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渗透德育教育的实践与认识.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958835 上传时间:2020-04-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1.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渗透德育教育的实践与认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渗透德育教育的实践与认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渗透德育教育的实践与认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渗透德育教育的实践与认识景宁中学 陈孟兴内容摘要:新课改非常重视德育教育,在新课程中存在着许多实例,只要教师善于发掘就可以当作德育教育材料,寓德育教育于数学课堂教学之中。本文通过数学新课程中的事例来进行德育教育实践,目的在于提高对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认识。关键词:数学教学、德育教育数学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它独特的风格,承担着德育的任务。首先,数学是客观物质世界的数量关系及空间形式的客观规律的反应。其次,数学本身具有结论确定的特点,数学教学可以说是培养学生理性的教学。第三,数学教学在培养学生继承基础知识的同时,无形中培养了他们的进取心和创新精神。第四,数学课是学校教育的基础课之一,数学教育是一种文化基础教育。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性质性质部分中指出“高中数学课程是学习高中物理、化学、技术等课程和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同时,它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奠定基础,对提高全民族素质具有重要意义。”数学教学没有必要也不可能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为数学家,但数学教学却必须关注每个学生的思想品德及个性品质的发展,数学的思维风格向来以辩证、清晰、简约、深刻著称;因此,从提高思维素养方面来说,数学对完善人的精神品格,较之其他学科,其作用更为突出。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其效果更大更持久。当然,教学内容及数学活动过程,为德育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平台。一、 通过爱国主义内容的渗透,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 教学中,可结合教学内容给学生讲述一些我国数学家和我国近年来经济发展的情况,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案例1:在必修2第三章直线与方程一章中章头语的介绍。在介绍了坐标法,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后,接着介绍笛卡儿创立坐标系,使几何问题的求解或求证通过坐标转化为代数方法求解。代数方程的求解是一个计算问题,有了坐标,使计算机进入到几何定理的证明中来成为可能。20世纪70年代以后,我国著名数学家吴文俊在几何定理机器证明上作出了重大贡献,并创立了“吴方法”。吴文俊是中科院院士,于2001年获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这样介绍既能增进学生的爱国情怀,更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案例2:在必修1,函数概念,课本第17页实例3,讲解“八五”计划以来我国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越来越低,说明人民生活质量越来越高,同时向学生介绍我国近年来的经济发展情况,增加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这些实例增强了学生强烈的自豪感,激发了他们的爱国热情,从而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数学课绝非单纯的知识传授课,可在教学中穿插一些有关数学家的故事,激发学生求知向上的欲望,使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当年陈景润的老师沈元就讲过:“自然科学的皇冠是数学,数学的皇冠是数论,歌德巴赫猜想则是皇冠上的明珠。”自此陈景润就立下了证明歌德巴赫猜想以摘取明珠的理想。此类事例适当引导,使学生明白,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上生存,要想有所作为,要想成为祖国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不努力学习,不掌握科学知识,是万万不行的,使学生树立起立志成才,为民族富强而勤奋学习的雄心壮志。二、通过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渗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数学教学的德育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数学具有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内容,如数学中的“正与负”、“动与静”、“数与形”、“直与曲”,“相等与不等”、“特殊与一般”、“常数与变量”、“有限与无限”等反映了既对立又统一的唯物辩证法观点。案例3:在必修5不等式的学习中,章头语的介绍中可说大自然中相等是相对的,不等是绝对的,相等与不等是对立统一的。在讲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时,可介绍函数、方程、不等式是一家,解不等式可转化为解方程,再利用函数图象数形结合。从中展示了等与不等的转化,数与形的结合。