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与实践.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961431 上传时间:2020-04-0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5.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与实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与实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与实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与实践(省环保局副巡视员 张振钿) 一、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 建设生态文明,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体现了我们党和政府对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的一系列阶段性特征的科学判断和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 (一)、生态文明的内涵 生态文明核心是“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其含义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来理解。从广义角度来看,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的新型文明形态。它以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作为行为准则,建立健康有序的生态机制,实现经济、社会、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这种文明形态体现人类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成果的总和。从狭义角度来看,生态文明是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并列的现实文明形式之一,着重强调人类在处理与自然关系时所达到的文明程度。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 生态文明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生态文明以和谐共生为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内涵,引导人们走上持续和谐的发展道路。因此,生态文明与科学发展观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提升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生态文明建设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保障。我国已进入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但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不足,许多资源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仍未得到有效遏制,生态系统整体功能下降,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减弱,阻碍了我国可持续发展进程。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是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保障。生态文明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需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第三个战略阶段中具有决定意义的发展阶段。如果继续沿用原有粗放型增长方式,资源难以为继,环境难以承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将难以完成。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必须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生态文明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当前在生产和消费领域,还存在着过度索取自然资源、破坏生态、污染环境的现象,导致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破坏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生态文明是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二、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与对策 (一)、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复杂、长期的系统工程,在内容上具有全面性,时间上具有长期性,过程上具有渐进性和阶段性,成果上具有多样性。 1.建立生态文明的产业支撑体系 (1)加强环境分类管理。加紧环境功能区划工作,逐步实行环境分类管理。在优化开发区域,坚持环境优先,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在重点开发区域,坚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科学合理利用环境承载力。在限制开发区域,坚持保护为主,合理选择发展方向。在禁止开发区域,坚持强制性保护,严禁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开发活动。 (2)严格环境准入。依据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法规,优化产业结构,加大淘汰污染严重的落后工艺、设备和企业的力度。新建项目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准入条件、清洁生产标准和排放标准,已无环境容量的区域,禁止新建增加污染物排放的项目。 (3)加快推进循环经济。根据发展循环经济的总体要求,制定相关法规,完善评价指标体系。推进重点行业、产业园区和省、市循环经济试点工作,推广循环经济先进适用技术和典型经验,建设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工程。建立推进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的技术支撑体系。 (4)大力开展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按照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原则,把节能、节水、节地与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有机结合起来,实行统筹规划,同步实施。积极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完善资源节约的标准体系。建立健全各类废弃物收集、转运、安全处置和综合利用的构架体系,大力推进生产、生活中各类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2.构建生态文明的环境安全体系 (1)加强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实施生态环境保护分区、分类管理,确定不同地区的主导生态功能和发展方向。进一步优化自然保护区空间分布格局,提高保护质量;建立一批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划定生态脆弱区,使脆弱的生态系统休养生息;加强灾后生态恢复与建设。加强物种资源保护和生物安全管理;做好转基因生物安全、外来有害入侵物种的环境安全管理。 (2)强化污染防治与节能减排。完善有利于节能减排的政策措施,加大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实施力度。加大重点流域和区域水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力度,优先保护饮用水源。逐步划定各主要河流、湖泊的水生态功能区,建立健全水生态质量监测指标体系。加快城市污水处理与再生利用工程建设。推进重点行业污染综合治理。 (3)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大力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切实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和水质改善,积极开展农村污染治理,加强养殖污染防治,推广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开展污染土壤修复与综合治理试点示范,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积极推广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生物防治等技术,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和生态农业,规范有机食品发展,组织开展有机食品生产示范县建设,防治农药、化肥和农膜等面源污染。 (4)严格资源开发的环境监管。按照保护优先、开发有序的原则,做好资源、能源开发规划和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加大生态环境保护监管力度,有效控制不合理的资源开发活动而产生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促进新老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有效保护水资源。严格控制建设用地增长,提高土地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加强对生态敏感区域旅游开发活动的监管,推广生态旅游试点示范。 3.建立生态文明的道德文化体系 (1)建立生态文明的道德规范。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等不同层面入手,制定和实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道德规范,促进人们更加自觉地保护环境、尊重自然、节约资源。