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在微点)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高效作业41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含解析)新人教版

上传人:Sc****h 文档编号:102833656 上传时间:2022-06-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赢在微点)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高效作业41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赢在微点)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高效作业41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赢在微点)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高效作业41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效作业(四十一)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时间:30分钟满分: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2019德阳高三调研)魏源在海国图志中述及菲律宾、印尼亡国,越南、缅甸抵御外敌时指出“夷烟夷教,毋能入界,嗟我属藩,尚堪敌忾”;他还探讨英国之所以强大的原因,对照中国的积弱,提出自守、攻夷、款夷之策。这反映出魏源()A认识到社会发展的近代化B放弃了天朝上国的观念C经世治国的儒生情怀D“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解析根据材料“对照中国的积弱,提出自守、攻夷、款夷之策”,结合魏源的思想主张,可以看出魏源根据实际提出了一些抵抗外敌的主张,反映了他经世治国的儒生情怀,故C项正确;魏源的认识中没有涉及近代化,故A项错误;材料并没有体现天朝上国的观念发生变化,故B项错误;材料只涉及“制夷”,没有反映魏源要学习西方,故“师夷”的内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答案C2(2019佛山高三摸底)“中体西用”的文化观在19世纪后期的中国风头甚健,洋务派以“体用”“本末”的关系来努力论证中西文化可以相容,能够互补,极力证明中国固有文化可以通过采纳西学而增益新知、焕发生机。洋务派极力宣扬“中体西用”文化观的根本目的是()A调和中西文化冲突 B维护清朝封建统治C推动中国的近代化 D遏制革命形势发展解析19世纪60年代由于清政府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危机,为了挽救清政府危局,洋务派开展了学习西方器物以维护清政府统治的洋务运动,故B项正确;洋务运动指导思想是“中体西用”,并不是调和中西文化,故A项错误;推动中国的近代化是洋务运动的客观影响,故C项错误;遏制革命形势发展是洋务运动的直接目的,不是根本目的,故D项错误。答案B3(2019洛阳高三联考)严复认为天下大道是相通的。例如,“他认为斯宾塞的社会改革与大学所谓诚正修齐治平之事有不期而合者”。由材料可知,严复主张()A将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开研究B主动接受自然进化理论C在中国的传统中找强国之道D学习西方民主政治制度解析材料中没有体现将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开研究的信息,排除A项;材料无关自然进化理论,排除B项;由材料“斯宾塞的社会改革与大学所谓诚正修齐治平之事有不期而合者”,说明严复主张在中国的传统中找强国之道,故选C;材料没有涉及西方政治制度的信息,排除D项。答案C4(2019菏泽高三统测)梁启超曾说:“吾人所最惭愧者,莫如我国无国名之一事。寻常通称,或曰诸夏,或曰汉人,或曰唐人,皆朝名也;外人所称,或曰震旦,或曰支那,皆非我所自命之名也。以一姓之朝代而污我国民,不可也;以外人之假定而诬我国民,犹之不可也。于二者俱失之中,万无得己,仍用吾人口头所习惯者,称之曰中国史。虽稍骄泰,然民族之各自尊其国,今世界之通义耳。我同胞苟深察名实,亦未始非唤起精神之一法门也。”其意在()A宣传维新思想,建立君主立宪B以“国名”之说激发民族精神C呼吁以革命方式唤起民族觉醒D说明“中国”这个国名太自大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梁启超以“国名”之说激发民族精神,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有利于全民族团结向上,抵抗外来侵略,挽救民族危机,B项正确;材料强调梁启超以“国名”之说激发民族精神,没有涉及维新思想,建立君主立宪的内容,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用革命方式唤起民族觉醒,排除C项;D项说法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中国”这个国名太自大,排除。答案B5(2019梧州高三调研)1917年,梁漱溟应蔡元培先生之请出任北京大学讲师,授课当天就倡言要为孔子讨个说法:“我觉得我有一个最大的责任,即替中国儒家做一个说明,开出一个与现代学术接头的机会。”对梁漱溟所说的“责任”,合理的解释是()A以实际行动响应文学革命B借鉴西学以明辨儒学真伪C固守传统文化反对新文化D勇于挖掘儒学的当代价值解析文学革命指白话文代替文言文,而材料没有体现,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借鉴西学以明辨儒学真伪,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反对新文化的信息,排除C项;材料“替中国儒家作一个说明,开出一个与现代学术接头的机会”反映出要挖掘儒学的当代价值,故选D。答案D6(2019青岛高三调研)陈独秀明确表示,不主张完全否定孔子并完全承认孔子的历史地位,只是反对以“孔子之道”统一当代中国人思想。胡适晚年一再指出,他从不贬低孔子和儒学的正当地位。