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京津琼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考点知识针对练 第51练 百家争鸣(含解析)

上传人:Sc****h 文档编号:102985630 上传时间:2022-06-0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京津琼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考点知识针对练 第51练 百家争鸣(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鲁京津琼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考点知识针对练 第51练 百家争鸣(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鲁京津琼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考点知识针对练 第51练 百家争鸣(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51练 百家争鸣1(2018重庆市三模,24)中国文化经夏商周不断的“损巫益礼”,最终由周公确立了“敬德保民”的周礼文化体系,孔子则进一步扬弃了周礼文化中“神道设教”等内容,奠定了儒学之本。这说明()A儒家学派创始于周公B先秦文化具有人文色彩C儒学与周礼完全对立D思想解放推动社会变革2(2018江西九江市二模,24)先秦儒家学派主张将“学”、“思”和“行”相结合,“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形成了“养心、养气”之说,即所谓“求放心”、“有心养心”、“养浩然之气”等等。这说明了先秦儒家学派()A强调仁礼重要性B注重主体自觉性C突出教化功能性D主张格物致知论3(2018广东肇庆三模,24)钱穆在中国文化导论中提出:大体在孔子以前,那时的书籍,后世称之为“经书”;在孔子以后的书籍,后世称之为“子书”。这一变化反映了()A传统礼乐制度逐渐没落B新兴儒学对经学的冲击C学术向平民阶层转移D城市商品经济的兴起4春秋时周室衰微,诸侯争霸。写史本应直笔“纪事”,孔子则曲笔作春秋以“讲礼”,惩恶扬善,使“乱臣贼子惧”。故孔子曰:“后世知丘者以春秋,而罪丘者亦以春秋。”梁启超也认为春秋“只能作经读,不能作史读”。这是因为孔子著春秋()A严重背离客观历史事实B偏离了儒家的礼乐传统C带有强烈个人政治观点D违背了统治阶级的意愿5孟子离娄上说:“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礼记大学说:“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材料反映的理念是()A仁政民本B官僚政治C君主专制D家国一体6(2019山西孝义名校模拟一,24)有学者说,春秋战国时期“周鲁文化说明着过去,晋秦文化改造着现实,齐国文化则预言着未来”。由此可见,这一时期的文化()A都具有延续性、一致性B适应了社会转型的需要C彰显儒家学说的适用性D加剧了国家政治的分裂7(2018福建省厦门市二模,24)以黄老之学为官学的稷下学宫,是齐国君主问政及学者议论国事的场所。孟子曾两次来齐,在稷下治学,“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后来,荀子却在稷下学宫三为祭酒(学宫之长)。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孟子秉持性善学说B黄老之学退出历史舞台C荀子忠实儒学正宗D儒学在争鸣融合中发展8(2018安徽蚌埠一模,1)(史记载)伍子胥(楚国人)为报父兄被楚平王所杀之仇,逃至吴国,最终引吴兵攻楚并破城。当时对此持肯定态度的是()A儒家B法家C道家D墨家9墨子认为,如果任凭“人是其义,以非人之义”的“交相非”发展下去,必然带来“内者父子兄弟作怨恶,离散不能相和合,天下之百姓,皆以水火毒药相亏害”的结果。这显露出()A百家融合的趋势B人性本恶的思维惯性C专制统治的特征D“尚同”的治世理想10(2018四川广安、遂宁、内江、眉山四市二模,25)史记通常将类似的人物放在同一个列传中,如仲尼弟子列传白起王翦列传等;在老子韩非列传中,司马迁则将道家与法家的代表人物同列。这一作法旨在()A强调思想流派的嬗变传承B突出编撰体例的完整性C彰显道法两家的学术地位D强调史学著作的多元化11(2018河南安阳二模,25)下表为关于古代民本思想的名句。这说明我国古代()言论者名句出处老子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老子管仲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牧民孟子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孟子离娄上A.民本思想植根于历史传统B对神崇拜观念的淡化C思想家关注民众政治权利D通过隆君以实现重民12(2018天津和平区二模,1)战国后期,诸子思潮激荡,交互影响。例如墨者习儒者之学,老庄、申韩学术颇有互通之处调和折中之思潮逐渐成熟。吕氏春秋之编纂可视为先秦思潮发展的结局。