,这个时候,你们会怎么想,又会说些什么呢?(自由发言)5、课文中的盛老师讲完这个故事,她的学生也纷纷发表了很多感想,谁来读一读?(指名读)6、盛老师聚精会神地听同学们谈感想,同学们各抒己见,不仅说得很有道理,而且有一定的深度,因此,她向同学们投去-(引读,相机理解“赞许”),比较与“赞扬”的区别。四、建构生成1、故事读到这,你们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生填空:这是一个的故事!)2、出示,师生齐读: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机会来的时候像闪电一般短促,全*你不假思索地利用。-巴尔扎克3、总结: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人生路上能牢牢记住这两句话,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抓住时机,先把事情做起来,永远不要作无谓的争论。让争论的故事中的兄弟俩,作为我们人生前路中的镜子吧。4、课后作业。(1)把故事讲给伙伴们听,考考他们能不能听出故事蕴含的道理。(2)收集与文中的故事有关的名言警句,与同学交流。(3)回忆一下你与别人曾经争论的场景,仿写片断:争论。教学反思:教学第二部分时,我问同学们:想先听听盛老师的学生们的感想还是想先听听咱们班同学的感想?结果他们都选择了先听听盛老师的学生们的感想,于是我们就采用分组朗读和个别分角色读的方式来体会同学们的话,并顺势推荐了“各抒已见”这个成语来表达同学们七嘴八舌发表意见的情景。最后,为拓展学生的思维,把学生的想像力充分挖掘出来了,我让学生通过讲故事、表演等形式积极参与其中,学生的参与面广,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各类学生都有收获,人人都懂得了做事一定要抓住时机,并能积极从身边的事做起。26、剪枝的学问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会读、会写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借助文中插图,初步了解课文大意教学准备:课件、挂图教学流程:(课前预热:变魔术)一、情景导入1魔术有学问,生活处处有学问,今天我们一起研究剪枝的学问。轻轻打开课本,伸出小手,跟老师一起写课题。(剪是上下结构,下面的刀要写扁一些,枝要写得左窄右宽,这一捺要舒展,问的门字框一定要写正)再读课题。2看过剪枝吗?谁来说说看?(生说)你可真是生活的有心人!你们也想看吗?一起来看。(播放课件)看了图片,有什么想问的吗?(生质疑)有疑就要问,有问就要学,剪枝的学问都藏在课文里呢!二、感知体验1那初读课文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呢?(生答)真会学习,相信这些自读要求你们一定能做到,看一下,好,用上这些方法,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吧!(学生自由朗读,老师纠正读书姿势。)读完了,掌握得怎么样呢?老师考考你!2读准生字出示二类字,学生认读。读得真准,这些字也能读好吗?(出示一类字)请同桌互相检查,看谁读得又准又响(同桌互读)。认为同桌读得很好的请举手,你为什么不举手呢?说说看。(纠正读音,请小老师领读,重点读好“禁、熟”。)增加点难度,去掉拼音,我指哪,你读哪,行吗?(生读)3读得真准,这些字都记住了吗?怎么记的呢?能把你的好方法告诉大家吗?翻用学过的字来记新字。娃换换部首,又是一个新字。挥手一举,千军万马就听他的指挥了想字的意思,看到字背后的画面,这种识字方法既有趣,又记得牢,你用这种方法又记住了哪些字呢?(生答)这样的方法,老师也学会了,出个字谜,你们来猜,“森林里贴了个告示,不许砍伐”(生答)对,是“禁”字,它是一个多音字,在文中读“jn”,组词(不禁)“不禁”就是忍不住、不由得的意思。明白了吗?今天,同学们用了许多绝招来认记生字,看来识字的学问也不小,一起读一遍。(生读生字)4这些字能写好吗?仔细看看,哪些字比较难写?(生答)“舞”这个字横画竖画都特别的多,我们就先来写“舞”吧!伸出小手,跟老师一起写。撇要找准位置,四竖就像四个小朋友手拉手,所以要匀称,长横就是大舞台,所以要在横中线上写平稳,悬针竖一定要直,这就是跳舞的“舞”,翩翩起舞的“舞”。“靠”字怎样写才好看呢?(生看范字说)对,这个字要写得上紧下松,横要匀称,竖要直。让我们跟随电脑老师一起书空。(生书空)那“熟”字还用老师教吗?相们你们其它的字一定也能写好。