这反映新文化运动()A观点对立导致思想混乱B继承传统并且大力发扬儒学C批判传统但不否定传统D打着孔子旗号进行托古改制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陈独秀不主张完全否定孔子,胡适从不贬低孔子和儒学的正当地位,说明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们批判传统但不否定传统,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陈独秀和胡适辩证、全面地看待文化传统,不是观点对立,排除A项;材料强调陈独秀和胡适批判传统文化但不否定传统,并非只是继承和发扬,排除B项;打着孔子旗号托古改制是康有为,并不是陈独秀和胡适,排除D项。答案C7(2019江淮高三联考)李大钊在青春中华之创造一文中号召青年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取由来之历史,一举而摧焚之,取从前之文明,一举而沦葬之,变弱者之伦理为强者之人生,变庸人之哲学为天才之宗教,变人之文明为我之文明”。这说明李大钊()A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明B全盘肯定西方资产阶级文明C对东西方文明存在偏激认识D主张有选择地吸收西方文明解析根据材料“取由来之历史,一举而摧焚之,取从前之文明,一举而沦葬之,变弱者之伦理为强者之人生,变庸人之哲学为天才之宗教,变人之文明为我之文明”可知,李大钊否定传统历史文化,肯定西方文明,这是对东西方文明存在偏激认识,C项正确;A、B两项只涉及李大钊单方面的态度,与材料强调对东西方文明存在偏激认识不符,排除;材料反映李大钊主张全盘肯定西方资产阶级文明,而不是有选择地吸收西方文明,排除D项。答案C8(2019辽宁高三统测)直到1917年初,新青年在答读者问时还这样写道:“社会主义,理想甚高,学派亦甚复杂。惟是说之兴,中国似可缓于欧洲,因产业未兴、兼并未盛行也。”新青年之所以这样回答,主要是因为()A社会主义理论学派纷繁复杂B中国政局动荡经济凋敝C社会主义实践成果尚未明朗D资本主义是其理想目标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7年初十月革命尚未发生,社会主义没有成功的实践成果,因此新青年对社会主义持怀疑态度,C项正确;学派复杂是新青年对社会主义的客观陈述,与材料主旨强调社会主义实践成果尚未明朗,故对社会主义持怀疑态度不符,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中国政局动荡经济凋敝,排除B项;材料主要强调社会主义实践成果尚未明朗,故新青年对社会主义持怀疑态度,没有体现资本主义是其理想目标,排除D项。答案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8分)9(2019泉州高三评估)民族意识的觉醒是一个国家独立自强的重要前提。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有天地开辟以来未有之奇愤,凡有心知血气,莫不冲冠发上指者,则今日之以广运万里地球中第一大国而受制於小夷也。据英人地理全志稽之,我中华幅员八倍於俄,十倍於米,百倍於法,二百倍於英,地之大如是。五洲之内,日用百需,无求於他国而自足者,独有一中华。而今顾腼然屈於四国之下者,则非天时、地利、物产之不如也,人实不如耳。冯桂芬校邠庐抗议(1861年)材料二晚清时期的中国所匮乏的是现代的民族国家意识和政治形式,因此梁启超所致力建构的是一种以国民共同体为核心的民族主义,“国家者,以国为一家私产之称也。国民者,以国为人民公产之称也。国者积民而成,舍民之外,则无有国”。因为国民的独立自由是国家独立自由的前提,所以梁氏的民族主义既是自由民主的,肯定人的基本权利和法律自由,也是共和主义的,强调国民拥有参与政治的权利,“以一国之民,治一国之事,定一国之法,谋一国之利,捍一国之患,其民不可得而侮,其国不可得而亡”。摘编自许纪霖家国天下(1)据材料一,作者所说“奇愤”因何事件而起?概括作者的主要观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观点产生的原因。(12分)(2)与材料一相比,指出材料二中梁启超的思想有何进步之处。(8分)(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民族意识在近代中国发展中的作用。(8分)解析(1)第一小问,由材料“1861年”和“今日之以广运万里地球中第一大国而受制於小夷也”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的失败。第二小问,由材料“五洲之内,日用百需,无求於他国而自足者,独有一中华”说明天朝上国观念依旧存在;由材料“中华幅员八倍於俄,十倍於米,百倍於法,二百倍於英”说明初步了解西方;由材料“非天时、地利、物产之不如也,人实不如耳”说明认识到中国人自身存在不足。第三小问,天朝上国观念源于传统夷夏观念的影响。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打击下,使民族危机加深,而西学的传播冲击了传统的观念。(2)由材料“国家者,以国为一家私产之称也。国民者,以国为人民公产之称也。国者积民而成,舍民之外,则无有国”反映了民族国家意识觉醒。由材料“肯定人的基本权利和法律自由,也是共和主义的,强调国民拥有参与政治的权利”体现了具有民权的认识;由材料“国民的独立自由是国家独立自由的前提”体现了将民族意识与国家独立自由联系在一起。(3)民族意识在近代中国发展中的作用可以从政治、经济和思想三个方面归纳。在思想方面,民族意识有利于推动中国向西方学习;在政治方面,民族意识是反专制求民主的旗帜;在经济方面,民族意识激发民族资本家投身民族资本主义的热情。答案(1)事件: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的失败。观点:天朝上国观念依旧存在;初步了解西方;认识到中国人自身存在不足。原因:传统夷夏观念的影响;民族危机的加深;西学的传播。(2)进步:民族国家意识觉醒;开始具有民权的认识;将民族意识与国家独立自由联系在一起。(3)作用:有利于中国向西方学习,促进了思想启蒙;推动了反专制求民主的斗争;有利于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实业救国)。- 5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