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母亲》教学案例分析.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985663 上传时间:2020-04-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2.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怀念母亲》教学案例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怀念母亲》教学案例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怀念母亲》教学案例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怀念母亲教学案例分析湖南省长沙县果园镇中心小学 刘川【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播放钢琴曲梦幻曲。2、教师:我有一位母亲,从嗷嗷待哺到牙牙学语,从拉屎拉尿到穿衣吃饭,从上学读书到结婚生子,一生中大大小小的事情,无不牵动着她的心。在她心里,家、儿女就是最大的责任。如今,离开母亲的怀抱虽有几载时光,但是对于母亲的爱反而体会得更加深刻,对母亲的思念反而更加强烈。也许真的只有离开母亲才会怀念母亲。这种感情是相通的,北大教授季羡林先生就深刻地体会到了这种情怀,尤其是在德国留学的那段日子,更让他刻骨铭心。【评析:教师激情导入,为整堂课铺垫好情感氛围,使学生更快进入文本,与文本对话。】二、怀念生母1、多媒体出示第一自然段“我的一生有两个母亲,一个是生我的母亲,一个是我的祖国母亲。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师:请一位同学深情地读读。问:你读懂了什么?生:我知道了作者的一生有两个母亲。生:我知道了他对两个母亲怀着同样的及爱慕和敬意。问:你有什么体会?生:作者对母亲的感情很深厚。生:作者对祖国母亲和亲生母亲一样怀有敬意,两位母亲共同养育了他。师:我是如此深刻地爱着我的两位母亲,那就让咱们一起饱含深情地读读吧!2、可是他的亲生母亲却在他六岁时将他送出,直至母亲逝世的那一天,期间他只有两次回家探亲在家住上几天。那一年,他才读大二。他的母亲曾说:“早知道送出去回不来,我无论如何也不会放他走的。”“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当作为儿子的季先生听到母亲逝世的消息时,该是多么的悲痛,多么的后悔啊!出示:赋得永久的悔“当我从北京赶回济南,又从济南赶回清平奔丧的时候,看到了母亲的棺材,看到那简陋的屋子。我真想一头撞死在棺材上,随母亲于地下。我后悔,我真不该,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呆在母亲身边”学生默读一分钟。问:读了这段文字,你又何感受?生:我感觉季先生非常爱他的母亲。师:是啊,正因为他如此地爱自己的母亲,所以知道母亲永远地离开了自己,他生:更加悲痛。生:想一头撞死在棺材上,随母亲于地下。师:以至于作者在出国11年后仍在不停地怀念母亲。【评析:经过这一铺垫,学生的感情已经被调动起来,完全融入到文本中了。此为学生情感的积累阶段。为后面情感的宣泄蓄势,使后面的情感表达水到渠成。】3、请自由读第二自然段。师:母亲离开了,逝世了,课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生:弃养。师:母亲弃养,儿子悲伤至极,你感受到了吗?哪些描写使你感受了儿子的悲伤?生: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这一句话让我体会到了儿子的悲伤。哭个不停,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师:这一切都源于生:母亲的逝世。师:用作者的话说就是生:弃养。师:这样的悲伤,你能通过朗读让大家感受到吗?试试看。(生读)生: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这一句话中可见“我”的思念有多强烈。十几年来都在不停地思念我的母亲。师:说得真好,体会非常深刻。你真正做到了用心体会。母亲的离世对我的打击直到数十年后仍无法消除,可见我对母亲的爱有多深。带这你的感受再读一遍。(生读)生: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一个“真想”可以看出我的悔恨,我的情意。仿佛只有随母亲于地下,我才能安然入眠。师:你说出了老师想说的话。那你能把这种感觉通过朗读告诉大家吗?