写字时千万别做弯腰缩身的小虾米,要做抬头挺胸的大公鸡。开始描红吧!(学生在音乐声中描红)评价:同学们都写得非常好!尤其是这位同学,看,他不仅每个笔画描得都和书上一模一样,而且还很有笔风,你看,这捺写得多像一把钢刀呀!真不错!5“字不离词”这些词语能读好吗?出示词语,指名朗读。读正确了,这些词语的意思你懂吗?老师不要你说,把它的意思读出来(指名读)。哎呀,还带上表情呢!绘声绘色,一起读。(生读词)6字能传情,词能达意,字词的学问可真不小哇!课文也能读好吗?咱们来读读看。谁来读第1自然段,其它同学换一种朗读方式,光动嘴,不出声,行吗?(生:行!)开始吧!你的声音,你们的表情,让王老师觉得你们读得都很出色。刚才这位同学听得也非常认真,第2自然段就请你。(生读)善于倾听,吸取别人的优点,所以她连这个长句子也读得很棒。(出示长句子)这里还有两个变调的词。(干吗 好好的)现在就让我们好好地读一读这句话。(指名读)老师一定要好好地表扬你们,读书的进步可真大。谁认为自己的进步最大,请自信的举起小手,请你来读第3自然段。(生读)和平时相比,他进步大吗?(指名评价)那就用掌声表扬他。老师想做个小调查,你们最想听谁朗读?(生答)就请你来读第4自然段。(读后评:果然不负众望,老师把大拇指送给你!)还有谁想读?都想读吗?满足你们。(齐读第5自然段)小结:倾听、练、读、展示,老师发现你们读书的学问也积累得越来越多,是不是?(是)三、对话探究1文中有三幅画,老师把它印下来了,每幅图对应的是文中的哪些自然段,顺序又该如何排呢?默读课文,看谁找得又准又快!好,哪幅图应该排第一?(生答)英雄所见略同!第二幅呢?(生答)惊人的一致!那它肯定排第三啰!(这里的“啰”和文中一样,是语气词,读轻声)(师将三幅图按顺序贴在黑板上)第一幅图对应的是哪些自然段?(生答:2、3自然段)第二幅呢?(生答:第4自然段)第三幅呢?(生答:第5自然段)每幅图,分别讲了什么?第一幅图,请你来。(引导学生将话说完整)评:这样一说,意思就更清楚了。第二幅呢?(指名说)评:多美的画面呀!第三幅图请你来说一说。(指名说)谁能把这三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指名说)(师:桃子又大又甜,王大伯真不愧是一位种桃能手呀!)板书:种桃能手你看,借助文中的插图就能很容易地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了。四、再现画面1读通、读顺,了解大概内容,这才打开了阅读的第一扇大门,你们想打开阅读的第一扇大门吗?(想)那就用朗读再现这样的画面。选择其中的一幅,分小组练读相对应的内容,怎么读呢?请看友情提示,老师想请班长来读。(班长读提示)听明白了吗?开始吧!(生分小组练读,师巡视指导。)2汇报第一幅图谁来展现?你们选择哪种方式?(生汇报)谢谢你们用朗读再现了这样一幅画面。有对话的语段,选择分角色朗读,就是非常合适。哪个小组来读第2幅画面的内容?你们采用什么方式(一人一句轮流读)可要读得像一个人哟!同学们,这段文字非常优美,建议大家轻轻地闭上眼睛,倾听朗读,想象画面。(生读)听了他们的朗读,你好像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生答)评:是他们用朗读把我们带进了美丽的桃园,掌声谢谢他们。哪个小组选择的是第3幅画面,并且有不同的朗读方式的请举手。(生汇报)师评:不重复别人,做有个性的自己。你们选择用自己的朗读方式再现了文中的画面。恭喜你们,已经成功打开了阅读的第二扇大门,掌声鼓励一下自己。五、建构生成1如果你能从文中读出新的疑问来,那才能长大学问呢!有什么新疑问呢?思考一下。(生争先恐后说疑问)老师也读出了疑问:果农是怎么知道哪些枝条要剪,哪些枝条不能剪的呢?你们也有这个疑问吗?(是)2有疑就要问,有问就要学,课后请同学们试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思考、解决这些问题,下节课我们再来交流探讨,共同打开阅读的第三扇大门,下课。剪枝的学问第二课时一、情景导入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字组词。2、听写词语: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尝试用上这些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二、感知体验1、学习第一段(1)王大伯是种桃能手,从哪里可以看出?(远近闻名、总是、大、甜)换词理解能手(能人)、远近闻名(人尽皆知、家喻户晓)。(2)读好这一段,在评议中明白该读出敬佩的语气。