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1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2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限时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

上传人:Sc****h 文档编号:102849385 上传时间:2022-06-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4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1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2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限时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新课标)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1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2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限时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新课标)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1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2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限时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8石家庄模拟)范文澜先生曾考证,汉武帝时期的刺史制度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考察封国国王,有罪状便奏闻。不法的国王因此受到惩罚。据此推知,汉武帝设置刺史()A旨在削弱国王势力 B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C重在整肃地方吏治 D使监察制度趋于完善解析:材料中汉武帝设置刺史以对封国国王进行监察,并非削弱国王势力,A项错误;汉武帝设置刺史以对封国国王进行监察,以加强对国王的控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项正确;C项表述片面,排除;D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答案:B2(2018广东六校三联)下表反映了秦汉两朝不同时期对地方监察官的设立情况文献文字记录史记秦始皇本纪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御史)汉旧仪惠帝三年,相国奏遣御史监三辅郡通典文帝十三年,以御史不奉法,下失其职,乃遣丞相史出刺并督监察御史汉书百官公卿表武帝元封五年初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据此能够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秦汉时丞相负有地方监察职责B西汉时地方监察官的职权广泛C秦汉时对地方官吏的管理加强D秦汉时监察官官职高于地方官解析:从材料信息看,秦朝时在地方设置监(御史)监察地方;到了汉代惠帝、文帝和武帝时,分別派遣御史、丞相、刺史监察地方官员。这说明秦汉时对地方官吏的管理加强,故选C项。秦汉时期,丞相的主要职责是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A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地方监察官的职权如何,B项错误;秦汉时期,监察官虽然负责监察地方官员,但其官职并不高,D项错误。答案:C3下列两则材料分别对应的朝代是()A汉朝、清朝 B唐朝、元朝C唐朝、清朝 D宋朝、元朝解析:材料“中书诏敕门下当行驳正”反映了隋唐三省六部制。元朝设中书省,中书省的长官行使宰相职权,元朝后期,宰相的权势越来越大,符合“政事之柄,一出中书左右丞相”,B项符合题意。答案:B4唐初唐太宗命高士廉修氏族志,将李唐皇室的李姓列为第一等,外戚次之,山东士族为第三等;宋代的百家姓开篇则是“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将皇室赵姓排在第一位。