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02434732 上传时间:2022-06-0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初三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初三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三专题复习-古诗词赏析第一部分:主要的诗歌类型田园诗:写景诗:送别诗:边塞诗:行旅诗:咏物诗:怀古诗:闺怨诗:第二部分:题型分析古诗词考查内容简析古诗词阅读主要考查学生对古代诗词曲内容的理解、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和初步鉴赏诗词曲的能力。主要考查的内容有:古诗词曲相关格律知识;作品的背景资料及作者的创作风格;诗词曲的内容大意;诗词曲的意境及作者的情感态度;作品中重点词句的含义中考古诗词的考查重点放在唐(宋)诗、宋词上,以爱国、离愁、送别、立志、爱自然、爱生活等题材为主,今后一段时间仍将保持这一命题趋势。归纳:一、诗词各占半壁江山,唐诗、宋诗、宋词三分天下。二、所选诗词皆是名家名篇,学生比较熟悉,重视课文作者。三、所考查的诗词全是写景抒情类。内容健康向上,适合初中生阅读。四、考查诗歌时,善用比较阅读。诗词鉴赏考点要求1、根据作品相关背景、正解诗歌内容,体悟作者情感和诗歌意境2、从遣词和修辞角度赏析语言,理解诗句含义3、体会诗歌韵律、节奏,理解常用写法作用4、借助联想和想象揣摩诗歌意境,能用自己的语言再现其意境或内涵。第三部分:解法指导赏析三会 其一会密码密码一 诗词题目1.“送”、“别”( )2.咏+古迹(人名)、古迹+怀古(咏怀)、古迹名( )3.咏(题、赞、赠)+物象( )4.“塞”、“军”、“征”、( )( )( )( )边塞诗凉州词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塞上曲戴叔伦 汉家旗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问:从内容上看这两首都是描写_的诗?密码二、作家风格李 白:杜 甫:王 维: 白居易范仲淹:苏 轼:陆 游: 辛弃疾:文天祥:贺知章:李贺:王勃:刘禹锡: 秋雨夜眠白居易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 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 灰宿温瓶火,香添暖被笼。 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 问:读这首诗(也可结合你平时读过的白居易的诗歌),你感受到了白居易的诗歌有怎样的特点? 答:密码三、解释小序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注:公元765年,杜甫迫于无奈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途中写下这首诗。问: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答: 咏史 李商隐北湖南埭水漫漫,一片降旗百尺竿。 三百年间同晓梦,钟山何处有龙盘?注:三百年:指从三国孙权至陈亡这一历史时期。问:这首诗是咏史诗,它是由哪段历史引发感叹的?答:密码四、意象内涵 诗歌的意象什么是意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中国诗学一向重视“意”与“象”的关系,亦即“情”与“景”的关系,“心”与“物”的关系,“神”与“形”的关系 。 意象通常是指自然意象,即取自大自然的借以寄托情思的物象。许多古诗名句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秋风吹不尽,落叶满长安”、“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其中的意象,都是自然意象。 有时,诗中所咏叹的社会事物,所刻画的人物形象,所描绘的生活场景,所铺陈的社会生活情节和史实,也是用来寄托情思的,这便也是意象。即相对于物象的事象,相对于自然意象的社会意象。 古诗中常见的诗歌意象1月 2菊花 3梅花 4松 5莲 6梧桐 7杜鹃鸟 8 秋蝉9 鸿雁 10. 柳 11芳草 12 芭蕉13羌笛 14乌鸦 15.红豆: 16.青鸟: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早梅万物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归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问:这首诗是咏梅诗,它写出了梅怎样的特点?金陵驿文天祥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问:诗中孤云、燕子、杜鹃鸟三个意象是诗人自身形象的写照。密码五、 题干提示鹧鸪天辛弃疾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岗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问:这首词的内容与西江月 明月别枝惊鹊相同,都是描写_?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问:联系你读过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说说“鬓虽残,心未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其二、会术语1、表达方式: 2、表现手法: 3、语言特色: 4、意境:意象: 5,修辞方法:6.