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宇宙环境说课稿.docx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970013 上传时间:2020-04-0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42.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球的宇宙环境说课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地球的宇宙环境说课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地球的宇宙环境说课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球的宇宙环境说课稿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上(下)午好,我是来自地理,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地球的宇宙环境”(写黑板上:地球的宇宙环境)。首先,是教材分析第一点,关于教材地位和作用的分析本节课选自湘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必修一的第一章第一节,内容主要包括“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多层次的天体系统”、“地球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三部分,学生应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理解:宏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天体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即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微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的位置。因此,本节课揭开了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序幕,在整个地理教学中起着最为基础的不容忽视的作用。第二点,教学对象分析对于本课的教学,对象主要是高一学生,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观察推理能力,同时好奇心也比较强,对天文宇宙知识的兴趣较浓、探索大自然的欲望较强,但由于心理原因,思维大多以形象思维为主,缺乏理性的认识。所以需要教师的引导,帮助其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在知识基础上,关于宇宙知识的内容在小学常识和初中科学课本中曾涉及过,初步了解了地球的宇宙环境,这对教学的开展提供了知识准备; 第三点,教学目标新课标对本课时的要求是: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根据新课标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制定了如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用自己绘制的示意图说明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能选用一定的资料(数据、图表等)说明地球行星的普通性与特殊性。在地外生命存在的可能性探讨活动中,能用自己搜集的资料,表达自己的观点。2、过程与方法运用教材相关插图、数据资料,分析归纳天体系统的层次、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通过分析“太阳系示意图”和“八颗行星基本数据表,归纳出地球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学会从互联网、报刊、杂志上收集近年来重大天象奇观和当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科学的宇宙观,培养自己热爱科学的精神和主动与他人合作的学习习惯。(四)说教学重难点 本课中天体系统的层次、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以及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和原因是重点,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是本课的难点,其理论依据是学生对有关宇宙中生命存在的形式和条件等知识充满了幻想、好奇、渴望,但是由于学生年龄小,抽象思维能力弱、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不足,对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的理解难度大。 下面,为了讲清重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第二个方面,教学方法分析1、直观演示法:利用视频或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吸引学生的眼球,把学生带往神秘的宇宙探索,站在宇宙的某一个角度来审视地球,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2、讨论探究法: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讨论探究可以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到很好的发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3、比较分析法:通过对图片以及数据的比较分析有助于学生认识地理事物或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思维能力的培养。第三个方面,说教学过程以上进行了教材和教学方法的分析,那么我如何开展本节课的教学呢,我将整个教学过程分为新课导入、新课讲解、课堂练习、课堂小结、作业布置这几个部分,其中我将安排5至7分钟来导入新课,30分钟进行新课讲解和探究,剩下的部分用6至10分钟完成。1、直观演示、导入新课通过播放有关宇宙的视频直观导入本节课的开始,把学生带到神秘的宇宙空间,先由近及远再由远及近,镜头一拉一伸,既可透彻解剖知识体系,又可创造神秘而激动人心的氛围,为后续的教学作好铺垫。板书: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一、人类对宇宙的认识2、动手画图、活动探究首先各学习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将自己所知道的宇宙知识或神话故事等向全班同学讲述。(嫦娥奔月、牛郎织女、北斗星、哈雷彗星)让同学们对人类探索宇宙的步伐有一个大致的了解。