上述现象不能说明()A中国古代社会皇权至上 B宗法制仍有影响C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D姓氏文化源远流长解析:将皇室的姓氏列为第一等,突出了皇权的至高无上,A项正确;皇帝将本族的姓氏列为第一等,外姓次之,反映出宗法血缘关系的影响,B项正确;上述现象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无关,C项错误;上述现象反映出皇权、宗法制对姓氏文化的影响,其历史源远流长,D项正确。答案:C5某学者说:“自秦王朝以后,平民的流动性日益扩展到政府结构,平民社会成了中国社会的主流。”这表明()A选官标准发生变化 B官吏监察日益严密C贵族政治完全消失 D行政效率逐渐提高解析:平民的流动性扩展到政府结构,主要是通过选官制度完成的,由先秦的世官制到察举制,最终到科举制,A项正确。答案:A6(2018河南八市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测评)宋代用人,大率以文词进,“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钱谷之司,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知州郡,文士也”。据此可推知宋代()A政治源于立国传统 B官员均是文臣出身C地方基本没有自主权 D冗官源于文官制度解析:结合所学,宋代国策为重文轻武,材料“宋代用人,大率以文词进”符合重文轻武主旨,A项正确;材料中“大率”为大多数之意,B项错误;材料主要反映的是宋代官员大多是文臣,与地方有无自主权无关,C项错误;D项材料没有体现。答案:A7(2018乐山调研)史学家徐中约曾说:“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于是而有政治上社会对流的可能性。政治获得了非常大的弹性。”该“制度”最有可能是()A世官制 B察举制C皇帝制 D科举制解析:该制度具有弹性,有利于不同阶层的人们参与政治,“世官制”“皇帝制”是世袭,A、C两项错误;察举制是推荐做官的制度,选官权在地方官员手中,科举制是通过考试做官,更有利于不同阶层的人们参与政治,B项错误,D项正确。答案:D8(2018河北石家庄一模)秦汉时期,丞相是朝廷中掌握行政实权的总理大臣,“门下”是皇帝的侍从机关。魏晋时“门下”发展为侍中寺,凡属重要政令,皇帝都要征求其意见。东晋时,改为门下省,权势渐重。南北朝时,成为与中书省、尚书省鼎足而立的政治核心机关。这一历程反映了( )A三省集体议政提高了行政效率B门下省成为监察百官的机构C丞相参与决策的权力逐渐被削弱D宰相逐渐退出了权力中心解析:从材料信息可知,秦汉时期,丞相位高权重。到了南北朝时期,“门下”从皇帝的侍从机关发展为与中书省、尚书省鼎足而立的政治核心机关。这一历程反映了丞相参与决策的权力逐渐被削弱,皇权得到加强,故选C项。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B项与史实不符;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后,宰相退出了权力中心,D项与史实不符。答案:C9(2018山东临沂高三上学期期中)1376年,明朝改行省之名为承宣布政使司,所谓“承宣布政”,强调地方行政不过是代皇帝之言、行皇帝之令而已。这反映了明朝初期( )A地方行政的宗旨与前代无异B地方权力间形成了相互制衡C布政使掌握着一省全部权力D行省制度得到进一步的完善解析:中国历代中央政府都采取措施加强中央集权,据材料“所谓承宣布政,强调地方行政不过是代皇帝之言、行皇帝之令而已”可以得出地方行政的宗旨与前代无异,A项正确;材料只说了承宣布政使司,无法得出地方权力间形成了相互制衡,B项错误;承宣布政使司只掌握地方行政事务权,C项错误;D项明显不符合题意。答案:A10(2018黄石调研)“惧宰官之不修,立监牧以董之,畏监督之容曲,设司察以纠之”反映了中国古代的某种政治制度。这一制度的宗旨是()A巩固皇权 B监视官吏C治理百姓 D服务社会解析:立监牧、设司察,都是为了防止宰官和监督官员徇私舞弊,归根结底都是为了维护皇权统治,A项正确;监视官吏,是立监牧、设司察的直接目的,B项错误;材料仅涉及官僚管理体制,治理百姓材料未体现,C项错误;D项与“家天下”理念不符,错误。答案:A11(2018河南八市联考)下列是某著作中的部分目录,请拟定一个合适的研究主题()A内阁制逐渐走向消亡B清代地方行政体制的演变C清代中央体制的演变D康熙皇帝加强皇权的措施解析:材料中目录都有内阁存在,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机构都是中央机构,B项错误;从材料中中央机构的变化可知,反映的是清朝中央体制的演变,C项正确;目录中只有南书房的设立是康熙皇帝的措施,D项错误。答案:C12(2018广西钦州三模)下表是宋代至清代我国书院性质状况表,它从根本上反映出明清时期()官办%民办%其他%不明%宋代15.2870.69014.03元代17.2361.150.3321.29明代57.2129.840.2412.71清代56.6724.110.5618.66A.商品经济发展 B封建教育发展C君主专制强化 D思想控制加强解析:从表格中官办与民办书院比例的变化可以看出,自宋至清,官办数量逐渐增加直至占主导地位,而民办书院日益减少,说明君主专制统治不断加强,文化控制日益严密,C项正确;表中民办的比例减少了,无法说明商品经济发展,A项排除;B、D两项包含在C项之中。