大力倡导以清洁生产、爱护公物、文明办公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不断壮大环保志愿者队伍;积极弘扬以简约生活、善待生命、邻里和谐为主要内容的家庭美德,树立勤俭节约为荣,奢侈浪费为耻的社会新风尚。 (2)推广可持续的消费模式。实行环境标志认证和政府绿色采购制度;提高公众的绿色消费意识,以绿色消费带动绿色生产,以绿色生产促进绿色消费;以节能、节水、节材、保护生态环境为重点,引导公众改变不良的消费方式;完善塑料包装制品减量化、无害化、再利用政策措施,实行垃圾分类、清运和回收,促进资源的综合利用。 (3)强化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加强舆论引导,大力宣传生态文明理念,丰富生态文明建设内涵。建立生态文明教育的长效机制。通过家庭教育,形成生态文明的家风;通过学校教育,普及生态文明知识;通过社会教育和培训,提高公众的生态文明素养。 4.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保障措施 (1)加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组织领导。各级环保部门要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与协调、监督。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力量,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协调联动,形成生态文明建设的合力。 (2)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建立生态文明建设的综合决策机制,建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考评制度,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完善政府主导、市场推进、公众参与的新机制。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推动企业成为节能环保的实施主体和投入主体,逐步形成多方并举、合力推进的市场化、社会化运作投入格局。 (3)完善生态文明的法律法规。建立有利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法规体系,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法制化轨道,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4)制定生态文明建设政策标准。制订科学合理的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完善环境标准体系。强化并完善资源有偿使用和污染者付费政策。建立并完善重污染企业退出机制。制定和实施利用信贷、保险、税费、证券、贸易等市场手段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的经济政策等等。 (5)推广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示范。积极组织开展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示范活动是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也是开展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的基础和前提。全面推进环境优美乡镇、生态街道、生态村、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绿色家庭等生态文明建设的“细胞工程”,自下而上、由点到面,不断扩大建设成果,夯实生态文明建设基础。三、因地制宜,积极探索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2008年5月,韶关被列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将承担起为全国其他地区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经验的重任,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发挥典型示范作用。韶关正积极在推进和探索,加强了组织领导,完善了工作机制,制定了建设规划。同时,提出了努力完成五大建设任务,即:建立以循环经济为主导的生态经济体系;建立可持续利用的资源保障体系;建立山川秀美的生态环境功能体系;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的人居环境体系;建立现代文明的生态文化体系。 (一)、做好规划先行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制定科学的生态发展规划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前提。市里已组织编制了韶关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韶关市生态文明建设行动纲领、韶关市2009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要点等制度文件。规划、建设时,要注意示范性,能否提炼出一些模式、做法等,能为同类地区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经验和借鉴。同时,要注意特色性,提炼出一些有地方特色的、难以复制的主题。根据地方的自然景观特质,人文景观特质,经济环境特质,通过系统分析,逻辑推理,科学论证,梳理出地方的主题,之后对地方主题进行系统开发和利用。地方主题文化是一种稀有的战略资源,同时也是一种核心竞争力手段。 (二)、推进生态创建 生态示范创建极大的推动了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动农村环保工作的重要载体。韶关可结合各类创建活动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实践证明,生态创建活动是地方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环境保护和促进区域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具体体现和有效载体,是现阶段建设生态文明的基本目标模式,对于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环保工作实现历史性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三)、发展循环经济 市里提出:“合理调整工业布局,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将发展循环经济作为韶关产业发展的基本取向,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这是从源头和过程中解决环境问题的最佳选择。发展循环经济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 循环经济的三个层次:企业层面上为清洁生产;区域层面上为生态工业园、生态农业;社会层面上为生产与消费大系统。企业层面(小循环)根据生态效率的理念,推行清洁生产,减少产品和服务中物料和能源的使用量,实现污染物排放的最小量化。区域层面(中循环),按照工业生态学的原理,通过企业间的物质集成、能量集成和信息集成,形成企业间的工业代谢和共生关系,建立生态工业园区。社会层面(大循环),从解决消费领域的废弃物问题切入,逐步向生产领域延伸,以求在每个产业链网的节点上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率,密切结合生态保护和区域环境综合整治,通过一、二、三产业间物质和能量的流动及产业间废弃物的循环,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实现生产、流通、消费前和消费后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建立循环型社会。 (四)、完善生态旅游 韶关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这是韶关的优势之一。以“绿色生态环境与禅宗文化交相辉映”为主题,着力抓好丹霞山和南华寺两大龙头景区的开发建设,打造广东旅游航空母舰;精心营造五条黄金线路,全面提升韶关旅游形象。完善配套旅游休闲服务体系,增强韶关市的综合接待和服务能力。稳步培育与旅游业密切相关的会展业,逐步形成特色会展产业。 在推进生态旅游建设中,应注意把握好生态旅游的内涵,寓生态文明理念于其中,起示范、引领作用。生态旅游,是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依托自然生态系统以及与之共生的人文生态系统,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高级旅游形态;作为一种发展理念,生态旅游是指在旅游活动全过程及旅游经营管理的各环节,均以生态保护为首要原则,突出环境责任、社会责任和文化责任,强调天人合一,追求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旅游产品,生态旅游主要是指采用生态友好的方式,为消费者提供高质量生态体验的服务和要素组合;作为一种旅游活动,生态旅游是指到具有生态价值的地区,用生态友好的方式,体验生态之美的行为。 要清醒地看到,生态旅游的发展也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一是生态旅游规划滞后,规划理念、专业化水平和规划深度不足;二是对生态旅游的内涵、特点和规律把握不到位,开发指导不够,技术标准欠缺,市场定位不明确,同质性开发比较普遍;三是生态旅游的经营、管理和服务比较粗放;四是由于引导不够、盲目开发,一些开展生态旅游的地方,环境恶化的现象依然存在;五是一些旅游者生态保护意识不高,对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认识不清,形成了对生态旅游的不当需求。 (五)、提升生态文化 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教育,寓教育于生态文明建设之中,潜移默化,整体提升。生态文明建设,还要让百姓真正受益,得到实惠、尝到甜头,使之成为自身的需要,成为自觉的行动。人们在改造环境的同时,环境也在改造人。优美的环境、文明的氛围,使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感染和引导,逐步树立与生态文明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文明意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升文化品位,增强自豪感和自信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