(生读)师:失去了母亲,我成了生:孤儿师:成了生:缺少母爱的孩子师:成了生:灵魂不全的人师:你觉得什么是了“灵魂不全”?生:作者觉得没有了母亲,生活就没有什么意思了。师:没意义,空虚了。找不到目标,不知道干什么了。你理解得真好!看样子,你一定也很爱你的母亲,所以才能这么深入地体会到作者的心境。 还有谁想说说吗?生:作者只有遗憾,只有悔恨,没有是风母亲,他的心是不安的。师:心不安,灵魂又怎么能全呢?请带着自己的体会悲伤地读这一段,注意读出作者的心理。(生自由读)师:有个同学读得特别好,悲伤之情尽露。(放音乐,指名读)师:他是怎么读出悲伤的?生:他读得很慢。生:他读得有些沉重。生:他重读了“痛哭”、“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泪流不止”、“真想”这些词语。师:他读出了作者的悲伤,采用了放慢的重读方式,这一处理非常好。还有谁想表达自己的感情或模仿前面的朗读。【评析: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时进入文本,与文本对话的最佳途径。但在此前的情感铺垫却是必须的,是学生此时进入情感的宣泄,不吐不快。】4、我怀着不全的灵魂只身去了德国,住在一个叫哥廷根的孤寂的小城。不知道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这句话里有一个词足见作者对母亲的感情。生:频来入梦。师:这个词什么意思?生:经常来到梦里。师:从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生:作者经常想起母亲。生:白天想这母亲所以夜里梦见母亲。生:作者无比思念母亲。师:可作者说他不知道为什么,真的是这样吗?生:不是。师:那是为什么?生:因为母亲离开他了。师:尤其看到别人的母亲,更是不可遏制地想起了自己的母亲。请读课文中11月18日的日记。(生自由读)师:哪些地方给你留下的印象颇为深刻?生:我想起长眠于地下的母亲,真想哭!师:作者心中此刻觉得生:愧对母亲生:作者在想自己的母亲当年该怎样地思念在外求学的儿子啊!师:看样子你们也知道了:古今中外的母亲生:都是一样的师:什么是一样的?生:对儿子的爱。生:思念生:牵挂。生:担心。师:所有的这一切都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真爱。(板书:真爱)请怀着这样的爱一起来读读这则日记吧。三、怀念祖国母亲1、母亲的逝世让儿子思念不已。此刻,作者不仅远离了亲生母亲,也远离了祖国母亲,他对祖国母亲和对亲生母亲的一样,是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请在第三自然段找出相关的描述。(生自由读、画)生:“频来入梦”,说明他经常想起故国、故乡以及故人。师:说得不错,还有一个字。生:也。师:你为什么找这个字?生:我对祖国母亲和对亲生母亲的怀念是一样的强烈。师:在我心中这两位母亲的地位也生:同等重要师:你看,一个“也”字用得多好。对两位母亲相同的思念之情瞬间在笔端流泻。咱们好好读读,体会一下这份感情吧!(生齐读)2、师:用日记写下思念,这是一种很好的倾诉方式。那么作者对祖国母亲的思念又是如何诉诸笔端的?咱们下节课再来学习。【在深刻体会了作者对亲生母亲的感情之后,用一个“也”字串起对祖国母亲的感情,为下节课的继续学习打下铺垫。】【评析】这是一篇表达强烈感情的文章,课堂上的重点难点也就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母亲的强烈的感情。为调动学生感情,教者才用了一系列的铺垫,如:播放忧伤的乐曲、用自己的经历深情导入、引读季羡林先生纪念母亲的文章赋得永久的悔,是学生进入浓烈的思念中。情感积累以后自然需要宣泄,所以学习课文时学生的体会就显得自然而深刻,朗读起来沉重而悲伤。【反思】一堂课的成功,教学设计太关键了,有时甚至是一个问题的设计,都可以关系到一堂课的成败。教师的语言也至关重要,它是点燃学生思维火花的导火索,不论是提问的技巧也好,还是对学生回答问题的点评也好,都不要一成不变,或太过简单,而应富于变化,点到关键,紧紧抓住学生的心。这节课上,我运用了一些从书上学来的评语,如:你说出了老师想说的话,真是个知心人。你一定也很爱你的母亲,所以才能这么深入地体会到作者的心境。另外还尝试对学生的朗读方式进行点评,如:他读出了作者的悲伤,采用了放慢的重读方式,这一处理非常好。这些点评受到的效果非常好,学生给予了热烈的回应。有一位男生回答完问题,听到我的点评后,无比满足地坐下了。后来的课堂上,他经常会给我带来意外的惊喜。我想这大概是我这堂课上最大的收获了。带给学生满足,而后学生带给我满足。这也是我今后努力地方向,如何用我的语言这把钥匙,打开更多学生心中对知识的向往与追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