答案:C二、非选择题(第13题24分,第14题16分,共40分)13(2017河南信阳模拟)(2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古代天子每过五年都要率领百官和侍从们去巡狩四方,考察地方官员的政绩和公德。商周时期除天子巡狩外,还设有“方伯”并“受命于王”,对称臣纳贡的异姓诸侯和分封的同姓诸侯进行监察。秦汉时期巡视制度的显著特征是分层与分部巡视相结合,职权分明,各司其职,形成了多维的行政巡视体系(中央设监察机关御史台监察地方行政,刺史分部巡视郡级行政工作,郡以下行政工作由郡国守相、县令长、乡长逐级巡视),即刺史巡视制度,用该制度监督地方要员。隋唐仍沿袭御史台制度,监察御史代表皇帝出巡地方,监察郡县,保证了中央集权的统一性。唐朝中央最高监察机关“御史台”,任务是“掌以刑法典章纠正百官之罪恶”。“御史台”下设台院、殿院、察院,共司监察而各有侧重。在“一台三院”的体制内,各部门职责明确,互相配合。唐朝巡视制度形式多元,分工明确,制度完备,为以后朝代所效仿。明朝的巡视制度在封建专制史上是最完备的。明成祖朱棣正式确立御史巡按制度,改御史台为都察院,设六科给事中,成立六个独立的监察机关,负责监察全国官吏,评论政务,规谏皇帝。清朝沿袭明朝,由监察御史和提刑按察使共同负责对地方进行巡视。材料二虽然巡视制度最早出现于中国,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体系,但在国外也有类似的制度可以与之媲美。1809年,瑞典议会认为由司法总监对行政官员的监察并没有充分保障公民的权利,需要建立一项独立于政府的、监察行政官员的制度。1918年,芬兰建立议会监察专员制度及司法监督制度。芬兰司法总监和议会督察员是芬兰政府机关中的最高监察官,他们根据宪法监督各机关及官员是否遵守法律、履行职责。这两种监察官一般由著名法学家担任,每年都要到全国各地巡视,倾听公民意见,接受和审理普通公民对官员和公务员的举报。王明高国内外巡视监察制度之借鉴(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巡视制度的历史沿革。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巡视制度的历史作用。(14分)(2)根据上述材料,分析西方近现代巡视制度和中国古代巡视制度的主要不同,并谈谈你对当今中国巡视制度的认识。(10分)答案:(1)沿革:商周时期天子巡狩和“方伯”监察是萌芽时期;秦汉时期刺史巡视制度的出现标志着巡视制度正式形成;隋唐时期的“一台三院”体制标志着巡视制度成熟;明清时期御史巡按制度的出现标志着巡视制度进一步完备。历史作用:巡视制度是中国古代行政监察的重要形式之一,可用于考察地方官员的政绩和公德;维护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以皇帝为中心的统治阶级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对惩恶除奸、监察百官、反腐肃贪和吏治清明等起了积极作用。(任答一点即可)(2)不同:中国古代巡视制度属于封建统治制度的组成部分,以统治者意志为准则;西方近现代巡视制度独立于政府机构之外,注重倾听民意,以宪法和法律为准则。认识:巡视制度有利于惩治贪腐、惰政等不良现象;发展和完善巡视制度必须借鉴国内外优秀经验,立足于我国国情,使巡视制度切实可行。(答出一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14(2018山西名校高三联考)(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古代中国政治制度一览表中央官制地方管理选官制度秦朝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军功授爵制汉朝中外朝制度郡国并行制、“推恩令”察举制唐朝三省六部制藩镇割据科举制宋朝二府三司制集中军、政、财设通判、转运使科举制元朝中书省行省制度明朝废丞相、设内阁八股取士清朝南书房、军机处八股取士从表中提取相关信息,从一个角度自拟题目, 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16分)答案:示例题目:中央集权逐步强化阐述: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中央集权制度。自秦朝全面推行郡县制,开始形成中央对地方的管理体系,到元朝设置省制,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强化。期间西汉初期郡国并行引发“七国之乱”、唐中期设立节度使造成“藩镇割据”,出现了地方对抗中央的局面。但经过汉武帝实行“推恩令”以及北宋初年尽收“钱、权、兵”,极大地削弱了地方权力。因此,中央集权制经历了逐步强化的过程,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