情感:格调(风格):7.作用:表达技巧:表达方式 表现手法 修辞方法一、巧用修辞 在众多的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有以下几种: 1比喻 :比喻除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外,还可体现出意象的情态特征。如: 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析:“如眉”:以眉喻月,绘出了三月时月亮的形状并体现出了它的清秀。“镜”:以镜喻兰溪之水,写出了兰溪水之清澈明静;亦反衬出月光的明洁。 2隐语(谐音)、双关。在有些诗歌尤其是民歌中,作者为了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往往采用隐语、双关的修辞手法,如: 竹枝词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析:“晴”与“情”同音,是双关隐语。这是作者用民歌体写的恋歌,双关隐语是民歌中常用的手法。从前两句诗意看,大概女方在杨柳飘拂、波平浪静的江边行船,听到岸上爱恋她的青年男子在对她唱歌言情,但传情的含蓄,给女方获得的印象是“道是无情却有情”。 3拟人。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析:运用拟人手法,语言活泼生动有趣。如:草树能知、解、斗,能以才思论天下。二、表现手法(一)象征 :象征是诗歌惯用手法,主要作用是用物象征人的品德节操。如:以“梅”象征高洁、清秀、淡雅、素朴;以“菊”象征高洁、傲霜斗雪的坚强,被称为“隐逸之花”;以“兰芷”象征名贵、孤芳、清高;以“牡丹”象征富丽;等等。 (二)托物言志。托物言志,是作者借助物的象征义来表达个人胸怀心志的一种艺术手法,又叫感物抒怀。托物言志诗,又叫写物诗。 墨 梅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析:此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抒发了作者要像梅花那样的高洁、淡雅,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 诗歌“贵含蓄,忌直露”,有情不直言情,有恨不直言恨,如何传情达意?古人惯用手法便是借景达情了。常用写景方式有: (三)侧面烘托 。诗人在写景时,不从正面景物入手,而是从与其有关的侧面景物入手,以对侧面景物的描写来达到反映主题的效果,即是侧面烘托。如: 乌衣巷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四)以景衬情(景)。诗人在描摹细微婉曲、隐秘难言的情感或浓情密意时,往往通过景物来渲染衬托。鹿 柴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析:这是一首隐逸诗,作者写出了空山的宁静、幽深。作者在渲染空山的静时采用了以闹衬静的方法外,还用了以景衬静景的方法:返影(斜阳返照)宁静详和,静静地照在深林里的青苔上,更显深林的幽与静以“返影”衬空山的幽静。 (五)虚实结合。诗人在诗歌创作中,离不开联想和想像。联想和想像对表现诗歌的主题能起到很好的效果。但联想与想像须有一定的现实根基现实客观景物或事件。 实景是诗人描写的现实客观景物,虚景是诗人通过联想或想像而虚拟的景物,虚实结合更能表达出一种浓溢的情思。: 塞上听吹笛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 过故人庄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诗中 “ ”一句,将室内外景象联系起来。(2分)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一联是千古名句,请自选一个角度(如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作一简短赏析。(2分)示例一:这两句诗近景远景结合,写出了山村优美的田园风光,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环境的喜爱之情。 示例二:这两句诗运用了对偶的手法,“绿树”对“青山”,“村边”对“郭外”,词性相同,互相对应,十分工整。 示例三:这两句诗用词形象生动,诗中有画。如一个“合”字,表现了绿树环抱相拥的情态,突出了村边绿树的繁茂。(或:一个“斜”字,形象地描画出了村外青山由近及远伸向远方的景象,画面感特强。)其三、会表达格式1、意象含义分析:表层含义+深层含义2、品味关键语句:含义+手法(修辞、表现手法)+表达作用(情感)3、表现手法的作用: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义主旨情感)、概括评价诗歌内容:这是一首什么诗+诗歌写了什么(特点)+通过什么手法+抒发什么情感+评价(总分总式)鉴赏诗词的表达技巧类题型及方法题目类型:1.诗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 有什么作用?2.“”(诗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效果如何? 3.“”(字词,诗句)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试简析好在哪里?4.概括评价诗歌内容:第四部分:考查的内容:1.寻找意象:例:全诗描写了暮雨中的哪些景物?(2007年台州卷)2.描写画面:例:“越中山色镜中看”中的“镜中看”启发读者去想象兰溪山水的美妙景致,请作具体描述。(2007年杭州卷)3.理解意境:例:(1)“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突出了“塞下风景”的哪些特点?