通过学生的合作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语言组织能力,归纳得出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十分有限。这样,通过教师和学生递进式的一问一答,使学生明白“宇宙是时间和空间的组合” 第二个环节多媒体演示:恒星、星云、行星及其卫星、彗星等图片。提出疑问:1、什么是天体?天体都有哪些类型?各有什么特点?什么是天体系统? 2、自行设计天体系统层次图,以多种方式表示并描述地球的宇宙位置。这样,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构建当前所要学习的知识:“天体则是宇宙中物质的各种各样的存在形式”,并适当引申,使学生了解天体系统的形成条件,掌握天体系统的层次、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等知识点;板书: 二、多层次的天体系统(一)银河系及河外星系(二)太阳系和地月系3、比较分析、突破重点我将投影“太阳系示意图”、八颗行星基本数据表(见教材),合作讨论并比较分析地球上有生命物质的形成条件及原因,并完成教材P11活动1。通过合作学习、问题探究和资料的比较分析,强化了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对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进行讨论探究并陈述见解,教师要及时肯定学生的发言,教师点评后与学生一起对地球及太阳系其他行星的运行轨道、与日距离、体积、质量、密度等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以及地球上出现生命的原因。板书:三、普通而又特殊的行星地球3、课堂小结,强化认识 课堂小结,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知识。简单扼要的将本节课的重难点进行总结,有助于学生的消化吸收。4、布置作业作业是对课堂学习的强化、延续和补充,这节课的作业是,学生根据教材第十一页的“活动”,以短文的形式谈谈如何在茫茫宇宙寻找外星人的方向。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内容,请评委老师指正,谢谢!六、板书设计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一、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宇宙和光年其他行星系地月系二、多层次的天体系统银河系河外星系其他恒星系太阳系可见宇宙(总星系) 三、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地球)1、普通行星2、有生命物质存的条件 自身条件 外部条件教学过程同学们从今天开始我们来学习高中地理第一册,那么高中地理上册以宇宙环境为开端,相机为我们介绍了大气环境、陆地环境、和海洋环境,让我们在了解四大环境的基础上了解自然规律,协调自然环境与人类的关系,那么这节课,我们重点来研究宇宙环境也就是宇宙中的地球,第一单元的内容。那么宇宙是怎么样的一个概念呢?天地四方为与,古往今来为舟。可见,宇宙是一个时空无限的事物,宇宙星光灿烂,及其深邃而又神秘,也因此,人类从未停止过对宇宙的思考和探索。那么有关宇宙,从历史至今,让我们沿着时间的脉络,来了解一下人类从古代到今天的认识,几种代表观点,古时我国有一种古老的说法,认为呢,天使远的地是方的,所谓的盖天说,他们认为,大抵是四方的,天就像撑开的伞一样笼罩着大地上,星辰就像爬虫一样过往星空,那这种学说还是简单的,那么人们会思考日月星辰每天都是东升西落的,那么,他们落去之后又是如何回到起点的?在我们看不到他们的时候,他们又在哪里呢?后来,张恒提出了浑天说,他认为天河地的关系就是蛋清和蛋黄的关系,地如同是蛋黄,天呢则把地像蛋清包裹 蛋黄一样包裹在中间,因为这样的模型是圆的,所以称为浑天说。在这里,他解释为太阳在我们所看的视野当中,日月星辰在另外一面,到了夜晚,太阳落了下去,星星就到了我们这边,所以说,用来解释更为合理,这样呢,浑天说慢慢取代了盖天说。通知了当时的中国的社会会有上千年之久,这个学说的进步之处认为在天之外并不是一无所有,而是还有着我们不可知的事物,朦胧的提出宇宙是无线的。他与地心说的共同之处是把地球看成是宇宙的中心,这一点与地心说是不谋而合的,那么,我们下面就了解有关地心说说,他盛行于欧洲的一种学说,是由亚里士多德和托勒密发展并明确提出的,那么托勒密认为地球处于宇宙的中心,在地球之外有月球,水性,金星,太阳的这些星体,在往外是恒星天,恒星天之外则是推动天体运行的原动天,那么从这个观点来看,地心说也有他的进步意义,他把恒星和行星区别开来,并且他的成功之处,他观测行星应该有他自己的轨道,再去推及其他的他没有看到的行星,他的轨道,他的问题也恰恰表现在此,他是通过观察得来的、但是更远的人们发现更多的行星的时候,对于那种准确的定位显得与实际的不吻合,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天体的发现越来越多,地心说的漏洞越来越多这个时候,有一种更进步的学说,在16世纪,波澜的天文学家哥白尼为代表提出以太阳为中心的日心说,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在太阳以外分别那行星是围绕太阳旋转的,地球也是其中的一个行星,地球一面像陀螺一样自转,一面绕着太阳转,那么可以说,地心说无疑是进了一大步,因为呢离我们的客观事实又接近了,而且围绕太阳西,围绕太阳转,初步提出了太阳系这种雏形,比起地心说有很多圈层比起来优美和谐的多了,慢慢睇,日心说也被人们所接受,但是,科学的返现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日心说提出之后也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在地心说提出之后,基督教会是非常推崇的,为什么呢,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这与基督教会所宣扬的上帝创造了人,把人处于宇宙的中心,是一致的,那么有谁怀疑这种学说,就是亵渎神灵,是大不敬的,所以对那些拥护日心说的科学家,也遭到了教会的严厉的制裁和破坏,比如说意大利的天文学家布罗诺被活活的烧死,那么还有著名的物理学家伽利略也因此被囚禁一声,以及牛顿啊等等都受到严重的惩罚,但是科学是进步的,我们也不无遗憾的,这些科学家付出了心血,甚至是生命代价,但是他们所未知奋斗的真理在我们今天看来也并非是真理,但是他们的科学的探索精神是值得我们称赞的,在今天,人们发现日心说也有他的漏斗,在1929年哈勃发现在我们的星系是互相原理的,在1948年,有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宇宙大爆炸学说,所谓的宇宙大爆炸是观点在于我们的宇宙是开始在一个非常非常小的点,但是能量非常巨大的一个点上,在某一个时刻,这个点爆炸了,然后在爆炸的过程中,元素出现了然后又出现了由原子分子组成的气体物质,气体物质又不断的演化形成新的星体,简单的示意一下我们现在的星体,以上是我们人类对宇宙的认识不断进步的过程,有了初步的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