过渡:如果此时王大伯出现在你眼前,你有什么问题问他吗?2、学习第二段(1)“我”跟你一样好奇,板书:满怀好奇,带表情读好这个词语,略皱眉。(2)怎么他的桃子就能结得那么大,那么甜呢?跟着“我”一起去看一看,问个究竟。(3)自由读一读第二段。(4)我看到了什么?(读出相应句子)“只见”后面都是我看到的情景。用个词语概括这番情景。(我看到王大伯他们在剪枝。)(5)再读,说说还从这写内容中读懂了什么?(剪枝动作熟练、潇洒;慧眼识“枝”能一眼分辨出有用枝和无用枝,经验丰富;剪掉了许多的枝条)(6)好好的枝条被剪掉,我看到后的心情或者说表情是什么样的呢?读他问王大伯的话,你可以理解当时的他。出示:“王大伯,您怎么啦?干吗要把这些好好的枝条剪掉呢?”指导朗读,注意读好“怎么、干吗、啦、呢”等语气词,读出两个问号表达的当时的心情、神情:着急、不理解、一脸疑惑等。板书:一脸疑惑(7)看到我一脸疑惑的样子,王大伯把剪枝的原因告诉了我。同桌一问一答,说清原因。(8)指名直接对话表演(9)从王大伯的说明中可以看出:他剪掉的是什么枝条?为什么剪掉它?他留下的是什么枝条?对留下的枝条是怎样做的?怎样想的?(10)王大伯对不能结桃子的枝条“咔嚓咔嚓”地剪去,对能结桃子的枝条“抚摸”,“充满信心的说”,真不愧是个种桃能手啊!分角色朗读对话。(11)我听了王大伯的话,不再一脸疑惑,出现了什么变化?板书:将信将疑结合课文理解“将信将疑”:半信半疑,一半相信,一半怀疑。为什么我会“将信将疑”呢?(种桃能手不会做不利于桃子丰收的事,但剪掉了枝条,桃子不就少了吗?)(12)指导读好“将信将疑”时心里想的话。3、学习第三段(1)指名读一读(2)春天到了桃花开得怎样?从哪里可以看出?播放图片欣赏美景。(蜂在花中舞,人在树下戏)随机说上几句古诗赞赞眼前景象。(3)此时的我最盼望什么?(4)指导朗读第4自然段:语气轻松、愉快。4、学习第四段(1)桃树春天开花,夏天结果。所以暑假一到,“我”就来到了王大伯的桃园。这时的我看到了什么景象呢?指名读相应语句。“只见”后面都是我看到的情景。(2)王大伯桃园里结的桃子有什么特点?你从哪些句子看出来的?(3)看到这些桃子的我心情怎样?(惊讶、高兴,即又惊又喜)(4)读好“啊”这个语气词中代表的感情,再读我看到的景象。(5)为什么我看到又多又大的桃子会又惊又喜,惊的是什么?喜的又是什么?惊的是:大伯的预料成了现实,剪枝果真实现了丰产;喜的是:桃园丰收了,结了那么多光鲜红润的大桃子。(6)此时的“我”不禁想起什么?指导读好最后一句话。(7)现在的“我”还“将信将疑”吗?“我”明白了什么?(小结:看来“减少”是为了“增加”啊。这劳动中也藏着丰富的学问,我们可得好好向生活学习,向有经验的人学习呀。(8)齐读这一自然段。三、对话探究1、朗读全文,说说剪枝的学问到底是什么?学完课文后你还有什么疑问吗?(怎样判断无用枝?怎样剪才合适?等等)2、小结:“剪枝的学问”告诉我们生活就是一本教科书,到处有学问,只要我们平时注意观察,留心周围事物,并且善于思考,就能发现生活中的规律。四、建构生成1、了解生活中还有哪些“减少”是为了“增加”的典型事例。2、语气词练习,填一填,读一读。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附板书:26、剪枝的学问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教学反思:从题目入手质疑。什么叫“剪枝”?为什么要剪?它有什么学问?一步步地引导学生朗读体会。抓住“我”的心理变化这条明线(即书后第四题)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感觉这样上思路还是比较清晰的,朗读指导也比较到位。其实在教学过程中还有一条暗线,那就是“感受王大伯是名不虚传的种桃能手”,从开头的“初闻大名”到“目睹剪枝”,最后他的话得以验证,“我”也心悦诚服,很多细节都与“王大伯是名不虚传的种桃能手”这句话暗合。这样教学内容更为丰富,学生的感受也比较细腻、深刻。练习8教学目标:1、仔细看图,明白三个小伙伴以及三个小和尚的故事,然后再用几句话写下想法,不会写的字可以查字典,最后议一议:三个小和尚应该怎么做? 2、照样子,练习“晶、蒜、森”三个字。 教学重点:1、明白三个小伙伴以及三个小和尚的故事,然后再用几句话写下想法。2、背熟八条成语和明日歌。设计理念: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积累和运用语言能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指导学生看图说话1审题,明确练习要求 2指导:学生看两组图,说说它们的意思。 (1)出示第二组图,请学生仔细观察,想想三个小和尚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结果怎么样? (2)请学生讲述三个小和尚的故事。 (3)出示第一组图,同桌谈论,说说图中的内容,注意把故事的结果说清楚。 (4)全班交流:你是喜欢“三个小伙伴”呢,还是喜欢“三个小和尚”,为什么? 教师相机指导,引导学生把话说清楚,理由说充分。 引导学生向争论的故事中的同学们学习,感想要有针对性,有深度,各抒己见。遇到学生说得精彩的字、词、句,可请学生板书到黑板上,有选择地带领学生读一读,学生可自主积累。 3练习 (1)指名说说读了两个小故事后的想法。 (2)大家评议,学生各抒己见,只要有想法,说得有道理就行。 (3)请学生用几句话写下自己的想法,不会写的字可以查字典或者询问老师、同学。 (4)请几位学生读自己写的句子,师生共同评议,知道学生围绕一个意思写,发现学生写得生动的句子或板书或表扬。 (5)其他学生可与小伙伴交流,修改意思不明确的句子。 4议一议 (1)请学生开动脑筋,展开丰富的想象,说说“三个小和尚”该怎么做才能让庙里的水缸总是满满的。 (2)合作伙伴之间先交流。 (3)组织全班交流,师生、生生对话。 二教学写好钢笔字 1审题 2指导 (1)出示三个字:晶、蒜、森 (2)请学生仔细观察字形,说说自己的发现 (3)出示:(书上)我的发现:下半部分要写得左小右大才好看。 3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教师巡视,注意纠正学生不正确的书写姿势。 (2)根据描红情况,教师及时小结,并选择范写,再让学生仿写。 4反馈 (1)教师展示学生写得好的字,表扬书写姿势正确的学生。(2)指出存在问题,纠正不美观的字。 练习8教学目标:1、背熟八条成语和明日歌。 2、选择感兴趣的主题办一份手抄报,班级展览并交流。 3、学写毛笔字。教学重点:1、背熟八条成语和明日歌。2、选择感兴趣的主题办一份手抄报设计理念: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积累和运用语言能力。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教学读读背背 1熟记成语(1)请学生说说想怎样怎样学习成语。 (2)请学生自主学习成语。 (3)指名汇报学习成果,教师相机指导读准字音,引导学生发现成语的意思以及用法并归类。(可以事先让学生预习) 杯弓蛇影:形容疑神疑鬼,自相惊扰。 黔驴技穷:比喻仅有的一点办法也用完了。 归类:来自语言故事,都告诉人们一个道理。 (4)学生练习朗读和背诵。 (5)指名背诵,集体背诵。要让孩子们分别讲一讲这些寓言故事,并且了解这些故事中蕴含的寓意2,才能更好的理解这些故事。 2背诵明日歌(1)自由朗读这首诗,谈谈感受或提出不懂的问题。 (2)全班交流,明白这首诗的意思。 (3)知道学生正确断句,读出节奏。 (4)指导学生朗读全诗,并能正确、有节奏、有感情地背诵。 (5)课外拓展:可后收集表达同样意思的诗或名言警句。 二、教学想想做做1与学生谈话。交流自己的爱好。 2明确学习任务:办一份手抄小报,请学生谈谈打算怎样办小报。 教师引导从选取主题、收集资料、编排设计、分工合作几个方面谈。 3学生自主选取主题,给小报取名。 4全班交流,指导抓住主题命名。 5自由组成编报小组,分工合作,自主办报。 6学生完成后带来,组织学生评议,准备办一个小报展览。 (1)组织一个记者招待会,请各位同学拿出自己办的小报,以推销员的身份向大家推销小报。:要求:把自己的特色说清楚。 (2)师生共同参与欣赏、评议、可吸收优点,也可以提出建议。 (3)评选出销量最好的前几名小报,张贴在玻璃窗或板报上。 (4)办的不理想的,可再进行修改。 三、学写毛笔字1出示学生优秀作品让学生欣赏 2学生谈感受 3审题 明确本次学的笔画:竖折撇、竖折折钩 4指导 (1)教师边范写边讲解竖折撇、竖折折钩的书写方法 (2)学生练习、反馈。发现问题再指导 5练习 (1)学生再次临摹,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2)指导学生书写“专、考”两个字,注意竖折撇、竖折折钩在米字格中的位置及大小。 6反馈 (1)展示写的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指出不足,进一步纠正。 教学反思:学生们在动笔写文章时,能做到具体地描述的只有少部分孩子会,而当让他们在叙述中加上自己的感受时,就更难了。这方面的训练以后一定要加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