(2008年金华卷) (2)诗中既表明军队正在行进,又给人静悄悄感觉的短语是-。(2008年义乌卷)4.赏析词句:例:(1)“夹岸桃花蘸水开”中的“蘸”字用的十分传神,请作简要赏析。(2007年义乌卷)(2)“东风忽起垂杨舞”一句极为传神,请作简要赏析。(2008年湖州卷)5.体会情感:例:(1)诗人在这首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008年嘉兴卷)(2)诗人借描绘江郎山表达了怎样的人生理想?(2008年衢州卷)描绘画面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展开想象,描绘颔联所展现出的画面。答题要点:1、抓住诗中所描写的主要景物。2、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将景物串接成 一幅画面。3、恰当地运用一些修辞手法,使内容生动 形象。品味词语玉楼春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作品中的一个”闹“字自古被人称道,说说它的妙用。渔家傲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答题要点:1.从表现手法入手2.指出诗句或词句描写的内容3.结合全诗或全词谈谈在诗词中的作用4.谈谈作者的情感分析作者的情感1.注意诗歌的标题、写作的背景2.联系教材中诗人或词人抒发的情感3.注意重点词语从标题入手,体会情感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结合背景,体会情感阳关曲中秋月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注:熙宁十年(即公元1077年)。离别七年以来,兄弟首次相聚,并共度中秋佳节。 这首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联系已学诗歌的主题,分析情感月夜忆舍弟杜甫 戌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联想关键词语,体味诗的情感 菊花一高雅 莲花一高洁 杨柳一惜别 月光一思念 落叶一失意 春风一得意 浮云一飘零 落日一惆怅 冬雪一冷峻 秋雨一忧愁 鸿雁一思念 流水一叹婉 大漠一苍凉 旷野一凄清 落花一感伤 美酒一壮行 红豆一相思 竹林一闲趣 孤灯一孤苦 秋虫一凄凉 故乡一乡愁 归燕一温情 枯藤一萧瑟 古琴一知音结合诗歌的意象,体会情感山园小梅林逋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地描绘出颔联所描写的内容。2.说说“喧”“动”的妙处。3.体会作者抒发的情感。鸟鸣涧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1)王维的山水诗多以画入诗,这首诗描写了桂花_、春(山)涧、明月、山鸟等景物,通过衬托的手法,突出了山涧的 幽静 。(2)“人闲桂花落”中的“闲”字很有表现力,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好在哪里? 写出了诗人闲适、安逸的情趣; 诗人的心境与环境和谐统一,营造了静谧的氛围。清平乐村居辛弃疾 茂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o)。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说说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考题特点:1.重在语言品味、内容理解、情感把握;2.题型以填空题、简答题居多;3.题材大多选用课外的绝句,涉及各种主题。练习:小重山 岳飞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 将欲心事付瑶筝。知音少,弦断有谁听。问:词中所说的“心事”是指_。岁暮到家蒋士铨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长。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辛苦。 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问:1、诗的前三联站在母亲的角度描写了对儿子的一片深情。颔联_、_两个字表现了母亲在寒衣、家信中寄予的深情。 2、根据诗句联想儿子面对母亲的关心和问话时心情是怎样的?早雁杜牧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注:唐842年八月,正是北雁难飞的季节,回鹘南侵,唐边民大批失散,犹如孤雁分飞.(1)“仙掌”两句写孤雁夜间飞过汉宫,哀叫声触动了失宠读处的后妃。(2)“菰米”两句是劝雁儿,南方水边也有可食的东西。问:(1)这首诗托物寓意,其中暗指人民因战乱而流离失所的两句是_。 (2)诗中采用隐喻的写法,用“灯暗数声”喻指_。 (3)这首诗以凄凉的笔调,表面上写孤雁离群的痛苦,实际上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情感?临江仙夜归临皋苏轼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縠纹平。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问:1、词的上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2、后人评价这首词写景抒情发议论,结合得非常好,词的下片中写景的句子是_?发议论的句子是_? 3、读了这首词你能感受到了词人怎样的处世态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