这种思想局面折射出()A思想复杂、流派林立B相互学习、思潮趋一C经济转型、走向统一D诸侯争霸、礼崩乐坏答案精析1B根据史实我们很容易得知,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孔子而非周公,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先是周公确立了“敬德保民”的周礼文化体系,而后又有孔子进一步扬弃了周礼文化中“神道设教”等内容,这些都充分显示出先秦文化“重人轻神”的特点,故B项正确;根据所学我们不难得知,孔子向来是十分推崇和维护周礼,“克己复礼”,故C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对思想解放和社会变革关系的相关论证,故D项错误。2B题干强调的是“养心”“养气”,而没有强调仁礼的重要性,故A项错误;形成“养心、养气”意在强调人的自觉性,故B项正确;题干强调的是人的自觉性,并不是突出教化外在的影响,故C项错误;格物致知是理学的认识论,不是先秦儒家学派,故D项错误。3C材料提及书籍与礼乐制度无关,故A项错误;经书本身就是儒家经典,故B项错误;孔子后称“子书”反映出经书经过孔子创办的私学传播,体现了春秋由学在官府到走向学在民间的状况,故C项正确;材料中书籍的称呼的变化与商品经济兴起无直接关联,故D项错误。4C材料未体现孔子著春秋严重背离客观历史事实,故A项错误;“孔子则曲笔作春秋以讲礼”“惩恶扬善”,正符合儒家的礼乐传统,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梁启超也认为春秋只能作经读,不能作史读”,说明孔子著春秋时带有强烈的个人政治观点,故C项正确;据材料可知孔子著春秋以维护周礼,符合春秋时期统治阶级的意愿,故D项错误。5D仁政民本与材料中强调的“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无关,故A项错误;官僚政治是在秦朝得以确立,故B项错误;君主专制是秦朝确立,是法家的思想主张,并且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中强调“家与国”,故D项正确。6B据材料“周鲁文化过去,晋秦文化现实,齐国文化未来”可知这一时期文化具有多样性而非一致性,故A项错误;周鲁文化代表着西周时期“礼乐”文化,晋秦先后称霸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分封制的崩溃,齐国率先改革,主观承认土地私有,这些文化都充分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故B项正确;儒家学说在春秋战国时期不受重视,故C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春秋战国不同地区的文化而不是国家政治分裂,故D项错误。7D孟子秉持性善学说符合史实,但材料强调的是孟子在稷下治学,在稷下学宫三为祭酒,故A项错误;黄老之学不会因为孔子的加入而退出历史舞台,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孟子在稷下治学,在稷下学宫三为祭酒,荀子忠实儒学正宗不合题意,故C项错误;以黄老之学为官学的稷下学宫,由儒家的代表人物担任祭酒,说明了儒学在争鸣融合中发展,故D项正确。8A儒家强调人伦关系、宗法血缘,故A项正确;法家强调服从君主,法家对伍子胥的行为会反对,故B项错误;道家强调顺其自然,故C项错误;墨家强调兼爱非攻、尚贤尚力,故D项错误。9D为了避免出现“如果任凭人是其义,以非人之义的交相非发展下去,必然带来内者父子兄弟作怨恶,离散不能相和合,天下之百姓,皆以水火毒药相亏害”的结果,墨子开出的治世良药叫“尚同”,百家融合的趋势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人性本恶的思维惯性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专制统治的特征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尚同”的治世理想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10A“仲尼弟子列传”“老子韩非列传”可以看出先后的学术的继承以及变化的关系,故A项正确;“史记通常将类似的人物放在同一个列传中”不能体现体例的完整,故B项错误;“在老子韩非列传中,司马迁则将道家与法家的代表人物同列”在汉代儒家的主体地位已经确立,故C项错误;“史记通常将类似的人物放在同一个列传中”这只是讲了这个著作的一个体例编写原则,无法体现多元化,故D项错误。11A材料中“言论者”包含了先秦时期重要人物,故A项正确;材料中未涉及对神崇拜,故B项错误;政治权利与材料中“仓廪实则知礼节”不符,故C项错误;隆君与材料中“贵以贱为本”不符,故D项错误。12C材料“诸子思潮激荡,交互影响”“调和折中之思潮逐渐成熟”,A项只反映出诸子思想的对立,故A项错误;B项只是“调和折中之思潮逐渐成熟”表面现象的体现,故B项错误;战国后期百家争鸣折射出当时政治上从诸侯争霸到走向统一,经济上从井田制到封建土地所有制的转型,故C项正确;D项没有反映出政治上从诸侯争霸到走向统一的趋势,故D项错误。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