数列概念的教学中,有穷数列与无穷数列的划分就体现了有限与无限的对立统一。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自觉地挖掘教材中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等教育因素,结合学生的实际,将授业与传道水乳交融地结合进行,以真情去启迪学生,这样,我们数学教育不仅让学生深刻地掌握了数学知识,而且认识到世界上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相互转化的,我们不仅能用静止的观点去观察世界,更能用矛盾分析的观点全面地看待周围事物,从而引导学生对学习、生活有较高层次的理解,培养他们适应和改造环境的能力,优化心理品质,在我们充分展示数学的神奇和美妙过程中,让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悄悄地注入学生的心田。 德育素材更多地存在于现实生活中,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数学中若能充分体现这一点,对培养学生们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是十分有益的。三、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利用新课程中的例子内容进行社会主义人生观教育,是进行德育教育的高明之举。案例4:在必修1,第115页例4的讲解中,可介绍我国人口的增长情况,根据英国经济学家马尔萨斯的人口增长模型,如果我国不实行计划生育的话,那么在1989年我国人口就已达到13亿,实行计划生育后,我国于2006年人口才达13亿。可见,如果不实行计划生育,而是让人口自然增长,今天我国将面临难以承受的人口压力。这样介绍可增强学生拥护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也提高学生对人口增长给环境带来的影响与对经济发展带来的压力的认识,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案例5:在必修1函数概念一节课本第17页中讲解臭氧层空洞面积问题时,可介绍近几十年来,大气层中的臭氧迅速减少,因而出现了臭氧层空洞问题。同时向学生介绍臭氧层对人类的保护作用,以及人类应如何避免破坏臭氧层,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四、通过数学教学训练,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和积极进取的品质 数学是一门系统严谨、论证严格的学科,要求运筹有章、计算有法、应用有方、分析有规、论证有据、构造有序等,始终要求人们不可违背数学的科学规范。在数学教学中,应着意引导学生分析、推理、概括、判断、遵循一定的逻辑规律,做到步步有据可依、有理可推。通过对数学解题规范性的训练,严格要求书写整洁,认真练习,有错必改,使学生形成严谨认真的作风,明白数学来不得半点虚伪和欺诈,需要的是诚实、正直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在解题教学训练中,教师还可以经常鞭策、鼓励学生,去克服、解决一些困难,或者有意设置一些难点让学生去突破,如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以此来培养学生刻苦钻研、积极探索的精神。还可以用数学家解决数学问题不屈不挠的故事激励学生,用他们自己过去取得的成绩,用已经取得的进展鼓舞学生,设计一些问题在班级中征解,开展竞赛式练习,并及时进行公布表彰。学生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才能领略到数学的真谛,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高涨的热情,才会主动积极地不断进取,努力去探索数学天地的奥妙。五、通过揭示数学美,陶冶学生高尚的审美情操 数学中蕴含着大量的美的因素,在数学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数学美,启发学生的审美意识,唤醒他们对数学的热爱。例如,数学结构和谐美是令人赏心悦目的,它具有对立性、对称性、对偶性等特征,如: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性质:在等差数列an中,若m+n=p+q,则am+an=ap+aq;在等比数列an中, 若m+n=p+q,则aman=apaq;就给人一种和谐、匀称、对称的美;又如,数学的奇异美使这个规律化、程式化的世界里常常出现意外的、新颖的、带有独创性的成果,令人兴奋和激动。罗巴切夫斯基在几何学的许多结论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不可想象的,简直是极其荒诞的,然而正是他的大胆想象为几何学的新发展打下了基础。 数学美还体现在对困难和复杂的数学问题的简捷优美的解法上,对例题和习题,要提倡一题多解,开拓思路,灵活思维,在此基础上评估最优解法,鼓励学生追求优美解法而积极思考,勇于创新,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美的享受,以此激发学生追求数学美的意愿,提高对数学美的鉴赏能力,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 以上是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几点尝试,数学学科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方面有广阔无限的领域,方法、形式多样。我们要主动去琢磨、去思考、去挖掘,把教材、学生和当前的新课改有机地结合起来,勇于探索实践,寓德育于数学课堂教学之中,使学生逐渐形成健全、优秀的思想道德素质,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参考文献:1、文化视野中的数学与数学教育,张维忠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1、2、5,人民教育出版社。3、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 人民教育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